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兴衰的原因

荷兰兴衰的原因
荷兰兴衰的原因

一、崛起的原因

1、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荷兰西、北两面濒临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面积约为41256平

方公里。荷兰比较漫长的海岸线有着像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这样的天然

良港。这位荷兰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地理条件。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航运、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的

意大利转为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为荷兰的发展资本主义海上贸易提供

了良好的机会。随之又促进了造船业和商船队的快速增长。1600年,荷

兰拥有10000支船,按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

2、天性中对金钱的渴望

当西班牙国王宣布荷兰是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荷兰人认同了;当西班牙国王重新划分荷兰行政区域时,他们坦然地接受;当

西班牙国王派来新总督时,他们也顺从地臣服。但当西班牙国王菲利普

二世把手伸向他们的钱袋时,荷兰人奋起反抗了。

1581年7月26日,独立战争胜利。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这个国家该

交由谁来管理和保护呢?

对那些领导独立战争的商人来说,他们最想得到的不是政治权利而是商业利润,他们希望找到一个强有力的保护者,由他来照顾荷兰的安

全,而自己去照顾好自己的生意。

于是,荷兰人将自己的国家托付给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爽快地同意做他们的君主,派出军队保护他们。但是精明的商人很快发

现,女王收取的保护费,实际上比他们赶走的西班牙国王还要高。

1588年,在奥兰治亲王威廉的领导下,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很多

历史学家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

家”。

3、创新精神贯穿始终

从捕鱼业开始,荷兰人的这种竞争方法和思想就随处可见。荷兰渔民发明了一刀就可以取出鲱鱼肠子的办法,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开端。荷

兰人在人口、土地等条件都不如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办法

就是找到最关键的那一刀。在鲱鱼身上的一刀使得这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带来的利润为荷兰所独占,而在海运贸易上,荷兰人所设计的船肚子大

而甲板小,并且没有什么武器装备,使得造价降低、运量增加而缴税量

减小,从而降低运费、获得了大量的客源,最后在海运贸易的竞争中脱

颖而出。

在经济和政治体制上,荷兰人也力求创新。从首创世界上高效健全的金融体系、到“联省共和”“市民自治”,这种创新并不是生硬地为创新

而创新,甚至不是荷兰人主观上追求的结果,而是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

寻求一条对本国经济、尤其是商业利润更直接更有利的自然而然的策

略。

二、地理位置的相对劣势性

1)相对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国有优势,但与英法相比显劣势。

海外贸易的发展、商船队的壮大和金融中心的确立使得荷兰在17世纪达到了鼎盛时期。但是随着英国和法国的海上贸易的兴起,荷兰

的海上贸易收到了极大的挑战。(英法两国通过颁布一系列针对荷兰人

的歧视性法令,限制荷兰商船在英法两国的活动,极大地削弱了荷兰

航运业的实力)这种挑战最终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并演化为战争。

1652至1674年因为商业利益的纠纷而与英国爆发了三次英荷交战。1667至1713年又和法国发生领土纠纷的战争。战争削弱了其实

力,更为重要的是荷兰地理位置的优势被彻底取代。

荷兰的商船要出入大西洋进行海外贸易。最近的航线就是要经过英吉利海峡,而英吉利海峡是被英法两国控制的,荷兰商船在经过海峡

时,经常受到两国海盗的劫掠,遭受重大的损失。

2)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地缘政治因素加速其衰落速度

当时的荷兰西部与欧洲列强法国毗邻,东部又与好战的德意志诸侯国相连。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荷兰极易遭受外国的侵略。

而相比较英国作为岛国,凭借其海上的天然优势,能够保证不被外国人入侵;相比较法国的工业实力,在战争中荷兰又处于劣势。三、资本主义在荷兰发展不平衡

1)主要集中在航运业和传统的商业,而新兴的手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存在着在各行业发展的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

随着共和国的成立而日益严重。荷兰的资本主义发展主要集中在航运

业和传统的商业中,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的新兴手

工工厂的发展相对滞后。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并不明显的落后。因为

荷兰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商业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垄

断了欧洲的贸易,而且其贸易伙伴遍及其他大洲。

2)工业革命到来,资本主义工业优越于商业资本主义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所显示的优越性已经超过

了商业资本主义,而这正是荷兰所欠缺的。英法等国海上贸易的崛起,

16/17世纪荷兰在海上引以为豪的贸易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在经济

方面,荷兰缺乏强大的工业基础,商业资本发展畸形,一味地靠投机

带动经济增长,失去了造血功能,只能靠外界输血维持。

3)资本主义工业在英法国家取代商业资本主义,落后的荷兰工业资本主义让位于英国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原本就落后的荷兰资本主义经不起英国的

挑战,最终失败告终。荷兰贸易的兴衰和商业的没落说明了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巨大作用,荷兰的兴衰从根本上讲反

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业资本主义取代商业资本主义统治地位的一

个写照。

四、经济发展的阻力

1)经济基础相对脆弱

当时尼德兰人口只有约300万,西班牙为800万,英国500万,法国

1600万。它的国土面积仅2万平方公里,陷入几个欧洲强国的包围之

中,几乎无地形障碍可守,却要经营、保卫万里之遥的海外殖民地。

荷兰缺乏发展工业所需的资源以及广袤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虽然它成

为世界霸主,但发展后劲是不如英法的。它过于依赖外贸的脆弱的经济

基础也十分容易受到打击。当18世纪时,西欧各国逐渐从内部混乱中

抽出身来,他们采取高关税和对本国企业进行高额补贴的办法与已占据

垄断地位的荷兰展开竞争。荷兰的优势被迅速削弱了。

通过松德海峡的荷兰船只数统计

以后虽有好转,但也不到先前数目的一半。这反映了商业全线的衰退。

与南美洲的贸易也于1713年被英国垄断。曾经非常赚钱的渔业,也不可避免地出

现衰退。在1736年有219艘渔船,10年后就只剩下144艘了,以后再也没有恢复

过。东印度公司的高股息政策也坚持不下去了,董事们采取金融欺诈的方式来使收

支平衡。为了维持高股息,使股票保持高价位,公司往往宁可以3倍于国内的利息

借债也不让国内的人知道公司缺钱。1780年以后,它实际上已经破产了。

2)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制度确立上存在先天的不足

首先,荷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城市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农村,其资本主义农场的经营形式也出现了,但是与英国农业革命出现的大庄园主经营的方式不同,荷兰的资本主义在农业的方式还主要表现为分散经营。在城市手工工厂的规模和数量上也低于英国。法国大革命胜利后,政府颁布法律,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不再像以往那样依附在土地上,这就为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荷兰却没有这样明确的法律保障,农民在很大程度上被滞留在庄园主的土地上,再加上荷兰人口数量的劣势,使得荷兰在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时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动者。进一步限制了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宗教方面,尼德兰西南部的几个省仍然信奉罗马天主教,反对新教,最终导致了尼德兰地区的分裂。荷兰等北方的七个省份建立了共和国,但南方和西南有着较为丰富资源的省份却未被纳入荷兰版图,这也间接地削弱了荷兰以后发展的物质基础。

