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期末复习整理

《金融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2.金银复本位制: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3.格雷欣法: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 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退出流通, 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

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4.商业信用: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

5.消费信用: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

6.银行信用: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所形成的信用。

7.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签发的、指定其在约定日期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

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8.回购协议:证券出售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以回购方

式进行的证券交易实际上是一种抵押的贷款;证券的购买,实际是买方将资金出借给卖方;约定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回购,实际是通过购回证券归还借款;抵押品就是相关的证券。

9.金融衍生工具: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派生的金融工具,其

价值取决于相应的原生金融工具预期价格的变化。

10.期权合约:一种赋予期权的买方在未来某时间具有按约定价格买卖某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11.期货合约:交易双方在固定场所以公开竞价的方式,约定在未来某时间以确定价格买卖

某资产的标准化合约

12.政策性金融:政府为了贯彻其宏观经济政策或意图, 不以商业性标准为原则,而以国

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为目标,在特定领域从事的融资活动。

13.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

的外来资金两部分。

14.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

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15.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凡是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

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16.信用工具:指在金融活动中,用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或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的、

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凭证。

17.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个人、企业、政府)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

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18.流动性陷阱:是指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无论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

所持有(即储存起来),而不会去购买债券(即投资)的一种状态。

19.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

行为的过程。

20.基础货币:是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21.派生存款: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存款。

22.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使得一般物价水平

持续显著上涨的现象。

2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4.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行为。

2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并最终

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即所谓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6.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渡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

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门。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二、简答

1.简要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商业信用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借贷行为,它的局限性在于(1)严格的方向性(2)产业规模的约束性(3)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4)在管理和调节上的局限银行信用的特点特点在于(1)在信用规模和授信方向上均有突破;(2)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3)借贷的对象是处于货币状态的资本。

简要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i.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以货币形态提供,没有方向约束,规模约束小。

ii.商业信用具有严格的方向性,规模的约束,信用能力的局限和信用链的不稳定。

2.当代信用的形式有哪些?为什么说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①当代信用的形式有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国家信用: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国际信用:国与国之间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各种信用形式。政府间信用:指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国际金融机构信用:指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金融机构为其成员国所提供的信用。

②银行信用的特点(1)在信用规模和授信方向上均有突破;

(2)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3)借贷的对象是处于货币状态的资本。

3.简要分析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通过组织金融资产、金融产品的交易,可以发挥多方面的功能:

①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

②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③确定价格。

④帮助资产的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功能。

⑤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4.货币市场主要有哪些子市场?

货币市场的子市场主要有:票据与贴现市场;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回购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

5.简述关于利率决定的可贷资金理论

① 借贷资金的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

② 借贷资金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③ 市场均衡利率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

该理论一方面指出实物市场论忽略货币供求;另一方面认为货币供求论忽视资本供求素。提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要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主张在利率决定问题上把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它认为,决定可贷资金供给方面的因素有:①当前的储蓄;②固定资产的出售收入;③货币的反贮藏;④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决定可贷资金需求方面的因素有:①当前的投资;②固定资产的重置以及折旧与报废的补偿;③货币的贮藏。利率为总的可贷资金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同时,利率也为可贷资金的供求所决定。可贷资金理论比较完整的描述了社会经济中可借贷资金的来源。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类似于储蓄投资理论中的投资,指的是实际的计划投资(实质因素);家庭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类似于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需求含义(货币因素)。同样,这种划分也体现出可贷资金理论力图把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相统一的思想。

6.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该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他认为利率的高低应该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货币的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如果:以L1表示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那么, L1(Y)为收入Y的递增函数;以L2表示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L2(r)为利率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可表示为:L=L1(Y)+L2(r)

结论:货币需求与利率有关。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但因为收入水平在短期内稳定不变,所以利率就成为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而货币供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

①货币需求(Md)是收入的增函数,是利率的减函数。

②货币供给(Ms)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③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7.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

