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广西之文化历史

认识广西之文化历史
认识广西之文化历史

认识广西之文化历史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墟、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具风味的打油茶等,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

广西为我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中以讲壮语居多。地方曲艺主要有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邕剧、广西鱼鼓、铜鼓音乐等。

艺术

【传统风俗】

歌圩是广西壮族所特有的一种歌会或歌节。歌圩在壮语中有着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垌市等多种不同的名称,其多在农闲或是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举行于山林或是坡地。到那时,男女老少均会盛装赴会,最少数百人,多的时候可达上万人。其形式通常是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同时还会举行抛绣球、、放花炮等传统的娱乐活动。

【传统戏剧】

桂剧作为广西最具代表的剧种之一,早在明末清初,弋阳、昆山和乱弹等腔就已流传于桂林一带,又叫桂戏或者桂班戏。桂剧采用桂林本地方言演唱,表演细腻贴切、活泼生动,借助身段姿态与面部表情表达情感,着重采用细腻而富于现实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因而即便是武戏,也多为文做,深受桂林人民的喜爱。桂剧吸取了京剧、祁剧、昆曲等多种戏剧的表演艺术和声腔,唱做念舞占得比重相当,特别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见长。桂剧的声腔乐曲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以弹腔为主要表现形式,兼有昆腔、高腔、杂腔及吹腔等。

【传统艺术】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统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是我国壮族的传统手工织锦,大约起源于宋代。壮锦是由棉线或是丝线所编织而成的传统工艺品,其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开朗的民族特性。忻城县作为广西壮锦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忻城壮锦在古时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曾作为进献皇宫的贡品

我的家乡安阳

我的家乡安阳 【第1篇】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中国历史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写诗赞誉的就是我的家乡——安阳。它不仅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还有许多风味小吃…… 我的家乡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级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是“甲骨文”的故乡,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的出土地,《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灿烂的殷商文化给人类留下了历史瑰宝,也给我们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世界了解了中国,让世界认识了安阳。 我的家乡安阳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中国的第一个监狱——羑里城;堪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修建的岳飞庙;风景优美的太行大峡谷。其中,我最喜欢去岳飞庙,因为岳飞不仅是名战无不胜的战将,更是一名挥毫泼墨的文臣,《满江红》是其代表作,脍炙人口,慷慨激昂,道出了他心中的满腔热血,但这位精忠报国的大将军却被奸臣所陷害。 安阳不仅有许多的名胜古迹,还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林县的核桃、柿饼、山碴,内黄的大枣。老庙牛肉道口烧鸡更是闻名天下。

安阳的特色风味小吃也堪称一绝,有扁粉菜、粉浆饭、烩菜、皮渣、血糕、内黄灌肠、关宗酥烧饼等等。其中,安阳血糕颇为有名,它是用荞麦面、猪血佐以其它配料蒸制成糕,然后切片油炸,抹上蒜汁后趁热咬上一口,外焦里嫩,香辣适口,甭提有多美味了。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迫不及待了?那你就赶快来吧!我们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一定会热情款待你的。 【第2篇】 阳春三月,踏步在家乡的小巷中,一种宁静祥和围绕着我,深深地呼吸,此时此刻此景,犹如溪儿流水般慢慢地渗透着我的整个心扉,这座从我一出生就揽我入怀的古城,就是我热爱的家乡——安阳。从我喃喃学语开始,家乡展现给我的就是拥有灵性的古朴文化:甲骨文、象形文字、古建筑文峰塔,甚至于文峰中路上的参天古树,小巷中的古老楼阁以及矗立的古钟楼,都让我觉得亲切而神秘。 渐渐地,我长大了,一种自豪更是沁入骨髓。她,是八大古都之一,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名城;她,蜚声中外,具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她,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被誉为中国文字之都;她,犹如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告诉了全世界中华文明从这里开始。 我热爱的家乡啊,且不说你的厚重与悠久,且不说你用文字梳理中华文明脉络的丰功伟绩,就且从你遗留下来的宫殿、宗庙