3)大量贷款成为坏账

由于经济的极度繁荣,18世纪的荷兰成了全世界的大借贷国。有个形象的比喻说,荷兰就是一个由舰队守卫的帐房。但问题在于,荷兰向每个国家贷款时,还意味着它必须和每个国家保持友好的关系。若与英国或法国开战,则意味着这些国家将立即停止支付大部分的利息,因而对总体的繁荣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更糟糕的是,不

管荷兰卷入与谁的战争,将都意味着它在与自己的资本作战。出于这个原因,与任何一个国家的战争都必须不借一切代价加以避免。但现实是,荷兰不断地卷入战争中,不仅支出大量军费,也损失大笔的利息。法国大革命,也让荷兰损失了一大笔收入。

五、战争的漩涡

1)工业基础落后加剧军事衰落

荷兰的军力逐渐落后,而荷兰商人借给外国政府的巨款却被用于政治或军费开支,增加了借贷国家的实力,进而威胁到荷兰海上贸易。1696年,共和国拥有8艘装备有90多门大炮的“无畏战舰”,到了1741年,却只有一艘,而且已经服役42年,完全没有用处。30年后,军舰的吨位再次大量增加,英法各有两艘,西班牙也拥有了一艘装备有100多门大炮和900多名水兵的战舰,另外还有几艘装备有80多门大炮的军舰,同时期的荷兰只有4艘70门大炮的军舰,而且其中有些已经用了将近一个世纪,完全失去了作战价值。(荷兰国喝过兴衰史)没有了还放设备,荷兰完全处在英法控制之下。1781年,英国对荷兰开战,摧毁了荷兰最后的海上力量。

2)对军事力量投入不足

在荷兰,海军的作战费用属于特别开支,不能由常规的税收负担,需要由联省议会特别拨款。但当时有5个海军部,各自都有独立性,当执政在时,可能还会协调一致行动,当没有执政时,就陷入了混乱。17世纪晚期的持久战争产生了巨额费用,但在战争就要最后结束时,执政威廉去世,各省突然停止提供经费,结果各海军部面临破产。由于战争还在继续,海军部便得到允许借钱。一些爱国者愿意以9%的报酬借钱给海军部。但在借了大笔款项之后,仅荷兰省的3个海军部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的时候仍欠债达1000万荷兰盾。军官和水手被解雇了,他们或者过起了市民的生活,或者移居别的国家,为能付得起报酬的外国海军服役。从1713年到1770年,除荷兰省以外的6个省没有为舰队投入一分钱。作为以航运起家的荷兰来说,这是致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纷纷拦截荷兰船只,海盗也对荷兰船只情有独钟。

战争就是为了更多的金钱收入而打的。荷兰人有时也注意到自己衰落的陆军力量也曾想过投入更多的军费,但也因为军费能省则省的缘故,又被人们忽视了。因此,在这样的国家里荷兰的军队特别是陆军就更被忽视了。所以可以说这个国家的陆军从共和国的成立到结束都没有真正的强大。在陆军身上始终看不到一个世界强国的踪影。

2海军

上面谈了荷兰的陆军是一支重没真正强大过的军队。无法为荷兰的继续强大提供保障。那么共和国的海军呢?海军比陆军看起来好很多。因为它曾经称雄世界一时。荷兰的商人利益更多在海上,他们利益需要海军来帮他们保护。“1665年柯尔贝尔估计在世界各地大海中游弋的,插着荷兰三色旗的战舰有1.5万艘到1.6万艘(占欧洲海军力量的75%)”⑵这个数据不那么可信,但是荷兰确实也有足够强大的舰队,这点是不可不信的。我们往往会认为荷兰有这么一支如此强大的海军力量,在三次英荷战争中两国应该是发生了很激烈的战斗,战斗中荷兰人战败,慢慢的被英国挤出历史舞台。没错荷兰确实是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的,但是是在海上战斗中一步步的被英国人吃掉的吗?不是的荷兰是败在自己的手里的。

在这个商业大国里海军也免不了受影响,“开始时,海军部——人们常习惯说成‘各部海军’——把自己的船租给商人作商船使用。”⑸这些海军军官这样做可

能是处于无奈,以为1713年到1770年大约57年里,有6个省没有发费一分钱去维持舰队。只有与海军有着利益相关的荷兰还在尽力的保持自己的海军不至于真正的解体。本来是国家应该拨款建设的国防力量如今被当成了“租船公司”了。这样的海军状况还能指望它能有多强的战斗力呢?“1721年,荷兰省北部的海军上将仅仅拥有3艘军舰,其中两艘的服役期分别达到20年和30年。1713年到1746年间,弗德斯兰省海军只建设了一艘小型军舰。鹿特丹的海军在1713年1725年间没有建造一艘军舰,而且也没有修复它的旧军舰。泽兰省在1700年到1746年的46年间,只建造了4艘没有作战价值的小型军舰。只有阿姆斯特丹在荷兰省议会的支持下保留了6艘军舰,能够保护它的商人免受非洲海盗的劫掠,但是在战争时期,这些军舰都是不能依靠的。”⑹这些数据反映的是18世纪的荷兰海军建设的基本状况。从这不难看出荷兰在后来的英荷战争中的失败成为了必然。就这样的舰队能有能力去和当时拥有着两百多艘大型战舰的英国海军较量吗?所以荷兰的失败更多的是败在自己的手里。随着最后一次英菏战争,荷兰的最后海上力量被英国所败,荷兰的海军就彻底的成了三流海军了。

它绝对依靠海运事业生存。而英国则控制了通向荷兰海岸的水域,欲保障生存,必须选择与英国结盟或交战。交战,就必须利用政权力量建立强大的非生产性职业海军,并且不断发明和采用最新的海军战术技术。其次,荷兰的陆疆紧邻法国,欲保卫国土就要动用大量人财物建造要塞并保持常备陆军,这迫使它的军费浩大,加重了税收和社会矛盾。第三,荷兰海军船数虽多,但多为两用型商船、体型小、船底较平、难以操纵实施新式海战,它们多为适应荷兰的浅水海湾而建造的。

3)频繁战争拖垮经济

英荷第一次海上战争发生于1652-1654年,残酷的大小海战达9次之多。初期,英荷海军实力相等,但荷兰舰队由各省分舰队组成,不如英军指挥统一。战略部署上,荷兰海军在次要的地中海战场集中了优势兵力,虽然取胜,由于在国运攸关的英吉利海峡地区舰队处劣势,又要护航商船队,战斗结果败多胜少。最后招致英国舰队封锁荷兰海岸,荷兰的贸易、工业、资源枯竭、百业凋零、忍辱签定城下之盟。1654年,双方缔结了《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被迫承认了英国的《航海条例》。

