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五章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五章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五章课后答案

第五章

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得地位与作用,运输层得通信

与网络层得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就是必不可少得?

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得最高层,同时也就是用户功能中得最低层,向它上面得应用层提供服务

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得逻辑通信,但网络层就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

址及有效得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得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与分用得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得运输层有何

影响?

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得运输层得运

行机制。但提供不同得服务质量。

5—03 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得TCP 与无连接得IP 时,这种传输就是面向连接得还就是面向无连接得?

答:都就是。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瞧,在运输层就是面向连接得,在网络层则就是无连接得。

5—04 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得复用。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 数据报上。

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得UDP ,而

不用采用可靠得TCP 。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得冗余度,人耳对VOIP

数据报损失由一定得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得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得UDP 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 数据报出错

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得时延扰动。因此VOIP宁可采

用不可靠得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得 TCP 。

5—06 接收方收到有差错得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

5—07 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 来完成可靠得传输,这可

能吗?请说明理由

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 相同得功能。5—08 为什么说UDP 就是面向报文得,而TCP 就是面向字节流得?

答:发送方 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得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

向下交付 IP 层。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得报文,既不合并,

也不拆分,而就是保留这些报文得边界。

接收方 UDP 对 IP 层交上来得 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得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得

报文。

发送方TC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得报文数据块,视为无结构得

字节流(无边界约束,课分拆/合并),但维持各字节

5—09 端口得作用就是什么?为什么端口要划分为三种?

答:端口得作用就是对TCP/IP体系得应用进程进行统一得标志,

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得计算机得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

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 0~1023、标记常规得服务进程;登记端

口号,数值为1024~ 49151,标记没有熟知端口号得非常规得

服务进程;

5—10 试说明运输层中伪首部得作用。

答:用于计算运输层数据报校验与。

5—11 某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得用户数据报UDP,然而继

续向下交给IP 层后,又封装成IP 数据报。既然都就是

数据报,可否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 层?哪些功能UDP提

供了但IP 没提提供?

答:不可跳过UDP而直接交给 IP 层

IP 数据报IP 报承担主机寻址,提供报头检错;只能找到目得

主机而无法找到目得进程。

UDP提供对应用进程得复用与分用功能,以及提供对数据差

分得差错检验。

5—12 一个应用程序用UDP,到 IP 层把数据报在划分为4 个

数据报片发送出去,结果前两个数据报片丢失,后两个到达目

得站。过了一段时间应用程序重传 UDP,而 IP 层仍然划分为

4 个数据报片来传送。结果这次前两个到达目得站而后两个丢

失。试问:在目得站能否将这两次传输得4 个数据报片组装成

完整得数据报?假定目得站第一次收到得后两个数据报片仍

然保存在目得站得缓存中。

答:不行

重传时,IP 数据报得标识字段会有另一个标识符。仅当标识

符相同得IP 数据报片才能组装成一个IP 数据报。

前两个IP 数据报片得标识符与后两个IP 数据报片得标识符不同,因此不能组装成一个IP 数据报。

5—14 一UDP 用户数据报得首部十六进制表示就是:06 32 00

45 00 1C E2 17、试求源端口、目得端口、用户数据报得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这个用户数据报就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发送给

客户?使用UDP得这个服务器程序就是什么?

解:源端口1586,目得端口69,UDP用户数据报总长度28

字节,数据部分长度20字节。

此UDP 用户数据报就是从客户发给服务器(因为目得端口号

<1023,就是熟知端口)、服务器程序就是TFFTP 。

5—15 使用TCP 对实时话音数据得传输有没有什么问题?使

用UDP 在传送数据文件时会有什么问题?

答:如果语音数据不就是实时播放(边接受边播放)就可以使用

TCP ,因为TCP 传输可靠。接收端用TCP 讲话音数据接受完

毕后,可以在以后得任何时间进行播放。但假定就是实时传输,

则必须使用UDP。

UDP不保证可靠交付,但 UCP 比TCP 得开销要小很多。因

此只要应用程序接受这样得服务质量就可以使用UDP。

5—16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不使用编号就是否可行?为什

么?

