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校班级的凝聚力

如何提高高校班级的凝聚力
如何提高高校班级的凝聚力

如何提高高校班级的凝聚力

摘要

班级是构成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和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构成一个班级的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各自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有着迥异的人生经历,如今却同处于同一个班级,因此将要面对班集体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丁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可见,班级的凝聚力就是集体的自身的力量,若班级具备了这种凝聚力,就能使每个学生的思想、作风品行得到陶冶。使班级每个成员被带动前进。因此,建设班级的凝聚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建设;团结

如何提高大学班级的凝聚力?笔者的观点是:以班级精神指示方向,在班级活动中生成,靠共同的目标来激励,用班级核心力来引导。首先,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应该提倡一种精神.让这种精神能贯穿到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去。度过了紧张而重要的六月高考,同学们从全国各地汇聚在一起。走进大学校园,组成了一个共同的班级,面对林林总总的大学生活,使很多同学显得盲目而又无所适从。当他们踯躅于“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生活”时.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被大学里的喧嚣和浮华感染.思想上因为六月高考而被压抑的惰性有了释放的空间。也逐步丧失了那份在面对高考时的韧劲和狠劲,假如任由这种情况发生的话,将成为各位同学的大学生活及班级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班级凝聚力,需做好如下工作:

(1)班级团结性集中体现在团队精神上,而团队精神需要通过举办活动才能培养和体现出来。高校思想工作者应经常举办一些篮球赛、排球赛、辩论赛等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努力,彼此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乐趣,更能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协作中逐渐建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优越感,增强凝聚力。一个优良的集体离不开优秀的领导,同样,一个优秀的班级也离不开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应具备:第一,要有威信,学习成绩可以是中上水平,但品行一定要端正:第二,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对班级敢管理,能管理,善管理,才能管理好整个班集体;第三,能以身作则,在学习、生活以及各项活动

中能做出表率;第四,更重要的是,能团结同学,发挥班级同学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亲自指导,精心培养,善于解决他们之间出现的各类矛盾,在工作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增长他们的才干,在工作中多和学生干部交流和沟通,学生工作才会有进步,班级团结才会进一步得到增强和巩固。

(2)深入学生生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紧抓学生干部队伍的同时,自身也不能放松与学生的交流。思想政治工作者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学生宿舍,主动与学生聊天,与学生拉家常,从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掌握一线情况。同时要及时解决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尽可能多参加一些学生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培养感情,拉近距离,在学生中建立信任和威信感,进而更好更方便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3)加强文化建设,建立激励机制班级风气与班级文化紧密相关,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积极引导各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根据本班的特点,逐步形成班级特色,通过总结,制定并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并积极倡导班级文化的推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真诚接纳文化的传播。为了实现共同的文化和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必要施行一定的激励制度。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会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因此需要制定各类量化的考核标准。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奖励评优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于积极参加活动个人给予一定程度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于在活动获奖较多的班级,给予集体荣誉表彰,从而增强集体成员荣誉感。良好的激励政策,会激发班级之间、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有了共同的班级文化和奋斗目标,加之在各类活动中不断倡导,长此以往,学生逐步团结在这样的文化理念周围,并自发地将这一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来,班级凝聚力在无形中就会得到增强。

(4)抓学风促班风,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良好班风的建设需要培养引导,也需要有效的管理,更需要榜样的力量。第一,建立党员联系寝室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正确引导其他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按专业配备高年级党员深入低年级学生宿舍,与他们交流,这些党员不仅可以指导低年级同学在学习、生活和情感等方面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而且可以在专业上给低年级同学予以更多的指导,树立牢固、坚定的专业思想,形成专业、班级之间的良好风气。更重要的是,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第二,建立任课教师联系制度。与学生最直接面对面的莫过于任课老师,思想政

治工作者通过与教师的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制定政策,解决问题。

第三,从与学生谈心、教师课堂表现等方面了解情况,分门别类,对症下药。如针对学生入学时的成绩参差不齐的问题,可在各班开展以好带差,促进共同进步。此项在我院持续开展效果较好。在取得学习成绩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感情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提高了班级团结力和凝聚力。

由于篇幅有限,希望以上建议对提高班级凝聚力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俊.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班级凝聚力[J].科技信息,2011

[2]周全厚马文戈,等.青海省大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J].攀登,2012

[3] 何莹.和谐人际关系对班级建设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