战败之后的荷兰上下总结教训,重整军备,立誓复仇。荷兰海军名将德赖特上将改革海军,声威大振。荷兰趁英国内乱外忧之际再次宣战,史称英荷海上战争(1665-1667)。德赖特几乎纠正了荷兰海军的全部错误。反观英军,却犯了兵力分散、战术陈旧的毛病。荷兰舰队在“四日海战”(1666年6月1日到4日)中获全胜,并在1667年6月12日顺泰晤士河而上夜袭伦敦,击毁并俘虏了许多英舰。英国从未造此惨败和损失,终于意识到对手已非昨日吴下阿蒙,被迫签署布里达和约。荷兰赢得了体面的和平。

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年),荷兰面临的局势远较过去复杂和险恶:法国历史上最富雄才大略的太阳王路易十四联合英国陆海军夹攻荷兰。德赖特上将的舰队虽然与英法联合舰队打成平局,无奈脆弱的荷兰陆军远不是强悍众多的、经验丰富的法军的对手,陆域相继失陷,最后不惜决大堤以海水沿阻法军,双方损失十分惨重。它开始逐渐走下坡路,难与英国在海上争雄,英国从此取得了更大的殖民地市场和海上霸权。

六、英法崛起的挤压

英、法两国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坚持不懈地努力建立起他们自己的商船队。从1651年起批准通过的若干《航海条例》可作为上述立法方面的例子;这些《条例》规定,凡是商品均不许进、出口于任何英国殖民地,除非运送商品的船只是英国船只,即为英国或英国殖民地所制造、拥有并由它们配备至少三分之二的船员的船只。立法之后,英国商船队获得了极其迅速的发展。这些《条例》的通过和英国航运业的增长有多大程度上的联系,至今仍是个未解决的问题。荷兰人以及对要价较高的英国运货者颇为不满的西印度群岛种植园主的持久的抗议表明,这两者间至少有若干联系。

《航海条例》以及与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并不能完全说明荷兰衰落的原因。事实上,荷兰的贸易量在1698至1715年期间达到顶峰,而且,在那些年月里,荷兰商船队的规模仍为英国的两倍,可能等于法国的九倍。但当时,荷兰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正在下降。团此,所出现的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衰落。荷兰人并没有渐渐不行,而是法国人和英国人正在迎头赶上。其根本原因在于荷兰人缺乏保持自己原先的扩张速度所需的资源。法国人拥有众多的人口、繁荣的农业和一个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海口的富裕的祖国。英国人也拥有较荷兰人丰富得多的自然资源,并享有海岛位置带来的巨大禆益;地处海岛,使他们无须付出时常遭受入侵的代价。此外,英国人还有其海外殖民地的迅速增长的财富和力量作后盾,而荷兰人仅在南非南端有一小块孤立的殖民地。因而,我们发现,英国输出品的价值从1720年的80O万英镑上升到1763年的1,900万英镑,法国输出品的价值由1116年的1200O万里弗尔增长为1789年的50000万里弗尔。已经达到顶峰的荷兰人完全不能和如此的增长相匹敌。

主要贸易方式的转变。进入18世纪,香料已不再是欧洲的最爱。英国人可以用鸦片在中国换取无数利益,但荷兰人却没有鸦片的来源。当然值得肯定的是,做为当时的商人,荷兰人终究没有英国人那么无耻!

重商业不重工业。海峡对岸的英国在这个时候,正通过工业革命增强自己的实力,与荷兰不同,这不只是简单的财富积累,而是真正意义上综合国力的积累。荷兰的商业过渡发达一直影响着它的工业发展,缺乏工业的大国很快就显示出中气不足。

还有一个偶然的原因是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威廉三世与英国王室的联姻使得威廉成为了英国的国王,他帮助英国完成了光荣革命,并把荷兰的优势资本和先进思想无形当中转移到英国的公司、英国的银行、英国的经济体制中。这最终让英国取代了荷兰世界中心的地位。

七、荷兰衰落的其他原因

当荷兰的军事力量不被重视时,荷兰的金钱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是那么有钱。正如德意志的弗里德里克大帝“内心相当藐视共和国。

他对共和国陆军和海军的衰败情况了如指掌。但是共和国拥有普鲁士缺乏的一样东西,即金钱,因此它还是不能被轻视。”⑶因此后期的强国荷兰是靠金钱来维持的而不是它的军事力量。因此荷兰的战败是必然的,也是荷兰“志愿”的。

殖民贸易成本太高。荷兰人对香料原产地的垄断一直以来是其丰

厚利润的基础,但随着海外殖民地的不断广大,来自其他列强的挑战以及当地人民的反抗,使得仅仅200万人口的荷兰难以维持高额的监管成本。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每个大国的崛起,意味着它在某个领域内的卓越开拓,也往往以此为人类做出重要贡献和为后世立下值得崇敬和学习的标杆。

荷兰近十年国际收支分析

荷兰近十年的国际收支分析 前言: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引发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荷兰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十大经济强国之一。几个世纪以来,荷兰作为成功的贸易国闻名于世。无论身处何方,荷兰人似乎生来就具备国际化的外向性格,并本能地知晓如何预见并实现顾客的需求。荷兰以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产业部门齐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均高度发达。荷兰社会经济关系稳定,政府、企业和工会定期磋商,共同为经济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多年来,荷兰一直被多个国际权威组织,如经济学人信息部和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学院,推选为最具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地之一,同时,荷兰本身也是对外投资的大国。下面,我们就从国际收支的几个方面来分析荷兰的经济状况。 一、经常项目及分析 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三个项目。 1、贸易(货物和服务) 1)优越的地理位置 荷兰靠海的地理位置,过去和现在都对荷兰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西欧的三大河流:莱茵河、马斯河以及斯海尔德河均在荷兰境内入海,更加强了这种重要性。荷兰经济的外向型特点一直以来都很明显,由于其得天独厚的靠海地理位置,数世纪以来对大部分的中欧、西欧及其他地区来说,它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中转国。频繁的对外接触对工农业产生了有利影响,带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以下为荷兰的地理位置图:

2)货物和服务项目变动情况及分析 荷兰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除天然气和少量的石油以外,几乎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工农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绝大部分需要进口。因此,原材料和能源产品构成荷兰的主要进口商品。除此之外,荷兰也进口相当数量的油类、油脂作物以及化工产品和交通运输设备。除天然气和农产品以外,荷兰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化工产品、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电器产品、机械产品、工业制成品、港口设备以及挖泥船等。 货物贸易 净额(BoP,美元) 荷兰 货物出口 (BoP,美元) 荷兰 货物进 口 (BoP, 美元) 荷兰 服务贸易 净额 (BoP,美 元) 荷兰 服务出口 (BoP,美 元) 荷兰 服务进口 (BoP,美 元) 荷兰 (百万美 元) (百万美元) (百万美 元) (百万美 元) (百万美 元) (百万美 元) 2000 18514.4 207167.5 188653 -2108.23 49338.7 51446.92 2001 19829.9 205534.8 185705 -2466.36 51284.6 53750.99 2002 19079.1 210782.6 191704 -1042.16 55960 57002.17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 华夏经纬网 2011-06-16 14:08:59字号:小大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出生在丹麦一个移民家庭,父亲丹尼斯·哈特·马汉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授,良好的家庭背景孕育了马汉对军事题材著作的兴趣。他尤其喜欢阅读英国军官撰写的拿破仑军队海上作战的著作。14岁那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转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先后担任炮舰和巡洋舰舰长之职。在20余年的海上生活中,马汉似乎无心于热闹的舰艇生活,唯独对军事、历史题材和军事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85年,受美国海军学院院长卢斯将军之邀,马汉进入海军学院出任海战史和海军战略及战术课程讲师。宁静的学院生活为他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890年,美国战略理论家马汉发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从而正式提出了"海权论" 思想。 首先,马汉从海洋与国家兴衰的角度,率先提出并深刻阐明"海权概念及深刻内涵。 1884年,马汉随舰至秘鲁,在利马一家英国俱乐部中阅读蒙森的《罗马史》,当读到该书"第二次布匿战争"时,他对汉尼拔进军罗马的路线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汉尼拔舍近求远,不是取道海路直取意大利半岛,而是绕远路先占伊比里亚半岛,尔后再沿地中海北岸,打击罗马?深究下去,原来伽太基人缺少一只强大舰队,缺乏对地中海的制海权。马汉不禁扼腕兴叹,一个曾经是历上盛极一时的民族,却因为缺乏制海权而昙花一现。进而他又发现,在历史上,还有不少帝国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法国等,因缺乏对海权的认识而盛极而衰。他认识到,海洋控制是一个尚未为历史学家系统认识并加以阐述的重大历史性因素。从另一方面看,"海洋使其本身成为最重要和最惹人注目的是其可以充分利用的海上航线。"利用海洋的便利扩大海外贸易,寻求海外市场、输出商品、输入生产原料和进行殖民掠夺,国家才能走向繁荣富强。由于海上贸易具有"有限性",必然导致竞争,必须建立和发展海权来控制海洋。为了构筑新的理论,马汉创造了极具魅力的词"海权"(sea power)何为"海权",是指"有益于使一个民族领先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它不仅"包括用武力控制海洋或其任何一部分的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而且还包括一支军事舰队源于和赖以存在的平时贸易和海运的发展。"前者是指一国拥有的海军舰队,包括附属于海军的陆上及海外基地、港口等设施,后者主要是指以海外贸易为核心且与海洋有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或者称为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具体是指用于海外贸易的商船队的运输能力、国家造船与修船能力、港口吞吐能力和为海外贸易服务的殖民地。马汉认为,上述两者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海上军事力量的建立和发展以海上经济力量为基础,反之,海上军事力量也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可以直接夺取海外殖民地和抢占海外市场,两者构成有机整体,对国家繁荣昌盛有直接影响。 其次,马汉深刻揭示了影响国家"海权"产生的六大基本要素。马汉认为,地理位置是影响一个国家建立和发展海权的首要条件: "如果一个国家所处位置,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那么这个国家就比一

让我告诉你选择华为的理由

很早以前,我就听说过关于华为的各种传言,好的、坏的,真心的、故意黑的。今天,我要跟大家讲述是:身为一个在西电计算机学院待了7年的程序媛,自己最终选择华为的理由。而这一切来源于我听说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亲身看到的、感受到的。因为我本身是计算机出身,所以涉及的部分内容是软件类岗位相关的,销售与服务、材料等也不是很清楚。 PS: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童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国企、民企、外企、研究所、公务员……每一种道路都无可厚非,大家也不用太在意别人的选择,关键要明白哪一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第一部分真实的华为 1.工资:一线城市研究生10000,本科9000;二线城市研究生9000,本科8000。 (如果你是想要留在西安做IT,那么这个工资已经相当可观。) 2.五险:和国家要求一致。 3.一金:工资的5%(个人)+工资的5%(公司)。 4.奖金:每半年一次绩效考核,一般2~3个月工资,优秀6~8个月工资。 5.股票:满1年,一小部分优秀的人会有;满2~3年,差不多都会有。 (在华为,对于干得优秀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工资+奖金会慢慢变成他们的薪酬零头,真正的大头在于股票)。 6.休假:(1)国家法定假均正常休息;(2)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加班(双倍工资),全年总共12天,这12天可用来调休或者休年假。 7.淘汰:对于新员工是有保护的,每半年一次绩效考核,如果很差,会有个“待改进”阶段,如果一直没有改进(主要指态度上),那么3~4次考评后会考虑淘汰。很努力的员工、思想上积极上进的员工,跟淘汰是不会有关系的。 8.离职的主要原因有:(1)不认可公司;(2)另谋高就了;(3)回老家了等等。 9.文化:有很多兴趣社团,还有单身俱乐部(专门给员工牵线搭桥),有年度晚会,还有阶段性的K 歌、旅游等。 10.发展:两条路——管理路线VS 技术路线。前者当leader、manager、hr等等,后者当专家等等。 11.加班:如果你选择了IT行业,那么加班是绝对不可避免的,换成别的单位都是一样。想要朝九晚五的工作,目测得转行,例如:银行等金融系统或者其它。 第二部分关于华为招聘 1.流程:网申简历(会有筛选)——机试——性格测试——技术面试——综合面试——Offer——签约。 (这是我面软件类岗位时的顺序,其它的、后来的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环节是一样的,顺序有可能局部调整) 2.华为要什么样的人:有能力、有强烈意愿加入华为的人。 (这是个“能力+诚意”的时代,每个公司都在找认可自己的人,当然,空有一番热情也不行,毕竟技术才是本行、才是敲门砖。) 3.违约:如果你不确定来华为,就千万别签。华为原则上是不让违约的,实在有特殊情况也得到第二年5月1日之后才开始办理,到时早都过了招聘高峰期,大家自己权衡吧。 4.别做消息闭塞的孩纸:在西电,跟理工相关的学院都是有接口人的,招聘期间也有自己的交流群,如果你消息闭塞到连这个都不知道,那么错过了招聘信息、有问题不知道找谁就自己负责吧;如果你有能力,在招聘主流结点前,勇敢地找接口人去推荐你吧,我想说:机会是自己争取的、命运也全捏在自己手里。 第三部分工作地、部门和岗位 1.工作地:想闯荡,去北上深等1线城市吧,很能锻炼人;想稳定、城市压力较小,去西安等2线