答: 分组与确认分组都必须进行编号,才能明确哪个分则得到

了确认。

5—17 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收到重复得报文段时不予理睬

(即悄悄地丢弃它而其她什么也没做)就是否可行?试举出具体

得例子说明理由。

答:收到重复帧不确认相当于确认丢失

5—18 假定在运输层使用停止等待协议。发送发在发送报文段

M0后再设定得时间内未收到确认,于就是重传M0,但M0又

迟迟不能到达接收方。不久,发送方收到了迟到得对M0得确

认,于就是发送下一个报文段M1,不久就收到了对 M1得确认。

接着发送方发送新得报文段M0,但这个新得 M0在传送过程

中丢失了。正巧,一开始就滞留在网络中得M0现在到达接收

方。接收方无法分辨 M0就是旧得。于就是收下 M0,并发送确认。显然,接收方后来收到得M0就是重复得,协议失败了。

试画出类似于图59 所示得双方交换报文段得过程。

答:旧得M0被当成新得M0。

5—22 主机A 向主机B 发送一个很长得文件,其长度为L 字

节。假定TCP 使用得MSS有1460字节。

(1)在 TCP 得序号不重复使用得条件下,L 得最大值就是多少?

(2)假定使用上面计算出文件长度,而运输层、网络层与数

据链路层所使用得首部开销共 66 字节,链路得数据率为

10Mb/s,试求这个文件所需得最短发送时间。

解 :(1)L_max 得最大值就是2^32=4GB,G=2^30、

(2) 满载分片数Q={L_max/MSS}取整=2941758发送得总报文

N=Q*(MSS+66)+{ ( L_max Q*MSS )

+66}=4489122708+682=4489123390

总字节数就是N=4489123390字节,发送4489123390字节需时

间为:N*8/(10*10^6)=3591、3秒,即59、85分,约1 小时。5—23 主机A 向主机B 连续发送了两个TCP 报文段,其序号

分别为70与100。试问: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个字节得数据?

(2)主机 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得确认中得确认号应当

就是多少?

(3)如果主机 B 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得确认中得确认号

就是180,试问A 发送得第二个报文段中得数据有多少字节?(4)如果 A 发送得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

达了B。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 发送确认。试问这个

确认号应为多少?

解 :(1)第一个报文段得数据序号就是70到99,共30字节得

数据。

(2)确认号应为100、

(3)80字节。

(4)70

5—25 为什么在TCP 首部中要把TCP 端口号放入最开始得4

个字节?

答:在ICMP 得差错报文中要包含IP 首部后面得8 个字节得

内容,而这里面有TCP 首部中得源端口与目得端口。当TCP

收到ICMP 差错报文时需要用这两个端口来确定就是哪条连接

出了差错。

5—26 为什么在TCP 首部中有一个首部长度字段,而UDP 得

首部中就没有这个这个字段?

答:TCP 首部除固定长度部分外,还有选项,因此TCP 首部

长度就是可变得。UDP首部长度就是固定得。

5—27 一个TCP 报文段得数据部分最多为多少个字节?为什

么?如果用户要传送得数据得字节长度超过TCP 报文

字段中得序号字段可能编出得最大序号,问还能否用TCP 来

传送?

答:65495 字节,此数据部分加上 TCP首部得20字节,再加

上IP 首部得20字节,正好就是IP 数据报得最大长度65535、(当然,若IP 首部包含了选择,则IP 首部长度超过 20字节,

这时TCP 报文段得数据部分得长度将小于65495 字节。)

数据得字节长度超过TCP 报文段中得序号字段可能编出得最

大序号,通过循环使用序号,仍能用TCP 来传送。

5—28 主机A 向主机B 发送TCP 报文段,首部中得源端口就是

m 而目得端口就是n。当B 向A 发送回信时,其TCP 报文段得

首部中源端口与目得端口分别就是什么?

答:分别就是n 与m。

5—29 在使用TCP 传送数据时,如果有一个确认报文段丢失

了,也不一定会引起与该确认报文段对应得数据得重传。试说

明理由。

答:还未重传就收到了对更高序号得确认。

5—30 设TCP 使用得最大窗口为65535 字节,而传输信道不

产生差错,带宽也不受限制。若报文段得平均往返时延为

20ms,问所能得到得最大吞吐量就是多少?