边际生产效率↑→预期收益↑→投资需求↑→利率↑投资需求↑→国民收入↑→货币需求↑→利率↑

②资金供求利率水平主要由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③物价水平物价↑→名义利率↑

④银行成本贷款利率应高于银行的经营成本,保持合理的利差

⑤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再贴现率↑→借贷资金成本↑→市场利率↑

⑥国家经济政策制定利率政策必须以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重要依据。

⑦国际利率水平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因而国际利率水平对国

内利率的影响较大。

①平均利润率(是一个经济社会利率决定的基础)

②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③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④国际利率水平

⑤预期通货膨胀率

8.简要说明我国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构成

我国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其他金融机构,政策与监管金融机构组成。

商业银行包括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总分行制的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9.简述货币市场的类型

一、短期借贷市场:借款期限在一年以内

二、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广)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剂的市场(狭)

三、商业票据市场:主指商业票据的流通及转让市场,包括票据承兑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

四、短期债券市场:指发行和买卖一年期以内的短期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活动的总称

五、回购市场: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

六、CDs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发行和转让的市场。

10. 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1.贷款,又称放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

2.贴现,就是购买票据业务。

3.证券投资,指商业银行以其资金持有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

4.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款,在途资金。

11.简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的业务就是存款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运资金的主要来源。

存款业务,指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货币款项,存款人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包括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

2、自有资本包括股本,盈余,债务资本,其他资金来源

3、同业拆借,指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4、向中央银行借款,包括再贴现、直接贷款。

5、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如:通过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汇票等。

6、发行金融债券,即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

12.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二)银行的银行

1.集中存款准备

2.最后贷款人3、组织全国的清算

(三)国家的银行

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其职能包括 ①代理国库。 ②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③为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如:直接给国家财政以贷款;购买国家公债。 ④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进行外汇、黄金的买卖和管理。 ⑤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⑥实施金融监督管理。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集中管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充当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组织和管理银行间清算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和国债的发行;管理国际储备;制定、实施货币金融政策;代表国家实施监管;为政府提供信贷支持

13.简述费雪的现金交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费雪认为,假设M 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或P=MV/T

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收入,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完全取决于名义收入水平。

14.简述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理论的主要内容。

剑桥方程式:人们出于交易需要货币外,也会按某种的比率选择货币来保有其财富,人们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成比例:Md=k*P*Y

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因素。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有

Y P k M d ??=

15.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异同点。

① 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从表面上看来似有差异,但实质是相同的:二者都说明商

品价格P 与货币数量M 成正比;其次,两个方程式中的两个变量K 与V 关系为:K=1/V 不同: ②剑桥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取决于经济主体的主观意志和需要,即人们在权衡持有货币、投资和消费几方面收益基础上决定应持有的货币量,并由此产生对货币的需求;而费雪交易方程式则认为货币需求取决于客观的商品交易量。

③ 桥学派实际重视货币储藏手段职能,费雪交易数量说则重视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

④桥方程式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

例;而费雪方程式则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

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侧重于商品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剑桥侧重的是资产职能的货币需求。

(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的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存量的角度研究货币的存量需求。

(3)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剑桥方程是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剑桥方程式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16.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进行简要评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由于Ms=m*B从而对货币供给量造成显著的影响,该政策具有强烈的“告示效应”,但是该政策存在的局限性是缺乏应有的政策弹性。

17.简述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及具体内容

目前,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进而有了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划分的依据:货币的流动性

其中:M1——狭义货币量;M2——广义货币量;M2-M1——准货币。

18.简要叙述托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本思想(托宾的Q理论)。

托宾 (1965) 分析了货币的发行与资本存量变化即投资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最佳资产结构应满足这样的条件,即在该资产结构中平均预期收益恰恰为这种增长所引起的预期成本所抵消,即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托宾 (1969) 进一步提出了 Q 值理论,以分析资产价格与重置成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以后学者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种反映企业价值与重置成本之间关系的模型。

M↑→i↓→Ps↑→Q↑→I↑→Y↑

19.简述主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选择的标准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其选择的条件是:

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够迅速和准确地获得它选定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各种资料。

可控性,中央银行应该能够有效地控制,并且不会遇到太多麻烦和障碍。

相关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

抗干扰性,作为操作指标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正确的反应政策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20.何谓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并简述其优缺点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而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优点: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具有较强的微调性;具有极大的政策弹性;具有可逆转性;具有操作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缺点:(1)公开市场操作技术性强操作比较细微,政策告示作用较弱;

(2)公开市场操作作用的发挥是以发达证券市场为前提的。

21.什么是政策性金融?它具有哪些特征?