荷兰花卉产业环境浅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荷兰花卉产业环境浅析 作者:吴婧, 林温环 作者单位:吴婧(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林温环(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刊名: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2010,(7)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0条) 1.中国驻荷兰使馆经商处荷兰的花卉业 2004(3) 2.叶玉环荷兰:花卉业在全球市场剧组轻重 2007(10) 3.李慧荷兰花卉业软硬环境分析 2008(16) 4.肖葆华荷兰花卉产业掠影 2002 5.驻荷兰使馆经商参处荷兰优势产业调研报告 2007 6.李莉发达的荷兰花卉业[期刊论文]-新农业 2003(5) 7.郑风田荷兰花卉产业群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启示[期刊论文]-林业经济 2003(6) 8.周可.李红霞荷兰花卉产业价值链研究——经验与启示[期刊论文]-农业经济 2007(12) 9.盛军锋.苏启林国际花卉产业化典型经营模式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林业经济 2003(3) 10.赵良平.黄正秋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借鉴 2001(7) 相似文献(3条) 1.学位论文王瑢我国花卉拍卖的发展模式及相关问题研究2006 花卉拍卖是指拍卖机构按照特定规则,通过现场公开拍卖,将花卉产品逐批次限期出让给最高应价者。在本论文中,将花卉拍卖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化花卉拍卖机构借助专门的先进设备来进行的电子拍卖。另一类是公开叫价落槌的传统手工拍卖方式。论文首先阐明花卉拍卖的规则、流程,并与其他拍卖业务和传统的对手交易进行了比较。拍卖手段是国际通行的花卉流通途径,荷兰的花卉拍卖无论从市场规模、发展水平、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均处于世界前列,其示范效应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论文对日本、韩国、巴西等国花卉生产、流通、消费情况也有简要阐述,并介绍相关的拍卖实践情况。 从当前形势看,中国花卉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我国已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我国花卉业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还存在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流通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大部分花卉企业仍属小规模松散经营,技术创新能力弱,花卉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很大,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竞争为主。随着花卉贸易全球化浪潮,提升我国花卉产业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已是刻不容缓。目前,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各地花卉市场交易也风生水起。我国花卉批发市场数量扩张阶段行将结束,为进入以结构优化、技术升级为特点的花卉拍卖市场做好了充分准备。但多年来,我国花卉交易一直沿袭着传统交易模式,即由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消费者,交易主体变化大、环节多、费用高,导致生产者与终端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流通环节的挤压,配套服务和流通体系建设尚未跟进,这些都是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的瓶颈。在我国传统农业终将全面开放的形势下,我国花卉交易也势必遵循国际交易准则,花卉批发市场的变革将由自发形成的花卉批发市场向规范的拍卖市场演进,交易方式也将由传统的对手交易方式转向拍卖方式。 本论文从现今我国花卉拍卖的宏观产业环境出发,结合我国花卉业生产环节、流通渠道和消费环境的实际以及云南、广州、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拍卖实践,着重陈述如何借助拍卖手段,促进花卉生产的积极性,规范花卉市场流通体系,引导全社会花卉消费结构升级,力图分析我国花卉拍卖的现有优势和掣肘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总结各地经验教训的同时,也对拍卖费用、荷兰市场体系的新特点、台湾地区花卉拍卖市场体系进行了思考,对我国建设高效的花卉拍卖市场信息系统的出发点、组成要素,并对花卉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现有实践和利弊得失进行了深入比较。 论文最后从微观视角提出我国花卉拍卖的长远发展模式,在营造宏观产业格局、坚持科教兴花的总体思路下,详细说明以内涵式发展模式为主、外延式发展模式为辅的发展原则,并分别对两种模式的适用条件、具体拍卖流程、拍卖机构的常态运行机制、拍卖机构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策略进行展开,展望花卉拍卖机构的未来趋向。之后也对我国花卉拍卖市场发展壮大的相关问题如立业理想、传承我国传统的花文化、客户导向、行业协会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最终,论文得出结论即花卉拍卖中心在我国将“三农”问题放在首位、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必将成为最重要的花卉交易流通平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期刊论文张季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重庆渝北发展花卉产业的比较效益研究与理性思考-探索 2001(3) 本文主要论述将花卉产业作为重庆渝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使之成为农业经济的增长极。文章从产业效益比较、地租效益比较和环境效益比较角度来研究,提出了建设中心交易市场来带动产业发展;引进龙头企业来壮大产业实力;通过培育名优品牌来提升产业档次和加强管理优化产业环境。分析了规划、政策、人才、示范及服务等问题,探讨了依托重庆市场,发挥交通优势,创建花卉基地并进而通过“彩色农业”的发展,开拓农民增收新途径的新型产业模式。 3.学位论文孟维华入世环境下中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研究2004 中国幅源辽阔、气候多样,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极其突出,被尊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但花卉产业基础薄弱.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花卉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悄然兴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中国花卉产业化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中国花卉产业化的发展是动力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该文首先在通过调研而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花卉产业化经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界定,通过对花卉产业化经营概念形成及其演进过程的回顾,分析了花卉产业化经营概念建立的理论和现实基础,阐明了实施花卉产业化经营战略对我国花卉产业的重要意义.接着该文对中国花卉产业化经营的缘起进行了系统分析.中国花卉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它的最大弱点是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对市场经济不适应;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产业化经营是花卉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其具有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

顾客选择我们的十大理由

客户选择我们的十大理由 一、因为我们是最专业声光电的供应商,产品有设备,配件,耗材,,我们的产品是优质和安全的!我们很希望能够和客户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销售的所有产品都是有质量保证的!我们会为客户提供每种产品的使用方法,以降低损耗。 如有发现我公司的产品的质量问题我们只要是承诺了,就会负责到底 二、更加专业的咨询服务!公司有专门负责客户服务的技术人员随时为您提供设备保养、生产工艺及产品使用和技术上面的咨询. 三、更加优惠的价格!价格并不是决定购买的最重要的因素,质量可靠,性价比高才是最重要的.并且我们会比同行少赚一点,对客户让利多一点!帮助客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利润! 四、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公司是专业经营声光电设备,配件,耗材,的商家,凭借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的服务已经在业界拥有一席之地。 拥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和产品库存!公司的经营理念就是“永续经营,专业发展”帮助客户解决生产设备方面以及产能的问题,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只要是有客户所需要的就是我们所要去满足的! 五、公司人性化的管理!"做生意首先就是要学做人” 六、更加快捷便利的送货途径!公司自己拥有自己的送货车,并且和省内外的物流公司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最大化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所需的产品! 七、更加多样灵活的方案满足您的需求!公司的多位客服技术人员会认真仔细的记录下您的每一个需求,并且全力的为您解决问题。 不管是有关于产品的,价格的,服务的,质量的各方面的要求,我们都欢迎您向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不一定所有都能够解决,但是我们都会记在心上并且努力的达到您的要求!

