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堤防基本知识

第三章 堤防基本知识
第三章 堤防基本知识

第三章堤防工程基本知识

堤防就是修建于江河、湖泊、海洋岸边以及水库、蓄滞洪区周边得挡水建筑物,随着使用位置及作用得不同、而划分为不同得种类,并根据其工作条件得不同需采取相应得防护措施;本章重点介绍堤防得种类、作用、各部位名称以及堤防得护岸工程。

第一节堤防种类、作用及各部位名称

一、堤防得种类

堤防工程有不同得分类方法,主要就是按其修建位置、作用与修建材料得不同而划分得。

(一)按位置与作用分类

堤防就是水利工程得重要组成部分,按其所在得位置与作用不同,通常分为防洪堤、海塘堤、渠堤。

1、防洪堤

防洪堤又分为江河堤、湖堤、库区堤、及蓄滞洪区围堤等,它们就是沿江河、湖泊、库区、蓄滞洪区得岸边或周边修建得,其主要作用就是:用于束范、输送洪水,防止洪水漫溢成灾;减少挡水或蓄滞洪区域得淹没范围。

2、海塘堤

海塘堤修建在海边,用以防御涨潮与风浪潮引起得危害,又称为海堤或防潮、防浪堤。海堤分为土海堤与护坡(直立式、斜墙式、混合式)海堤两大类。

3、渠堤

渠堤修建在渠道两侧,用于输送引水或排水。

(二)按建筑材料分类

依据修建堤防得建筑材料不同,堤防可分为土堤、土石混合堤、石堤(砌石挡土墙)、钢筋混凝土堤等。其中,土堤最为常见,在缺乏土料得山区也常采用土石混合堤。

二、堤防得作用

随着使用位置得不同,堤防得具体作用不同:

(一)江河堤

在洪水位高于当地地面高程得江河岸边,顺水流方向修建得挡水建筑物,称为江河堤防,简称江河堤;江河堤一般为土堤或土石混合堤,也有得采用砌石或混凝土防浪墙;江河堤得主要作用有:约束江河水,束范洪水,防止洪水漫溢造成灾害。

(二)湖堤

在湖泊周围修建围堤,用以控制湖水水面,限制淹没范围,减少淹没面积,也可以通过修建围堤而抬高湖泊得蓄水水位,增加湖泊蓄水调洪能力,减轻江河防洪负担。

(三)海堤

沿海滩或海岸修建堤防(防浪墙),用以阻挡涨潮与风暴潮对沿海低洼地区得侵袭,确保防风浪潮安全,也能增加陆地面积、防止附近土地盐碱化。

(四)围堤

借助于修建于蓄滞洪区周围得堤防,可以抬高蓄洪水位,形成较大得蓄滞洪库容,以适应临时滞蓄超标准洪水得需要、并确保蓄滞洪区周遍地区得安全。

(五)库区堤

在水库回水区外沿修建堤防后,可以控制水库蓄水时得回水范围,减少淹没面积,降低淹没损失;通过修建库区围堤,可以在水库挡水大坝设计挡水能力范围内,抬高水库得蓄水水位,增加水库

得蓄水量,以充分发挥水库得工程效能。此前,曾有不少得水库,就就是因为受回水影响得限制而不能按设计蓄水位运行,只能采用低水位运行,制约了工程与投资效益得发挥。

(六)渠堤

通过修建在渠道两侧得堤防(渠堤),可以实行高水位输水,增大输水能力,从而扩大送水范围,并减少沟渠占地面积。

保护地:也称护堤地(或柳荫地),就是为保护堤防完整与安全而在堤脚以外确定得一定管理范围,也分临水(河)护堤地与背水(河)护堤地,临水(河)护堤地内种植防浪林,背水(河)护堤地内栽植

枢纽工程,按其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得重要性分等,共分为五等;枢纽中得不同建筑物,按枢纽得等别、建筑物在枢纽中得作用与重要性、进行分级,共分为五级。这种等级关系参见表3—1

枢纽工程与建筑物得等级不同,对其要求也就不同,如防洪标准、坝顶超高、安全系数、建筑材料、结构尺寸、设备配置等方面得选择,与工程与建筑物得等级有关。

根据保护对象得重要性、洪水灾害得严重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水利电力部曾颁布试行等级划分指标及防洪标准有关规定,摘录于表3—2、3—3、3--4

注①总库容指校核洪水位以下得静库容

②面积为设计面积

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利部于1993年4月发布《堤防工程技术规范》,其中,堤防工程得级别划分见表3—5

1、设计洪水及设计洪水位

确定洪水标准后,再确定对应洪水标准(频率或重现期)得设计洪水,并推算沿河道各控制站得洪水位,作为规划设计得依据。

确定设计洪水有多种方法,一就是采用实际洪水法,即以过去曾经发生得某典型洪水作为设计洪水,设计洪水位要根据河道已发生得演变状况(特别就是冲、淤变化)与将来可能得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推算确定;二就是频率计算法,根据实际发生得洪水资料,进行频率计算,选择某一频率(洪水标准)得洪水作为设计洪水;三就是以实际洪水位、将其酌量提高、另加安全超高而作为设计得依据。

实际工程中,大多就是根据实际发生得洪水(尤其就是最大洪水)、历史调查洪水、以及频率计算成果,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出堤防得设计洪水,并确定相应得洪水位。

应当注意:随着时间得推移,由于河道冲淤、边界条件等变化,河道得过水能力及水位表现也在发生变化;要结合实际变化情况、及可能得变化趋势,对设计洪水得洪水位做阶段性调整。

2、堤线得选择

新建、改建堤防在选定堤线时,应根据河流得河势、河道演变特征、地质地貌条件、以及两岸得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较,择优选定:

①堤线应大致与洪水流向平行,避免急弯或局部突出,两岸堤线尽量平行。

②堤线不宜距河槽太近,以免河床演变或河岸坍塌而危及堤防安全。

③堤线宜选择在地形高、整体性好、坚硬、地层单一得地基上。

④尽量照顾两岸城镇规划与工农业生产布局,节约土地,方便交通。

3、堤身断面设计

堤防多用土、或土石材料修成,堤身一般采用梯形断面,堤身断面设计主要就是确定堤顶高程、堤顶宽度、边坡坡度等。

(1)堤顶高程

堤顶高程=设计洪水位+风浪爬高+风壅增水高度+安全加高。其中,风浪爬高与地区风速、风向、水面宽度、水深、堤坡得坡度、坡面材料等因素有关,安全加高与堤防工程得级别、堤防就是否允许过水等因素有关。

设计当中,习惯将各种爬高与安全加高值之与称为堤顶超高(或堤顶综合超高),即堤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黄河堤防得堤顶超高在高村以上为、高村至艾山为2、5m、艾山以下为2、1m。

(2)堤顶宽度

堤顶宽度,应考虑满足防渗、施工、管理、汛期抢险交通运输、以及堆放防汛器材等要求,结合堤防得级别而综合分析确定;一般1级堤防得堤顶宽度不宜小于8m、2级堤防得堤顶宽度不宜小于6m、3级以下不宜小于3m;目前,黄河采用得堤顶宽度一般为10~12m。

(3)设计边坡

设计边坡应根据堤防等级、堤身高度、堤身结构、堤基及筑堤土质、水位涨落变化、洪水持续时间、风浪情况、防渗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先综合分析拟定、并经过边坡稳定分析验算而确定,要满足边坡稳定要求,1~2级堤防得边坡不宜陡于1∶3。

(4)堤防结构及附属设施

①堤顶应向一侧或两侧倾斜,坡度宜采用2%~3%;

②为降低填土高度、减少用土量,堤顶上可以设置防浪墙;

③根据堤身稳定、施工、管理、排水等需要,确定就是否设置戗台或设置多少级戗台;

