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的简介

虎门销烟的简介
虎门销烟的简介

虎门销烟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高二1班的李南焕,今天我解说的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历史的烟云浩淼而逝,生命的花朵盛开又败。今天,站在这里,面对着一双双明亮闪烁的眼睛,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林则徐吗?知道广东虎门吗?知道公元1839年6月3日那里发生了什么吗?

在茫茫的南海之滨,有个叫虎门的地方,1839年6月3日,就在这里,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一声令下,所收缴的洋鬼子们的三百三十多万斤鸦片,随着滚滚浓烟投进了销烟池。刹那间,数以万计的民众爆发出连波成浪的欢呼。这欢呼声连同烟池中翻滚的烟柱一起,直冲云霄。紧接着,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毒害中国人民已久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那雷鸣般的欢呼声向世界显示着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国人民的自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173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起这段历史的时候,内心仍然激动不已。

曾几何时,中国的城镇烟馆林立,吞云吐雾的大烟鬼成千上万;曾几何时,华夏的子民骨瘦如柴,幸福美满的家庭倾家荡产。人们用泪水浸泡出这么一首歌谣——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老师、同学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重温“虎门销烟”这段历史,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把过去

作为镜子,更好地走向未来。回眸“虎门销烟”,就是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就是要牢记发展这个硬道理。自强是我们永恒的旋律。走向新时代,我们将奏响更美、更灿烂的乐章!

罂粟花是美丽的,可是这极其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发指的罪恶。当年林则徐直言:“任由鸦片泛滥,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今天,为了禁毒,我们的政府在努力,领导在努力,缉毒警察用鲜血和生命在努力……而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就要以历史为鉴,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自身做起,努力抵制不良生活方式,努力抵制罪恶毒品的侵害!

173年前的南海之滨,173年前的广东虎门,173年前的伟人林则徐、173年前的销烟之壮举。历史的风沙无情地吹老了岁月,却怎么也拂不去人们心中对那位禁烟英雄的敬重之情。“拒绝毒品,珍爱生命”,这是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蓝天下,阳光里,芳草青青,杨柳依依——没有毒品侵害的社会应该就是如此美丽和谐,没有毒品侵害的社会应该就是如此安宁祥和。让我们13亿中华儿女携起手来,齐声呐喊:为了一切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请您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高二1班李南焕

虎门销烟观后感

虎门销烟观后感 读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故事之后,我心中对林则徐十分敬佩。他对国家忠心耿耿,惩恶除奸,还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虎门销烟观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虎门销烟观后感1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地观看了《虎门销烟》。看完后,我对“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了为什么人们会如此痛恨鸦片。远在18世纪,西方各帝国就开始了对中国进行无休止的侵略战争,其中最可恶的就是大量的鸦片流入中国,不仅毒害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身体,而且,还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到1838年,仅广州一地就输入到四万多箱鸦片,抢走了三千多万两白银,道光皇帝面对日益猖獗的鸦片贸易忧心忡忡。就在此时,以林则徐为首的“销烟”团队诞生了,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强大压力,林则徐毫无畏惧,终于在18年6月3日开始了正式的销烟战争。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两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看到这一壮举,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欢呼雀跃,国人都为之振奋。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是神圣不可欺的。

时至今日,提到“虎门销烟”,国人还是无比地兴奋和自豪,对林则徐这位禁毒英雄更是赞不绝口,因为他是一名忠勇之士!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青少年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拒绝不良的诱惑,远离毒品并广泛宣传它的危害,让国人更健康,国家更繁荣,做一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 虎门销烟观后感2 读了《虎门销烟》这篇*,我感到我们中国人是多么厉害、强大,只不过是没有显示出来罢了。一八三九年六月三十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滩准备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他们在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十五见方的销烟池,这两个销烟池直通天海。销烟时,他们在池子里灌上水,并把海盐放入,然后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烟土泡透后,再倒进生石灰,不一会儿,鸦片就在池子里翻滚,白色的烟雾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通向大海的涵洞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扑来的浪卷走了。将近两万箱的鸦片,经过二十三天全部销毁。 这样一大壮举,震惊中外,大大地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并且还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对中国人民非常有利。这不但对增长中国人民的志气非常有利,对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也非常有利的。 可是,在虎门销毁鸦片,却引来了一八四零年不该发生,并且很可怕的战争。这个战争就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就是因为外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 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导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