大国兴衰史资料

周四交叉通识课程期末参考题目 1、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开始,世界各国开始以国家利益作为各国建立关系的准则,这条准则现在依然没有摇动,请以此来分析目前中国怎样来维护南海问题上的国家利益。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对欧洲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国际关系处理原则应该是国家利益为原则,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原则,不能以个人感情来交易,比如因皇族婚姻而使国家领土轻易变更的事件。 再谈到南海问题,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南海丰富资源的发现、大国之间博弈焦点的转移等原因,南海争端愈演愈烈。要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远眺未来,更要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求答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原则,凡是以国家利益为主,身在这个国家,考虑问题、做决定决不能头脑发热,不能逞一时之快,比如出兵开战等不明之举。在南海问题上,我们知道争端的各个国家都是以各自国家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试图从争端中获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利益点(资源、地理优势等)都一样,更确切的说法是各国在各种利益点侧重的比重不同。据此,个人认为中国应根据各方利益的侧重不同,据此积极参与国际会议解决问题,而不是拒绝参加,当然对于被别的势力操纵的国际仲裁,我们应利用相关的国际法来为自己发声,不给别的中立国以中国强国逼人的形象,这样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声望,合理地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阅读《大国的兴衰》自34页“工业化与力量能够对比”到42页止的内容,列举英国强盛的表现,归纳英国强盛的原因。 答: 1.英国强盛的表现: 1-在1860 年前后,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铁的53%、煤和褐煤的50%,并且差一点消费了全球原棉产量的一半。“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 2%,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在1860 年,它从现代能源(煤、褐煤、石油)消费的能源世界第一。它单独占

中国海权之我见

中国海权之我见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笔者将从由海权概念切入,从一般到特殊,提出符合汉语语义和中国新世纪现代化实践的海权概念体系及建立于其上的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回答中国海权实践的现实问题。 一、“海权时代”的到来 “海权时代”其实是通过一次次对“陆权”的挑战才确立的。而“海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发生在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可能是当时世界的“陆上霸主”,所以英法之战无异于海陆之战。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一八○五年十月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霍雷肖·纳尔逊将军指挥的二十七艘英国战舰在特拉法尔加角用一句“英国期望各人恪尽职守”击败了P.C.J.B.S.维尔纳夫将军指挥的由三十三艘战舰组成的西法联合舰队。马汉先生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概括了这场战争“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并非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单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不错的,这句话背后是暗示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这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即将结束。 二、中国海权的特征 中国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对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 要使法理上属于中国的海洋权利事实上属于中国,中国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sea power)。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海权,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中国海权的概念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只是不包括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 中国海权,就其"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前者包括国际海洋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国际法认可的主权国家享有的各项海洋权利。这部分权利随国际海洋法的变化而缓慢演化,比较确定。后者包括由海洋权利产生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部分权利随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海权中变化较大的部分。不同的国家依据国际海洋法享受着同种的海洋权利,但据有同一海洋权利的主权国家却由于其经济、政治、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得到的海洋权益却不同。即使排除海洋霸权的因素,一般而言,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所拥有的海洋权益要大于小国和正在衰落国家的海洋权益。在此之外,还有"海洋利益",它是比海洋权益更广泛的中性概念。它既可能是来自海洋权利的合法的海洋利益,也可能为霸权需要而产生的非法的海洋利益。由于中国海权实现能力尚未"溢出"其主权范围,所以中国的海权与海上霸权无缘,中国的海洋利益,更多地属于有待于争取和实现的合法海洋权益的范畴。 三、中国海权扩展原则——永不称霸 从近中期看,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这既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统一台湾及周围属于中国

选择我的十大理由

选择我的十大理由 1.我对理想的定义 2.我的性格 3.我对理想的执着 4.我失败的经历 5.我的定位,即我的目的 6.我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经过了两年时间的沉淀 7.我的家人朋友对我无限的支持 8.我扎实的理科基础以及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9.作为农村孩子,我继承了父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10.我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1.我对理想的定义 我始终相信,没有理想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行尸走肉一般,我慢慢的理解‘理想’这个词的意思,是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我看了很多的军事题材的片子以及对慢慢的了解一些感动中国人物的经历,我以前一直不理解何为‘理想’,我一直都认为理想不过是定一个目标,然后去实现它,如此而已,但是我不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宁愿为了这个目标不顾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值得吗?理想到底是什么,竟有那么神奇吗?我一直都认为自己也有很多理想,我想当警察、当科学家,我认为当警察很神气,当科学家很受人尊敬,但是我自认为我不会为了这些不顾一切,甚至牺牲掉我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却能感受的到,他们很幸福,所以我很想有一个能让我为之不顾一切,不计报酬的一个目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的理解,我把理想和信仰看成是同样的高度,为了信仰可以牺牲掉自己的生命,而只要确定了自己的理想也是可以为之不顾一切、不计报酬,尽管你的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而且路途或许是布满了荆棘,会经历很多失败,但是我们都能坚守,我认为理想就是这样一个强烈的情感,我以前从没有这样的情感,或许就是和我的性格比较平和有关,但是相当医生这个想法,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且我也了解我自己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冲动的人,我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这个强烈的意愿,我也很清楚我要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合格、优秀、纯粹的医生,合格即病人不会因为我技术或医术上的失误造成病情的延误或者生命的丧失,优秀即每一个病人都能得到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式,而纯粹即我的职责就是治疗病人,不踏足名利场,只是当一名简简单单的医生,专心做我的学术研究,专心治疗我的病人,我会把这作为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2.我的性格(坚韧、执着、不言弃、理想主义、不善表达) 实际上自从我想当医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在考虑一个问题,我的性格究竟适不适合当医生,就我的性格这个问题我询问了我的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结合我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性格平和但是坚韧,对事执着但不专牛角尖,不轻易下决定,但是一旦决定做某件事,就一定会尽我所能把它做好,对事情看的比较淡,但是重亲情、重友情,有点理想主义,但不是不切实际,不善表达,但善于倾听,静的下来,沉的下去,这样的我至少在性格上与医生是不相违背的,而且我认为医生除了医术之外,重要的是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医德,而这些对于我这个理想主义的人来说是符合的,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思考,默默的研究,而众所周知,医学生的学习生涯是漫长而枯燥的,需要的就是我们能静的下来,不

浅析荷兰的企业委员会制度

浅析荷兰的企业委员会制度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荷兰政府通过一系列社会政策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一举摆脱上世纪几次石油危机和“过度福利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引人注目的就业失败者”转变为欧盟国家就业奇迹的创造者,在产业关系中创造了著名的“荷兰模式”。在荷兰模式的产业关系中,企业委员会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章就荷兰企业委员会制度的历史沿革、设立和组成以及其职能作分析。 [关键词]企业委员会;企业民主管理;产业政策 荷兰是资本主义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国土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1650万。作为偏居一隅的欧洲小国,荷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令世人瞩目。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荷兰国内生产总值(GDP)7834.13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6位,人均GDP 47130美元,排名世界第6位。①尤其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荷兰政府通过一系列社会政策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一举摆脱上世纪几次石油危机和“过度福利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引人注目的就业失败者”转变为欧盟国家就业奇迹的创造者,②在产业关系中创造了著名的“荷兰模式”。在荷兰模式的产业关系中,企业委员会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企业委员会(Works Council),又称工厂委员会或者职工委员会,③是由雇员代表组成,代表和维护雇员权益、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组织。荷兰的企业委员会制度历史悠久,制度健全,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企业委员会制度的历史沿革 荷兰企业委员会的前身是19世纪末一些荷兰企业中由雇主设立的雇员组织。当时,荷兰工会抵制企业委员会的设立,认为它是资本家用以牵制独立工会的出现而使用的“伎俩”。但是在“一战”结束后,受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左翼工会开始拥护成立企业委员会。④当时的企业委员会主要存在于商业领域,后来逐渐扩大到其他领域。 1950年,荷兰制定了历史上第一部企业委员会法,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民主化浪潮的兴起,1970年荷兰出台了第二部企业委员会法。与1950年的法律相比较,1970年企业委员会法明确要求雇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成立企业委员会,并赋予企业委员会更多的权力,其中包括知悉权和就企业的重大决策提出意见的权利,以及批准企业一些特定的社会事务的权利。此外,1970年企业委员会法还强化了对企业委员会成员的权利保障。1979年,荷

