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一上《函数》之函数的基本概念同步教学案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一上《函数》之函数的基本概念同步教学案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一上《函数》之函数的基本概念同步教学案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一(上)

函数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使用y=f(x)表示y 是x 的函数,会求函数值f(a),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知识梳理】

1. 怎样定义函数?函数的三要素是 、 、 。

2. 确定函数的定义域一般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3.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4. 函数的图像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5. 什么是分段函数?

6. 两个函数相同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典型例题分析】

【例1】下面四组函数()()f x g x 和,表示同一函数的有 ( ) (A )()(

)2

,f x x g x ==

(B )()(

),f x x g x ==

(C )(

)()11f x g x x ==

-

(D )()()21

,11

x f x g x x x -=

=-+ 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 只有当这三要素完全相同时,两个函数才能称为同一函数。 变式练习:1.3

)

5)(3(1+-+=x x x y 52-=x y

2。 111-+=

x x y )1)(1(2-+=x x y

3。 x x f =)( 2

)(x x g =

4.x x f =)( 33

)(x x F =

5.21)52()(-=x x f 52)(

2-=x x f

【例2】求函数11y x

=+的定义域

变式练习:

求下了函数的定义域 1.2

1

)(-=x x f 2。 23)(+=x x f

3、x

x x f -+

+=21

1)(

4.14)(2

--=

x x f 5.2

14

3)(2-+--=

x x x x f

5.x

x x x f -+=0)1()(

【例3】求()f x (1)若()2132f x x +=-,求()f x

(2)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R ,()()()()01,21f f a b f a b a b =-=--+,求()f x

变式练习:已知(31)54f x x -=+,求()f x

【例4】已知()()()1,0

1,0

x x x f x x x x +>??=?-

变式练习:1、已知??

?

?

?+=10

)(x x f π )

0()0()0(>=

【例5】(1)已知函数()21y f x =+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23y f x =-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f x ,对于任意不为零的x ,都满足()12f x f x x ??

=+ ???

,求()f x (3)若函数()f x 满足()2

213f x x x -=-,求()f x

变式练习: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a,b],其中0<-a

【例6】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2

45,0,3y x x x =-+∈??

(2)2y x =+

变式练习: 1、若x 为实数,求 y =x 2+2x +3的值域

2、求函数 242x x y --=的值域

3、求函数x x y -+=142的值域

【例7】在下列四个函数中,满足性质:“对于区间()1,2上任意的()1212,.x x x x ≠

()()2121f x f x x x -<-恒成立”的只有 ( )

A. ()1f x x

= B. ()f x x = C. ()2f x = D ()2

f x x =

【例8】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x

y )1(-= {}3,2,1,0∈x 2。

x x y --=1

【课堂小练】

1、判断下列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并说明理由。

(1)()()0,x

f x

g x x x

==

(2)()()1

1,f x x g x =

+=(3)()()2

2

22,22f x x x g t t t =-+=-+

(4)()()f x g x ==

2

、若1)f x =+求f (x )。

3、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2,1-,则函数1x f x -??

???

的定义域是 ( ) A ()0,+∞ B )1

,3

?+∞?? C ()

)1

,0,3?-∞+∞??

D )3,+∞?? 4、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1,4,求函数()2f x +的定义域

5、已知()()()()21

,1,21f x x R x g x x x R x

=

∈≠-=+∈+且 (1)求()()2,2f g 的值 (2)求()()

2f g

6、某学生离家去学校,由于怕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步,等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下图中y 轴表示离学校的距离,x 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适合题意的图形是( )

7、下列图形中,不能表示函数图像的是( )

A B C D 8、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23,[1,2]y x x =-∈

21(3)3

x y x +=

- 2

(4)23,[3,2]y x x x =++∈-

(5)y =

(6)y x =+

2,(0)

(7)()2,(01),(14)

x x f x x x x ?-

=≤

1y x x =+

9、若x

x

x f -=1)1( 求f (x )

10、已知f (x )=ax +b ,且af (x )+b =ax +8 求f (x )

11、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 且f [f (x )]=4x -1, 求f (x )的解析式。

【课堂总结】

1、函数的三要素是?

2、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注意哪几个问题?

3、求函数的值域本节课讲了哪些方法?

4、如何判断两个函数相等? 【课后练习】

一、基础巩固

1.