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喜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道光1839年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驭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

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因此他派人在虎门海

关于虎门销烟的优秀观后感800字

关于虎门销烟的优秀观后感800字 关于虎门销烟的优秀观后感800字1 今天我读了《虎门销烟》一文,文中的林则徐在当时帝国主义横行的情况下销毁了洋人的呀片,这一正义行为实在令我们感动。 文中讲了林则徐在给外国盐商的通知中说:“若呀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这句话体现了林则徐销毁呀片的决心之大。林则徐为了不让中华人民继续被洋人的呀片毒害,冒着生命危险去销毁呀片,这一举动实在令我震惊。如果我国没有林则徐这样正直的清官,那么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被呀片毒害,被呀片夺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更不知会有多少人因呀片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中国将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国家?那些可恶的侵略者将会在我们的国土上干什么?我不敢想象,中国将会不会成为洋人的天下? 读到这,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件事来:班主任有事出去,交给我一个小本子,让我记下来调皮学生的名字。一下课,同学们便“哗”地一下围了上来,询问是否被记在“黑名单”上。好不容易把大家打发走,刚准备出去玩,便被有名的“恶霸”堵住,凶神恶煞地问:“说!你是不是记我的名字了?赶快给我划掉!”我很不情愿,

又很惧怕,生怕他总是找我的毛病,只好把他的尊姓大名从“黑名单”上划了。现在想起来,我是又羞愧又庆幸。羞愧是因为自己太懦弱,轻易地饶过了不遵守纪律的人;庆幸的是读了这篇*林则徐的言行给了我极大地教训,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事。 读到文中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呀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时,我十分感动。因为林则徐身为朝廷大臣,公事繁多,本来时间就很紧,还得抽出时间亲自督察,该多累啊?不过,如果林则徐如果不这么认真、仔细,那么销毁呀片的事就不会办的这么彻底,那么林则徐的努力,则都白费了! 看到这,我想起了上次大扫除,班主任怕我们“偷工减料”特意亲自来盯着我们。是啊,如果老师不来盯着我们的话,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干。 林则徐办事认真、负责、不畏强暴,令人钦佩! 关于虎门销烟的优秀观后感800字2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虎门销烟》,读完之后令我十分惊讶。 《虎门销烟》讲述了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国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省从外商手中收缴鸦片、从中国民间收缴烟膏烟具,并在东莞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缴烟过程中,林则徐对英人“不公强办”,及随后林维喜案的中英司法和军事冲突,成

《虎门销烟》评课稿

《虎门销烟》评课稿 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邵老师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有以下优点: 一、披情入文,察寻“壮举” 上课伊始,教师满含激情引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169年前那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学生齐读课题。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 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并板书:伟大壮举。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从而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读好最后一节。 二、读中想象,体悟“壮情”

伴随着学生的交流,邵老师让学生透过课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指导朗读。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凭借朗读让师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销烟经过。在阅读交流中,“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等词语必然会跃入孩子们的眼帘,在抓住词语品读时,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仔细观察林则徐的神态,从民工郑重的表情、严整的军容中想象:“在雄壮的礼炮声中,林则徐健步登上礼台,一声令下,一群群健壮的民工开始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他们先……再……然后……顿时……这样的场面何其壮观!”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课文中的插图不再静止,它仿佛一幅幅跳跃的画面,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也就自然地读出了那种激昂的“豪壮”气势。第四自然段描绘述了“老百姓对销烟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教学参考书语)。透过字面,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前者,但对于后者理解则相当吃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在欢呼的人群中,有沾染鸦片成瘾的年轻人,他们会说_____;有深受鸦片毒害的家人,他们会说______;有正直义愤的读书人,他们会说_____……”在此想象的基础

