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

教学内容:

1、欣赏《嘎达梅林》

2、学唱《嘎达梅林》

3、认识马头琴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影片《嘎达梅林》,让学生感受音乐《嘎达梅林》的悲壮情绪。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嘎达梅林》。

3、认识马头琴,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歌曲叫《天堂》,你们会唱吗?

2、歌曲中的天堂指的就是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放音乐,图片)

3、歌声把我们带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这里蓝天白云,牧歌声声,令人心旷神怡。

二、出示课题

1、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民族英雄的故事。近百年来,人们用歌声、用琴声不断地赞颂着他。

2、老师唱一段歌词。他的名字就在歌中,请你找出来。

3、出示课题——《嘎达梅林》

4、你们了解嘎达梅林吗?知道他的故事吗?

5、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我们来欣赏一个片段。

6、从这个片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嘎达是一个弱小的孩子,经常被人欺负。但是他有一个理想就是长大了要当上梅林。长大后,他的愿望实现了,所以大家就叫他嘎达梅林。

三、学唱歌谱

1、这段音乐的名字也叫《嘎达梅林》,是一首著名的蒙古族民歌。

2、我们再来听一听,边听边用手划出它的旋律线,音乐带给你什么感觉?

3、《青藏高原》对比,

4、总结:

(旋律起伏不大、连绵不断)

马头琴音色独特,具有辽阔草原气息,听着这样的音乐,我们仿佛来到了茫茫的

大草原)

5、老师来唱一唱歌谱,你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哪些音在歌曲中多次出现?

(五声调式,以6作为主音的五声调式叫做五声羽调式。蒙古族民歌很多都是五声羽调式的)

6、用u来哼唱旋律。

嘎达梅林从小就生活在茫茫大草原,我们用歌声把草原的美、草原的辽阔表现出来。

慢速、饱满

二、学唱歌曲《嘎达梅林》

1、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嘎达梅林》。歌中唱了些什么?(出示课件)

(讲述了嘎达梅林带领贫苦牧民反抗王爷的故事。)

2、1931年,草原上的王爷要把蒙古族的土地卖给军阀和日本人,土地是蒙古人民的命根子,卖掉土地他们如何生活呢?嘎达梅林就带领草原人民起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一直传唱着这首民歌。

3、跟琴轻轻地填第一段歌词

4、第二段歌词的节奏和第一段一样吗?(一样)那我们直接把第二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

5、我们看看第三段歌词的节奏和前面两段一样吗?(不一样)找出不一样的地方,然后唱一唱。

6、把后两段连起来唱一唱。

三、通过欣赏影片《嘎达梅林》片段,尝试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1、欣赏片段5(出示课件)

同学们,电影中的影片中《嘎达梅林》的音乐一直在出现,老师请你继续看影片,请你说说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速度很慢凄凉悲伤)

那现在我们用这样的情绪把《嘎达梅林》这首歌来唱一唱。(出示课件)

2、欣赏片段6(出示课件)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段影片,我们再来看一看,请你们边看画面边听里面的音乐,看完之后请你说说这段音乐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悲壮)

这段影片讲的是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上的人民和孩子,毅然选择了留下来,看着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们远去的背影,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为了草原的人民,为了草原的土地,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此,草原人民世世代代

都在传颂他。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再来唱一唱这首《嘎达梅林》。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嘎达梅林》这部影片中,我们多次看到和听到一种乐器在演奏着《嘎达梅林》,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吗?(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民族乐器,因为琴头上雕刻着马头,所以叫马头琴音色独特,一听就使人联想起草原的美景和草原的辽阔。关于马头琴还有一个传说,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

4、介绍马头琴

同学们,听出来刚才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在草原流传着很多传说,现在我们也一起来了解一下马头琴的传说。(出示课件蒙古族介绍中7分15到9分零6)

