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细菌性痢疾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shigellosis,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Genus shigellae,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或/和中毒性脑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能自愈,重者可导致死亡。全年均有发生,夏季为高峰季节。各年龄组儿童均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包括轻型、普通型、中毒型)、慢性菌痢。中毒型菌痢(毒痢)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极为凶险,主要发生在2~7岁儿童,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早期诊断、及时准确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病史要点】

1.不洁饮食史,腹泻病人接触史。

2.热型、热度(常为突起高热)。有无寒颤、抽搐及其次数、意识改变。

3.肠道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发热的关系。腹痛的性质、程度、部位;腹泻次数,大便性状、颜色,有无脓血,有无里急后重。中毒型病初可无腹泻及脓血便。

4.精神、食欲、尿量。

体检要点】

1.有无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其程度。

2.有无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包括面色、皮肤有无大理石样花纹、肢端循环、甲床颜色、血压、心率、呼吸次数。

3.有无神志改变,意识障碍程度,脑膜刺激征;有无呼吸浅快、节律不齐、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

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象高,以中性为主,严重时可下降。

2.大便常规WBC≥(++)/HP,少量RBC和不同程度吞噬细胞诊断即确定。

3.大便造就大便造就阳性可证明诊断,并可作XXX指导抗菌选药,但阳性不能排除。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通俗型起病急,发烧,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失水轻,循环好。个别病例在病发24~48小时内转变为中毒型。

2)中毒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临床以严重毒血症为主要表现,病初肠道症状轻甚至缺乏。按临床表现又分为:①休克型:最常见,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②脑型:以脑水肿,颅内高压引起的严重脑病症状为主,意识障碍明显,反复惊厥,

可突发脑疝造成呼吸衰竭引起死亡。③混合型:兼有周围循环衰竭和脑水肿的表现,病死率最高。

2.辨别诊断

1)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发病,有高热、抽搐、意识障碍,但其进展较毒痢慢,体温逐渐升高,一般发热3天后出现抽搐、意识障碍,可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有变化,但无循环障碍表现,另通过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可鉴别。

2)高热惊厥年龄6月~3岁小孩因上感或其它原因突然引起高热,可以发生惊厥,但患儿往往有热性惊厥史和家族史,无循环障碍和严重感染中毒症状,抽搐时间短、抽搐后一般情况好,无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可鉴别。

病情观察及随访要点】

1.急性菌痢出院后常规记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肢端循环及尿量至病发48小时以后,中毒型病例至病情好转并稳定以后。

2.普通型病例应随访发热等毒血症及肠道症状的变化、恢复情况。

3.中毒型病例应建立特别护理及抢救记录,及时记载病情的演变及治疗情况,着重观察:

1)感染性休克的发展与纠正,如面色、末梢循环状态,补液的成分、量及速度,补液后失水、代谢性酸中毒纠正情况,有无继发电解质紊乱,测定电解质、血气分析以指导补液。留意排尿及尿量;留意观察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出现的体征;随访有无出血倾向,实时举行凝血功能搜检。

2)观察意识障碍程度,惊厥发作情况,瞳孔改变,有无呼吸衰竭征象。补液后应严密注意脑水肿加重表现,及时使用脱水剂,防止脑疝出现。

治疗】

1.抗菌治疗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等)和喹诺酮类药物,疗程7~10天。

2.对症处理降温(冷盐水灌肠)、止惊、给氧。

3.抗休克

4.抗脑水肿20%甘露醇或复方甘油,糖皮质激素。

预防】

1.病人实行胃肠道隔离,用具、排泄物严格消毒;疗程结束,停药3天后作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加强食物、水源、粪便管理,消灭苍蝇及孳生场所,不吃生冷、不洁、腐败变质、未经处理的残余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2.加强食物、水源、粪便管理,消灭苍蝇及孳生场所,不吃生冷、不洁、腐败变质、未经处理的残余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ICD-10 A04.903或腹泻,ICD-10 K52.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50g/日),粪便稀薄(含水量>85%); 2.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3.流行病学史可以为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4.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潜血等,需行便培养、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饮食治疗; 2.补液治疗; 3.止泻治疗; 4.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霍乱弧菌培养、PCT、肝炎病毒梅毒HIV、炎性肠病相关抗体、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D-二聚体 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血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血培养(T>38℃)、血气分析、腹部CT、腹部平片、肺CT、结肠镜、肠系膜血管CT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软食、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休息,消化道隔离; 2.ORS的口服,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等; 3.抗菌治疗,可用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感染严重时,经抗生素专家组指导,可应用美罗培南等; 4.止泻:蒙脱石散、黄连素、必要时洛哌丁胺; 5.微生态疗法,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细菌性痢疾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细菌性痢疾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概述】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shigellosis,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Genus shigellae,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或/和中毒性脑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能自愈,重者可导致死亡。全年均有发生,夏季为高峰季节。各年龄组儿童均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包括轻型、普通型、中毒型)、慢性菌痢。中毒型菌痢(毒痢)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极为凶险,主要发生在2~7岁儿童,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早期诊断、及时准确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病史要点】 1.不洁饮食史,腹泻病人接触史。 2.热型、热度(常为突起高热)。有无寒颤、抽搐及其次数、意识改变。 3.肠道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发热的关系。腹痛的性质、程度、部位;腹泻次数,大便性状、颜色,有无脓血,有无里急后重。中毒型病初可无腹泻及脓血便。 4.精神、食欲、尿量。 【体检要点】