广西大事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大事记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设广西省,省会设在南宁。 ◆1952年12月,在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成立桂西僮(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桂西僮(壮)族自治州。 ◆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僮(壮)族自治区的倡议,1957年6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广西僮(壮)族自治区的决定,并在同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相应的决议。 ◆1957年9月,广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通过了建立广西僮(壮)族自治区的议案,并成立了广西僮(壮)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1958年3月5日,广西僮(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宁隆重召开,宣告广西僮(壮)族自治区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到会祝贺。 ◆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2008年 12月11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南宁市民歌广场隆重举行。大会还举行大型广场文体表演:锦绣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演出。 8月18日日上午,广西北部湾银行第一家新设分行——钦州分行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广西北部湾银行和钦州市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钦州市“引银入钦”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广西主要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起义 1843年洪秀全在广东花县创立拜上帝教。不久回到广西桂平金田村与冯云山等一道宣 传发动群众,建立拜上帝会。1851年在金田村举行起义,开始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历时20载,纵横18省,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发展的高峰。 著名的黑旗军 抗法、抗日名将刘永福1865年在归顺州(今靖西)安德圩北帝庙创建了黑旗军。1867年,为清军所迫,刘永福率黑旗军。 1873年,法国攻陷河内等地,黑旗军应越南王朝调请,赶赴河内,击毙法军上尉。法 军被迫撤出红河三角洲达10年之久。1883年,黑旗军在河内纸桥等地再败法军。1894年,日本侵占台湾,刘永福奉命率黑旗军抗日,1895年,刘永福以黑旗军为主力,团结友军,在台湾血战5个月,重创日军。

地方志与地方文化

弘扬方志文化:关于建设陕西文化大省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新一届省委、省政府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决策,这是我省文化建设史上的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际部署和重大举措。文化和经济历来是联系在一起的,一切经济领域无不包含着文化,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都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其深层原因,就在于陕西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就在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编修地方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方志文化的特征 地方志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其历史之悠久、涵盖之广阔、品类之繁多、卷帙之浩繁、内容之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一绝。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书,仅宋元以来就有9000余种,10万多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这种连续、广泛的方志资料,是其他任何一种著作都无可比拟的。方志文化的这一本质属性,使得地方志长期以来被人们誉为“博物之书”、“一方之总览”、“一方之百科全书”。 第一,方志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历史是文化创新的基础,特色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地方志记载的是某一地方发生的人和事,是本土文化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之一。陕西方志与秦腔、秦人一样有着天然的本地化特色,凸显陕西文化形成的历史底蕴。陕西建设文化大省核心就是发展三秦文化,与陕西地方志工作有着相同的目标指向。 第二,方志文化具有广泛性特征,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载体之一。内容上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取材上有文字材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声像资料。而且地方志本身就记述了不同的文化类别,如陕西的陕南文化、关中文化、陕北文化、周秦汉唐文化等等,这进一步推动了陕西文化的多样性。 第三,方志文化具有连续性特征。中国地方志工作指导小组通过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二条指出:“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对全面了解和反映我国地情国情,对推动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对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有重要意义。” “我国编修地方志的历史有两千多年,广东修志的历史,从东汉杨孚的《交州异物志》算起,也有1900多年,至今保留的旧志有400多种。这些连绵不断的志书,对当代人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进而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有很大的帮助。从历史学的角度,也为寻找广东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方志在文化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经历了数千年一代又一代人的承袭、改良和完善,构成了这个地区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质。它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大内容有机构成,地方志则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代代相济,永不断章,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的主旋律。汤因比的一段话上古时期的世界六大文明,除了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发展下来以外,其他五大文明都先后中断或衰亡,很多国家的历史由于没有文献记载而失传,与世界各国相比,方志文化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为保存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地方志的丰富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 党的三代领导人非常重视地方志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

河南概况

河南概况: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称。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又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闻名海内外的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其四。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 地理位置: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省区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在全省面积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13年末户籍人口为1.06亿人,常住人口为9413万人 云台山简介: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百家岩、红石峡、子房湖、泉瀑峡、潭瀑峡、猕猴谷、叠彩洞、茱萸峰、万善寺、峰林峡、青龙峡等主要景点。山区地形复杂,气候随海拔与山势山形变化各异、差异明显。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四百多种。 云台山整个景区山峦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4米,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黄河如带。云台山有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坐落在景区泉瀑峡的尽端,是中国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 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3月,“云台山”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2010年度(首届)河南省省长质量奖。2011年9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12月1日,《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正式开始实施。2014年1月,云台山景区被列入资源型城市重点旅游区自然风光旅游项目。

