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导学案3

《力的分解》导学案3
《力的分解》导学案3

力的分解

任务一、力的分解

(阅读教材p64页完成下列问题)

1、拖拉机对耙的拉力产生哪两个作用效果?

2、这两个效果相当于两个力分别分别产生的,也就是说,拖拉机实际拉耙的力F可以用两个力

F和2F来替代。那么,力1F和2F就叫做力F的力。那么,求

1

一个实际的力的分力就叫做力的。

3、为什么说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如图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多少对不同的共点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研究一个力的分力呢?(小组讨论)

(由于分力与合力相互替换的前提是相同作用效果,所以在分解某力时,其各个分力必须有各自的实际效果,比如:形变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讲,力的分解是唯一的。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实例。

任务二、力的分解的实例(力的分解原则: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1、对放在水平面上物体所受斜向上拉力F的分解

(1)拉力F产生哪两个作用效果?

(2)两分力大小分别是多少?(运用三角形知识求解)

2、对放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G分解

(1)重力G产生哪两个作用效果?

(2)两分力大小分别是多少?(运用三角形知识求解)

做一做:1、如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A.重力、下滑力、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D.以上都不对

3、三角支架悬物拉力的分解

(亲自做实验体会)让学生用铅笔支起图中的绳子,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手指受到的是拉力,手掌受到的是压力,由此体会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从而正确画出分力的方向。

(1)拉力F产生哪两个作用效果?

(2)两分力大小分别是多少?(运用三角形知识求解)

做一做:2、如图甲,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如何分解拉力F。

(小组讨论总结)力的分解步骤:

任务三、矢量相加法则

(阅读教材65页“矢量相加法则”这部分内容,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2.既有,又有,并且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法的物理量称作矢量。除力外,如位移、、等也是矢量。

3.两个分矢量首尾相接,剩余的尾首相连的有向线段就是合矢量,它恰与两分矢量的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这个方法称为三角形法则,它是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简化。如图

【达标检测】

1.将一个8N的力分解成两个分力,下列各组值不可能的有()

A. 1N和10N

B. 10N和10N

C. 10N和5N

D. 20N和20N 2.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比它大的分力

B.一个力可分解成两个大小跟它相等的力

C.如果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确定,那么另一个分力就是唯一的D.如果一个力以及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这两个分力就完全确定了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7 N和4 N的两个分力

B.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9 N和9 N的两个分力

C.一个6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

D.一个8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

4、重力G的光滑球被竖直挡板挡住,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如何分解重力G(重力G产生两个效果)?档板和斜面分别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

小分别是多少?

63数据的表示(一)

6.3.数据的表示(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 3、能按照制做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扇形统计图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每年当生日快乐的祝福如约而至的时候,我们总要和亲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的美味,那么你是如何将蛋糕平均分成n份?平均分成六份怎么分?为什么会这样分呢? 二、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小明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三、自主合作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具体做法如下: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活动内容:做一做: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 形表示总体的25%? (2)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 么扇形B 大约代表多少人? (3)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公顷稻田,那么扇形C 大约代表多少公顷 稻田? 议一议: 图示的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明认为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乙户比甲户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甲其他 21%教育23% 衣着25% 食品31%乙 其他24%教育19% 衣着23% 食品34% 想一想: 小明对在全班40名学生中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 (1)统计图的特点: ①圆代表总体; ②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课题:我的第一本书课型:现代文主备:刘远华课时:1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3.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难点】 1.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学习流程: 一、预学: 自读课文,完成练习: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5分钟) 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词语注音: 酷似凄惨奥秘掺和脊背(让学生在书中把这些词都画下来。)(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二、互学: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学 3、合作探究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第一本书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三、评学: 1、各组展示互学情况。 2、完成练习册:基础题。

