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一.火灾的定义

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火与火灾定义为:火就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火灾就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也就就是说,凡事失去控制并造成了人身与(或)财产损害的燃烧现象,均可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危害

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与温暖。但就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火灾就是各种自然与社会灾害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一种灾害,给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资料,目前全世界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高达6、5万~7、5万人。可以说从远古到现代,从蛮荒到文明,无论过去、现在与将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同火灾作斗争。火对人类具有利与害的两重性,人类自从掌握了用火的技术以来,火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却又屡屡危害成灾。火灾的危害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毁坏财产,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凡就是火灾都要毁坏财物。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城镇、乡村、工厂、仓库、建筑物与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火灾,可将成千上万个温馨

的家园变成废墟;火灾,能吞噬掉茂密的森林与广袤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灾,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诸多的稀释瑰宝,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另外,火灾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比直接损失更为严重,这包括受灾单位自身的停工、停产、停业,以及相关单位生产、工作、运输、通讯的停滞与灾后的救济、抚恤、医疗、重建等工作带来的更大的投入与花费。至于森林火灾、文物古建筑火灾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更就是难以用经济价值计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火灾给人类造成的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巨大。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火灾总量与损失降低,20世纪5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6万起,火灾直接损失平均每年约0、6亿元。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也相应增加,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年平均火灾损失从1、4亿元上升到3、2亿元。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社会财富与致灾因素大量增加,火灾损失也急剧上升:20世纪90年代火灾直接损失平均每年为10、6亿元;21世纪前5年间的年均火灾损失达15、5亿元,为20世纪80年代年均火灾损失的4、8倍,达到历史高峰。近年来,通过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关部门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火灾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火灾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这种现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人们,在集中精力搞经济

建设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消防工作。

(二)残害人类生命

火灾不仅使人陷于困境,它还涂炭生灵,直接或间接地残害人类生命,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如:1994年11月27日辽宁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发生火灾,死亡233人;同年12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友谊馆发生火灾,死亡325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2008年9月20日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发生火灾事故,造成44人死亡、64人受伤。据统计,1979年至2004年间,我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火灾35起,共造成2638人死亡。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火灾占26起,死亡2078人;2000年至2004年,年平均发生火灾23、4万起,死亡2559人,受伤3531人。仅2008年1月至11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11、9万起,死亡1198人,受伤624人。这些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三)破坏生态平衡

火灾的危害不仅表现在毁坏财物、残害人类生命,而且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如: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火灾,烧毁大片森林,延烧4个储木厂与85万立方米木材以及铁路、邮电、工商等12个系统的大量物资、设备等,烧死193人,伤171人。这起火灾使我国宝贵的林业资源

遭受严重的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1998年7月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持续了4个多月,受害森林面积高达150万公顷,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这场大火还引发了饥荒与疾病的流行,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环境遭到污染。此外,大火所产生的浓烟使能见度大大降低,由此造成了飞机坠毁与轮船相撞事故。另外,这场大火使大量的动植物灭绝,环境恶化,气候异常,干旱少雨,风暴增多,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就是导致生态平衡破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四)引起不良的社会与政治影响

火灾不仅给国家财产与公民人身、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还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以及公民的生活秩序。当火灾规模比较大,或发生在首都、省会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经济发达区域、有名胜古迹等地方时,将会产生不良的社会与政治影响。有的会引起人们的不安与骚动,有的会损害国家的声誉,有的还会引起不法分子趁火打劫、造谣生事,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火灾的特征

无数的火灾实例表明,火灾具有以下特征:

