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民间文学 引言

第一讲   民间文学  引言
第一讲   民间文学  引言

第一讲引言

教学目的:对民间文学有感性认识,产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意识到民间文学就在我们身边。

讲讲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理解民间文学就在大家身边。引起对民间文学的兴趣,产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热爱民间文学,因为民间文学我们大家的文学,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学。我们每个人都是民间文学的创作者,也是它的传播者和修改者。能够意识到民间文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离不开民间文学的。

我们每涉足一门学科,需要了解它的大概容貌,总有一些基础的问题需要搞清。比如,这门学科是什么?它的研究对象、范围、性质、方法和基本观点是什么?本讲开始之前,我想要问大家:你心目中的民间文学是什么?你对民间文学是怎么理解的?现在你所知道的民间文学作品有哪些,列举出来?我希望在座每个人都可以给“民间文学”这个词下个定义。为什么不能呢?每一个名词术语不过学者创造出来,用以更方便地认识事物。你们也是学者,即使以后不在大学里做研究,你们也应该有自信,运用你智慧的大脑,给自己眼下的事物命名。不要以为别人给你定义好了,就不能更改了,要敢于打破权威,只要你定义得好,你就是权威。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你的定义,待会我请人讲。

民间文学概论课是高校中文系的基础理论课之一。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或者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一分钟到了,哪几位敢于打破权威的勇士站起来讲讲?没有我就点将了。刚才有同学都给“民间文学”下了定义,也有同学列举了民间文学的类型。到底“民间文学”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以后重点讲。

大家知道,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文化热。什么都是文化,法律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甚是还有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网络文化等等,都和文化勾连起来了。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由两类组成的:一类是上层的,一类是下层的。那么上层的,是知识阶层的文化;或者说是精英文化,也可以这样讲,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那么,另一类为社会底层的文化,平民的文化、民众的文化。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文化是更稳定的文化,它是整个文化结构中,在整个文化结构中,它是处于一种基础的地位,一种基石的地位。上层文化,或者说是精英文化,是建立在这个基石文化,或者说民间文化的基础上的。所以说,民间文化,它是一个民族最稳定的文化。也就是说,最

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用一句通常所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么,民间文化,具体到民间文学,在所有的文学中最带有民族性的。这种文化是由漫长的历史的积淀下来的,和民众的心理,性格和一个民族的国民性,民族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个周作人先生他把一个民族的文化看作是一个三角形。在顶端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那么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要影响下层文化,顶尖文化要影响基座文化,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上层文化是建立在下层文化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处于社会基层的下层文化,上层文化也就失去了它的支撑。下层的民众文化由民众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等等组成,不是随意可以改变的。它不像上层文化,它的变化的频率是比较快的。下层文化,它也不是哪一个人,权威有多么大,他也不可能改变下层文化。所以说,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相对上层文化来讲,下层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而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我刚刚讲了,它是由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广大民众创立的,并且在这个特定的区域内,口耳相传,是广大民众生活的最最真实的反映。也是这个区域内民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图兰朵》剧照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蒙古语意思为“温暖”dulaan)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流亡元朝的鞑靼王子卡拉夫(Calaf)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耍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蒙古语为“恋人或者太平的意思””。

《图兰朵》的原始作品,是一篇名为《杜兰铎的三个谜》(即《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的短篇故事。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日》。《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图兰朵》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图兰朵的故事始见于17世纪波斯无名氏的东方故

事集《一千零一日·杜兰铎的三个谜》。大约在1910年前后,普契尼的一位喜欢旅游的朋友给他带回来一首歌,这首歌便是中国民歌《茉莉花》。普契尼听到这首曲子后大为激动,他一遍又一遍听《茉莉花》,越听越觉得喜欢。因此,他决定将这一曲子用进一部歌剧中。这支曲子既然来自古老的中国,那么用在一部与中国相关的歌剧中,是最相得益彰的。他因此想到了卡罗·哥兹的寓言剧《图兰朵》,那部寓言剧讲的正是中国公主的事,剧情与这首曲子也很合拍。(97年,张艺谋在各国演出,09年鸟巢版《图兰朵》)

“东边小山岗上,鸟儿啼声凄凉,春天看不见花和草,冬天盖满了雪和霜。四面八方的王孙才郎,人人向往图兰朵公主,她的美貌就像天仙一个样。春天的花儿只为她开,秋天的明月只为她亮。”公主图兰朵问道:“是什么在每天白昼死去,却在夜晚重新诞生?”卡拉夫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道:“是希望!是我对图兰朵公主的希望!”两位大臣打开写着答案的黄绸,那上面的两个大字就是“希望”。图兰朵公主有些恼怒,她走近卡拉夫,逼视着他提出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有如火焰般燃烧,但当你死去,它就变得冰冷?”卡拉夫犹豫了,周围的人们甚至包括老国王和大臣们也都为他着急,鼓励他拿出勇气,一定要镇静。卡拉夫抬起眼睛,直视公主:“是热血!它将温暖你那冷酷的心!”公主这下有点慌神了——在又一次打开的黄绸上,分明写着“热血”两个字。周围的人们兴奋了,图兰朵气恼地命令卫兵用皮鞭抽打那些百姓,不许他们出声。然后,她狠狠地说出了第三个谜:“让你燃起烈火的冰块是什么?”卡拉夫没有回答,他低下了头,苦苦地思索着。周围静得可怕。图兰朵幸灾乐祸地说:“怎么?异邦人?恐惧已占据了你的心,看吧,你的希望化成了灰烬!”卡拉夫抬起头来,看着公主那冷酷的面容,略略沉吟了一会儿,突然,他大声地回答道:“这最后的谜语我已猜出,答案就是你——图兰朵公主!”

【课程性质】

《民间文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意图在民俗文化的大框架下,立足文学特质,引导学生学习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认识民间文学的基本性质、特征,了解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基本知识,对民间文学的几种重要体裁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充实和扩展学生的文学和语言知识,培养初步的学术能力。民间文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对通俗文学、作家文学有重大而直接的影响。了解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文学、文化视野,也有特殊的认识作用。这门课的学习,对于充实学生知识,增进学生客观认识民俗事象和民

俗文化传统的意识,以及发展理解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心理的能力,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内容】

阐释民间文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讲述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基本知识,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对民间文学的几种重要体裁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一些重要的民间文学作品,以点带面,探讨民间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并学习一些民间文学田野作业和科学研旧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一些各体裁中有价值的问题。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家是否在脑中做了浏览对比,你以前学过民间文学作品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文学?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学习的内容是哪些呢?作家介绍、内容鉴赏、时代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技巧以及文学史影响等等。

课程表上把本课写成“民间文学”,与其他课程,仿佛这里讲的将是所谓“民间文学”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技巧以及文学史影响等等。其实,这种猜测只对了一半。这门课将集中向大家介绍我国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学作品,例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笑话、歌谣、谚语、民间长诗等等。包括它们的时代、主题思想、艺术技巧以及文学史影响等等。

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特殊在它的载体—口头语言,而不是书面语言。也在作品的主人不是作家,而叫“传承人”,传承人大多是工人、农民,也包括使用口头文学形式的其他人。再通俗地讲,就是老百姓。所以,有关它的研究和一般文学研究存在较大区别,评价标准也和一般文学研究有差异,甚至于常常不评价,而只是客观描述—比如研究其世界性分布与传播。民间文学虽然是口头文学,但是它的传播却是世界性的。如灰姑娘。所以,民间文学研究是一个国际性的学科—FOLKLORE。民俗学是把作品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看待、研究的。因此,它不注重于单一的艺术评价。所以,以后讲课中大家会遇到一些乍一看似乎艺术性不高的作品,只是因为它的文化价值而进入教材。也就是说,民间文学作品的价值标准不是纯文学的,也包含了一部分民间大众的观点。准确地讲,是民俗学的标准。除了作品以外,还要介绍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些理论观念。使大家对这个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所以,这既是一门作品课,又是一门理论课。