生物:2.1.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生物:2.1.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举例说明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应用。 3.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问题导学】 探点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实验探究与合作 1.探究P70“演示实验”分析解决如下问题: (1)实验步骤2中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实验步骤3中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实验步骤4中的现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4)你认为该实验必须用四个保温杯吗?该实验这样设计有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习:阅读P71最后一段与P72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由以上实验,分析,你认为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分别是什么?需要的条件呢?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的 过程和实质。 2.填表并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场所原料条件产物能量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有什么作用? 三、习题追踪

1.土豆、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这是因为() A.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B.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C.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 D.以上都有可能 2.下列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A.萌发的种子 B.干燥的种子 C.煮熟的种子 D.吸水膨胀的种子 3.既是呼吸作用原料,又是光合作用产物的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水和氧气 D.水 探点二呼吸作用的应用 合作探究 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请分析说明下列实例的原因: 1.刚刚收获的粮食,必须尽快晒干。 2.卧室内不宜放置大量花卉过夜。 3.农田淹水后要及时排涝。 4.贮藏水果、蔬菜是要保持低温。 5.萝卜贮存时间久了,为什么会糠(空心)?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在光合作用条件下都能进行 B.呼吸作用只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C.呼吸作用是分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的意义主要在于() A.能消耗氧气 B.能分解有机物 C.能释放能量 D.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七年级】2020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word名师

【关键字】七年级 示范教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绘制频数直方图. 教学难点:将一组数据正确地进行分组并画频数直方图. 学情分析 认知根底: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频数的概念,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与简单推理的活动过程,并在作出推测的过程中,绘制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活动经验根底: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作图根底,但对于如何绘制频数直方图还比较陌生,绘图也不熟练,对频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据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采取交流探讨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大胆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现场调查: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现场调查班内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如下: 141165144171145145158150157150154168168155 155169157157157158149150150160152152159152 159144154155157145160160160158162155162163 155163148163168155145172 表(一) 现场收集数据,并提出以下问题: 1.你知道服装店是按什么规格销售服装的吗? 2.实际做校服时有必要按每个人的身高进行制做吗? 身高/cm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 学生数 身高/cm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 学生数 身高/cm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 学生数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一般按号码销售,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 教学说明 通过以上问题的处理,使学生体会到将数据分组的必要性.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取整数,可作规定如采取四舍五入法,或采取去尾法,总之标准要统一,问题提出后,可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设计说明 在讲解如何分组时,由于分组是学生初次接触,非常陌生,在计算组距和组数时,又比较复杂,所以没有对学生采取“硬性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呈现一位学生的做法,帮助学生初步对分组和确定组距的步骤有所了解,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对这位同学做法的认识,通过讨论,总结归纳绘制频率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

呼吸作用学案

. 第五章第二节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导学案 主备人:王家梅编号:012 使用时间:2015-5-22 审核人:王安胜 学习目标: 1.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并掌握呼吸作用的公式。 2.举例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 重难点: 重点: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做实验、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形式突破重点) 难点: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举例加以突破) 学法指导: 实验法(视频演示讲解);对比法(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所用原料、产物等方面的对比)。【知识链接单】 光合作用的公式: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3.光合作用的动力是 4.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5.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是 6.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变是 学习过程:一、自学问题单 1、导学要求: 自学课本68—71页,结合“问题单”中的问题,用笔勾画出重点,并熟练记忆,标记出疑点和盲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反馈单”。 2、问题单: ①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分别是?如何验证?★★★★★ ②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③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分别是?★★★★★ ④呼吸作用的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⑤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⑥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是什么?★ 3、反馈单: 1.呼吸作用的公式