(一)发生频率高

据统计,在各种灾害中火灾就是发生频率高,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由于可燃物质

消防安全知识火灾的危害性

消防安全知识 火灾的危害性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光”。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火灾的危害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火灾会造成惨重的直接财产损失 1993年8月5日,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因化学危险物品混存而发生反应,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6小时,有15人死亡,8人失踪,873人受伤,在抢险中仅公安干警就有54人伤亡,2名公安局副局长殉职,烧毁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5.2亿元,每天有460万元财产被烧毁。 2、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为严重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之大,往往是直接财产损失的数十倍。 1990年7月3 日,四川省梨子园铁路隧道因油罐车外溢的油气遇到电火花导致爆炸起火。参加灭火抢险战斗的有解放军第13集团军、二炮集团、成都军区、达县军分区预备师以及武警达县支队、四支队、四川省消防总队。这起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仅500万元,但致使铁路运输中断23天,26日全线通车,造成成千上万旅客滞留和许多单位停工待料,间接财产损失难以估算。 3、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据统计,2000年全国火灾中烧死3021人,烧伤4404人,平均每天有8.3人在火中被烧死。2000年四川共发生火灾5718起,死102人,伤243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因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火灾,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对全球火灾调查统计表明,近几年全球每年发生600—700万起火灾,大约有6—7万人在火灾中丧命,全球每年在火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6个国家是:(1)印度,年均2万人;(2)俄罗斯,年均1.35万人;(3)美国,年均5千人;(4)中国,年均2.1千人;(5)日本,年均2千人;(6)乌克兰,年均1.7千人。 4、火灾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1987年5月6日到6月2日几乎长达一个月的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起火直接原因是林场工人在野外吸烟引起,间接原因是气候条件有利燃烧,可燃物多。人民解放军、森林警察、公安消防人员、广大职工近10万军民经过近一个月的殊死搏斗,才将大火扑灭。这场大火致使193人丧生,226人受伤,火灾破坏了1000多万亩林业资源,大火殃及1个县城3个镇,破坏的生态平衡需80年才能恢复,经济损失高达69.13亿元。据资料统计,我国年均森林火灾毁林面积达100万公顷(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日本60%),森林大面积减少,造成洪水泛滥。 5、火灾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政治影响如火灾发生在首脑机关,通信枢纽、涉外单位、古建筑、风景区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甚至波及全国乃至全世界。

火灾的概念及分类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9811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火灾的概念及分类示范 文本

火灾的概念及分类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火灾的概念 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叫火灾。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分为一般火灾、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 二、火灾的分类 1、特大火灾指:烧死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火灾。

2、重大火灾指:烧死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火灾。 3、不具备以上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三、火灾中燃烧中的特点 1、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2、B类火灾:指易燃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物质,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丙酮、沥青、石蜡等燃烧的火灾;

3、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4、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钴、锂、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5、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火灾危险性分类

常见的三类物质是液体、气体和固体。 液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以闪点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 甲类厂房(仓库):闪点<28℃(汽油、甲醇、乙醇等) 乙类厂房(仓库):28℃≤闪点<60℃(松节油、樟脑油、煤油等) 丙类厂房(仓库):闪点≥60℃(沥青、润滑油、机油等) 气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以爆炸下限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 甲类厂房(仓库):爆炸下限<10%(氢气、煤气、天然气、甲烷等) 乙类厂房(仓库):爆炸下限≥10%(一氧化碳、氨气) 注:常见气体中,除一氧化碳和氨气外,其余基本上都是甲类。 固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大多数以熔点和燃点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 甲类厂房(仓库):易或爆炸、遇水易燃烧或爆炸、受外力易燃烧或爆炸的易燃固体乙类厂房(仓库):除甲类外的易燃固体 丙类厂房(仓库):可燃固体(木、纸、塑料、泡沫等) 丁类厂房(仓库):难燃固体(酚醛泡沫塑料、水泥刨花板等) 戊类厂房(仓库):不燃固体(钢材、砖块、、仪表灯) 注:丙、丁、戊类的火灾危险性可和材料燃烧性能等级A、B1、B2合记。 其他火灾危险性补充: 助燃气体:乙类(氧气生产或储存、空气分离厂房) 生产过程中产生可燃粉尘:乙类(面粉、淀粉、煤粉、煤粉、铝粉、金属抛光等)易氧化或积热自燃的物品储存:乙类(漆布、油布、油纸等) 对气体或液体燃烧作其他用的生产:丁类(房、陶瓷烧制厂房等) 特殊情况下火灾危险性的判定: 1、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2、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3、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