1.有无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其程度。 2.有无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包括面色、皮肤有无大理石样花纹、肢端循环、甲床颜色、血压、心率、呼吸次数。 3.有无神志改变,意识障碍程度,脑膜刺激征;有无呼吸浅快、节律不齐、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 【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象高,以中性为主,严重时可下降。 2.大便常规WBC ≥(++)/HP,少量RBC和不同程度吞噬细胞诊断即确定。 3.大便培养大便培养阳性可证实诊断,并可作药敏指导抗菌选药,但阴性不能排除。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1)普通型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失水轻,循环好。个别病例在发病24~48小时内转变为中毒型。 2)中毒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临床以严重毒血症为主要表现,病初肠道症状轻甚至缺乏。按临床表现又分为:①休克型:最常见,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②脑型:以脑水肿,颅内高压引起的严重脑病症状为主,意识障碍明显,反复惊厥,可突发脑疝造成呼吸衰竭引起死亡。③混合型:兼有周围循环衰竭和脑水肿的表现,病死率最高。

细菌性痢疾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细菌性痢疾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shigellosis,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Genus shigellae,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或/和中毒性脑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能自愈,重者可导致死亡。全年均有发生,夏季为高峰季节。各年龄组儿童均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包括轻型、普通型、中毒型)、慢性菌痢。中毒型菌痢(毒痢)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极为凶险,主要发生在2~7岁儿童,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早期诊断、及时准确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病史要点】 1.不洁饮食史,腹泻病人接触史。 2.热型、热度(常为突起高热)。有无寒颤、抽搐及其次数、意识改变。 3.肠道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发热的关系。腹痛的性质、程度、部位;腹泻次数,大便性状、颜色,有无脓血,有无里急后重。中毒型病初可无腹泻及脓血便。 4.精神、食欲、尿量。 体检要点】

1.有无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其程度。 2.有无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包括面色、皮肤有无大理石样花纹、肢端循环、甲床颜色、血压、心率、呼吸次数。 3.有无神志改变,意识障碍程度,脑膜刺激征;有无呼吸浅快、节律不齐、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 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象高,以中性为主,严重时可下降。 2.大便常规WBC≥(++)/HP,少量RBC和不同程度吞噬细胞诊断即确定。 3.大便造就大便造就阳性可证明诊断,并可作XXX指导抗菌选药,但阳性不能排除。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通俗型起病急,发烧,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失水轻,循环好。个别病例在病发24~48小时内转变为中毒型。 2)中毒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临床以严重毒血症为主要表现,病初肠道症状轻甚至缺乏。按临床表现又分为:①休克型:最常见,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②脑型:以脑水肿,颅内高压引起的严重脑病症状为主,意识障碍明显,反复惊厥,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及表单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ICD-10 A04.903或腹泻,ICD-10 K52.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50g/日),粪便稀薄(含水量>85%); 2.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3.流行病学史可以为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4.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潜 血等,需行便培养、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饮食治疗; 2.补液治疗; 3.止泻治疗; 4.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霍乱弧菌培养、PCT、肝炎病毒梅毒HIV、炎性肠病相关抗体、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D-二聚体 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血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血培养(T>38℃)、血气分析、腹部CT、腹部平片、肺CT、结肠镜、肠系膜血管CT等。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方案(2020年-2022年)》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方案(2020年-2022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12.01 •【字号】 •【施行日期】2020.12.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 正文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方案 (2020年-2022年)》的通知 市中医管理局、市医院管理中心,各区卫生健康委,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为贯彻落实《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强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现将《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方案(2020年-2022年)》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遇有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委。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12月1日北京市医防融合培训方案(2020年-2022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和行动计划要求,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的融合,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医防融合为导向,围绕交叉培训需求,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胜任力为

