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类型的划分

矿床类型的划分
矿床类型的划分

矿床类型的划分, 是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 历来倍受重视。文中在述评陆相浅成热液金矿分类的基础上, 阐释了分类准则, 提出了分类方案, 说明了

分类的意义。

1国内外浅成热液金矿分类述评

本世纪70~80 年代, 金矿勘查最大的成就莫过于美国、加拿大、前苏联、日本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世界级浅成热液金矿的发现。从而再次唤起人们对研究和勘查浅成热液金矿的热情, 但其分类不适应这一需要, 本文予以探讨。

1. 1国外浅成热液金矿分类的研究现状

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浅成热液金矿, 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比较有影响的是, 按矿石金与银比值的地球化学分类, 按蚀变岩组合的分类, 按主岩的分类等。浅成热液金矿, 按矿石金/银比值将其分为金碲型、金型和金银型等三类[1, 2 ]。这一地球化学分类抓住了矿床的工业品质, 提出了判别浅成热液金矿的标志; 纠正了通常认为随成矿深度变浅金矿物成色变低的“习惯看法”, 指出浅成脉型金矿含碲高时自然金类成色是很高的。此外, 此分类所列出的伴生元素、金矿物成分、金矿物浸蚀结构、金矿物硒碲含量和共生矿物等, 对判别我国浅成脉型金矿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其对金矿产出的地壳类型、火山带型、火山建造和矿田构造特征等的论述, 与我国的有一定差异。通过对16 个经充分论证的浅成热液金矿特征的详细研究, 将主要以第三纪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和贱金属矿床分为两类——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或称高硫型) 和冰长石绢云母型(低硫型)[3 ]。从我国的矿例看, 明矾石高岭石或冰长石绢云母的蚀变矿物组合, 具有判别浅成热液金矿的重要功效。我国不仅在浅成脉型金矿中发现了上述两类蚀变, 而且在浅成斑岩型金矿中也已发现②。就矿体的主岩而言, 不仅仅是火山岩, 甚至变质岩为主岩的浅成脉型金矿中也发现了冰长石绢云母蚀变组合。此外, 国外的矿床学专著在论及矿床分类时, 提出采用矿床类型分类法。并把金属矿床类型的成矿地质背景、成因模型与找矿勘探联系起来[4 ]。

在中国金矿床成因分类中[5 ] , 将浅成热液金矿分为潜火山热液亚类(斑岩型金矿) 和火山热液亚类(刺猬沟金矿)。此分类中提出浅成斑岩型金矿很

有意义。李兆鼐等提出了我国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区金矿的主要类型(引自文献[ 6 ])。该分类方案代表了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最新研究成果; 方案中定性论述的浅成和中浅成金矿, 从相关侵入岩深度相分析,属本文定义的浅成范围。胡受奚等[7 ]在评述国内外与火山—次火山—侵入—热液作用相关的金矿分类的基础上, 提出并强调以成矿系列的概念才能作出合理、全面和正确的分类。涂光炽等主要从成矿的地质背景出发、着重考虑含矿岩系、并兼顾矿床成因和工业利用, 对我国金矿(岩金) 进行了分类[8 ]; 其中对火山岩型金矿、先分为陆相和海相火山岩型金矿, 对陆相火山岩型金矿的亚类划分同文献[ 3 ]。划分陆相和海相火山岩型金矿, 对理论与应用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在探讨我国浅成热液金矿分类时, 充分考虑了上述见解。鉴于我国浅成的脉型和斑岩型金矿中均发现了冰长石化或明矾石化, 而且斑岩型金矿

- 矽卡岩型金矿- 脉型金矿存在过渡关系, 以矿床类型分类可能更简明。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成矿温度以中温为主。因此, 本文不趋同将浅成与低温严格的对应起来。我国相当一部分浅成热液矿床, 其容矿围岩并非火山岩, 甚至可以说矿床的围岩是随机的。地质产状上往往远离火山岩或火山机构, 产于次火山脉岩发育的环境。上述可能是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特殊之处。

1. 3按主岩对浅成热液金矿分类的思考

主岩可以理解为容矿围岩。凡矿石矿物遍及岩石而散布时, 这种岩石可称为主岩; 主岩术语仅仅表示岩石和矿石的空间关系[9 ]。由于主岩的成分不同,可能导致矿床特征的某些不同。霍利斯特①将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分为两类, 产于火山岩(脉型)和产于沉积岩(卡林

型) 中的金矿①。尽管此分类强调主岩成分对矿床特征的影响, 但成因上它们均为浅成热液成因。将主岩作为矿床本质特征的描述性内容是有意义的, 但以其划分矿床类型可能会产生误导, 或者掩盖了矿床成因研究的某些实质问题, 而且也不利于金矿勘查, 尤其在我国。笔者趋同于涂光炽的论断,“火山岩型金矿”并不是以“主岩”划分矿床类型的用语。而是泛指与火山岩有某种关系的金矿床, 而不论其主岩如何, 只是避开了“火山热液”的用语②。

我国浅成热液金矿(尤其是浅成脉型金矿) 的地质产状可归纳为五种: 产于火山构造内(含破火山口, 或火山口) ; 产于火山盆地内, 主岩为火山岩; 产于火山盆地周边的次火山岩环境; 远离火山盆地, 但产与次火山脉岩的环境; 远离火山盆地, 未见火山岩- 次火山岩或次火山脉岩出露的地段, 它们的时空关系较隐蔽。尽管我国浅成脉型金矿分布广泛, 但以火山岩为主岩的所占比重较小, 而且规模相对较大的矿床的主岩往往是早前寒武纪变质岩, 可见, 中外浅成热液金矿的地质产状和主岩成分差异甚大。总之, 我国的浅成脉型金矿的地质产状显示, 与火山岩- 次火山岩的时空关系以及与火山构造的空间关系较国外的疏远, 而更多的是产于次火山脉岩发育的环境, 主岩中变质岩占的比重较大。在我国以火山岩为主岩的金矿分类, 难以反映它的特殊性, 起不到指导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作用。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准则和金矿类型, 需重新考虑。

2我国浅成热液金矿分类准则与金矿类型

矿床理论是, 以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成矿条件和成矿物质来源为制约, 对矿床本质特征的成生原因和过程所作的理论解释。矿床勘查是以矿床类型为依据, 选择勘查方法和决定勘查程序的。因此, 认识矿床必须对其进行分类。