函数1y =-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函数(

)f x =

()263f a -=,求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3.下面四组函数中,()()f x g x 与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

A ()()21,11x f x g x x x -==-+

B ()()()()

0,0x x f x x g x x x ≥??==?-

C (

)(

)2

f x

g x =

=

D ()()0,1f x x g x ==

4.设集合{}

{}

22,02A x x B y y =-≤≤=≤≤给出四个图像,其中能表示以A 为定义域,B 为值域的函数是 ( )

A B C D 5.已知集合()(){}(){},,,,A x y y f x B x y x a y R =

===∈,其中a 为常数,则集合A

B 的元素有

( )

A 0个

B 1个

C 至多1个

D 至少1个

6.已知()(){}()2

2

112,0x g x x f g x x x -=-=≠,则()0.5f = ( )

A 1

B 3

C 15 D30

7.写出下面函数的定义域 ( )

(1)y

=

(2)

y =

二、能力提升

8.下列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试说明理由 (1)1x

y y x

==和

(2)

y y ==

(3)()()f x x g t ==和

9.(1)已知()2

31f x x x =+-,求()2f x -的表达式

(2)已知()2

135f x x x +=+-,求()f x 的表达式

函数定义域、值域经典习题及答案

复合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练习题 一、 求函数的定义域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⑴y = (2 )01(21)111 y x x = +-+- 2、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f x ()2 的定义域为_ _ _;函数f x ()-2的定义域为 ________; 3、若函数(1)f x +的定义域为[]-23,,则函数(21)f x -的定义域是 ;函数1(2)f x +的定义域为 。 4、 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 [1,1]-,且函数()()()F x f x m f x m =+--的定义域存在,求实数m 的取 值范围。 二、求函数的值域 5、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⑴223y x x =+- ()x R ∈ ⑵2 23y x x =+- [1,2]x ∈

⑶311x y x -=+ ⑷31 1 x y x -=+ (5)x ≥ ⑸ y = 三、求函数的解析式 1、 已知函数2(1)4f x x x -=-,求函数()f x ,(21)f x +的解析式。 2、 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且2(1)(1)24f x f x x x ++-=-,求()f x 的解析式。 3、 已知函数()f x 满足2()()34f x f x x +-=+,则()f x = 。 4、设()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 ()(1f x x =,则当(,0)x ∈-∞时()f x =____ _ ()f x 在R 上的解析式为 5、设()f x 与()g x 的定义域是{|,1}x x R x ∈≠±且,()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且 1 ()()1 f x g x x += -,求()f x 与()g x 的解析表达式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精品文档 沪教版高一数学教案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我国的小河流; 非负奇数; 1 / 3 精品文档 方程x210的解; 某校2007级新生; 血压很高的人; 著名的数学家;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 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2 / 3 精品文档 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例题讲解: 例1(用“?”或“”符号填空: ; ; Z; 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印度A, 英国 A。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1,m,m23m3, 若3?P且-1P,求实数m的值。

高中数学-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总结

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总结 一.求函数的定义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分母不为零 (2)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非负。 (3)对数中的真数部分大于0。 (4)指数、对数的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5)y=tanx 中x ≠k π+π/2;y=cotx 中x ≠k π等等。 ( 6 )0x 中x 0≠ 二、值域是函数y=f(x)中y 的取值范围。 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1)直接法 (2)图象法(数形结合) (3)函数单调性法 (4)配方法 (5)换元法 (包括三角换元)(6)反函数法(逆求法) (7)分离常数法 (8)判别式法 (9)复合函数法 (10)不等式法 (11)平方法等等 这些解题思想与方法贯穿了高中数学的始终。 定义域的求法 1、直接定义域问题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 2 1 )(-=x x f ;② 23)(+=x x f ;③ x x x f -+ +=211)( 解:①∵x-2=0,即x=2时,分式 2 1 -x 无意义, 而2≠x 时,分式 21 -x 有意义,∴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2|≠x x . ②∵3x+2<0,即x<-32 时,根式23+x 无意义, 而023≥+x ,即3 2 -≥x 时,根式23+x 才有意义, ∴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x |3 2 -≥x }.

