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影响

本科生毕业论文

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影响

学号: 2008553082

姓名:崔莹莹

年级: 08级俄本四班

系别:俄语系

专业:师范俄语

指导教师:姜占民

完成日期:

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设计)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20 年月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1)

(一)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 (1)

1.古代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文化交往 (1)

2.近代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 (2)

3.现代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 (2)

(二)本章小结 (5)

二、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的主要形式 (4)

(一)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传播的主要形式 (4)

1.通过侵略战争 (4)

2.通过修建中东铁路,兴建和经营工商企业 (4)

3.通过俄罗斯侨民和族俄华 (4)

4.俄国东正教的传播 (5)

(二)本章小结 (5)

三、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地区文化的影响 (6)

(一)俄罗斯文化影响中国东北地区哪些文化 (6)

1.在语言方面 (6)

2.在饮食方面 (6)

3. 建筑风格 (6)

4 .家居装饰 (7)

5. 服饰着装 (7)

6. 文学艺术 (7)

(二)本章小结 (7)

四、俄罗斯文化与东北文化的共同发展 (9)

(二)本章小结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5)

后记 (12)

摘要

本文主要写了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我们都知道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地区是相连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双方的交流是一步步发展的,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饮食建筑,东北地区都深深打上了俄罗斯文化的烙印。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是有历史依据的,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也是文化传播的有力条件。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的传播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传播的主要形式是多样的,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饮食建筑,甚至于家居服装上面,东北地区与俄罗斯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很紧密。地域环境也是大致相同的,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生活习惯的相同,俄罗斯文化能够顺利地在东北地区传播,环境因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传播方式。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各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在未来的中俄文化发展过程中,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促进中俄文化共同发展,俄罗斯文化同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为了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而努力。。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中国东北地区共同发展

Коспект

Эта статья главным образом писала русскую культуру в обсеменности северо-

восточного Китая.Ему можно сказать что, в RA1ONе нашей страны северо-

восточной, русское влияние культуры заняло довольно главную часть, в

результате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положения, климата окружающей среды все виды

причин, русского и 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ого отношения зоны реально для

конца.Рус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 вероятно разделяет в 3 этапа в обсеменности северо-

восточного Китая: Стародедовские времена, новейшие временена и

самомоднейшее время.Рус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 главным образом форма рассеивает к

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ому Китаю разнообразна.По-разному время имеет по-разному

форму обсеменности.Рус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 к 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ому влиянию культуры Китая различна.Эта статья делала подробный анализ от каждого аспекта. In the future процесс китайской 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превращаясь, повысит китайское и развитие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общинное in line with двухсторонний взаимный

принцип обоюдной выгоды преимущества, причинит его побудить людскую

культуру прогресс развития.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Рус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 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ая OBLASTь Китая; Общинное развитие; Культуры melts altogether; Обмен входит в взаимно;

目录

一、前言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地区影响很大,边疆城市文化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更加明显,哈尔滨被称为《东方小巴黎》。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传播,中国在古代一直是闭关锁国的社会,俄罗斯文化是如何进行文化传播的,最主要的还是地域环境在其中起到的重要影响俄罗斯的地理环境是领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北部有一小部分处在寒带。是世界上跨度最广的国家。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所以俄罗斯文化丰富多样,层出不穷。而中国的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相连甚密,环境与俄罗斯相差不大,严峻的环境使得俄罗斯语我国东北地区在对抗这种环境是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在这古老的历史长河,俄罗斯文化一点点地对中北地区形成了传播。

俄罗斯文化早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就对中国的东北地区形成了传播,在这个基础之上,俄罗斯文化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之内或多或少的对东北文化的形成了影响,具体表现在饮食文化,服装建筑,语言等各个领域。

本论文就是从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地区形成传播,又是凭借与那种形式形成的传播过程,在传播过程中俄罗斯与东北地区的关系又发展了那些转变,这些方面展开分析与研究。(一)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

1.古代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文化交往

今天的中国与俄罗斯互为最大的邻国,两国的共同边界线超过4500公里。然而将历史倒退回四个世纪,这还是两个根本不搭界的国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400多年的对俄关系史显得非常短暂,但这段不长的交往史却充满了恩恩怨怨、磕磕绊绊。这其中感受最深的当数与俄罗斯交界的东北地区。俄罗斯与中国东北在地理位置上的天然的优势,促成了双方文化的交往与融合。古代双方文化交往过程中主要是中国文化输出俄罗斯文化输入为主,中国文化不断地影响着俄罗斯文化,充分体现在中俄交往的400多年的历史中。