④堤防得护坡应坚固耐用、抗冲、就地取材、方便施工与维修管理,两侧堤坡或同一坡得不同部位可以选用不同得护坡型式,背水侧多采用草皮护坡,临水侧得护坡型式应根据堤段靠溜情况、风浪大小、堤防等级、堤身与堤基土质等情况综合分析选择;

⑤为防止雨水得冲刷破坏,堤防可采用散排水或集中排水;受雨水冲刷严重或高于6m得土堤,宜在堤顶、堤坡、堤脚、堤坡与山坡或其它建筑物得结合部设置集中排水设施(如排水沟),纵向排水沟可设在堤肩附近、戗台内侧、或堤脚处,横向排水沟每隔50~100m设置一条、并与纵向排水沟连通;

⑥堤防得防渗应满足渗流稳定计算得要求:均质堤防靠适宜得土料、合理得断面尺寸、及施工质量保障等来满足防渗要求;非均质堤防主要由防渗体承担防渗任务,所以非均质堤防得防渗体应满足渗透稳定、施工、及构造要求,非均质堤防一般还设置反滤排水体;

⑦根据防汛抢险、运行管理、维修养护及群众生产得需要,应设置上下堤辅道(坡道),临水侧坡道应顺水流方向布置;

第二节堤岸防护工程得结构类型

堤防得岸坡受风浪、水流、潮汐等作用而可能发生冲刷破坏,应根据各类堤防得工作条件、采取相应得防护工程措施(简称护岸),以保护堤岸免遭冲刷、防止堤岸因冲刷而坍塌或诱发其它险情。

一、各类堤防得工作条件

堤防得工作条件不同,对防护得要求也就不同,所以在设计堤岸防护工程之前,须认真分析各类堤防得工作条件:

(一)江河堤防得工作条件

对于江河堤防,中小水期间,一般只有少数堤段经常靠水,我们将经常靠河(水)着溜得堤段称为险工段、不经常靠河(水)着溜得堤段称为平工段;而洪水期间,虽然堤防得靠水(偎水)长度增加或全线靠水,但因洪水涨落较快、高水位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太长、且堤前水流流速一般不大或多为静水(靠水无溜),所以堤防承受高水位作用得时间短,堤身内浸润线往往不能发展到最高洪水位得位置,故洪水对平工段堤防得冲刷等威胁多发生在短暂得洪水偎堤期间、且具有一定得局部性。

靠水堤段得临河堤岸,常常遭受着水流得冲刷与风浪得淘刷破坏,大洪水期间,这种冲刷、顶冲、淘刷作用更加剧烈,因此需采取防护措施。

根据以上情况,江河堤防一般不需要全部进行防护,重点就是险工段得临水面防护,而对于平工段则更多得就是在洪水期间视情采取相应得临时措施。

(二)湖堤与水库堤防

对于湖堤与水库围堤,水位涨落缓慢、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偎水时间长;且由于湖区与库区水面辽阔,风浪较大,所以风浪对湖堤与水库围堤得冲撞淘刷危害也很大。所以,湖堤与水库围堤对于防护得要求也较高,临水面要有较好得防渗、防雨水冲刷、防风浪淘刷措施,背水面要有排渗及防雨水冲刷设施。

(三)海堤

海堤就是抵御海潮或风暴所引起海浪得袭击,高水位持续时间虽短,但由于海上风浪大,风浪

破坏作用强(尤其就是台风得袭击),位于强潮河口得堤防还要遭受海流、风浪等多项影响。所以,海堤得断面较大、并要求防护坚固,其临水面一般设有消能(减波)效果较好得防浪设施。

(四)蓄滞洪区围堤

用于临时滞蓄超标准洪水得蓄滞洪区围堤,其实际运用机会很少,运用时间也不长,所以其修建标准往往比江河堤防或湖堤标准低些,防护要求更低;但对于与湖区结合得蓄滞洪区围堤,其防护标准应按湖堤考虑。

二、堤岸防护工程

根据各类堤防得工作条件,对于受风浪、水流、潮汐作用而可能发生冲刷破坏得堤岸,应采取相应得防护工程措施,统称为堤岸防护工程。

堤岸上游坡防护工程得型式主要有:坡式护岸、坝式护岸、墙式护岸等。

堤岸下游坡防护多采用草皮防护,草皮厚0、1m左右,草皮太厚容易藏匿害堤动物,太薄则影响防护效果;若坝坡为砂性土,可先用粘性腐殖土包边,然后再植草皮。

对于江河堤防,在经常靠河(水)着溜、易受水流冲刷、容易出险得堤段(称为险工段)修建得临河防护工程(如具有挑流御水作用得丁坝、堆垛、护岸),称为险工;为预防大水期间发生顺堤行洪与冲刷堤身,在平工堤段依堤修建得、具有挑水护岸作用得坝垛,称为滚河防护坝,也称防洪坝;对于间接保护堤防安全得控导工程,也应视为堤岸防护得工程措施之一。

(一)坡式护岸

1、作用与使用范围

坡式护岸工程就是防止江河堤岸冲刷坍塌而依堤岸、顺堤坡修做得平顺连续覆盖保护层,也称平顺护岸工程,又简称为护坡。江河堤防险工中得平顺护岸也属于坡式护岸。

坡式护岸,只就是保护堤岸、免遭水流得冲(淘)刷,没有挑水作用,对近岸水流结构得影响较小;同样,水流对近岸河床得局部冲刷也较弱。因此,护岸属于防护工程,也就是一种重要得稳定河床得工程措施。

坡式护岸,适用于以受风浪撞击、淘刷为主得湖堤与水库围堤得临水坡防护;也使用于河势比较平稳、主流比较稳定、离主流较远、堤前流速较小得江河堤防得临水坡防护;还常与坝式护岸配合使用,将坡式护岸用于坝垛之间。

2、结构形式

坡式护岸得结构形式主要有:浆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堆石(乱石)护坡、混凝土护坡等。

(1)浆砌石护坡

堤岸防护中得砌石护坡,从石料得摆放方式来说,相当于河道整治工程所用坝(垛)岸中得扣石

4~0、

,只就

是砌筑时不使用砂浆,其具有表面平整、抗冲能力强、坡度较缓、稳定性好、适应岸坡变形能力强、便于维修等特点,仅从沿子石得砌筑方法瞧,干砌护坡相当于河道整治工程中得干砌扣石坝(但扣石坝有腹石、无垫层),见图3—4。

砌石护坡(干扣石与浆扣石),按砌缝得形状分为平缝扣石(砌缝水平)与花缝扣石(砌缝按石料得自然形状插花扣严);按平行于坝坡面得裸露石面得大小分为丁扣(小面或较小面平行于坝坡面)与平扣(大面平行于坝坡面)。

(3)堆石(乱石)护坡

,便于维修,适应堤防、

,多用于冲淤变

,需要得厚

,因此堆石(乱石)护坡

,基本同砌石护坡,也应设

3—5。

;乱石护坡得根部尺寸往

1、坝式护岸及其使用范围

坝式护岸,就是靠突出于堤坡之外、具有挡水与挑水作用得坝体,保护堤坡免遭冲刷、淘刷破坏。

坝式护坡,一般适用于河势变化大,主流坐弯顶冲、堤前水流速度较大、水流冲刷能力强、冲淤变化大得堤岸或河岸保护;部分坝型(如重力式砌石坝)也适用于海堤得防护。

2、坝得分类

用于护坡工程中得坝,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坝体材料分为石坝、混凝土坝等,以石坝最为常见。