核心的培训体系。通过开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规范化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技术精、能力强的医防复合型骨干医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医防融合培训,到2022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间进行交叉培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00人以上,建设一批公共卫生与临床医疗相结合的培训基地和培训教材。 三、培训对象 (一)二、三级医疗机构拟晋升副高职称的内科类(包括内科、儿科、急诊科、全科、感染科)医师。 (二)急救中心拟晋升副高职称的临床医师。 (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拟晋升副高职称的公共卫生医师。 (四)自愿参加培训的其他医师。 四、培训内容 二、三级医疗机构临床医师以强化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传染病诊治能力为主。急救中心临床医师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医师以强化临床诊疗和院感防控能力和传染病诊治能力为主。 (一)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重点和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策略,防护、隔离、转运、消毒等传染病疫情处置技能,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等公共卫生应急知识和技术,具体内容见《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培训细则》(附件1)。 (二)临床诊疗和院感防控能力 重点和新发、突发传染病诊疗方案和早期发现能力,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原则,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2016年版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ICD-10 A04.903或腹泻,ICD-10 K52.90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 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50g/日),粪便稀薄(含水量>85%); 2.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3.流行病学史可以为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4.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潜血等,需行便培养、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

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饮食治疗; 2.补液治疗; 3.止泻治疗; 4.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霍乱弧菌培养、PCT、肝炎病毒梅毒HIV、炎性肠病相关抗体、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D-二聚体 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血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血培养(T>38℃)、血气分析、腹部CT、腹部平片、肺CT、结肠镜、肠系膜血管CT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软食、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休息,消化道隔离; 2.ORS的口服,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等; 3.抗菌治疗,可用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感染严重

中医内科急性胃肠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发于夏秋两季。如以呕吐、胃腕部疼痛为主者,称为急性胃炎;以腹泻、脐周疼痛为主者,称为急性肠炎;吐泻均明显者,称为急性胃肠炎。属于中医学“吐泻”或“霍乱”等范围。多因饮食不洁,暴饮暴食,加之感受暑湿或因热贪凉,寒湿内蕴,以致胃肠运化功能失调,水谷清浊不分,发生吐泻腹痛;如吐泻过甚,津气耗伤,可以出现虚脱现象。 【诊断】 1.突然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呕吐物多为食物。大便呈黄色水样,少数病例可带黏液与血液。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头痛。 2.吐泻剧烈时,如见皮肤松弛、目眶凹陷、心烦口干、尿少等症状,则提示脱水;如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体温下降、脉微细数等症状,则提示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现象,须作紧急处理。 3.上腹部和脐周围有压痛,肠鸣音亢进。 4.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升高。 5.本病应与急性菌痢和霍乱鉴别。①急性菌痢大便量少,次数多,有脓血便和显著的里急后重感。②真霍乱大多先泻后吐,吐泻频剧,吐泻物如米沿水,量多,腹不痛,有显著的脱水,或休克、昏迷,腹直肌和腓肠肌痉挛性疼痛。 【治疗】 一、紧急处理 由于本病发病多急,治疗先当急救,采取针灸、刮痛、口服成药、频频喂服淡盐开水等方法。如呕吐频繁,不能饮水,应予补液;如脱水严重,出现休克现象,应中西医结合抢救。 1.针灸疗法 体针内关、中院、足三里、合谷。腹痛,加气海;阳虚欲脱者,加神阙(隔盐灸)。上穴应用重刺激法,重症每天应针刺2~3次。 耳针大肠、小肠、交感、神门。 6.刮痛用边缘光滑的瓷匙或钱币蘸麻油少许,在脊柱两侧、肋间、胸骨、肘和胭窝等处, 自上向下或自背后向胸前刮之,先轻后重,以出现红紫色出血点为 度。 3.中成药 玉枢丹0∙6g,加生姜汁5〜7滴,开水调服,每日2次。适用于呕吐恶心明显者。孕妇禁

