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美育资源

语文课的美育资源
语文课的美育资源

语文课的美育资源

作者:钱丽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5年第9期

钱丽华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思接千载,源于生活,本来就很美,课本上那一篇

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

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有人把语文称之为“七彩语文”,快乐的课堂是一载体,它带动着学生

乐学语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高尔基《海燕》就应在“命运交响曲”的动感下才

能有所悟,郭沫若把“石榴花和果实”比作金罍、安普剌,就应看看图片才能知其形象,在表

演中去体会《狼》邪不胜正,沙漠中的“鸣沙”现象只有从影片中才能感同身受。这些都是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直观的作用就是增添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适当的渲染课堂情境在语

文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呼唤诗意语文,憧憬灵动语文,厚实语文的内容,让我们的语文课充

满美感。

1.音乐美——铺设教学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音乐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文字的意境往往和音乐相融相通;如果再辅以

相关的画面,就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导入时,用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营造美的氛围和意境,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学,课前可播放《春光美》,动听的旋律,柔和的演绎,学生的思绪很容易走进一片春光;再如游

记散文的教学,可播放班得瑞的轻音乐导入;文言文如《陋室铭》可用古典的《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导入,优美的意境让身心愉悦。在学生学习文本时,也可适时地以恰当的音乐来

渲染,如教读《海燕》时配以激昂的《命运交响曲》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体现的那激越之情,感受海燕这一勇敢的形象。

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使诗情画意充溢了整个课堂。

2.朗读美——催化文本的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领悟其含义,把蕴

藏在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浮出水面。在朗读中不是随意主观的,而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

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这种联想和想象不是单纯的重复呈现,而是经过调整加工,重组之后的新的形象。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的“弦外之音”这都会给学生留下再造、再想象的余地以及产生美的愉悦。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

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课堂不因缺乏琅琅的读书声而沉闷乏味,学生学习兴趣索然,造

成语文一大缺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理解课文,他们会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情感共鸣,

并接收到各种社会性的情感陶冶。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劳动态度,科学家废寝忘食的工作,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精神等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学生对这些美好品

质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需要,从而产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如散文《背影》的入情

朗读能更深的体会“父亲的普通背影”所传达出的“浓浓爱意”;小说《变色龙》的分角色形

象朗读演绎可更好地理解曲折的五次“变色”之可笑,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就能读得入情入境;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