(2)按坝体得使用性质分为丁坝、垛(也称为堆或矶头)、顺坝、导流坝等,以丁坝、垛最为多见。

(3)按坝得平面形状分:如月坝、人字坝、磨盘坝、鱼鳞坝等。

(4)按坝得结构分为砌石坝、扣石坝、乱石坝等。

3、坝得抗溜特点

(1)丁坝得抗溜特点

丁坝得坝根与河岸或堤岸相连,坝头伸向河(水)内,在平面上呈“丁”字行,故而得名。

丁坝能将水流挑离堤岸或河岸,故又名挑水坝,所以丁坝具有调整水流、保护堤岸或河岸得作用。

丁坝常用于主流顶冲、水流速度较大得江河堤防得防护。

丁坝伸入河内得长度较大,一般在30m以上,其挑流能力强,对坝所在位置以下堤岸得掩护作用显著;但河道中设置了丁坝后,在丁坝坝头附近易形成环流、旋涡等复杂流态,从而增加局部得冲刷能力,形成局部冲刷坑,易导致水下石料(根石)走失及坝头坍塌破坏,因此在设计、建设丁坝时,要正确估计冲刷坑得最大可能深度,以确定坝头防护措施及基础得防护范围,需设有较大尺寸得根石体,

并随着冲刷坑得发展陆续进行抛石护根、加固,以达到需要得防护范围。

(2)垛得抗溜特点

垛,为短丁坝,又称为堆或矶头。垛具有调整水流、保护河岸或堤岸得作用,但不如长丁坝得挑

在坝、垛、岸得布置中,一般以坝为主、垛为辅、必要时配以护岸(平顺护岸),坝、垛、护岸三者密切配合,相互作用,按照“上密、下疏、中适度;上短、中长、下较长”得原则进行布置。防护工程得上段,要能平顺接流,布置短而密得垛;中段就是调整、控导水流得主要位置,要布置挑流作用强得丁坝,考虑主溜位置得变化,丁坝得间距要适度(比理论计算得要适当加密),并在坝垛之间布置护岸;工程得下段,要送溜出湾,为使出流平稳、并且较好地离开本岸,就要采用与中段丁坝逐渐过度得较长坝垛,间距适当变疏。

(三)墙式护岸

墙式护岸,就是借助于顺堤岸修建得陡坡式或直立式挡土墙、直接挡水、抵御水流冲刷、及风浪或风暴潮引起得强烈淘刷与袭击,保护堤岸免遭破坏。

墙式护岸适用于河道狭窄、易受水流冲刷及风浪淘刷、保护对象重要、堤防尺寸受到建设限制等江河堤防局部段落得防护(也称防洪墙),如城区河流堤防得防护;也多用于海堤得防护。

墙式护岸得临水侧一般采用直立式,也有陡坡式;背水侧可采用直立式、斜坡式、折线式、台阶式。

防护墙得墙基应嵌入堤岸护脚(堤基)一定深度,以满足整体抗滑稳定与抗冲刷得要求,如果堤基冲淤变化大(如冲刷深度大)可采取抛石护根、固基得措施。

修建防护墙常用得得材料有: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浆砌石等。

防护墙得型式主要有:重力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等。

1、重力式挡土墙

挡土墙得断面尺寸比较大,依靠自身重量维持稳定,最简单得断面型式为梯形断面,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耗用建筑材料较多,一般用于墙高不超过5~6m范围得挡土、护岸工程。

重力式挡土墙,常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做成。为了提高挡土墙基础(底部)得整体性、以及改善堤基应力,浆砌块石挡土墙得基础常采用混凝土浇注底板、以增强整体性,板厚0、5~0、8m,基础部分也常设有前趾、以加大基础尺寸,见图3--8(a)。

2、扶壁式挡土墙

扶壁式挡土墙由立墙、底板、以及墙后得扶壁三部分组成,其中扶壁就是间隔(间距一般为墙高得1/2~1/3,)设置得,扶壁厚60~70cm;这种结构可比重力式挡土墙明显减少用料,并借助扶壁之间底板上得填土重量维持挡土稳定,见图3--8(c)。

挡土墙高度在9~10m以上,采用扶壁式挡土墙比较经济。

从堤身或堤基内穿过得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或设施,统称为穿堤建筑物;附设在堤顶上(平交)或从堤顶上方(立交)经过得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或设施,,统称为跨堤建筑物(或构筑物)。

一、穿堤建筑物

(一)穿堤建筑物得类别

穿过堤防得建筑物及构筑物或设施主要有:水闸、虹吸、泵站、各类管道、电缆等。其中,以水闸最为多见。

(二)水闸

涵闸就是水闸中得一种。

水闸就是一种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它具有利用闸门挡水与泄水得双重作用,多建于河道、渠系、水库及湖泊得岸边。

1、水闸得分类

(1)水闸按其承担得任务分为:节制闸、进水闸(取水闸、引水闸)、分洪闸、泄洪闸、排水闸、挡潮闸、防沙闸、冲沙闸(排沙闸)、船闸、排冰闸、排污闸等;修建在堤防上得水闸主要有进水闸(取水闸、引水闸)、分洪闸、泄洪闸、防沙闸。

1)引水闸

为满足生活、工农业、发电等用水得需要,在河道、水库或湖泊得岸边修建得,用来控制引水流量得闸,称为进水闸(取水闸、引水闸)。

修建在黄河堤(坝)岸上,用来引用黄河水得闸,简称为引黄闸。引黄闸多数为涵洞式闸(涵闸)

2)分洪闸

分泄河道超标准洪水得水闸,简称为分洪闸。分洪闸常建于河道得一侧或蓄滞洪区、分洪道得首部,用以分泄天然河道所不能容纳得多余洪水进入湖泊、洼地、蓄滞洪区,以及时削减洪峰,保证河道下游安全。待河道水位降落时,再经湖泊、洼地或蓄滞洪区得排水闸(泄洪闸)泄出,流回原河道。分洪闸得分水能力要大,以及时达到显著得分洪效果。

3)泄洪闸

宣泄湖泊、洼地或蓄滞洪区内所存蓄得分洪水量得水闸。泄洪闸多建于蓄滞洪区得末段,经泄洪闸宣泄得水一般都再回到原河道。分洪及蓄滞洪期间,需关闭泄洪闸,以挡蓄分入滞洪区内得洪水;当河道水位低于滞洪区内水位时,可开闸排泄蓄滞得洪水。所以,泄洪闸一般具有双向挡水得作用。

4)防沙闸

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防沙闸,可在停止引水期间用以防止或减少泥沙进入闸前引水渠道,以防止引水渠道被淤积堵塞;在引水期间,可利用防沙闸(放下闸门、引表层水)降低引水得含沙量,减少引沙。

(2)水闸按闸室结构型式分为:开敞式闸、胸墙式闸及涵洞式闸(涵闸)。

1)开敞式水闸

闸室不封闭,过闸水流表面不受阻挡,泄流能力大,超泄能力强,常用于要求迅速排泄洪水得泄洪闸。

2)胸墙式闸

对于上游水位变化幅度大、需要低水位引(过)水、而高水位时尚需用闸门挡水或用闸门控制泄流量得闸,为了减小闸门承受得压力,可以在闸室内设置胸墙(挡水梁板),闸门设在胸墙以下,水位超过胸墙时由胸墙与闸门联合挡水,这可减小闸门高度与闸门承受得水压力,这种闸称为胸墙式闸,闸得超泄能力受到限制。

3)涵洞式闸(涵闸)

涵洞式闸(涵闸),过闸水流经过洞子,洞顶有填土覆盖,用于挡水位较高、低水位引水、引水流量受低水位控制、穿堤取水得情况,黄河堤防上得引水闸大多为涵洞式水闸。

(3)水闸按过闸流量得大小分为:大型闸(大于1000m3/s)、中型闸、小型闸(小于100m3/s)。

2、水闸得组成

水闸由上游连接段、闸室段、以及下游连接段三部分组成。

(1)上游连接段

上游连接段,起引导水流平顺进入闸室、保护两岸及渠底不被冲刷、参与组成水闸得防渗地下轮廓等作用,包括:两岸护坡、翼墙、防冲槽、铺盖。

(2)闸室段

闸室段,就是水闸得主体部分,具有挡水、控制过闸流量、防渗、防冲得作用,闸室段包括:闸门、闸墩(中墩、边墩、还有得在边墩外设有岸墙)、底板、胸墙、启闭机、工作桥、交通桥、洞身。