荷兰海权的崛起与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荷兰海权的崛起与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海权的崛起是一个国家强盛表现的一种标志之一,这对荷兰也不例外。16世纪 末17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海权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尼德兰摆脱西班牙王朝统治成立资产阶级性质的荷兰联省共和国(1581年)。在荷兰赢得民族独立和自由后,原来尼德兰就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商业,独立以后这些产业更加日益繁荣。。荷兰造船业居欧洲第一,西班牙的大帆船,以及英国内河的平底船、运煤船、渔船均为荷兰所造,造价仅及英国的一半,而自己国家的商船吨位更是日益渐多。荷兰凭借先进的造船业大幅降低海洋运输的成本;建立高度授权和资本化运作的东印 度公司(1602年)减少国内海外探险者之间的恶性竞争,统一组织领导、集中人力与资本从事对外贸易扩张[’」;依靠国家信誉以近代股份筹资的方法吸收和募集社会资金,以维持对外贸易所需要的庞大资本;通过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欧洲 各国商业委托人的信任。美国学者诺斯和托马斯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解释称,“荷兰不是依靠自然的恩赐,而是发展了比其对手有效的经济组织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获得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与其国家之小规模不相称的重要性”「’」。在航海技术、贸易资本、机构制度等基本条件逐步具备后,荷兰自1596年派遣第一只船队前往东印度群岛探险后开始加快对东方商业贸易的扩张步伐,逐步成为第一批海权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强劲竞争对手,被誉为“世界马车夫、贸易的中间商、欧洲的代理人和经纪人”〔’」。,但随着国力日渐强盛,荷兰海上力量就露出尖利的獠牙。一开始,它由一些投机冒险的商人采取股份制的集资方法组成。1594年,四艘装备良好的航船组成远洋船队,扬帆驶往东方的爪哇。这是一次 蓄谋已久并精心准备的航行,表明后起的荷兰不再满足于充当欧洲水域的商运霸主,而要到被葡萄牙控制了一个世纪的印度洋航线去一展身手。荷兰船队一进入东方,发现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早已不堪一击,东方香料及香料群岛唾手而得。

我们选择十一学校的理由

首先,晒晒我家小猪的情况:从文化课来讲,三门学科中,语文最好,数学次之,英语再次。我奉行的是快乐童年,快乐教育,因此,除六年级上了十一培训班外,小猪基本都是爷爷在家辅导(爷爷是教物理的中学老师),没有参加过其他培训班;数学是在六年级寒假上过奥数网杨付光老师的十六次课,平时都是爷爷结合课本的知识,在家做做奥数题;英语听过一年的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基本学完,没有参加公英考试。在校学习成绩挺好,连续三年区级三好学生,十一培训学校的优秀学员。我家小猪考上了十一学校直升实验班(单免),是我们的目标学校,回顾过去的这几个月,也有一些心得体会,说出来希望对明年的家长有些价值。1、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清醒的综合评价,认清孩子在总体中的水平。许多好孩子的家长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最优秀,当被某个学校拒掉的时候,总是觉得里面有黑幕等等。其实在中国这样的社会,条子生肯定会有。我跟我家孩子说“猫有猫道,鼠有鼠道”,你只能在自己这个道上努力,咱们没关系,那么就只能凭自己的努力,至于人家有关系的,咱们也不必愤愤不平。而且,北京优秀的孩子太多了,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此外,论坛里经常看到这句话:“是金子总会发亮的”,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其实金子也有不发亮的时候,所以也有不被发现的可能了,呵呵,开个玩笑。作为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准备小升初前,我总结了我家小猪的情况:不擅长奥数,但总体不错。说实话,我对人一向要求很高,所以我从未认为我的孩子非常优秀,我觉得也就是个不错的孩子,但她的语文老师和我说,这孩子非常聪明,扔在什么环境里,就会长成什么样子,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问老师“是吗”?不过,老师这样说,我还是挺高兴的。2、根据孩子的水平,选择目标学校。我觉得根据孩子的水平,选择2所目标学校较为合适,最多不要超过3所。在众多学校里,十一学校比较看重综合能力,不是只强调奥数,我欣赏她的教育理念(这点我下面再说),而且十一学校既有普通班,又有实验班,所以,我们只选择了十一这一所学校。我想,凭我家小猪的能力,考上普通班肯定没问题,发挥正常的话有可能上实验班。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我希望能通过关系进到实验班,可是找到的关系给我的话是,如果考不上实验班,就没有那个能力,上了实验班也是受罪,还不如在普通班呢,所以最后我认定,考上实验班更好,如果考不上就上普通班了。当然,像我这样只选择一所的,还是有危险的,万一考不上的话,就只能参加派位了。所以别的家长要慎重。有的家长为孩子定了许多目标校,带着孩子频繁赶场,家长和孩子都疲惫不堪。多参加几个学校考试,确实可以积累经验,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在赶场这种状态下,就连大人都难免心浮气躁,更别说个孩子了,更何况考试结果有好有坏,录取了高兴,没录取失望,没消息焦躁,短时间内大起大落,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有压力是好事,但是如果超过了年龄所能承受的,那么可能就适得其反了,甚至可能会扭曲孩子的心理。我觉得奥数网上“家长们要随时看手机!十一学校从今天开始通知录取!”帖子中RRQ写的很好,现在的小升初就像传销一样,许多家长就像传销员一样失去判断的能力。其实,小升初考的是孩子,但是也是家长之间的较量。家长起的是导航的作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家长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能被周围的环境左右自己,也不能怨天尤人。其实小升初的现状,也有家长炒作的原因,什么学校都想试,没打算去的也要考考,何必呢?一个孩子报好几个校,最后只能选择一所,可是弄的表面现象却是每个学校都有好多学校报名。3、我选择十一的原因,一是它的硬件条件好;另一个就是我欣赏它的教育理念。有的家长说,如果掏钱上实验班,就不上了,我不认可。十一学校的图书馆、天文馆、优美的校园等等,对孩子的成长肯定会有好处的,实际上,有些东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意思吧)。十一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据说初中有一门课是中国古代文学(具体名字是什么不太清楚),我觉得从这一点来看,十一是有一定眼光的,并没有跟随社会大流,人云亦云。现在的教育情况是过分强调数学和英语,其实我认为语文也很重要。我是个博士,我小时候听到