责任心の名言 无错版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甚麼,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甚麼。 -约翰?甘乃迪,美国第35任总统 责任就像水、空气、食物一样重要。——洪能翔 责任是什么?责任就像你身体的质量,没有它必将会飘飘然起来,放浪自由,却没有前进的目标——章文珍 责任心:一种发自内心的,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陈芳菲 有一种力量是从你那个跳动的心中发出的,它会指引你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并且一定会竭尽全力,这就是责任心。——朱明然 责任心不是蓝天上的白云,潇洒,飘逸,片刻消失,而是万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甘露。——柳赛平 责任通常分两种:一种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永远是被动;一种如啤酒,刚倒半杯,便已泡沫翻腾,永远是主动。——张瑜 责任心就是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该做的事。——金璐

责任心使我们约束自己,完善自己所必需的,它将伴你成长。——胡缨 自律在心中,生活有责任心——夏韶东 责任心犹如大海中的定海神针,人类一旦失去责任心,世界就会像大海一样波涛汹涌,失去控制——邱征兵 如果一个人有了责任心,那么他会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周姿延 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金龙升 自律靠自己——潘潇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瓶高雅的法国香水,它让你飘逸着芳香;每个人更应该有一颗责任心,它能铸造你坚毅的灵魂——陈婷 责任心使一切的一切,因为由它所以世界才完美——吴翰

责任就是对别人和自己负责——李增阳 人不能没有责任心,就像小鸟不能没有翅膀,地球不能没有太阳——孙盼 人要有责任心,真的——邵恒斌 流星划过天际,责任心就在黑暗中闪烁。——吴堃 一种力量让我不断前行,那就是责任心——李承皓 责任在于心,自律亦在于心——陈思聪 一人做事一人当,男子汉应该有的就是责任——朱成伟 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就是责任——王爱珍 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推卸的——张丽丽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 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教师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和情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在美中学,乐中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读自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

教学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点拨,启发,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读书、评论、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日子吗?为什么?(多媒体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并相机配上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背景画面。)2.是啊,这些日子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振奋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珍藏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海里!但你知道吗?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这个日子也应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质疑。) 3.因为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多媒体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随机揭题: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书写“销”字,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从学生熟悉的重大纪念日切入,让他们在教师创设的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知,意在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其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乐于探究的能力。

电影虎门销烟观后感500字

电影《虎门销烟》观后感500字 电影《虎门销烟》观后感500字 虽然,现在已是21世纪;虽然,现在也不再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虽然,我们曾说要将中国人的耻辱抹去;但,我们不能忘却的是那些伟大的爱国主义英雄!前段时间,我在网上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虎门销烟》。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等人将在虎门寨销毁鸦片。当时,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中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硝烟池内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旁观的群众看见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个个高兴的蹦啊、跳啊,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目光转向现在,虽然吸食毒品的人少之又少,也不可能将一定范围内的毒品全部销毁,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专门用来惩罚那些吸食毒品、贩卖毒品的人!以此来告诫他们吸毒、贩毒是不对的!过去,毒品以鸦片为主,可现在,新型

毒品数不胜数,如:冰毒、k粉、海洛因、大麻等。这些毒品的威力比以往更胜一筹,看到人们吸食毒品后那萎靡不振的样子真令人心痛!并且一旦沾上毒品,就很难戒掉。如果,一段时间不吸食,就会全身痛痒、寝食难安! 有时,毒品甚至能害得人家破人亡!就如福建省有一户人家,生活美满,虽谈不上富裕,可小日子却也过得幸福之极!不过,一场飞来横祸,却将这一切都变了!原来,这家的女主人,在一场意外车祸中去世了!全家人悲痛之极,而她的丈夫却因万分悲痛而沾上了毒品,不能自拔!很快,家里仅有的的积蓄都用来买毒品,把家中开的小店卖了买毒品!小儿子独自在家,没得吃,没得喝。最终,竟饿死家中!因此,爸爸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进了看守所! 这个真实的故事,似乎让我明白了什么:很多吸毒的人都是曾遇到了一些十分残酷的事后,才沾上的!可是,悲痛、残酷的事谁没遇过呢?“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曾一度身患绝症,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并没有放弃与病魔作斗争,也没有消沉,而是勇敢的活下去!这样大的灾难使他拥有了更多勇气,让他在宇宙学上有着巨大的贡献!是啊,面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1):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 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然后林则徐中了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实现了父母的期望。在做官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是受群众爱戴的好官。在厦门时,林则徐就注意到了鸦片走私这件事。之后,鸦片在中国越来越泛滥,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请求必须要严禁鸦片。 还未等皇上对他的奏章作批示,他就开始在自己负责的地方严厉禁止鸦片。 他还让人帮忙配制了一种药丸,帮忙对鸦片上瘾的人戒烟。 禁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只是很小的一个范围,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人正在被鸦片折磨,杜绝鸦片来源才是关键。

