老舍作品中的幽默艺术 --刘兴德文档

老舍作品中的幽默艺术 --刘兴德文档
老舍作品中的幽默艺术 --刘兴德文档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老舍作品中的幽默艺术

作者姓名:刘兴德

专业:汉语文学专业

主考学校:兰州大学

准考证号: 232310130038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杨文秀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11年8月1日

论文标题:老舍作品中的幽默艺术

论文作者:刘兴德

论文作者:liu Xingde

目录

内容摘要 (4)

正文 (4)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1)

后记(致谢) (12)

老舍作品中的幽默艺术

——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

刘兴德

[内容摘要]:老舍以生动凝炼的遣词艺术,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从开始创作起就表现出幽默的天才,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一直保持着这种优势,以成熟稳健的幽默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幽默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恰当精彩的比喻、自然贴切的拟人等多种修辞俯首可拾。

[关键词]:老舍作品幽默艺术修辞

幽默,是老舍的文学特征;或者更准确些说,呈现在悲剧状态之上的幽默气质,是老舍特立独标的文学特征。老舍的幽默,是特殊命运下面韧性心态的升华,是向悲怆命运作挣扎的情绪外化和精神结晶。为此老舍的幽默并不是纯粹的幽默,他是以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心态,以高尚的爱国思想情操和丰富的文化知识为底蕴,而形成了他独特的简炼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语言特色,结合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使作品中流露出的幽默更具穿越时空的生命张力。下面就多姿多彩的修辞来探讨老舍的幽默艺术。

一.恰当精彩的比喻

并不是所有的比喻都能带来幽默的效果。比喻也有新奇与陈旧、巧妙与平庸之分,只有追求新奇与巧妙,才能造成幽默。在老舍笔下,比喻往往能取得幽默效果,因为他能出奇制胜。平常的事物,一经他的妙笔“点石成金”,便谐从中来,意趣横生。如:“大赤包,这个肥胖女人,以为日本人会进一步得势,中国看来是不行了。于是,极力怂恿丈夫冠晓荷出来做官,为日本侵略者效力。据她估计,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得意洋洋地对冠晓荷说:“冠晓荷,你听见没有?虽然我是个老娘们,我的见识可不比你们男人低!把胆子壮起来,别错过了机会!”冠晓荷愣了一小会儿,然后微笑了一下:“你说的对!你简直是会思想的坦克车!”[1]用“坦克车”这个粗笨的家伙来比喻大赤包真是惟妙惟肖,但如果直接说“大赤包”是“坦克车”;在这里就不伦不类,也毫无幽默之感。而老舍把喻体确定为“会思想的坦克车”,使喻体本身就具有可笑性,这种可笑性产生于“会思想”和“坦克车”之间强烈的反差中,从而穷形尽相地揭露了大赤包处心积虑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他比喻吴太太(《离婚》) [2]的身材相貌“横竖差不多相等。整是一大块四方墩肉,上面放着个白馒头,非常的白,仿佛在石灰水里泡过三天,把眼皮鼻尖耳唇都烧红了,眉毛和头发烧剩下不多”。他把赵姑父(《老张的哲学》)[3]喝酒后醉意朦胧的笑脸比作“象喷过火的火山掩映在红云赤霞里似的”。他比喻撅着小辫“象小秃翅膀”,微翘的鼻孔“好似柳条上倒挂的鸣蝉”,胳膀上青筋突露“好象地图上画着的山脉”。“人家老孟自然,糊涂得象条骆驼,可是老那么魁梧壮实,一声不出,能在沙漠里慢慢溜达一个星期!”(《听来的故事》)[4]如此等等,老舍曾说:“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联想。在生活中没有仔细的观察、广泛的注意,这种联想便无从得头”老舍的深厚生活基础和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让他的比喻如同张异了翅膀的风,常让读者防不胜防。老舍的比喻非常奇特。其喻体通常为接受者心理上不曾预料或难以想到的东西,在接受者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跃入其视野。譬如上面例子。其本体却又常常是那些严肃而不可亵渎的人或事物。再从喻体和本体的关系看,喻体往往是本体的某个特征的放大,对本体形成一种解构力。这样一来,从而形成强烈幽默感。

另外,老舍还善于运用比拟手法。比拟是比喻的一种特殊格式,即把物比成

人或将人比成物。物一旦赋予人的特点,或人一旦赋予物的特点,便显得滑稽可笑。如:“拿破伦(狗名)一扫兴,跑到后花园对着几株干玫瑰撅上嘴!它心里说:不知道这群可笑的人们为什么全撅上嘴!想不透!人和狗一样,撅上嘴的时候更可笑!”(《二马》)[5]如:“孙八是个好人,傻好人,唯独他肯被老张骑着走”(《老张的哲学》)[3]。使狗像人一样会说话,使孙八成为“被骑着走”的牲畜,便产生了谐趣。大量自如地变换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酿造笑趣,取得幽默效果,既显示了老舍的幽默才能,又为作品增添了新的特色。

这种种奇特的比喻既出人意外,又合乎情理,使得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更加形象、生动、鲜明,于是便增强了幽默感。

二.自然贴切的拟人

托物言志,寓情于物,增加语言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色彩。拟人手法托物言志,寓情于物,增加语言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色彩。在《骆驼祥子》[6]这部小说里,生动地描写了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的凄惨情景,表现了自然界的风雨给他制造的“苦刑”。这种“苦刑”不单是祥子一人的,也是整个穷人的,所以作品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雨的不公道其实是社会的不公道,表现了作家揭示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的深刻性。所谓寓情于物,就是赋予事物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某种动机,把某种无意识的结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幽默往往由此产生。如:“稿子登出去,酬金就睡着了,睡得还是挺香甜。直到我也睡着了,它忽然来了,仿佛故意吓人玩。”(《又是一年芳草绿》)[7]“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7]酬金、树木都变成了有知觉,有灵性的人物,让人读来感到活泼,风趣。比如在《林海》 [6]这不文章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此例把拟人和比喻融合在一起。作者首先赋予大兴安岭以美女的思想行为:“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这是拟人。冒号后面既用拟人,又用比喻:“青松作衫,白桦为裙”是暗喻,比喻词是“作”“为”;“绣花鞋”比喻“山野花”,本体“山野花”未出现,没有用比喻词,这是借喻;“穿”是人的行为,属于拟人。这些拟人和比喻的连用和兼用,十分熨贴传神,把大兴安岭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活灵活现的形象美感。