政策性金融: 政府为了贯彻其宏观经济政策或意图, 不以商业性标准为原则,而以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为目标,在特定领域从事的融资活动。

特征:(1)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2)有偿性——与财政性的最大区别

(3)优惠性——利息低;期限长——期限越长,风险越大。

论述

1.试论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

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指信用将积累和集中的社会资金起投入到需要资金的经济主体的过程。

3..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

4.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

5.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6.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2.试论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①资本积累功能: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②源配置功能:金融工具的流动,会引导和带动社会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

③节经济功能:微观上通过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调节。宏观

上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

④反映经济功能: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反映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实施效果和世界经济发展动向。

3.试比较实际利率理论、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实际利率理论是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相均衡之点。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他认为利率的高低应该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货币的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由英国的罗伯特和瑞典的俄林提出,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同时也抨击了凯恩斯完全否认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需求量的变化。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4.论述货币乘数模型,并根据模型分析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的比值以B 为基础货币;R 为存款准备金;C 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则有B=R +C , 以Ms 代表货币供给, B 为基础货币。可列出下式: Ms=m ×B 式中:m 为货币乘数。若以D 代表商业银行存款,则C +R 是基础货币量,C +D 是货币供给。故:m=(C +D )/(C +R) 各项除以D ,得m=(C/D+1)/(C/D+R/D) C/D 是通货与存款之比,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与个人的持币行为。R/D 是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这两个比决定货币乘数的大小。再加上基础货币,即决定货币供给量,而基础货币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 当企业和居民的持币增加时,导致商业银行存款减少,从而使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给减小,反之则越大。当企业和居民对贷款的需求增加时,会导致货币乘数变大,从而使货币供给增加。当商业银行提高超额准备金率时,货币乘数会变小,使得货币供给减少,反之则增加.

B r r r r B m M e

d c c s ?+++=?=1 1. 居民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① 通过其现金存款比率影响货币供给

居民现金存款比率的决定因素:

a. 财富

b. 各种资产预期报酬率

c. 金融危机

d. 非法经济活动

② 通过贷款需求影响货币供给

2. 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① 企业的现金存款比率影响货币供给。

② 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影响货币供给。

3. 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① 通过对超额准备率的选择影响货币供给

② 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影响货币供给

4. 财政赤字(政府行为)与货币供给

货币乘数(m)是指每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增减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增减,等于货币供给量(Ms )与基础货币(B)的比值。

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1)居民(存款者)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居民现金持有↑→通货存款比率rc↑→货币乘数m↓→货币供给量↓

影响rc (居民现金持有)因素主要有四个:

1.财富效应 rc 与财富、收入负相关

2.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 存款利率与rc 负相关

3.金融危机:导致rc上升

4.非法经济活动:其规模与rc成正相关。

(2)企业(贷款者)行为与货币供给

企业现金持有↑→通货存款比率rc↑→货币乘数m↓→货币供给量↓

企业贷款需求↑→货币供给↑

企业贷款需求受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影响

(3)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1、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超额准备金率re↑→货币乘数m↓→货币供应量↓

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准备金存款↑→基础货币B↑→货币供给↑

5.结合中央银行的业务分析其调控货币的基本手段

(1)公开市场业务:出售债券-------减少通货发行------减少存款准备金--------减少贷款-------减少货币量

iii.反正亦然

(2)贴现政策:利率上升----借款成本上升-----贷款下降-----货币量减少

iv.反正亦然

(3)法定准备金: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贷款下降----通过货币乘数减少货币量v.反之亦然

6.试论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一,通货膨胀有经济增长的效应,在通话膨胀初期,公众预期滞后,物价上涨而名义工资不变,企业的利润随之上涨,从而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总供给,推动经济增长,且对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体具有促进作用;第二,通货膨胀有了强制储蓄效应,易导致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第三,通货膨胀有收入和社会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人们的实际收入和实际占有财富的价值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尤其是在难以正确预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第四,他还会产生资源配置扭曲效应,在通货膨胀中,各种生产要素,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和扭曲,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浪费,它还会助长投机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等负面影响;第五,他还有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紊乱效应,表现在加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商品流通秩序的混乱;败坏社会风气,计划社会矛盾;助长贪腐,损害政府信誉