③∵当0201≠-≥+x x 且,即1-≥x 且2≠x 时,根式1+x 和分式x -21 同时有意义, ∴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x |1-≥x 且2≠x } 另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 ??≠-≥+0201x x ? ???≠-≥21 x x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14)(2 --= x x f ②2 14 3)(2-+--= x x x x f ③= )(x f x 11111++ ④x x x x f -+= 0)1()( ⑤3 7 3132+++-=x x y 解:①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142 ≥-x 即: 33≤≤-x ∴函数14)(2--= x x f 的定义域为: [3,3-] ②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131 40210432x x x x x x x 且或 4133≥-≤<--

高中数学目录(沪教版)

高中数学教材(沪教版)目录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 1.1集合及其表示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1.3集合的运算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第二章不等式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2.5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关系的建立 3.3函数的运算 3.4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一幂函数 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二指数函数 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 高一下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三对数 4.4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四反函数 4.5反函数的概念 五对数函数 4.6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7简单的指数方程

4.8简单的对数方程 第五章 三角比 一 任意角的三角比 5.1任意角及其度量 5.2任意角的三角比 二 三角恒等式 5.3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 5.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5.5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三 解斜三角形 5.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 三角函数 一 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6.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2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函数()sin y A x ωφ=+的图像与性质 二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6.4反三角函数 6.5最简三角方程 高二上 第七章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一 数列 7.1数列 7.2等差数列 7.3等比数列 二 数学归纳法 7.4数学归纳法 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7.6归纳—猜想—证明 三 数列的极限 7.7数列的极限 7.8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第八章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8.1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8.2向量的数量积 8.3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 8.4向量的应用 第九章 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一 矩阵 9.1矩阵的概念 9.2矩阵的运算 二 行列式 9.3二阶行列式 9.4三阶行列式

高中数学函数的定义域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独立元素:解析式 定义域 值域 性质 一、由函数解析式求定义域 基础练习A: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lg(4x+3) (2)y=1/lg(4x+3) (3)y=(5x-4)0 (4)y=x 2/lg(4x+3)+(5x-4)0 2.用长为L 的铁丝弯成下部的矩形,上部分为半圆的框架(如图),若矩形的底边长为2x ,求此框架围成面积y 与x 的函数,写出的定义域。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变1:使解析式 无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变2:已知y 是x 的函数t t t t t t y x -+----+=+=222244,22其中t ∈R ,求 y=f(x)的函数解析式及其定义域 x x y )2lg(1-=、02)45()34lg(2-++=x x x y 、)39lg(|2|713x x y -+--=、3)12(23log )(4-=-x x f x 、x x y cos lg 2552+-=、C B 3442log 22+-+--x x x x

二、由y=f(x)的定义域,求复合函数y=f(g(x))的定义域;或者反过 来。 例2、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2,9),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2) (2)f(3x) (3)f(x2) (4)f(lgx+5) (5) g(x)=f(-x)+f(x) 实质:已知中间变量u=g(X)的值域,求x的范围。 变: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1),则F(x)=f(1―x)+f(1―x2)的定义域为__。 例3、(1) 函数f(3x-2)的定义域是[-2,1),则f(x)的定义域为 (2)函数f(x2)的定义域是[-1,1),则f(x)的定义域为 x)的定义域为 (3)函数f(x2)的定义域是[-1,1],则f(log 2 ______ 例4、已知函数f(x)=1/(x+1),则f[f(x)]的定义域为 实质:由中间变量u=g(x)的值域求f(x)的定义域

