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备课备课教案

《食品化学》备课备课教案
《食品化学》备课备课教案

《食品化学》教案

第5~9次课10学时一、授课题目

第三章糖类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单糖、低聚糖的种类和结构

掌握多糖的性质和功用

了解多糖改性技术

掌握美拉德反应原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⑴多糖的性质和功用

⑵多糖改性技术

⑶美拉德反应原理

难点:

⑴多糖改性技术

⑵美拉德反应原理

四、主要参考资料

《食品化学》,王璋、许时婴、汤坚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

《食品化学》,刘邻渭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3;

《食品化学》,谢笔钧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6;

五、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

辅导手段:PPT

板书:板书+多媒体

教学内容:

⑴糖的结构

⑵糖的性质

⑶食品中单糖和低聚糖

⑷美拉德反应

《食品化学》教案

第5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糖类的结构

第三节、糖类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糖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食品中常见的糖类

理解单糖的不对称性

掌握单糖的结构,糖苷的种类,结构及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⑴单糖的结构

难点:

⑴单糖的结构

四、主要参考资料

《食品化学》,王璋、许时婴、汤坚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

《食品化学》,刘邻渭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3;

《食品化学》,谢笔钧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6;

五、教学进程

第一节、概述

糖类是自然界分布广泛,数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食品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根据糖类的化学结构特征,其定义为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其主要功能为:供能、提供人们期望的质构、好的品质、结构及大家喜爱的甜味。

一、糖的种类(按组成分类)

1、分类

单糖:不能被水解的糖,可根据官能团不同醛糖

酮糖

寡糖:2-20个单糖缩合而成

多糖:大于20个单糖缩合而成的。

根据糖基各类不同分为:同聚多糖、杂聚多糖

根据结构有无支链分:直链多糖、支链多糖

根据功能分为:结构多糖、储存多糖、抗原多糖

2、食品中常见的糖有

五碳糖:L-阿拉伯糖、D-木糖、D-核糖、D-2-脱氧核糖

六碳糖:醛糖:D,L-半乳糖,D-葡萄糖,D-甘露糖

糖衍生物

第二节、糖的结构

一、单糖

糖类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即不对称碳原子,它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形成两种不同的差向异构体,立体构型呈镜面对称。

单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一般含5-6个碳原子,均为D一甘油醛衍生物,单糖可以形成缩酮和缩醛:糖分子的的羰基与糖分子本身的一个醇基反应,形成半缩醛/半缩酮,(分子内),进一步形成五元环(呋喃环)或六元环(吡喃环)。

天然存在的糖环实际并非平面结构,吡喃G具有两种不同构象,椅式/船式,但大多已糖以椅式存在。

糖分子中除G外,任何一个手性碳原子具有不同的构型称为差向异构,如果在最高编号的手性碳原子上的羰基位于左边位置,则称L-,天然存在的L-不多,食品中有两种L-半乳糖、L-拉伯糖,L-糖往往具有重要的生化作用。

二、糖苷

糖在酸性条件下与醇发生反应,脱水后产品称糖苷,糖苷中糖部分称糖基,非糖部分

称为配基。

1、可以形成糖苷的配基有:醇基、硫醇、胺等。

2、糖苷种类(天然):糖基主要来源于核苷酸生物。

3、作用:

生理功能,使食品具有苦味和其它甜味和颜色,(类黄酮苷)注。

使配基由不溶→溶于水,便于运输。

强泡沫形成剂及稳定剂(皂角苷)

强心剂:毛地黄苷。

注:当配基>甲基时,会产生微弱及极强的苦味,涩味。

4、举例:

氧糖苷:O-糖苷:中性,碱性稳定。H﹢易水解,糖苷酶也可水解。

氮糖苷:N-糖苷:稳定性差,易水解(导致Mailard反应),也有特例,egN-葡基酰胺,N-嘾呤/嘧碇,风味增效剂。

硫糖苷:S-糖苷:芥子和辣根中存在。硫葡糖苷。

分子内氧糖苷:形成氧糖苷时,如果D-供体基团是同一分子中的羰基,即形成分子内糖苷。

D

-葡糖 1.6-脱水-B -D -吡喃G (苦味)。

-H20

在焙烤/加热糖或糖浆至高没温即会发生:

生氰糖苷(O -糖苷):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尤其在杏,木薯,高果,竹中。如苦杏仁苷, 体内 HSO 4-

蜀黍苷 HGN 硫氰酸盐,解毒。 E

版书设计

六、作业

1、糖的分类?