. 2.农田适时松土、涝害时及时排水,其目的是保证根的作用。 3.储存粮食时,应保持环境和;储存水果、蔬菜时,应适当降低 或,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减少植物体内的分解。二、探究问题单 实验一: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吸收氧气的实验 1.实验现象: 燃烧的蜡烛放进盛有萌发的种子的瓶里,火焰__________ 燃烧的蜡烛放进盛有煮熟的种子瓶里,蜡烛____________ 2. 实验证明:盛有萌发种子瓶里__________氧气 3.实验结论: 提示:氧气可以助燃,缺氧会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学以致用】 农民伯伯在进入储存蔬菜或地瓜的地窖时,要拿一只点燃的蜡烛,如果蜡烛熄灭,则不能进入地窖内,为什么? 实验二: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二氧 化碳 1.实验现象:盛有萌发的种子瓶里的气体使澄清的石 灰水变____________。 说明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 2.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 3.实验结论: 提示: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三: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热 思考: 1、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种子呼吸作用释放出了热量? 2、为什么用保温杯而不用一般的玻璃杯? 1.实验现象: 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内的温度_____________。 装有煮熟的种子的瓶内温度。 2.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 . 3.实验结论:。 【走进生活】 冬天到了,妈妈买来几盆绿色植物,想美化儿子的房间,同时,天冷了不用开窗也可以净化空气,一家人都很高兴,可时间久了,儿子感到夜晚睡觉时室内很闷,心里十分奇怪。 为什么在冬季密闭的室内摆上绿色植物,夜晚睡觉有闷的感觉?

数据的表示方法

学校:蒋刘中学 年级科目: 七数 班级: 7.1 (7.2) 组别: 姓名: 导学案编号 编写人: 贾卫卫 审核人: 上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 ) 课 题:数据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能把数据进行分组,知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 3.能从各种图表中准确地获取信息. 【预习案】 阅读课本165页例题,记录有疑问之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哪些身高范围的学生较多,为此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分组进行整理和描述,便可一目了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极差.. 上面数据中,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它们的差,即最大值—最小值= . 小组讨论:在绘制频数直方图时大致经历哪些步骤? 为了参加全校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对抗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 )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1 158 159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蔡河中学艾保书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实验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空气的组成如何? 2、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3、讲授新课: 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层、大气中也含有水; 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 分布很广,但不均匀。 用途: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 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实验3-1]:水的电解 (介绍装置) 现象: 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问: 大家猜想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气体? (大家回顾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检验两种气体(看动画) 完成学案中实验表格 讨论总结出结论:: 1. 正极:氧气 负极:氢气 V 02:V H2=1:2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H 2O ?? →?通电 H 2 +O 2 分解反应 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介绍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参看动画) 想一想:我们学过那些纯净物?这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异同? 4.总结:略 5.练习:课后习题 6.作业:见学案 7.教后 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种类 物质

3我的第一本书_导学案_配_答案.doc

3我的第一本书 一本书,让人难忘;一段情,让人感动;一段岁月,让人留恋.......... 捧起这本书,让我 们共同回味......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诗意感悟。 2.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澈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书籍是人类述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淮都离不开书。你的第一木书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木书”演绎了怎样的故爭, 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帖”的深刻含义。(板卩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酷(kd)似掺(chan)脊(ji)背杆.(wdng)读? ? ? ? (2)学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氏。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乂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2?作者简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3?背景链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他的“第—?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三、自学指导(二)一作与探究 (%1)整体感知 1.作者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叙写了哪些事、哪些人? 【交流点拨】事件:分书、修书、送书、转学、人与狗的默契。主要人物:我、父亲、乔元贞、二黄毛 2.文题“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交流点拨】“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木,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牛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交流点拨】作者追忆“第一木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我的第一木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朵的、白感交集的,因为那木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细胞呼吸导学案及答案

生成物产生ATP数量 丙酮酸、〔H〕2分子 和〔H〕2分子 ③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生物组织有酵母菌、大部分高等植物

④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①图中A 是丙酮酸,其产生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②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①②④