《林则徐虎门销烟》微课教学设计

《林则徐虎门销烟》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说明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目介绍了战前中英两国概况。战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停滞不前,并全面陷入危机;而同一时期的西方,尤其是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开展,政治、经济、思想迅速向近代跨越发展,拉大了与东方的差距。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鸦片问题只是偶然性因素。战争过程不仅显示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的农业文明巨大优势,也昭示了落后、自大、自我封闭的巨大代价。 二、教学立意 本目讲述鸦片战争前中英各自国家概况。并通过中英贸易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来龙去脉。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最后让学生认识林则徐虎门销烟仅仅是中英战争的导火索。中英战争的根本原因则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市场、寻找原料从而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目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 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闻剪辑《国家领导人参加国家烈士纪念日仪式》 通过党和国家领导在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并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是由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革命斗争的若干历史画面组成的,其中第一组浮雕就是虎门销烟。今天透过虎门销烟的历史浓雾,去感受百年沧桑的近代中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中英鸦片战争的起因到底是什么? 通过对战前两国概况的分析,特别是中英贸易的分析,得出两种植物之间的较量,战争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通过《虎门销烟》历史剧片段,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史实。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勇气和力量,认识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民族英雄。 五、教学反思 本目学习,在导课环节能够运用时政新闻的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历史并不是离我们遥远的事情,历史是与现实相联系的。 在学习中英鸦片战争起因时,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在老师的启发下认识到两种植物即茶叶与罂粟在中英贸易中的影响,最终引发双方贸易差距。 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更多的是老师的带动,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展开自主学习,这样对学生的学习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会有更大的帮助。

有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有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道光1839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 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 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 《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 《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 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 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但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驭极其复 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 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 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 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 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 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 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个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个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所以他派人在虎门海滩挖出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池,灌入海水,然后把鸦片投入池内,泡透后放石灰.再打开涵闸让鸦片末泄入茫茫大海。 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他持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因为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鸦片战争观后感400字

鸦片战争观后感400字 篇一:鸦片战争观后感 《鸦片战争》观后感 故事片《鸦片战争》中的一个个镜头把我们带回到19世纪初期,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做为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1835年,中国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害得无数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以下是我对电影《鸦片战争》的一点感悟与思考。也许这只是一孔之见,但是这是值得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东西。 19世纪30年代,英国商人把大量的鸦片贩卖到我国,牟取暴利,严重地摧残了人民的健康,更毒害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让中国的老百姓从此丧失了生存的意志??面临经济受损,人民受害,国防削弱的严重形势,清朝政府软弱无能。最后,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禁烟,迫使洋人交出鸦片。于是,林则徐在虎门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共缴鸦片19187箱,合计118万公斤。销烟连续进行了23天,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透过一池池白色的烟雾,我似乎看到了林则徐威武不屈的形象,也似乎看到了洋人狼狈不堪的模样。我为中国有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民族英雄而万分自豪,更敬佩他那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敢于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精神??他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当大多数人都目空一切