2、可以形成糖苷的配基有哪些?

七、课后记

《食品化学》教案

第6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

第二节、糖类的结构

第三节、糖类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低聚糖的结构,掌握其构象

了解低聚糖的结构,掌握其构象及特性

掌握多糖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⑴低聚糖及多糖的结构及构象

⑵多糖的空间结构

难点:

⑵低聚糖及多糖的构象

四、主要参考资料

《食品化学》,王璋、许时婴、汤坚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

《食品化学》,刘邻渭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3;

《食品化学》,谢笔钧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6;

五、教学进程

三、低聚糖(2-20个糖单位以糖苷键结合构成糖类)。

核苷酸的糖基衍生物缩合而成。

1、天然低聚糖来源

多糖水解(E作用下)

同聚糖,杂聚糖。

2、自然界中常见的糖:双糖和三糖

还原糖,非还原糖

习惯命名

3、命名

系统命名

4、空间构象维系:氢键,

水溶液中的构象结晶时构象非水溶液中构象纤维二糖1C3-OH 糖残基环上O 同前

乳糖: 1 C3-OH 糖残基环上O 同前

麦芽糖:1G残基-CH2OH C2-C3 羟基,形成氢键。

C3-OH

F C1OH-—

G C2-OH

蔗糖:2个

F C6-OH-—G-O-

β-环状糊精(7个G)

5、常见种类

低聚糖存在于多种天然食物中,尤其以植物类食物较多。此多,在牛奶,蜂蜜和昆虫类中也含有。

食品加式中最常用的低聚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和环状糊精。

具有特殊功能的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甲壳低聚糖、低聚魔芋葡苷露糖

特性:

对碱较稳定,易被酸水解,水解后旋光度发生改变,α-糖苷裂解,旋光度降低,β-糖苷裂解,旋光度增大。

四、多糖

超过20个单糖的聚合称为多糖,单糖的个数称为聚合度(DP)。DP<100的多糖很常见,大多数多糖DP为200-3000,纤维素DP达7000-15000。

直链多糖组成相同:均匀多糖/同多糖

多糖聚有两种结构

支链多糖组成不同:非均匀多糖/杂多糖

食品中常见多糖P73表3-7

1、多糖构象

单糖的结构单位在链中的构象,位置和类型可确定多糖的链构象,有代表性的链构象。线性(1)伸长或拉伸螺条构象:β-D-吡喃G残基 1.4糖苷链连接。螺条拉伸构象中,每一圈的单糖单元数且用几表示(2±4)。

(纤维素)每个单糖单元的轴间距以h表示。H为单糖单位长度。

齿强褶裥螺条构象:果胶2-D-吡喃半乳糖醛酸1→4链。

型海藻酸盐2-L-吡喃夺古洛糖醛酸1→4链。

(2)空心螺旋构象:

地衣多糖。由1→3连接的β-D-吡喃葡萄糖单元组成,形成空心螺旋,与单糖连接的U

形几何形状有半。

该构象每圈单糖单元数目(n)和每个单糖单元轴间螺距(h)因多糖种类不同而异,n值在2±10之间,h值可接近极限值O。

D大笼形物

螺旋构象

D小伸展/拉伸,形成两股及3股螺旋,区别于锯齿,褶裥缔合。

(3)盘曲构象

n=2-4,h=0.2-0.3

单体以氧桥连接呈现皱纹,β-D-吡喃G,以1-2连接。

(4)松散结合构象

1→6 β-D-吡喃G,构成的葡聚糖,结构易度。

(5)杂聚糖构象:很难预计。

(6)链间相互作用:

多糖结构中以周期排列的单糖序列可因非周期链段的嵌入而中断双螺旋。

凝胶:分子链有足够长度,大分子链存在周期序列/有规则的构象断续出现。

版书设计

六、作业

1、试从环糊精的结构特征说明其在食品中为何具有保色、保香、乳化的功能?