教材:1、《民间文学引论》2、任课教师讲义

万建中

1961年生,江西省南昌县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民俗学

会常务理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民革支部主委,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府特约监察员。

主要研究方向:万建中教授长期从事民俗学方面研究,在中国民间叙事文学、中国民俗史、民俗学理论等领域较有成绩。

代表著作:《民间文学引论》、《中国民俗通志(生养志)》、《中国民俗史:民国卷》、《饮食与中国文化》、《中国历代葬礼》、《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题》、《禁忌与中国文化》等。发表学术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中的“物质”因素》、《中日民间故事中四种禁忌母题的文化解读》、《禁忌民俗发生论》等。

获奖信息: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人排名:5),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陈建宪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1;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1980 民间文学书写的新范式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发轫于“五四”时期北大歌谣征集活动。最初的民间文学研究以及对民间文学的界定都受到过西方民俗学研究的影响。真正作为高等院校一门学科的民间文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什么是民间文学?几十年来中国学术界一直援引俄国作家高尔基的观点,认为民间文学“主要是劳动群众的口头创作”,并称“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从其劳动和社会经验中抽取出来的知识总汇”。在一些辞书中,“民间文学”也被界定为“人民的口头文学创作。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这一理论判断基本符合历史的实际,尽管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义。

这样的界定注意到了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以及知识性特点,把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享受的主体界定为“人民”或“劳动人民”,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只有“知识总汇”才与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有关,但没有被强化突出。所以说,这一阶段有关民间文学的定义都是照搬前苏联模式的结果,整个理论框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要做的仅是把本土的内容填充进去。此体系对中国民间文学书写所产生的影响至今犹有余波,以致国内民间文学教材之间基本上差别不大;较早的教材明显带有阶级斗争论的观念,较近出版的把“人民”或“劳动人民”置换为略显中性的“民众”,吸收了新发掘整理的民间文学材料。期间虽有段宝林先生主张对民间文学要做立体研究,以及杨利慧、黄涛诸学者重视民间文学的语境等富有新范式雏形的观点,但相关研究对这样根深蒂固的民间文学书写体系还是反思不够,鲜有从学科体制本

身进行批判性重构。因此,大多数民间文学教材都没有很好地显示出学科本身的深度,以致形成民众的文学就应该是这样浅显的心理暗示。

另外,随着文字、图画、音响、影视、电脑等媒介的出现与运用,民间文学的传播空间获得空前拓展,其传承手段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尤其是进入国际互联网时代之后,伴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启用,民间文学的概念也面临着重新思考与界定的任务。

这本书与其它民间文学教程最大的不同,也是本书最大的可取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真正的引导,一种思维的拓宽。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所有当今重要的民俗学理论。它真正把民间文学的研究引向了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或者说,真正把民间文学放在了多元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是文学。我想这或许暗示了民间文学的新命运。

万建中先生的《民间文学引论》无疑是此种情境下的“另类”书写,在学科本身的理论深度建构上大大超越于以往任何一部民间文学教材。虽然也有部分理论阐述与民间文学现象还不是那么水乳交融,但著者的理论探索意识和充满安全感的论述,都昭示着迥异于以往民间文学书写的新范式。其《民间文学引论》中的情境、生活属性、表演、民间文学叙事等概念都是第一次在民间文学教材中被论及或强调。把民间文学还原到生活世界中去,使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凸显,从而有力地强化了民间文学学科本身的属性,至少初步拥有了与作家文学对话的底气。民间文学的立体性特征从而获得彰显,也为民间文学研究展示了新范式。相比较而言,以往教材多注重对被文字记录凝固后的文本分析,忽略了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和情境性,其美学和批评话语系统愈来愈显得不堪重负,这是现代民间文学发展逼迫出来的。民间文学不只是作家文学的资源,我们可以更广泛地看待民间文学,把它当作生活的技艺,是传统的或者本地的实践活动的整个范围———包括语言的、物质的和习俗的活动,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国著名文论家艾伯拉姆斯所提出的文学研究四要素即作家、作品、世界以及读者,也在万著中得到创造性的体现,不过这里的“作品”是生活世界中的活态的文本,与程式化的生活和程式化的审美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民间生活世界充满民间文学的动感、质感。如果说以往的民间文学研究是韦勒克意义上的内部研究,即仅仅关注文字记载后的文本中的民间文学,那么,万著《民间文学引论》似乎更强调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某种情境下更强调民间文学的书面文本返回到生活中去,以获取其原本的活态性,与生活世界水乳交融;研究、体验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和审美情境性研究,或者说让活态的民间文学重新回到生活世界。万著中把前者称为“民间文学的文

学文本”,后者被称之为“民间文学的生活文本”。

放眼全球背景下的民间文学研究,西方是走在前列的;重大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几乎都是西方学者完成的。作家文艺学的研究也启发着民间文学的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严重滞后,一时半时难以走出消化吸收西方理论资源的阴影。“五四”时期对西学的借鉴与启蒙救亡联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研究也像政治一样全面倒向前苏联的怀抱,构建本土化的民间文学理论的主体性都丧失了,遑论创新。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苏联体制下受到压制的民间文学理论也被当时的中国学者拒绝了。真正的民间文艺学大家如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研究成果只有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介绍到国内。本土化的民间文学研究一直笼罩在西方的阴影里。可喜的是,这样的借鉴和吸收有了重要进展。万建中的《民间文学引论》视野开阔,广泛吸收最新成果,尤其是对西方的理论资源或相关学科的理论兼收并蓄,因而赋予其专著以很浓的理论思辨色彩,这是以往同类教材中所缺少的,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学中亟待建构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说,《民间文学引论》作为一本高等院校的民间文学教材无疑显得有点“另类”,作为颇具个性的专著可能更合适。

民间文学研究的展望

毕竟,万建中先生的《民间文学引论》给我们今后的民间文学研究带来很多启发,例如,如何把用来分析作家文学文本的叙事学,成功转换为分析民间文学的文学文本和书面文本的有效工具,就很有挑战性和前瞻性。诚然,如何做到理论阐释与研究对象的妥帖吻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在众多民间文学教材中——包括万建中的《民间文学引论》——民间文学批评一直缺席。既然我们的民间文学研究可以借鉴作家文艺学中的理论和方法,民间文学也应该拥有自己的批评,而不仅仅是民间文学研究。在笔者看来,民间文学研究不等于民间文学批评。民间文学批评的缺席就很有探究的必要,相关研究迄今还未见到。若结合民间文学的特点和功能,我们可能会厘定出民间文学批评的原则或维度。

民间文学的生态环境走向虚拟化,身体几乎被悬置。民间文学原本与生活世界血脉相连,具有现场性和原生态性,如今却脱离了生活世界,被各种媒介所再现或表现,使民间文学艺术又增加了某种表演性,从而具有了双重的表演性,因此又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生命体验。这种历史情境有利有弊,若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无疑是人类生活走向虚拟等荒诞处境的真实征候。所以有学者曾经著文强烈呼吁重视史前艺术研究的思想在此凸现其重要价值。传统如何与现代结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究的问题。金耀基从古城海德堡寄给