7.试述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

①货币政策: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2.提高利率3.公开市场业务 4.央行规定基础货币指标5.道义上的劝告

②财政政策:1.提高税率,增加税收;2.缩减政府支出;3.减少非生产性的财政支出。

③收入政策:1.工资—物价指导线 2.工资—物价管制

3.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4.收入指数化政策等形式。

④供给政策:减缓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④其它政策:货币与汇率制度改革

8.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论述在经济衰退情况下如何实施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操作。

经济的衰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增多,进而使货币供给增加,央行也可以通过降低再贴现率,使商业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金增加,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当央行公开市场买入有价证券时,使货币供

给增加。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商业银行的可待资金增多,利率下降,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9.结合你所学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信贷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调剂暂时性或长期的资金余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另外信贷市场也是中央银行进行信贷总量宏观调控,贯彻货币政策意图的主要场所。

(一)信贷市场调剂暂时性或长期的资金余缺。信贷活动的实质就是储蓄资金从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有偿的转移。

(二)信贷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信贷市场促进了资本的再分配和利润的平均化。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靠的是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而这主要是通过资本自发转移来实现的。资本总是从利润低的行业向利润高的行业流动,以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然而资本并不能够完全自由流动的,信贷市场的出现使这些限制不复存在,从而使得一国国民经济能够较为迅速的发展。

(三)信贷市场也是中央银行进行信贷总量宏观调控,贯彻货币政策意图的主要场所。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产生: 社会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 (一)实物货币 (二)金属货币 (三)信用货币 1.传统信用货币两种信用形式:一是银行债券二是纸币 2.现代信用货币 三、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职能 (二)流通手段职能 (三)贮藏手段职能 (四)支付手段职能在银行存钱属于支付手段职能 (五)世界货币职能 四、货币数量的界定 (一)狭义的货币量:现金加活期存款 (三)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划分的一般性标准应该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一般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 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成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基本公式 M1=C+Dd (M1表示第一层次,C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Ds表示储蓄存 款,Dt表示定期存款,Dn表示其他所有存款,L表示除存款以外的 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二)货币层次划分依据: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包含三重要求:1、不受损失 2、及时转化 3、现实购买力 六、货币制度 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 形式。 包含四个方面: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 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 制度。 “角”“分”为辅币单位。 七、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 位制两大阶段。

金属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 金银符合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本位制 八、金银复合本位制 九、金本位制的特点:1.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还,国家对 铸币有法定的样式和含金量规定。(最主要的) 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 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贷款行为。 二、信用形式 (信贷信用体系中,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 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缺陷也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它具有很大的局限 性,如规模上、期限上、方向上、资金形态上和范围上的局 限等。 银行信用------克服了其他信用形式的各种局限性,大规模的促进社会资金 全方位、多层次流动,因而毫无疑问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 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包括三种形式:分期付款、信用卡、消费信贷 三、信用工具 含义: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代表所有权和债券并据以享受相应权益书面凭证,必须具有规范性、可接受性和一定的转让性。 分类:(四)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基本要求:一、偿还性二、安全性三、流动性四、收益性 典型信用工具:(1)商业本票,又称商业期票,是债权人签发给债权人的 付款保证书,包括出票人和收票人。 (3)支票是用于同城资金结算的凭证,性质与商业期票相 同。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1)货币产生于交换(P2)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要说清楚货币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必须追溯到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分工与私有制。(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P3)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及其特征(P 3) 2)扩大的价值形式(P3-P4) 3)一般价值形式(P4) 4)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形态及其演变 1)货币的理想条件及各种形态(P6) (1)货币的理想条件(P5) (2)货币形态:指货币的存在形式,指货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6 ①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 特征: 作为货币和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 ②金属货币 特征:普遍可接受、价值稳定、价大量小,携带方便、耐久性、均质可分 ③信用货币(P6) 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目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采用信用货币的形态。 ④电子货币——最新的货币形态(P8) 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储存、转账、购买和支付。 ⑤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 代用货币,其本身价值低于其代表的货币的价值;通常是政府或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可自由兑换金条、银条或金币、银币。 (3)货币形态的演变 从黄金到黄金为基础的代用币再到完全的信用货币,这是货币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电子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形态的第二次飞跃。 货币形式演变历程中的这两次飞跃体现了货币从有形到无形、从国家信用到社会信用的发展。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P10)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种种原因而推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这时,货币就发挥着贮藏手段的职能。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尺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3.证券交易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4.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5.浮动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D ) A.汇丰银行 B.花旗银行