高一数学(沪教版)第一学期第一章部分习题

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训练题 一、选择题 1、α是β的充要条件的是( ) A 、532:5 23:->-->+x x βαB 、b a b a ><>:2,2:βα C 、四边形是正方形相垂直平分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βα D 、有唯一解的方程关于1:0 :=≠ax x a βα 2、“22≤≤-a ”时“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012 =++ax x 无实根”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b a ,是实数,则“0>a 且0>b ”是“0>+b a 且0>ab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0>x ”是“0≠x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对任意实数c b a ,,,给出下列命题:①“b a =”是“bc ac =”充要条件;②“5+a 是 无理数”是“a 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③“b a >”是“2 2b a >”的充分条件;④“5a C 、1-k ,5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函数的定义域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函数的定义域 导语: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来说在学习方法和解题难度上都会有所增加,所以我们要熟悉每个重点知识点,以此来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以下是为大家精心的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函数的定义域,欢迎大家参考! 定义域 (高中函数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属于集合A。其中,x叫作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 名称定义 函数中,应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在数学中是函数在定义域中应变量所有值的集合 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1)化归法;(2)图象法(数形结合), (3)函数单调性法, (4)配方法,(5)换元法,(6)反函数法(逆求法),(7)判别式法,(8)复合函数法,(9)三角代换法,(10)基本不等式法等 关于函数值域误区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是函数构造的三个基本“元件”。平时数学中,实行“定义域优先”的原则,无可置疑。然而事物均具有二重性,在强化定义域问题的同时,往往就削弱或谈化了,对值域问题的探究,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对函数的掌握时好时坏,事实上,定义域与值域二者的位置是相当的,绝不能厚此薄皮,何况它们二者随时处于互相转化之中(典型的例子是互为反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相互转化)。如果函数的值域是无限集的话,那么求函数值域不总是容易的,反靠不等式的运算性质有时并不能奏效,还必须联系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来考虑函数的取值情况。才能获得正确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求值域的问题有时比求定义域问题难,实践证明,如果加强了对值域求法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对定义域内函的理解,从而深化对函数本质的认识。 “范围”与“值域”相同吗? “范围”与“值域”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许多同学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值域”是所有函数值的集合(即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是这个函数的取值),而“范围”则只是满足某个条件的一些值所在的集合(即集合中的元素不一定都满足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值域”是一个“范围”,而“范围”却不一定是“值域”。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 -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案

教学题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1. 能力与技能: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理解抛物线的发生过程 (2)掌握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图像、焦点、准线之间的关系 (3)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抛物线标准方程。 2. 过程与方法: (1) 有实际问题引入要研究的课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 发现抛物线的形成过程。 (2) 求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中贯彻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掌握待定系数法在方程中的应用。 3. 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照灯、汽车前灯、卫星天线、激光 望远镜都是利用抛物线原理制成的,因此在生活当 中,抛物线是一个用途非常广泛的曲线。下面简单 介绍抛物线的光学反射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从 而引出课题: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二.新课: 1. 抛物线的定义:先从一个有趣的实验说起,仔细讲解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抛物线的特点,从中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抛物线的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F 不在l 上)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同时强调抛物线定义也是抛物线的性质即:是抛物线上的点就满足到焦点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 2. 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求一般曲线的方程(一般步骤):1.建系2.设点3列式4.化简 建立抛物线的坐标系(由学生讨论)过点F 做准线L 的垂线,垂足为K 。以直线KF 为x 轴,线段KF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KF ︱= p,则焦点F 的坐标是(2p ,0),准线l 的方程为2 p x -=

高中数学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解析式求法

课题7:函数的概念(一)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讲授新课: (一)函数的定义: 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 (),y f x x A =∈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1)一次函数y=ax+b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也是R ; (2)二次函数2 y ax bx c =++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B ;当a>0时,值域244ac b B y y a ??-??=≥?????? ;当a ﹤0时,值域244ac b B y y a ??-??=≤?????? 。 (3)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定义域是{}0x x ≠,值域是{}0y y ≠。 (二)区间及写法: 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表示为[)(),,,,a a +∞+∞(](),,,b b -∞-∞。 巩固练习:用区间表示R 、{x|x ≥1}、{x|x>5}、{x|x ≤-1}、{x|x<0} (三)例题讲解: 例1.已知函数2()23f x x x =-+,求f(0)、f(1)、f(2)、f(-1)的值。 变式:求函数223, {1,0,1,2}y x x x =-+∈-的值域 例2.已知函数1()2f x x =+, (1) 求()()2 (3),(),33f f f f --的值;(2) 当a>0时,求(),(1)f a f a -的值。 (四)课堂练习: 1. 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4,40,40,1,0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且且或 2. 已知函数f(x)=3x 2+5x -2,求f(3)、f(-2)、f(a)、f(a+1)的值; 3. 课本P 19练习2。

高中数学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总结

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总结 一。求函数得定义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分母不为零 (2)偶次根式得被开方数非负。 (3)对数中得真数部分大于0。 (4)指数、对数得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5)y=tanx中x≠kπ+π/2;y=cotx中x≠kπ等等。 ( 6 )中x 二、值域就是函数y=f(x)中y得取值范围。 常用得求值域得方法: (1)直接法(2)图象法(数形结合) (3)函数单调性法 (4)配方法 (5)换元法 (包括三角换元)(6)反函数法(逆求法) (7)分离常数法 (8)判别式法 (9)复合函数法 (10)不等式法 (11)平方法等等 这些解题思想与方法贯穿了高中数学得始终。 定义域得求法 1、直接定义域问题 例1 求下列函数得定义域: ①;②;③ 解:①∵x—2=0,即x=2时,分式无意义, 而时,分式有意义,∴这个函数得定义域就是、 ②∵3x+2〈0,即x<-时,根式无意义, 而,即时,根式才有意义, ∴这个函数得定义域就是{|}. ③∵当,即且时,根式与分式同时有意义, ∴这个函数得定义域就是{|且} 另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例2 求下列函数得定义域: ①② ③④ ⑤ 解:①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即: ∴函数得定义域为: []