2. 1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准则

要使一个分类有用, 它必须要包括所有的矿床,能起到框架作用和提供讨论的术语[10 ]。1987 年, 涂光炽论述了“任何矿种分类都要遵循的6 项原

则”[11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可用于描述在浅的深度上, 并且通常在火山岩中位置的矿床[12 ]。浅成低温热液具有工业意义的贵金属矿床, 一般系在古热泉表面以下100~1000 m 深度处形成的①。本文使用浅成热液矿床, 而不强调“低温”其理由前已述。浅成热液金矿是在浅的深度由热液形成的后生金矿床,浅的深度是对应于中深和深成而言。矿床类型分类,是用统一的原则对矿床类型有序的归类。本文采用淡化矿床成因类型, 以矿床类型为分类的原则。就目前的认识程度, 确定矿床类型主要是依据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矿床本质特征。矿床是地壳变革的产物, 也是地壳变革的重要事件, 具有地壳变革的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深刻烙印。例如胶东地区存在两类成因不同的脉型金矿:中深脉型金矿, 形成于挤压地球动力学环境, 成生于郭家岭期(135~126M a) , 与郭家岭花岗岩类时空相随和成因相关(深部岩浆同源说) ; 浅成脉型金矿,形成于拉张地球动力学环境, 成生于艾山期(或称青山期, 124~100M a) , 与青山组火山?侵入岩系时空相随或关系较隐蔽, 成因上与青山组火山?侵入岩系有关(深部岩浆同源说)。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 从宏观上控制了矿床的区域分布和宏观地质特征。一些矿床甚至是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指示物。矿床地质及成因上似是而非的争议, 相当一部分与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的认识不同有关。

矿床本质特征是, 一类矿床区别于另一类矿床的地质属性。任何关于矿床成因的见解, 都必须以合理的解释其本质特征的成生原因和过程为前提, 因

此矿床本质特征是划分矿床类型最重要的参数。浅成热液金矿的下列参数属矿床本质特征: (1) 矿体与矿脉地质, (2) 矿石组成特征, (3) 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4) 近矿围岩蚀变, (5) 金矿的同源与异源脉岩,(6) 成矿深度, (7) 成矿时代。限于篇幅, 对上述描述参数的具体内容说明从略。

笔者趋同于“避开火山热液”的见解, 其原因除前外, 尚因为热液的来源与性质不具判别矿床成因的意义。多源成矿说认为, 热液矿床的成矿介质(热液) 往往是异源的[13 ]。热液矿床形

成过程, 几种不同来源的水易于混合, 并产生介于端元组分的同位素组成。水的真正来源显然不是形成热液矿床的控制因素, 更重要的是水热溶液环流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14 ]。许多矿床都可以证明, 至少是由两种来源水形成的[15 ]。如果承认, 洋水及经过演变的同生水能与洋壳一起俯冲入地幔, 这样幔源硅酸盐熔融体含的水不是初始值了; 地壳深处的岩浆水大部分可能是由变质作用的岩石转移过来的[16 ]。因此, 采用“浅成热液”, 可能较强调“火山热液”或“次火山热液”更具科学意义。热液矿床的成矿深度, 是其第二重要问题[17 ]。成矿深度对矿体形态、产状、延深、甚至规模, 矿石矿物成分及组构等有深刻的影响。成矿深度与矿体延深的模型研究表明, 脉型金矿的成矿深度和矿体延深, 总体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 胶东中深和浅成脉型金矿成矿时深度与矿体垂向延深的累积频率的理论值研究表明: 中深脉型金矿的成矿深度大于2 km ,绝大部分矿体延深大于500 m , 位于大值区;而浅成脉型金矿的成矿深度小于2 km (占理论比值的85% ) , 绝大部分矿体的延深在200~500 m 间,位于小值区[17 ]。只要不是绝对化的运用, 成矿时的温度和深度是热液矿床分类的重要参数, 对此目前的认识是趋同的。但温度对矿床本质特征的影响程度, 远不如深度; 而且成矿时的深度与温度之间存在函数关系(以爆裂温度和均一温度的函数关系, 利用公式可求出成矿时的压力, 并换算成矿深度)。综上本文主张突出热液矿床的深度分类。目前, 各家对矿床形成时深度的划分方案不尽相同。В. И. 斯米尔诺夫将矿床形成时的深度分为:超深带(莫霍面—到离地表10~15 km )、深成带(离地表约3~ 5 km 或10~15 km )、浅成带(离地表1~1. 5 km 到3~5 km ) 和近地表带(地表到1~1. 5 km) [18 ]。赫奇逊将斑岩型铜矿分为, 深成的(5~3 km )、浅成的(3~1 km )、火山的( 0. 5 ~0. 45 km ) [14 ]。П. М. 塔塔林诺夫的划分方案为, 极深(距地表大于3 km 到8~10 km )、中深( 1. 5~3 km)、浅深(数百米~1. 5 km) [19 ]。参考以上各家的成矿深度划分方案, 结合我国的金矿实际, 本文提出可供参考的我国金矿的成矿深度划分方案如下。深成的(5~10 km )、中深的(3~ 5 km) 和浅成的(近地表~ 1. 5 km ) 三大类。深成金矿相当于国外的太古宙绿岩带金矿, 我国有一定规模的形成于太古代的绿岩型金矿迄今尚未发现[20 ]。中深成金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 胶东(绝大部分)、小秦岭(绝大部分)、夹皮沟、五龙和金厂峪等与中深成侵入体相关的金矿床属此。浅成热液矿床,在我国分布广泛, 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2. 2浅成热液金矿类型