七、课后记

《食品化学》教案

第7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二节、糖类的结构

第三节、糖类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多糖的功能性质

掌握糖类物质常发生的反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⑴多糖性质

难点:

⑵多糖改性技术

四、主要参考资料

《食品化学》,王璋、许时婴、汤坚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

《食品化学》,刘邻渭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3;

《食品化学》,谢笔钧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6;

五、教学进程

2、多糖特性

多糖在食品中作用:硬度、松脆性、紧密性、增稠性、黏着性,形成凝胶,产生口感,使食品具有一定结构和形状,以及松脆或柔软、溶胀/胶凝。

(1)溶解性

与H2O可形成H键,有较强持水能力和亲水性。

可作为低温稳定剂,而不具有低温保护剂效果。

除纤维素外,大部分多糖易在水中溶解或溶胀。

(2)黏度与稳定性。

黏度取决于分子的大小(正相关),形状(直>支),所带(同一种)带电>不带电,

假塑性流体

净电荷和溶液的构象

触变流体

线性多糖黏度取决于多糖聚合度,伸展程度和刚性,溶剂后形状和柔顺性有半。

支链多糖:分子之间碰撞频率低,黏度远低于同DP线性多糖。

仅带一种电荷的线性多糖,静电排斥,使分子伸展,阻止分子间缔合。高黏度。

多糖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表现出现出假塑性越大假塑性小,有黏性。

假塑性大,口感不黏。

3、胶凝(作用力)

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引力,离子桥接,缠结/其价健,与水分子缔合。凝胶兼有固体和液体特征,无完全流动性,也无明显刚性。

是一种能保持一定形状,可显著抵抗外界应力作用,肯有黏性液体某些特性的黏弹性半固体。

其强度取决于联结区结构强度,适当控制联结区长度可形成多种不同硬度和稳定性的凝胶,交链分子和杂聚糖不能形成凝胶,有增稠,稳定作用,带电荷基因分子,也形不成凝胶。

4、水解

在E或酸催化下,低聚糖和多糖糖苷键易水解,且黏度降低。

水解与多糖结构,PH、时间、T、E活力影响。

应用:生产中浆:方法,酸转化法、+H+、140-1600C、15-20min 、调PH4-SS

酸-酶转化法、酸处理、+E处理

酶-酶转化法

第三节、糖的性质

一、链状糖类反应

还原性糖在溶液中以多种形式存在,且有变旋现象(酸/碱作用下)

大多数糖苷对碱稳定,酚类/酮糖苷,烯醇与羰基共糖苷及配基能发生β-消去反应的糖苷在碱性介质中稳定,发生明显降解。

酸/OH-浓度过高,糖发生烯醇化。原因:OH-作用,糖,环→链。

PH 3-4,大多数还原糖稳定。Ca(OH)2吡啶,铝酸钠,硼酸,三乙胺。

二、氧化反应

B r2

醛糖醛糖酸(PH>3,产率最高),β-吡喃G易发生。

中性,碱性,缓冲液

D-G-1.5(支)内酯:温和酸化剂,作焙烤食品发酵剂。

三、还原反应

E H+化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代替蔗糖

单糖糖醇作软化剂,保湿剂,结晶抑制剂,改善复水性。

硼氢化钠

电解

四、酯化/醚化反应

糖分子中-OH+有机/无机酸→酯。蔗糖脂肪酸脂:乳化剂。

-OH+-碱-OH→醚。羰甲基纤维素钠/羰丙基淀粉。

五、脱水和热降解(OH-/H+催化)

-H2O (HMF)

戊糖脱水→2-呋喃醛。已糖5-羰甲基-2-呋喃醛+其他

2-羰2酸呋喃

酮糖

异麦芽相酚

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8月15日 上课时间:8月24日 §3.1.1倾斜角与斜率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转化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及其简单的应用。 (一)课题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1:一点能够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2:了加多一个点外,在已知一个点的基础上能不能加上另外一个条件使到它能确定一条直线? 【老师板书】画坐标平面以及一条直线,点出直线上一点,过此点画多条直线。 问题3:这些直线有什么共同点(过同一点,倾斜程度不一样) 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 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 做直线l 的倾斜角。 例题:最后在黑板上用尺子依照定义说法比画出倾斜角将直线倾斜角的可能情况显示出来(共四种情况:平行于x 轴,经过一、三象限,垂直于x 轴,经过二、四象限) 注意:(1)直线的向上方向;(2)x 轴的正方向;(3)倾斜角范围是)180,0[??。 练习:下列三个图中所指的角是不是直线的倾斜角? 命制:王露 校对:高一数学组 审核:刘金琼 第三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1课时)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高三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高三生物集体备课教案时间20XX年12月7日 地点生物实验室 人员生物组全体教师 主备人陈富国 内容: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教学目的 1.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C:理解)。 2.激素分泌的调节(C:理解)。 3.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C:理解)。4.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A:知道)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2)激素分泌的调节。 (3)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教学难点 (1)激素分泌的调节。 (2)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教学过程 【板书】