古代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辽朝和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达几个世纪,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远。①契丹向俄罗斯传播中国东北文化的主要途径是商队和私人贸易。元朝以战争的方式创造了欧亚大陆的世界性沟通,打通了欧亚大陆的东西界限与南北界限。②元朝时期,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又得到了新的发展,但当时中国东北文化向俄罗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武力征服。元朝征服西亚、中亚、东欧后,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其中有三条驿道途经中国东北赤峰地区,并且与丝绸之路的南北两条路线联网。北线为草原路线,是由元大都(北京)至上都,再由上都北行至应昌路(克旗鲁王城),再西北行至克鲁伦河上游,再西行至哈喇和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至察哈歹封地直达东欧金帐汗国。元朝将中国富有特色的科学技术,其中包括天文、数学、制图学、雕版印刷术、木活字印刷术、火药器械、医学以及元朝的制度文化,通过这些驿道西传至西亚和东欧国家,在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得到采用。

1618年(明朝万历46年),中国公使携带数箱茶叶经过蒙古,穿越西伯利亚,历经18个月的艰苦路程赠送给俄国沙皇。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中国茶叶、丝绸、瓷

器不断地经满蒙商队运往俄国。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一个世纪时间里,中俄商队贸易一直是中俄经贸联系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主要纽带。这一时期运往俄国的中国丝绸、瓷器、茶叶已经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东方文明和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使俄国人领略了中国先进的丝织、制瓷、制茶技术以及高超的工艺美术。

2.近代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

17世纪,沙俄扩张势力侵入中国的黑龙江流域,与当时的蒙古、索伦等少数民族发生了最初的直接接触。但在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俄国文化对中国东北影响最大的形式当属黑龙江互市。黑龙江地区的中俄互市是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俄国东扩势力进入黑龙江流域而逐渐展开的。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黑龙江互市取得了合法地位,并在边境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互市点。1689年,中俄双方以平等、公正为基础签订了《尼布楚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为中俄东部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条件,两国进入了和平交往时期。此后直到19世纪中叶,双方的往来基本上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沙皇俄国趁英法等列强侵略中国之机,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并分别于1858年和1860年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据此割占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使两国的边境接界有所扩展,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规模较以前有了显著的增加,但其性质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此,中俄关系因为失去平等的基础而日益紧张,中国与俄国双方在新的东部边疆地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的经济贸易、文化交往均处于不平等不正常的状态之下。尽管如此,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认识已有所加深。从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止,是沙皇俄国扩大对中国殖民侵略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主要是在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的快速传播时期。当时俄罗斯文化的传播,是与中东铁路的修筑相关联的,也是与俄国殖民主义侵略同步进行的,并对现代中国东北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的传播是多方面的,已深入到东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长期的杂居和交往中,俄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惯,很快融合于具有变异文化特征的中国东北文化之中。

3.现代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

1949年10月至1952年末,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向我国提供援建项目42项,其中有30项设于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我国156项建设项目,其中有57项落户东北。

苏联援建的57项大型建设项目,奠定了现代中国东北工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共同的意识形态、共同的社会制度使中苏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③

(二)本章小结

当代俄罗斯文化的欧亚双重特征更趋明显,中国及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更加活跃。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从公元9世纪建国至今仅一千多年,同很多国家相比,俄罗斯历史并不很悠久,但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在曲折的社会历史推动下,俄罗斯文化既呈现出它的复杂多变,又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彩。俄罗斯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之一。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近半个世纪以来苏联科学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的创举,都震动了世界。高尔基曾写道,在任何地方,不到100

年光景,都不曾像在俄国这样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整个俄罗斯文化就是色彩纷呈的群星座。巨大的文化成就又都是在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可见俄罗斯人有多么大的创造力。埃德加·斯诺曾写道,凡是到过苏联的美国人,不论他们对苏联的政见如何,无不称赞苏联人的天才。俄罗斯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善于吸收外国优秀的文化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作为一个领土横跨欧亚的国家,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时动摇于欧洲和亚洲之间,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并逐渐使其成为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自身文化显示出多重性。因而,中国和中国东北文化更易于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的主要形式

