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7337959.html,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作者:王心亮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9期

【摘要】众所周知,进入大学教育阶段后,学生们的生活环境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们不仅面临着学习方面的挑战,而且还要应对来自校园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这种环境当中大学生十分需要恰当的心理辅导来帮助他们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有效提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们的健全人格发展,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241-01

1.以学生为主体,合理优化教学方案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引导大学生们树立起健康积极的心态并促进他们的健全人格发展而设立的学科,但以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这一点,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密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由此来合理优化教学方案。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全面的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向学生们发放心理调查问卷以及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等方式。在了解了学生们心理品质、需求以及性格等特征后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教学工作。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积极向学生们普遍乐于接受和关注的方面靠拢,这样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更为注重学生们的课堂体验和互动效果,要严格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向学生们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适当结合相关具体案例或者采用创设教学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来使得學生们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此外,还应该积极向学生们传授许多实用的心理调节技巧,强化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由此增强这门课程的实际教育效果。

2.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教育体系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这一种单一的模式方面,各个高校都应该积极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领域当中,在课堂教学之外积极组织一些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团和校园活动,比如: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服务团体等,此外,还可以积极组织许多能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放松心情的社团活动、徒步竞走社团、校园荧光夜跑活动等,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们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将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教育效果。其次,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