三.多种形式的夸张

顾名思义,夸张就是把事物或其某一方面的特点夸大。但这种夸大并非荒诞无稽,因为它“并不是为了夸大真理,而是为了在最显明和最有表现力的形势中把真理显示出来”。夸张,几乎是所有的幽默小说作家都运用的一种幽默技巧,夸张是老舍另一犀利幽默武器。老舍的夸张不同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再流到海不复回”的壮美。而是一种“让乞丐炫耀自己”的诙谐。《赵子曰》[8]中夸张赵子曰颓丧泄气的状态是“十万八千毛孔,个个象火车放汽似的,飕飕的往外射凉气”;《二马》[5]中夸张伊太太在家中的厉害劲是“不但嘴里出命令,干脆的说,她一身全是命令。她一睁眼,——两只大黄眼睛,比他丈夫的至少大三倍”;小说《正红旗下》[9]描写家人和亲友一块吃饭的情景:“酒过三巡,谁也没有丝毫的醉意,菜过两味(蚕豆和肉皮酱),‘宴会’进入紧张阶段——热汤面上来了。大家似乎忘了礼让,甚至连说话也忘了,屋中一片吞面条的响声,排山倒海,虎啸龙吟。”“屋中一片吞面条的响声,排山倒海,虎啸龙吟”极言吃喝的豪举,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嘴里只有一个牙,因为没有什么陪衬,这一个牙看着又长又宽,颇有独霸一方的劲儿。”(《二马》)[5]诸如这般夸张手法的运用,便突出

了事物的矛盾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幽默感。(《骆驼祥子》)[6]祥子的脸忽然紫了,挺了挺腰,好像头要顶住房梁,一把抓起那张毛票,摔在太太的胖脸上:“给我四天的工钱!”这里的“头要顶住房梁”是夸张用法,在此是十分精彩的。因为祥子在这家“拉包月”已受尽了气,但为了攒钱买车,他都忍了。好不容易盼到一次请客,祥子“拿出特别耐心法儿”服侍着,原以为能有一些“头儿钱”,可这位太太小气得连给客人叫车的一毛钱都是“哆嗦”着递出的。最后,她赖不过了,只得给了祥子一毛钱,却还加上一句:“别拿眼紧扫搭着我!”面对这种吝啬、横蛮的妇人,祥子终于爆发了!他一向低着的头抬了起来,腰也挺了起来,“头要顶住房梁”,写出了他此刻的内心精神状态,也同他那大手大脚的大个子外表相统一。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夸而有节”,切情切境,精彩有力。

四.精彩诙谐的反复

反复,也是老舍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格式。有意识地使某些词语或句子“重复”,并非无味地重复啰嗦;恰当地运用反复,把迫切的愿望和强烈的感情表达和抒发出来,以强调重点、突出关键,并达到良好的修辞效果。如:“杀人,看见过,我不怕。我是不平!我是不平!”(《我这一辈子》)[15]“我是不平!”两次反复,是为了渲泄“我”的感情。在一场“一切都是预先想好了的”兵变中,大兵们胡作非为,“把整串的金银镯子提回营去”,事后还出来“弹压地面”,抓住个拾了双破鞋子的孩子“就地正法”。这是什么世道!正如“我”所说:“天下要有这个‘法’,我ב法’的亲娘祖奶奶!”这里的反复,很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情绪。再如“难处是在这里:把自己撇开不提,那点线!那点线!!那点线!!!(”《牛天赐传》)[12]这里“那点线”三次反复,也是同样的效果。短篇小说《离婚》[2]中,老舍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使我们看到了作家独具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写吮吸人民血汗的财政局:“公事,公事就是没事;世界上没有公事,人类一点也不吃亏。公文,公文,没头没尾,没结没完的公文。只有一样事是真的——可恨它是真的——和人民要钱。这个怪物吃钱,吐公文!钱到哪儿去了?没人知道。只见有人买洋楼、汽车、小老婆;公文是大家能见到的唯一的东西。”作者用幽默的口吻,以笑代愤,揭露反动政府巧立名目派捐派款,搜刮民脂民膏,供他们挥霍享受。老百姓被迫卖儿卖女,他们却心安理得地占有汽车洋房,三妻四妾。

五.生动新颖的仿拟

仿拟,又称‘套用’,是仿照别人主要是前人的话或现成词语的形式改造成相类似的话或‘词语’。

老舍作品中有不少仿拟的修辞手法。例如:“马先生对于“狗学”和“科学”一样没有研究。“(《二马》)[5]仿“科学”而拟“狗学”一词“他用不着穿袜子什么的,因为都穿着呢;他的睡衣也就是“醒衣”。“(《四世同堂》)[1]则由“睡衣”而“醒衣”,都是用仿拟的修辞手法。而且都有新颖、生动、风趣的效果。老舍作品中还有不少仿拟的修辞手法。例如:

1)马先生对于“狗学”和“科学”一样没有研究。(《二马》)[5]

2)张大哥随着一批新人,回了财政所,所里的陈人其实是没有什么变动。(《离婚》)[2]

3)他用不着穿袜子什么的,因为都穿着呢;他的睡衣也就是“醒衣”。(《四世同堂》)[1]

例1)仿“科学”而拟“狗学”一词;例2)仿“新人”而作“陈人”;例3)则由“睡衣”而“醒衣”,都是用仿拟的修辞手法。而且都有新颖、生动、风趣的效果。

以上各例都是属于“仿词”现象,老舍作品中也有“仿语”的例子:“(赵姑母)顺着她那部‘妈妈百科大全书’从头至尾的传授给李静,……”(《老张的哲学》) [3]这里的“妈妈百科大全书”是一个仿语,也有很幽默生动的效果。

六.细腻形象的排比

将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关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连续排列出来,称为排比。可以表现语言形式上的匀称和声音、节律上的往复,以达到强调某种意义的目的。一般是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甚至是段落。一般各部分要重复其中某些词语,各部分关系有并列、递进之分。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文意的重心,增强语言的气势,老舍还经常使用排比这种修辞格。有短语式的排比如:“这里没有愤慨,没有办法,没有秩序,没有组织,只有一座在阳光下显着阴暗腐臭的城,等着敌人轰炸。”(《蜕》)[7]有单句式的排比:“拿书的拿书,扫地的扫地,擦脸的擦脸;乘机会吐舌头的吐舌头;挤眼睛的挤眼;乱成一团,不亚于一个小地震。”(《老张的哲学》)[3]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文意的重心,增强语言的气势,老舍还经常使用排比这种修辞格。有短语式的排比:

1)是的,北平已没了钱财,没了教育,没了思想!(《四世同堂》)[1]

2)这里没有愤慨,没有办法,没有秩序,没有组织,只有一座在阳光下显着阴暗腐臭的城,等着敌人轰炸。(《蜕》)[7]

有单句式的排比:

3)拿书的拿书,扫地的扫地,擦脸的擦脸;乘机会吐舌头的吐舌头;挤眼睛的挤眼;乱成一团,不亚于一个小地震。(《老张的哲学》)[3]

4)文博士……在等老太太慢慢走出来的工夫,已经端了几次肩膀,挺了几次胸脯,拉了几次裤缝,正了几次领带;觉得身上已没有一点缺陷……(《文博士》)[11]

也有复句式的排比:

5)可惜老马只想回国,而不明白国家是什么东西。可惜老马只想作官,而不知道作官的责任。可惜老马爱他的儿子,而不懂得怎么教育他。可惜……(《二马》)[5]

6)无论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无论天气怎样的寒,还是怎样的热,无论家中有什么急事,还是身体不大舒服,瑞宣总不肯告假。(《四世同堂》)[1]还有段落的排比:

7)夜里,大家蒸起馒头,熬好了稀饭。夜里,抬着馒头稀饭,他们直奔那有火光的地方跑去,把馒头塞在弟兄们的手里。

夜里,壮汉们拿着椅子,门板,板凳,到河边去抬受伤的弟兄。

夜里,老太婆,大姑娘,连梦莲小姐,都抱着油灯,给弟兄们缝袜子与洒鞋。

夜里,十一二岁的男孩子们,听着远远的,连珠响的枪声,都不肯去睡,也拿起短棍,偷偷的跑到城门里,和壮丁们一块儿挺着胸立着。

夜里,风是那么凉,枪炮的声音是那么急,可是大家的心里感到兴奋,兴奋生产了温暖和力量。他们的眼神似乎都在表示:没什么!我们一定会把敌人全数打跑!(《火葬》)[10]

另外,《四世同堂》[1]中还有“有许多像祁老者的老人……”“有许多像祁天

佑的半老的人……”“有许多像祁瑞宣的壮年人……”“有许多像瑞全的青年人……”“有许多小崔……”等五个排比段(例太长,略之。见《老舍文集》 [7]第四卷第49-50页)。

老舍使用排比都很注意切合情境,因而大都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如例1)、例2)都强调了在日寇的侵略之下,城市的破败。例3)以排比描写了一个场面。小学生们趁学务大人来视察的机会,“放松”了一会,于是各种怪样都出来了。由此可知,平时孩子们在老张的“管教”之下,是何等的约束!例4)是文博士第一次见“老太太”的描写。因为关系到他的婚姻,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故他几次“端肩、挺胸、拉裤缝、正领带”,这写出了他的毕恭毕敬。例5)嘲讽了老马的矛盾;例6)肯定了瑞宣的正派。例7)同情境相联系更显得恰当:这是对文城人在抗击日寇取得胜利时的描写。五个排比段,从不同方面写出了文城人民的同仇敌忾。感情奔放,一气呵成,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七.精妙奇巧的巧换

从逻辑上说,在某个思维过程、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先用一个语词表示某个概念,而后又不加说明地用这个语词表示另一个概念就叫做“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在逻辑上说是违反了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属逻辑错误,决不允许。然而在语言修辞上,人们往往利用某个语词可以表示不同概念的这个特点,即:一词多义。巧妙地变换、交换语词的含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期达到一种特殊的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方式,我们管它叫做"巧换"。老舍常采用这种修辞的方式。如:“眼睛多没有学问,所以看不起学问。他也没有骨头,所以也看不起骨头——他重视,极其重视,酱肉。”(《正红旗下》)[9]“骨头”由“骨气”的含义转到了其原来的、与“酱肉”相对应的“骨头”义,也是十分巧妙,顺手拈来。再如“这样发泄一阵,他觉得痛快了一些,没有发了财,可是发了威,也是一种胜利。”在这里描写美国的一个破落户——牛牧师,到中国来的本意是想“发财”,可因一时没找到真正的大财主,还没有“发”起来。故而找机会“发泄”“发威”心中也就痛快一些了。这里不同词语的巧换,有较深刻的寓义。而达到轻松诙谐,活泼有致的特点。如:

1)姑母高了兴的时候,也格外赏脸地逗我一逗,叫我“小狗尾巴”,因为,正如前面所交代的,我是生在戊戌年(狗年)的尾巴上。连她高了兴,幽默一下,都不得人心!我才不愿意当狗尾巴呢!……看,直到今天,每逢路过狗尾巴胡同,我的脸还难免有点发红!

2)眼睛多没有学问,所以看不起学问。他也没有骨头,所以也看不起骨头——他重视,极其重视,酱肉。

例1)由绰号“小狗尾巴”忽而转到约定俗成的地名上去,生动幽默,不露声色。例2)的“骨头”由“骨气”的含义转到了其原来的、与“酱肉”相对应的“骨头”义,也是十分巧妙,顺手拈来。

除意义的巧换之外,老舍还常进行词形的转换,使得有联系的词语互相映衬,达到精彩的效果。例如;

3)这样发泄一阵,他觉得痛快了一些,没有发了财,可是发了威,也是一种胜利。

4)假若不是她肯和大姐婆婆力战,甚至于混战,我的生日与时辰也许会发生混些乱,其说不一了。

例3)描写牛牧师的“讲道”。他本是美国的一个破落户,到中国来的本意是想“发财”,可因一时没找到真正的大财主,还没有“发”起来。于是他在讲道

时找机会“发泄”,虽未“发财”,可也“发威”,心中也就痛快一些了。这里不同词语的巧换,有较深刻的寓义。例4)的“力战、混战”以至“混乱”,也是一种巧换,轻松诙谐,活泼有致。

八.简练深远的同语

同语格是指主语和表语相同复现的一种修辞手段,他打破了话语交际传递新信息的格式,使得旧信息在表语这个新信息的位置超常出现,引起语义推导,已达到表达强调、警策和夸张的积极修辞效果的目的。简单地说,同语格是指用判断词“是”联系起来的,主、宾语同一个词语(即“A是A”)的修辞格式。如:“道理是道理,骨肉是骨肉”(《火葬》)[10]老舍很善于运用此种辞格,将自己的深意含蓄、简练地表达出来,并引起读者的思考。例如:“牛老太以为非这样不足养成官样儿子,疼爱是疼爱,管教是管教。”(《牛天赐传》)[12]同语对举,强调疼爱和管教是两回事,不能等同。《骆驼祥子》[6]第八节里,高妈出于善意,劝祥子把钱放出去,将本求利,她说:“告诉你,祥子,搁在兜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6]“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是强调性同语,即宾语对主语起了强调作用。“钱就会下钱”是描述性同语,令人思考钱与钱之间的某种奥妙关系。寥寥数语,道出了商业贸易中的一种客观事实,也把说话者的精明刻画了出来,于是就产生了幽默效果。例如:

1)牛老太以为非这样不足养成官样儿子,疼爱是疼爱,管教是管教。(《牛天赐传》)

2)算了吧!我不赶尽杀绝,朋友是朋友。(《骆驼祥子》)[6]

3)命令是命令,我只好等到天亮吧!(《我这一辈子》)[15]

例1)同语对举,强调疼爱和管教是两回事,不能等同。例2)、3)单用,前者表让步,后者表前提。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在“是”之前加上某种修饰成分,以进一步明确含义。如:“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他盘算着,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事。”(《骆驼祥子》)[6]“丫鬟就是丫鬟,叫她‘自由’也没有用。”(《善人》)“是”前加上“到底”、“就”修饰,强调的意味很浓。更值得提出的是老舍还常对同语格前后的“X”加以修饰,使这种格式带有更多的言外之意。例如:

4)骆驼的命运也就是他的命运。(《骆驼祥子》)[6]

5)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北平,北平人也已经不再是可以完全照着自己的意思活着的人。(《四世同堂》)[1]

例4)在两个“X”(命运)的前面都有修饰语,把骆驼的命运同祥子本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简洁凝炼,有深刻的含义。例5)为“X不是X”的格式,在第二个“X”北平的前面加上修饰语“中国人的”,有强调的作用。因为北平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不必明言;作家特此提出,带上了深沉、概叹的思想感情,也有积极的效果。