据上述分类原则, 将我国浅成热液金矿分为浅成脉型金矿、浅成斑岩型金矿和浅成矽卡岩型金矿三大类。同一大类的金矿床据其成矿作用在不同的时间域(成矿阶段数量) 和空间域(控矿构造类型) 的演化产物, 进一步划分亚类(表1)。脉型金矿并非矿体呈脉状的金矿形态分类, 是指产于金矿脉中的金矿体构成的矿床。金矿脉是金的线性异常, 其据金的背景值圈定的。矿脉由韵律状产出的矿体与矿化地段相间组成, 矿体在矿脉中分段产出和分段再现, 而且矿脉的侧伏方向对矿体的侧伏方向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脉型金矿的金矿体往往不呈脉状, 但严格产于矿脉中。值得指出的是, 一个矿床可由不同亚类的矿体组成, 甚至一个工业矿体可由不同亚类的矿体组成。烟台金矿的2 号矿体为单脉型, 其1 号矿体为网脉型; 福建双旗山金矿的13 号矿脉, 由单脉?网脉型共同组成工业矿体。

注: 石英脉型, 矿体产于石英脉中, 贫硫化物、脉石英为主要载金矿; 单脉型(在我国习称的石英脉型金矿, 而不是上述意义上的石英脉型) , 由多阶段金硫化物叠加在石英脉中而构成矿体, 硫化物为主要载金矿物(中或富硫化物型) ; 由主脉与支脉及共轭脉的矿脉组合, 构成系脉型; 网脉型即习称的蚀变型伴生?共生斑岩型金矿是众所周知的, 开采时金为副产品称伴生型, 若金与主元素的产值近似或略小则称共生型。相当一部分浅成斑岩型金矿受角砾岩筒或角砾岩及其相关的裂隙构造控制, 而且角砾状矿石和网脉型矿石又难以单独圈矿体,

故合称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我国这一亚类斑岩型金矿中,冰长石化较发育(团结沟、耿庄、祁雨沟和琵琶沟) ,个别矿床(紫金山) 见明矾石化, 这在国外较罕见[21 ]。主要产于浅成的小岩株内、由单脉型金矿体和网脉型金矿体共同组成的金矿床, 而且以贫铜为特征, 称浅成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 这种矿例也很少见。浅成矽卡岩型金矿, 主要与次火山岩或浅成侵入岩有关。

3结论与讨论

陆相浅成热液金矿指, 形成于大陆拉张地球动力学环境、与火山次火山岩或浅成侵入体有时空和成生关系的、一类本质特征相同的热液金矿。严格说, 目前相当一部分矿床的成因细节并不很清楚。例如, 块状硫化物矿床虽趋同认为属火山喷气沉积或喷气沉积成因。但其成因细节目前有“对硫环成因”、“岩浆热液沉积成因”和“含水层成因”三种见解,L ydon 在综述这些成因观的基础上评论说, 企图用一种观点来解释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可能是错误的[22 ]。尽管如此, 目前只要一说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 就能知道它的矿床地质含义。因此, 按矿床类型的分类是有意义的。相同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中, 一类(一组) 本质特征相似的矿床称矿床类型; 共同的本质特征说明有相同的成因, 而不论其成因细节是否清楚, 在矿床分类中可归为同一类。本文论述的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及其亚类的划分, 正是这样考虑的。浅成脉型金矿并非浅成脉状金矿的“死灰复燃”, 其赋予了矿脉的新概念, 突出了深度的重要性。体现了矿床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已知的浅成热液金矿规模最大的是, 具面型环状冰长石化或明矾石化的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 在勘查中应予优先考虑。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中发育冰长石化或明矾石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热液矿床成矿时的深度, 对矿床有一系列的影响。由于对浅成热液金矿缺乏应有的认识, 勘探时网度过稀, 导致矿山投产后储量负变达40%~50% ,使矿山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并非个别矿例。这无疑说明, 正确认识成矿时深度的重要性。我国浅成热液金矿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加强其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矿床本质特征的研究, 完善现有的分类, 有效地分析成矿条件, 分层次地总结成矿规律是当务之急。

林业用地的划分

林业用地的划分 标签:子莓林地划分分类:人生随笔5-林业文章 林业用地分为8大类,主要包括: 一、①有林地(或林分):指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0.20、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或者成活保存株数大于等于合理造林株数85%的人工林地。有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各种具体的林分,不同起源的林分都应划分成不同小班。 二、②疏林地:指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经济林、竹林不划疏林地。疏林地与有林地一般不应划在一个小班,应单独划分小班。 三、③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 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灌木林地与疏林地不同,与荒山荒地也不同,应单独统计。 灌木林又分为两种: a)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参加森林覆盖率计算灌木林的有关规定执行。b)其它灌木林: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 四、④未成林造林地:又可以分为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和封山育林未成林地两种。前者指人工造林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或保存率在80%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线400mm以下地区当年造林成活率为70%以上或保存率65以上)的林地;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在25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的林地。后者指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在中等以上,尚未郁闭成林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与人工林不同,应划分不同的小班。在资源统计上不能合在一起,应单独统计。 五、⑤苗圃地:指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与储藏等设施用地。无论其面积大小都应单独划分为小班。 六、⑥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 a)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郁闭度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b)火烧迹地:火灾后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c)其它无立木林 i.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的林地; ii.造林更新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 iii.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的林地; iv.不符合上述林地区划条件,但有林地权属证明,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等需要保留的土地。 七、⑦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以下土地: i.宜林荒山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

小型以下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小型以下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发布日期:2003-09-25 序号矿种名称储量单位矿床规模 小型小矿零星资源1 煤北型原煤亿吨0.5~0.020.02~0.002﹤0.002 南型原煤亿吨0.1~0.010.01~0.001﹤0.001 2 石煤万吨1000~100100~20﹤20 3 地热电(热)能兆瓦﹤10 4 铁贫矿矿石亿吨0.1 ~0.020.02 ~0.002﹤0.002 富矿0.05~0.0050.005 ~0.0005﹤0.0005 5 锰氧化锰矿石万吨20~22~0.2﹤0.2 碳酸锰矿石万吨200~2020~2﹤2 6 钒V2O5 万吨10~11~0.1﹤0.1 7 钛金红石原生矿TiO2 万吨5~0.80.8~0.08﹤0.08 金红石砂矿矿物万吨2~0.40.4~0.04﹤0.04 8 铜金属万吨10~22~0.4﹤0.4 9 铅金属万吨10~22~0.4﹤0.4 10 锌金属万吨10~22~0.4﹤0.4 11 镍金属万吨2~0.40.4~0.08﹤0.08 12 钴金属万吨0.2~0.020.02~0.002﹤0.002 13 钨WO3 万吨1~0.10.1~0.01﹤0.01 14 锡金属万吨0.5~0.050.05~0.005﹤0.005 15 铋金属万吨1~0.20.2~0.04﹤0.04 16 钼金属万吨1~0.10.1~0.01﹤0.01 17 汞金属吨500~100100~20﹤20