妹妹,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的人海,消失在我日夜的想念中。不曾带走我对你的点点回忆。千重山,万重水,割不断的是情深似海如潮的的思念。 默默坐在屏前,手指在键盘上轻轻的划过,所有的怀想,所有根植脑海抹不去的记忆,都凝聚指尖,触动着流年的痕迹,把一纸素笺的心事,轻吟纸笺,等你从陌上归来。我的妹妹,你在哪里啊?哪里?问天,天不语,问己,己不明。想你的日子,见不到你的踪迹,让我陷入了沉思。有关你的一切,早已深深铭刻在心里。 妹妹,你是我心底最珍贵的爱!回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所有的细节历历在目。还记得我们初遇的散文吧吗?第一次与你相遇,是在你的空间,欣赏你温婉如水的文字,一看到你的笔名冰格格,不问为什么,就一下子惊艳了我的目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你高贵典雅的名字,喜欢上了你才华横溢精彩的文字,喜欢上了你冰清玉洁的聪慧,喜欢上了你的一切。 妹妹,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姐姐能幸运的遇上你,是天意,是缘分,更是生命中注定让我们有共同爱好文字,走到了一起。在那些快乐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互相点评文章,互相推心置腹的发短信交流,很快,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网上好姐妹,彼此都会为伤感文字而流泪,也会为彼此的喜悦而欢呼雀跃 妹妹,姐姐永远不会忘记,在姐姐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不离不弃的向姐姐伸出援助之手,帮我渡过难关。是你一次次发短信打电话,询问病情,关心着姐姐。

3、我的第一本书

3、我的第一本书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幽.默( ) 凄.惨()奥.秘()翻来覆.去() 泪水盈.眶()塾.师()酷.似()马鬃.() 哄.堂大笑()磨磨蹭.蹭() 2、解释下列词语。 (1)幽默: (2)凄惨: (3)奥秘: (4)翻来覆去: 3、文学常识填空。 《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本文所说的第一本书实际是 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下面句子,再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式且话题统一。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本书的家, 。 5、.“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 ① ② 二、阅读探究 1、对“我的第一本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爸爸为“我”修补装订好的课本,表现了爸爸对“我”的关爱。 B、这是被“我”拦腰截断的课本,表现“我”对同学的关心和友情。 C、这是“我”上小学用的第一本课本,是“我”的学习伙伴,也是“我”的启蒙老师。 D、它不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文章开头写道:“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里“荒寒的大自然”仅指自然界的景物吗?“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又指什么? 3、联系全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三、课内文段阅读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word教案(7)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水的组成和氢气,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并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 2.了解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能对一些日常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重点难点】 1.水的组成。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学习内容一 氢气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3.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4.氢气燃烧的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氢气+氧气――→点燃 水。 【讨论交流】 1.氢气点燃前为什么要验纯? 2.氢气验纯时,试管口为什么朝下? 【温馨点拨】 1.氢气里若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名师归纳】 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反馈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B ) A .没有听到声音 B .听到很小的声音 C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D .试管爆炸 2.检验氢气纯度时,手拿充满气体的试管,在移近火焰时,应(B ) A .管口向上 B .管口向下 C .试管保持水平 D .以上都可以 3.下列关于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用排水法收集的氢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B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听不到响声,说明其纯净了 C .做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D .用爆鸣法检验出的含有不纯氢气的试管,可立即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学习内容二 电解水的实验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8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木

细胞呼吸-导学案(公开课)

第五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2) 授课年级高一班级 15班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并对比两者的异同点。 2、能说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现象 【学法指导】 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总结二者的异同点来加强理解记忆。 ~ 【课前预习】 教师检查学生《三维设计》中基础知识完成情况,对预习情况做评价。 【学习过程】 1、有氧呼吸 ①线粒体的结构(填写线粒体结构示意图) 线粒体的和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②过程 反应物生成物产生ATP数量项目》 场所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总反应式 ③概念:是指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出和 ,同时释放能量,生成的过程。 [ 2、无氧呼吸 ①过程 场所反应物生成物产生ATP数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反应式产生酒精: 产生乳酸: ②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生物组织有 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的生物组织有。 ③概念:是指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和,或,同时释放能量,生成的过程。 )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其原理是先让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 — 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3.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_____________,有利吸收____________等。 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__________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5.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 6.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___________呼吸。 【课堂检测】 1.在有氧呼吸的下列反应阶段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只有: A 〔H〕传给O2生成H2O B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 # C 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 D ADP与磷酸反应生成ATP 2.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D. 细胞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课后导练】 4.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其根本原因是: A. 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B. 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C. 防止氧气进入坛内 D. 防止坛内蔬菜萎蔫 5.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 A 1:6 B 1:3 C 1:2 D 1:1 6.下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出示一杯水,你对水的认识有哪些,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水的组成 (板书)4-3 水的组成