董桥的信上说:“其实我就是喜欢这种现代与传统结合在一起的地方:有历史的通道,就不会飘浮;有时代的气息,则知道你站在那里了!”传统的民间文学和新兴的民间文学都是民众所需要的,后者总会或多或少拥有传统的基础,前者至少能帮民众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

另外,在当今社会步入“技术世界”、信息时代之际,在民众与精英、乡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口头语言与大众传播媒介、迷信与理性、落后与现代等诸多二元对立的冲突交织中,民间文学类型的消长、内容题材的更替、传播途径的变化,都是值得民间文艺学家和民俗学者关注的新问题。这些建构民众审美认知方式的民间文学将继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特殊文学,民间文学研究作为一门特殊的文学理论,它有用吗?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同学有意义吗?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以为:

1、它可以加深对于中国文学史的理解。胡适认为中国文学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僵化的死文学”(即书面文学),一条是“民间的活文学”(即白话文学)。民间文学本身就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过去被忽视了。现在我们应该了解它。胡适还认为:“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活文学’随时起来替代‘死文学’的历史。”(1)民间文学对书面文学有重大推动作用。因此,即使从增进对书面文学的理解,也应该学习民间文学。

自古以来,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作家文学都受到民间文学的深刻影响。如果大家学了《中国古代文学史》,那么对作家文学都受到民间文学的深刻影响这一论述就会更加深刻。比如说,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了大量的辉煌的诗篇。著名的唐诗就有三百首,还有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都受到民间文学的滋养。诗歌从很简单的三言,四言和七言,从形式上就是吸收了民歌的影响,更不要说内容了。再比如说,明清小说,特别是章回体的小说,章回体本身就是由民间的说话演变而来的。因为民间的说话,它在演唱的时候,不可能一天把它全部演完,所以说,它要分章,“请听下回分解”。即便是内容,也是吸纳了民间文学的素材的。像《西游记》,《聊斋志异》,甚至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故事在写进小说之前,都在民间流传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说,民间文学是所有的其他的文学的源泉。

我们说中国的文学有两大流派,一般都是这样说的,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源头一般可以追溯到屈原的《楚辞》,《楚辞》就是楚地的诗歌,是在楚地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再比如说,我们一般认为是黄河流域的《诗经》。《诗经》里的主要的

1胡适:《逼上梁山》,《中国新文学大系·理论集》第9页。其中他回忆1916年前后自己的思想。

作品就是《国风》,那么《国风》本身就是民歌,只不过它是官方有意识的从民间采集上来的。编成集子,经过了论述加工。所以说如果大家了解了中国的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的文学发展史,就可以知道民间文学对整个民族文学的发展,它的意义是非凡的,巨大的。

2、从口头文学的角度、从民俗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文学现象,是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文学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全部。它的地位不能过高估计。农村民歌手、故事家往往都是穷人,社会地位不高。过去,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过分拔高了,90年代之后,文学回归本位,很多作家不服气,理论家也有失落感。这是不对的。

新洲裁缝邓训华坚持写作30余年终出文集,卖鱼翁陈海燕出版了22万字自传体小说《鱼贩吟》,布鞋店小老板李燕的诗集《瘦月亮》也付梓待印……在网络时代,武汉市新洲区仍有一批草根作家笔耕不辍,有近30人出了作品集。

据了解,新洲业余作家有上百人,涉足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等领域,仅城关邾城就有近30人。他们中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农民、小贩及无业人士。近年来,新洲草根作家涌现一股出书热,目前已有近30人出了作品集。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的罗光胜称,邾城历史悠久,曾出现过无数贤达人士,在这种传统下,这批草根作家至今仍矢志于文学创作,坚守精神追求。

出版有诗集《笛声》、《一地阳光》的王腊波原本是一介农民,因诗写得好,被作为笔杆子招到机关做地方志研究,后成了国家干部。他的经历当时影响了一批人,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他创办新洲青年诗歌学会时,会员一度达到百余人,不少会员坚持写作至今。

近日畅销书《吕碧城情传》的作者周娴,成为为数甚少的走向市场的草根作家,其小说《帮夫记》被一家传媒公司以10万元买断版权。

据了解,新洲草根作家多是自掏腰包出书,一般花费一两万元,印刷1000册。“虽然作品集很难变成钱,但这是对几十年爱好的总结,也能让圈内人了解自己的水平,因此乐此不疲。”一名草根作家说。

旭日阳刚是一个由流浪歌手组成的音乐组合,吉他手刘刚,主唱王旭。2010年9月他们翻唱的《春天里》视频走红网络,一月内转帖超过了两百万,感动无数网友。

有几个误解应该消除:

(1)、民间文学并不只是社会下层人民的文学,而是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的一种特殊文学——口头文学。我们每天看的都是作家文学,是精品。民间文学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是粗浅的,底下的,浅陋的,低俗的,是下里巴人的文学,是下里巴人的玩意。那么这实际上是没有真正理解民间文学它的审美价值和生活价值。认识世界的价值不同,才会产生这样一些片面的看法。实际上,我们讲,我们把这门

课定义为民间文学概论,把这个文学定义为民间文学,实际上这个定义本身,它就有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民间文学,他是文学,又不是纯文学,它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是老百姓生活的一种样式。关于这一点,以后还会着重讲到。因此,你们的看法不可能达到深刻的片面。只是一种浅显的片面,而不是深刻的片面。那么,在专门从事这一学科的调查研究之前,我对民间文学也是有片面看法的。觉得把自己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目标,确定为这样一种浅显的文学样式,我觉得是不是会被人看不起。人家都是在研究高雅文学,精英文学,上层文学,而你是在研究民间文学,它是属于下层的,老百姓自己的文学,你研究这个是不是有前途。那么,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我才认识到,民间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具有强大的现实功能。这种文化内涵,它的包容性,现实功能之强大,强大的这样一种渗透力,这是任何文学都没有办法比拟的。

(2)、文学是包含着许多层次的文化现象。其中既有许多日日常新的时髦创造,又有深厚复杂的千古不变的历史传承。这两个方面交织着,共同影响、满足着我们的心灵。针对文学创作的这两个层次,文学研究实际上就产生了两种探索方向:一种是追随创新,以创造性作为评价的作品价值的主要标准。目前书面文学研究中较多。这种价值取向非常典雅、甚至玄妙,但是实际是以少数精英的艺术口味来作为标准。另一种研究方向是探索作品中包含的传统,在不同的外在内容之下探索其中对于传统的再现。口头文学虽然简单,因而时常更新,但是其中对于传统的再现却是十分突出。这些再现使我们可以了解文学中最持久、最深厚的东西是什么。

3、了解一个民族民众的文化心态、思维特征,性格特征,民间文学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要制定对日本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战争结束后,美国怎么样对待日本。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人将会干些什么。能否不进攻日本本土,日本人就能够投降。美国是不是需要轰炸日本的皇宫,摧毁它的总部。美国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牺牲美国人的性命和削弱日本人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决心。应该怎么样做?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美国要知道的不仅仅是东京当权者的想法,也就是日本最高统治者的想法是什么。这一点美国人应该知道。但是,仅仅了解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也不仅仅是需要了解日本悠久的民族历史,不仅仅是要了解日本的军事经济一些方面的状况。美国人必须知道他们的政府可能指望从国民那里得到多少支持。任何一场战争,就是包括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也需要知道伊拉克人,伊拉克民众,他在想什么,他会采取什么行动。这些都是需要去研究的,去调查的。这就