时,他感觉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并积极学习西方;在销毁大量鸦片之后,预料到英法不会善罢甘休,积极备战。他有谋略——当皇帝派他当钦差去整治鸦片时,他先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再派大队来整治。使那些贪官污吏和奸商们措手不及,无法遁形。他刚正廉洁,爱国爱民——他要求禁烟、查烟,并不受利益诱惑。 林则徐的所作所为惊动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他把祸福荣辱都抛之脑后,挺身而出!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消灭了英帝国主义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面对当时最强大的英国,是什么力量使林则徐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呢?是民族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篇二:关于鸦片战争的读后感 学号:12400116姓名:黄祥云外语系1207 马克思论文—鸦片战争 学习了鸦片战争的这一段历史,也去观看了《鸦片战争》这一部电影。我想任何一个观看过《鸦片战争》中国人,一定不回忘记这样一个镜头。 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

虎门销烟

二十六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2.以分析林则徐和义律的矛盾冲突为人手,来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并解读出故事的主题。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通过分析场景的变化及人物的神态、语言(台词)等描写方法来把握人物特点及文章的主旨。 2.难点:感受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 说明: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梳理出剧本的各个场景,明确林则徐和义律的矛盾焦点的产生、发展、高潮、结尾,才能充分理解该剧本体现的主旨。同时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易感受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戏剧的基本价值在于可演性。以演员表演艺术为本体,对多种艺术进行吸收和融化,构成了戏剧艺术的外在形态。所以,有条件的学校不妨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尝试进行表演。尤其是第一个场景,以对话(台词)为主可操作性更强。这样处理,相信戏剧单元的学习效果也会很不错,“表演数次,其义自现”嘛。 【练习举隅】 1.剧本的第一个场景,以对话来突出人物的矛盾冲突,很生动。课后请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排练,表演这一精彩片段。 2.文中的神态语言描写很精彩,请学生模仿。要求:以班级同学为对象,试写一个反映两个人物矛盾冲突的小剧本。 3.另选剧本观看,建议选莎士比亚的作品。 反思: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剧本是它的一种外在表现,而“戏剧冲突”则是它的主体架构。人物性格品质的高度及深度是要用冲突来衡量和呈现的。所以,学习本文时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从矛盾冲突入手,理解剧中人物思想行为,感受主旨,进而了解历史,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这一类作品的品读能力,感受戏剧的广阔天地和无穷魅力。

林则徐的读后感1500字

林则徐的读后感1500字 看完《林则徐》这篇文章,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仇恨侵略者,痛恨鸦片, 憎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更崇敬“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 在鸦片战争中时期,英、法侵略者利用鸦片打开了中国 大门,残害中华儿女,更霸占中国领土,在我中华国土上横 行霸道,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正当中华民族灾难当头的 时刻,一位爱国有民的官员林则徐挺身而出,为受难的中华 民族出了一口恶气,是他向道光皇帝请求前往广州禁烟,抱 着“鸦片一日不禁,就一日不回京城”的决心。顶着重重压力,让不可一世的洋人乖乖地交出了所藏鸦片,烧掉了这残 害中国人民的一箱箱毒品,是他在广州率领大军英勇抵抗, 为打击侵略者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就是这样一位立下赫赫功 劳的功臣,却被腐败的清政府革职了,。 看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林则徐这种民族的利益置个 人安危于不顾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我痛恨腐败无能 的清政府,更崇敬你——林则徐,崇敬你的智慧和勇气,崇 敬你敢于和恶势力进行硬碰硬和精神。一个多世纪以来,你 的精神深深地感召着无数正直的中华儿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无数抗日英雄为人民幸福,为了祖国利益出生入死,赴 汤蹈火,即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辞。改革开放的