②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定义域为:{ x|} ③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 ∴函数得定义域为: 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定义域为: ⑤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即 x< 或 x〉∴定义域为: 2定义域得逆向问题 例3若函数得定义域就是R,求实数a得取值范围(定义域得逆向问题) 解:∵定义域就是R,∴ ∴ 练习: 定义域就是一切实数,则m得取值范围; 3复合函数定义域得求法 例4 若函数得定义域为[-1,1],求函数得定义域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函数得定义域为: 例5 已知f(x)得定义域为[—1,1],求f(2x—1)得定义域。 分析:法则f要求自变量在[-1,1]内取值,则法则作用在2x-1上必也要求2x-1在[-1,1]内取值,即-1≤2x-1≤1,解出x得取值范围就就是复合函数得定义域;或者从位置上思考f(2x-1)中2x-1与f(x)中得x位置相同,范围也应一样,∴—1≤2x-1≤1,解出x得取值范围就就是复合函数得定义域。 (注意:f(x)中得x与f(2x-1)中得x不就是同一个x,即它们意义不同。) 解:∵f(x)得定义域为[—1,1], ∴—1≤2x-1≤1,解之0≤x≤1, ∴f(2x-1)得定义域为[0,1]。 例6已知已知f(x)得定义域为[-1,1],求f(x2)得定义域。 答案:—1≤x2≤1 x2≤1-1≤x≤1 练习:设得定义域就是[-3,],求函数得定义域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得: ∵≥0 ∴ ∴函数得定域义为: 例7 已知f(2x-1)得定义域为[0,1],求f(x)得定义域 因为2x-1就是R上得单调递增函数,因此由2x-1, x∈[0,1]求得得值域[-1,1]就是f(x)得定义域、 练习: 1已知f(3x-1)得定义域为[—1,2),求f(2x+1)得定义域。) (提示:定义域就是自变量x得取值范围) 2已知f(x2)得定义域为[-1,1],求f(x)得定义域

高中高一数学函数的定义域知识点

2019高中高一数学函数的定义域知识点 数学的学习贯穿了我们的整个学习阶段,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学好数学,小编准备了高一数学函数的定义域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定义域 (高中函数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属于集合A。其中,x叫作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 叫作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 名称定义 函数中,应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在数学中是函数在定义域中应变量所有值的集合 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1)化归法;(2)图象法(数形结合), (3)函数单调性法, (4)配方法,(5)换元法,(6)反函数法(逆求法),(7)判别式法,(8)复合函数法,(9)三角代换法,(10)基本不等式法等 关于函数值域误区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是函数构造的三个基本元件。平时数学中,实行定义域优先的原则,无可置疑。然而事物均具有二重性,在强化

定义域问题的同时,往往就削弱或谈化了,对值域问题的探究,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对函数的掌握时好时坏,事实上,定义域与值域二者的位置是相当的,绝不能厚此薄皮,何况它们二者随时处于互相转化之中(典型的例子是互为反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相互转化)。如果函数的值域是无限集的话,那么求函数值域不总是容易的,反靠不等式的运算性质有时并不能奏效,还必须联系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来考虑函数的取值情况。才能获得正确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求值域的问题有时比求定义域问题难,实践证明,如果加强了对值域求法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对定义域内函的理解,从而深化对函数本质的认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范围与值域相同吗? 范围与值域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许多同学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值域是所有函数值的集合(即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是这个函数的取值),而范围则只是满足某个条件的一些值所在的集合(即集合中的元素不一定都满足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值域是一个范围,而范围却不一定是值域。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 -11.1 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 教案