财大货币金融学重点以及大题

第一部分货币 ?货币形式的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能(五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金汇兑本位制:不流通金币,但规定本币与一种可兑换黄金的外汇保持固定汇率,同时本国发行货币必须将等值黄金与外汇存于该外汇发行过作为准备的货币制度,又称虚本位制。 第二部分信用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的特征:偿还期、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 ?典型的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债券、股票 ?金融衍生工具(四种):远期合约、期货、期权、互换 第三部分金融 ?金融市场: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持股公司制:也称集团制银行,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一家或若干家独立的银行的股票 ?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以及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或有债权和或有债务的业务(即不列入资产负债表的业务,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资产或负债的经营活动,有一定风险) ?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信托公司和租凭公司?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四个):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抗干扰性 ?操作目标的选择:主要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基础货币等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一个操作指标,又叫“强力货币”、“高能货币”(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准备金和流通现金的总和,是央行的负债,央行可对其直接控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是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变动,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 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M*V=P*Y (P*Y代表名义总支出或总收入) 只考虑了货币的交易媒介的功能,货币量决定价格波动 传统货币 数量学说:剑桥学派余额数量说: P=K*R/M (P:购买力、R:财富商品K:货币占财富比重M:货币量) 认识到了货币的两个属性:交易媒介与财富储藏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学》重点章节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 学》重点章节 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计算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览 1.名词解释 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 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趋向于做出有利于自生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金融恐慌:由于资金提供者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稳定性产生怀疑, 因而将资金从稳定和不稳定的机构中抽回,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倒闭。2.金融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 将资金从那些由于支出小于收入而积蓄多余资金的人手中转移至由于支出大于收入而缺乏资金的人手中。(直接,间接融资) 3.金融市场的结构: 债权股权市场;一级二级市场;交易所、场外市场OTC; 货币市场:小于一年,短期国库券,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回购协议,联邦基金等。 资本市场:大于一年,股票,公司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政府证券,商业贷款等。 4.金融市场国际化: 外国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并以发行国货币计价的债券。 欧洲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但并非以发行国货币来计价的债券。 欧洲货币:存放在本国之外的银行的外国货币。最重要的是欧洲美元。 欧洲美元:存放在美国以外的外国银行或美国银行国外分支机构的美元。 5.金融中介功能(间接融资): 1)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 2)分担风险,减少投资者风险。 3)缓解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6.金融中介类型: 1)存款机构:银行,信用社。 2)契约性储蓄机构:保险,养、退休基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行。 6.金融体系的监管 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多信息,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全性。 1986《Q》废除。(Q:美联储有权利设置银行存款利率上限) 第三章什么是货币 1.货币的功能 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流动性: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成本和速度) 2.货币计量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货币的职能:P3~5 2.价值尺度:即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所发挥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即货币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挥的职能。(用现实上的货币) 贮藏手段:即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财富保存时所发挥的职能。(人民币没有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即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时行使的职能。 世界货币: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上述五大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并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其功能和相互关系也有所变化。 2.信用货币P10: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且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它只是一种信用凭证,主要依靠银行信用的和政府信用而流通。由于信用货币属于银行和政府的负债,因而又称之为负债货币。 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 辅币。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 现钞。主要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 银行存款。经济交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 电子货币。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的货币形式。如信用卡、贮值卡、电子钱包等,以及利用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和电脑网络银行等电子支付系统使用的货币。它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3.货币制度P12: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1)银本位制 ①概念: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 ②类型:银两本位制(中国)与银币本位制(欧洲)。 ③崩溃原因:⑴世界白银价格剧烈波动,币值不稳定。 ⑵银币体重价低不适合用于巨额支付。 ⑶白银质地易于磨损。 (2)金银复本位制 ①概念: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的货币制度。 ②类型:平行本位制与双本位制。 (3)金本位制 ①概念: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②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 直接信用:借贷双方不需要金融中介而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如商业票据 间接信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特征(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形式:(1)商业票据(2)赊销(3)背书(4)票据贴现: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对生产流通过程起着润滑剂作用 局限性——规模的局限性:方向的局限性;期限上的局限(短期资金融通)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货币形式对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 特点(1)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方向的局限; (3)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4)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5)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国家信用;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国库券、公债)。 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第一章货币 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有:1>.先王制币说(盛行于先秦);2>.自然产生说(司马迁)。 2、西方早期货币起源说有:1>.创造发明说;2>.便于交换说;3>.保存财富说。 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1>.简单价值形式;2>.扩大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 4、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分为:1>.商品货币(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4>.电子货币。 5、电子货币特殊属性:1>.具有多元化的发行主体;2>.是在线货币;3>.是虚拟货币;4>.是信息货币。 6、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2002年,“银联卡”出现。 第二节货币的性质与职能 1、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2、西方学者还提出过:货币金属说、货币名目说 3、货币职能:按产生、形成的历史顺序分为: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三节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指一个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该国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货币金属;2>.货币单位;3>.本位币、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4>.准备制度。 3、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3>.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4>.不兑现的信用本位制。 4、我国的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通货,具有无限法偿能力;2>.人民币实行垄断发行,发行权集于中央;3>.人民币限于国内流通,在当前实行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由于历史原因,现阶段我国的货币制度是一种“一国四币”的特殊货币制度,包括人民币、港元、澳元和新台币。) 第四节利率与汇率 1、利息:是资金所有者因贷出货币的使用权而从借款者那里取得的一种报酬。 2、利息的性质:1>.古典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有:利息报酬说、资本租金论、利息源于利润说、利息剩余价值说;2>.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节欲论、时差利息说、人性不耐说、流动性偏好说;3>.马克思利息本质说:利息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归货币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 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 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 四、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六、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但是,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八、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九、“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 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 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具有核心地位 消费信用是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目的是促进消费 十一、商业票据:汇票、本票、支票联系区别 联系:都可背书流通转让 区别:本票是债务人(出票人)向债权人(持票人)开出的保证按指定时间无条件付款的书面承诺。 汇票是债权人(出票人)向债务人(持票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按指定日期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汇票需要承兑。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银行从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十二、利息率及计算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详细