安阳自然人文景观汇总

一、殷墟博物馆 殷墟博物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殷墟,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后营,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遗址和众多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间的手工业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殷墟博物院坐北朝南,建于洹水之滨,仿商代的古建大门以红、黑两色为主色调,三门并峙,设计简约,洋溢着3000年前王室的气息。大门内的广场中央伫立着一尊大鼎,这就是出土于安阳、堪称商代青铜器登峰造极之作的司母戊大方鼎(仿制品)。后面是刻着“甲骨文发现地”几个大字的石碑。从清末到现在,人们都是为此而来。 殷墟纪念馆内以图片和实物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和挖掘过程。中国近代考古史上许多大师在此聚会,有号称“甲骨文之父”的王懿荣和他的老朋友、金石学家刘鹗,以及后来的罗振玉、王国维、蔡元培、董作斌、梁思永、傅斯年、郭沫若、李济等等。殷墟考古是一批大家学者栉风沐雨,前赴后继的过程,可以是小说和电视连续剧极佳的创作素材。

安阳历史

开篇 Foreword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Anyang, located near the Huanshui River, is really worthy of its reputation for being an imperial capital 3,000 years ago.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阳是五经之首——《周易》的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地,是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司母戊鼎的出土地,是华夏人祖之根——颛顼帝喾的繁衍地。安阳还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有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有世界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以及轰动海内外的考古发现——曹操高陵,中国“庞贝古城”——三杨庄汉代遗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秀美的山水,构成了一幅磅礴恢弘的美丽画卷。 Anyang is one of the eight ancient capitals of China; a national famous historical & cultural city; as well as an excellent tourist city of China. Anyang is the cradle of Chouyi, which ranks top of the five classic works of China; the hometown of oracle-bone inscriptions---the earliest writing of China; the place where uncovered Simuwu square cauldron---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Anyang has Yinxu---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Red Flag Canal---the man-made Milky Way, which is appraised a s “the 8th Miracle in the World”; 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Writing, the only writing-themed national museum in the world; Cao Cao Mausoleum, (一)古韵悠长 ⅠTime-Honoured History 1.二帝圣陵 1. Mausoleums of Emperors Zhuan Xu and Di Ku 大约4000多年前,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位帝王在安阳境内建都,分别在位70多年,是中华民族先民们所崇拜的君王。如今安阳市内黄县就有二帝陵遗址。颛顼创制了九州,确定了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中国首次有了自己的版图和行政区划。至此,华夏泱泱大国雏形初现,“日月所照,莫不砥属”。此外,颛顼、帝喾加强君权,控制神权,建立人、神分治的官制;伐共工,拓疆土,平水害,利于民;缔造《颛顼历》以指导农事,促进了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为尧舜时期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The two emperors of Zhuan Xu and Di Ku, who were among the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Sovereigns” in prehistorical times, both set their capitals in Anyang about 4,000 years ago. They each reigned for more than 70 years, and were worshippe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Their mausoleums are now located in Nei Huang County, Anyang City. Zhuan Xu instituted 9 states of Yan, Ji, Qing, Xu, Yu, Jing, Yang, Yong, Liang, and defined each district. That was the first time of all for China having its own territory and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Moreover, Zhuan Xu and Di Ku strengthened sovereignty, held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沿革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沿革 时间:2009-09-03 10:13 来源:国新办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从考古发现的百色古人类遗址可知,早在70万年前广西就有原始人类生息了。