《海权论》 对后世的影响

海权论对后世的影响 (一)美国:一九〇一年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後,极受马汉海权思想之影 响,致力发展海权。除舰队的扩建及积极夺取太平洋各战略岛屿外,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 (二)英国:英国对马汉之海权思想推崇备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护理由。 (三)法国: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四)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Von Tripitz)亦深受马汉影响,致力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受经费影响而减 海权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的上古时代是河流时代,只有靠近河流的文明才能发展壮大。随着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人类发现海洋并不是截断文明之间联系的深渊,而是联系全世界的纽带。纵观近代以来,所有的大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在试图获取同一件事物:控制海权。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文明。海洋国家的富强总是和强大的海权成正比关系,强大的海权保障了国家财富的积累,而丰足的财富又强化了国家海权。历史上称霸于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从古时的雅典、迦太基、威尼斯,到中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再到近代的英国、日本、美国,无不昭示着一个真理: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然而,受传统“陆权至上”思想的束缚,我们的海权意识薄弱以致中国近代两次险些亡国。 一次是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后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由于没有海权,差点让西方国家把我们中国给肢解了;另一次是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原因是日本在近代是在亚洲率先实行海权战略,要获得强大的海权并有日本可控制的安全外围国家和地区。可见,要捍卫我们的利益,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海权。 从世界历史来说,我们不难发现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拥有工业资本优势的国家,也往往是拥有强大海权的国家。自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主导世界经济潮流之后,海权就成了工业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助推器和国家发展战略极重要的部分。海洋为这些国家提供了最廉价的运输载体。比如,从欧洲陆上运货到中国要穿经多个国界,而海上航行则没有国界障碍,在公海上它是畅通无阻的。从军事角度看,与陆上运输比,从海上集中调动装备、军力等所需时间应是最快的;与陆地防务相比,由于海洋的天然屏障,在广阔的海上拥有基地可大大减少战时所用守备兵力:只要掌握了海上运输线,就可以最机动的方式集中最优势兵力在

我选择大学的原因 My Reasons to Attend to College

我选择大学的原因 My Reasons to Attend to College Nowadays,there is a common tendency that most of senior school students choose to attendto a college or a university. Of course so do I. From my perspective, the mainreasons why I go to college lie in the followings. 现在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大多数高中学生选择进入学院或大学。我当然也是一样的,我为什么要去大学的主要原因如下。 Firstof all, attending to a college and accepting advanced education is my dream. Mythirsty for more knowledge and interests in learning have never changed. At thesame time, my attending to a college is an honor of my family. No one ever haschance to make it, so it is absolutely a mission for me to achieve. 首先,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我的梦想。我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从未改变过。我上大学对我家庭也是一种荣誉。没有人有机会做到,所以这绝对是我要完成的使命。 Second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opportunities have beenprovided to a student. Therefore, it won't be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go to college.With the high rate of enrollment, it is a good time to go to college to improvemyself. 其次,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上大学不再是很困难的事了。随着升学率的提高,是时候通过上大学来提高自己了。 Thelast but not the least, it's a necessary step to a career development to attendto a college. The knowledge we owned from high school doesn't meet the need ofmodern society. During the college life, not only can we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but we also can develop some abilities such as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Asa result, we will get a great job in the future.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上大学是职业发展的必要步骤。我们从高中学到的知识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但是我们还可以开发一些能力,如沟通和管理。这样的话我们会在未来获得一份很好的工作。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3000字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3000字 当往日的辉煌还在历史的书页上散发着光芒,衰落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逼近。认真阅读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所写的《大国的兴衰》,使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我看到几个世纪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世界性的大国中永不停歇的上演。 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宏伟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世界各大国兴之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的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兴衰,衷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渡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据说这本书在1987年问世之后,曾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翻开这本厚厚的书册,我看到了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保罗?肯尼迪用他那富有魔力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再现了一幅综合了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的宏伟历史图景。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大国的兴衰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的故事,国与国之间相互的注视,冲突和融合成为影响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一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保罗?肯尼迪首先从1500年的世界形势入手,描述了东方帝国在中央集权下稳定的政治体制和中西欧诸国之间的不断征战的情形,指出欧洲社会在不断的冲突中产生了军事变革和经济的碰撞,从而推动

了科技的进步。正如书中所说,当古老的东方被人们看作是神化般的天堂时,欧洲社会已经悄悄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接下来一个世纪中,欧洲大陆的大国之争纷乱动荡,历史的天平倾向了法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这五个欧洲大国,那些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西班牙和荷兰,已经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沉寂下去。1815年后的一百年间,欧洲形成了战略均势,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使得工业化的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科技的发展和军事系统的现代化成为这一时代战争成败的重要砝码。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了二十世纪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各国国力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国与国之间力量的重新分配,国际局势愈发动荡不定。在这个世纪的前五十年,两级世界主导国际社会,美国和苏联这属于不同类型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对峙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大国主导历史风云,这是肯尼迪书中所展现的,也是历史的画卷。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止大国兴衰的历程仍在继续。 无论是对西方兴起的描绘,还是对两级世界的形成与未来的评述,保罗?肯尼迪贯穿全书的思想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国家财富的积累必会导致对军事扩张的需求,而这种"过度扩张"将不可避免的使曾经称霸世界的大国走向衰落。他还认为,一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从这本书中我还感到,保罗?肯尼迪对于"大国"的理解始终是把它放在整个国际历史背景之中的,由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国的概念不仅仅再局限于一国在某个地理区域中的领先,而是应该扩展到能够主导世界经济和政治的范畴上。 读过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这本书后,发现书中多次提到

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海权决定国家兴衰 ——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这就是荷兰。八百年以前,荷兰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荷兰人创造了奇迹。 从十四世纪开始,荷兰人就开始在海洋上谋求生存与发展,从最原始的海洋捕鱼业开始,从而也推动了荷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行为的发展。随着商业程度逐步加深,于是荷兰人民形成一种海权意识。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基础上,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并且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而且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积聚了巨大的财富,经济的发达支撑起荷兰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但不管怎么讲,没有大海,就没有强大的荷兰。但荷兰在创造了大国之后,却显得锋芒毕露,在全球范围内大肆的侵略扩张,用战争的手段掠夺他国的资源,并且频频对已有的和潜在的霸权威胁挑战,以少打多的战争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十几次,消耗了国力也树立了宿敌。衰落无可避免。 具体地说,荷兰是怎么做的呢? 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很多的钱财。荷兰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荷兰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非常发达,很快成为西欧强国。在此期间,荷兰的造船业发展迅速,15~16世纪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荷兰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的造价比英国低1B3到1B2。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B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经荷兰商人转手销售。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内经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由于海上贸易的快速发展,为荷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荷兰便有能力迅速扩建其海军,而同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又反过来保护海上的贸易。当时,荷兰的海军是首屈一指的。最鼎盛时期,荷兰的海军舰只几乎超过了英法两国海军的1倍。它们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护本国商船,并从事海外殖民掠夺。在亚洲,1595年荷兰人首次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爪哇。不久,荷兰舰队便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两次打败葡萄牙舰队,并且不断追捕、抢劫中国商船,垄断了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