火灾的概念及分类

编号:AQ-JS-0482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火灾的概念及分类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fire

火灾的概念及分类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火灾的概念 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叫火灾。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分为一般火灾、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 二、火灾的分类 1、特大火灾指:烧死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火灾。 2、重大火灾指:烧死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火灾。 3、不具备以上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三、火灾中燃烧中的特点 1、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2、B类火灾:指易燃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物质,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丙酮、沥青、石蜡等燃烧的火灾; 3、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4、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钴、锂、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5、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论火灾的危害性

论火灾的危害性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光”。当今,火 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 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 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 规律。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 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近几 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 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 成了巨大的损失。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 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火灾 的危害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火灾会造成惨重的直接财产损失 1993年8月5日,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因 化学危险物品混存而发生反应,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6 小时,有15人死亡,8人失踪,873人受伤,在抢险中仅公安干警就有54人伤亡,2名公安局副局长殉职,烧毁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5.2亿元,每天有460万元财产被烧毁。

2、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为严重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重、 特大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之大,往往是直接财产损失的数十倍。 1990年7月3 日,四川省梨子园铁路隧道因油罐车外溢的油气遇到电火花导致爆 炸起火。参加灭火抢险战斗的有解放军第13集团军、二炮集团、成 都军区、达县军分区预备师以及武警达县支队、四支队、四川省消 防总队。这起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仅500万元,但致使铁路运输中断 23天,26日全线通车,造成成千上万旅客滞留和许多单位停工待料,间接财产损失难以估算。 3、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据统计,2000年全国火灾中烧死3021人,烧伤4404人,平均 每天有8.3人在火中被烧死。2000年四川共发生火灾5718起,死102人,伤243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因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火灾,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对全球火灾调查统计表明,近几年全球每年发生600—700万起火灾,大约有6—7万人在火灾中丧命,全球每年在火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 6个国家是:(1)印度,年均2万人;(2)俄罗斯,年均1.35万

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及危害 一.火灾的定义 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火和火灾定义为: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凡事失去控制并造成了人身和(或)财产损害的燃烧现象,均可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危害 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火灾是各种自然与社会灾害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一种灾害,给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资料,目前全世界每年发生的火灾次数高达6.5万~7.5万人。可以说从远古到现代,从蛮荒到文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同火灾作斗争。火对人类具有利与害的两重性,人类自从掌握了用火的技术以来,火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却又屡屡危害成灾。火灾的危害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毁坏财产,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凡是火灾都要毁坏财物。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使城镇、乡村、工厂、仓库、建筑物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化为灰烬;火灾,可将成千上万个

温馨的家园变成废墟;火灾,能吞噬掉茂密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原,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火灾,能烧掉大量文物、古建筑等诸多的稀释瑰宝,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另外,火灾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比直接损失更为严重,这包括受灾单位自身的停工、停产、停业,以及相关单位生产、工作、运输、通讯的停滞和灾后的救济、抚恤、医疗、重建等工作带来的更大的投入与花费。至于森林火灾、文物古建筑火灾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更是难以用经济价值计算。

火灾危险性及特点

编号:SM-ZD-80055 火灾危险性及特点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火灾危险性及特点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存的空间不断扩大,人民防空工程的使用也日益增多,并且逐渐向大规模、多功能发展。与地面建筑相比,人防工程有许多特点,其主要的特点是地下建筑处在封闭状态,只有内部空间,绝大多数没有与大气直接连通的外窗,与内部连通的孔洞少,而且面积也较小,所以相对比地上建筑的火灾后果更严重。 一般来说,人防工程火灾危险性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火场温度高,有毒气体多 由于人民防空工程建筑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获得建筑空间的,构筑物的外部由岩石、覆土包围着,只有内部空间,不存在外部空间,不像地面建筑有外门、窗与大气相通。人民防空建筑密封性好,火灾后大量物质的燃烧速度与燃烧的充分性受到影响,造成燃烧速度慢、阴燃时间长、产生浓烟和大量有毒气体,同时蓄热温度随之升高,产生高热烟气流。而当某一阴燃部位突然同外部空气形成对流时,火势又会迅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正式版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火灾是灾害的一种,导致火灾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许多人为因素。掌握火灾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特性,是了解火灾规律、研究如何防范火灾的基础。 一、火灾的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B5907,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