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制度 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领域中被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储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货币层次划分标准 按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流动性:某项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包括变现的方便程度和变现所需要的成本 (1)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M0 (2)狭义货币M1,现金+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货币层次划分意义 (1)具有不同流动性的不同层次的货币是引起经济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越发达,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就越密切。 (2)经济的繁荣与萧条是通过货币数量的变动表现出来的;货币数量的改变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通过将货币分成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指标;可以考察具有不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对经济的影响,有利于央行观察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本位货币 (1)具有无限法偿资格(辅币,有限的法偿资格) (2)是最后的支付手段 金本位制的特点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金准备制度的存在意义:(1)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2)作为调节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3)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金本位制即以金币作为本位币。 特点: (1)单位货币规定为一定数量一定成色的黄金; (2)发行并流通于市场的是金币; (3)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融化; (4)币值中的其他货币可以自由的与金币平价兑换; (5)黄金与金币可以自由的输入输出; (6)金币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 我国的货币制度 (1)我国的法定货币名称是人民币,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和“分”。 (2)人民币是唯一合法通货,禁止外币、金银流通,大陆只允许流通人民币。 (3)人民币坚持经济发行的原则。 (4)金准备制度(为了保证国际支付)。 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缺点: (1)纸币发行不受准备金限制及贵金属的约束,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使得货币发行的弹性很大,其成败依赖于人为因素。 (2)如果发行不适度,往往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汇率不稳定等现象产生; (3)各个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和调节都极为重视,并且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比较金本位制与纸币本位制 (1)纸币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国家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不允许纸币与金银进行兑换,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同时,国家也发行少量金属铸币作为辅币流通,但辅币价值与用以铸造它的金属商品价值无关,是一种信用货币。