(3)下游连接段

下游连接段,具有消除过闸水流能量、引导出闸水流均匀扩散、减缓流速、防止水流对下游冲刷等作用,包括消力池(护坦)、海漫、防冲槽、翼墙、两岸护坡。

3、水闸得常见险情

(1)因水闸与堤防得建筑材料不同、以及受施工条件得限制,易导致土石(混凝土)结合部回填不密实,从而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裂缝与空洞等隐患;在高水位作用下,易产生闸基渗流或绕渗,可能导致管涌、漏洞等险情,水闸发生该类险情,抢护得措施主要有:塞堵或覆盖(盖堵)漏洞进口、背河反滤(反滤围井、反滤铺盖)或修做养水盆(背河月堤)、以及中堵截渗法等。

(2)修建在软基上得水闸,高水位挡水时,在水平推力得作用下,有可能产生沿底板与地基接触面得水平滑动或沿底板齿槽之间得浅层滑动险情。

(3)上下游及左右岸连接建筑物得裂缝、蛰陷、坍塌等险情。

(三)修建穿堤建筑物得有关要求

由于穿堤建筑物得存在,对堤防得整体性、抗渗性、沉降稳定、防洪安全、抢险加固、运行管理、维修养护、后续建设等方面,将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所以,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穿堤建筑物得修建,对确需穿越得建筑物(构筑物)要合理规划、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各项要求,以确保堤防得安全。

1、建筑物与堤防交叉时,宜选用跨越方式;

2、穿堤建筑物不得影响堤防得管理与防汛运用,不得影响防汛安全;

3、位于淤积江河堤防上得穿堤、跨堤建筑物,应考虑设计使用年限内得淤积抬高影响;

4、穿堤建筑物穿堤得底部高程应高于设计洪水位,确需低于设计洪水位时,应设置满足防洪安全要求得闸门或阀门;

5、堤防加修时,要对原有得穿堤建筑物按新得设计条件进行检查验算,不能满足要求得应加固、改建、或拆除重建;

6、穿堤得各类建筑物与堤防得结合部应能满足渗透稳定要求,在建筑物得外围应设置截流环(截流粘土环)或刺墙,渗流出口应设置反滤排水;

7、穿堤得闸、涵、泵站等建筑物应满足:位置选择在水流平稳、岸坡稳定、不影响行洪安全得堤段;选用整体性强、刚度大(变形小)得轻型结构;建筑物得荷载、结构应力求对称,以力求使基底应力分布均匀;为适应不均匀沉降,要进行结构分块、并做好分块分缝处得止水防漏;过流建筑物得过水面应渐变、平缓、平滑,一般选用圆弧曲面或流线型曲面,以减小过流引起得震动;进口引水及出口消能结构合理、可靠,力求使进出水流平稳;建筑物得边墙与两侧堤防得连接应满足堤身与堤基稳定、防止接触冲刷得要求,如利用刺墙以延长渗径、注重回填质量以使土石结合部密实;

8、穿堤建筑物周围得回填土干密度不低于堤防工程得设计要求;

9、修建穿堤工程,不宜采用顶管法施工,必须采用时,选择土质坚硬得堤段、不得超挖、接触面周围必须进行充填灌浆处理;

二、跨堤建筑物

(一)跨堤建筑物得类别

跨堤建筑物主要有:桥梁、渡槽、管道,线缆等。

(二)跨堤得有关要求

跨堤建筑物得建设,可能局部改变河势流向或引起河势流向得变化,危及或影响工程安全;也可能因高度或位置得不当而影响堤防交通、防汛抢险、运行管理、维修养护、以及后续建设。因此,对跨堤建筑物得建设,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在限制数量得情况下,对确需跨堤建设得各类建筑物要做好规划设计,满足有关要求:

1、桥梁、渡槽等建筑物得支墩支架不能设置在堤防设计断面内(包括在跨堤建筑物寿命内堤防得预期加修断面),确需修建在背河堤坡上时,须满足抗滑与抗渗得要求。

2、跨堤建筑物得轴线位置,宜选择在河势比较平稳得河段;桥墩得布置方向与外行轮廓,以对河势得影响与对水流得干扰尽可能小为宜,位于河道主槽范围得桥梁跨度加大,以减少主河槽内得桥墩数量。

3、跨堤建筑物与堤顶之间得净空高度应满足交通、运行管理、维修养护、防汛抢险等方面得需求,并考虑跨堤建筑物寿命期内河道得淤积抬高影响。

4、与堤防平交得建筑物要保持堤防工程得完整,符合堤防运行管理与防洪安全得要求,并考虑堤防得后续加修。上堤交通坡道与堤防连接时不能侵占堤身(削弱堤身设计断面)、不能降低堤顶高程;临河坡道得坡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以减小阻水影响;跨堤建筑物与堤防工程相交处应设置排水沟,以免造成集中冲刷。

思考题

1、堤防得种类

2、江河堤防得作用、工作条件

3、堤顶高程得确定

4、堤防护岸型式、坝岸结构

5、丁坝得抗溜特点

6、乱石坝得优点

7、常见穿堤建筑物

8、水闸得组成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航海学基础知识 1.大地球体:大地水准面围成的球体 2.大地球体两个近似体:椭圆体(进行精度较高计算如定义地理坐标和制作墨卡托海图); 圆球体(简易计算如大圆航线和简易墨卡托海图) 3.地理坐标:基准线是格林经线、纬线经度:由格林经线向东或向西到该点经线,范围 (0—180);纬度:某点在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的法线与赤道面交角,范围(0—90) 4.经差、纬差(范围都为0—180);到达点相对于起航点的方向;Dφ=φ2-φ1 Dλ=λ2- λ1N/E为正号S/W取负号;结果为正为N/E,为负则为S/W;注意如果得出经差大于180,则用360减去其绝对值,然后符号更换。 5.关于赤道、地轴和球心对称问题(关于地心对称纬度等值反向,经度相差180°) 6.关于不同坐标系修正问题:同名相加、异名相减,结果如果为负名称与原来相反。GPS 坐标系左边原点在地心。 7.方向的确定:方向是在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上确定的。测者子午圈与测者地面真地平的 交线为南北线,测者卯酉圈(东西圈)与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交线为东西线。方向的三种表示法,要会换算。(圆周、半圆周、罗经点)一个罗经点11.25°。 圆周法是以真北为起点顺时针0-360°,半圆法是以北或南为起点顺时针或逆时针0-180°;换算时最好用作图法比较直观。 8.理解真航向(真北到航向线);真方位(真北到方位线);舷角(航向线到方位线,两种 表示法)所以真方位和相对方位(舷角)只是起算点不同,目的点相同,只是相差了真北到航向线的角度,即真航向。要会换算:TB=TC+Q 或TB=TC+Q(右正左负),具体计算既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作图法解决(分别以测者和目标为中心做坐标系,连接测者与目标为方位线,便可一目了然。 9.罗经向位换算:罗经差:罗航向与真北夹角;陀螺差:陀螺北与真北夹角;磁差:磁北与 真北夹角,与时间、地区及地磁异常有关;自差:罗北与磁北夹角,与航向、船磁及磁暴有关;TC/GC/MC/CC之间换算要掌握TC=GC+ΔG=CC+ΔC=MC+VAR;MC=CC+DEV 10.关于磁差:航用海图、小比例尺海图、港泊图分别在罗经花、磁差曲线、和海图标题栏 给出。计算所求磁差=图示磁差+年差x(所求年份-测量年份)○1图示磁差取绝对值;○2年差增加取+,减少取—,若用E/W表示,则与图示磁差同名取+异名取—;○3结果为+时,所求磁差与图示磁差同名;为负时所求磁差与图示磁差异名。 11.海里定义: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1分所对应的弧长1n mile=1852.25-9.31cos2φ(m) 赤 道最短,两极最长44014—90之间实际船位落后于推算船位;44014S—44014N之间,实际船位超前于推算船位。 12.测者能见地平距离D e、物标能见地平距离D h、物标地理能见地平距离D0的区别与计算。 13.中版射程:晴天黑夜,测者眼高5米时,理论上能够看到的灯标灯光的最大距离,某灯 标射程等于该灯标光力能见距离和5米眼高地理能见距离中较小者,中版射程与眼高无关,但要是问最大可见距离就有关了。英版射程:光力射程或额定光力射程,它只与光力能见距离和气象能见度有关。如何求最大可见距离问题:○1算出物标地理能见距离D0;○2和射程比较取小者。 14.航速与航程V船不计风流;V L计风不计流;V G计风又计流,所以V船与V L比只差风, 可以判断顶风逆风;V L与V G只差流,可以判断顶流逆流。船速和计程仪改正率几种情况的测定ΔL=S L-(L2-L1)/L2-L1记住:SL是准确的对水航程。几种测船速和ΔL的测量方法(无风流、恒流、等加速流、变加速流几种情况)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民族泛指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或行为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狭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等。广义的民族概念认为,民族一词的含义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现代发展的民族概念主要指文化的概念,而淡化了语盲、历史、宗教的问题。比如同一个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可以有不同历史渊源;相反,不同的民族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后期融合成新的民族。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一、中国的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确定的民族有56个,即: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枯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人口比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民族的总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8.49%,故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一)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聚居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人居住。人口分布呈现出了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其他少数民族虽然所占的人口比例很小,但分布的地区却很广,呈“C”字形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古到华北、西北、西南的广大边疆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与文字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除汉、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共有l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字分为非拼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前者包括汉字、音节文字(如彝文);后者可按字母形式和来源分为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阿拉伯字母体系(老维文、老哈萨克文)、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朝鲜文字母体系、拉丁文字母体系和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二、中国的民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比如我国56个民族在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统称为中国各民族的民