18锑金属万吨1~0.10.1~0.01﹤0.01 19镁(冶镁白云岩)矿石万吨1000~200200~40﹤40 20金岩金金属吨5~0.50.5~0.05﹤0.05砂金金属吨2~0.20.2~0.02﹤0.02 21银金属吨200~2020~2﹤2 22锆(锆英石)矿物万吨5~0.80.8~0.1﹤0.1 23锶(天青石)SrSo4万吨5~0.80.8~0.1﹤0.1 24铊Tl 吨100~2020~4﹤4 25硒Se 吨100~2020~4﹤4 26碲Te 吨100~2020~4﹤4 27石墨晶质矿物万吨20~22~0.2﹤0.2隐晶质矿石万吨100~1010~1﹤1 28磷矿矿石万吨500~100100~10﹤10 29硫铁矿矿石万吨200~5050~5﹤5 30水晶压电水晶单晶吨0.2~0.040.04~0.004熔炼水晶矿物吨10~22~0.4﹤0.4 光学水晶0.05~0.0050.005~0.0005﹤0.0005 工艺水晶 31蓝晶石矿物万吨50~1010~2﹤2 32硅灰石矿物万吨20~44~0.4﹤0.4 33滑石矿石万吨100~1010~1﹤1 34石棉超基性岩型矿物万吨50~55~0.5镁质碳酸盐型10~22~0.4﹤0.4 35云母片云 母工业原料云母吨200~4040~4 碎云母 36钾长石矿物万吨10~22~0.2﹤0.2

立地条件划分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 一,造林地 n(一)无林地 –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 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 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n(二)人工更新林地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 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局部更新造林地: 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 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 1,立地条件* –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n 3,立地分类* –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n4,林业区划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n 5,造林区划 –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 (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n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n(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n(2)干湿带区划指标:干燥度

立地类型划分

(二)立地类型划分 1、坡向图制作 (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 打开ArcMap 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 数据。打开ArcToolbox ,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 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 (2)坡向分类 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 坡向Aspect 方位Orientation 方位角azimuth angle (°) 阳坡 Sunny Slope 南 South 157.5 - 202.5 东南 Southeast 112.5 - 157.5 西南 Southwest 202.5 – 247.5 西 west 247.5 - 292.5 阴坡 Shady Slope 北 North 337.5 - 22.5 西北 Northwest 292.5 - 337.5 东北 Northeast 22.5-67.5 东 East 67.5- 112.5

森林类型划分

森林类型划分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 一、针叶林 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1、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 它们分别作为高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和较低纬度的 亚高山带植被类型。在分布区和地理环境方面,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亚寒带类型,其外貌、组成、结构都十分相似。 (1)中国的落叶松属有10个种和2个变种,主要的建群种有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太白红杉、四川红杉、大果红杉和西藏落叶松等。 (2)云杉、冷杉林中国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属山地垂直带类型,分布广、蓄积量最大。东北地区主要建群

种为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华北为白杄、青杄。向西至西北一带为青海云杉、雪岭云杉和西伯利亚冷杉。西南山地主要有丽江云杉、川西云杉、林芝云杉林、麦吊油杉、油麦吊杉、云杉、紫果云杉、巴山冷杉、岷江冷杉、黄果冷杉、长苞冷杉、鳞皮冷杉、喜马拉雅冷杉、苍山冷杉、冷杉、滇冷杉等等。 (3)松林主要建群种有樟子松、偃松和西伯利亚红松。 (4)圆柏林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部山地亚高山森林带上部的阳坡,海拔高度在2800~4500m之间,主要建群种有方枝圆柏、祁连圆柏、垂枝香柏、大果圆柏、塔枝圆柏和曲枝圆柏等。 2、暖温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辽东半岛,主要的建群种有油松、赤松、侧柏和白皮松。 3、亚热带针叶林 类型很多,如马尾松、云南松、细叶云南松、卡西亚松、华山松、高山松)、杉木、柳杉、柏木、冲天柏(干香柏)、油杉、铁坚杉、银杉等。 4、热带针叶林 树种很少,且多零星分布,不成林,如南亚松、海南五针松和喜马拉雅长叶松。

各类矿床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中国矿权网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序号矿种计算单位大型中型小型1 煤田原煤亿吨>50 10—50 <10 矿区>5 2—5 <2 井田>1 0.5—1 <0.5 2 油页岩矿石亿吨>20 2—20 <2 3 石油原油万吨>10000 1000-10000 <1000 4 天然气气量亿米3>300 50—300 <50 5 地浸砂岩型金属吨>10000 3000—10000 <3000 其他类型金属吨>3000 1000—3000 <1000 ≥50 10-50 <10 6 地热电(热)能兆 瓦 7 贫铁矿石亿吨≥1 0.1-1 <0.1 富铁矿石亿吨≥0.5 0.05-0.5 <0.05 8 锰矿石万吨≥2000 200-2000 <200 9 铬铁矿矿石万吨≥500 100-500 <100 10 钒V2O5万吨≥100 10-100 <10 11 金红石原生TiO2万吨≥500 50-500 <50

矿 金红石砂矿矿物万吨≥10 2-10 <2 钛铁原生矿TiO2万吨≥500 50-500 <50 钛铁矿砂矿矿物万吨≥100 20-100 <20 12 铜金属万吨≥50 10-50 <10 13 铅金属万吨≥50 10-50 <10 14 锌金属万吨≥50 10-50 <10 15 铝土矿矿石万吨≥2000 500-2000 <500 16 镍金属万吨≥10 2-10 <2 17 钴金属万吨≥2 0.2-2 <0.2 18 钨WO3万吨≥5 1-5 <1 19 锡金属万吨≥4 0.5-4 <0.5 20 铋金属万吨≥5 1-5 <1 21 钼金属万吨≥10 1-10 <1 22 汞金属吨≥2000 500-2000 <500 23 锑金属万吨≥10 1-10 <1 24 镁矿石万吨>5000 l000—5000 <100O 25 铂族金属吨≥10 2-10 <2 26 岩金金属吨≥20 5-20 <5 砂金金属吨≥8 2-8 <2 27 银金属吨≥1000 200-1000 <200 28 钽原生矿Ta2O5吨≥1000 500-1000 <500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 [<<][>>] 我国共有森林15 894.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据“中国植被”(1980)对天然乔灌林的分类,中国划分有森林210个群系(formation)、竹林36个群系、灌林与灌丛(不含半灌丛及草丛)94个群系。此外,还有许多人工栽植营造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更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持点。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富的落叶松属(Larix)、松属(Pin 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栎类(Quercus)森林,中国还有世界上罕见的高生物量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所特有。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