距今5万年左右的“柳江人”,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1万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学会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遗址则说明距今约1万至6000年前,广西古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于桂林郡和象郡,这是广西最早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版图。为了解决秦军的粮饷运输,在今兴安县境内开凿了人工运河——灵渠;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汉初,代行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岭南地区包括广西大部分隶属于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苍梧广信(今梧州)成为交趾刺史部9郡的行政中心。西汉时,合浦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瓯骆越人从战国时开始绘制的左江崖壁画约完成于此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西先属吴,其后归于晋及不断更替的南朝宋、齐、梁、陈各政权。唐咸通三年(862),分岭南道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升邕管经略使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这是广西最早成为一级独立政区。唐代广西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桂布”名闻遐迩;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镇兴起;修筑了沟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广西出现了第一个状元赵观文和颇负盛名的诗人曹邺、曹唐。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广西,社会经济遭受破坏。宋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广西之名始于此;宋代,先后发生了区希范起义、侬智高起兵反宋、李接起义等反抗宋王朝的事件;而交趾上层统治者则于熙宁八年(1075)大规模入侵广西,仅邕州(在今南宁)屠城被害人数就达5万多人;宋代邕州横山寨(今田东县平马镇)、永平寨(在今宁明县)及钦州3大博易场成为西南民族集市或与交趾等地贸易的国际市镇;有色金属锡、铅的产量居于全国前列;梧州元丰监成为江南六大铸钱监之一;纺织品尤其是苎麻织品质量上乘,左右江出产的緂布色彩丰富,是最早的壮锦及当时的上品衣料。元朝统治广西基本上着重于军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驻屯兵,实行军事性质的屯田;至正二十三年(1363),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 明初改广西行省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朱元璋分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于洪武五年(1372)开始在桂林独秀峰下修建了靖江王府和王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进犯我国东南沿海,田州土官妻瓦氏夫人率一支由壮族子弟组成的俍兵赴前线抗倭,屡败敌寇,战绩显赫。明朝是封建社会广西经济开发最有成效的时期,大量移民涌入,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已开始种植双季稻,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细致;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代表性建筑有容县真武阁、合浦大士阁等。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的差距日渐缩小,各州县包括土州土县都办起了学校,人才辈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如“兄弟尚书”蒋冕、蒋昇,军事家袁崇焕等。然而终明之世,土官对朝廷的叛乱和土官之间的纷争不断爆发,土地和食盐成为严重社会问题,赋税徭役苛重,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规模较大的各族农民起义有大藤峡瑶民起义、八寨起义、古田起义等,其中大藤峡起义绵延不断达200年。清初,广西兵祸连年,先是桂林成为南明永历政权驻地和瞿式耜、大西军李定国抗清斗争的中心;不久又爆发了平西王吴三桂等叛乱的“三藩之乱”,主持广西军务的孙延龄起兵从乱;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广西才真正归入清王朝的版图。清代广西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日臻成熟,各种陂、堰、塘、渠的修建和水翻筒车普遍使用,许多山区亦开辟出梯田、冲田等等,例如令人叹为观止的龙胜龙脊梯田,始造于元代,历明至清才完成;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农村圩市,城镇商业的繁荣以梧州为冠。全省各地皆设书院和义学;方志的编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谢启昆主修的嘉庆《广西通志》被誉为“省志楷模”;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已十分流行。清中期以后,天地会势力在广西发展迅速,频频起义,标志着一场大风暴的即将来临。 先秦以前,广西为百越民族聚居地。秦汉以降,汉族人民和苗、瑶、回等少数民族因军事、经济、避乱、仕宦、谪迁等原因源源不断地迁入广西。移民不仅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构成秦汉以后历代中央政权对广西进行统治的社会基础。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农作物的新品种等,将汉族的封建政治和文化传播到广西。例如隋桂州总管令狐熙、唐柳州刺史柳宗元、容州刺史韦丹、宋广西转运使陈尧叟等一批杰出人物来桂任职,就实行过不少发展生产、缓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措施,对促进广西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开封历史文化