腹泻诊疗指南

腹泻诊断与治疗指南 I 常用知识 I.1 腹泻的病因分类 L1.1 感染性 细菌性:霍乱、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性肠炎; 病毒性:轮状病毒性肠炎; 真菌性:肠道念珠菌病; 原虫感染:阿米巴痢疾、隐孢子虫感染(HIV); 蠕虫感染:血吸虫病、旋毛虫病。 L1.2 非感染性 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成人乳糜泻; 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胰消化酶缺乏、双糖酶缺乏、胆汁缺乏; 非感染性炎症:放射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 功能性腹泻:IB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胃大部切除术后; 药源性; 肠道肿瘤:大肠癌、 VIP 瘤、APUD 瘤、小肠淋巴瘤等。 L.2 腹泻发病学分类及特点 L.2.1 渗透性腹泻 肠腔内有大量高渗食物或药物引起,特点为禁食后腹泻停止,粪便中含有大量未完全消化或分解的食物成分, pH 偏酸性,肠腔内渗透压高。 L2.2分泌性腹泻 肠吸收受抑/胃肠道分泌大量水和电解质,特点为大量水样泻,粪中无脓血或脂肪,禁食后仍有腹泻,粪渗透压接近血浆。 L.2.3 渗出性腹泻 炎症或溃疡引起脓血、粘液渗出到肠腔而引起,可分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粪便量少,左半结肠病变多有粘液、脓血便。 L.2.4 胃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 粪便多稀烂但不带渗出物,伴肠鸣音亢进,腹痛可有可无。为排除性诊断。L3 腹泻的定位诊断 L3.1 小肠性腹泻 腹痛位于脐周;粪便量多、稀薄,或可含脂肪,粘液少,恶臭;腹泻次数较少;无里急后重;体重减轻常见。

L3.2 大肠性腹泻 腹痛位于结肠解剖部位;粪便量少,可含粘液脓血;腹泻次数较多;里急后重常见;除恶性肿瘤外,体重减轻少见。 I.4 急性腹泻的病情分类 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糜、嗜唾、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L5 临床诊断用词 临床上将未明确诊断的腹泻统称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腹泻是指排便次数超过3次/d, 粪质稀薄(含水量超过85%),排粪量超过200g(200mL), 可以有粘液或粘液脓血样便。病史在3周以内,称急性腹泻病(acute diarrheal disease), 超过3周称为慢性腹泻病(chronic diarrheal disease)。 I.6 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 L.6.1 急性腹泻病 显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 有效:治疗72小时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无效:治疗72小时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L.6.2 慢性腹泻病 显效:治疗5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 有效:治疗5天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无效:治疗5天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I.7 旅行者腹泻 旅行者腹泻(traveler's diarrhea,TD)指旅游者在旅行期间或旅行结束返回后7-10d内发生的,24h内出现>3次不成形大便且有至少1种伴随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或血便等。多为良性自限性(3—4d),8%-15% 病程持续超过1周,2%持续超过1个月。 Ⅱ辅助检查 Ⅱ.1一般检查 血常规:注意嗜酸细胞数;粪便检查:隐血、镜检细胞、原虫、虫卵检查(慢性腹泻需连续3次);粪脂肪定性检查;粪致病菌培养及鉴定(慢性腹泻需连续3次); 临床生化;血气分析(重型适用)。 Ⅱ.2甲状腺功能检查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是慢性腹泻的原因,注意血清T3、T4、sTSH 检查。

中医内科痢疾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痢疾 本病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床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和阿米巴痢疾两类。前者系由感染痢疾杆菌而引起;后者由于感染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所引起。中医学也称痢疾。其病因病理是外受湿热疫毒,饮食不洁,贪食生冷、肥腻而致脾胃不调,大肠传导失常所形成;如病人正气不足,加以治疗不当,病情迁延不愈,可成慢性久痢或休息痢。如感受的湿热疫毒深重,可以迅速传入营血,而致昏迷痉厥;严重的由于毒邪内陷,正气不支,可以出现内闭外脱的危象。 【诊断】 1.病前有饮食不洁史,或与痢疾病人接触史。 2 .主要症状突然发热或无热,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粪便量少,含有黏液或脓血,并有里急后重(统指下腹部和肛门坠痛,时有大便感觉,大便次数多而量少,感觉排解不畅等一类症状)。 3 .检查腹部压痛点及化验大便有助于鉴别两类痢疾。 4 .在流行季节,如见突然高热、呕吐、嗜睡或昏迷、抽搐、面色青灰的,即使尚无腹泻或脓血便,应考虑中毒性菌痢(小儿尤为多见),须密切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及时进行灌肠或用手指由肛门内取出大便作化验检查,以迅速明确诊断。 5 .本病迁延至2个月以上,腹痛腹泻、脓血便等时发时止,反复不愈,或大便次数增多,有黏液而脓血便不明显者均属慢性痢疾,需与慢性肠炎、血吸虫病等作鉴别。 6 .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的鉴别见表。 表: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鉴别表