(一)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传播形式如下

1.通过侵略战争

17世纪,沙俄扩张势力侵入中国的黑龙江流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并分别于1858年和1860年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据此割占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使两国的边境接界有所扩展,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规模较以前有了显著的增加,从而打开了中俄交往的大门,促进了俄罗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2.通过修建中东铁路,兴建和经营工商企业输出侨民。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筑,沙俄铁路当局和沙俄资本家在中东铁路沿线各大城镇设立了许多工厂和洋行。1898年,沙俄根据筑路工程的需要在哈尔滨开设了制材厂和中东铁路总工厂。在满洲里、海拉尔等地建立了铁工厂和机器厂。在大连建立了商港修缮工厂、木材厂以及铸铁厂等等。沙俄在哈尔滨开办了7家发电厂,垄断了哈尔滨市的电力工业。还在铁路沿线开办了许多轻工业工厂,如面粉、榨油、酿酒、制糖和卷烟等工厂。在营建工商企业的同时,为了缓解俄罗斯本国人口的就业压力,俄罗斯向中国的东北地区输出了大量的侨民,在俄罗斯同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侨民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哈尔滨是俄国侨民在中国东北的最大聚居地,在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俄罗斯族人外,来自俄罗斯境内的族群还有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布里雅特人、通古斯人等等。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本来同俄罗斯人没有太大的差别,生活在俄罗斯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就有更多俄罗斯人的特点。犹太人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民族,他们中大部分人除保留犹太教信仰和民族认同外,文化的其他方面则与所在国主体民族所共享。生活在俄国的犹太人说俄语,生活习惯基本同于俄罗斯人。布里雅特人和通古斯人生活在贝加尔湖东部和南部的草原上,本来在文化上与俄罗斯人没有什么共同之处。17世纪以后,由于受俄罗斯人统治和影响,其文化也融进了相当一部分俄罗斯文化因素。十月革命后,一部分布里雅特人和通古斯人移居呼伦贝尔草原,由此把他们的文化,连同被整合了的俄罗斯文化带到了这里。在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尤其是以蒙古族为主要传播和接收对象时,他们扮演着非常独特的角色。④

19世纪60年代,清朝在东北地区开禁放垦,大批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移民北上进入东北地区。1890年代,伴随着俄国移民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一部分汉族移民继续北上,越过边界,进入俄境。有的从山东乘船直接进入俄国在远东的天然良港符

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像闯关东一样,中国人管进入海参崴叫闯崴子。据统计,1900年海参崴共有旅俄华侨36700人。中国人进入俄国还有一种情况,即随着西伯利亚的开发,特别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俄国政府从中国招募了大批华工。仅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夕,中东铁路公司就招募了10万华工。他们除一部分留在中东铁路做工外,大部分人则进入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到1910年9月,在俄国远东地区的华工已达111466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政府招募华工迅速升温。到十月革命爆发前夕,旅俄华侨已达40万人。⑤生活在俄国的华侨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逐渐学会了俄语,生活习惯也已经大半俄罗斯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娶俄罗斯女人为妻,所生子女的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特点。十月革命后,旅俄华侨及其子女大部分回到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由此把俄罗斯文化传入中国东北地区

3.俄国东正教的传播

俄国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最先在中东铁路沿线传播的。为使第一批到达哈尔滨的俄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筑路工人及护路队及时过上宗教生活。1899年8月1日夜哈尔滨香坊建立了中东铁路沿线第一所俄罗斯东正教堂圣尼古拉教堂,由茹拉夫斯基主持,这是俄国东正教传入中国东北之始。除哈尔滨的东正教堂外,中东铁路沿线亦有不少俄国东正教堂,从1901年在玉泉站修建喀山圣母教堂和一面坡站建谢尔盖教堂起,至1917年十月革命总共建了16所教堂,截至1937年铁路沿线一共建起40余所东正教堂。宗教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也是代表了国家的文化,俄罗斯东正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使得东北地区的民众对于东正教所宣讲的教义十分熟悉,从而对于俄罗斯的文化也是相互了解相互渗透。