九.风趣滑稽的飞白

飞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是“明知有错,故意仿作”,即明知别人说了白字(别字)而故意照样使用,将错就错。文章中运用飞白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滑稽、增趣的作用,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增加语言表情达意的真实感。例如,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龙须沟》[7]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娘子:那还能不填上吗?留着它干什么呀?老太太,对街面儿上的事您太不积极啦!大妈:什么鸡(积)极鸭极的,反正我沉得住气,不乱捧场,不多招事。”(老舍《龙须沟》)[7] 剧中的王大妈是个吃苦耐劳的寡妇,但她胆子小,思想旧,对新事物、新名词知之甚少,但又不服娘子对她的批评,因而闹出像“鸡极”、“鸭

极”这样的笑话。在这里,老舍先生有意识地把王大妈念白字的喜剧性细节照实录下来,使语言显得很诙谐,形成一种风趣幽默的修辞效果。在老舍作品中,这类的飞白方式也是很常见的。“忿忿然发出: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凉”是“良”的同音词,利用谐音造成幽默,反映了人们对所谓“改良”的失望心态。这类的飞白格为作品语言带来了生动的效果。

老舍作品中,修辞还有精警格、借代格,顶真格等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联合运用,老舍曾说过:“幽默的文字也许利用各种方法,很难纯粹。”(《谈幽默》)[10]的确,在老舍的幽默语言中,时常是多种方法并存,各种技巧都有。老舍之所以能成为幽默大师,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发掘事物内部矛盾性的敏锐观察力,而且驾驭了语言表达和情节结构方面的多种幽默技巧,尤其是修辞技巧。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技巧就没有幽默。正因为老舍运用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才很好地表现了他幽默艺术的审美心态;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领会老舍幽默艺术的表现方式。“飞白”的修辞格也属于一种仿效,即明知其语言上有错,却故意照样用别字、白字记录下来,将错就错,从而达到一种别开生面的效果。在老舍作品中,这类的飞白方式也是很常见的。有模拟儿童说话的飞白:“堂胡同走奥”(堂子胡同九号)(见《离婚》)[1];有对老人话语的飞白:“克吧,克吧”(“克”者,“去”也)(见《正红旗下》)[9];还有方言的飞白:“钱都上哪儿气(去)了?”(见《正红旗下》)[9]。这类的飞白格为作品语言带来了生动的效果。老舍使用飞白格还不限于生动,更多的时候是同人物描写结合起来,为刻划人物、渲染气氛服务。例如:

1)古人说:“狗日新,又日新。”狗还维新,而况人乎!(《老张的哲学》)[3]

2)到底人家绅士和作先生的,有表可带,才当带表,像咱们可带什么?(同上)

3)他开始训话:“买第一册国翁,公明,算数;听明白了没有?一仍作一绳白制服,不准疮小马褂;听明白了没有?”(《牛天赐传》)[12]

例1)是孙八——一个糊里湖涂的老好人说的话。他把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话,理解成“狗”还维新,除有生动幽默效果之外,还为这个人物的描写加上了较有色彩的一笔。例2)将“代表”飞白成“带表”,是本世纪初年京郊农民文化的真实写照。例3)是一位“作过两本教育的书”的“很有名的教员”说的话。他那浓重的山西口音,把“国文”说成“国翁”,“公民”说成“公明”,“算术”说成“算数”,“人”说成“仍”,“身”说成“绳”,“穿”说成“疮”等,就很好地刻划了这位“完全的小学教员”的本领。试想,有这样的教师,能教出怎样好的学生来呢?其他例如《赵子曰》[8]中的仆人李顺把“委任状”说成“坏人状”,把“建筑科”说成“见头就磕”,对人物的描写也都有点睛的作用,且有生动幽默的效果。

十、同语格

同语格是指用判断词“是”联系起来的,主、宾语同一个词语(即“X是X”)的修辞格式。如:“道理是道理,骨肉是骨肉”(《火葬》)[10]老舍很善于运用此种辞格,将自己的深意含蓄、简练地表达出来,并引起读者的思考。例如:

1)牛老太以为非这样不足养成官样儿子,疼爱是疼爱,管教是管教。(《牛天赐传》)

2)算了吧!我不赶尽杀绝,朋友是朋友。(《骆驼祥子》)[6]

3)命令是命令,我只好等到天亮吧!(《我这一辈子》)[12]

例1)同语对举,强调疼爱和管教是两回事,不能等同。例2)、3)单用,前者表让步,后者表前提。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在“是”之前加上某种修饰成分,以进一步明确含义。如:“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他盘算着,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事。”(《骆驼祥子》)[6]“丫鬟就是丫鬟,叫她‘自由’也没有用。”

4)骆驼的命运也就是他的命运。(《骆驼祥子》)[6]

5)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北平,北平人也已经不再是可以完全照着自己的意思活着的人。(《四世同堂》)[1]

例4)在两个“X”(命运)的前面都有修饰语,把骆驼的命运同祥子本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简洁凝炼,有深刻的含义。例5)为“X不是X”的格式,在第二个“X”北平的前面加上修饰语“中国人的”,有强调的作用。因为北平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不必明言;作家特此提出,带上了深沉、概叹的思想感情,也有积极的效果。

注释:

[1]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

1—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2]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出版社

[3]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出版社

[4] 《老舍选集》1951,开明出版社

[5]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出版社

[6]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出版社

[7]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8]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出版社

[9]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出版社

[10]《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11]《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12]《牛天赐传》(老舍小说精汇) (1934),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参考文献:

[13] 刘诚.幽默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

[14] 王建华《老舍的语言艺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

[15]《我这一辈子》(1937),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开始编辑出版的

后记

两年前的春天,在工作中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为充实自己,以免有“误人子弟”之嫌,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自学考试,寒暑易节,历时两年的自学考试,即将完成。两年,多么不容易的两年!究竟学有何获?一方面检测了自己,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开始了论文写作,经过构思、搜索素材、提炼等过程,论文如期完成,虽然论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同样对我有了不可估量的提高,同时也给了我另一种启发:“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辅导老师——杨文秀老师,没有他耐心细致地指导、反复地修改,论文也不能如期顺利完成。再次感谢杨文秀老师!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 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 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三、题旨鲜明。 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比如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战争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试论老舍的幽默风格