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 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

火灾的危害与防范【可编辑版】

火灾的危害与防范 火灾的危害与防范 【教学目的】: 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在校园中如何预防火灾 【教学难点】:掌握自救方法和如何去预防火灾 【教学过程】: “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讲授新课 一、火灾案例及危害: 例 一、深圳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舞王俱乐部九月二十日晚二十三时许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经消防部门全力扑救,火灾很快被扑灭,当时死亡四十三人。 例 二、某学校一位同学私下使用电炉,正赶上停电,他未切断电源就去上课,寝室内没有人,来电后,电炉烤燃桌子引起火灾。 例

三、某学校一学生公寓301宿舍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致使箱子 架、物品柜等设施因火灾被损,另有价值5000余元的学生个人财物被烧毁。经查,这起火灾事故是有同学违反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在宿舍内 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时而造成的(寝室当时无人)。具体原因是:插 在主接线板的电热杯水烧干后自燃并引燃临近的易燃品。 从以上的案例可知,火灾不仅毁坏物质财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还直接或间接危害生命,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一旦发生了火灾怎么办: 一旦发生火灾,一方面要组织人采用正确的灭火方法和选用适当的灭火工具积极扑救。在密闭的房间内起火,未准备好充足的灭火器材时,不要打开门窗,防止空气流通,扩大火势。另一方面要赶快打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沉着、冷静,讲清楚着火单位、区县、街道名称、门牌号码、着的是什么东西、火势怎样、报警人姓名及使用电话 号码。报警完后派人去街道路口迎候消防车,以便使消防人员及时到达着火地点。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 慌,不盲目地行动,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 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当我们在电影和电 视里看到火灾场面时,一切都非常清晰,那是在火场上的浓烟以外拍 摄的.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 里也搞不清楚窗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 能惊慌。如果您被困火灾中,您应当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逃 生,可以利用消防电梯、室内楼梯进行逃生,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 坐,因为普通电梯极易断电,没有防烟功效,火灾发生时被卡在空中

《安全管理论文》之化工火灾危险性分析

化工火灾危险性分析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工企业迅速崛起,化工生产日益发达。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就是化工业。而长寿区又是重庆的化工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截止目前,长寿化工园区累计引进企业116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跨国公司17家,引资近500亿元。化工产业的高度发达和集中,也使得当地的化工火灾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化工火灾的发生,对挽救人民生命、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有幸分配到了长寿消防支队下属的特勤中队进行见习,辖区内就包括长寿化工园区,也开始真正接触到了化工火灾,并对化工火灾的预防产生了一些粗浅的想法,本文将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分析进行初步的研究。 2.化工生产的特点 2.1化工物质的特点 在化工企业中,所涉及的绝大多数化工原料、中间体、成品、半成品、副产品等都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或者有毒有害等特点。以长寿化工园区内的四川维尼纶厂为例,就有乙炔、甲醇、甲醛、醋酸乙烯、乙酸丁酯、醋酸、天然气、乙醇、液氯、氧气、双氧水等多种危险化学品物质,而且储量都比较大。 2.2化工生产装置的特点 (1)化工生产装置种类繁多,各种塔、釜、槽、罐、阀门比比皆是; (2)高度密集,设备紧凑; (3)各种管道(线)纵横交错,上下串通,左右贯穿。 2.3化工生产工艺的特点 (1)自动化生产程度高,连续性强; (2)生产中的处理量比较大;

