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特点及发展

建筑行业特点及发展
建筑行业特点及发展

建筑行业特点及相关分析

一、建筑行业特点

(1)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推动下,我国建筑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建筑业还具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点,可带动从建材到家电等50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有统计显示,建筑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相关产业1.7个百分点。

(2)地域封锁开始打破

在北京、上海、广东、西北等重要建筑市场,市场准入门槛已大大降低。如在北京,针对外地进京施工企业的管理,管理当局监管重点由前置准入把关变成后置跟踪管理,只要持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所属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出省施工证明等资料,经省驻京办登记备案后,即可到北京市建委进行网上登录,建立企业管理档案,直接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3)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中国建筑业近年来的技术水平逐渐向高端方向发展,就许多单项技术而言,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中国本土建筑工程公司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成套施工技术,完成了多个大型建筑及部分高难度特种工程。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建筑企业虽然在一些单项技术上有相对优势,但技术发展很不均衡,在综合服务能力、开拓新技术领域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体制亟待建立

我国目前建设规模巨大,建设的复杂程度也远超过以往,在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现代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国有建筑业企业改革不到位,建筑业资源、能源耗费大,技术进步缓慢,国际竞争力不强,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不发达,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工程建设监管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加上市场各方主体不成熟、行为不规范,使得工程风险大大增加。

(5)资产负债率较高

目前,建筑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在80%左右。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有其特殊的行业背景,主要是建筑业企业工程建设所需资金投入大、项目周期长、工程款支付进度慢等现象造成企业资金投入和收益之间存在时间差。

二、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建筑业的市场需求和我国经济发展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因此建筑业市场需求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建筑业市场需求也呈发展态势。

(1)房屋建设及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

依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58,951亿元,增长19.40%;办公楼投资4,652亿元,

增长38.2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945亿元,增长28.30%。201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665,5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10%,其中新开工面积201,2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50%。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0,5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0%,房屋建设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呈增长态势。

(2)公路交通建设投资快速发展

依据交通部统计数据,“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第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坚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固定资产投资继续稳步增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公路交通建设的良好开局。2012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交通建设坚持稳中求进、科学发展的原则,全年公路交通建设投资维持在高位,并继续优化结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23.7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11万公里。全国公路密度为44.14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末提高1.3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网络更加完善,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9.62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了1.13万公里。

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为42.46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87万公里。全国等级公路里程360.96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5.60万公里。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85.20%,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50.1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8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1.80%,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2012年全年我国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2,713.95亿元,比上年增长0.90%。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7,238.30亿元,比上年下降2.50%。“十二五”期间,交通部公路建设的原则是:

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连接线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修订国家公路网规划,强化国省道改造,力争“十二五”末路网整体结构优化升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3)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快速发展

依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沈阳、长春、大连、成都、西安、昆明、苏州、杭州、佛山、哈尔滨、郑州等19个城市累计开通87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运营里程达到2539公里。截至2013年5月,我国已批准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达36个,到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线路总长达6,000多公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率。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路线,规范建设标准,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三、建筑行业运行情况

近十年来我国宏观环境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行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持续在16%以上高位运行。

2004-2011年固定总投资与建筑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 资讯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从2004 年的7.05 万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31.10 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62%。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建筑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建筑业总产值从2004 年的2.90 万亿元增长至2011 年的11.77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15%。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从人均低收入国家向人均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稳步提升、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继续稳步增长,意味着我国建筑行业仍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四、建筑行业管理与政策

国家对建筑业实现资质等级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筑企业只能在相应资质范围内承接工程。目前涉及建筑业资质等级管理和市场准入的主要规范性文件为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9 号)、《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 号)和《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建市[2007]72 号)。

(1)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和各类别等级资质企业承担工程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2)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3)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4)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这三个资质序列又分别划分为若干资质类别,各资质类别按照规定的条件划分为若干资质等级。目前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包括10 个资质类别的等级标准、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包括60 个资质类别的等级标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包括13 个资质类别的等级标准。

(5)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施工总承包工程内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承包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取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专业承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和建设单位依法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取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劳务分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

五、行业竞争特点

我国国内建筑企业数量众多,主要包括拥有建筑业特级资质的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建筑业央企总部集中在北京,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主要是由国家机构改革时,从铁道、交通、电力、冶金等部委分离出来的基建部门组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企业所在的细分行业具有进入壁垒较高、垄断性较强、竞争相对缓和等特点,随着建筑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上述企业在保持各自细分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相互间业务渗透也逐步加强,因此在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的高端建筑市场的竞争有所加剧。地方国企主要是我国各地区的城建集团或者建工(建设)集团,该类企业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扶持,开始逐渐从技术要求水平较低的普通建筑市场转向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的高端市场。以江浙企业为代表的民营建筑企业集团则利用灵活的机制和低成本的优势抢占市场,一般集中在技术要求较低的普通建筑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跨国企业正逐渐进入我国建筑市场,该类企业将利用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工程铁路、道路、城市公共交通基建投资(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 资讯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步入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大规模的交通基建和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经阶段,并且通常要经历近30 年的建设时期,才能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基础建设,按照国际平均建设周期来看,我国现阶段尚处于交通基建周期的中前期,预计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尚有较大规模的交通基建投资。

公路与桥梁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发展农业、繁荣城乡经济、巩固国防、密切国际交往、方便人们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公路的通达深度、广度和灵活便利是其他任何一种运输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对公路运输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具体表现为公路货运量、公路货物周转量、公路客运量、公路旅客周转量的持续增长。2006-2011年,我国公路货运量从146.63 亿吨增长至281.34 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92%;我国公路货物周转量从2006 年的9,754.20 亿吨公里/年增长至2011 年的51,333.16亿吨公里/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39%;我国公路客运量从2006 年的186.054亿人次/年增长至2011 年的327.85 亿人次/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00%;我国公路旅客周转量从2006 年的10,130.85 亿人公里增长至2011 年的16,732.60 亿人公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56%。

由于我国公路运输需求逐年增加,部分地区的公路已出现运输能力瓶颈,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运输保障能力,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对公路的投入近年来持续增长。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05-2011 年,我国新建公路里程年均为7.47 万公里,其中2009年达10.77 万公里;2005-2010 年,改建公路里程年均为13.54 万公里,其中2009

年达15.19 万公里;2005-2011 年,新建高速公路里程年均6,765 公里,其中2010年新增9,124 公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