开封城市介绍 开封市,是位于河南省豫东大平原的地级市,历史上曾用名有“大梁”、“汴州”、“东京”、“汴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城市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95平方公里。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市区分布着包公湖、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阳光湖等诸多湖泊,水域面积达145公顷,占老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享有“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盛誉。 开封古称东京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全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3.4千公顷市区面积546平方公里辖尉氏县、兰考县、杞县、通许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开封新区金明区五区。开封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开封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历史上开封凭借河湖纵横、灌溉发达、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其城垣宏大文化灿烂古人曾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诗句。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东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其建设规划思想独特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条护城河。城内交通水陆兼容畅通无阻。在布局上、打破了封闭性的坊里制代之以商住开放的街道形式实行坊市合一扩大市民阶层使其人口达到150余万。 2地理位置 开封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东经113°52′15"—115°15′42"北纬34°11′45"—35°01′20"东与商丘市相连距黄海500公里西与省会郑州毗邻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河相望。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3自然气候 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四季分明。年均气温为14.52℃,年均无霜期为221天,年均降水量为627.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

2019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 24.图5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毛遂自荐”的典故。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联楚成功,后被赵王授予谏议大夫之职。此典故主要表明 图5 A.儒家士子品行高洁B.宗法体系趋向瓦解 C.官僚政治制度形成D.大一统局面已出现 25.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说明孝文帝 A.开创了民族融合的新时代B.意在为学习汉文化寻找历史依据 C.旨在进一步神化封建皇权D.力图争取鲜卑贵族的拥护与支持 26.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 “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 A.商品流通速度加快B.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 C.货币作用逐步降低D.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 27.据地方志记载,在福建第一次记载双季稻的35个县的地方志中,明代12个,清代23个;广东61个县有双季稻记载,其中明代1个,清代60个。这一现象 A.拓展了农业生产范围B.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 C.扩大了水稻耕种面积D.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 28.20世纪20年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的“象牌”水泥投放市场,逐渐在上海市场取得巨大的销售优势,但很快受到日本水泥会社等大水泥厂的冲击,并一度有所亏损。出现这

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B.近代的中国社会性质决定 C.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薄弱D.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低 29.“1908年,虹口大戏院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十多年后,上海电影院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而20世纪30年代,电影院的平均观众容量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最大容量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材料表明 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 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 30.刘作金在《二战中的中国》中指出:“1942年3月至4月,中国以两个军一个师近10万人的兵力,出征缅甸,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的进军。”这说明 A.中国抗战获得国际援助B.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日军主力深陷亚洲战场D.中国抗战具有广泛的国际意义 31.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 A.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 C.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待完善 32.罗马法从最初一种狭小和简陋的农村共同体的法律,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城邦国家的法律,后来又成为一种帝国的法律。而这个帝国统治着几乎为当时的人们所知道的整个文明世界。材料说明罗马法 A.扩大了罗马的统治疆域B.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转型 33.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表3。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表3

区域史与地方文化

区域史与地方文化 荆州花鼓戏的乡土文化密码 作者:周丽玲《光明日报》(2016年02月20日11版)荆州花鼓戏是一种源于湖北天(门)沔(阳)乡间“土花鼓”“地花鼓”的湖北地方戏曲。它虽然在湖北地方戏曲中位居汉剧和楚剧之后,但在江汉平原上却位居老大,任何外来的戏曲,如京剧、汉剧、楚剧,都无法挑战它的演出市场,夺去它的风头,当地民众因此称其为江汉平原上的“老国戏”。任何地方戏曲,都是在地域文化的土壤和区域历史演进脉络中孕育成长的,蕴藏着地方历史文化的密码。荆州花鼓戏也同样如此,悉心发掘,便可明了其中丰富的乡土文化信息。 荆州花鼓戏的前身是沔阳花鼓戏,经渔鼓、三棒鼓、碟子、连厢、小曲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碰撞融合,并吸收汉戏、楚剧等戏曲精华而诞生。沔阳花鼓戏起源于民间,其早期形态叫作“土花鼓”“地花鼓”“沿门花鼓”“推车花鼓”“乞讨花鼓”等,由名称可以看出其地地道道的草根色彩。但是,民间文化富有充分的智慧,它们善于改造自己的草根特色,寻求一个更有来历更有身份的根源,抬高自己的地位。沔阳花鼓戏就是如此,它虽然来自田间劳作与流浪乞讨生活,但在秘传的《汪家门徒师承谱红帖》等材料中却塑造出完全不同的正宗出身。 汪家门是沔阳花鼓戏的最早流派。其一世祖为汪源发。在相关记载中,汪源发被描述为一个很有来历的人。“明朝成化王末年,弘治御极杀洪喜娘”,“我们唱戏的(要)满门杀死,以后未有杀死的玩戏的人,入了江湖客”。据此,汪源发大抵是宫里的乐工,“(因)捉拿玩(戏)的人,无家可归,隐姓埋名,(改)姓王名水发,虽入了江湖,总是传戏,推车花鼓、采莲船、唱小曲子、打连厢、瓦子板。传与儿子汪羊子,又传陈明中,又传夏克明,又传汪九五,又传汪春堂,又传汪恺,又传汪春保。接起一代代根源,未有断线。”汪源发不仅开创了汪家门,而且由于有宫中乐工的正规音乐技能,“会工尺谱”,由此沔阳花鼓戏的音乐也