本章小结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十月革命爆发,中俄东部边疆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俄国对中国东北的征服这一形式进行的,带有强制性和不平等的性质。清朝对东北地区的长期封禁造成该地区的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给不断对外扩张的俄国资本主义势力提供了一个拓殖领土、掠夺资源、加速原始积累的绝好良机。因此,以《瑗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密约》、日俄战争、中东铁路等为标志的强制性的文化交流在中国东北地区全面展开。其政治结果是东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文化上则表现为带有浓厚半殖民地色彩的文化渗透。从中俄东部边疆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这一时期客观上出现了一些对中俄双方都产生影响的文化结果:首先,中国东北地区大片土地的丧失在文化上造成中国东北文化被部分地汲纳入俄罗斯远东地区文化,形成一种非自然的结合;其次,为了配合俄国对中国东北的武力征服,一批以传教士、探险队为先导的文化团体纷纷进入中国及中国东北,客观上促进了俄国对中国和中国东北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从而打开了中俄交往的大门,促进了俄罗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三、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地区文化的影响

(一)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有着哪些方面的影响

生活方式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俄罗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因此俄罗斯的生活方式也与众不同。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沿线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城镇,如满洲里、海拉尔、绥芬河等,俄国人在这些地方投资建立食品加工厂、面粉厂、商行,还开办学校、创办报纸,在东北地区文化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初中东铁路建成通车,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同欧洲相连,从而使中国东北地区所受俄罗斯和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直接,以至于俄罗斯的语言、餐饮习惯、建筑风格、家居装饰、服饰着装等生活方式无不在东北人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而在享有"东方莫斯科"之誉的哈尔滨,俄罗斯风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1.语言及文学艺术

很多俄语的音译词被东北人熟练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喂德罗”(铁皮桶)、“布拉吉”(连衣裙)、“列巴”(大面包),等等。在东北作家的作品中,这些俄语音译词也经常出现。比如萧军的《下等人》中有“唔德克”(俄国底层劳动者常饮的酒名)、“巴斤克”(俄国皮靴);罗烽的《狱》中有“素波”(菜汤的通称),“沙巴卡”(狗)、“亚邦斯克”(日本人);疑迟的《同心结》中的张绍武“喊着:‘阿鲁布扎,耶希奇聂?’这奇异的外国语言自然又会使茂荣感到惊诧,俄国侍女就毕恭毕敬的答应着”。东北作家笔下的东北人,不仅语言中常夹杂着大量俄文词汇,而且有一些普通农民和儿童都能或多或少地说出一些俄语词语。随着俄罗斯语言的传播,东北地区对于俄罗斯语言达到了一种认同感,随着语言的发展,俄罗斯的文学艺术也是逐渐走入了东北地区人们的生活当中。几百年来,俄国的文学艺术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文学、舞蹈、绘画、歌曲等。俄罗斯人引以为豪。自古与这个民族交往甚笃的中国人也引此为荣。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法捷耶夫、马雅可夫斯基……众多的俄苏名家与中国有着渊源流长的关系

2.饮食与服装

在东北地方居民也从俄罗斯饮食文化中吸收营养。在哈尔滨有很多俄式西餐厅:中央大街上金碧辉煌的华梅西餐厅、近年来的后起之秀波特曼西餐厅和圣彼得堡西餐厅等。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街角有正宗的俄式咖啡屋与冰淇凌店,其装饰颇具俄罗斯风情。俄国人带着啤酒、红肠、面包和酸黄瓜到野外唱歌跳舞的娱乐方式,也为东北居民所接受。现在啤酒、红肠、面包、黄油、鱼子酱等食品已成为东北居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啤酒的传人。1900年,俄商乌鲁布列夫斯基为满足俄侨生活的需要,率先在哈尔滨开办了啤酒厂,这是中国的第一家啤酒厂。俄罗斯文化在东北传播的最优先的办法就是从东北地区最为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饮食与服装来展开,上文说到了饮食的影响,接下来自然是服装方面的传播;东北本是旗袍的发源地。但正如俄罗斯的城市人只有在重大节日才换上传统的民族服装一样,旗袍也已经逐渐退出东北人的日常生活,成为某些社交和吉庆场合女士们的礼服。此后,中国东北城市市民的着装风格与审美趣味,越来越巧妙地吸收了俄式服饰的特点,从男士的呢子大衣、船形毛皮帽及高腰靴子、男式小立领的衬衫,到女士夏季五彩缤纷的连衣裙和秋冬的皮大衣与大披肩,都能见到俄罗斯服饰文化的悄然渗透。