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 2、通过直线点法向式方程的推导,体会向量知识的应用和坐标法的含义.初步认识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并体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形式求解直线方程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及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 若给出方程y =x -1 问:①点(2,1),(3,2)是否在直线l 上?②如 何判断点P 是否在直线l 上? (①l 上任意点的坐标满足方程y =x -1②以方程y =x -1的任意解为坐标 的点都在直线l 上) 我们就称方程y =x -1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是方程y =x -1的图形 (2) 复习点方向式方程 直线的方向,与直线平行的向量有无数个,所以方向向量不唯一,则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显然也不唯一 问:若过已知点与某一非零向量垂直的直线是否唯一确定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上述条件求出直线l 的方程。(写出课题) 二、概念形成 设P 00(,)x y ,非零向量(,)n a b =r ,Q (,)x y 为直线l 上任意一点 则=PQ ),(O O y y x x -- ∵PQ n ⊥u u u r r ∴0=? 即00()()0a x x b y y -+-=① ∴直线l 上的任一点都满足方程① 反之,若11(,)x y 为方程①的解,即1010()()0a x x b y y -+-=,则1Q 11(,)x y 符合1PQ n ⊥u u u u r r ,即1Q 在直线l 上. 根据直线方程的定义知,方程①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是方程①的直线.

2020-2021年高一数学反函数一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数学反函数一新课标人教版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3.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函数的概念; 2.反函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 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 教具装备 幻灯片2张 第一张:反函数的定义、记法、习惯记法。(记作A); 第二张:本课时作业中的预习内容及提纲。 教学过程 (I)讲授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反函数(板书课题)§2.4.1 反函数的概念。 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对反函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复述一下反函数的定义、记法、习惯记法? 生:(略) (学生回答之后,打出幻灯片A)。 师:反函数的定义着重强调两点: (1)根据y= f(x)中x与y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来,得到x= φ(y); (2)对于y在c中的任一个值,通过x= φ(y),x在A中都有惟一的值和它对应。 师:应该注意习惯记法是由记法改写过来的。 师:由反函数的定义,同学们考虑一下,怎样的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呢? 生:一一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学生作答后,教师板书,若学生答不来,教师再予以必要的启示)。 师:在y= f(x)中与y= f -1(y)中的x、y,所表示的量相同。(前者中的x与后者中的x都属于同一个集合,y也是如此),但地位不同(前者x是自变量,y是函数值;后者y 是自变量,x是函数值。) 在y= f(x)中与y= f –1(x)中的x都是自变量,y都是函数值,即x、y在两式中所处的地位相同,但表示的量不同(前者中的x是后者中的y,前者中的y是后者中的x。)由此,请同学们谈一下,函数y= f(x)与它的反函数y= f –1(x)两者之间,定义域、值域存在什么关系呢?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函数定义域练习题

高中数学函数定义域练习题 1、x x f -= 1)(的定义域为 . 2、23)(x x x f -=的定义域为 . 3、函数261 x x y --=的定义域为 . 4、函数x x y 43 +=的定义域为 . 5、函数123++= x x y 的定义域为 . 6、0)1(32-+-+=x x x y 的定义域为 . 7、213)(+++= x x x f 的定义域为 . 8、x y -??? ??=31的定义域为 . 9、()()132 lg 13++-=x x x x f 的定义域 . 10、()1 log 1 2-=x x f 的定义域为 . 11、()()x x x f 22ln -=的定义域为 . 12、()() 1lg 1-=+x x f x 的定义域为 . 13、()3121++-=x x x f 的定义域 .

14、232 2+-=x x y 的定义域为 . 15、函数()()214ln 1x x f x -+= +的定义域为 . 16、12)(+-= x x x f 的定义域为 . 17、() 12log 12)(---=x x x f 的定义域为 . 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 要点:对于一个复合函数[])(x g f 来说,它的定义域一定是x 的取值范围而非)(x g 的取值范围. ? 常见考法: (1)已知)(x f 的定义域,求复合函数[])(x g f 的定义域. (2)已知[])(x g f 的定义域,求函数)(x f 的定义域. (3)已知[])(x g f 的定义域,求函数[])(h x f 的定义域. 17、已知)(x f 的定义域为[]5,1-,求函数()53-x f 的定义域. 18、已知)(x f 的定义域为?? ????2,21,求函数()x f 2log 的定义域. 19、已知()222+-x x f 的定义域为[]3,0,求)(x f 的定义域. 20、已知()[]1lg +x f 的定义域为[]9,0,求)(x f y =的定义域. 21、()1+=x f y 的定义域为[]3,2-,求)12(-=x f y 的定义域.