学习金融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学习金融总结 篇一: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

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 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金融学概论》复习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货币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货币到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特殊性:第一,货币是衡量和使用价值 的统一体;第二,货币具有双重使用价值。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共五种功能。 3.货币的作用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早产生的、最基本的职能,货币的其他职能都是以这个职能为基础的。 流通手段: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为商品世界充当交易媒介,使所有的商品通过它进行交换。 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蓄水池”功能。即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是,多余的货币会退出流通而成为贮藏货币。 支付手段:(1)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2)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可能使买卖关系进一步脱节,使商品流通增加了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世界货币:在国与国之间作为商品和劳务流通的媒介,执行货币的各种职能。 第三节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R与商品的价格总额Q成正比,与同一货币单位货币速度E成反比.即R=Q/E.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纸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纸币流通量的规律,即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数量。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当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反之,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第四节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构成要 素: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以及发行保障制度共4个要素。 2.货币制度的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以及纸币本位制、 3.人民币制度:(1)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发偿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2)人民币发行权垄断于中国人民银行; (3)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4)人民币正在加快区域化、国际化步伐。 第三章信用与融资 第一节信用 1.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2.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款形式提供的 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特点:(1)商业性用与特定的商品买卖相联系; (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

金融市场学考试必过期末重修重点

金融市场学 1.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2.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差别:不至于是否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而主要在于中介机构的特征的差异。在直接金融市场上也有金融中介机构,只不过这类公司与银行不同,它不是资金的中介,而大多是信息中介和服务中介。 3.离岸金融市场:是非居民间从事国际金融交易的市场。资金来源于所在国的非居民或来自于国外的外币资金。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管制。 4.金融市场功能: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反映功能。 5.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国际债券和到国际性的股票市场上直接募资进行。国际债券市场分为:一种是各发达国家国内金融市场发行的以本地货币计值的外汇债券,另一种是离岸债券市场,即欧洲债券市场发行的以多种货币计值的债券。它是以政府名义在国外发行的以欧洲第三国计值的债券,但不受本国法规的约束,其发行地也不一定局限于欧洲。 6.同业拆借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确立。 7.有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种关键利率,一些浮动利率的融资工具在发行时,都以该利率作为浮动的依据和参照物。 8.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其抵押品为证券。 9.回购协议中证券的交付一般不采用实物交付的方式,是在期限较短的回购协议中。 10.回购协议的利率水平是参照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而确定的。 11.明确买断式的功能以融资为主。 12.销售渠道。尽管在投资者急需资金时,商业票据的交易商和直接发行者可在到期之前兑现,但商业票据的二级市场并不活跃。主要是因为商业票据的期限非常之短,购买者一般都计划持有到期。另一个原因是商业票据是高度异质性的票据,不同经济单位发行的商业票据在期限,面额和利率等方面各有不同,其交易难以活跃。 13.初级市场:出票和承兑。 14.二级市场:背书和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1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不同:1.定期存款记名,不可流通转让,而大额定期存单则是不记名的,可以流通转让。2.定期存款金额不固定,可大可小,而可转让定期存单金额较大,在美国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CDs 面额最少为10万美元,二级市场上交易单位为100万美元,但向个人投资者发行CDs面额最少为100美元。在香港最小面额为10万港元。3.定期存款利率固定,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既有固定,也有浮动,且一般来说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高。 4.定期存款可以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时要损失一部分利息。可转让存单不能提前支取,但可在二级市场流通转让。 16.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一般属于开放型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与其他投资于股票等证券的开放型基金不同,其购买或赎回价格所依据的净资产值是不变的,衡量该类基金表现好坏的标准就是其投资收益率。 17.信用交易又称证券买者或卖者通过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得到证券经纪人的信用而进行的证券买卖。信用交易可以分为信用买进交易和信用卖出交易。 18.