概念 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体液调节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注解】 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一、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它受下丘脑支配,所以说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二、激素分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内分泌的主控关系(实线)]及反馈调节(虚线) (二)下丘脑的作用 既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也是神经调节转化为激素调节的桥梁 (三)反馈调节的意义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三、相关激素的关系 (一)协同作用 1.概念: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生长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2.实例和骨的生长而达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只有两种激素协同作用时,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神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3.反例(协同失调) 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正常+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 (二)拮抗作用 1.概念: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元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共同维持2.实例:血糖(胰岛A细胞)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浓度含量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糖元合成使血糖浓度降低稳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材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图形与儿何”关于角的认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儿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不一样。前面所学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的大小是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一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本单元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校园教学楼健身活动场地的情境图。然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分别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设计用三角板拼钝角的活动。 4 【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设计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角和直角,再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具体物品中抽象角的过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情境,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圉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强调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还特别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如,第39页初步认识角以后,学生通过做活动的角和用纸折角,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第42页,认识了锐角、钝角以后,设计用三角尺拼钝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钝角,并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 【单元目标】 1.结合主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4.让学生知道周圉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之后安排的。由于角这个平面图形的特殊性:不封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前面的简单图形知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些负迁移。如,在三角尺上找角,学生往往难于区别三角形的角和边与一个角的顶点和边的区别。所以,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图形的认识,而是从物品中找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或直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直角的画法。 难点: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经历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过程如下: 生活情境实物图儿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 “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识。学生空间观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课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无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XXX: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

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XXX: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得深刻。 记录人:XXX

高二生物集体备课方案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方案 高三生物备课组 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备课形式。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为了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大提升,特制定集体备课方案。 一、主要任务 1.对备课内容逐课时进行讨论和研究,要做到“七备”: 备课程标准和考纲:从三年一体化整体规划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备考题:分析本课内容在高考中的命题频率和命题特点,设定教学重点、难点。 备教材:明确课标和考纲对教材知识点的层次要求,从知识点的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科学设置问题。 备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跟踪学生全程学习,发挥学生学习潜能,预测将面临的困难。 备教法:根据每章节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手段,诱发学生思维,鼓励主动参与。 备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重点围绕让学生学什么和如何让学生学会进行。 备作业:每节课都要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课时作业,每周一次定时练、一次周测。 2.对上周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布置下周任务。 3.修改完善个人教案。 二、时间安排及地点 时间:每周一下午1、2节备本周二、三的共两节课; 每周二下午1、2节备本周四、五及下周一的共三节课。 地点:生物教研组 三、备课程序 基本程序:单元规划、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上周教学情况反思、主备人说课、集体议课)、修改教案 1.单元规划 根据一轮复习计划,每章节讲授前一周,即上周集体备课时对本周的内容进

行规划,指定要研究的课程标准、考纲、考题的内容及范围,并指定每节课的主备人。 2.个人备课 每位教师在上周单元规划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备课,按要求写出各自的教案,为集体备课时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主备人要充分准备好说课内容。 3.集体研讨 (1)上周教学情况反思 对上周教学中做的好的地方、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 (2)主备人说课 ①说课标和考纲要求,明确本课内容在高考中的要求和考查频率、方式 ②说教学的总体构想、明确教学内容在高中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说学情,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 ④说教学的目标,明确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⑤说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措施,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 ⑥说教法、学法,明确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策略 ⑦说教学的程序,明确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明确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⑧说例题的选择意图和切入点,习题的选择理由和讲解方法等 (3)集体议课 主备人说完课后,备课组长组织议课,集思广益。教师对照自己的教案积极发言,多提问题,认真讨论,大胆发言,积极主动参与整个研讨活动。 4.完善修改个人教案 集体讨论交流后,每位教师根据备课要求修订好自己的教案,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 总之,集体备课要遵循“个人——集体——个人”的原则,必须在个人先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真正做到一课一研,一课一议,一课一思。另外,在保证基本知识点过关的基础上,不同类型的班级可从授课内容、作业难易程度、题量上进行调整,但要对所有班级做到统一进度,同类班级除了统一进度外还要做到统一目标、作业和测试。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正式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主备人:刘小艳 其他备课人:范可刘欢曾金霞尹娟娟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认识人民币主备人:刘小艳

