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选出对下列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鲁迅先生讲故事的“长妈妈”与《阿长与(山海经)》中给鲁迅先生买来《山海经》的“阿长”并非同一个人。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以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而写成的,因此它和高尔基的《童年》一样都是自传体小说。

C.《水浒传》为我们讲述了108位梁山好汉的故事,像“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打虎将”武松、“黑旋风”李逵等,都是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英雄形象。

D.《西游记》中,孙悟空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在“三打白骨精”和“真假美猴王”这两个情节里,虽然被师父攆走,最后依然顾全大局,重回西天取经的道路上。

2 .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告罄无精打采儒雅励精图治

B.伦理刻不容缓急燥一筹莫展

C.筹划巧妙绝仑阴晦陈规陋习

D.恻隐闻名遐迩云霄涣然一新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他成了我们班上的红人”与“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两句中的“红”字词义相同。

B.“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与“春天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他在家”与“他在家看书”两句中的“在”词性相同。

D.“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与“为中华的崛起而骄傲”两句中的“骄傲”一词的感情色彩不同。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的有效制约。

B.孩子向家长倾诉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亲情沟通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C.无数的镜头在追逐、在捕捉,最吸引观众的却是那些浮光掠影般闯入视线的画面。

D.九九重阳登高时,极目远眺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爱国之情不由地在我心中激荡。

5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习惯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B.《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意大利文学家埃德加·斯诺。

C.《昆虫记》的作者是俄罗斯作家法布尔。

D.《野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安石。

6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把天府芙蓉园建设成市级森林公园,是武侯区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

B.紫坪铺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成都地区使用外,还向绵阳、德阳等地输送。

C.领川外国语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武侯区簇桥簇马路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7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颁发(bān)要塞(sāi)锐不可当(dāng)屏息敛声(píng)

B.遏制(è)畸形(qī)殚精竭虑(dān)深恶痛疾(wù)

C.翘首(qiào)辟谣(pì)正襟危坐(jīn)藏污纳垢(gòu)

D.吹嘘(xū)琐屑(xiè)旁逸斜出(yì)摩肩接踵(zhǒng)

二、现代文阅读

清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或为儿子,或欲纳妾;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但一般告诉,则不能算是“说春”。“说春人”之“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嗓子也好。还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竟能说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R&P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在他自己,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所谓与人乐乐,其乐无穷。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讯。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

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啊!”我一时失语。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不久前,予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8 . 徐阿婆为了维护自己的清名,做了哪些事情?请分别简要概括。

9 . 文章第3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10 . 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徐阿婆“竭力挺直身板”,用什么用意?

(2)“我之羞愧,因亦如此……”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11 . 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2 . 如何理解文中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这句话?此句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时光啊,请你饶了他吧

①我不想承认他老了,但凹陷的眼眶,花白的头发,以及那从严厉到温和的声音,我承认了。

②大概是从去年我大病后开始,我渐渐发现,我们的谈话不再是“考不考得上,你就这一次机会,自己要把握好”,“我知道,能不能别再唠叨”,而是“学习别搞太久了,身体吃不消”,“吃得消,放心吧,我一定考得上”。我庆幸我的十八岁磨平了叛逆的棱角,让我们的关系有了如此温柔的转变,也庆幸那次因祸得福的大病,让我参悟了父亲两种爱的方式。

③那是高三上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紧张阶段,我在学校突然晕倒了。当我清醒时,我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深夜,妈妈的手机又响了。我隐约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要不,我明天回去一趟吧,可路费就得好几百。唉!……这一病,成绩恐怕……”听到这儿,我抢过妈妈的手机,对着里面吼道:“我不用你管,明天我就回学校,死也要死在教室里!”然后,“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④躺在病床上,我再也睡不着,刺痛我心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从我上初三开始,我与父亲的摩擦就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高二下学期发生的一件事,使我们的关系几乎降到了冰点。那是期末考试后,父亲抢着去开家长会。他回来时,阴沉着脸,将我的成绩单狠狠地摔在桌子上。他高大的身躯像山一样,让我产生压迫感,刚刮过胡子的下巴泛着青光,我的争辩只换来他更严厉的训斥。当房门被他“咚”的一声关上后,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被这道门阻断了。