【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和某些单味中药对急性痢疾,尤其菌痢的治疗,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由于病情有轻重和急慢性的不同,有时还需根据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一、辨证论治 急性暴痢,多属实证。一般为湿热痢,治当清热化湿人调气导泄,重证为疫毒痢,则需加用大剂清热解毒药。慢性久痢,多属虚证,当以调补脾胃为主,分别阳虚或阴伤处理,并酌情配合固涩之药;如见虚中夹实证的,可参以清肠化湿导滞法。 1.湿热痢除前述主症外,并见胸脱痞闷,口干苦而黏,小便短赤,或有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调气导滞。 方药举例:芍药汤加减。黄连3g,黄苓IOg,白芍!,0g,木香5g,枳壳IOg,马齿宽30g o 加减:初起有表证,见恶寒、发热、头痛、四肢疼痛者,加荆芥、防风、葛根各10g。热偏盛,发热、头痛、心烦、口干、大便赤多白少、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症状均较显著,脉数者,加金银花、地榆各15g。湿偏重,见恶心胸闷、大便白多赤少、苔白腻、脉濡者,加蕾香、厚朴、苍术各IOg o夹有积滞,见腹痛、胀满、拒按,大便不爽,臭秽气味较重,苔厚腻者,加用大黄6~10g,枳壳改用枳实IOg o 2 .疫毒痢发病急骤,病势较重,各种主要症状均较严重,大便以脓血为主或纯下鲜血,并见高热、烦躁,甚至嗜睡、昏迷、抽搐,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数大或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举例: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30g,秦皮10g,黄连3g,黄柏10g,金银花15g,地榆15g,牡丹皮10g,赤芍10g,枳壳或枳实10g,木香5g 加减:兼有呕吐,不能进食者,加姜半夏10g,生大黄10〜15g(后下)。见嗜唾或昏迷、烦躁等热毒入营症状者,另加神犀丹1粒化服。见抽搐、昏厥等热甚动风症状者,另加紫雪丹1.5g 化服。小儿中毒症状明显的,可用生大黄15g,煎浓汁鼻饲。本型如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或出现中毒性休克的,应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3 .虚寒痢痢疾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每因饮食不慎或受凉而诱发,大便稀薄夹有黄白黏冻

《医院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试行版.doc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儿科疾病分级诊疗,基层医生能够以及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安徽省出台的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儿科疾病工作内容。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危、急、重症多,接诊医院需设有新生儿病房、拥有新生儿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专科设备等条件。因此,原则上新生儿疾病应在具备一定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以确保医疗安全。 早产儿胎龄≥35周和出生体重>2500g,无高危因素,生命体征平稳的早产儿可在具备治疗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疑有并发症时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可在具有黄疸监测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病理性黄疸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现疑似新生儿患儿,需及时转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现有口吐泡沫、气促等疑似新生儿肺炎症状的患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腹泻病诊断腹泻病的新生儿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持续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减少等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症状,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窒息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产妇建议二级以上医院待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新生儿窒息史,临床上疑似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立即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现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立即转诊上级医院治疗(转诊中注意头部制动)。新生儿破伤风疑似新生儿破伤风的患儿应转三级医院治疗。 先天性梅毒疑似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病小儿诊断为急性腹泻病轻型或仅伴有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则需转二级医院诊治。 急性胃炎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仅为低热,不伴有消化道出血、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尿量正常,进食基本正常。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效果不佳,则应转二级医院就诊。 慢性胃炎一级医院对疑似慢性胃炎患儿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可转往二级医院治疗。 消化性溃疡一级医院对疑似消化性溃疡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转至二级医院诊治。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HP感染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如效果不佳可以转至二级医院检查治疗。 消化道出血一级医院对消化道出血患儿可以进行初步处理后转上级医院。急性胰腺炎如临床疑似本病,应及时转至上级医院就诊。 婴儿肝炎综合征如临床疑似本病,应转至二级医院就诊。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如治疗后患儿仍高热不退或病情进展,应及时转上级医院;三个月以内患儿,由于病情变化快,应酌情到二、三

感染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250-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50-感染性腹泻的规范 化诊治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细菌性痢疾的规范化诊治 1、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病人应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 B、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食及半流食为宜 C、保证足够水分、电解质及维持酸碱平衡,脱水轻且不呕吐者可用口服补液,重者静脉补液 D、宜使用降低肠道动力的药来止泻[正确答案] E、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头孢三代抗生素 2、下列关于普通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 A、急性起病,畏寒发热,食欲不振 B、数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肠道症状 C、持续排出黏液脓血便[正确答案] D、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E、自然病程为1~2周 3、我国最多见的志贺杆菌类型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正确答案]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不确定 答案详见:https://www.360docs.net/doc/9419134070.html, 4、托幼机构从业人员因细菌性痢疾被隔离,需粪便培养连续()次阴性后,才能解除隔离,恢复工作 A、1 B、2 C、3[正确答案] D、6 E、不确定