2、嘎达梅林 教学设计

2、嘎达梅林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嘎达梅林》。 2、认识马头琴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熟练演唱歌曲。 2、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简单了解蒙古族相关的风俗、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并欣赏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 2.能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马头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蒙古民歌《我从草原来》风光片。 二、师生音乐问好。 三、故事导入新课、交流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的歌曲大家熟悉吗?它是那个民族的歌曲,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大家对蒙古族都有那些了解呢?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在刚才的歌曲中还有一样蒙古族乐器,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四、讲马头琴的故事,认识马头琴。 1、认识马头琴。(课件出示马头琴图片)。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马头琴的琴声甘美、浑厚、悠扬、动听,表现了蒙古牧人的深沉情怀。马头琴的由来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2、讲述马头琴的故事。(课件出示音话结合)。 五、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也许是浸染了马的灵性,其音色空灵中有奇绝之境,感人肺腑。马头琴,尤可模仿马的嘶鸣,萧萧然,几可乱真。马语中常有悲声,而马头琴也如马语,深情悲悯之情,令倾诉者翻卷衷肠。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下面我们来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1、播放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欣赏了刚才的乐曲,他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乐曲中透露着一些悲壮。 2、我仿佛看到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歌曲《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满红红2013年7月9日 一、导学提纲 1、熟悉歌曲《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传说。“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歌曲中为什么演唱鸿雁?“长江”指哪个地方? 2、简单了解蒙古的民族风情。 提示:(1)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除了老师提供的导学提纲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查找和其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提倡多思、多看、多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2)课堂上展示的时间有限,同学们一定要抓住重点,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根据问题把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合并、概括,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不要面面俱到,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述。(3)第一、二题要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可以搜集展示相关图片,将展示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提倡照着资料读。 3、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请用铅笔为歌曲标注旋律线。 5、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了解“中速稍慢”是一个什么速度? 提示:(四——六题)组长可以在下一节音乐课之前,合理安排时间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和评价,作为评选“音乐之星”的依据。班长 抽查组长的完成情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音乐小组之星” 的依据。

6、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是: 二、课堂教学实录(部分): 1、教学铺垫:《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律动 2、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简单预习了歌曲《嘎达梅林》,今天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出示课题)。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班长读一读。(出示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与能力:1、学会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口风琴有感情地吹奏歌曲《嘎达梅林》。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情景想象、歌曲的旋律线等方法表现歌曲。 师:首先请大家展示自主学习情况,只展示第一、二题。哪个组来?生:(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补充?、、、、、、 师:这个组准备的非常充分,展示得很好。嘎达梅林是蒙古民族英雄,鸿雁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大雁,蒙古人民对鸿雁非常崇敬,这是一首用鸿雁比喻英雄的歌曲。 三、学习新歌 (一)聆听二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聆听两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 合作探究:

《嘎达梅林》-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 xx 课型 欣赏综合课 课时1 教材分析 《嘎达梅林》由辛沪光作于1956年。这部交响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的人民起义的历史故事。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民 歌风格的主题展示了草原的辽阔优美和蒙古族人民的劳动生活,整部作品向我们讲述了嘎达梅林率众起义的斗争史实。 音乐是用音响的魔力作用于人的情感,那么音乐的创作者是怎样通过音响来反 映表现现实的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始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初中音乐教材中,器乐作品的欣赏内容,从设计到选材都是围绕着怎样让学生感知音乐语言为主要目的。 这节课是整个教材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达到初步掌握交响诗特点的学习目标。同时,通过这次的学习,又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理解思想性、艺术性强的大型器乐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1我校学生特点:我校历来重视艺术教育,除了音乐课堂外,学生还可以从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很大提升,思维活跃,好奇心、求知欲强。喜欢联想与想象。处在由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渴望在活动中得到集体的认可与肯定。