试论老舍的幽默风格 论文摘要: 论文主要从了解老舍作品的幽默风格出发,查阅了相关资料,简要论述了老舍幽默风格的成因、体现以及人们对其的评价。得出的结论是: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不仅来自他个人的气质和生活的经历,还有时代、民族等因素的影响;从人物形象角度探索,幽默风格主要体现在作品中漫画化的旧派市民人物形象和旗人形象的塑造上;人们对老舍幽默风格的评价则主要体现在批评和赞美两个方面。然而,无论人们怎么评价,幽默确乎是老舍的特色。 关键词:老舍幽默风格 引言:一个名作家的风格的形成,除主观因素外,时代、民族之因素十分重要。老舍之成为以幽默为手段表现其叙事主题之作家,大半是因为他所在的时代“使然”也。这些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和他们的性格的内在矛盾,是老舍小说喜剧性的重要源泉。幽默是仁者之心的笑,却绝不是恶意的笑。智者爱讽刺,仁者好幽默,而后者显着难能,也就可贵。 一、老舍幽默风格的成因 老舍以写长篇小说见长,他在长篇小说中又以叙述作为传递美学的主要手段。老舍是讲故事的高手,其出色之处,就是他幽默的叙述。老舍把可笑的、自私落后的、荒诞愚昧 ① 的,但是在常人眼中却认为是常态的事物、人如实地叙述出来,便产生了幽默。 应该说,老舍是中国最杰出的“幽默作家”之一。他的幽默才能来自个人的气质和生活的经历。他从小就是一个外表沉静和内心奔放、富于幻想的人,他用穷苦人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人和世界,去看比较富有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感到有很大的隔膜。后来,他步入了社会,他说:“在我做事的时候,终日与些中年人在一处。”这样,他又有机会从青年人的角度,去中年人或老年人的言谈举止。这样两种因素,都使他看到了生活中的许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大二下,现代文学(一))

语言的大师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摘要:老舍先生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特色,决定了他的文学风格。独特的语言艺术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其娴熟的语言技法有着独特的构成和形成方式。运用语言要素和语用角度等诸多手法,使文章语言拥有多种特色:幽默风趣、俗白精致、富含的潜台词,浓郁的“京味”,等等。让人不禁感叹语言大师的深厚功底。 关键词:老舍、语言大师、语言特色、“京味”、幽默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他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地幼年和少年时代。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种阅历有利于他日后创作的平民化与“京味”风格的形成。1 研究和回顾20 世纪的文学创作与语言发展, 老舍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靠而且充满生命激情的语言范式。无论从其口语艺术、遣词造句特色, 还是从意韵俱全的描写, 多姿多彩的修辞, 或者从其作品所展现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心理, 都足以让后来者欣喜惊叹。其实, 老舍的文学语言也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提炼, 由铺张到凝重的艺术化过程。1922 年, 老舍的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 便可以看出其试验的影子; 到1925 年《老张的哲学》, 老舍的语言风格就初见端倪了。此后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面世, 到六十年代《正红旗下》,老舍文学语言已炉火纯青。这个过程体现了老舍对白话文的探索过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如果一个作家的语言不好,也许他写的事情很重要,但是因为语言不好,没有风格,大家不喜欢看;或者当时大家看他的东西,而不久 便被忘掉。不能为文学事业积累财富。传之久远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好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也因为它有好的风格和语言”。老舍先生被称为语言大师,很大程度上与他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是分不开的。除了一般文学语言所具有的特点,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还具有他自己独特的特点。2 一、幽默风趣 张清常先生曾认为老舍作品的语言是“提炼过的, 艺术性的, 有丰富表现力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页。 2《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范成祥,东京文学,2009年第6期,第32页。 1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知识总结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知识总结【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专题重点】 一、文学艺术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唐朝:唐朝实行科举制,进士科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为唐代诗歌的繁荣提供了政策环境。唐朝的边塞诗折射出当时的边疆开发与生活状况。唐朝开放的文化政策、国家的

繁盛统一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提供了创作素材。唐朝的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孕育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2)宋朝: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为词的流行、话本和风俗画的出现提供了经济、社会基础。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其词风的差异深受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南宋时期宋金对峙、人民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元朝:元初中断科举制,部分文人转向元曲和杂剧的创作,这为元曲和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科举制的恢复,元曲和杂剧的创作开始衰落。 (4)明清时期: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提高、市民阶层的进一步壮大的时代背景下,通俗化的明清小说繁盛。《儒林外史》抨击八股取士的危害,《红楼梦》折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西游记》体现了新兴工商业者追求个性自由的欲求。明清的文化专制促使部分画家借物抒情、借物铭志,以梅、竹、兰、菊等为主要素材的文人写意画成熟。清朝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2.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发展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败的政治,使启蒙思想家曾经渴望的“理性王国”一时幻灭。文学家艺术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 (2)19世纪中叶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批判现实主义开始盛行。 (3)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电气时代的到来,艺术家重视光和色的作用,捕捉瞬间印象,印象画派兴起。同时,电影诞生、电影技术发展。 (4)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大动荡和大变化,使西方文学艺术产生重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二、19世纪以来西方主要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 (1)时代背景:①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②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

论老舍戏剧艺术特色

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 容摘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无疑他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语言运用的别具风格,形成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他的戏剧结构设计的别具匠心,打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创作意识是分不开的,这也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笔者试从几个方面讨论老舍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产生独特戏剧艺术特色的成因和对《茶馆》和《龙须沟》等作品的分析,从戏剧冲突、结构、人物和语言等方面阐述老舍戏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老舍、戏剧创作、艺术特色、戏剧冲突、朴素自然、结构、语言幽默、民族性、今京味护话剧

老舍先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六六年,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作为中国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为中国现代话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许多话剧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中的经典。作者生活的年代为十九世纪末到文化大革命,创作期由1924年开始到1966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动乱的时期,而老舍更是经历了“五四”运动后进入新主义革命阶段的社会变革,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1946年到1949年在美国从事写作和演讲活动,所以老舍的作品是时代历练的结果,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结晶。他虽然在话剧创作的时间上晚于田汉、禺、夏衍,而且开始创作的多为抗战宣传剧,其成就和影响远不如田、、夏三人,但他却后来居上,在社会体制大转型、意识形态一体化的20世纪50年代,创造出了《龙须沟》、《茶馆》等传世精品,开辟了中国话剧的新时代。 老舍对新时期以来的戏剧创作有着直接、集中、鲜明、突出的影响,它甚至形成了一个“茶馆派”。比如叔阳、龙云和何冀平等人,在进行戏剧创作时都深

浅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中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代。他自幼就和挣扎在黑暗社会最底层拉洋车的、修房的、剃头的、卖唱的和教书的等各行业的下等人相交往。因此,他不仅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而且同他们在感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热爱他们的好品质,同情他们的苦难,关心他们的命运。他的作品多描写劳动群众的生活苦难,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老舍执著地描写城与人的关系,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与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就他所提供的市民形象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来看,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与他相比。在他的笔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巡警等等市民阶层的各类人物,真是无所不有。 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的。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老舍十分擅长描绘家境小康的旧派市民形象。如《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和牛老太太,《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及其儿子天佑,《离婚》中的张大哥,还有一些毫无专长、专靠“吃铁杆儿庄稼”的八旗子弟,基本都是属于这一阶层。他们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小职员,家境小康,吃穿不愁。他们生活在中国古老的城市里,也保持着最古老旧的生活情调,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法封建性的人伦关系。因而,善良、驯顺而又保守、因循、中庸,怯懦,还有浓厚的宗法封建色彩是他们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特

谈老舍幽默语言的技巧(一)