5、细菌性痢疾的确诊依据是() A、粪便培养出志贺杆菌[正确答案] B、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百分比升高 C、大便白细胞>15个/HP、脓细胞及少量红细胞 D、PCR核酸检测 E、结肠镜和影像学检查 6、阿米巴痢疾的粪便特点是() A、黄水便 B、果酱样便[正确答案] C、绿色稀便 D、脓血便 E、不确定 7、下列哪项不是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A、发热 B、里急后重 C、脓血便 D、恶心呕吐[正确答案] E、腹痛 8、细菌性痢疾急性期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及溃疡形成[正确答案] B、肠黏膜增厚 C、瘢痕及息肉 D、肠壁纤维瘢痕组织收缩而致肠腔狭窄 E、神经细胞变性或有点状出血 9、急性细菌性痢疾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是() A、普通型 B、非典型 C、休克型 D、脑型[正确答案] E、混合型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篇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8) 第一章新生儿科 (8) 第一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8) 第二节新生儿败血症 (11) 第三节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14) 第四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6) 第五节早产儿管理 (19) 第六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4) 第七节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30) 第八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31) 第九节新生儿气漏综合征 (36) 第十节新生儿窒息复苏 (37) 第十一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4) 第十二节新生儿休克 (47) 第十三节新生儿肠外营养 (48) 第十四节新生儿输血规范 (51) 第十五节新生儿激素使用规范 (54) 第二章呼吸科 (57)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57) 第二节急性感染性喉炎 (59) 第三节肺炎 (62) 第四节支气管哮喘 (67) 第三章神经内科 (72) 第一节吉兰-巴雷综合征 (72) 第二节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75) 第三节热性惊厥 (79) 第四节病毒性脑炎 (83) 第五节瑞氏综合征 (87) 第六节化脓性脑膜炎 (90) 第七节癫痫 (96) 第八节惊厥持续状态 (103) 第九节颅内高压 (109) 第十节神经系统遗传代谢病筛查流程 (112) 第四章心血管内科 (116) 第一节房间隔缺损 (116) 第二节室间隔缺损 (117) 第三节动脉导管未闭 (120) 第四节病毒性心肌炎 (122)

第五节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治指南 (124) 第五章血液肿瘤科 (130) 第一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0) 第二节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36) 第三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40) 第四节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42) 第五节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抗生素使用 (145) 第六节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 (149) 第七节儿童血友病 (156) 第六章肾脏、免疫科 (163)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163) 第二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敏感型) (165) 第三节过敏性紫癜 (166) 第四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169) 第五节遗传性肾炎 (171) 第六节肾小管酸中毒 (172) 第七节儿童Bartter综合征 (175) 第八节小儿肾功能衰竭 (176) 第九节川崎病 (179) 第十节渗出性多形红斑 (180) 第十一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182) 第十二节系统性红斑狼疮 (185) 第十三节狼疮性肾炎 (190) 第十四节皮肌炎 (194) 第十五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196) 第十六节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诊疗指南 (197) 第十七节慢性肉芽肿病 (199) 第十八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200) 第七章感染消化科 (202) 第一节麻疹 (202) 第二节流行性腮腺炎 (205) 第三节水痘 (207) 第四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208) 第五节EB病毒感染 (212) 第六节巨细胞病毒感染 (215) 第七节手足口病 (218) 第八节猩红热 (223) 第九节细菌性痢疾 (226) 第十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28) 第十一节结核病 (231) 第十二节梅毒 (236) 第十三节肺吸虫病 (239) 第十四节慢性胃炎 (242) 第十五节消化性溃疡 (245)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 【关键词】小儿泄泻 1范围 本指南制订了小儿泄泻的诊断、辨证、医治标准。本指南适用于小儿泄泻的诊断和医治。 2术语和概念 以下术语和概念适用于本指南。 泄泻(infantile diarrhea)是由多种因素引发,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点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同义词:腹泻病(西医学病名)。 3诊断 诊断要点 病史

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冒风受寒、感受时邪等病史。 表现 大便次数和量较平常明显增多。粪质淡黄色、黄绿色或褐色;或清水样,或夹奶块、不消化物,或呈蛋花汤,稀溏或糊状,或夹少量粘液;大便臭。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烧、纳差、口渴、小便少等症。严峻者可显现气阴两伤或阴竭阳脱的表现。 分型与分类 分型 轻型: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病症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一样在每日10次以下,大便性状变稀,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病症。 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加重转化而成。大便每日达10次以上,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病症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病症,如发烧、烦躁、精神萎靡、嗜睡乃至昏迷、休克。 分类