2“已知”、“未知”:在初一阶段的欣赏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通过分析 音乐要素的变化来了解音乐情绪与风格的方法,这些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他们具备了这种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要掌握交响诗的一般特点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教学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标题音乐的兴趣; 2、通过感受用音乐语言塑造的嘎达梅林的形象,引发学生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3、在了解了嘎达梅林起义的原因后,引起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环保问题的关注。 过程与方法 1、突出音乐本位原则,充分聆听体验音乐作品; 2、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3、利用音乐实践,培养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 4、将民歌、电影音乐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直观地 理解音乐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交响诗的一般特点; 2、能够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 3、继续学习从音乐要素入手分析音乐的方法。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精美整理版 】

【精品】人音版高中(全一册)《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④书上第 6 页)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通过对音(⑤书上第 8 页)之后再次聆听 《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评委,说课完毕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嘎达梅林 课例名称:人音版八年级交响诗“嘎达梅林” 授课教师:陈煜(西安市第六十七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了解交响诗的定义及特点。 二、分析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时的作用。 三、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及意境。 四、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产生爱戴民族英雄,感悟民族精神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一、通过欣赏作品,了解嘎达梅林传奇的故事情节,并逐步深入理解作品所表现民族英雄不屈不挠,保卫家园的精神。从而产生共鸣,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感受作品主题情绪情感,分析音乐要素(即节奏、力度、速度以及旋律特点等)在表现音乐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一、学生聆听感受音乐情绪,分析产生不同情绪的原因。 二、参与体验音乐要素使用的变化,在表现音乐形象及内容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嘎达梅林》(马头琴演奏民歌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美,点出“这样的草原美景,值得我们去歌颂、值得我们去赞美,更值得我们去保护。”的主题,为之后的拓展意义做铺垫。

2.了解《嘎达梅林》故事概要。 二、出示课题: 《嘎达梅林》交响诗 认识作曲家。 学生活动:聆听交响诗《嘎达梅林》的音乐片段。想象作曲家年龄、性别、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辛沪光的创作心理及具有的刚毅性格和高尚情操。 (二)欣赏感受并分析作品。 1.欣赏第一主题:“美好的家园,幸福的生活。”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唱每小节主音的形式感受作品。 设计意图:借助达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继续建立音高概念,并通过演唱主音、聆听主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和声感受。 2.第一主题发展对比(使用音乐波形图)。 学生活动:学生从听觉、视觉的感受中对比音乐情绪的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即音乐要素当中力度、速度以及配器的变化。 3.第二主题:“号召起义”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找到音乐当中最具号召力的部分并探寻原因。 设计意图:点出附点节奏具有推动效果。 4.第三主题:“驰骋草原”主题。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骑马律动的动作、打响舌等形式的参与感受作品情绪。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想象,让学生参与在音乐的表现当中。 5.“嘎达牺牲”: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出该场景是使用之前哪个主题的旋律,结尾处加入了什么乐器?预示怎样的结局? 设计意图:点出使用定音鼓表现英雄牺牲恰到好处。 6.《嘎达梅林》民歌主题:

2021年小学音乐《来自草原的故事》说课稿

小学音乐《来自草原的故事》说课稿 小学音乐《草原的故事》说课稿范文 本课选取我国蒙古组的民族乐器马头琴,以民间传说故事引起学生兴趣,讲述乐器的来历,欣赏马头琴演奏的乐曲。使学生对马头琴这一少数民族乐器、乐曲,从形象、声音到发展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第一,学生在听《马头琴的传说》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蒙古组的乐器——马头琴,结合欣赏马头琴的乐曲及蒙古族的民歌与风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传说、乐器及各种艺术形式。第二,通过欣赏歌曲、乐曲及其他一些活动,使学生对马头琴的造型、材料、音色特点有深刻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透过马头琴艺术了解蒙古族的音乐艺术精华。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某些少数民族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但较为模糊,甚至会产生混淆。我通过让学生搜集图文资料、欣赏歌曲乐曲、听辨乐器音色,使学生在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了解蒙古族和马头琴。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乐演的特点,我用故事、律动、表演等学生喜欢又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让他们走进蒙古族,了解蒙古族,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在认知规律中,低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特征,而进入中年级的三年级,在感性基础上会稍稍增加一些理性的色彩,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些认知活动,让学生通过听辨多种乐器的声音,和辨别多种乐器的 ___,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去感知马头琴;通过交流各自搜集来的关于马头琴和蒙古族的资料,让学生课前就去接触了解有关内容,使得学习更深入、更有针对性;通过欣赏马头琴乐曲和蒙古族歌曲使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特色有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一些关于蒙古族的资料,可以是故事、传说、风俗、音乐等等,我也制作了教学课件,课件包括音乐、 ___、歌曲、风光短片等内容,有利于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并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有声有色,教学结构更为严谨,教学环节更为紧凑,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马头琴的传说”、“草原上的歌声”和“马背上的民族”三大版块的学习活动。 首先是第一板块:马头琴的传说。

