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处理教案doc资料

数据的处理教案doc资料
数据的处理教案doc资料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过程:

1、活动与探究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家都帮父母做家务活吗?主要做些什么呢?每周大约多长时

间呢?你们每周干家务活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什么?

2、介绍新知识(1)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

(2)总体: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如上述问题中的总体为“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的全体”,注意这里“考查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学生干家务活的时间。)

(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如上述问题中的个体为“全班每一个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

3、想一想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 年进行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在这一事例中,你能说出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吗?

5.2 数据的收集

、教学目标

1. 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2. 进一步了解、掌握抽样调查与普查各自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

1.例题讲解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

小颖、小华三位同学的调查结果:小明:在公园里调查了1000 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

表(一)

扎扯

sn

3-6观ns

丁;上吐上Z3

比较一下上述两种表示各自的优越性?

小颖: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表一)

T ;比哄上

S6

7 33

7L1

小华: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T :更丿上

小明调查的对象选自公园里的老年人?常去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平时一定注意身体的

人数

900(—

800 --

700---

600--500

----------

400 —

300-200

100---

Q —

俵二〕

频数分布宜方图

L

―口鲨…

H2禺W咖、F决以上生病橫数

保健,一定注意修身、养性、加强体育锻炼,所以身体较健康?另一方面,公园建在城市里,

相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去公园的较少?这1000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城市和乡村等

等不同层次的老人是否都有所选取?选取人数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都

是我们在收集数据中应该考虑的?所以,我认为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小颖收集的数据来自医院看病的1000名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体质较弱?我认为用这些

数据得到的调查结果不准确?因为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抽样调查应注意什么?

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

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

5.3频数与频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教学过程

1?例题讲解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八(1)班50位同学喜欢的足球明星,结果如下:

A A BCDABAAG

IB A. A C E C A A c

A A

B A

C

D A A C D

B A. Q □A A A

C

D A.

C B A A C

D A A C

c-

E杞志夷戈

0代衰巴頁

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的足球明星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

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

?

址申蚪£

A

笑手 5

C

J £J £ £ L3

D

&

(二)

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

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直观,一目了然 ?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

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

?

从上表可以看出,A 、B 、C 、D 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 度不同?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

频数(absolute,frequency ) ?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

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

分别计算A 、B 、C 、D 的频数与频率.

B 的频数为8,B 的频率为—. 25

三、课堂练习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是哪科,为什么喜欢?

分析:先列表,再统计,调查探讨喜欢的原因 ?调查不爱学的那门科目的原因 ?(课后完

成)

列表如下

A 的频数为

23

23

,A 的频率为5?

C 的频数为 13, C 的频率为

13 50

D 的频数为 6,D 的频率为25 .

你还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上表所收集数据的内容

可以用上例中的图(三)表示的形式,这种图叫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不可以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如何表示。阅读(利用频率绘制的图)

2?议一议:

小明、小亮从同一本书中分别随机抽取了6页,在统计了1页、2页、3页、4页、5页、6页的“的”和“了”出现的次数后,分别求出了它们出现的频率,并绘制了下图

随着统计页数的增加,频率在0.05至0.06之间变化的字是“的”字?“了”字的频率在

0.005至0.015之间变化。的使用的频率比了字高

3. 做一做

(1)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单位:厘米)

158167154159166169159

156166162159156166164

160157156160157161158

158153158164158163158

153157162162159154165

166157151146151158160

165158163162161154163

165162162159157159149

164 168 159 153 我们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反映了这些学生的平均身高.但是,有时只知道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希

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的大小。

频率分布表

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小结: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频数与频率(二)

一、教学目标

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

二、教学过程

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

(2)收集有关数据?

(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

(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

2?例题

你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

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这是小丽统计的

最近一个星期李大爷平均每天能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

雪糕数量频数频率

A1311310.253

B1821820.351

C68680.131

D39390.075

E98980.190

合计518518 1.000

根据上表绘制一张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根据小丽的统计结果,为李大爷设计一个进货方案,A、B两种雪糕卖出的较多,可以

多进些,D种雪糕卖出的少,可以少进些。A占总数的25%,B占总数的35%,C占总数的13%,D占总数的8%,E占总数的19%.

确定进货的总数,还应考虑,当天气温情况,天气凉,气温低时少进货?天气热,气温高时多进货,即进雪糕总数应考虑当天气温变化?不能每天都进518支雪糕。

3.做一做

[例]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

位cm).如下:

141165144171145145158

150157150154168168155

155169157157157158149

150150160152152159152

159144154155157145160

160160158162155162163

155163148163168155145

填写下表,并将上述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

5.4数据的波动

一、教学目标

1 ?经历通过数据离散程度表示数据波动的探索过程

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一一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

3 ?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

1. 极差

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平均水平”外,们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

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2?方差与标准差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x i x)2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S2=-[(x1 X)2

n

例1已知两组数据:

甲9.9 10. 3 9.8 10. 1 10.4 10 9.8

乙10. 2 10 9. 5 10.3 10. 5 9. 6 9.8 人们往往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即S=-[(X1 X)2 (X2 X)2]…… n

这组数据就越稳定.方差是各个数据

—2 — 2 — 2 (X2 X)]……(X1 X) (X1 X)

9.7

10. 1

分别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与极差.

_ 1

解:工甲=10+_ (^0. l+d_ 3—0- 2+0. 1+0.4+0—0- 2—0. 3)

3

= L0+ L xo—10;

8

- ,1

X 乙=10十—(0?Z-FO—0. 5十0? 3+CL CL 4—0. 2+0.1)

S

=10+1 X0=10 ?

s

于是,

s2甲=1[(9. 9- 10) 2+( 10. 3- 10) 2+-+( 9. 7- 10)勺

8

=1 (0.01 + 0. 09+…+ 0. 09)

8

=1X0.44= 0. 055;

8

s2乙=1( 10. 2- 10) 2+( 10- 10) 2+-+( 10. 1- 10)勺

8

=1( 0. 04 + 0+-+ 0. 01)

8

=1X0.84= 0. 105

8

极差:甲的极差:10.4 —9. 7= 0. 7 乙的极差:10. 5- 9. 5= 1

由方差与极差可以看出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波动小.

例2

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参加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经统计计算后

填入下表:

(1)根据上表分析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

(2)根据上表分析甲、乙两班优秀的人数并进行比较(每分钟输入汉字数》150 个为优秀);

(3)根据上表分析甲、乙两班的成绩哪个更稳定?谁的波动大?

解:(1)平均水平相同.

(2)甲班优秀的人数少于一半,而乙班的优秀人数多于一半.

(3)乙班更稳定,甲班的波动大.

三、课堂练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