高一数学反函数的概念

4.5反函数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反函数”是《高中代数》第一册的重要内容.这一节课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着紧密的联 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为今后反三角函数的教学做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能判定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 (2)掌握求反函数的基本步骤,并能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反函数概念的引入;函数及其反函数图像特征的主动探索,初步学会自主地学习、 独立地探究问题;掌握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试验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索 中挫折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反函数的概念及求法;反函数的图像特征;反函数定义域的确定.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情境,引出概念 引例:在两种温度度量制摄氏度(C )和华氏度(F )相互转化时会发现,有时两人选用相同的数据,如下表,所建立的函数关系和作出的图像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两个函数的异同,引出反函数的定义.介绍反函数的记号 )(1x f y ;了解)(1x f 表示反函数的符号,1 f 表示对应法则. 2、 探索研究,深化概念 ①探求反函数成立的条件. 例1(1)2x y (R x )的反函数是 (2)2x y (0 x )的反函数是 (3)2 x y (0 x )的反函数是 学生活动:讨论函数反函数成立的条件(理论根据为函数的定 义):对值域A 中任意一个y 值,在定义域D 中总有唯一确定 的x 值与它对应,即x 与y 必须一一对应. ②探求求反函数的方法.(课本例题) 例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24 x y (2)13 x y (3))0(12 x x y (4))2 1,(2413 x R x x x y [说明]:学生分四组完成,教师巡视,把典型错误及正确解法投影. 学生活动:探求求反函数的方法. (1) 变形:解方程,)(x f y 得)(1y f x ; (2) 互换:互换y x ,的位置,得)(1 x f y ; (3)写出定义域: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 ③观察反函数的图像,探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高一数学专题练习: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含答案)

高一函数同步练习2(定义域、值域) 一. 选择题 1.函数y=2122 --+-+x x x x 的定义域是( ) (A ){x -21-≤≤x } (B ){x -21≤≤x } (C ){x x>2} (D ){R x ∈x 1≠} 2.函数654 2-+--=x x x y 的定义域是 (A ){x|x>4} (B)}32|{<3} (D) }32|{≠≠∈x x R x 且 3.函数y=122 +-x x 的值域是( ) (A )[0,+∞ (B )(0,+∞) (C )(-∞,+∞) (D )[1,+∞ ] 4.下列函数中,值域是(0,+∞)的是 (A)132+-=x x y (B) y=2x+1(x>0) (C) y=x 2+x+1 (D)21x y = 5.)12(-x f 的定义域是[)1,0,则)31(x f -的定义域是 (A) ]4,2(- (B )??? ??- -21,2 (C )??? ??61,0 (D )?? ? ??32,0 6.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0,2),则函数y=f(-2x)的定义域是( ) (A )(0,2) (B )(-1,0) (C )(-4,0) (D )(0,4) 7.函数y=13+-+x x 的值域是( ) (A)(0,2) (B)[-2,0] (C)[-2,2] (D)(-2,2) 二.填空题: 1.函数y=1122 -+-x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2.函数y=x x x --224的定义域为 3.函数y= -2x 2-8x-9, x ∈[0,3]的值域是_______. 4.设函数y=f(x) 的定义域是[0,2], 则f(x-1)的定义域是_______

高中数学-函数定义域练习题

高中数学-函数定义域练习题 1. 函数2 ()lg(31)f x x =++的定义域是( ) A .1(,)3 -∞- B .11(,)33- C .1(,1)3- D .1(,)3-+∞ 2. 已知1()1 f x x =+,则函数(())f f x 的定义域是( ). A .{|1}x x ≠- B .{|2}x x ≠- C .{|12}x x x ≠-≠-且 D .{|12}x x x ≠-≠-或 3. 函数=y =的定义域为R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09k k ≥≤-或 B.1k ≥ C.91k -≤≤ D. 01k <≤ 4 .函数()f x = ) A .2[0,]3 B .[0,3] C .[3,0]- D .(0,3) 5.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且0b a >->,则函数()()()g x f x f x =--的定义域是( ) A .[,]a b B .[,]b a -- C .[,]b b - D .[,]a a - 6.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4],求函数2(3)()y f x f x =++的定义域为( ) A .[2,1]-- B .[1,2] C .[2,1]- D .[1,2]- 7.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2,2]- ,则函数f 的定义域是( ) .[4,4]A - .[2,2]B - .[0,2]C .[0,4]D 8.已知函数1()lg 1x f x x +=-的定义域为A ,函数()lg(1)lg(1)g x x x =+--的定义域为B ,则下述关于A 、B 的关系中,不正确的为( )