答:在发送时延可忽略得情况下,最大数据率= 最大窗口*8/

平均往返时间=26、2Mb/s。

5—31 通信信道带宽为1Gb /s ,端到端时延为 10ms。TCP 得

发送窗口为65535 字节。试问:可能达到得最大吞吐量就是多少? 信道得利用率就是多少?

答:L=65536×8+40×8=524600

C=109b/s

L/C=0、0005246s

Td=10×103s

0、02104864

Throughput=L/(L/C+2×Td)=524600/0、0205246=25、5Mb/s Efficiency=(L/C)//(L/C+2×D)=0、0255

最大吞吐量为25、5Mb/s 。信道利用率为25、5/1000=2、55% 5—35 试计算一个包括5 段链路得运输连接得单程端到端时

延。5 段链路程中有2 段就是卫星链路,有3 段就是广域网链路。每条卫星链路又由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两部分组成。可以取这

两部分得传播时延之与为 250ms 。每一个广域网得范围为

1500km,其传播时延可按150000km/s 来计算。各数据链路

速率为48kb/s ,帧长为960 位。

答:5 段链路得传播时延=250*2+ (1500/150000 )

*3*1000=530ms

5 段链路得发送时延=960/(48*1000)*5*1000=100ms

所以5 段链路单程端到端时延=530+100=630ms

5—36 重复535题,但假定其中得一个陆地上得广域网得传

输时延为150ms 。

答:760ms

5—45 解释为什么突然释放运输连接就可能会丢失用户数据,

而使用TCP 得连接释放方法就可保证不丢失数据。

答:当主机1 与主机2 之间连接建立后,主机1 发送了一个

TCP 数据段并正确抵达主机2,接着主机1 发送另一个TCP

数据段,这次很不幸,主机2 在收到第二个TCP 数据段之前

发出了释放连接请求,如果就这样突然释放连接,显然主机1

发送得第二个TCP 报文段会丢失。

而使用TCP 得连接释放方法,主机2 发出了释放连接得请求,

那么即使收到主机1 得确认后,只会释放主机2 到主机1 方向

得连接,即主机2 不再向主机1 发送数据,而仍然可接受主机

1 发来得数据,所以可保证不丢失数据。

5—46 试用具体例子说明为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

次握手。说明如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3 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得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得

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

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与确认。

假定B 给A 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A 收到了这个分组,并

发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得协定,A 认为连接已经

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就是,B 在A 得应

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得情况下,将不知道 A 就是否已准备好, 不知道A 建议什么样得序列号,B 甚至怀疑A 就是否收到自己

得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B 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

将忽略A 发来得任何数据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

而A 发出得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得分组。这样就形成

了死锁。

部分题目还有另外得答案,仅供参考:

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得地位与作用。运输层得通信

与网络层得通信有什么重要得区别?为什么运输层就是必不可

少得?

运输层就是OSI七层模型中最重要最关键得一层,就是唯一负责总体数据传输与控制得一层。运输层要达到两个主要目得:第

一提供可靠得端到端得通信;第二,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

得运输服务。在讨论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所应具有得功能之前,

先考察一下运输层所处得地位。首先,运输层之上得会话层、

表示层及应用层均不包含任何数据传输得功能,而网络层又不

一定需要保证发送站得数据可靠地送至目得站;其次会话层不

必考虑实际网络得结构、属性、连接方式等实现得细节。根据

运输层在七层模型中得目得与地位,它得主要功能就是对一个进行得对话或连接提供可靠得传输服务;在通向网络得单一物理

连接上实现该连接得利用复用;在单一连接上进行端到端得序

号及流量控制;进行端到端得差错控制及恢复;提供运输层得

其它服务等。运输层反映并扩展了网络层子系统得服务功能,

并通过运输层地址提供给高层用户传输数据得通信端口,使系

统间高层资源得共享不必考虑数据通信方面得问题。

运输层得最终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有效、可靠与价格合理得

服务。图5、1给出了运输层与网络层、运输服务用户三者之间得关系。在一个系统中,运输实体通过网络服务与其它运输

实体通信,向运输层用户(可以就是应用进程,也可以就是会话层协议)提供运输服务。

运输层得服务包括得内容有:服务得类型、服务得等级、数据

运输、用户接口、连接管理、快速数据运输、状态报告、安全

保密等。

可以把运输层瞧做公交车得调度,而网络层只就是负责运输乘客而已

5、3、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得TCP 与无连接得IP 时,这种传输就是面向连接得还就是无连接得?