区。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现分述如 (1)针叶林 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A.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 它们分别作为高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和较低纬度的亚高山带植 被类型。在分布区和地理环境方面,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亚寒带类型,其外貌、组成、结构都十分相似。 a.落叶松林中国的落叶松属有10个种和2个变种,主要的建群种有落叶松(Larix gmelini)、西伯利亚落叶松(L. sibirica)、华北落叶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太白红杉(L. chinensis)、四川红杉(L. mastersiana)、大果红杉(L. potaninii)和西藏落叶松(L. griffithii)等。 b.云杉、冷杉林中国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属山地垂直带类型,分布广、蓄积量最大。东北地区主要建群种为鱼鳞云杉(Picea jezo ensis var. microsperma)、红皮云杉(P. ko-raiensis)、臭冷杉(A bies nephrolepis)、华北为白杄(Picea meyeri)、青杄(P. wilson

关于对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探讨

关于对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探讨 【摘要】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阐述了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并对其在造林绿化、营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探讨 森林立地分类是林业生产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森林立地分类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并在理论和技术应用上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技术正向着综合技术,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1.立地与立地类型 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1971)将立地定义为“林地环境与该环境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和质量”。今天,林业上的立地和生态学上的“生境”内涵已趋于相同。一般来讲,立地有两层含义,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于其上的树种无关。 在造林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统称为立地条件。造林的立地条件包含了造林地不同地形部位所具有的不同小气候、不同土壤、水文、植被等环境因子。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指具有立地性能的不同地段的综合。它是根据环境中各立地因子的变化状况,将那些具有相同或相近立地因子及作用特点相似的造林立地归并分类,以区别于其他造林地段。具体的造林工作就是在各立地类型上进行,其意义在于可以比较准确地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按类型制订和实施造林技术措施。 2.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2.1立地类型划分依据 造林地环境体现着立地因子综合作用的全貌,它与林木之间构成最直接的生态联系,因此,以环境差异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是十分客观的。立地环境分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区域内现有动植物状态,包括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层次、规模等。一般生物环境条件受非生物环境支配,并在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生物环境常被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辅助依据,而非生物环境则是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不同的造林地,各种非生物因子的作用不同,其作为立地类型划分依据的主要地位就有所区别。有些因子表现较突出,对林木生长起主要限制作用,就会成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有些因子对林木的影响不显著,限制性较小,就可能成为划分立地类型的次一级或不予考虑的因子。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 代码一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 1、地类:乔木林纯林111 乔木林混交林112 竹林113 人工矮化乔木林114 疏林地120国规灌木林131 其它灌木林132 未成林造林地141 苗圃地150 采伐迹地161火烧迹地162宜林荒山荒地171 宜林沙荒地172 其它宜林地173 旱地211 水田212 水域230 未利用地240工矿建设用地251 居民建设用地252 交通建设用地253 其它用地254 2、权属:国有1 集体2 个人3 其它4 3、地貌:中山1 低山2 丘陵3 岗地4 平原5 4、坡位:脊部1 上部2 中部3 下部4 谷地5 平地6 全坡7 5、坡向:北1 东北2 东3 东南4 南5 西南6 西7 西北8 无9 6、母质名称:花岗岩、片麻岩类1 7、土壤名称:黄宗壤111(山地黄宗壤22黄褐土23黄宗壤性土24) 8、土壤/腐殖层/枯枝落叶层厚度:厚1 中2 薄3

9、立地类型:阴坡中厚层土类型2915阴坡薄层土类型2916阳坡中厚层土类型2917 阳坡薄层土类型2918 10、森林(林地)类别:生态公益林1 商品林2 11、起源:天然1 人工2 12、林种:水源涵养林111 护岸林115 护路林116 速生丰产用材林132 一般用材林133 薪炭林141 果树林151 药用林154 其它经济林155 13、平均年龄:记录树木实际生长年龄 14、龄组:幼龄林1 中龄林2 近熟林3 成熟林4 过熟林5 15、产期:产前期1 初产期2 盛产期3 衰退期4 16、竹林龄组:幼龄竹1 壮龄竹2 老龄竹3 18、公益林事权:国家级1 省级2 市级3 县级4 19、公益林保护等级:特殊1 重点2 一般3 20、生态区域:湿地(水库)14 未纳入国家范围内的水库 21、生态功能等级:好1 中2 差3 22、群落结构:完整结构1 较完整结构2 简单结构3 23、自然度:Ⅰ 1 Ⅱ 2 Ⅲ 3 Ⅳ 4 Ⅴ 5

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立地要素原理与方法

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立地要素原理与方法-分类系统(2009-04-02 10:21:58) 顾云春 https://www.360docs.net/doc/949355884.html,/guyunchun 转载 标签: 分类:林业生态 立地 分类系统 立地类型 立地纲 立地目 杂谈 第二节立地要素方法的立地分类系统 根据上述立地要素原理的立地分类原则、依据,结合我国森林立地条件分异复杂的特点,立地分类往往采用多级系列的要求,特提出下列5级分类单位的分类系统。为了避免与区划相混,按立地要素划分的各级分类单位均不采用“区”、“亚区”、“地区”、“地带”等带有区划色彩的名词。 立地要素方法的立地分类系统为: (1)立地系列(site series) (2)立地纲(site type class)