必须去理解日本人的思想感情,它的风俗习惯,它的思维方式。

在美国全力以赴与之作战的所有敌人当中,日本人是最让人感到费解的对手。因为与这个强大的对手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巨大,所以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对付它。西方国家认为,即使是在战争中,也应该遵循一些符合基本人性的战争惯例,但在日本人眼里却没有这些概念。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敌人的本性就成了一个核心问题。要与日本作战,我们必须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

她接受了这样一个任务。但是她没有去过日本,那么在战争期间,她也没有机会到日本去,这样她就只能借助第二手材料,把她能够找到的日本人的影片,日本的一些书籍,关于描写日本人的一些书籍,还有一些照片,所有的,她能够找到的,本尼把这些材料全部找来看,其中日本的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料给了她极大的帮助。那么,她最后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她的研究成果,一份关于日本国民性的报告,那么这份报告后来出版翻译成我们中文,而且出版了好几个版本,有的版本叫《菊花与刀》(有的叫《菊与刀》)。

文本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读之既启人深思,又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du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在这部书中,本尼迪克特成功地雕塑出了与欧美文化类型截然不同的日本文化。日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它的特征,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作者认为日本的社会结合,大部分是统治和被统治服从的关系,而不像西方人那样,是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自由的意志这一媒介来结合。也就是说日本人的这样一种关系,往往是属于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处在一个社会的组织里边。日本的统治、服从的关系是由报恩的义务构成的,报恩的义务是一种无限的义务。人活在这个世上就是要报恩。而从这种义务的无限性产生了人身的这种服从关系。我处在这个集团里面,我处在这个公司里面,处在这个组织里面,我就是这个组织里的人,我就要回报这个组织,因为这个组织给了我生活的各种来源,我就要为这个组织作出贡献。这是一种义务,而这种义务一直要履行到你离开这个组织之前。只要你处在这个组织里面,你就要为这个组织尽义务。所以说从义务的无限性中产生了人身的服从关系。

那么,日本人最崇尚的,认为最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是什么呢?人是处在每个组织里面,而比组织更高的是,带有国家最高权威的是什么呢?是天皇。所以说,所有的人都是天皇的臣民,都要服从天皇,对天皇应该是无条件的服从。因此,只要天皇下令投降,臣民就会承认战败这样一个事实。他要是自己实在不愿意投降,他就只能剖腹自杀,也不能反抗天皇的命令。以剖腹来效忠天皇。因此美国军队在日本,他是会收到欢迎的。为什么呢?天皇下令投降,放下武器。

通过分析,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文化不同于欧美文化,欧美文化是一种“罪恶感文化”。的确是这样,因为欧美文化,他是处在基督教的国度里的,基督教,他宣扬的是一种“原罪”,就是你一生下来,你一来到这个星球,你就是有罪的。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你让你的母亲十月怀胎,尤其是在生你的时候,是很痛苦的。你让你的母亲遭受磨难,你就是有罪的。你来到这个星球,你就是要来赎罪的。你要行善,做好事,回报赐予你生命的人。而且在圣经里面也宣扬,在伊甸园里面。伊甸园里面本来是很纯洁的,亚当和夏娃是没有性的意识的,受到蛇的引诱,偷吃了金苹果,使亚当和夏娃有了性的意识,萌发了性的冲动,他们结合在一起,这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的。上帝在哪里呢,当亚当和夏娃,他们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的时候,他们被驱赶出了伊甸园。有了性的意识以后,就繁衍了人类。所以说就是有了罪恶,才有了人类。基督教是这样宣扬的,所以说人都是要赎罪的。所以说每个星期要做礼拜,要忏悔。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忏悔。这是罪恶感文化。

而日本民族文化,按照本尼迪克特的划归,认为它是一种“耻辱感文化”。本尼迪克特的这一观点得到了日本自己的广泛认同。正像作者所说的:日本战败了,但日本人并不捶胸顿足地忏悔自己的罪过,来反思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日本人他的主要精力不是用在这里,来忏悔自己的罪行,日本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不像德国人,德国人对自己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是会进行深刻的反思的。对纳粹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是会进行深刻反思的。日本人不会这样做,而是把失败看成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是一种羞耻,民族的耻辱。他不是去反思,而是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耻辱。在军事上失败了,日本人就放弃战争,而走向强化经济实力的道路,搞经济建设。所以说,日本人在战后,整个国民都投入到日本的建设当中,使日本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至于日本人他是以经济上的建设,经济上的实力,或者说把自己的产品输入到其他国家,以这样一种方式来雪耻,来解脱他在战争中蒙羞的这样一种耻辱,这样一种失败。所以说,正是这样一种耻辱感,深刻的耻辱感,全民族的耻辱感,让日本人形成了一种坚固的凝聚力,带来了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所以,现在的

确是,日本的产品行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我们中国每城市里每一个家庭里面,哪个没有日本的产品呢。即便不是原装的,肯定有一些零部件是日本的。日本的产品已经走向了全世界。可是,美国的产品要进入日本的市场,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美国的商人就感叹“日本是一座攻不下的富士山”。的确是这样。本尼迪克特的观点为美国对日本的战后的政策提供了宝贵的依据,而且已经得到了验证。通过这一事例,可以看出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4、有利于提高我们同学的口头语言能力。例如跟别人搞联欢会,我们不会跳舞,不会表演。但是会讲笑话、会唱民歌,如何呢?

5、考研

分数线、书目。06级、07级李倩(硕士论文)、08级兰天龙、09级张小丁、10级

有以上几条,我想大家应该好好学学民间文学。

考查(2学分)方式:【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研究型、参与型等课型教学理论和方法。

●点名四次

●作业一次

●考查试卷

上课说明:

讲课,讨论,鉴赏。。。(希望大家提供意见和建议)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897669.html,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1949~1966 2、论中国民间文学 3、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4、回归民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反思 5、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 6、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7、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及地位的历史与现状 8、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的意义——为郑振铎诞辰110周年而作 9、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10、“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述史模式的可能性探索 11、刘绍棠小说与中国民间文学 12、中国民间文学史 13、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 14、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间文学史 15、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诸悖论的统一 16、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传奇 17、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18、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 19、佛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897669.html, 20、世纪描述:民间文学学科的历史风貌——《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纪要 二、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民间文学经典论 2、表演理论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 3、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 4、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教学设计新探 5、中国民间文学中“鱼”的意象 6、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文体研究史略 7、试谈《中国民间文学史》中的两个问题 8、喜读刘守华著《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兼谈道教对谚语、谜语的影响 9、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 10、作为学科的中国民间文学——兼及对胡适白话文学的新阐释 11、论中国民间文学的多元一体格局 12、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3、中国民间文学的符号学阐释 14、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5、对《中国民间文学史》的几点看法 16、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历史丰碑 17、关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 18、中国民间文学影响力评价问题研究--以愚公移山故事影响力为中心的考察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导读(吉林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A. 《呐喊》 B. 《彷徨》 C. 《狂人日记》 D. 《阿Q正传》 2 【单选题】(10分) 祥林嫂是鲁迅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 《孔乙己》 B. 《药》 C. 《离婚》 D. 《祝福》

3 【单选题】(10分) 《阿Q正传》收入鲁迅的小说集()。 A. 《朝花夕拾》 B. 《故事新编》 C. 《呐喊》 D. 《彷徨》 4 【单选题】(10分) 《故事新编》中哪篇作品原题《不周山》?() A. 《采薇》 B. 《奔月》 C. 《铸剑》 D. 《补天》

5 【单选题】(10分) 《野草》出版前发表于《语丝》上的散文诗有()首。 A. 23 B. 21 C. 22 D. 20 6 【单选题】(10分)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哪部诗集中的诗作()。 A. 《前茅》 B. 《恢复》 C. 《女神》 D. 《星空》