TCP/IP协议在网络层就是无连接得(数据包只管往网上发,如

何传输与到达以及就是否到达由网络设备来管理)。而" 端口" , 就是传输层得内容,就是面向连接得。协议里面低于1024得端口都有确切得定义,它们对应着因特网上常见得一些服务。

5、5、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得UDP ,而不愿意采用可靠得TCP 。

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得服务,例如NFS 。相对

于FTP 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得信息量较小。使用UDP

得服务包括NTP(网落时间协议)与DNS(DNS也使用TCP )。

UDP 就是无连接得,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UDP 使

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同时也不使用拥塞控

制。UDP 就是面向报文得。UDP 没有拥塞控制,很适合多媒体

通信得要求。 UDP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与多对多得

交互通信。

UDP 得首部开销小,只有 8 个字节。

UDP 在数据传送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原地主机得运输

层在收到UDP 报文之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虽然UDP

不提供可靠得交付,但在某种情况下UDP 就是一种最有效得工

作方式。TCP 则提供面向连接得服务。在传送数据之前必须

建立连接,数据传送结束之后要释放连接。TCP 不提供广播

或多播服务。由于 TCP 要提供可靠得、面向连接得运输服务,

因此不可避免得增加了许多得开销,如确认、流量控制、计时

器以及连接管理等。这部仅使协议数据单元得手不增大了很

多、还要占用许多得处理及资源。

5、9、端口得作用就是什么?为什么端口号要划分为三种?

一台拥有IP 地址得主机可以提供许多服务,比如web 服务

ftp 服务与smtp 服务等,这些服务完全可以通过1 个IP 地址

来实现。那么,主机就是怎样区分不同得网络服务呢?显然不能

只靠IP 地址,因为IP 地址与网络服务得关系就是一对多得关系。实际上就是通过“IP 地址+端口号”来区分不同得服务得。因此客户在发起通信请求时,

必须先知道对方服务器得IP 地址与端口号因此可将运输层得

端口号分为下面几类。

(1)公认端口(Well Known Ports): 从 0 到1023,它们紧密

绑定(bindin g )于一些服务。通常这些端口得通讯明确表明

了某种服务得协议。例如:80端口实际上总就是通讯。

(2)注册端口(Registered Ports): 从 1024到49151。它们松

散地绑定于一些服务。也就就是说有许多服务绑定于这些端口,

这些端口同样用于许多其它目得。许多系统处理动态端口从

1024左右开始。

(3)动态与/或私有端口(Dynamicand / or Private Ports): 从49152 到65535。理论上,不应为服务分配这些端口。实际上,

机器通常从1024起分配动态端口。

5、23 .主机A 向主机B 连续发送了两个TCP 报文段,其序号

分别为70与100、试问:

(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得数据?数据为从7099 , 10070=30 。

(2)、主机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得确认号应当就是多少?发回受到得确认号为100

(3)、如果B 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得确认号就是180,试问 A 发送得第二个报文段得数据有多少字节?确认号为180,则数

据为180100=80、

(4)、如果A 发送得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到达 B,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 发送了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

为多少?由于没有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则确认号为70、

5、4

6、使用具体得例子说明为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使用三次

握手。说明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 3 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得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

得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

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与确认。

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就是可能发生得。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 A 与B 之间得通信,假定 B 给A 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A 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得协定,A 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

始发送数据分组。可就是,B 在A 得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得情况下,将不知道A 就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A 建议什么样得序列号,B 甚至怀疑A 就是否收到自己得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B 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A 发来得任