⑤高三刚开学,父亲辞去了原本轻松的工作,去外地打工。我心里暗暗高兴,妈妈发现了,长叹了一声,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每次来电话,我都是在蚂妈的不断催促下才应付几句……

⑥第二天傍晚,父亲竟然出现在病房门口。窗外,冬日的残阳勾勒出那个熟悉的轮廓,却又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原本魁梧的身躯不再挺拔,浓密的黑发已经花白,黑瘦的脸上眼眶深深凹陷着,胡须显然也已经好几天没有剃了。才45岁的他不该是这个样子!不知为何,我的鼻子竟有些发酸。

⑦住院的几天里,父亲总是嫌妈妈对我照料不周,常向她发脾气,后来干脆凡事都亲自动手,只要是我想要的,或是他认为我需要的东西,无论多贵他都会去买。尽管如此,我对他还是淡淡的,一天,妈妈偷偷告诉我,父亲外出打工是为了筹备我上大学的学费,为了不增加我的负担,父亲一直不让她告诉我。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⑧出院后,回到学校,我开始埋头苦读。一天,同桌突然叫我出去,指着楼下说:“你爸爸来看你了。”人群中,他仰着头,用目光过滤着一个个从楼梯口走下的学生。一见面,他便塞给我满满的两大袋水果和牛奶。我想十年前的我一定很羡慕现在的自己,因为那时一天5毛钱的零花钱,回家后都是要报账的。时光带走了原来的父亲,带来了慈爱的这一个。

⑨我送他到校门口,他一直叮嘱我:“要多吃点饭,学习别太紧张了,注意身体。星期天记得早点回家,我叫你妈给你炖鸡。”寒风拂乱了他的头发,他略耸着肩。我害怕这日益凛冽的寒风会吹弯他的腰,会把他的皱纹越割越深。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洒在光秃秃的枝丫上,也拖出了父亲瘦削的身影,那身影在我模糊的泪眼中渐行渐远。其实,我宁愿父亲仍是从前那个健硕而又对我百般挑剔的父亲。可是,我再也找不回逝去的时光。

⑩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他的黑发不需要白发的点缀,更不需要白发放肆地喧宾夺主,把青春还给他吧!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让他还能惬意地和朋友喝酒畅谈,把自在的日子还给他吧!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把他的瘦弱和衰老都带走,把强壮的身体还给他吧!时光啊,求你把从前的他还给我吧!时光啊,请你饶了他吧!

13 . “我”读高三那年,父亲为“我”做了哪三件事?

14 . 选文第④段插入“我”高二时和父亲发生冲突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15 . 请概括回答选文⑦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16 . 请简要分折选文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仰着头,用目光过滤着一个个从楼梯口走下的学生。

17 . 谈谈你对选文⑨段中“日益凛冽的寒风”的理解。

18 . 请你说说结尾第⑩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9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前人之述备矣(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______)

(4)岁衣缣一匹(______)

20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21 .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断两处

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22 . (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

23 . 《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四、句子默写

24 . (1)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蝶恋花》)

(2)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_ ,轻烟老树寒鸦。(白朴《天净沙?秋》)

(4)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明志向“________________”,将个人幸福与民族兴衰紧密相联,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诗歌鉴赏

25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列诗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请说说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所抒发感情的不同。

六、作文

26 . 作文。

同学们,我们可能每天都会经受各种诱惑,比如手机、电视、游戏、小说,或者舒造的被窝、同伴的邀约;我们可能每天都需要战胜懒惰、懈懈怠、放纵、浮躁、暴躁的自己。成功属于自制的人,自由只给自律的人。

请以“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对比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作文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