(3)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多样,工艺控制参数多; (4)要求高,操作严格,通常都是在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条件下进行,并且伴有复杂的化学反应。 3.化工火灾的特点 上诉化工生产的不同特点,也决定着化工企业的各个环节中都容易发生火灾甚至爆炸的事故。一旦发生火灾,通常会出现以下的特点: (1)火势猛烈,燃烧强度大,火场温度高,热辐射强; (2)火灾蔓延速度快,极易形成立体火灾、大面积火灾和流淌火; (3)容易复燃和多次爆炸; (4)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参战力量和较长时间; (5)组织指挥、扑救和处置的难度都相当大; (6)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大; (7)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泄漏到大气或排放到江河中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大气、水资源污染,影响持久、治理难度大。 4.化工火灾危险性分析 按照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预防化工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少火灾事故的损失,是当前消防安全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进行火灾预防的前提就是应该清楚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火灾危险种类、分布及可能产生的危险方式和途径等。火灾危险性分析是化工火灾预防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分析是否全面、准确、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预防措施的正确性。 4.1化工生产中典型化学反应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化工生产的核心是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火灾危险性,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火灾危险性往往不同。结合长寿化工园区内化工企业的生产状况,这里将着重针对几种典型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火灾危险性展开分析。 (1)氧化反应 在化工生产中,常把加氧去氢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氧化反应需要加热,绝大多数又都是放热反应,反应热若不及时移去,会使温度迅速升高引发爆炸。在反应

火灾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了解火灾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和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熟悉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知识点: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以下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 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 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 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例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例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例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例如,钾、钠、镁、钛、锆、锂等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例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火灾。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7年4月9日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中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消防部门将火灾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火灾危险性分类

火灾危险性分类 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表3.0.1分类。 表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0.2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表3.0.2分类,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 2.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A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3.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B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沸点 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0.3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 3.0.4 设备的火灾危险类别应按其处理、储存或输送介质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 3.0.5 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房间内设备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当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设备时,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其中火灾

危险性类别最高的设备确定。但当火灾危险类别最高的设备所占面积比例小于5%,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类别较低的设备确定。 防爆等级划分可以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第二节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 第2.2.1条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应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划分为三类八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引起爆炸或火灾的事故。三类八级划分如下: 一、第一类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三级。 1、Q-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2、Q-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3、Q-3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性较小的场所。如:该场所内爆炸危险物质的量较少,爆炸性危险物质的比重很小且难以积聚,爆炸下限较高并有强烈气味等。 二、第二类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二级: 1、G-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2、G-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三、第三类火灾危险场所分为三级: l、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2、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3、H-3级场所固体状可燃物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注:①正常情况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等(如敞开装料、卸料等); ②不正常情况是指装置或设备的事故损坏、误操作、维护不当和拆卸、检修等。 第2.2.2条对某些场所的等级划分,除应遵守本规范第2.2.1条的规定外,尚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于气流良好的开敞或局部开敞式建筑物和构筑物或露天装置区域,在考虑比重、闪点、爆炸极限等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后,可降低一级。 二、正常情况下只能在场所的局部地区形成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其

火灾定义、分类、火灾等级鉴定

火灾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2011年7月22日4点30分左右,温州瑞安塘下镇官进村一幢5层高的塑料编织厂突发大火, 当地消防部门调集26辆消防车和180多名消防员到场扑救。 火灾分类 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2009年2月9日(元宵节)晚20时27分,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 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因违规燃放烟花发生火灾。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2011年8月29日上午10时06分,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七厂柴油储油罐发生火灾。 现场知情人员称,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 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2010年9月11日下午3时许,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一煤气店 工人将煤气置换瓶时,发生泄漏遇明火引发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2010年5月10日下午17时15分,山西吕梁市交城县西石侯村一加工厂金属镁发生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2009年8月20日下午,在浙江开化县独山工业区工作的一台挖掘机,由于电气线路短路突然发生自燃。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扑救措施 扑救A类火灾可选择水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扑救B类火灾可选择泡沫灭火器(化学泡沫灭火器只限于扑灭非极性溶剂)、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扑救C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扑救D类火灾可选择粉状石墨灭火器、专用干粉灭火器,也可用干砂或铸铁屑末代替。 扑救E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带电火灾包括家用电器、电子元件、电气设备(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以及电线电缆等燃烧时仍带电的火灾,而顶挂、壁挂的日常照明灯具及起火后可自行切断电源的设备所发生的火灾则不应列入带电火灾范围。 扑救F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 火灾等级 根据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下发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新的火灾等级标准由原来的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三个等级调整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Ⅰ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火灾的危害性