高中音乐《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音乐《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体会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增强对西北民歌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歌曲分段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了解“花儿”这一民歌类别,并能够感受歌曲高亢悠扬、舒展自由的情绪,增强对民族歌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并欣赏音乐内涵并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音乐旋律特点。 【难点】 体会歌曲高亢悠扬、舒展自由的风格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西部放歌》,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 这首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之后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西部开发和西部人民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顺势揭示课题《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完整播放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属于那种民歌体裁?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花儿”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花儿”内容丰富,形式自由,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亢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 2.教师再次完整播放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男子对心爱女子的追求、爱慕之情。

(三)分段(步)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聆听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 乐句悠杨,起伏较大,多以四度跳进与大跳,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 2.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一段,教师提问学生:第一段歌词表达了怎样的寓意? 学生聆听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 第一段歌词描写了山高地广的景色,用了很多衬词衬腔,在最后一句引出“一朵牡丹”,把心爱的女子比喻成牡丹。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出问题:第二段音乐歌词有怎样的寓意?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 第二段歌词承接第一段歌词,依旧把心爱的姑娘比喻成花朵,表达了想摘却摘不到的枉然之情。深刻的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之情。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一): 歌曲《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一、导学提纲 1、熟悉歌曲《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传说。“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歌曲中为什么演唱鸿雁?“长江”指哪个地方? 2、简单了解蒙古的民族风情。 提示:(1)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除了老师带给的导学提纲的问题,同学们能够查找和其相关的自我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提倡多思、多看、多想,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2)课堂上展示的时光有限,同学们必须要抓住重点,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什么,能够根据问题把自我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合并、概括,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不要面面俱到,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述。(3)第一、二题要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能够搜集展示相关图片,将展示时光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提倡照着资料读。 3、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请用铅笔为歌曲标注旋律线。 5、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了解“中速稍慢”是一个什么速度? 提示:(四——六题)组长能够在下一节音乐课之前,合理安排时光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和评价,作为评选“音乐之星”的依据。班长抽查组长的完成状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音乐小组之星”的依据。 6、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是:

二、课堂教学实录(部分): 1、教学铺垫:《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律动 2、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简单预习了歌曲《嘎达梅林》,这天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出示课题)。一齐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班长读一读。(出示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与潜力:1、学会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2、初步尝试用口风琴有感情地吹奏歌曲《嘎达梅林》。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情景想象、歌曲的旋律线等方法表现歌曲。 师:首先请大家展示自主学习状况,只展示第一、二题。哪个组来? 生:(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补充?、、、、、、 师:这个组准备的十分充分,展示得很好。嘎达梅林是蒙古民族英雄,鸿雁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大雁,蒙古人民对鸿雁十分崇敬,这是一首用鸿雁比喻英雄的歌曲。 三、学习新歌 (一)聆听二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 师:下方我们来聆听两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 合作探究: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晚风》《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晚风》《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2、欣赏《嘎达梅林》,感受广阔的草原音乐。 教学重难点: 1、《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 6/8 拍的强弱对比。 2、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学过程: 一、学唱高声部: 1、欣赏一首小夜曲。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2、欣赏范唱歌曲《晚风》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3、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课堂预想: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4、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