沪教版本高中高一数学等差中项重点学习的重点学习的知识点重点学习的重点学习的.doc

沪教版高一数学等差中项知识点 高一数学等差中项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或an=am+(n-m)d 前 n 项和公式为: Sn=na1+[n(n-1)/2]d或sn=(a1+an)n/2 若m+n=2p则: am+an=2ap 以上 n 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 项的值 =首项 +( 项数 -1)* 公差 前 n 项的和 =( 首项 +末项 )* 项数 /2 公差 =后项 - 前项 高一数学等差中项练习及解析 1.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 a1=1,公差 d=2,则 a4 等于 () A.5 B.6 C.7 D.9 答案: C 2.在数列 {an} 中,若 a1=1,an+1=an+2(n≥1) ,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2n+1 B.2n-1 C.2n D.2(n-1) 答案: B

3. △ABC三个内角 A、B、C成等差数列,则B=__________. 解析:∵ A、B、C成等差数列,∴ 2B=A+C. 又A+B+C=180°,∴ 3B=180°,∴ B=60°. 答案: 60° 4.在等差数列 {an} 中, (1)已知 a5=-1 ,a8=2,求 a1 与 d; (2)已知 a1+a6=12,a4=7,求 a9. 解: (1) 由题意,知 a1+ 5-1 d=-1 ,a1+ 8-1d=2. 解得 a1=-5,d=1. (2) 由题意,知 a1+a1+ 6-1 d=12,a1+ 4-1d=7. 解得 a1=1,d=2. ∴a9=a1+(9- 1)d=1+8×2=17. 一、选择题 1.在等差数列 {an} 中, a1=21,a7=18,则公差 d=() A.12 B.13 C.-12 D.-13 解析:选 C.∵a7=a1+(7-1)d=21+6d=18,∴ d=-12. 2.在等差数列 {an} 中, a2=5,a6=17,则 a14=() A.45 B.41 C.39 D.37 解析:选 B.a6=a2+(6-2)d=5+4d=17 ,解得 d=3. 所以 a14=a2+(14- 2)d=5+12×3=41.

(完整)高中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例1,求下列分式的定义域。 2 求函数y =23-x +30323-+x x ) (的定义域 解:(1)依题意可得,须是分母不能为零并且该根式也必须有意义,则 解得 x ≥3或x <2 因此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3或x <2}。 (2) 要使函数有意义,则?? ???≠+≠-≥-.03032023x x x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为{x|x ≥32,且x ≠32}. 评注:对待此类有关于分式、根式的问题,切记关注函数的分母与被开方数即可,两者要同时考虑,所求“交集”即为所求的定义域。 例2,求下列关于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例1 函数x x y --=312log 2的定义域为 。 分析:对数式的真数大于零。 解:依题意知:0312>--x x 即0)3)(12(>--x x 解之,得321<--x x 已包含03≠-x 的情况,因此不再列出。 例3、⑴已知f(x)的定义域为[-1,1],求f(2x-1)的定义域。 (2)已知f(x)的定义域为[0,2],求函数f(2x-1)的定义域。 (3)已知f(x)的定义域为[0,2],求f(x 的平方)的定义域。 (4)已知f(2x-1)的定义域为(-1,5],求函数f(x)的定义域。 (5)已知f(2x-5)的定义域为(-1,5],求函数f(2-5x)的定义域。 例4,将长为a 的铁丝折成矩形,求矩形的面积y 关于一边长x 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函数的定义域。 总的来说,中学阶段研究的函数都还只是函数领域中的皮毛而已。但是不要因为这样,就高兴的太早了。毕竟还有很多同学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对于每一个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是确定的,为了更明确、更深刻地揭示函数的本质,就产生了求函数定义域的问题。要全面认识定义域,深刻理解定义域,在实际寻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则: (1) 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2) 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应该为非负数; (3) 有限个函数的四则运算得到新函数其定义域是这有限个函数的定义域交集(作 除法时还要去掉使除式为零的x 值); 的定义域求函数2 65)(:12-+-=x x x x f 020652≠-≥+-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