(3)立地目(site order) (4)立地类型组(site type group) (5)立地类型(site type) (立地亚型)(site subtype) (1)立地系列。是立地分类中的最高级单位,巨地貌尺度上的立地形态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诸分类单位的集合。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等系列。山地系列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等山系及江南丘陵、南岭山地等。平原系列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相同的系列内部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如山地系列均具起伏的立地形态结构,立地基底多为不同特性的母岩,是发展用材林的主要基地。在平原系列中,地下水位的高低,夹沙层的有无,是否有滞水层等对立地特性的影响较大,通常营造防护林。 (2)立地纲。立地系列以下的次级分类单位。在同一立地系列内,生物气候条件相似,主要是水热条件大致相同,具有共同的气候演替顶极,林分潜在生产力相近的分类单元划为同一立地纲。原生植被的植被型是立地纲的主要指示者。例如,落叶阔叶林指示着暖温性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指示着亚热性湿润气候。在山地系列中可含下列立地纲:①寒温性湿润山地;②温性湿润山地;③温性半湿润山地;④温性干旱、半干旱山地;⑤暖温性湿润山地; ⑧暖温性半湿润山地;⑦暖温性干旱、半干旱山地;⑧次亚热性湿润山地;⑨典型亚热性湿润山地;⑩过亚热性湿润山地;⑨热性湿润山地。 立地纲带有强烈的纬度地带性与经度地带性色彩,从东到西湿度逐渐降低,从北向南,热量逐渐增加。但由于受地形起伏的影响,这种规律性会被垂直地带性打破。例如,在典型亚热性湿润山地上部会出现次亚热性湿润山地,更上会出现暖温性湿润山地。因此,同一片山地,大如长白山系,小如幕阜山、五指山都可划分为不同的立地纲。而幕阜山的下部与五指山的上部又可划归同一立地纲。故立地纲虽然带有地带性色彩,但在总体分布上是不连续的,是一级分类单位,不是一级区划单位。

矿种规模划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序号规模 矿种名称单位 大型中型小型 煤 1 (煤田)原煤(亿吨)≥5010~50<10 (矿区)原煤(亿吨)≥52~5<2 (井田)原煤(亿吨)≥10.5~1<0.5 2油页岩矿石(亿吨)≥202~20<2 3石油原油(万吨)≥100001000~10000<1000 4天然气气量(亿立方米)≥30050~300<50铀 5 (地浸砂岩型)金属(吨)≥100003000~10000<3000 (其他类型)金属(吨)≥30001000~3000<1000 6地热电(热)能(兆瓦)≥5010~50<10铁 7 (贫矿)矿石(亿吨)≥10.1~1<0.1 (富矿)矿石(亿吨)≥0.50.05~0.5<0.05 8锰矿石(万吨)≥2000200~2000<200 9铬铁矿矿石(万吨)≥500100~500<100 10钒V2O5(万吨)≥10010~100<10 钛 11 (金红石原生矿)TiO2(万吨)≥205~20<5 续表 规模 序号矿种名称单位 大型中型小型(金红石砂矿)矿物(万吨)≥102~10<2 11 (钛铁矿原生矿)TiO2(万吨)≥50050~500<50 (钛铁矿砂矿)矿物(万吨)≥10020~100<20 12铜金属(万吨)≥5010~50<10 13铅金属(万吨)≥5010~50<10 14锌金属(万吨)≥5010~50<10 15铝土矿矿石(万吨)≥2000500~2000<500 16镍金属(万吨)≥102~10<2 17钴金属(万吨)≥20.2~2<0.2

18钨WO3(万吨)≥51~5<1 19锡金属(万吨)≥40.5~4<0.5 20铋金属(万吨)≥51~5<1 21钼金属(万吨)≥101~10<1 22汞金属(吨)≥2000500~2000<500 23锑金属(万吨)≥101~10<1 24镁 (冶镁白云岩) (冶镁菱镁矿) 矿石(万吨)≥50001000~5000<1000 25铂族金属(吨)≥102~10<2金 (岩金)金属(吨)≥205~50<5 26 (砂金)金属(吨)≥82~8<2 27银金属(吨)≥1000200~1000<200铌 (原生矿)Nb2O5(万吨)≥101~10<1 28 (砂矿)矿物(吨)≥2000500~2000<500 钽 (原生矿)Ta2O5(吨)≥1000500~1000<500 29 (砂矿)矿物(吨)≥500100~500<100 30铍BeO(吨)≥100002000~10000<2000锂 (矿物锂矿)Li2O(万吨)≥101~10<1 31 (盐湖锂矿)LiCl(万吨)≥5010~50<10 32锆(锆英石)矿物(万吨)≥205~20<5 继表 规模 序号矿种名称单位 大型中型小型 33锶(天青石)S r SO4(万吨)≥205~20<5 34铷(盐湖中的铷另 计) Rb2O(吨)≥2000500~2000<500 35铯Cs2O(吨)≥2000500~2000<500稀土 独居石(吨)≥100001000~10000<1000 (砂矿) 磷钇矿(吨)≥5000500~5000<500 36 (原生矿)TR2O3(万吨)≥505~50<5

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类型划分

(二)立地类型划分 1、坡向图制作 (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 打开ArcMap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数据。打开ArcToolbox,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 (2)坡向分类 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

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 坡向Aspect 方位Orientation 方位角azimuth angle(°) 阳坡Sunny Slope 南South 157.5 - 202.5 东南Southeast 112.5 - 157.5 西南Southwest 202.5 – 247.5 西west 247.5 - 292.5 阴坡Shady Slope 北North 337.5 - 22.5 西北Northwest 292.5 - 337.5 东北Northeast 22.5-67.5 东East 67.5- 112.5 图25打开重新分类工具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七章森林群落类型划分