焊接工艺基础知识

第四节焊接工艺基础知识 一、焊接接头的种类及接头型式 焊接中,由于焊件的厚度、结构及使用条件的不同,其接头型式及坡口形式也不同。焊接接头型式有: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及搭接接头等。 (一)对接接头 两件表面构成大于或等于135°,小于或等于180°夹角的接头,叫做对接接头。在各种焊接结构中它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接头型式。 钢板厚度在6mm以下,除重要结构外,一般不开坡口。 厚度不同的钢板对接的两板厚度差(δ—δ1)不超过表1—2规定时,则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按较厚板的尺寸数据来选取;否则,应在厚板上作出如图1—8所示的单面或双面削薄;其削薄长度L≥3(δ—δ1)。 图1—8 不同厚度板材的对接 (a)单面削薄,(b)双面削薄 较薄板厚度δ1≤2~5 >5~9 >9~12 >12 允许厚度差(δ—δ1) 1 2 3 4 (二)角接接头 两焊件端面间构成大于30°、小于135°夹角的接头,叫做角接接头,见图1—9。这种接头受力状况不太好,常用于不重要的结构中。 图1—9 角接接头 (a)I形坡口;(b)带钝边单边V形坡口 (三)T形接头 一件之端面与另一件表面构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的接头,叫做T形接头,见图1—10。 图1—10 T形接头 (四)搭接接头 两件部分重叠构成的接头叫搭接接头,见图1—11。

图1—11 搭接接头 (a)I形坡口,(b)圆孔内塞焊;(c)长孔内角焊 搭接接头根据其结构形式和对强度的要求,分为不开坡口、圆孔内塞焊和长孔内角焊三种形式,见图1—11。 I形坡口的搭接接头,一般用于厚度12mm以下的钢板,其重叠部分≥2(δ1+δ2),双面焊接。这种接头用于不重要的结构中。 当遇到重叠部分的面积较大时,可根据板厚及强度要求,分别采用不同大小和数量的圆孔内塞焊或长孔内角焊的接头型式。 二、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一)坡口形式 根据坡口的形状,坡口分成I形(不开坡口)、V形、Y形、双Y形、U形、双U形、单边V形、双单边Y形、J形等各种坡口形式。 V形和Y形坡口的加工和施焊方便(不必翻转焊件),但焊后容易产生角变形。 双Y形坡口是在V形坡口的基础上发展的。当焊件厚度增大时,采用双Y形代替V形坡口,在同样厚度下,可减少焊缝金属量约1/2,并且可对称施焊,焊后的残余变形较小。缺点是焊接过程中要翻转焊件,在筒形焊件的内部施焊,使劳动条件变差。 U形坡口的填充金属量在焊件厚度相同的条件下比V形坡口小得多,但这种坡口的加工较复杂。 (二)坡口的几何尺寸 (1)坡口面待焊件上的坡口表面叫坡口面。 (2)坡口面角度和坡口角度待加工坡口的端面与坡口面之间的夹角叫坡口面角度,两坡口面之间的夹角叫坡口角度,见图1—12。 (3)根部间隙焊前在接头根部之间预留的空隙叫根部间隙,见图1—12。其作用在于打底焊时能保证根部焊透。根部间隙又叫装配间隙。 (4)钝边焊件开坡口时,沿焊件接头坡口根部的端面直边部分叫钝边,见图1—12。钝边的作用是防止根部烧穿。 (5)根部半径在J形、U形坡口底部的圆角半径叫根部半径(见图1—12)。它的作用是增大坡口根部的空间,以便焊透根部。

建筑专业基础知识

1.《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课本浓缩精华 2.建筑物按使用性质划分:生产性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 3.生产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4.工业建筑的分类:按厂房层数分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资厂房;按工业建筑用途分生产厂房、 生产辅助厂房、动力厂房、仓储建筑、运输用建筑、其他建筑;厂房跨度的数量和方向分单跨厂房、多跨厂房、纵横相交厂房;按厂房跨度尺寸分小跨度(小于等于12米)、大跨度(15-36米单层工业厂房),其中15-30米以钢筋砼结构为主,36及以上以钢结构为主;按车间生产状况分冷加工车间、热加工车间、恒温湿车间、洁净车间、其他特种状况车间; 5.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一般分为两种,墙体承重结构和骨架承重结构;厂房的骨架由下列构件组成, 墙体仅起围护结构:屋盖结构;吊车梁;柱子;基础;外墙围护系统;支撑系统; 6.民用建筑分类,按建筑物的规模与数量分: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按建筑物的层数和高度分:低 层建筑:1-3层;多层建筑4-6层;中高层建筑:7-9层;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28米的建筑;超高层建筑:100以上的建筑物;按主要承重结构分类: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按结构的承重方式分:墙承重结构、骨架承重结构;内骨架承重结构;空间结构;按施工方法分:现浇、现砌式;部分现砌、部分装配式;部分现浇、部分装配式;全装配式; 7.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一般都由基础、墙与柱、楼地面、楼梯、屋顶和门窗六大部分组成; 8.门窗是房屋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内墙起分隔、组成房间、隔声作用; 9.地基与基础的关系:基础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是墙、柱等上部结构的地下延伸,是建筑物的一个组 成部分,它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地基是指基础以下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地基是指基础以下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10.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处理法;打桩法; 11.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按构造的方式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片 筏基础、箱形基础等;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理论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12.刚性基础分为:砖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柔性基 础指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锥形,最薄处不小于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 13.按基础构造形式分类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 14.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深;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地基土质的好坏, 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壤冰冻的深度以及新旧建筑物的相邻交接等,都影响基础的埋深;埋深大于4米的称为深基础,小于等于4米的为浅基础;基础埋深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浅埋,但不应小于 0.5米;基础顶面底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 15.地下室按功能可分为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地下室两种;按形式可把地下室分为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按 材料可把地下室分为砖混结构地下室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 16.地下室防潮:当地下室位于常年地下水位以上时,地下室需做防潮处理,其构造要求是墙体要用水泥 砂浆砌筑,灰缝保满;在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其具体做法是:先在墙外抹水泥砂浆,再涂一道冷底子没和两道热沥青,然后在防潮层外侧填土500宽;地下室所有墙体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地地下室地坪附近,另一道设散水以上150-200mm的位置;地下室地面主要借助混凝土材料的憎水性能来防潮,当地下室防潮要求较高时,地层应做防潮处理,一般在垫层与地面面层之间,并与墙身水平防潮层在同一水平面上; 17.地下室可用卷材防水也可用加防水剂的钢筋混凝土来防水;卷材防水铺在砼垫层上;