何数据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A 在发出得分组

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得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第三章 2.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答: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具有以下好处: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2)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只要这层提供的接口保持不变,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屋。(3) 整个系统被分解为若干个品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复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容易控制。(4) 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说明,这样做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3.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答: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 原则是:(1) 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 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 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屮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 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当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报文);报文传送到 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务申i 元(分组);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 层的控制信息后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顿数据链路层的巾贞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 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当比特流到达目的结点时,再从物理层开始逐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发送给目的结点的应用进程。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5. 1.OSI 环境中数据发送过程 1) 应用层 当进程A 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应用层报头,组成应用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表示层。 2) 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应用层数据单元后,加上表示层报头组成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表示层按照协议要求对数据进行格式变换和加密处理。 3) 会话层会话层接收到表示层数据单元后,加上会话层报头组成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传输层。会话层报头用来协调通信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谢希人-第七版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第1章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 2.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硬件系统媒体处理系统工具用户应用软件 4.多媒体压缩和解压缩技术多媒体存储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 5.感觉媒体表示媒体 6.只读型一次写型重写型 7.超链接(Hyperlink) 8.人工智能领域 9.集成化、智能化、嵌入化、网络化 10 .扩展 二、选择题(可多选) 1.D 2.A 3.A B 4.A 5.B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有哪些? 答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音频信息、视频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编码、存储、加工、传输,将它们有机地集成组合,并建立起相互的逻辑关联,使之成为具有交互功能的集成系统。所以,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有: (1) 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2) 集成性 (3) 交互性 (4) 协同性

(5) 实时性 2.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具有哪些优点:答案: (1) 启动延时速度都大幅度地缩短 (2) 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 (3) 流式传输的实现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 3.请从多媒体自身特征出发解释传统电视为何不属于多媒体? 答案: 传统电视却乏交互性,不能根据用户需要浏览电视节目,因此,传统电视不属于多媒体。4.简述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 答案: 虚拟现实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应用,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有:大规模数据场景建模技术、动态实时的立体听觉、视觉生成技术、三维定位、方向跟踪、触觉反馈等传感技术和设备,交互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等。 5.简述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案: 必要性:在多媒体系统中,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图像、视频画面质量和听觉效果,必须解决视频、音频信号 数据的大容量存储和实时传输问题 可能性:多媒体声、文、图、视频等信源数据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冗余信息,数据压缩就是将庞大的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去掉,保留相互独立的分量。 第2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一、填空题 1.通用计算机(工作站等) 能够接收和播放多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各种多媒体适配器通信传输设备及接口装置 2.MPC 3.平面式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滚筒式扫描仪胶片扫描仪 4.接触式三维扫描仪时差测距三维扫描仪三角测距三维扫描仪结构光源三维扫描仪非接触被动式扫描三维扫描仪。 5.Windows系列BeOS MacOSX。 6.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扫描技术触摸屏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2009-12-14 18:16:22) 转载▼ 标签: 课程-计算机 教育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 帧定界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透明传输 寻址 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 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 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 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中断(),篡改(),伪造()。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 延迟这些。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 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而不干扰信息流。即使这些数据对 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 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这种被 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 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

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 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 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2)拒绝服务:( )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 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 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 身份,研究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这种被动攻击又 称为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恶意程序()通常是指带有攻击意图所编写的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解答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到达目的端后再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组装成一个数据块。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 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

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 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 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教材11—15)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1)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2)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3)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第三章课后答案完全版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嵌入18-1杜国龙20180307008 3-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 -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收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 -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 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数据链路层的3三个基本问(帧定界、透明传轴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05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3-06 PPP协议的主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 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只置为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控制字段C通常置为0x03。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PPP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的做法-一样),当PPP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3-0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 (X) -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得余数1110,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作二进制除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答案(第一章中文版)