7 【单选题】(10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A. 《呐喊》 B. 《彷徨》 C. 《沉沦》 D. 《女神》 8 【单选题】(10分)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 陈梦家 B. 闻一多 C. 徐志摩 D. 朱湘

9 【单选题】(10分) 《再别康桥》实现“中和之美”的方式是()。 A. 虚实结合 B. 动静结合 C. 去粗取精 D. 快慢结合 10 【单选题】(10分) 最能代表周作人冲淡平和艺术风格的散文集是()。 A. 《谈龙集》 B. 《泽泻集》 C. 《雨天的书》 D. 《谈虎集》

《大学》导读

一、《大学》解读 当代儒学大家熊十力(1885-1968)在《读经示要》卷一讲《大学》中说:“吾少时不解《大学》明德,阅康成(郑玄)注,只训释文句而已,觉其空泛无着落。阅朱注,以虚灵不昧言,始知反诸自心。及读阳明咏良知诗,则有大诧异,怀疑万端,苦思累年不得解。偶阅《列子》忽尔触悟天地万物本吾一体,须向天地万物同体处即万化大源处认识本心。现前虚灵不昧者只是本心之发用,而未即是本心。虚灵者动相也。动则可以违本也。唯动恒寂,乃是本心通体呈现。阳明诗指出无声无臭之独体是乾坤万有基,此乃于虚灵而识寂然无扰之真,方是证见本心。”5此与朱子虚灵不同。熊氏此说可以作为解读《大学》的一个入口。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以上文字是被朱子称为“经”的内容,该内容主要包括“三纲领”和“八条目”。 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全书的总纲维,即整个儒家修养的根本宗旨。所谓“明明德”,明,彰显;明德,光明的德性。“明明德”即指彰显光明的德性。“亲民”,二程释“亲”为“新”,这样,“亲民”就是“新民”,与后文“苟日新,日日新”相衔接。但事实上,“亲民”,可以看成是孟子“亲亲而仁民”的缩写。这样看的话,所谓“亲民”即在生活实践中做到像“爱亲”一样去“爱民”。这样理解也并不违背儒家伦理的基本思想。“知止”即知止于至善之义。所谓“至善”,是指绝对的善,纯粹的善。后文有“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即是心灵在认识到“至善”的意义之后就有定力;静,指心灵能不受外来刺激的干扰而安静;能不受刺激的干扰,当然就自安于其所处的任何环境和条件;安而后能虑,能够安定,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虑而后能得,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去思考,才可能有所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朱子认为是讲三纲领的关系的。所谓“明德是本,新民是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6其实,可以将其意思扩展到八条目乃至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说法。 格物:格,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郑玄释“格”为来,朱子解为“至”,王阳明训为“正”,越来越具有主观性。格物就是要能通过对事物的隐显,阴阳全方位的观察推究,而观察其基本规律与道理。在八条目之中“格物”和“致知”又是其中的基础。 八条目则是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式上看前者都是后者的必要条件。有些人可能会慨叹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只要我们理解了“近道”的思想,以及道德成长的历程,也就理解了为何《大学》会有如此的概括。 “近道”即接近道,近于道。虽不即是道,但于道为近。要求一切人都自觉地在道上是不现实的。然而,不论人们自觉与否,他们都不离道。所有努力即是能够使不自觉变成自觉。就自觉的方面言,只能是近道。

民间文学论文

浅析民间神话传奇的传播与发展 摘要: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学的一大部分,而民间文学也在古往今来民间简单的士人的智慧 沉淀下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民间文学也随着历史推进积累也在不断的延伸出不同的分支,并且至今仍在发展。民间文学中的神话传奇是民间文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可以说是民间文学的雏形。他们包括了人们对人类初始的猜测与推断以及对未知事物的理解与分析,更创造了新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理想。 本次论文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理解神话传奇产生传播发展以及对人们的影响和对 研究者的影响,以及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神话传说与现代人的结合与发展。 关键词:神话传奇;传播;发展; 民间神话传奇的产生是基于对自然界探索,猜测自己对未知事物的敬畏。而神话传奇中神话其实是把神人性化的产物,人们最初会猜测人的产生,以及身边发生一些不理解的事情,人们在脑洞大开的情况下推演出能够说服自己去接受这些事情的理由。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情况下,经过不同时代人类的改进下,民间神话逐渐的有朴素转变为华丽,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在人们人们的敬畏中,神话中的人是那么的传奇,神话中的神是那么的伟大,神话中的邪恶总是那么邪恶。人们在敬畏神,其实是在敬畏自然和自己。 民间神话传奇的传播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口口相传,在我们远古的先民们繁衍生息中 产生传播以及发展,先民们在部族融合之后找寻共同的信仰,并传承这种信仰,这是朴素神话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持续到在文字的出现,这一阶段的神话传播和传承不仅仅靠着口口相传,还有融入在人们生活中的占卜,祭祀等方面。文字出现之后,更为文明的社会出现,人们通过文字记录和书籍传播以及部落宗族之间的口口相传以及与不同部落宗族的交流融合来传播神话,并创造新的神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的加深,书本纸张印刷术的出现或许在古代也产生过信息大爆炸的效果,也有文人雅士在闲暇时间追寻上古秘闻,整理远古先民遗泽加以推演,以及在统治阶级的影响下写出了不同性质的神话传奇小说。另外宗教的产生传播更为神话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条件,这也是符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我们在神话中看到了玉皇大帝,也流传下了“王皇可恕,犬帝难饶”的传奇故事。而古代地域间联系的不紧密也导致,地域传奇或者说是地域风俗禁忌的不同,而这些风俗和禁忌中也带有神话的神秘色彩,同样也是神话传播和发展的结晶。 近代,是一个科学发展的时代,也是破除神话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减少,地图 上未知的地方逐步的被发展,人们更深入的了解的自己所在的星球,但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和观念却深入人心,同时人们对神话的追寻却未改变,所以深入人心的仙侠类文学产生了,这也是神话发展的一些表现。 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也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有很多的神秘不再是神秘,有很多 的神秘却更神秘,在当下我们把它看做是传奇,或许在后人眼中,那可能就是神话。 民间神话传奇的影响 自从文字出现到造字术印刷术成熟这个阶段,文字对很多人来说是奢侈品,相对的人类文明程度要低一些,文学的种类多为偏记录,同时也记录着神话,或者说通过神话来表现一些东西。随着文明的发展,文字的普及,文人数量也在增加,他们通过对神话的记录来结合自身的阅历写出一些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通过自己编撰神话故事来传播发展神话传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主要观点: 1.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每一次阶级斗争的结局使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3.不同历史时代的阶级关系状况有不同的特点。(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表现在各种各种不同的等级制,等级是罩着宗教神秘性、家族轮理性、政治特权性外衣的一种层级划分(2)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了等级制,但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明朗化,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的革命作用: (1)资产阶级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代之以露骨剥削的雇佣关系和纯粹的金钱关系。 (2)资产阶级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能量,它使生产工具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 (3)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是一切国家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它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4)资产阶级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以先进的工业改造了落后的农业,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对东方那些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农业民族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5)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起来,在政治上打破了各自独立的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6)资产阶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阶级特性:(1)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2)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没有私利需要维护,它的革命最坚决、最彻底(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形式来说,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而就内容来说,则是国际性的斗争 历史使命:(1)无产阶级要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已经不能生存下去了,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统治下去了。(3)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 (1) 现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也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愈益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爆发。 (2)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也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资产阶级为了剥削无产阶级,必须有维持它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而随着工业的进步,工人的地位和生存条件却在下降,以至降到无产阶级生存条件以下。资产阶级不能保持自己的奴隶(工人)维持奴隶般的生活,工人不能养活自己只能依靠资产阶级养活。 (4)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阶级自相竞争之上。而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