3.家具与建筑风格

在中国,哈尔滨被公认为最具浓郁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城市:最初作为俄罗斯人别墅区的著名的太阳岛是俄侨文化的集中反映,其最大特色就是俄罗斯风味的建筑。有人认为哈尔滨就像是被缩小了的莫斯科的复制品,因为在哈尔滨南岗与道里的某些街区,可以看到莫斯科东正教大教堂拜占廷风格的大圆顶与拱型穹顶、市区各种公共建筑物米黄色的墙体、建筑物外墙上的浮雕装饰,郊外别墅赭红色或深绿色的铁皮斜屋顶、阿尔巴特街的花岗石路……遗憾的是,很多俄式建筑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甚至被毁于一旦,如精美绝伦的尼古拉大教堂、圣母守护教堂和圣母安息教堂,但从保存完好的具有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秋林公司、具有艾尔诺贝新艺术风格的莫斯科商场(现黑龙江省博物馆)、具有典型俄式木结构建筑群的松花江江上俱乐部、远东地区最大的索非亚大教堂(90年代被命名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等等古老建筑中,我们仍能清晰感受到古老的俄罗斯文化在这个城市中留下的深深印记。20年前,东北的城市(尤以哈尔滨为甚)家庭大多崇尚从二三十年代延续下来的俄式家居装饰:被粉刷成五颜六色的墙壁,墙壁与天花板的连接处镶有各式图案的装饰角线,带有铜柱的欧式古典席梦思床,结实笨重的深色俄式家具及与之匹配的酒柜与衣帽架,长方形或椭圆形的餐桌,为御寒而特制的俄式的门斗,布满厚重铜钉的包门……即使是在房屋装修概念日新月异的今天,仍不难在某些家庭的装饰中找到类似的痕迹。90年代中俄通商以后,俄罗斯的铜质茶炊、木质彩绘、各式套娃等工艺品也成了很多哈尔滨市民家庭的时尚摆设。

(二)本章小结

俄罗斯文化的传播,是与中东铁路的修筑相关联的,也是与俄国殖民主义侵略同步进行的,并对现代中国东北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东铁路既成了沙皇俄国对中国东北自然资源疯狂掠夺的大动脉,同时也带动了铁路沿线城镇的兴起,带动了中国东北工业、商

业、通讯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东北的面貌。由于俄国人在中东铁路沿线所拥有的特权,使俄罗斯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通过传教、建东正教堂、兴建和经营工商企业、建立文化团体和文化设施,大量传播了俄罗斯文化。在中东铁路沿线,出现了一系列带有俄罗斯风情的新型城镇:哈尔滨、长春、大连、满洲里、阿城、牡丹江、绥芬河等。在这些新兴城镇里,众多造型各异的俄罗斯东正教堂至今仍随处可见。俄国人将其生活习惯带到中东铁路沿线各地,通过各种途径,或强制,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东北人。如俄国人到来后,中东铁路沿线的中国农民开始种植俄国人喜欢吃的西红柿和大头菜,并很快被中国人所接受。俄式食品:面包、香肠、啤酒、糖果、糕点之类,也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至今在哈尔滨秋林公司经营的俄式食品:面包、红肠、哈尔滨啤酒仍受到东北人乃至全中国人的喜爱。在同俄国人的交往中,中国人也吸收了不少俄语外来语,有些至今还在流行,如人们喜欢把连衣裙叫作布拉吉,汽车、缝纫机叫作马神,大口水桶叫喂大罗,面包叫列巴,饮料叫葛瓦斯等。总之,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的传播是多方面的,已深入到东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长期的杂居和交往中,俄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惯,很快融合于具有变异文化特征的中国东北文化之中。还应说明的是,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的传播带有浓重的殖民色彩,是俄国侵略的产物,这一点也是勿庸置疑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各民族在相互交往和接触的过程中注意汲取对方的优点,必将促进自己的发展。