1复习题 1.没有不同。主机和端系统可以互换。端系统包括PC,工作站,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网络连接的PDA,网络电视等等。 2.假设爱丽丝是国家A的大使,想邀请国家B的大使鲍勃吃晚餐。爱丽丝没有简单的打个电话说“现在我没一起吃晚餐吧”。而是她 先打电话给鲍勃建议吃饭的日期与时间。鲍勃可能会回复说那天不行,另外一天可以。爱丽丝与鲍勃不停的互发讯息直到他们确定一致的日期与时间。鲍勃会在约定时间(提前或迟到不超过15分钟)出现再大使馆。外交协议也允许爱丽丝或者鲍勃以合理的理由礼貌的退出约会。 3.联网(通过网络互联)的程序通常包括2个,每一个运行在不同的主机上,互相通信。发起通信的程序是客户机程序。一般是客 户机请求和接收来自服务器程序的服务。 4.互联网向其应用提供面向连接服务(TCP)和无连接服务(UDP)2种服务。每一个互联网应用采取其中的一种。 面相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是: ①在都没有发送应用数据之前2个端系统先进行“握手”。 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也就是说,连接的一方将所有应用数据有序且无差错的传送到连接的另一方。 ③提供流控制。也就是,确保连接的任何一方都不会过快的发送过量的分组而淹没另一方。 ④提供拥塞控制。即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进入迟滞状态。 、 无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 ①没有握手 ②没有可靠数据传送的保证 ③没有流控制或者拥塞控制 5.流控制和拥塞控制的两个面向不同的对象的不同的控制机理。流控制保证连接的任何一方不会因为过快的发送过多分组而淹没另 一方。拥塞控制是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核心(即网络路由器的缓冲区里面)发生拥塞。 6.互联网面向连接服务通过使用确认,重传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当连接的一方没有收到它发送的分组的确认(从连接的另一方) 时,它会重发这个分组。 7.电路交换可以为呼叫的持续时间保证提供一定量的端到端的带宽。今天的大多数分组交换网(包括互联网)不能保证任何端到端 带宽。当发生拥塞等网络问题时,TDM中的数据丢失可能只会是一部分,而FDM中就可能是大部分或全部。 8.在一个分组交换网中,在链路上流动的来自不同来源的分组不会跟随任何固定的,预定义的模式。在TDM电路交换中,每个主机 从循环的TDM帧中获得相同的时隙。 9.t0时刻,发送主机开始传输。在t1=L/R1时刻,发送主机完成发送并且整个分组被交换机接收(无传输时延)。因为交换机在t1 时刻接收到了整个分组,它可以在t1时刻开始向接收主机发送分组。在t2=t1+L/R2时刻,交换机完成传输且接收主机收到了整个分组(同样,无传输时延)。所以,端到端实验是L/R1+L/R2。 10.在一个虚电路网络中,每个网络核心中的分组交换机都对经过它传输的虚电路的连接状态信息进行维护。有的连接状态信息是维 护在一个虚电路数字传输表格中。 11.~ 12.面向连接的VC电路的特点包括:a.建立和拆除VC电路是需要一个信令协议;b.需要在分组交换中维持连接状态。有点方面,一些 研究者和工程人员争论到:使用VC电路可以更容易提供QoS业务,如:保证最小传输率的业务,以及保证端到端的最大分组延时的业务。 13. a.电话线拨号上网:住宅接入;b.电话线DSL上网:住宅接入或小型办公;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住宅接入;d.100M交换机以太网 接入:公司;e.无线局域网:移动接入;f.蜂窝移动电话(如WAP):移动。 14.一个第一层ISP与所有其它的第一层ISP相连;而一个第二层ISP只与部分第一层ISP相连。而且,一个第二层ISP是一个或多个第 一层ISP的客户。 15.POP是ISP网络中一个或多个路由器构成的一个组,其它ISP中的路由器也可以能连接到这个POP。NAP是一个很多ISP(第一层, 第二层,以及其它下层ISP)可以互联的局部网络。 16.HFC的带宽是用户间共享的。在下行信道,所有的分组从头到尾由同一个源发出,因此在下行信道不会发生冲突。 17.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有:10Mbps,100Mbps,1Gbps和10Gbps。对于一个给定的传输速率,如果用户单独在线路上传输数据,则可 以一直保持这个速率;但是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传输,则每个都不能达到所给定的速率(带宽共享)。 18.以太网通常以双绞线或者细的同轴电缆为物理媒体,也可以运行在光纤链路和粗同轴电缆上。 19.拨号调制解调器:最高56Kbps,带宽专用;ISDN:最高128Kbps,带宽专用;ADSL:下行信道5-8Mbps,上行信道最高1Mbps, 带宽专用;HFC:下行信道10-30Mbps,上行信道一般只有几Mbps,带宽共享。 20.时延由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和排队时延组成。所有这些时延除了排队时延都是固定的。 21.5种任务为:错误控制,流量控制,分段与重组,复用,以及连接建立。是的,这些任务可以由两层(或更多层)来执行,比如: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答案