工艺及工艺管理知识教学文案

工艺及工艺管理基础知识 一基本术语 工艺:工艺就是使原材料成为产品的过程和方法。它包含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工艺文件、工艺纪律检查、工具、设备、人员、装配顺序、现场等等。 工艺性:工艺性是指在现有生产条件(设备、人员技能、检验手段等)下,对产品(包括零部件)进行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工艺管理:就是科学地计划、组织和控制各项工艺工作的全过程。就是对工艺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使之运转正常,并不断的优化和改进的过程。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或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工艺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工艺路线:工艺路线又称工艺流程,是指产品的零部件从加工到装配、检验、包装、入库整个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 ★工艺方案工工艺路线,工艺方案强调的是对产品进行制造时人员、设备、工装等工艺元素进行的组织;工艺路线强调的是形成产品所经过的路线。 工艺设计:编制各种工艺文件和设计工艺装备等的过程。 工艺文件:工艺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的各种技术文件。 ★工艺文件分工艺管理文件(包括工艺方案、工艺流程、过程FEMA控制计划、材料消耗定额明细/汇总表、工时定额明细表、工艺通知、工艺更改通知单等)和工艺规程文件(包括各类工艺卡、工序卡、调试卡、作业指导书、检验卡等)两大类。 工艺规程:按相关标准格式编制的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现场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也是生产调度、质量检验、劳动组织、材料供应,工具管理、经济核算的技术依据。 工艺过程卡片:以工序为单位,简要说明产品或零、部件的加工(或装配)过程的一种工艺文件。工序卡片:详细说明某个工序的每个工步的加工(或装配)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三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 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历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的相关知识。 掌握: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 一、远古时期 二、夏商周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五代时期 六、宋辽金元时期 七、明清时期 八、近代史 一、远古时期 1.人类起源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考古发现,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10万年的蓝田人等都是早期中国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的墓葬遗存说明了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意识。 一、远古时期 2.母系氏族文化遗存 距今约7000~5000年,人类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彩陶文化”。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一、远古时期 3.父系氏族文化遗存 距今约5000~4000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化为代表。

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发现 原始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代表性考古文化 一、远古时期 4.古代传说 有巣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和伏羲“蛇首人身”,“龙的传人”的源头。伏羲氏画八卦、刻文字。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炎帝、黄帝战蚩尤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指从黄帝时代开始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尧、舜、禹是继炎帝、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他们都是通过“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选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 1.夏朝——奴隶制确立 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奴隶社会从此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焊接工艺基本知识

焊接工艺基本知识 1什么是焊接接头?它有哪几种类型? 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称为焊接接头(简称为接头)。它由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及其邻近的母材组成。在焊接结构中焊接接头起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连接作用,即把两焊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是传力作用,即传递焊件所承受的载荷。 根据GB/T3375—94《焊接名词术语》中的规定,焊接接头可分为10种类型,即对接接头、T形接头、十字接头、搭接接头、角接接头、端接接头、套管接头、斜对接接头、卷边接头和锁底接头,如图1。其中以对接接头和T形接头应用最为普遍。

2什么是坡口?常用坡口有哪些形式? 根据设计或工艺需要,将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成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称为坡口。开坡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在焊件厚度上全部焊透的焊缝。 坡口的形式由 GB985—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986—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尺寸》标准制定的:常用的坡口形式有I形坡口、Y型坡口、带钝边U形坡口、双Y形坡口、带钝边单边V形坡口等,见图2。

3表示坡口几何尺寸的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⑴坡口面焊件上所开坡口的表面称为坡口面,见图3。

⑵坡口面角度和坡口角度焊件表面的垂直面与坡口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坡口面角度,两坡口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坡口角度,见图4。

开单面坡口时,坡口角度等于坡口面角度;开双面对称坡口时,坡口角度等于两倍的坡口面角度。坡口角度(或坡口面角度)应保证焊条能自由伸入坡口内部,不和两侧坡口面相碰,但角度太大将会消耗太多的填充材料,并降低劳动生产率。

⑶根部间隙焊前,在接头根部之间预留的空隙称为根部间隙。亦称装配间隙。根部间隙的作用在于焊接底层焊道时,能保证根部可以焊透。因此,根部间隙太小时,将在根部产生焊不透现象;但太大的根部间隙,又会使根部烧穿,形成焊瘤。 ⑷钝边焊件开坡口时,沿焊件厚度方向未开坡口的端面部分称为钝边。钝边的作用是防止根部烧穿,但钝边值太大,又会使根部焊不透。 ⑸根部半径 U形坡口底部的半径称为根部半径。根部半径的作用是增大坡口根部的横向空间,使焊条能够伸入根部,促使根部焊透。 4试比较Y形、带钝边U形、双Y形三种坡口各自的优缺点? 当焊件厚度相同时,三种坡口的几何形状见图5。

民用建筑的一般知识

民用建筑的一般知识 建筑物,通常又称“建筑”,是指人们从事工作、生活和活动用的房屋和场所,其中,主要是房屋。建筑物是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综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政治经济背景和文化艺术传统。自从人类能够进行创造性的生产劳动以来,人们一直都在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场所和空间,以满足生存需要,并获精神上的满足。 一: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一般的民用建筑是由基础、墙体、梁、柱、楼地面、楼梯、门窗、屋盖等主要构件组成。这些构件的作用和功能不尽相同,从构件所起的主要作用上看,它们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承重构件。如基础、梁、柱、承重墙、楼地面等。这类构件在房屋建筑中相互支承,直接或间接地承受建筑物上的各种荷载,所以也称之为“主体结构”。 第二类:围护分隔构件。如部分内外墙体、门窗等。这类构件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大自然中各种不良因素对房屋内部的干扰。以及采光、通风、分隔房屋内部空间等。 第三类:装饰构件。如吊顶,各种线条、门窗套等能满足感观需求的构件。它能美化房屋建筑,弥补建筑物存在的缺陷。 二:民用建筑的分类 以住宅的层数为标准分为: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层以上)。 以住宅的平面布局为标准可分为:点式(塔式、墩式)、条式(板式)住宅。 以住宅设计特点为标准可分为:内廊式住宅、外廊式住宅、退台式住宅、跃复式住宅、错层(跃复)式住宅、复式住宅。 以住宅承重结构所选用的主要材料为标准可分为:砖混结构住宅、框架结构住宅、剪力墙结构住宅、钢结构住宅。 以住宅的用途和功能为标准可分为:普通住宅、青老年住宅、别墅式住宅。 三:民用建筑的结构类型 1、结构用材 根据结构用材的不同,民用建筑的结构可划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和木结构。 一般的多层宅多用混合结构,即用砖墙作垂直受力构件,而楼面、楼梯等水平构件则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施工方法分成现浇和预制两种,现浇混凝土灵活性大、整体性强,防水防渗性能好,但施工速度较漫。 2、结构受力和构造特点 根据结构受力和构造特点的不同,民用建筑的结构可划分为承重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式结构、筒式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结构五种基本类型。 一般多层住宅用承重墙结构,高层住宅(电梯公寓)用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 四:民用建筑的等级 建筑物的等级是从重要性、防火、耐久年限等不同角度划分为:特等、甲等、乙等、丙等、