民间文学论文

兼谈民间文学和民间故事 学院:人文学院 学号:201326099 姓名:赵灿

摘要:民间文学植根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融幽默、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千百年来在民间口耳相传,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民间文学源远流长,无处不在,可以说凡有井水处即有民间文学。人是文化的产物,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德育,无可避免会烙上文化的印迹。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民间文学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民间文学是一座绚烂陆丽的文学宝库,它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充实、淳朴乐观、形式丰富多采的文学瑰宝,多少人曾在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面前惊叹不已。 在深入地研究民间文学的时候,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哪些作品才算民间文学?所以,根据民间文学的特点,找出它和非民间文学的界线,给它划定一个科学的范围,是很必要的一件工作吧。民间文学本是有其历史范畴的。在原始社会里,文学作品本无所谓民间与非民间的区别。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 对于民间文学,相信每位中国人都有接触和享受,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民间文学场域之中,拥有自己的民间文学知识,受过民间文学的影响。流传广泛的嫦娥奔月的神话、孟姜女的传说、狼外婆的故事等等,更是家喻户晓。然而,当我们在进行田野作业的时候,时常会听到对方说:“我没有文化……”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的民众,也包括部分学者都认为文化就是以文字为媒介的,文化是需要经过“专门”学习的。“‘文字的权力化’表现出了一种不争的历史事实,更有甚者,它还成为社会价值体现中类似于福柯所说的‘区分|排斥’关系,比如,不懂文字的人被当作‘文盲’,那些无文字的族群、农民、妇女等,在历史上大都被视为‘没文化’人群。”其实,在广大民间,在很少使用文字的地方,流行着无边无垠、无需借助文字的口头文学、表演艺术、音乐、歌唱等“口传文化”。这类口传文化与书面文化有着同等的地位。 民间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然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它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话语,众多的学术术语足以构建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话语体系,诸如“神话”、“史诗”、“歌谣”、“传说”、“故事”、“谚语”、“民间”、“口头”、“口头语言”、“田野作业”、“传说圈”、“神话素”、“原型”、“人物”、“旋律”等等。“民间文学”既是一个学科或是学术话语意义上的名称,也是指这个学科研究的对象。民间文学是一门地域性学科,真正的民间文学学者应该从事的是某一地域的民间文学的研究,而不是只笼络地声称自己研究的是传说还是民间小戏。“什么是民间文学”,似乎是早已解决了的问题,“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这是二十多年前的权威性定义。如今,关于什么是民间文学的认为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依旧认为“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以及其他人生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这样的理解实际上是并不全面,而是极大地限制了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空间。 有要求人跪着读的书——神圣经典,句句是真理,在真理面前只有低头。 有必须站着读的书——权威讲话。这是训话,没有讨论余地。爱教育的人只有肃立恭听。 有需要坐着读的书——为某种目的而读的。这样读书不由自主,是苦是乐,各人感觉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与解析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民间文学的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与作家文学比较,一般归纳为: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四个特征。 (一)集体性: 1、集体性的含义:民众的创作是一种集体审美意识的实现。民间文学作品,具有集体创作、集体流传、集体加工、集体保存、为集体服务的特点。它反映的是集体的愿望、集体的智慧。融会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 2、集体性的表现: (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歌无长曲,因景因事而唱,如高山族捕到鹿后挽手合围,歌唱跳舞。再如《打夯歌》等都是集体场合的集体创作。 (2)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再由其他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如《孟姜女》的传说,据《左传》记载,春秋时仅仅是齐国战将杞梁的妻子,杞梁在与莒国的战争中战死,其妻迎灵柩于郊外,齐侯要实行吊丧礼,被她拒绝。还说它“哭之哀”。西汉时说她哭倒了长城(感动了天地),唐朝时杞梁妻有了专有的名子——孟姜女,并且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这一传说故事就是先有雏形,后有他人加工完善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并不排除有的作品是个人创作,个人创作的作品经认可后,很快就由集体流传开去。你传他添枝加叶,他再传他又

添枝加叶,从这个角度看,千千万万个传播者也就是作品的作者。明间文学作品流传的时间越长,受到加工修饰的机会就越多,集体意识的积淀就越厚重。正如一首民歌所唱:唱歌不是人发颤,也是前朝古人传,一人传三,三传九,河水淘沙渐渐深。因此民间文学很难找到作者。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有歌谣为证: 瞎话瞎话,无根无把,一个传俩,俩个传三。 我嘴生叶,他嘴开花,传到末尾,忘了老家。 总之,民间文学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千百人的口,不断完善,它代表了群体意识,融会了大众化的生活内容,使之彰显出集体性特征。 (二)口头性 1、口头性的含义: 民间文学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同时又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传播,而且大部分作品都保存在民众口头上。如讲故事、讲笑话、唱山歌、破谜语等,无一不是“口耳相传”、“口传心授”。所以,民间文学曾被称之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口头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书面文学的本质特征。 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口头语言,民间口头语言生动明快,简洁传神,形象夸张。如湖北刘德培讲的故事:(可简写)要说杜老幺嘛,一个姣姣个,刮骨脸,是哪朝哪代人可说不上来。有人说他比张果老的岁数都大,究竟活了多大岁数,谁也说不清白。只知道杜老幺帮过工,打过榨、赶过脚、背过盐,世

文学经典导读

1.兼容并包,英华荟萃——回忆北京大学什么是兼容并包呢?作者举了两个著名的例子。五四四期,是一个推翻了千年帝制的革命风云的时期,也是新学盛行的时期,但,仍有两位“大反动派”在北大公开任教,一是辜鸿铭,一是刘师培。“辜鸿铭在民国已经成立了几年之后,还是带着辫子,穿着清朝衣冠,公开主张帝制”;刘师培是鼓吹复辟帝制的臭名昭著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但他们俩,一个“英文在当时说是水平很高的”,一个“出身于一个讲汉学的世家”,讲中国中古文学史“上课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笔谈起来,就是头头是道。援引资料,都是随口背诵。当时学生都很佩服”,所以,北大就请他们任教,因为在北大看来,“教授之所以为教授,在于他在学术上有所贡献,在他本行中是个权威,并不在于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北大所以能有这样的选聘教授的观念,是与北大对大学性质的认识分不开的。在北大看来:“学校的任务,基本上是传授知识,大学尤其如此。一个大学应该是各种学术权威集中的地方,只要是世界上已有的学问,不管它是什么科,一个大学里面都应该有些权威学者,能够解答这种学科的问题。大学应该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正因为如此,所以北大才能认定“学校是一个…尚贤?的地方,谁有知识,谁就在某一范围内有发言权,他就应该受到尊重”。辜鸿铭、刘师培在北大能够受到尊重,原因在此。西方的系统论认为,每一个系统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汲取异质的他系统的资源,才能调整自身的内在矛盾,从而使自身得以健全。北大的兼容并包,有利于各思想、学术、知识系统,在相互的竞争、对抗、汲取的过程中,发展、健全了自身,也只有兼容并包,才能使思想、学术、