本病按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2月。慢性腹泻:病程>2月。 实验室检查 (1)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 (2)大便病原学检查:可有轮状病毒等病毒检测阳性,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培育阳性。 辨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大便次频、性状稀,有黏冻脓血,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大便培育可见痢疾杆菌生长。 4辨证 湿热泻 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势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儿科腹泻病诊疗指南 腹泻病是大便次数或大便性状的改变的统称。感染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志贺痢疾杆菌、沙门菌等。按病程分: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至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一、病史采集 (一)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首次病程记录于入院8小时内完成。 (二)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四)有无中毒症状。 (五)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二、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 (一)可有不洁饮食史。 (二)共同表现呕吐、腹痛、腹泻。重症呕吐、腹泻频繁,可吐出黄绿色或咖啡色液体,大便每日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 (三)伴有精神委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等感染中毒症状。 (四)腹部平软或腹胀,肠鸣音活跃。 (五)重者合并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脱水程度 (1)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5%。患儿精神稍委靡,略有烦躁,尿量减少,口唇稍干燥,眼窝和前囟稍凹陷。 (2)中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5%~10%。患儿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哭时泪少,皮肤苍白,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四肢稍凉。 (3)重度脱水:失水量约在体重10%以上。患儿精神极度委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尿量极少或无尿,口唇极度干燥,哭时无泪,皮肤干燥、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前囟极度凹陷,甚至出现休克症状。 2、脱水性质 (1)等渗性脱水:最常见,血清钠为130-150mmol/L。

(2)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可出现头痛、嗜睡、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3)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出现皮肤黏膜干燥、烦渴、高热、昏睡、惊厥等。 三、实验室检查 (一)大便常规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者,大便外观常为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显微镜检查无或仅有少数白细胞;侵袭性细菌所致者外观多为脓性便或黏液脓血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或同时有红细胞。常规尿液分析。 (二)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三)大便病毒抗原检测和细菌培养有助明确病原体。 (四)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 (五)病情严重需行血气分析检查。 四、诊断要点 (一)大便性状有改变,呈水样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三)便常规、便培养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五、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鉴别 (一)轮状病毒肠炎:秋冬季节多发,常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起病急,常先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呕吐,之后出现腹泻,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常合并脱水和酸中毒。病程约3~8天。大便轮状病毒检测有助鉴别。 (二)大肠杆菌肠炎:5~8月份多发。1、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婴幼儿和新生儿。感染后12~24小时发病,多为水样便。病程1~2周。2、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病程3~7天。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主要感染学龄儿童,表现为黏液脓血便。 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常先有腹痛,后出现腹泻,初为稀便或水样便,随后转为血水便。 (三)空肠弯曲菌肠炎:夏季多发,6个月至2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起病急,大便初为水样,迅速转为黏液样或脓血便。大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诊疗与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诊疗与护理考核 一、选择题 1.典型细菌性痢疾大便呈:()[单选题] * A.黄色稀便 B.果酱样大便 C.水样便 D.血便 E.脓血便√ 2.为提高细菌性痢疾病人大便培养的阳性率,采集大便标本时应注意:()[单选题] * A.取新鲜大便 B.取粘液脓血便 C.用抗生素之前取新鲜的粘液脓血便√ D.取任何时候的大便 E.以上都不是 3.目前我国菌痢流行时主要以( )为主:()[单选题] * A.A群 B.B群√ C.C群 D.D群 E.以上都不是

4.中毒性薗痢最多见于:()[单选题] * A.老年人 B.有慢性病者 C.青壮年 D.2~7岁健壮儿童√ E.2~7岁体弱儿童 5.细菌性痢疾病人体检腹部压痛多位于:()[单选题] * A.上腹部 B.右下腹部 C.左下腹部√ D.中腹部 E.全腹部 6.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 :()[单选题] * A.体温过高 B.腹泻 C.有传播感染的可能 D.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E.体液不足√ 7.慢性菌痢病程应超过:()[单选题] * A.半月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E.4个月 8.为提高细菌性痢疾病人大便培养的阳性率,采集大便标本时应注意:()[单选题] * A.取新鲜大便 B.取粘液脓血便 C.用抗生素之前取粘液脓血便√ D.取任何时侯的大便 E.以上都不是 9.关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 A.人群普遍昜感 B.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 C.患儿和带菌者为传染源 D.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E.肠道病变轻微,但全身症状重 10.对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单选题] * A.起病急 B.呼吸衰竭 C.蛋花汤样便√ D.高热、惊厥 E.休克 11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是:()[单选题] * A.大肠杄菌

最新: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2023年版)