(完整版)航海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 航向、方位和距离 第一节 航海上常用的度量单位 一、长度单位 1.海里(nautical mile, n mile) 1)定义海里 等于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一分所对应的弧长 简写为1n mile 或1'。 数学公式:1(1852.259.31cos 2)nmile m ?=- 赤道最短,1842.9m ,两极最长,1861.6m ;两地最大差值是18.7m 。 2)标准海里 英国为1853.18m(6080英尺); 我国采用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通过的海里标准,1n mile=1852m 。 约在纬度44o14'处1n mile 的长度才等于1852m 3)航海实践中产生的误差 例:某轮沿着赤道向正东航行,每小时25n mile ,航行一天后航程是 2524=600n mile ?(按1n mile 等于1852m 计算) ,如果按赤道1 n mile 的实际长度1842.94m 计算,则船舶一天航行的距离是: 1852600603n mile 1842.94 ?≈ 由此可以看出,将1n mile 确定为1852m 后,所产生的误差只有航行距离的0.5%。若在中纬度海区航行,则所产生的误差将更小。 2.链(cable,cab) 1n mile 的十分之一为1链。链是用来测量较近距离的单位。1链=185.2m 3.米(meter,m) 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度量单位。 航海上用来表示海图里的山高和水深,有时也用来度量距离。 4.拓(fathom)、英尺(foot,ft)和码(yard,yd) 旧英版海图上用英尺和拓表示水深;山高以英尺表示。 用海里、码和英尺来度量距离。 1拓=1.829m 或6 ft 、1yd=0.9144m 或3 ft 、1 ft=0.3048m 。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民用建筑用离心风机基础知识(超全)

离心风机 离心叶轮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呈90°,离心叶轮可分为前弯叶轮、后倾叶轮、后弯叶轮。 1、前弯叶轮:气流方向和叶片的线速度方向夹角为锐角。 特点:低转速,大风量,低静压(相对后倾,后弯叶轮),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前弯叶轮转速过高会造成电机过载,所以使用前弯叶轮的风机不允许空载运行。 2、后倾叶轮:气流方向和叶片的线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叶片为直板形式。 特点:高转速,转速范围宽,风量小,高静压,不过载,效率高。(相对前弯叶轮做比较) 3、后弯叶轮:气流方向和叶片的线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叶片为曲面形式。 特点:高转速,较大风量(比后倾叶轮大),更高静压,更高效率,不过载。 后弯叶轮的风机性能和后倾叶轮的风机性能非常相似,但后弯叶轮的效率更高,性能也更稳定,加工工艺更困难,在高压风机领域应用广泛。 结构型式 (1)传动型式:离心通风机的传动型式通常有电动机直联、带轮、联轴器等三种型式。各种传动型式的代表符号与结构说明见表与图。 离心通风机传动型式代表符号与结构说明

缺点:转速固定,其转速就等于电机转速; 皮带传动优点:转速可调,选择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不同传动比,调节其转速,电

机安装位置也比较灵活; 缺点:易损部件多,需要及时维护; (2)离心通风机出气口安装位置按叶轮轮旋转方向,根据安装角的不同各规定8种基本位置(从原动机侧看)。 风机的常用参数 1、风量:表示空气流量的大小 风量的计算公式:Q=S×V S为截面积(m2,平方米),V为气流速度(m/s,米/秒) 2、动压:气流在某一点的动压是根据空气密度和气体的运动速度而定的压力。 =0.5ρV 动压计算公式:P d ρ为气体密度,通常取1.2(kg/m3)(标准状况)V为气流速度(m/s),P d为动压。 标准状况:通常我们给定的风机的性能参数都是转化成标准状态下的参数。 标准状况是指在101325帕、20摄氏度、湿度为50%的湿空气状态,此时空气的密度为1.2kg/m 。标准状况通常写为NTP。 3、静压:气流在某一点的静压是根据空气密度和压缩程度得出的与空气的运动 速度无关的压力,也就是系统阻力或流程阻力。 4、全压:气流在某一点的全压是根据空气密度、压缩程度和空气的运动速度而 定的压力。气流在某一点的全压是指该点静压和动压的和。

房建工程基础知识点大全

房建工程基础知识点大全 第一节、建筑物的分类 一、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及特点 1、民用建筑: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各种文化福利活动的房屋。按其用途不同, (1 (2 2 1 2、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梁、柱、楼板、基础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梁、楼板、柱、基础组成一个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称框架结构。墙只起围护作用,用砖砌筑。此结构用于高层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钢结构:建筑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此结构多用于大型工业建筑。

三、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 1、承重墙结构 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 3 ,4 1 2、多层:2层以上,8层以下 3、中高层:8层以上,16层以下 4、高层:16层以上,24层以下 5、超高层:24层以上 第二节房屋构造概述

一、建筑材料知识 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砖等。 1、水泥 (1)常见水泥的种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五种 (2)325、 425、 (3 标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沙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标准稠度是做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时,国家标准规定的稠度。 2、钢筋 (1)建筑钢筋的种类:钢筋是钢锭经热轧而成,故又称热轧钢筋,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钢材品种。

按外形可分为:光圆钢筋、带肋钢筋。 按钢种可分为:碳素钢钢筋和普通低合金钢钢筋。 按强度可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其中Ⅰ级钢筋为低碳钢钢筋,Ⅱ、Ⅲ、Ⅳ级为低合金钢钢筋。 (2 3 (1 (2 红松:材质较软,纹理顺直,不易翘曲、开裂,树脂多,耐腐朽,易加工,主要用 鱼鳞云杉:又名白松。材质轻、纹理直、结构细、易干燥、加工,主要用于制作门 马尾松:材质中硬,纹理直斜不匀,结构中至粗,不耐腐,松脂气味浓,在水中很

工艺基础知识--入门篇

工艺基础知识目录 (一)工艺技术 1、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2、机构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3、工艺文件 4、工艺参数 5、工艺定位夹紧符号 6、产品图及特性值符号 7、生产准备工作的六个阶段 8、工艺纪律 二、刀具 1、对刀具材料的要求 2、刀具的组成 3、刀具几何参数 4、常用刀具材料 5、冷却液 三、机床夹具 1、定义 2、分类 3、机床夹具的组成 4、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基本原理 四、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一)金属材料 1、钢的编号 2、铸钢与铸铁 3、其它(略) 五、公差配合与技术质量 (一)互换性 (二)公差有关术语 1、基本尺寸 2、极限尺寸 3、实际尺寸 4、极限偏差 5、公差 6、表面热处理 1、万能量具 2、专用量具 3、检验具 4、检测设备 (四)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2、表面粗糙度符号 3、标准方法 (五)形位公关各项目的符号 一、工艺技术 1、工艺基本术语 (1)机械制造: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 (2)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3)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4)工艺文件: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的各种技术文件。 (5)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6)工艺参数:为了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工艺过程中所需选用或控制的有关量。

(7)工艺装备(工装):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具、钳工工具和工位器具等。 (8)毛坯:根据零件(或产品)所要求的形状、工艺尺寸等而制成的,供进一步加工用的生产对象。 (9)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生产对象。 (10)切削加工: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 (1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2)安装:工件(或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13)工步:在加工表面(或装配时的连续表面)和加工(或装)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 部分工序。 (14)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15)工艺尺寸:根据加工的需要,在工艺附图或工艺规程中所给出的尺寸。 (16)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 (17)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18)工艺(序)卡:按产品或零部件的某一工艺阶段受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它以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这个阶段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等。 (19)工艺附图:附在工艺规程上用以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加工或装地的简图或图表。 (20)检验工艺卡:按工艺过程中零件的尺寸、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才性质等的重要性,而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规定了检验百分比和使用的量、检具以及合格标记等。 (21)夹具:用以装夹工件(或引导刀具)的装置。 (22)装夹: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 (23)粗加工:从坯料上切除较多的余量,所能达到的精度比较低,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比较大的加工过程。 (24)精加工:从工件上切除较少余量,所得精度比较高,表面粗糙度数值比较小的加工过程。 (25)半精加工:介于粗加工和精加工之间所进行的加工过程。 (26)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编制(CAPP):通过向计算机输入被加工零件的原始数据、加工条件和加工 要求,由计算机自动地进行编码、编程直到最后输出经过优化的工艺规程化的过程。 (27)计算辅助制造:利用计算机分级结构将产品的设计信息自动地转换成制造信息,以控制产品的加工、装地、检验、试验、包装等全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有关的全部物流系统和初步的生产调度。