知识系统的精英人物,荟萃于北大。兼容并包,英华荟萃,这确实是北大可引以为骄傲的啊 2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经历这场浩劫之后,文中写出了“我”和汽车、的哪些相同感受?作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经历了这场浩劫后,“我”和汽车都遍体鳞伤,浑身冰凉,无限悲伤,但心窝还是暖和的。作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因为两者有相似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作者借汽车这一有形的实体,用它的遭遇来表现“我”在这场经历后的感受。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让人真实可感。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作者把汽车当做人来写,通过“我”和汽车的对视,写出了远行遭遇挫折后、理想破灭之时的无奈之情。象征手法:“红色的背包”象征了青春。青春的色彩是鲜红的,充满着热烈的激情。“红色的背包”的被抢,暗示了青春理想的破灭。文中寻找旅店的过程,也同样充满了象征意味。“我”一路上不停地寻找旅店,然而却始终没有找到,最后只能在破车里暂且安身。人的一生不也就是这样永远处于漂泊之中吗?理想的“旅店”,安定的归宿,温暖的港湾,也许并不存在。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同时也是象征的手法,汽车的“心窝”是“健全”“暖和”的,字面上是照应前面驾驶室里的座椅没有被撬去,劫难相对要小,也可理解为少年对世界没有彻底的绝望,还抱有一点幻想,所以说“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文章最后才写“我”出门时的情景,分析这样写的用意和好处。。。这是一种倒叙手法,不仅照应了文章开头,使故事更加完整,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

第一讲绪论(参考答案)

第一讲绪论(13级临床1-10班、麻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试题1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遗传病最基本的特征是() 先天性 家族性 遗传物质改变 罕见性 不治之症 [参考答案] 遗传物质改变 [我的答案] 遗传物质改变 试题2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遗传病特指() 先天性疾病 家族性疾病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不可医治的疾病 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 [参考答案]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我的答案]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试题3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有些遗传病家系看不到垂直遗传的现象,这是因为()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 该遗传病是线粒体病 该病是性连锁遗传病 该遗传病具有传染性 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 [我的答案] 以上都不是 试题4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种类最多的遗传病是() 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 染色体病 体细胞遗传病 线粒体病 [参考答案] 单基因病 [我的答案] 单基因病 试题5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下列发病率最高的遗传病是() 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 染色体病 线粒体病 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多基因病 [我的答案] 多基因病 试题6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关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疾病都是遗传性疾病 大多数遗传性疾病为先天性疾病,且往往表现为家族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但不一定是家族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一定是家族性疾病,但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参考答案] 大多数遗传性疾病为先天性疾病,且往往表现为家族性疾病 [我的答案] 大多数遗传性疾病为先天性疾病,且往往表现为家族性疾病 试题7 满分值:1.0分状态:已答实际得分:分 试题: 先天性疾病是指() 出生时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先天畸形 遗传性疾病 非遗传性疾病 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出生时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第一章引言

第一篇总论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也称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着重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以达到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目的。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寄生虫的危害性 一、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包括作为病原引起疾病、作为媒介引起疾病传播以及对经济的损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UNDP/World Bank/WHO Special Programme for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 Tropical Diseases,TDR)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它们是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丝虫病(filar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和锥虫病(trypanosomiasis)。根据WHO 1975-1995年估计,全世界现感染疟疾

人口为4亿至4.9亿,每年死亡人数为220至250万;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受感染者约1.5亿,其中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 haematobium)感染者1亿,曼氏血吸虫(S. Mansoni)感染者6000万,日本血吸虫(S. Japonicum)感染者150万,每年死于血吸虫病者为50至100万;丝虫病流行于80多个国家,感染者约1.45亿,其中淋巴丝虫感染者为1.28亿;盘尾丝虫感染者1700万。利什曼病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呈世界性分布,现受感染者120万。锥虫病,其中非洲锥虫病,每年新增病例10万,每年死于该病人数为5千,美洲锥虫病(恰加斯病,Chagas’disease)患者为240万,每年死亡人数为6万;肠道寄生虫病也严重地影响人类健康,阿米巴(amebae)感染者约占世界人口1%,每年死亡人数为4万至11万;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感染者2亿;钩虫(hookworm)感染者13亿;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感染者13亿。每年死于蛔虫引起肠梗阻者1550人;鞭虫感染者9亿;绦虫病和猪囊虫病(cestodiasis and cysticercosis cellulosae)患者为6500万;粪类圆线虫病(stronglyoidiasis)患者为3500万;华支睾吸虫病及后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患者为1350万;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患者为1000万;毛圆线虫病(trichostrongyliasis)患者为550万;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患者为210万。虽然寄生虫感染率或受感染人数可以表示人群中被寄生虫累及的数量,但这些表示法未能准确反映出与健康损害关系。近几年WHO发表的总结报告中已不再使用寄生虫感染率或受感染者数字,而使用“能力丧失调整生存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来表示疾病负担(disease burden),目的在于能更准确反映寄生虫对健康损害程度,以利于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疾病负担。DALYs越

民间文学 课程论文

浅谈儿歌的分类及其作用 [摘要]:儿歌,是人生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像一只百灵鸟,陪伴着儿童度过童年。我国儿歌历史悠久。传统儿歌,按内容划分,可分为四大类:生活性儿歌,思想性儿歌,知识性儿歌,趣味儿歌。传统儿歌,是我国民间歌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艺术结晶之一。许多多年流传的传统儿歌,丰富多彩,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运用,并加以发展。这对今天的新儿歌创作和繁荣儿童文学创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儿歌民间儿歌作用趣味教育 引言 儿歌也叫“童瑶”,是伴随着大多数小孩度过童年的时光,儿歌的分类也有很多,比如:生活性儿歌,思想性儿歌,知识性儿歌,趣味儿歌。每一类的儿歌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小瑟等等,《左转》中有“卜偃引童谣”的记载。” [1]`它原属民间文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儿歌才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儿歌一般比较短小,句式多样,富有变化,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念易记易传。表现手法有拟人、反复、重叠、对答、排叙、比喻、夸张、联想等,其中运用较多的是拟人。在儿歌的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儿童听唱儿歌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其中,婴儿听儿歌,会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领受亲人的爱抚,从而产生情感效应,心理得到满足。而幼儿唱儿歌,则是情感的外泄过程,并能从中体验模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童年的欢乐。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学习心得1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学习心得我喜欢文学,从小就喜欢。在高中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可能会做个作家。可是命运鬼使神差的让政治课绊了我的脚,于是我毅然决然的投靠了理科。在化学元素、物理公式的摧残下,我仅存的一点文学气息一点点消失。即使偷偷的恶补几本名著,也还是阻扰不了理性思维的形成。就这样,我与文学渐行渐远。再后来就是来到大学,被调济的专业注定没什么趣味。直到看到这门《中国现代经典导读》,我便扑身过来。 刚开始,我对这门课是挺失望的。本以为会专注于讲解作品的我觉得,这门课东拉西扯,不知所谓。可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没有作家生平的介绍怎么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呢?于是我便喜欢上了这门课,以至于找不到逃课的理由。而后我便从这门课中学到很多很多。 记忆有限,我只能尽我所能写下些我记忆犹深的东西。 第一节课介绍的是我们熟悉的现代文学家——鲁迅。90后是摆脱不了鲁迅的,并不是我们有多爱鲁迅,而是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本,无论是什么版本也无论怎么改革,都绝对不会少了鲁迅的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中我最为熟悉的一个了,他的为救国救民弃医从文的勇气鼓舞了很多当代人,为救国救民弃医从文的爱国精神、拿笔杆为武器捍卫国家尊严的爱国精神感染了很多当代人。这些都是从小学就形成的对鲁迅先生的印象。可我不喜欢他,虽然他横眉冷对,狠狠鞭挞中国人的劣性,可谓是“中国的一面照镜子”。因为他的作品苦涩难懂,还总打着官方正统的旗号。当然他苦大仇深,跟有人欠他钱似的表情也是一个原因。 上了这次的选修课,我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鲁迅给许广平的情书,那么甜密,那么开放,一点都不似那个苦大仇深的鲁迅,真是让我笑掉了大牙。当然鲁迅先生对孩子的热爱也都一点一点的给了我一个立体的鲁迅——很有爱,很可爱。另外老师还讲了鲁迅与朱安的事。鲁迅现在对朱安的薄情,曾被很多人拿来与胡适做比较,被很多人诟病过,但我认为继续维持不幸的婚姻更是一种折磨,两个没有共同话题,没有共同理念的人,该如何扶持走完一生。经老师介绍也了解到,鲁迅也并非对朱安薄情,为了保全朱安的名声,并没有与朱安离婚。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许广平的伟大。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是不幸的,与许广