来表示它们。 5、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 6、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 导入: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 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 LU 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 2 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 6、将同学们分组为 A , B 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小学音乐课《啄木鸟》精品说课稿

小学音乐课《啄木鸟》精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程的内容是小学艺术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咚咚姑娘》中的一首歌 曲〈啄木鸟〉。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 为以下三点:1、认识、了解啄木鸟的生活特点和特殊本领。2、学习表现啄木鸟的歌曲、 感受歌曲的内容。3、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 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 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习,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那就是能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并且会用动作表现和歌曲情感来进行歌表演。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 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 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 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 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 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 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 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 想而知了。 二、说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演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引导学生积极 主动地进行模唱和表演,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 美好情感。 三、说教法和学法 周老师告诉我们“音乐教师可以做一棵参天大树,也可以做一颗幸福小草。”关键在 于作为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有多高,对音乐教育事业的追求有多执着。而我们认为,小 草虽然幸福,但缺少一些成就感,而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要费一番功夫,最终却能站在不 同的高度俯瞰世界,“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学生的成功需要我们呕心沥血的付出,但他们成功的一瞬间也是我们最幸福最有成就的时刻。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嘎达梅林》 教材分析 《嘎达梅林》是一首短调蒙古族民歌,具有叙事性的特点,歌颂了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带领牧民起义,反抗王爷的英雄事迹。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是根据这首蒙古民歌改编的,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增添了内蒙古草原气息,使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更加悲壮。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欣赏和整体感受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俗人情。 教学目标 1、 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感受音乐悲壮的情绪。 2、 认识马头琴,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 演唱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悲壮的情绪。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歌曲演唱时的情绪。 教 具 电子琴、录音机、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情景引入 1、 组织教学 2、我们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在这里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那就是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在它悠久的历史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上的英雄之一。有哪位同学知道嘎达梅林的故事呢? 大屏幕展示:草原风情图片。 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 直观教学创设和谐宽松课堂氛围 5 新授课 (一)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阶段目标:初步感受歌曲悲播放歌曲视频《嘎达梅林》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 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10

红旗颂(说课)

《红旗颂》说课稿 黄石三中郭晟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堂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中第三部分的内容——“红旗颂”,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感受时代中的音乐,触摸音乐与时代的脉搏,充分体验优秀音乐作品带给人们对不同时代的追忆、感悟、希望等。从而认识到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时代造就音乐风格,音乐传承时代特征。 本节课以气势磅礴的《红旗颂》,乐观豪迈的《祝酒歌》,带领学生穿越音乐时空,回到红色年代,感受音乐中的澎湃激情,同时也学会理性思考:“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与创作方式的影响”及“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作曲家吕其明、施光南,欣赏他们的优秀作品——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与歌曲《祝酒歌》,感受作品中的时代气息,认识音乐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2)熟悉两个作品的主题音乐,能哼唱并记住主题旋律。 (3)在评论中学会理性思考:“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与创作方式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欣赏,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体验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真正做到在聆听音乐中能积极进行理性思考,并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作出评论。 二、说教法和学法 对于和平年代中处于歌舞升平中的我们,通过凸显时代特性的音乐平台,追忆过去,感悟红色年代的荡漾激情,激发大家的正气、勇气和斗志,在当今的时代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同时积极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采用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真正能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为了确保学生能乐于接受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从中能充分体验见证时代的音乐所带来的震撼,更好地完成三维目标,本堂课也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心理年龄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学法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遵循事物的认知规律,由浅及深,由易至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避免平铺直叙,应有起承转合,在教学环节中有紧凑的节奏、充分的体验,这样才不会产生审美疲劳。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播放孙楠演唱的歌曲《五星红旗》,交流聆听感受,做好铺垫。(通过学生熟悉的这首歌中唱到的“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使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情感中充分体验到五星红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意义。) (二)导入新课 在各类赛场、重大活动、庆典仪式等场合中,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是无数中国人的象征和骄傲。回顾历史,在开国大典上,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同时,也宣告着