信用买进交易又称为保证金购买,指对市场行情看涨的投资者交付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证金,由经纪人垫付其余价款,为他买进指定证券。如果未来该证券价格下跌,客户遭受损失而使保证金低于维持保证金的水平时,经纪人会向客户发出追缴保证金通知。 19.收入资本化法认为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取决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根据资产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是否一致,可以判断该资产是否被低估或高估,从而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学姐重点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米什金《货币金 融学》学姐重点笔记 第四篇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操作 第十三章中央银行的结构与联邦储备体系 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是第一个,然后是前三个,都是人民生活相关) 1物价稳定(通货膨胀会抑制经济增长,恶心通货膨胀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名义锚是锁定物价水平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的名义变量,前提是这个变量和物价水平有着稳定并且可靠的联系。使用名义锚,解决时间不一致问题。时间不一致主要是指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发生了冲突。比如新年制定了减肥计划,可是第二天却无法自抑开始吃冰淇淋。使得计划不能在长期保持一致) 2高就业(由于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所以应该追求自然失业率) 3经济增长 4金融市场稳定 5利率稳定 6外汇市场稳定 物价稳定是否应该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在长期内和其他目标是一种的,比如在长期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就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但是在短期,比如经济扩张,失业下降,经济过热,通货上涨,为了稳定物价,银行会提高利率,但这样就会减少就业和加剧利率不稳定性。如何破? 阶梯目标和双重目标 联邦储备体系的起源 由于对中央集权的恐惧,导致了国民第一银行和国民第二银行的实践失败,由于缺少最后贷款人,导致银行业恐慌频发。最终,美联储诞生。 中央银行三大法宝 美联储是独立的吗? 1工具独立性和目标独立性1收到立法和国会压力 2委员会成员任期2总统压力 3独立的收入来源 中央银行的行为:官僚行为理论,增强权利和声望的愿望,包括捍卫自主权和避免利益冲突美联储应该保证独立性吗 支持,受迫于政治压力会有通货膨胀压力,政治周期理论,政治家缺乏解决复杂经济事务的能力 反对,精英政治不民主,财政政策,未能履行好职责,不能摆脱政治压力, 第十四章多倍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过程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1、分析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容易造成自然垄断。这种高垄断很有可能导致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付出额外的代价,因此,政府从金融产品的定价和金融业的利润水平方面对金融业实施监管应该是有理由的。 另外,由于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信息特性,使得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交易双方之间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效率。因此,上市公司或者金融产品发行者的信息披露制度就成为证券监管和金融监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证券监管制度的核心,世界上任何一一个国家的证券法规都赋予上市公司某种持续性信息披露的义务,即上市后的股份有限公司负有公开、公平、及时地向全体股东披露一切有关其公司重要信息的持续性责任。 最后,虽然个别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消费效用为购买该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个别消费者所享用,是一种私人产品。但是,由全部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集合所构成的综合效用,却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会影响到每一个金融产品或证券产品消费者(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可以把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综合效用看成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对这种带有公共产品特性的金融产品实施必要的政府监管是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2、股票的发行方式一般可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类公募是指向市场上大量的非特定的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 其优点是:可以扩大股票的发行量,筹资潜力大;无需提供特殊优厚的条件,使发

行人具有较大的经营管理独立性;股票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从而提高发行人的知名度和股票的流动性。其缺点有:工作量大,难度也大,通常需要承销商的协助;发行人必须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必须在招股说明书中如实公布有关情况以供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 私募是指只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其对象主要有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如内部职工、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公司.私募具有节省发行费、通常不必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有确定的投资者而不必担心发行失败等优点,但存在须向投资者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条件的特殊优厚条件、发行者的经营管理易受干预、股票难以转让等缺点。 3、金融市场主体之一——企业: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也是金融交易的主体。需要了解以下要点: 1).企业的运营是与资金的运营紧密结合的; 2).从总体讲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资金需求者,从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保证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但在特殊时空,企业的短期闲置资金也用于金融市场的投资。 4、金融市场主体之二——政府: 1).政府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一般通过一级市场发行筹措; 2).政府既是交易者也是监管者的双重身分。 5、金融市场主体之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具有特殊地位。它既是市场上的中介机构,也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同时还是政府货币政策的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