四、俄罗斯文化与东北地区文化的共同发展

(一)俄罗斯文化与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

1.东北文化收俄罗斯文化影响的原因

中国东北文化虽是中华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东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边缘文化类型。这种边缘文化受中原文化源地的影响较弱,其向源地文化的认同感也相对弱些。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文化同样也是俄罗斯文化的边缘地带,尤其是远东文化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更弱些。相反,在明清之际,汉文化圈曾辐射至此。所以说地域因素是决定文化传播的最主要的因素。

2.俄罗斯文化与东北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19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的渗入使俄远东地区形成东西两种文化形态对峙的局面,这种状况使得该地区的文化特征较多地保持了其游牧渔猎文化的本色。这一点与中国东北的关东文化十分相似。而文化特征的某一方面比较接近的民族间的融合或地域性融合相对要容易得多。因此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讲中俄东部边疆地带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大有可为。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理论不经过实践的检验也无法体现其价值。纵观历史,中俄两国在其东部边疆地带的文化交流,远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水平,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却表现为做为有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开展正常的广泛的文化交流,是中俄两国在新时期理应达成的共识。我们必须要抓住历史的机遇,迎合当今世界大发展的局面,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与推进俄罗斯文化同东北地区的融合。

3.对二者文化未来发展的展望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中俄两国文化在长期交流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成为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加强中俄文化交流,努力办好中俄文化年,使中俄文化向着人类文明的方向共同发展是双方义不容辞的责任。俄罗斯同我国的友好关系是有目共睹的,两国在历史长河中,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是数不胜数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渐紧密起来。我们应该抓紧这次发展的历史机会,借助东北地区这块跳板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图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促进,中俄两国的友好共进。

本章小结

因此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讲中俄东部边疆地带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大有可为。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理论不经过实践的检验也无法体现其价值。纵观历史,中俄两国在其东部边疆地带的文化交流,远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水平,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却表现为做为有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开展正常的广泛的文化交流,是中俄两国在新时期理应达成的共识。中俄两国东部边疆地带的文化交流之所以显得如此紧迫和意义重大,原因在于双方在历史上已经失去了在该地带正常文化交流的机会,给两种异质文化形态在这一地带的交流

与融合空留许多遗憾。而放眼世界,来自太平洋彼岸美国的挑战,来自身旁日本的挑战,来自身后西方欧共体的挑战,中俄两国不能再长期犹豫。如果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合作与交流尚待深入,那么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却应大力推进。

结论

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与分析,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两个地区文化的传播,地域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地理环境极其类似的两个地区在文化发展方面才会有着相同的语言,其次两个地区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他们在各个领域相互促进的过程。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影响,体现在了各个方面,饮食服装,家具建筑,语言艺术等,在东北地区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子。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我们应该抓住俄罗斯文化对于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的这个历史机遇,促进两个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在目前大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看到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快速推进的同时,两国文化交流也呈现全方位的发展的可喜局面,中俄文化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影响很大,中俄都拥有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在长期友好的交往中,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

我们不仅仅应该局限于文化传播的领域,现今全球经济化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是日益紧密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我们应该在两个国家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极力促进两国经济的互惠互利。两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发展,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引文注释

引文[1].《19世纪末叶以来俄罗斯文化在东北地区传播的主要途径》

[2].《中东铁路与俄罗斯文化的传播》

[3]《俄罗斯文化传播史》

参考文献

①参见《文物古迹博览》,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第187页。

②周宁:《契丹传奇》,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第65-85页。

③吴振刚:《论中俄东部边疆地区的文化交融与发展》,《大庆社会科

学》1998年第6期。

④唐戈:《19世纪末叶以来俄罗斯文化在东北地区传播的主要途径》,

《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5期。

⑤张福山、周淑珍:《哈尔滨与红色之路》,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2001年。

⑥赵世瑜、周尚瑜:《中国文化地理概说》,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⑦习近平出席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发表讲话2010年03月25日04:21 中国青年报

⑧郭蕴深:《中东铁路与俄罗斯文化的传播》,《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5期。

⑨陈才、李广全等:《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之路》,长春:东北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6-63页。

⑩张抗抗.东北文化中的俄罗斯情结[J]. 作家. 2003(10)

⑾乐黛云著.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⑿杨余练等编著:《清代东北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⒀КожинаМ.Н.Стилистика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M].учпедгиз.1977г

⒁(俄)德·谢·利哈乔夫(Д.С.Лихачёв)著,吴晓都等译.解读俄

罗斯[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