火灾的危害性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对于火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经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导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在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7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2 . 5 亿元,8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3.2 亿元。进入90 年代,特别是1993 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00 多人。实践证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的危害”是对消防立法意义的总体概括,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做好预防火灾的各项工作,防止发生火灾;二是火灾绝对不发生是不可能的,而一旦发生火灾,就应当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减少火灾的危害。 火灾不仅毁坏物质财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还直接或间接危害生命,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危害。每年都有许多儿童被火灾夺去生命。同时因儿童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也不在少数。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光”。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火灾的危害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火灾会造成惨重的直接财产损失 1993年8月5日,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因化学危险物品混存而发生反应,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6小时,有15人死亡,8人失踪,873人受伤,在抢险中仅公安干警就有54人伤亡,2名公安局副局长殉职,烧毁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5.2亿元,每天有460万元财产被烧毁。 2、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为严重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之大,往往是直接财产损失的数十倍。 1990年7月3 日,四川省梨子园铁路隧道因油罐车外溢的油气遇到电火花导致爆炸起火。参加灭火抢险战斗的有解放军第13集团军、二炮集团、成都军区、达县军分区预备师以及武警达县支队、四支队、四川省消防总队。这起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仅500万元,但致使铁路运输中断23天,26日全线通车,造成成千上万旅客滞留和许多单位停工待料,间接财产损失难以估算。

火灾定义和分类

火灾定义和分类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火灾的定义与分类 (一)、火灾的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GB5907- 86) (二)、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为A、B、C、D四类(GB4968-85) 1.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 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4.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 镁合金火灾等。 化学易燃物品发生火灾应怎样扑救应注意什么问题 化学易燃物品性质不尽相同,扑救时对灭火剂的选择性很强。这类物质发生火灾后,首先要弄清着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用适合扑救该类物品的灭火剂,正确地实施扑救:

1.扑救可燃和助燃气体火灾时,要先关闭管道阀门,用水冷却其容器、管道、用干粉、砂土扑灭火焰。 2.扑救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扑灭火焰,同时用水冷却容器四周,防止容器膨胀爆炸。但醇、醚、酮等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火灾,应该用抗溶性泡沫 扑救。 3.扑救易燃和可燃固体火灾,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 雾状水。 《消防知识辅导》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制定的根据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是由什么会议通过答:是由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的。 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于什么时候通过

浅析火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浅析火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浅析火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俗话说:“水火无情”,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 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 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 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生火 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 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 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 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峻的 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 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火灾会造成惨重的直接财产损失 2、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为严重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 失之大,往往是直接财产损失的数十倍。 3、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4、火灾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5、火灾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政治影响,由此可见,火灾危害性是 相当惨重的。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 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在思想上、组织 上和物质上积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以便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 有效地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

浅析火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篇2] 火灾能烧掉人类经过辛勤劳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涂炭生灵、危机人的生命和健康、污染大气、破坏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给人类造成难以消除的身心痛苦;无法挽回和弥补的损失。火灾燃烧产物对人体的危害 缺氧、高温、烟尘、毒性气体 一、缺氧对人体的危害 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时,人的思维敏捷,判断准确,自由 生存。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5%时,人体肌肉协调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发僵、硬、凝,行走迟钝。 3、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0%时,人虽然有知觉,但判断力会明 显减退。 4、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6%时,人体处于休克状态,大脑无知觉,心脏衰竭,很快死去。 二、高温对人体的危害 火场上的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达到几百度的高温,高温损伤呼吸道;高温使血压下降高温使循环衰竭;高温使气管充血;高温 引起肺水肿;高温能使人虚脱。 三、烟尘对人体的危害 火场上的热烟尘是由燃烧中析出的碳粒子、焦油状的液滴、建筑倒塌时扬起的灰尘等组成的。 它能阻挡视线,使人迷失方向;堵塞刺激内粘膜使呼吸终止;冷却的热烟尘产生毒性液体,使人中毒而亡。 四、毒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火灾危险性分类