今天,炎黄子孙在各行各业中发奋工作,为祖国的繁荣昌盛 添砖加瓦。我们高兴地看到祖国飞速的发展,经济建设的步 伐越来越快,人民生活越来越红火,尖端科技已走在世界前 列,祖国的统一大业也逐渐实现,澳门、香港已顺利回归祖 国了,两岸正在实行三通,也许不久将来就会祖国统一······这一切一切让我们的祖国母亲更加青春焕发。 林则徐爷爷如果你还活着的话,一定会对当时所作所为 倍感自豪骄傲,更会为有这么多的后继者把祖国建设得如此 繁荣而欣慰的。 看完《林则徐》这篇文章,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仇恨侵略者,痛恨鸦片, 憎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更崇敬“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 在鸦片战争中时期,英、法侵略者利用鸦片打开了中国 大门,残害中华儿女,更霸占中国领土,在我中华国土上横 行霸道,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正当中华民族灾难当头的 时刻,一位爱国有民的官员林则徐挺身而出,为受难的中华 民族出了一口恶气,是他向道光皇帝请求前往广州禁烟,抱 着“鸦片一日不禁,就一日不回京城”的决心。顶着重重压 力,让不可一世的洋人乖乖地交出了所藏鸦片,烧掉了这残 害中国人民的一箱箱毒品,是他在广州率领大军英勇抵抗, 为打击侵略者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就是这样一位立下赫赫功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完美版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 (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 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课件《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导入。 一、虎门销烟

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4分钟。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 答案:会 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 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要英国的侵略行为受到抵御,英国同样会寻找其他理由发动战争。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结合练习册第2页第8题当堂完成)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二、南京条约 1、结合flash《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补充关天培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事迹。 2、适当说明清政府兵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农业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等。引导学生了解,要避免战争唯有自强,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 3、说明在侵略者炮火的威逼下,清政府俯首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了列强用条约形式“合法”侵夺中国的先例。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和掠夺性。把条约概括为:(帮助学生记忆) 割地赔款开口岸丧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附约)、最惠国待遇(附约) 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来分析,并进行

虎门销烟观后感600字

虎门销烟观后感600字 《虎门销烟》,追昔抚今,我心潮澎湃,我们要树立雄心,立壮志,记住昨天,把握今天,牢记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虎门销烟观后感600字【1】回眸历史,一幕幕惨痛的经历又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签订不平等条约,社会的严重XX,两次不堪入目的XX战争……这激起了人民的愤怒,虎门销烟便是其中一项最好的实例,现在看到当时的一幕幕情景,心中还是不由得激起愤慨的涟漪…… 顺治帝时期,政局动荡,社会上到处流窜着XX,外国人远洋摆渡不少XX到中国牟利,社会走向衰败。正在这时,顺治帝在贪官的阻挠下,依然让林则徐去广州收缴XX,在林则徐的努力惩治下,所有的外国商人将XX收缴,便出现了虎门销烟这一壮观局面,可林则徐隐隐感到不安,一场大的阴谋才要继续打响了…… 贪官们因为无钱可赚,同时又想到了另一个计谋,竟然在皇帝面前说起林则徐办事不利,洋人准备谋反。皇帝大怒,派贪官去管理广州。 林则徐早料到洋人会恼羞成怒,便做好了十足的防御措施,洋人开炮进来,却攻不进去,便去攻福建、山东等地,皇帝却认为林则徐护驾不利,将林则徐削官,广州便成为了贪官的天下。

贪官收了洋人的贿赂,让洋人攻占了广州,自己携款逃跑了,林则徐代领渔民,团结一心,打退了洋人,而自己,也能心满意足的告老还乡了…… 从此,人民开始反抗侵略者,但由于政局的XX,中国还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这种反抗精神,让中国在衰落中逐渐发展了起来……中国从此走向了繁荣富强! 虎门销烟观后感600字【2】今天,我读了《虎门销烟》这篇文章,真是鼓舞人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1839年6月3日,天刚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上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钦差大人林则徐,于6月3日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洋人XX当众销毁……年青人兴奋地挥着拳头,眉开眼笑,赞不绝口。将近两万箱XX,经过23天就全部销毁。许多外国商人看见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则对他们说:“天朝禁烟极严,不要再XXX,否则就是自投罗网。”外国商人们连连称是。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为林则徐的壮举拍手叫好!那时到处都有一些大胆的外国商人,出售XX---XX。XX不但贵,而且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以前,人们天天抽XX片,一个个骨瘦如柴,无精打彩的,弱不经风。外国人便趁机欺负我们,叫我们“东亚病夫”。多么耻辱!但是没有一个中国人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虎门销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虎门销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