森林群落类型的划分 一、森林群落类型分类的意义 森林有两种类型,即天然林和人工林,就天然林而言,每种天然林都有其自身在时间上的动态规律(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发生、生长、发育以及外貌特征)和空间上(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分布规律。 而就人工林而言,即使森林的组成、起源、年龄等相同,但由于立地条件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森林类型,如有生产力高的杉木林,也有生产力低的杉木林。显然,这些特性不同的森林应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划分森林群落类型就是研究、揭示森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规律,为林业经营提供依据。 二、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和原则 (一)分类的单位 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通常是采用群丛(association)、群系(formation)和植被型(vegetation type)作为三大基本单位,并把群丛作为分类的基本单位,而各单位之上采用组、纲,在各单位之下采用亚(sub-)级作为辅助单位。 (二)分类的原则 植物群落分类一直是个复杂的问题,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分类原则。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按各个学派而有差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外貌分类 按外貌分类是较常用的分类原则之一,因为外貌易于掌握和区分。外貌分类主要是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作为分类基础。 该分类原则的缺点把生态关系相差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如同为常绿针叶林,有暖性的和寒性之分)。 2按区系分类 特别强调群落中种类成分的一致性,以特征种作为确定划分等级的依据,凡特征种相同的群落可划分为同一类群。是法瑞学派采用的分类原则。 按植物区系分类的不足之处是忽视了整个群落结构的生态特点。 3按优势度分类 主要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有的以最高层的优势树种作为分类依据,有的以各层的优势种来进行分类。 对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特别是优势种不明显的植被类型,完全以优势种来进行分类是困难的。 4按演替分类(动态分类) 按顶极群落类型以及各个顶极群落下的所处演替阶段分类,英美学派采用的分类原则。 但有人认为演替本身只能看作为群落的一个特征,不能作为植物群落分类的依据。而且要弄清真正的演替顶极群落,以及演替系列群落在顶极演替过程中的位置是很困难的。

立地分类

第十三章立地分类 立地是指造林地或林地的具体环境,即指与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并能为其所利用的气体、土壤等条件的总和。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称为立地条件。 在自然界,立地条件总是千变万化的。严格的讲,地球上没有两块绝对相同的造林地或林地,总是有某些微小差别。但这种变化总还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足以引起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方面质的不同,完全可以将其界线划分出来。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林地归并到一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立地分类。而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造林地或林地某树生产力水平的评估。 第一节立地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一、立地分类的原则 立地分类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原则。科学性即要求立地分类所依据的因子能正确地反映立地的本质和特征,符合各地立地变化的实际情况,并能用它们做出正确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力预估;实用性即在划分方法上要力求容易掌握,特别是划分的立地类型便于认识和运用,所依据的立地因子直观性强、稳定可靠,即在野外凭感官就可直接准确鉴定,而且不易受天气影响而改变。除此之外,立地分类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地域分异原则 即要考虑自然综合体的地带性变化规律,这是立地分类的理论基础。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既有纬度(水平)地带性热力分异,又有非纬度(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干湿分异,以及相应于大地构造分区的大山系、大高原和大平原的地貌分异,或者是山地、高原和平原的组合差别。这些非纬度地带因素,特别是对以山地作为主要用地的林业用地,构造—地貌分异,常常干扰、破坏了地带性表现,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所起的作用,不低于地带因素。 2.分区分类原则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差异很大,造林地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在各地很不一样,造林地潜在生产力也不一样,不可能用一个分类系统概括全国各地区的立地类型。分区分类可使区域的划分(反映地域分异)与类型的划分(反映地方分异)在立地分类系统中得到统一,因而也是区划单位与分类单位并存的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立地是由多种环境因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立地分类取决于自然综合体特征的差异。分类时要全面考虑各项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既要考虑整体特征及综合效应,又要分析其因果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对林木生长、树种分布、林种布局有显著影响或起限制作用的主异因素来,并将它作为划分各项立地单元的基本依据,特别是确定自然区域之间界线时,运用主导因素原则更方便。

常见矿种工业指标及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附件1: 常见矿种工业指标及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备注:⒈本表来源于2002-2003年颁布实施的18个勘查规范:《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199-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0-2002)、《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1-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2-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3-2002)、《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4-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5-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6-200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7

-2002)、《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8-2002)、《磷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9-200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0-2002)、《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1-2002)、《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2-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3-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4-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5-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行标,DZ/T 0216—2002); ⒉低品位矿:指矿石品位介于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矿产。矿石边界品位是矿石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指标,为划分矿石和废石的界限;矿石最低工业品位指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即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发利用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最低品位。

中国立地区划与分类2010.9.2

为便于公司各部门、各项目组技术人员在营造林总体设计、造林工程作业设计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中准确把握森林立地区划系统和立地分类系统,正确划分立地类型,现将《中国森林立地区划与立地分类系统划分方法》附上,以供学习和掌握。 -----凯迪阳光公司 2010.9.2 中国森林立地区划与立地分类系统划分方法 一、立地区划 根据《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15782-2009)的规定,我国立地区划系统为:立地区域→立地带→立地区→立地亚区。中国共划分为3个立地区域、16个立地带、65个立地区、162个立地亚区。中国立地区划系统如下: (一)东部季风立地区域 I.寒温带立地带 I1大兴安岭北部立地区 Il(1)伊勒呼里山北坡东部立地亚区 Il(2)伊勒呼里山北坡西部立地亚区 Il(3)大兴安岭北部东坡立地亚区 Il(4)大兴安岭北部西坡立地亚区 Ⅱ.中温带立地带 Ⅱl大兴安岭南部立地区 Ⅱ2小兴安岭立地区 Ⅱ2(1)小兴安岭北坡立地亚区 Ⅱ2(2)小兴安岭南坡立地亚区 Ⅱ3长白山山地立地区 Ⅱ3(1)长白山北部(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立地亚区 Ⅱ3(2)长白山南部(长白山、千山)立地亚区 Ⅱ4三江平原立地区

Ⅱ4(1)三江平原东部低湿地立地亚区 Ⅱ4(2)三江平原西部立地亚区 Ⅱ4(3)三江平原南部兴凯湖低地立地亚区Ⅱ5松辽平原立地区 Ⅱ5(1)松嫩平原东部立地亚区 Ⅱ5(2)松嫩平原西部立地亚区 Ⅱ5(3)松辽平原北部立地亚区 Ⅲ.暖温带立地带 Ⅲ1辽东一山东半岛立地区 Ⅲl(1)辽东半岛立地亚区 Ⅲ1(2)胶东半岛立地亚区 Ⅲ1(3)鲁中南山地立地亚区 Ⅲ2黄淮海平原立地区 Ⅲ2(1)辽河下游平原、海河平原立地亚区Ⅲ2(2)黄泛平原立地亚区 Ⅲ2(3)淮北平原立地亚区 Ⅲ3华北山地立地区 Ⅲ3(1)燕山山地立地亚区 Ⅲ3(2)太行山北段山地立地亚区 Ⅲ3(3)太行山南段山地立地亚区 Ⅲ3(4)吕梁山立地亚区 Ⅲ3(5)中条山立地亚区 Ⅲ3(6)伏牛山北坡立地亚区 Ⅲ4黄土高原立地区 Ⅲ4(1)黄土高原东部立地亚区 Ⅲ4(2)黄土高原西部立地亚区 Ⅲ4(3)陇西黄土高原立地亚区 Ⅲ5汾渭谷地立地区 Ⅲ5(1)渭河谷地立地亚区 Ⅲ5(2)汾河谷地立地亚区

