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中亚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中亚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中亚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摘要:本文以中亚地区草地利用现状为例,介绍了中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干旱缺水、草原退化、人口增长过快和资源压力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只有以合理的、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方式方法开发利用干旱地区的植被和水土资源,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亚地区;草地;生态问题;治理

The Main Problem of Ecologic Environment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in Central Asian Areas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using actuality of grass land in central Asian area, introducing the main ecologic environment problem in this area: arid, degradation of natural grassland, fast in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and under heavy burden of resources etc, which constrain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As long as taking the reasonable method that is good for benign cycling of ecologic system to exploit the vegetation, water and earth resources in arid area, should we prevent and solve the ecologic environment problem effectively, and then achieve 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

Key Words: Central Asian areas, grassland, ecologic problem, controlling measures

中亚,即亚洲中部内陆地区。中亚五国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35o34′~ 55o26′N之间,东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与伊朗、阿富汗接壤,北与俄罗斯联邦相接,西与俄罗斯联邦、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总面积400万km2[1]。中亚五国的东部以西天山南脉为界, 南部以科毕达山脉和阿姆河的中游及其上源喷赤河为界, 北部为西西伯利亚南缘的额尔齐斯河流域, 西界为里海东岸。因此, 除西界外, 中亚五国的界限与自然地理界线并不吻合[2]。自然地理风貌上, 大致南部是荒漠、绿洲和山区, 北部为草原、平原和丘陵。荒漠、半荒漠和草原遍布里海到天山山地之间的广大地区。哈萨克斯坦荒漠和半荒漠占领土面积60%; 乌兹别克斯坦3/4 的国土面积是草地、沙漠和半沙漠; 土库曼斯坦的沙漠占国土面积的80%;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是高山国家, 荒漠所占面积相对较少[3-6]。

草地是草和其着生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家畜在草地上放牧,形成了一个土-草-畜生态系统,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放牧是最普遍、最简便、最经济的草地利用方式。一方面,家畜自由采食牧草。能有效地摄取牧草营养,减少牧草浪费,形成畜产品,为人类生产高质量食物、衣着、药品与工业原料;另一方面,家畜又为草地提供有机肥料,对培育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与维持地球表面生态平衡等方面起重大作用[7]。但近些年来,由于牲畜的不断增多,水资源的不足等一系列原因,同新疆畜牧业发展状况相似,中亚荒漠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变化,优质牧草减少,产草量下降。

1草地资源及主要生态问题

1.1草地资源现状

中亚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气候极端干燥,决定了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解决粮食供应困难的问题,苏联组织了大规模的全国垦荒运动。由于对垦荒后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和预测,大面积天然植被被破坏,雨量在300mm 以上的草原带土地被大量开垦, 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腐殖质减少,土地沙化,土壤风蚀严重。天然牧场和草场也出现程度不同的沙化和退化,粮食产量下降[9,10]。在哈萨克斯坦,草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导致3/ 5 牧场土地和植被质量下降[11]。Kharin, Kiriltseva( 1988)指出: 60%的干旱荒漠地带或30%的全部草地出现退化,哈萨克斯坦草地处于危机之中[12,13]。Kirichenko ( 1980) , Asanov, Alimaev( 1990) 强调指出,荒漠草地对重牧非常敏感,原有种类很

快被可食的一年生草替代,再被不可食的一年生草替代。在重牧下,牧草平均生物量从483kg / hm2 下降到100kg / hm2[13]。孔德江等[14]通过考察团与哈萨克斯坦多为草业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得到数据,以蒿属草原为例: 干草产量从350 kg/ha,下降到80kg/ha,蛋白质从12%下降到7%,土壤肥力下降了60%,0~ 30cm土壤结构中89%的土壤颗粒不足1mm。

1.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水资源匮乏,生态退化

中亚地区位于北温带,又由于境内多沙漠和荒漠,河流径流量小,年降水量不足100mm,但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水资源问题就成了中亚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此外,由于气候的变化,山区部分冰川快速融化甚至消失,加之冬季降雪量减少,因此,未来的河流径流量将不断减少,从而导致在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用水的激烈竞争。灌溉农业和高耗水行业对水的消耗,都使得水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据有关单位观测,在20世纪60年代, 咸海水位每年平均下降0.2米;从70年代开始, 每年平均下降0.6米;20年内已下降了8米;到上世纪末,又下降了10米。根据最近卫星拍摄的图像绘制的咸海地图, 咸海面积已从原来的6. 6万平方公里缩小到不足4. 6万平方公里[15]。

(2)人口过快增长,环境、资源双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1913年到2004年中亚地区的人口从1287万增加到5904万,即增长了3.59倍。预计到本世纪末,整个中亚地区的总人口可能要达到两亿。人口的过度增长引起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就业、土地供应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周可法等[16]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中亚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亚地区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恶化,哈萨克斯坦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主要分布在靠近克孜勒库姆沙漠的咸海以东区域,穆云库姆沙地,巴尔喀什湖东南面区域以及与里海相邻的西哈萨克斯坦等区域。乌兹别克斯坦生态环境退化主要分布在卡拉库姆沙漠和克孜勒库姆沙漠边缘、阿姆河三角洲、以及内陆河的两岸。土库曼斯坦生态环境退化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绿洲边缘、河流两岸等区域。吉尔吉斯斯坦生态环境退化主要发生在谷地和山间盆地等区域。塔吉克斯坦生态环境退化主要分布在靠近乌兹别克斯坦的西南部,东南部以及西北部的河谷区域。