最新: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2023年版)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Shigella ) 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Shigellosis),是全球范围内引起人类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是欠发达以及发展中国家儿童感染性腹泻致死的主要病种,发展中国家的罹患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菌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为进一步规范菌痢临床诊疗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志贺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菌体短小,无芽抱,无荚膜,无鞭毛, 有菌毛,革兰染色阴性,兼性厌氧。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的不同,志贺菌属分为4种血清群:痢疾志贺菌(S.dysenteria , A群I福氏志贺菌(S.flexneri ,B 群1鲍氏志贺菌(S.boydii ,C 群)、宋内志贺菌(S.sonnei , D群〉不同血清群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一,痢疾志贺菌最为严重,可引起中毒型痢疾,而宋内志贺菌与鲍氏志贺菌感染致泻的症状则较轻。福氏志贺菌感染后较易转为慢性。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志贺菌可以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等。外毒素又称志贺毒素,有肠毒性、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志贺菌生存能力较强,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PH为7.2 ~ 7.4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杆菌弱,对紫外线、高温和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通过手、食物和水等经口摄入感染,也可通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为高发人群。儿童、老年人和营养不良者较易出现重症和死亡。部分成人感染后可无症状。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不同血清群间无交叉保护性免疫。 三、发病机制 志贺菌进入下消化道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进入固有层繁殖、释放毒素, 进而引起肠黏膜炎症反应,固有层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充血,炎症细胞浸润, 血浆渗出,进而导致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的上皮细胞脱落

细菌性痢疾题库

细菌性痢疾题库 一、单选题 1、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母婴传播 正确答案:B.消化道传播 2、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是: A.志贺菌 B.大肠杆菌 C.沙门菌 D.变形杆菌 正确答案:A.志贺菌

3、细菌性痢疾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发热、腹痛、腹泻 B.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C.恶心、呕吐、腹泻 D.腹泻、恶心、呕吐 正确答案:B.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4、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主要是: A.增强免疫力 B.预防接种 C.控制传染源 D.切断传播途径 正确答案:D.切断传播途径 二、多选题 1、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可以有:

A.发热 B.腹痛 C.腹泻 D.里急后重 E.恶心、呕吐 正确答案:A. B. C. D 2、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 A.全年均可发病 B.夏秋季节高发 C.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D.人群普遍易感 E.儿童发病率高 正确答案:B. C. D 3、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包括:

A.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B.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C.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 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传播 E.提高人群免疫力,进行预防接种正确答案:A. B. C. D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儿童群体。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患上细菌性痢疾的风险较高。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等。该病在儿童中的症状往往比成人更为严重,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在中医儿科临床诊疗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针对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和病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中医认为,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外邪入侵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调理脾胃、清热解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节急性腹痛 (1) 第二节慢性腹泻 (5) 第三节上消化道出血 (7) 第四节下消化道出血 (11) 第五节胃食管反流病 (13) 第六节急性胃炎 (17) 第七节慢性胃炎 (21) 第八节消化性溃疡 (26) 第九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31) 第十节溃疡性结肠炎 (34) 第十一节克罗恩病 (40) 笫十二节肠易激综合征 (43) 第十三节自身免疫性肝炎 (47) 第十四节肝硬化 (49) 第十五节肝性脑病 (56) 第十六节原发性肝癌 (60) 第十七节急性胰腺炎 (68) 第十八节慢性胰腺炎 (75) 第二篇消化内科常用操作规范 第一节鼻饲术 (81)

第二节胃肠减压术 (85) 第三节插管洗胃术 (88) 第四节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91) 第五节肛管排气法 (94) 第六节腹腔穿刺术 (95) 第七节内镜下食道狭窄的扩张术 (100) 第八节胃镜检查 (103) 第九节肠镜检查 (107) 第十节超声内镜检查 (109) 第十一节胃肠息肉摘除术 (112) 第十二节食管支架置入术 (114) 第十三节粘膜切除术(EMR) (115) 第十四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17 第十五节ERCP检查 (119) 第十六节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21) 第十七节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入 (123) 第十八节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 (125) 第十九节上消化道异物取出 (126) 第二十节消化内镜 (128) 第二十一节食管扩张术 (135)

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常规 第一节急性腹痛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病史:对腹痛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应仔细询问腹痛的经过、部位、强度、特征、诱发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及其他病史。 2病史中需注意: 腹痛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 腹痛的起病情况:注意起病的缓急和患者就诊距起病的时间。 既往史:过去的病史可能有助于急腹症的诊断。 (二)体格检查 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可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十分重要的,可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是否需紧急处置。体格检查应仔细而全面。神经、运动及生殖系统,必要时也应及时检查。 腹部检查:要重点注意下列情况: (1)先从视诊开始,观察腹部的外形、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