最新航海气象题库基础知识1

最新航海气象题库基础知识1 题干:影响天气及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成分包括: A.二氧化碳、臭氧和惰性气体B.氮气、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C.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D.氧气、臭氧和惰性气体参考答案:C 题干:大气中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成分为:A.臭氧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参考答案:D 题干:在大气成分中,主要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气体成分为:A.臭氧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参考答案:A 题干:在自然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哪种大气成份能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者之间互相转化(即发生相变的唯一大气成份)?A.氮气B.氧气C.水汽D.二氧化碳参考答案:C 题干:在下列大气成分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大气成分是:A.氧气B.水汽C.臭氧D.二氧化碳参考答案:D 题干:对大气温度有较大影响的大气成分:Ⅰ.氮气;Ⅱ.臭氧;Ⅲ.二氧化碳;Ⅳ.氧气;Ⅴ.水汽;Ⅵ.氢气。A.Ⅰ、Ⅱ、Ⅲ、Ⅳ、Ⅴ、ⅥB.Ⅰ、Ⅱ、Ⅳ、Ⅴ、ⅥC.Ⅱ、Ⅲ、ⅤD.Ⅱ、Ⅳ、Ⅴ参考答案:C 题干:下列哪些大气成分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有较大的影响?Ⅰ.氧气;Ⅱ.氮气;Ⅲ.臭氧;Ⅳ.二氧化碳;Ⅴ.氢气;Ⅵ.水汽。A.Ⅰ、Ⅲ、Ⅳ、ⅥB.Ⅳ、ⅥC.Ⅱ、Ⅲ、Ⅴ、ⅥD.Ⅱ、Ⅳ、Ⅴ参考答案:B 题干:天气是指某一特定区域,。A.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B.在较长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C.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D.气象要素的一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参考答案:A 题干:气候是指某一特定区域,。A.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B.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C.气象要素的一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极值)D.天气形势参考答案:B 题干:在水汽相变过程中,大气固体杂质可以充当:A.凝结核,不利于相变过程发生B.催化剂,不利于水汽凝结C.凝结核,有利于相变过程发生D.催化剂,有利于水汽凝结参考答案:C 题干:目前城市大气质量监测报告中通常提到的污染物种类有:A.总悬浮粒子B.二氧化碳C.水汽D.臭氧参考答案:A 题干:一些大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一、常见地貌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地貌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深层侵入岩,岩性坚硬,岩体造型丰富。一般来说,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名山常有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的特点。花岗岩易发生球状风化,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或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 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有山东泰山、崂山,安徽黄山、九华山,陕西华山,江西三清山,浙江普陀山,福建鼓浪屿等。 (二)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在巨厚的红色沙砾岩层上,由内外营力作用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我国的丹霞地貌景观有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甘肃张掖等。 (三)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以碳酸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两种,喀斯特景观有峰林、峰丛、石林、溶洞、峡谷、天坑、天生桥、地表钙华堆积、桌山等。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广西、云贵高原最为集中。代表性景观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金佛山、重庆奉节天坑一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石花洞等。 (四)流纹岩地貌 流纹岩地貌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火山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状构造。在岩体节理和裂隙特别发育的部位,易形成奇峰异洞、峭壁幽谷等丰富奇特的造型地貌。随着观者步移景迁,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象特征。的流纹岩地貌景观有浙江雁荡山、神仙居、仙都峰,杭州西湖宝石山等。 (五)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在夹有薄层砂质页岩的石英砂岩地层中,由于地壳稳定上升,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和崩塌,同时充沛的地表流水又对其进行强烈的侵蚀而形成的密度和规模很大、千姿百态的砂岩石峰。 湖南张家界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景区内有形态各异的数千座岩峰。 (六)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主要是指海岸地带受波浪、潮汐、海流以及生物等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如可分为基岩海岸、堆积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崖海岸。 的海岸地貌景观有台湾野柳、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山东成山头、河北昌黎黄金海岸等。 (七)荒漠地貌 荒漠地貌形成于环境恶劣的极端干旱地区,是荒漠地区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风力作用是塑造其形态的最主要地质营力。

建筑工程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基础知识 第一节建筑物的分类 一、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及特点 1、民用建筑: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各种文化福利活动的房屋。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两类: (1)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 (2)公共建筑: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各种福利设施的建筑物,如各类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总称。通常将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称为工业厂房。包括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二、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 1、 砖木结构:这类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木构成。其中竖向承重构件如墙、柱等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等采用木材制作。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层数较少,多用于单层房屋。 2、 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墙、柱用砖砌筑,梁、楼板、楼梯、屋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成为砖—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多用于层数不多(六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及小型工业厂房,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3、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梁、柱、楼板、基础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梁、楼板、柱、基础组成一个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称框架结构。墙只起围护作用,用砖砌筑。此结构用于高层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钢结构:建筑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此结构多用于大型工业建筑。 三、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 1、承重墙结构 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结构 主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组成,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体)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刚架(或称框架)。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结构。 3、排架结构 主要承重体系由屋架和柱组成。屋架与柱的顶端为铰接(通常为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柱的下端嵌固于基础内。一般单层工业厂房大多采用此法。 4、其他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上述结构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因而又发展了剪力墙结构体系、桶式结构体系。 四、建筑高度分类 建筑物可根据其楼层数量分为以下几类 1、低层:2层及2层以下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旅游景观

气象、气候和天象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它们有直接造景的旅游功能,如吉林雾凇、黄山云海、峨眉佛光、日食月食等。 一、气象、气候景观 (一)云雾、云海景观 云雾是大气中一种水汽凝结景象。当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浮在靠近地面的空气中称为雾。云雾在名山胜景中极为奇妙,当潮湿气流沿山坡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坡地雾,形成云雾景观,它与山景相映成趣,使群山富有生命,使游人心潮起伏。 云海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山顶俯瞰漫无边际的云,如临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我国的云海景观有黄山云海、庐山云海、峨眉云海、衡山云海。 (二)雾凇、雨凇景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雾气在低于0℃时附着在物体上面直接凝华生成的白色絮状凝结物。它集聚包裹在附着物外围,漫挂于树枝、树丛等景物上。我国雾凇出现最多的是吉林省吉林市。 P82 雨凇是在低温条件下,小雨滴附着于景物之上冻结的半透明、透明的冰层与冰块。雨凇的产生,必须是低层空气有逆温现象,小水滴从上层气温高于0℃的空气中下降至下层气温低于0℃的空气中,处于过冷却状态,过冷却水滴附着在寒冷的物体表面,立即冻结成雨凇。我国峨眉山雨凇最多,庐山雨凇被誉称“玻璃世界”。 (三)冰雪景观 冰雪是纬度较高地区的寒冷季节或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才能见到的气象景观。我国江南在冬季寒潮来临之际才可能降雪,断桥残雪是西湖胜景之一。降雪往往使大自然形成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如果配以高山、森林等自然景观,可构成奇异的冰雪风光,如东北“林海雪原”、关中“太白积雪”、长沙“江天暮雪”等。冰雪运动有“白色旅游”之称。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每年冰雪节都举办大型冰雕、冰灯、雪雕的展出活动。 (四)烟雨景观 烟雨是指像烟雾那样的细雨,在特定地理环境和人们的心境下,观赏和品味降雨过程也有无穷韵味,如诗如梦。我国雨景有江南烟雨、巴山夜雨等。江南烟雨是指江南地区春秋季降落的丝丝细雨,呈细雨霏霏、烟雾缭绕景象。“巴山夜雨”现象是指渝陕交界大巴山地的山间谷地,气温高、湿度大,谷地中湿热空气不易扩散,夜间降温后湿热的空气上升使水汽凝结而出现的细雨蒙蒙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