思考,提出猜想 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前,我们先认识下氢气的性质。(板书)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一瓶氢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神舟九号升空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讲解】神舟九号升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那我们现在来研究下氢气燃烧。 【实验演示】现在我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呢,我们要先对气体进行验纯,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设问】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什么?验纯的操作是怎样的? 【归纳】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进行验纯,方法: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慢慢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声音很小,则说明气体较纯。 【实验演示】现在我就可以对氢气进行点燃实验了,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火焰呈什么颜色?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怎样验证?写出反应方程式。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3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章、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我的第一本书第课时课型新授教学 目标 重点难点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导学过程教师复备(学生笔记) 自主学习 1、积累: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掺和 ..( )( )、脊.背( )、枉.读( )、磨蹭.( )、调.教( )、酷.似( ) 幽默:凄惨: 奥秘:翻来覆去: 2、作者简介: 牛汉: 合作探究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2、“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5、“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6、文章通过“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写出了“我”的哪些独特感受? 7、聪明好学的乔元贞一生的“出息”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8、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 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 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 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 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 什么? 拓展训练 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 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 生命乐趣。 反馈练习 1、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而黄毛、乔 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 事》)。 师 生 反 上课时间:年月日

《我的第一本书》公开课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公开课教案 王爱政 济源市邵原镇第二初级中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章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的第一本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我的第一本书》讲述的是牛汉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那本书承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即使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人生征途,饱尝了世间甘苦,回首往事,依然铭记那“第一本书”,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抓着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起在品味,分享这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对于人生的 意义。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思路:整体感知---复述故事---自主阅读(品味关键词句)---合作探讨阅读(研读赏析)----拓展延伸(课后练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痛苦和磨难造就了伟人,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苦.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贝多芬,米开郎琪罗,托尔斯泰正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段苦难的生活,学习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积累几个重点词语,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中,写一本书仅仅指那课本吗?明确:否 (2)、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点拨:父子之情,同学友谊,人与狗的情趣。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3-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3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 新人教版 1 ?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2?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1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2?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牛汉诗选》(xx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官让自主学习J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迢迢()晾晒()哄堂大笑() 挎着()掺和()()泪水盈眶() 2 ?解释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3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4?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事情?作者分别有怎样的感受? 班级_______ 学习小组 ______________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__ ,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爱与歌》、《温泉》、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酷似:极像。 学习目标

(一)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二)再读课文,合作解决下面问题。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人教新 课标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收集整理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资料。 能力目标 1.揣摩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2.通过阅读把握课文欲扬先抑 手法的艺术效果。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你能把你的“第一本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3?小结: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温 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20世纪初艰难中的'■.巩固提升

53细胞呼吸导学案.doc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93页,绘制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说出线粒体的功能。 2.通过阅读教材93、94页,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屮的应用。 【学习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学习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学习过程】 一、有氧呼吸 【预习检测】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耍场所:(谙你绘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并说出其功能)。 (二)过程: 1.笫一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在酶的 催化下,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牛少量 ___________ ,并且释放出少量的_______________ 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式:o 2.第二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在陆的催化下,丙酮 酸和水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并释放出少 量 ____________ Q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式:o 3.第三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 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在酶的 催化下,前两阶段产生的[H]和氧结合,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并释放 出大量—0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式: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3、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链接】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牛汉一生坎坷,“经历过战争、流亡、饥饿,以及几次的被囚禁,从事过种地、拉平板车、杀猪、宰牛等繁重的劳动”,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读了不少的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不少同学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困、饥饿、寒冷,读书仔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我”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酷似.( ) 掺.和.( ) 脊.背( ) 枉.读( ) 磨磨蹭.蹭() 2.了解“知书识礼”的意思。 (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课文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人、那些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