人教版小学音乐 嘎达梅林 教学设计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熟练演唱歌曲。 2、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通过欣赏器乐版和民歌版《嘎达梅林》,引导学生从多个艺术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简单了解蒙古族相关的风俗、文化。 2学情分析 通过欣赏器乐版和民歌版《嘎达梅林》,引导学生从多个艺术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简单了解蒙古族相关的风俗、文化。 通过欣赏器乐版和民歌版《嘎达梅林》,引导学生从多个艺术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简单了解蒙古族相关的风俗、文化。 3重点难点 欣赏马头琴《嘎达梅林》和民歌《嘎达梅林》简单了解蒙古族相关的风俗、文化。 4教学过程 一、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新课: 用几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乐器导课,引出马头琴 三、讲马头琴的故事,认识马头琴。 1、认识马头琴。(课件出示马头琴图片)。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马头琴的琴声甘美、浑厚、悠扬、动听,表现了蒙古牧人的深沉情怀。马头琴的由来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2、讲述马头琴的故事。(课件出示音话结合)。 请学生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四、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也许是浸染了马的灵性,其音色空灵中有奇绝之境,感人肺腑。马头琴,尤可模仿马的嘶鸣,萧萧然,几可乱真。马语中常有悲声,而马头琴也如马语,深情悲悯之情,令倾诉者翻卷衷肠。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下面我们来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1、播放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欣赏了刚才的乐曲,他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为什么这首乐曲会有悲壮情绪在里面呢?因为我们方才欣赏的一段马头琴独奏实际上是一首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这首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非常悲壮的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深情悲悯的马头琴曲中来了解这个故事吧。 2、在马头琴曲中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课件播放) 师: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五、欣赏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1、播放。(音画结合欣赏)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有我国著名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课件出示)听听腾格尔是怎样用歌声来讲述这个故事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六.学唱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随伴奏唱. 七.欣赏马头琴齐奏<<嘎达梅林>>,观看后谈体会,对比独奏版的不同艺术感受. 小结: 本节课我们在一首低沉的马头琴曲中开始,也让我们在悠扬的马头琴声中结束吧!

高中《再别康桥》说课稿

高中《再别康桥》说课稿 下面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语文课文《再别康桥》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再别康桥》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第三课《再别康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这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此篇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我准备只花一个课时的时间来教学这首诗。但高一的学生对新诗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接触不多,因此,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有些困难。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2月6日,全区小学音乐教师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听了两节展示课:王云芹老师的《嘎达梅林》和李林老师的《久不唱歌,忘了歌》。两位老师的课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表现出的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1)学生能够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这三个方面分析诗歌的“美”。 (2)学生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两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学生能够收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课上反复朗读《再别康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 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应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路,特别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是机械死板的教条,去禁锢学生鲜活的思想。解剖诗歌,要在找出意象及其特点的 前提下,描绘所营造的意境,从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据于此,我就把“指出诗歌意象,描绘美妙的意境”以及“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难舍难分的无奈和感伤”作为学习目标。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予学生分析诗歌方法的引领和指导。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以及诗人独具特色的意向选择。 2.难点:从诗人独具特色的意向选择来感知“三美”。 我觉得这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文章蕴含的信息量很大,语句简洁而不乏生动, 贴近学生的实际,可读性非常强。课文指出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能让学 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 学的浓厚兴趣。 “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论文《诗的格律》中所强调的。音乐美强调音节,绘画美讲求辞藻,建筑美则要求节和句的匀称,这是“新月派”创作的理念,因此“三美”的感知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同时,中国古代离别诗 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 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重点之一。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 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 的难度,需要教者详细分析和引导。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3 课《新型玻璃》。我将分以下四大板块来进行说课。 二、教法学法 1.教法: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这其实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 们学会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并发现规律。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朗读法、情境教 学法、讨论法、比较法、视听结合法。 2.学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前找有关本课的相关资料,课堂上 则要积极参与讨论,课后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进行巩固和迁移。 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第二课《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能简要表述《嘎达梅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能听辨出男低音音色。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长音的保持。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2、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