2生态治理措施

2.1沙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措施

草地沙化是草地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的一种类型,自然恢复需要很长时间,欲加速恢复这一过程,就必须人为地投入一定的物质、能量和技术等,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人工草地[17]。首先是优良牧草的筛选与评价。草种应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针对中亚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草种应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耐盐碱能力,能够在年降雨量200~ 300mm的荒漠、半荒漠地区正常生长,牲畜喜食,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然后是草地的建植和管理。哈萨克斯坦得出的经验为[14]:待补播的天然草场翻耕后, 不立即进行播种,而是土地休闲一年,入冬下雪后,第二年开春,土壤得到了充足的水分吸收和改良,到8月上旬开始播种,借助冬季积雪,来年种子有足够的水分萌发和根系生长,确保干旱来临时,植株不会死亡。

2.2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1)实施“引里济咸”“北水南调”工程

“引里济咸”工程是引里海多余之水补咸海之缺。这样, 既可以解决里海外溢之患, 又可以延缓咸海干涸的过程, 一举两得。“北水南调”工程是指把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的河水引调到中亚, 解决这里的干旱缺水问题。1976年苏共二十五大正式提出了“北水南调”的计划,预计可从西伯利亚调水600亿立方米。1984年6月, 苏联国家计委宣布正式决定实施“北水南调”方案。然而1986年8月,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又突然决定停止“北水南调”

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直到2004年, 俄罗斯有关方面表示, 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推动下, 他们同意向中亚地区输水。这样, 被迫中断了的“北水南调”工程有望在近期再次上马, 解决中亚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18]。

(2)控制人口高度增长

在苏联时期,由于长期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加之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影响,中亚各国的人口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之后15-20年或更长的时间,将是中亚各国人口的超高速增长期。中亚地区人口上亿的时间可能要提前到来。目前,中亚各国在主观上不一定能意识到人口的压力, 但在客观上解决人均水资源少的问题已刻不容缓。它提醒中亚各国必须节约水资源和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这是中亚未来发展的需要。

3小结

在中亚干旱地区或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或是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亦或是人为、自然作用相叠加,导致了天然植被和草地的退化,造成荒漠化加剧,给当地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许多生态环境及社会问题。其发生的导火线主要是过度的放牧、对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以及高速的人口增长等。中亚地区生态的退化告诉我们:只有以合理的、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方式方法开发利用干旱地区的植被和水土资源,才能战胜荒漠化,有效地防止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开夫.中亚五国简介[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1-2.

[2]邓铭江,龙爱华,章毅,等.中亚五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 (12):1347-1356.

[3]Bormik V N. Changes in the water-level and drological balance of the Aral Sea. In: Micklin P P, Williams W D, eds. The Aral Sea Basin. Berlin-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1996. 25-32.

[4]UNEP. World Atlas of Deserti6cation. London: Arnold, 1992. 68-69.

[5]Kurochkina L Y, Makulbekova G B. Ecosystem changes in the northern (Kazakhstan) Area of the former Aral Sea (Priaralie). In: Micklin P P, Williams W D, eds. The Aral Sea Basin. Berlin-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1996. 87-92.

[6]Uzbekistan. An Agenda for Economic Reform. Worla Bonk Covntry Study. Washington D C: World Bank, 1993. 219-221.

[7]Bagchi,S., Goyal,S., Sankar,P.K. Niche relationships of an ungulate assemblange in dry tropical forest. Journal of Mammalog,2003;84:981-988.

[8]Svetlana V M. An evaluation of adapyion op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agriculture in Kazakhstan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J].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1999,4:25-41.

[9]Goletti, Francesco, Chabot, Philippe. Food policy research for improving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input markets in Central Asia [J]. Food Policy, 2000, 125( 6) : 661- 679.

[10]蒲开夫.二十一世纪的中亚市场[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0(5):15-17.

[11]赵万羽,李建龙,维纳汗,等.哈萨克斯坦草业发展现状及其科学研究动态[J].中国草地,2004,26(5):59-64.

[12]卡&阿乌巴吉洛夫( 白淑珍译) .苏联哈萨克斯坦的泛滥地草甸草场[J].饲料生产,1983.

[13]Orlovsk N, Birnbaum E H. The role of Haloxylon species for combating desert ification in central Asia[J].Plant Biosystems,1988,136(2) : 233- 240.

[14]孔德江,李瑞年,杨刚.浅谈哈萨克斯坦荒漠草地现状与改良作用[J].草食家畜(季刊),2006,3(1):10-11.

[15]蒲开夫,王雅静.中亚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出路[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1):106-110.

[16]周可法,张清,陈曦,等.中亚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特点和趋势[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36(增刊Ⅱ):133-139.

[17]邓姝杰.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现状及生态恢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