一、生产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建规》(厂房)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例题】某面粉加工厂的面粉碾磨车间为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高度为25m,建筑面积共3600㎡。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该面粉碾磨车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确定为().(2015年)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思考题】某戊类生产车间内,甲类生产部分占该车间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乙类生产部分占该车间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丙类生产部分占该车间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丁类生产部分占该车间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则该车间应判定为哪类火灾危险性? 【解析】当同一厂房或防火分区内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建筑面积占比大于5%时,应按照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甲类占比2%,乙类危险性及以上占比4%,丙类危险性及以上占比6%,故该车间火灾危险性应按丙类确定。 主讲老师一只船教育郝老师 学员刘叙麟整理 二零一八年五月二日

火灾定义和分类

一、火灾的定义与分类 (一)、火灾的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GB5907-86) (二)、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为A、B、C、D四类(GB4968-85) 1.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 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4.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化学易燃物品发生火灾应怎样扑救?应注意什么问题? 化学易燃物品性质不尽相同,扑救时对灭火剂的选择性很强。这类物质发生火灾后,首先要弄清着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用适合扑救该类物品的灭火剂,正确地实施扑救: 1.扑救可燃和助燃气体火灾时,要先关闭管道阀门,用水冷却其容器、管道、用干粉、砂土扑灭火焰。

2.扑救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扑灭火焰,同时用水冷却容器四周,防止容器膨胀爆炸。但醇、醚、酮等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火灾,应该用抗溶性泡 沫扑救。 3.扑救易燃和可燃固体火灾,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或雾状水。 《消防知识辅导》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制定的根据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是由什么会议通过?答:是由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 的。 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于什么时候通过? 答:2001年10月19日。 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于何时正式施行? 答:2002年5月1日。

火灾烟气毒害性研究与危害性分析

火灾烟气毒害性研究及危害性评价文献综述 【摘要】火灾是一种严重的灾难,已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火灾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火灾烟气。气体毒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价火灾烟气的不同组成成分的毒性,长期以来在如何评估火灾烟气的潜在危害性方面,得出了一些方法。而且现在火灾烟气毒性研究已成为毒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在中国知网中检索最近五年的文献资料,总结出国内外关于火灾烟气毒害性研究的一些方法模型,讨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火灾烟气毒害性研究及危害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火灾烟气;毒害性;危害性;方法模型;发展方向 Toxic Smoke and Fire Hazard Assessment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Abstract: 0 引言 最近这些年来,火灾频频发生,对人们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然而造成火灾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火灾烟气,火灾统计数据表明,火灾中85%的死亡人员都是吸入有毒烟气造成的[1]。 人们对火灾烟气毒害性与危害性的研究也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我国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一系列火灾烟气毒害性评价的研究工作。具体来说,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NIST),英国国防部、德国标准机构以及日本建设部等提出了各种研究火灾烟气毒性的评价指标和试验方法[2]。火灾烟气毒害性的研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相互交叉,其中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毒理学、环境科学和行为学等有关内容[3]。在最近这些年的研究中,不同国家,不同地方的研究人员用不同研究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总的来说,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物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有一定的作用。 为了了解现在火灾烟气毒害性研究和危害性评价的研究状况,作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了国内最近五年的有关论文发表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火灾烟气毒性研究内容、方向、方法和成果进行汇总、归类和分析。 1火灾烟气成分 在最近这些年的研究中,人们对于火灾危害的研究,首先是对于火灾烟气成分的研究。美国试验与材料学会(ASTM)对烟气下的定义是:某种物质在燃烧或分解时散发出的固态或液态悬浮微粒和高温气体。也就是说,起火后包围着火焰的云状物就是烟气,即是物质燃烧后释放出的高温蒸汽和有毒气体[4-5]。 火灾烟气是多种混杂物燃烧而释放出来的,所以,它的组成成分及其复杂,一般来说,火灾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氢、氯化氢、溴化氢和硫化氢等。这些只是气体状物质,其中还含有大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