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二、聆听歌乐曲《嘎达梅林》 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讲述的历史背景。小组内讨论后,师归纳总结。 2、复听歌曲,感受、听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说说人声分类中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3、再次复听歌曲,一边听一边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随音乐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点。并讨论:演唱者是怎样唱出英雄性格的。 4、分析歌曲:歌曲分为几句?歌曲的情绪怎样?旋律进行的方式是怎样的? 三、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1.聆听器乐曲,说说与歌曲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 2.出示乐器图片,请学生说出乐器的名称。师简介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讲解关于马头琴的传说。 3.复听五重奏。设问:歌曲的主题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再次聆听,提示:主题曲调每次出现在音区、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可用表格的形式完成以上问题)。 5.进一步聆听,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表现力。交流乐曲赞颂的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形象。 四、拓展延伸: 课下收集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感受其音色特点。

嘎达梅林说课稿1

《嘎达梅林》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内容分析 交响诗《嘎达梅林》它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战斗的悲壮事迹。音乐素材来自同名的民歌,作品曲式为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作品体裁为交响诗,是一首叙事性及戏剧性的大型单乐章管弦乐曲,使用了交响形式的手法,以著名的蒙古民族历史故事为题材,故事情节形象地呈现于乐曲中,全曲用时约17分钟。 (二)、教材中的地位 《嘎达梅林》是一首交响诗,从作品深度来说更加深刻,容量也更大。从各民族音乐体系来说,作为一首以蒙古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它也应当承担起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民歌和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让学生从“情”的角度,了解和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民族英雄、热爱民族音乐。 (二)、技能目标:聆听交响诗《嘎达梅林》,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用各种音乐要素(如:力度、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并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三)、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标题音乐的特点,并能对标题音乐感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 (一)、交响诗《嘎达梅林》是本课内容安排的重点。(《嘎达梅林》有多种音乐形式,包括民歌、叙事诗、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音乐及交响诗等,根据本单元内容的系统性,把交响诗作为重点内容,民歌作为复习内容,电影音乐作拓展内容,其他形式由学生课外自学,一带而过。 (二)、在交响诗的欣赏过程中,重点是通过各音乐要素的分析、比较来充分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 四、说教学难点 (一)、乐器音色的听辨。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 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希望咱们大家好好表现,咱们一起度过欢乐的“音乐四十分”。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是: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 1. 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 2、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3、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 二、新授部分: (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 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吃:以肉食为主,多吃肉块、炖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马乳为主。 穿:四件套(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圆形为主,冬暖夏凉。易于拆建。 语言:使用本民族语言学家规范的蒙古文。 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蒙古笔举行那达慕“娱乐游戏”之意。包括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 歌舞:传编的有马刀舞、盅碗午、鄂而多斯舞。 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乐器:马头琴。 宗教信仰:喇嘛教。 (二)认识马头琴 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马头琴)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头琴:(课件展示) 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而得名。 4、谁知道马头琴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放牛娃。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非常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他们就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不分开。有一年,苏和带着他心爱的小白马去参加草原上的赛马会,并得了第一名。王爷要苏和把小白马卖给他,苏和不肯,狠心的王爷赶走了苏和,抢走了小白马。小白马想念苏和,跑了出去,被王爷命人乱箭死。 苏和日夜思念着小白马,一天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回来了,轻轻对他说:“我的小主人,我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苏和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琴杆顶上雕刻了马头。从此,苏和天天拉琴,就象小白马在唱着歌。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成为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