谈老舍幽默语言的技巧(一) 〔摘要〕老舍是蜚声中外文坛的“幽默大师”。他一向以独特的幽默诙谐的风格著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老舍幽默并不是油腔滑调,只追求表面笑料,以求一笑了之,而是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生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更具深厚的思想底蕴,形成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 〔关键词〕老舍;幽默;幽默技巧;喜剧意味;谑而不虐;思想底蕴 老舍是蜚声中外文坛的“幽默大师”。老舍文学生涯的四十余年,也是他从事幽默创作的四十余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老舍这样数十年如一日,以自己鲜明而独到的风格一以贯之的作家,不仅是首屈一指,而且是绝无仅有的。他以骆驼般的勤奋精神,创造了多达850万字以上的文学艺术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学宝库。 老舍学贯中西,谙通古今,他的幽默有来自西洋文化的泽溉,但主要还来自北京一方水土的养育,也是北京文化的体现。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北京的一草一木全都了如指掌。因此,有人称他为“北京的土地爷”。北京的自然景观在老舍笔下成了一张张色彩鲜明的图画,充满了诗意美。同时,对北京特有风土人情的描绘,如诸多的繁文缛节,历历如在眼前:办婚丧大事讲排场图阔气,过生日祝寿大宴宾客,甚至“洗三”也要兴师动众,真是“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1〕;还有一些五光十色的节令习俗,等等,都为其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幽默情趣。 老舍一向以独有的幽默诙谐的风格著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其浩繁的作品中,老舍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市民形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窑姐、丘八巡警等市民阶级的各类人物,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老舍把20世纪文学领域内的庶民文学推到了高峰,同时,也为后来的带有京味的幽默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典范。他的胸中似乎藏有一部幽默语言的活辞典,词汇之丰富,令人难以思议,运用之得心应手,令人似观鸟翔鱼跃。郭沫若对他的作品曾经赞誉道:“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2〕9 兹将老舍幽默语言技巧粗略归纳,并分析如后: 1.反话正说 也就是明褒实贬,表面肯定,实质否定,意在嘲弄和讽刺,具有强烈的揭露性和批判力。《二马》中,有个伊牧师,是英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对于中国的事儿,他无所不知,简直可以算一本带着腿的“中国百科全书”。“他真爱中国人,半夜睡不着的时候,总是祷告上帝快快地叫中国变成英国的属国;他含着热泪告诉上帝:中国人不叫英国人管起来,这群黄脸黑头发的东西,怎么也升不了天堂!”〔3〕 伊牧师,“他真爱中国人”,好一个中国人的“朋友”!他是怎么“爱的”呢?就是希望上帝赶快把中国变成英国的殖民地。在他看来,中国人如果不接受英国人的奴役,灵魂就得不到拯救,“怎么也升不了天堂”,真是强盗逻辑! 反语正说,欲褒却贬,在这种反差中,我们感受到了幽默。 2.精心设喻 并不是所有的比喻都能带来幽默的效果。比喻也有新奇与陈旧、巧妙与平庸之分,只有追求新奇与巧妙,才能造成幽默。 《四世同堂》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大赤包,这个肥胖女人,以为日本人会进一步得势,中国看来是不行了。于是,极力怂恿丈夫冠晓荷出来做官,为日本侵略者效力。据她估计,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得意洋洋地对冠晓荷说:“冠晓荷,你听见没有?虽然我是个老娘们,我的见识可不比你们男人低!把胆子壮起来,别错过了机会!” 冠晓荷愣了一小会儿,然后微笑了一下:“你说的对!你简直是会思想的坦克车!”〔2〕136 用“坦克车”这个粗笨的家伙来比喻大赤包真是惟妙惟肖,但如果直接说“大赤包是坦克车”在

理解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理解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的概括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又十分突出的地位,与矛盾、 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顶峰。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老舍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语言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一、题材:所采取的角度是独特的 1)从题材来说,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 民等不同的一系列人物。 2)老舍擅长描写北京市民尤其是下层贫民生活。老舍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条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三年写作自述》)。表现市民社会时,所采取的角度是独特的: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认”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3)在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旧派”,保守、闭塞,“乡土”中国 的子民。在这一方面其艺术风格体现在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面的批判。 讲课要涉及到的作品分析:1929年写成的长篇《二马》中,老马一个“迷信、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舍有意把老马放到异国情境中去刻画,试图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背景下更明显地突出落后国民性的背谬之处。1932年的《猫城记》反应作者当时反主流的思想情绪,寄托在一部寓言体小说所构设的荒诞世界中。 还有将市民生活方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以其文化根底加以展示。这一类最引人注目的是《离婚》中张大哥的刻画。小说以开头就用夸张的笔墨介绍:“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的使命:做媒人和反对离婚”《离婚》所描写的张大哥的家庭纠纷及其危机,可视为传统的民族生存方式的危机。小说辛辣的揭示了张大哥的“哲学”困境。最后,张大哥成了悲剧角色,只会绝望的哀叹:“我得罪过谁呢?招惹过谁呢?”---老舍以幽默的笔法,真实地写出了张大哥这类老派市民与顺应天命而不可得的悲剧。 4)“新派市民”形象的漫画式描写:老舍笔下的这类角色因为嘲讽的意味太浓,刻画并不算深入,又类型化的倾向。 讲课要涉及到的作品分析:《离婚》里的张天真就这种“德行”:“高身量,细腰…….爱看跳舞,假装有理想…..”---一种新潮而又浅薄的角色。《四世同堂》里的祁瑞丰也是这类被嘲讽的“洋派青年”,不过更令人恶心的时“洋”味中又带有汉奸味。 5)批判、排拒资本主义文明的表现底层市民命运的形象。《月牙儿》,在两代人生活道路的分离与相聚背后,隐伏着精神上的分离与合一。耐人寻味的的是,老舍笔下的,矛盾解决的方式,不是母亲的生活向女儿的新思潮靠拢,而是正是母亲的生活真理能够通向真正的觉醒。《骆驼祥子》的底层人民的苦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 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御北京口语的能力。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成就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成就 1[2019全国卷Ⅲ,33,4分]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①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②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本题以恩格斯的评论为切入点,考查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主要成就,凸显了史料实证①和历史解释②的学科核心素养。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其特征是强调表现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项。 C 2[2018全国卷Ⅲ,34,4分]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②,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③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①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本题从俄国戏剧家果戈里的剧作《钦差大臣》切入,考查政治体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文史互证,凸显唯物史观①、时空观念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在戏剧《钦差大臣》里,一名小官吏路过偏僻小城时,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暴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作者用戏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原形,从而揭露了俄国专制体制的腐朽,答案为B项。俄国进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在1861年改革之后,故A项错误。《钦差大臣》属于现实主义文学风格,故C项错误。该作品重在揭露俄国社会的政治黑暗,故D项错误。 B 名师点拨文史互证是当代史学发展的沃土,本题与2018年全国卷Ⅲ第42题有相似之处,备考时要注意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文学作品。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无法摆脱时代刻在其内容、结构、语言上的烙印,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深沉而浓郁的时代风貌,这也是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在。 3[2019全国卷Ⅲ,35,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①,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②这类作品③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本题以“达达派”的艺术特色为切入点,考查现代主义的特点,凸显了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和历史解释③的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达派”属于现代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品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