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吴 菲 (东北林业大学) [摘 要] 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了解经营范围内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和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森林立地分类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森林;立地类型;质量评价 Summarize O f Forest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Quality Appraisement Wu Fei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bstract:Forest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quality appraisement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site c ondi tion in management district,improving forestation,management level and production potential.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studying method and tendency of forest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appraises the forest site quality ap praisement. Key words:forest;site class;quality appraisement 立地分类是依据立地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立地综合体划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别。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和预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是研究、掌握森林生长环境以及环境对于森林类型和生产力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们既是林业科学一项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又是实现科学造林、育林、营林的关键。因此,当今世界上林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利用更多的立地信息,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这也是这项研究的发展方向。 1872年,芬兰依据土壤、坡向、植被将全国划分为三个生长地带,每个地带再划分三个地位级。在此基础上,芬兰凯阳德尔将立地定义为 具有相似的立地质量和相近的下木组成的所有林分的联合 ,标志着该学科的诞生。1926年, C. A.KRANSS在德国用多个因子对森林立地进行分类,后发展为综合多因子方法 巴登 符滕堡方法,在欧洲和北美得到公认,在美国,加拿大和奥地利广泛流行。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形成两大学派:苏卡乔夫 生物地理群落学派;波格来捏克 生态学派。两者都是从莫洛佐夫的林型学和凯阳德尔的立地分类精华上发展起来的[1]。 我国对森林立地类型的研究和实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采用前苏联立地学派和林型学派的方法,以立地类型作为林型分类的基础进行宜林地的立地类型划分。50-60年代,毕国昌等提出了地形因子在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占重要地位。1978开始,南方十四省(区)杉木栽培科研协作组,按地貌、岩性、土壤等指标,定性的对杉木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我国森林立地类型定性研究的序幕。1976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站,首先用数学的方法对杉木林的生长进行预测。80年代,詹绍宁(1982)用统计方法对森林生产力进行评价,陈大柯等(1984)用多元分析对帽儿山次生林立地类型进行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随后,有关定量的立地质量评价研究渐多,并向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综合系统方向发展。80年代后期,国家对东部用材林基地,长江中上游,太行山,三北防护林地区进行了研究,使立地分类,评价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积累的经验和研究的成果在基地规划和造林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张复礼(2004)以多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多因子(地貌、局部地形、土壤因子)为指标,把宿松县划分成了21个立地类型。伍海芳等(1996)在全面分析西宁南北山地貌特征及水热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多因子(坡向、坡度、植被盖度、侵蚀强度)为指标把该区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陈平等人以坡度划分立地类型小区,以土被连续性划分立地类型组,以土层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共分出3个立地类型小区,12个类型组和30个立地类型,并提出通过人工措施适宜造林的树种。余其芬等人采用航空遥感技术,通过对纸坊沟流域立地景观特征及其地形部位、坡向、土壤、坡度等各因子的定性分析,应用GIS建立各分类因子的专题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通过各分类层次的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置,编制了纸坊沟流域立地类型图[2]。(下转第14页)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 及代码一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森林二类调查因子分类及代码一览 1、地类:乔木林纯林111乔木林混交林112 竹林113人工矮化乔木林114疏林地120国规灌木林131其它灌木林132未成林造林地141苗圃地150 采伐迹地161火烧迹地162宜林荒山荒地171 宜林沙荒地172其它宜林地173旱地211水田212 水域230未利用地240工矿建设用地251 居民建设用地252交通建设用地253其它用地254 2、权属:国有1集体2个人3其它4 3、地貌:中山1低山2丘陵3岗地4平原5 4、坡位:脊部1上部2中部3下部4谷地5平地6 全坡7 5、坡向:北1东北2东3东南4南5西南6西7 西北8无9 6、母质名称:花岗岩、片麻岩类1 7、土壤名称:黄宗壤111(山地黄宗壤22黄褐土23黄宗壤性土24) 8、土壤/腐殖层/枯枝落叶层厚度:厚1中2薄3 9、立地类型:阴坡中厚层土类型2915阴坡薄层土类型2916阳坡中厚层土类型2917阳坡薄层土类型2918 10、森林(林地)类别:生态公益林1商品林2 11、起源:天然1人工2 12、林种:水源涵养林111护岸林115护路林116

速生丰产用材林132一般用材林133薪炭林141 果树林151药用林154其它经济林155 13、平均年龄:记录树木实际生长年龄 14、龄组:幼龄林1中龄林2近熟林3成熟林4过熟林5 15、产期:产前期1初产期2盛产期3衰退期4 16、竹林龄组:幼龄竹1壮龄竹2老龄竹3 18、公益林事权:国家级1省级2市级3县级4 19、公益林保护等级:特殊1重点2一般3 20、生态区域:湿地(水库)14未纳入国家范围内的水库 21、生态功能等级:好1中2差3 22、群落结构:完整结构1较完整结构2简单结构3 23、自然度:Ⅰ1Ⅱ2Ⅲ3Ⅳ4Ⅴ5 24健康状况:健康1亚健康2中健康3不健康4 25、商品林经营等级:好1中2差3 26、生长类型:Ⅰ类林1Ⅱ类林2Ⅲ类林3 27、可及度:即可及1将可及2不可及3 28、经营类型:人工松类用材林2人工杉类用材林4落叶松马尾松短轮伐期用材林11 火炬松湿地松短轮伐期用材林12意杨短轮伐期用材林13水源涵养林14农田防护林17护岸林18护路林19薪炭林27油料林28特种经济林29果树林30 其它经济林31毛竹林32杂竹林33 29、造林类型:填写适合的树种及其代码 30、经营措施类型:抚育间伐型1改造型2幼林抚育型3封育型4管护型5 31、天然更新等级:良好1中等2不良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