拥有五千年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河南

关注河南历史文化建设,推动河南教育发展 论文摘要:河南历史悠久,资源丰厚,河南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拥有五千年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河南,该如何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迈向文化强省,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是一个值得人思考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教育。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体现河南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各种深刻而独特文化风貌的资源。河南的每一寸土地都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河南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河南历史文化开创和构建了整个中华文明体系。河南历史文化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中华五千年的发展中,河南作为源头,并且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早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教育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来发展河南省的教育事业,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文化,也认同河南的教育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必须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增强软实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任务。 在徐光春同志代表七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在出席省八次党代会的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金秋十月是收获季节,河南也正在收获着文化发展的硕果。一批精品力作屡获全国大奖;一批文艺大家走向全国;“河南文化现象”、“宝丰文化现象”引起广泛关注;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05年,全国仅有九个省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河南跻身其间。 代表们一致认为,我省文化发展势头良好,此时提出文化强省的目标可谓正逢其时,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动力,坚定了信念。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和增强软实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任务,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安阳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及调查报告

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调查 班级: 组长: 电话: 组员: 指导老师: 实践时间:

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调查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瑰宝,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以其体现历史遗存的真实性、体现文化脉络的传承性和生态环境和谐性等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阳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对安阳文化遗产的现阶段保护情况,分析了公民在本地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公民对政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是否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同时也通过问卷调查询问群众认为应该开展怎样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调查对安阳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以及积极的倡导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为安阳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安阳市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调查目的 了解安阳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的对策。 调查对象 安阳工学院学生、社会群众等。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 本论文通过对学生及社会群众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安阳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的了解、及今后的对策等。结果表明只有5%的对本地区文化遗产较了解,只有25%分人会积极主动去参加一些文化保护的活动,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的意义 (一)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安阳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1330年,盘庚将都城从奄迁到殷,以后273年商朝不再易都。可以说,安阳是我国有确切历史可考的第一个都城。安阳还是周易的发祥地,红旗渠的故乡,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安阳殷墟在2006年已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在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处大遗址名单的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隋唐著名的瓦岗寨起义地,岳飞故里等许多文化遗产都坐落于安阳。2009年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安阳正式开馆,这不仅体现了安阳地区作为中国文字之乡的地位,更为安阳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同年,魏王曹操墓在安阳被发现同样也为安阳作为一个文明古城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从小南海文化遗址到殷墟,再到红旗渠,每个时代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文明的痕迹。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呼声高涨 历史文化资源是前人留给我们的遗产,也是文化基因。我国十分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003年颁布了《文物保护法》。2006年2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省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5年11月,河南省在郑州等6城市同时启动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活动,决定从2005年起,每年11月份的最后一个双休日为“河南文化遗产日”。2007年5月,经安阳市人大常委会批准,把每年的7月13日定为“安阳文化遗产日”,对以殷墟为代表的地方文化遗产进行集中保护宣传,在全市营造保护文化遗产、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民间保护、拯救历史文化遗产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三) 安阳市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力度逐年加大 随着安阳市经济的发展,安阳市委市政府日益加大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力度,明确提出了“文化兴市”的战略,依托殷墟和红旗渠两大照牌,力争将安阳市打造成文化强市,以期形成经济文化同步发展的态势。同时,重新规划市区,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历史部分