关于民间文学论文范文2篇

关于民间文学论文范文2篇 关于民间文学论文范文一:民间文学外国文学论文 一、加深对外国文学中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创作影响的认识 自古以来,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民间文学先于作家文学出现。在作家文学出现之前,民间文学的一些体裁形式,诸如神话、传说、歌谣、故事等已经出现。这些体裁类型的作品已经为作家文学的产生做好了内容、体裁、语言等方面的准备。在作家文学出现之后,民间文学又为作家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民间文学成为作家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作家的创作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屈原、李白、刘禹锡、鲁迅、郭沫若等。在外国文学中,不少作家也是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或吸取其题材内容,或受其创作风格、创作方法的影响,或吸取其语言养分,创作出不少优秀的作品。荷马、维吉尔、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普希金、克雷洛夫、拉封丹、高尔基、泰戈尔等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荷马的两大史诗,就是盲诗人荷马根据流传在小亚细亚一带的有关歌颂特洛伊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一些神话、传说、歌谣进行整理、修订和改编而成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荷马史诗只能算是一部民间文学作品。但是,从荷马对作品形成的贡献来看,他把众多的神话、歌谣、

传说进行搜集整理,最后按照一定的主题安排情节,剪裁结构,对作品的最终定型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荷马的两大史诗也可以说是一部作家文学作品。在外国文学中,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有几方面的表现: (一)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的影响 纵观欧美各国的文学创作,不少作家都从民间文学中吸取题材,创作出传世佳作。这类例子可谓不胜枚举。例如,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让?拉封丹的寓言、克雷洛夫的寓言、莎士比亚的戏剧《雅典的泰门》、高尔基的《鹰之歌》《伊则吉尔老婆子》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从民间文学中吸取素材营养。正因为如此,这些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有一些民间文学的题材,历经不少作家的引用、整理、再创作,推陈出新,使民间文学的题材和作品中的人物以另一种面目出现,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在西方文学中,像唐璜、浮士德这些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一经作家之手进入文学创作领域,往往会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诗剧《浮士德》是歌德以毕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杰作,从构思到创作完成,历时六十年之久。作品取材于德国16世纪的民间传说。浮士德是当时一个跑江湖的魔法师,懂得炼金术、星相术、占卜等。他死后,在德国流传许多关于他的传说。1570年开始就已经有人记载这些传说。1587年,德国出版了故事书《约翰?浮士德的一生》,叙述浮士德与魔鬼订立盟约,漫游世界,满足各种欲望,享受各种人间欢乐,最后惨死魔鬼之手的故事。浮士德的形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2001年10月7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是文科小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限选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学握其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现当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木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精选冇代表性的若干名篇,组织学生阅读,教师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进行评折。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冇条件的学生应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苦导读》为基本教材。《导读》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二)音像教材 木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產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录像课为IP 电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T)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 练习题与自测,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

四、教学建议 (一)主教材《屮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是以作家、作品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文学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扌II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作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结构,培养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屮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本科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尤其是冇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木课程。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为研究对彖,I 犬I而涉及的文学现彖比较多。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需要了解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涉及。 (I川)木课程同其它文学课程和比,实践性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自学。 五、阅读建议 1. 主教材《中国现当代名著导读》,以精选作品为主,引导学生对文学名著作文木细读,进行“鉴赏性阅读”,即强调学习者心灵的投入,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不仅注意作者“写什么”,更着重体味作者“怎么写”,反复揣摩作品的言语,行文结构与文体风格;并提倡对作品的多样化的阐释。 2. 在鉴赏性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部分幕础与条件较好的学主进行“研究性阅读”,即进入文本乂跳出文本,进行质疑与乳观评价。要引导学生把作品放冋到“文学史”中,进行比较性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等等)。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 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3. 文学史知识不是本课程的重点,却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也就是说,它是在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及本科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 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于捉高学生的鉴赏与分析文学作

戏剧-第一讲第二讲(文字稿)

第一讲 绪论 绪论山羊之歌与虚戈为戏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人们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仪式。 狄奥尼索斯是众神之王宙斯与特(忒)拜城的公主塞墨拉所生的孩子。酒神的神像:长发多髯、前额有角、手持神杖、头戴花冠 传说其在林中的伴侣是半人半羊、人的躯干、长着羊的腿、 早期酒神颂歌:即兴口占 早期的酒神颂歌是即兴口占的,后来,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有一个名叫忒斯庇斯的诗人对酒神颂歌作了重大改动,使之向戏剧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将原先随意发挥的歌词写成规范化的诗句,将自由组合的合歌队予以固定,并规定了歌队的队形变化和舞蹈动作;最重要的,是在合歌队中增加了一个“应和人”。这个“应和人”不仅可以在前台与歌队的领唱人对唱,而且可以改变身份,扮演几个不同的人。“应和人”的希腊原文是“许波克里忒斯”(Hypoerites),后来希腊文中的“演员”就是这个“许波克里忒斯”。所以,可以说“应和人”是希腊最早的戏剧演员。实际上,忒斯庇斯本人就常常担任“应和人”的角色。他还使用酒渣给“应和人”化妆,后来又发明了亚麻面具。正是经过他的改革,山羊之歌开始具有了戏剧的雏形。难怪希腊人称忒斯庇斯为“戏剧之父”。

特斯庇斯(戏剧之父):规范化的诗句、合唱队固定(队形变化、舞蹈动作)增加“应和人” “应和人”是希腊原文“许波克里忒斯”,后来希腊文“演员”一词。“应和人”是古希腊最早的戏剧演员。 中国戏剧起源: 早期娱神仪式、戏剧雏形、神职人员、巫觋、 戏剧的萌芽:对特定对象神的扮演 优孟衣冠:《史记滑稽列传》孙叔敖、楚王、优孟 《东海黄公》属于汉百戏中的“角抵戏” 在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要更为复杂一些。虽然中国古代也曾经有过娱神的仪式,如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九歌》中描述的那样,但这种宗教仪式并没有直接导致戏剧的出现。中国早期戏剧的形成,是综合了若干戏剧因素的结果。如原始歌舞的因素,优人表演的因素,杂技百戏的因素等,都对中国戏剧的产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原始歌舞是一种集歌、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它带有宗教仪式的色彩。然而,一旦在这种原始歌舞中加进一些叙事的成分,有了一定的情节,那么它就具备了戏剧的雏形。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最早的戏剧演员该是那些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神职人员。他们女的叫巫,男的叫觋。是的,他们就是装神弄鬼的人,然而,撇开其宗教色彩,我们不难看到,在这种装神弄鬼中,已包含了戏剧的萌芽,即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