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

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 【摘要】:老舍的小说善于使用善意的幽默和朴素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寄托自己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审视和批判。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引人深思,是含泪的笑,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主要从老舍小说幽默的特点及其内涵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老舍小说幽默特点内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老舍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而且在很多方面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时刻表现正在其作品中的幽默艺术无疑是其最大的贡献,也正是这种幽默性使老舍与同时代的很多作家区分出来,获得了独特地位。老舍的作品中时刻充满幽默感,他的小说创作自然也不例外。老舍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娴熟地使用各种语言和修辞手法,使自己的小说带有了极大的幽默性,并成为了自己小说的突出特点。因此,对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小说的内涵和深远意义。 幽默始终贯穿于老舍小说创作的始终,但是这种幽默风格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这表明老舍在不断地加以探索,思考小说的形式与内容的联系。1933年发表的《离婚》标志着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成熟。以此为界我们可以对其小说中的幽默风格进行时间上的探讨,并阐明存在于这种幽默感背后的东西。 1.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发展 1.1早期作品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性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由于个人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他深受北京的平民生活,市井气息以及皇城文化的熏陶,使得自己的小说创作始终带着浓浓的“京味”,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下北京人的幽默与看待世界人生的观点;而老舍1924年赴英任教至1929年回国,在此期间,他广泛阅读了英国作家如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作品,吸收了英式幽默的一些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因此老舍小说的幽默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早期老舍的小说中幽默风格并不成熟,还有为幽默而幽默的刻意性,直到1933年发表的《离婚》老舍的幽默风格才趋于成熟,其独特的艺术品格也形成了。 老舍自英国任教归来后在其小说创作中开始立意追求幽默,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他发表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等小说,集中展示了他的小说创作中的幽默性,同时也向读者和评论家展示了其幽默风格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对其早期小说中的幽默风格进行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可以通过《老张的哲学》以及《二马》进行。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在幽默方面的初试牛刀之作,小说以作家的故乡北京为人物活动的背景,集中展示了当时小市民生活的某些侧面。而且由于老舍受北京传统文化影响颇深,这部作品从地点到人物也就带有了浓浓的京味。在这部作品中老舍的幽默是极为夸张的,幽默性大都来自小说中人物夸张的言行举止以及可笑的思考方式,因此《老张的哲学》中反映出来的幽默带有极大的刻意性,甚至有夸张至失真之嫌,这也是为当时的评论家所诟病之处。 《二马》是这一时期老舍小说的翘楚之作,在幽默风格方面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在《二马》中老舍的幽默不仅借助于人物夸张的言行来表达,而且更多的把关注点聚焦在人物性格方面,表现了老舍小说中幽默风格的内化。这部小说中的

试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

试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 姓名:张旺学号:2008136021188 摘要:老舍以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老舍小说采用了独特的“自然”和“智慧”两种幽默表现方式。前者是指作者将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如实地写下来。后者是指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以取得幽默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矛盾“自然”的幽默“智慧”的幽默 老舍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某些方面为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其中,老舍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他的幽默艺术。有人称老舍先生为幽默大师,对于这一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将幽默笔法广泛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幽默在他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中,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舍将生活中的幽默以敏锐的观察力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发掘出世事中的可笑之处,而后巧妙地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把老舍的幽默表现方式大致分为两类: 一、“自然”的幽默表现方式 在老舍小说作品中,一类是作者将凭借观察力所获取到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如实写下来的幽默,我们称之为“自然”的幽默。生活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都蕴藏着丰富的矛盾性。这些矛盾性本身就是可笑的,一旦诉诸作品,就构成了自然的幽默。“自然”的幽默是幽默的基础和根本,因为它是客观生活矛盾性的直接真实的反映。老舍很善于掌握幽默形象语言和行动上带有喜剧色彩的矛盾性,一旦活画出来,就意趣盎然。 老舍不仅能将敏锐的幽默目光深入到生活里,发掘世界中包含的各种笑料,而且能透视人物的心灵,找出主观世界中复杂的矛盾性。由于各自的阶级地位、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社会环境的等等不同,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有的人的思维是符合客观事实及事物发展规律的,所以是正常的合理的,有的则是违反常理。老舍是心理描写的高手,尤其善于捕

20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世界现代史:06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西风颂》 【考点】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期特征是强调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项。 【答案】C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内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战后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通过这材料却发现,不同时期对这本书添加了不同的内容,如“1901年译”的加上了“鉴于“为奴之势逼

老舍表现人物幽默的手法

老舍表现人物幽默的手法 老舍更多的,最擅长的,还是对人物的局部特征的描绘,尤其对人物的面部,老舍是毫不放过的,这正如鲁迅所说的“画眼睛”术。老舍认为,“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老舍抓住“人物的外表要处”进行描写,而又达到幽默效果的一些表现手法。 第一,以奇特求幽默。 老舍小说中有这样一些例子: 伊牧师虽然六十多岁了,腰板还挺得笔直。……没留胡子,腮上刮得晶亮;要是脸上没有褶儿,简直的象两块茶青色的磁砖。(《二马》) 他(指祁瑞丰——引者)的小干脸上立刻变成了“没字碑”(《四世同堂》) 瑞宣的脸成了大红布……(《四世同堂》) 任务是艰巨的,可是三十二条好汉的脸就象三十二面迎风展动的军旗那样鲜明,壮丽,严肃。(《火葬》) 以上四例,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都写的是脸部,而且都表情严肃,二是都用了比喻,而且都是以物喻人。“磁砖”、“没字碑”、“大红布”、“军旗”都拿来形容脸,而且各具特色。这些物体,在常人看来,似乎找不到与睑有什么共同点,很难想象能与脸拉扯在一起,可是大手笔的老舍就敢于“出奇兵”,从而出奇制胜。正因为奇特,情趣才油然而生。老舍的这种表现手法,很像绘画技法上的“泼墨”,显得浓重、豪放,酣洒。 第二,以精妙求幽默。 《牛天赐传》里有一位米老师,教育是不懂行的,专会打孩子,他坐着的时候,老是“嘴嘎唧着,眼闭上,一动也不动,”活象“一篓油”。小说接着又这样描写了他: 米老师坐在那儿,压得椅子直响,一脸的浮油,出入气儿的声音很大,嘴—嚼一嚼的嘎唧着,真象个刚出水的鳄鱼。 “鳄鱼”,真把一个不学无术,脑满肠肥的形象,勾划得活灵活现,耐人品味,又不禁令人失笑。 《二马》里写了英国伦敦一位看管墓地的老太太,很胖,像一个“软肉球”。小说又进而精妙地写道:

幽默的老舍止敬阅读答案

篇一:幽默的老舍止敬阅读答案 年轻的时候我曾聆听过老舍先生的课,是讲文学语言。本来北京话就有风趣的成分,再加上先生的性格,每说一句话,都透着逗乐儿。他那个幽默,既是风格的体现,又蕴含着思想内容。老舍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谁想到写自传会出现这样的话: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这篇自传既质朴自谦,又妙趣横生。老舍1930年3月辞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职务后,5月返北京,寄住在白涤州教授家。就在这个月底,北京文坛陈逸飞代表当时很有影响的文艺团体笑社同仁造访老舍,他没有见到人,于是留下一信,谈及欲请老舍做笑王事。第二天,陈逸飞收到老舍的信辞王启,内容是:逸飞先生:您来,正赶上我由津回来大睡其午觉,该死!其实白老先生也太爱我了,假如他进去叫我一声,我还能抱着不醒主义吗?您封我为笑王,真是不敢当!依中国逻辑;王必有妃,王必有府,王必有八人大轿,而我无妃无府无轿,其不王也明矣。我星期三(廿八)上午在家,您如愿来,请来;如不方便,改日我到您那儿去请安,嗻!敬祝笑安!弟舒舍予鞠躬。解放后,有一天,朋友来访,问老舍最近在写什么。老舍故作神秘地回答:我正为皇帝当奴才呢!朋友不解其意,走近书桌才知道,老舍正在替末代皇帝溥仪润色《我的前半生》一书。老舍夫人回忆说:老舍是个最幽默最能说的人,我从来都只听他说。那年暑假,他的三个好朋友轮流请我们吃饭,吃了三顿饭,见了三次面。开学后,我收到老舍的信,信里说:我们不能老是朋友请吃饭才能见面。现在你也有笔,我也有笔,咱俩就由笔谈起,来互相了解。于是,我们就开始通信。一写就是八十封。老舍又说,咱俩不能光通信不结婚呀!你也岁数大了,我也岁数大了,你要觉得我还可以,咱俩就结婚吧。后来我们就结婚了。看了老舍的著作,容不得你不笑。当在英国创作《老张的哲学》时,他将初稿拿给友人看,这位朋友竟忍不住地笑,以至忘乎所以,将盐当白糖放在咖啡杯子里了。像他《正红旗下》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通篇的语言特色是诙谐逗笑,让人在他的语言艺术中时而捧腹,时而凝思,为书中的各个人物的命运抱以深切的同情;为旗人的后代,那种死要面子,穷摆阔气又不能自谋生路,只能干靠那点饷银度日的拮据境况而感觉可笑之至。正如茅盾所说:在老舍先生的嬉笑唾骂的笔墨后边,我感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的严肃,他的正义感和温暖的心,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热望。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赵景深编辑给老舍写了约稿信,老舍打开信一看,只见一张信纸上只写了一个大大的赵字,且赵字又被一个大圆圈圈住。老舍一看就明白了;赵某被围,要我快发救兵。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诗一般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上程。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这还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这首答催稿的苦相,以及作者的自谦精神,跃然纸上。有次抗敌文协开联谊会,不知谁叫一声老舍来段相声,这可是突然袭击,没准备啊!他是文协的头头,不登台不行。老舍在身边左看右看,一下就看中了相声演员欧少久。说什么呢?老舍略一想说,反正相声就是一捧一逗,你随便出上句,我接下句。俩人上场了,欧说:咱俩来个对春联。我的上联是坐着走。老舍说:坐着怎么走哇?欧说:你老舍先生来我们这儿作客,临走时,我给你雇辆车,你坐着走。老舍说;哦,这叫坐着走。好,我对下联起来睡。欧说:起来怎么睡呀?老舍说:那天我深夜回家,家里等我不及,先和衣睡了。我唤他们说,我回来了,起来吧,起来睡。这一段现抓现编的对话,很见老舍的才华,不仅仅是幽默。 1959年夏天,青艺剧院正在排演老舍的《全家福》。本来院里打算用车接老舍,先生说:别啦!大热天闷在车里干吗呀?我正想溜达溜达,在树荫儿底下走走,凉快! 60岁的他来到剧院,导演请老舍在中间沙发上入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摘要: 二十世纪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一系列佳作。老舍文学丰富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他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他深深地热爱着这座城市,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二)“京味”特征还体现在老舍小说对北京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揭示;(三)独特的语言艺术;(四)北京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关键词: 老舍艺术风格京味特征北京市民市民风情 生活场景人生世相文化特征市民风俗北京口语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离婚》、《骆驼祥子》、《二马》、《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等长篇佳作,以及《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断魂枪》等短篇杰作,逼真而生动地展现了在古城文化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市民文化,构筑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市民世界,描绘了一幅现代北京市民的“清明上河图”。老舍文学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它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 “‘京味’是由与城市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赵园语)“京味”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而

言,这不仅只是北京的风景气候,它更重要的是写出北京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风尚。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最为突出的文化古城,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对北京的热爱,对北京风俗人情和平民生活的稔熟。使老舍的创作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表现在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 1、对北京市民生活场景的描写中,他描写最为出色的,是北京城市中的大杂院,小胡同,是市井平民民俗生活所呈现的人文景观和世态众相。这些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市民风俗画卷。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等都是以北京时间的城市生活为人物活动的场所与背景。“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北平”。①北京已经进入作者的血液和心灵,成为作者身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统计,在老舍的伤作品中出现过240多具真实的,北京地名,其中大多集中在北京的西北角,(老舍的出生地就在其中)②老舍小说出现的北海中山公园是著名的浏览胜地,而经常出现的如小羊圈胡同,护国寺,德胜门等地,都是中下层市民聚居和活动的场所。在《骆驼祥子》中,对骆驼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引言,到虎妞等等办婚礼的民俗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物有的地方色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的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

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

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 摘要:老舍在其小说创作上用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有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最擅长而又独特的幽默艺术,不仅丰富了其小说创作的风格,也使其小说作品充满了典型的幽默讽刺意味。老舍小说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幽默风格的形成是具有一定原因的。历史时代是促成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生活和亲人的感染熏陶是影响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基本原因,生活阅历是引导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根本原因。而同时,我认为在老舍小说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幽默既温和而又不缺失一种一视同仁的心态。好好品味老舍小说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幽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风格并继承他留下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老舍;小说作品;幽默 一、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的社会历史渊源 老舍每每在谈论到自己的创作时,往往把时代、家庭和自己的生活阅历这三者联系起来。我们在谈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的社会历史渊源时,也不能离开这些方面而孤立地去认识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形成的原因。 (一)历史时代是促成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舍早年生活在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巨变的20世纪初,首先是辛亥革命把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统治给推翻了,接着又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倡导下“打乱了二千年来的老规矩”,因循守旧的传统文化意识一下子就被摧毁了。老舍他在《“五四”给了我什么》一文中提到,“假若没有‘五四’运动,我很可能没有想起去搞文艺。[6]”并在文中反复的强调,“感谢‘五四’,它叫我变成了作家。[7]”这就说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予了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很大的动力。这也正如西班牙的一个幽默的理论家说过:“每逢时代精神踏进新方向时,幽默便要兴旺起来。它对于生活中古旧的一切、虚幻的一切,都宣告了它们的末日而庆祝了它们的葬礼。[8]”在这个广大的地球上,社会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思想的解放,“五四”文化运动它洗涤了思想界和文化届的污泥浊水,使得各种有生气的文艺思潮和艺术形成突破封建传统文学束缚的藩篱,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幽默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