芷江一中历史中考复习资料(一)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一、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 l.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存有:玉蟾岩遗址、彭头山遗址、高庙遗址和城头山遗址(时、地、发现) ⑴.玉蟾岩遗址位于道县,距今1万年左右.出土遗物主要有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反映了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面貌。其中遗存的稻谷颗粒,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珍贵资料. .彭头山遗址位于澧县,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了1万多粒稻谷和大米,还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石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有少量磨制石器。还发现了房屋遗迹。 ⑶.高庙遗址位于怀化洪江市,距今8000~5500年.这里出土了石斧、陶器、玉器、竹篾垫子等器物,发现了大型祭祀场所、一座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 .城头山遗址位于澧县,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城头山遗址发现的稻田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其中还有配套的浇灌系统。 2.湖南境内跟炎帝、蚩尤、舜、禹有关的传说(与黄帝、尧无关.) ⑴炎帝(又称神农氏),他教民耕种,传播农业技术,为民治病,遍尝百草,后中毒而死。为了纪念炎帝,后人在炎陵县塘田乡修建了炎帝陵.(图见书) ⑵在湘西苗族传说中, “蚩尤”(“剖尤”)是远古苗族一位勇敢善战的首领,祭祖时必须杀猪供奉他. ⑶舜帝南巡征战,打败三苗.后病逝,葬于九嶷山.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九嶷山(今宁远县境内)修建了舜陵和舜庙.传说舜帝南巡时,到过衡山,到过湘潭,演奏了韶乐,韶山由此得名. ⑷传说禹到过南岳衡山、安化、桃江、益阳、华容、长沙等地,留有不少的禹迹(如岳麓山上的禹王碑),人们也建禹王庙纪念他。 3.四羊方尊(识图)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最精美的青铜器,也是现存最大的青铜酒尊. 4.湖南龙山县里耶出土的秦简,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5.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三座西汉墓葬,其中以T形帛画、素纱襌衣、彗星图、导引图等闻名于世,更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它们对研究古代的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P43. 6.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三国吴简17万余片,这里是我国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对研究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 1.春秋时期,楚国逐渐控制湖南地区.战国中期,楚文化基本取代湖南境内的越文化和蛮濮文化。战国后期(前280年),秦国占领楚国黔中郡;秦国灭楚后,又在湘江流域设立了长沙郡. 2.西汉时期长沙国。吴氏长沙国建立者:吴芮。刘氏长沙国建立者:刘发。 三国时期,湖南地区先属刘备势力,后属孙吴。 4.五代十国时期马氏楚国的建立者:马殷.马氏楚国发展商贸的举措: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地区的商业贸易,采取免收关税等一系列重商政策,招徕各地商人,开创湖南“招商引资”的先河.茶叶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商品.为了便于发展境内外商业,铸造铅、铁钱,在境内流通,还出现纸币的雏形━━“契券”. 5.北宋实行招抚梅山蛮政策,1073年,梅山地区正式归附北宋中央王朝.在梅山地区设置了新化、安化两县. 6.明初“江西填湖广”的影响:明代的湖南居民中,土著已是少数,外来的移民,特别是江西的移民,成了湖南人的主要组成部分,故民间有“江西填湖广”之说。移民迁入,有利于湖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清朝前期,“湖广填四川”的影响:充实了四川的人丁,改变了四川的人口结构,促进了四川

河南历史文化介绍(英汉对照)

河南历史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4000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 Henan is the birthland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Chinese nation. Locatd in the center of Chinese Kyushu,which was called “Yuzhou” at that time, Henan was called briefly “Yu” , Nakasu and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before 4000 years,. Henan is a main place for Chinese nation to live in the early days and also is a Ancestral home land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The most of political movements, economic novations and cultural movements occurred in Hennan ,.There are more than 20 dynasties which was settled down in Hennan from the first dynasty-Xia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 which was built in henan province,such as Xia,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ies (into ZhouLuoYi), EasternZhou dynasty (early), and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ao Wei, Western J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Sui and Tang (including WuZhou), the Five Dynasties , an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Gold dynasty. There are eight famous ancient capitals in China and four of them are in Henan, namely Luoyang—thirteen dynasties ancient capital, Kaifeng—seven dynasties ancient capital, Anyang—Shang dynasty ancient capital and Zhengzhou—Xia and Shang dynasty ancient capital. 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和“中土”。今天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历史上最早的“中国”却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中国”一词,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在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在洛阳附近)用土圭测度日影(今登封嵩山有周公测影台遗址),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并在附近营建了成周洛邑。洛阳也因此被历代文人认为“居天下之中”。

安阳古城调查报告

安阳古城调查报告 篇一:安阳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及调查报告 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调查 班级: 组长: 电话: 组员: 指导老师: 实践时间: 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调查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上的瑰宝,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以其体现历史遗存的真实性、体现文化脉络的传承性和生态环境和谐性等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阳是一个拥有悠

久历史文化的古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对安阳文化遗产的现阶段保护情况,分析了公民在本地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公民对政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是否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同时也通过问卷调查询问群众认为应该开展怎样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调查对安阳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以及积极的倡导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为安阳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安阳市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调查目的 了解安阳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的对策。 调查对象 安阳工学院学生、社会群众等。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 本论文通过对学生及社会群众进行

抽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安阳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的了解、及今后的对策等。结果表明只有5%的对本地区文化遗产较了解,只有25%分人会积极主动去参加一些文化保护的活动,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的意义 (一)安阳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安阳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1330年,盘庚将都城从奄迁到殷,以后273年商朝不再易都。可以说,安阳是我国有确切历史可考的第一个都城。安阳还是周易的发祥地,红旗渠的故乡,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安阳殷墟在2006年已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在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处大遗址名单的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隋唐著名的瓦岗寨起义地,岳飞故里等许多文化遗产都坐落于安阳。2009年11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