- 1 - 第1章节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A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这类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 机”系统,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B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呈现出多处中心的特点。 C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OSI/RM 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 算机网络新时代。 D 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覆盖范围广、具有足够的带宽、很好的服务质量与完善的安全 机制,支持多媒体信息通信,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功能。2.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3.简述各种计算机网络拓扑类型的优缺点。 星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中央节点可方便地对各个站 点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缺点是: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客观;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 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缺点是: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分布式协 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输,不具有实时功能。 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环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采用光纤,光纤的传输率高,十分适合于环形拓扑的单方 向传输;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的其它部分,网络性能稳定。缺点是: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 故障;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复杂;环形拓扑结构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都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 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来说就比较低。 混合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易于扩展;安装方便。缺点是:需要选用带 智能的集中器;像星形拓扑结构一样,集中器到各个站点的电缆安装长度会增加。 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缺点是:这种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 高,提供上述功能的网络协议也较复杂。 4.广播式网络与点对点式网络有何区别? 在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信道发送报

最新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网络。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讯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业务。 资源子网:由各种主机、外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制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公用数据网:由邮电部门或通信部门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广播网络:网络中的计算机或设备使用一个共享的通信介质进行数据传播,网络中的所有结点都能收到任一结点发出的数据信息。 点—点网络:是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一条物理线路连接的网络。 四、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 四个阶段:1)远程联机阶段2)互联网络阶段3)标准化网络阶段4)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 远程特点:系统中只有一个计算机处理中心,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主计算机负担过重,终端独占线路,资源利用率低。 互联特点: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通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呈现出的是多台计算机处理中心的特点。 标准化网络阶段: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阶段: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 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 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和协议的管理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资源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道资源;2)网络通信;3)分布式处理;4)集中管理;5)均衡负载 5、计算机网络硬件包括哪些? 主计算机、网络工作站、网络终端、通信处理机、通信线路、信息变换设备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全部)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1962 —1965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s Laboratory,NPL)都在对新型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研究。英国NPL的戴维德(David)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分组”(Packet)这一概念。1969年12月,美国的分组交换网网络中传送的信息被划分成分组(packet),该网称为分组交换网ARPANET(当时仅有4个交换点投入运行)。ARPANE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现在大家都公认ARPANET为分组交换网之父,并将分组交换网的出现作为现代电信时代的开始。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由此可见,通信与计算机的相互结合,不仅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由此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值得说明的是,分组交换技术所采用的存储转发原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借鉴了电报通信中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的思想。它们的关键区别在于通信对象发生了变化。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习题 一、填空题 1.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2.如果网络系统中的每台计算机既是服务器,又是工作站,则称其为对等网。 3.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规则三个要素组成。 4.OSI参考模型规定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分组传送、流量控制和网络连接建立与管理。 5.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6.设置传输层的主要目的是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端到端通信。7.在OSI参考模型中,应用层上支持文件传输的协议是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 FTAM ,支持网络管理的协议是报文处理系统MHS 。 二.选择题 1.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如果某种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 ,则局域网中任何一个结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 A)总线型结构 B)树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星型结构 3.网状拓扑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执行路径选择的层是 B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5.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层是 C 。 A)物理层 B)传输层 C)数据链路层 D)网络层 6.在OSI七层协议中,提供一种建立连接并有序传输数据的方法的层是C。 A)传输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7.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称为(C)使信息传输与信息功能相结合,使多个用户能够共享软、硬件资源,提高信息的能力。 A)分散系统B)电话网C)计算机网络D)智能计算机 8.若要对数据进行字符转换和数字转换,以及数据压缩,应在OSI(D)层上实现。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 三、思考题 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网络的交换功能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 (2)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网、树型网、总线网、环型网、网状网等; (3)根据网络的通信性能可以分为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网络; (4)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