其他备课人:范可刘欢曾金霞尹娟娟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重、难点: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认识人民币主备人:刘小艳

其他备课人:范可刘欢曾金霞尹娟娟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方正小标宋简体) 课标要求: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能够在一次函数图象中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经历用一次函数图象求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过程,体会“以形表数、以数释形”数形结合的思想,会用函数的观点解释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意义. 重点:利用函数图象求出方程(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难点: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读出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及基性质,你能回忆出哪些知识点? 学生: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图象是一条直线、根据k 、b 的值确定直线经过哪些象限 环节二、探索新知 问题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解方程063=-x (2)当x 取何值时,函数63-=x y 的值为0? 分析: ①从结果来看,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②从形式上看,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③你能把(2)的解在图象上找出来吗? ④请找出方程063=-x 与一次函数63-=x y 之间存在关系. ⑤你能在函数图象上找出以下方程的解吗? 363=-x 363-=-x 663-=-x 结论:一元一次方程c b kx =+的解可以转化为对应一次函数b kx y +=的函数值为b 时求自变量x 的值;尤其当0=c 时,一元一次方程0=+b kx 的解是一次函数b kx y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学生说不完整时教师补充) 问题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认真分析直线63-=x y 的图象,完成以下各题: (1)当0>y 时,可以得到不等式________,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 则0>y 时63-=x y 对应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 (2)当0

高三生物备课组新学期工作计划三篇-范文

高三生物备课组新学期工 作计划三篇

高三生物备课组新学期工作计划(一) 一、工作思路 以研究的心态对待生物学教学工作,注重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并采用行动研究法,站在新课程改革的高度来重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二、参与组员肖彦春、何伟静 三、时间每周周二上午 四、地点高三办公室 五、工作任务 1、学习《生物新课程标准》,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进行课件、教学案例、习题等方面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2、研究会考和高考的方向,组织组员出好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 3、落实公开课的开设,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4、结合我校生物教学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我组的研究课题进行调整,积极贯彻学校关于以课题规范科研,以科研指导教改,以教改促进教学的教、研、改一条龙整体工作思路。 5、建立课件库

应科研室要求,从本学期第一节课开始,有意识积累教学课件。为建立课件库做准备。何伟静负责高二课件,肖彦春负责高三课件。最终进行编辑。 6、做好生物课题 本课题是《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替代材料用具实践研究》做好实验课前准备的研讨及实际操作是本课题的必要前提 六、形式研讨: 1、课程进度 2、每课时的重难点 3、相关实验分析 4、检测学案题选编、考试分析 高三生物备课组新学期工作计划(二) 一、工作思路: 依据本学期学校、教导处及科组的工作计划,以提高生物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水平,努力做到:求真务实,保质高效,力求突破,促进全体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组员组长:陈国谦 组员:黄日旺、严星秀

三、时间与地点高一二楼级组室 四、工作任务: 1、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全部内容和教学大纲。 2、认真学习20XX年高考考试大纲,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和考点。 具体要求: ①全面掌握高一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 ②明确所教章节的内容在本学科中所处的地位 ③了解本章节的内容与其它章节及其它学科的关系 ④确定本章节教学的深度、广度,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⑤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 五、备课组的计划 1、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计划,选定主讲教师后,由主讲教师准备讲课的内容 2、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 目标、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左美萍补充建议主备人左美萍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辅备人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教学内容13 只有一个地球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难点 的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 法移居) 教学过程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武俊霞: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 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以往往过分注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

感悟到“地球的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的活动范8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围很小,地球被 破坏没有其它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星球可去” 。因 此,是一篇对学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生进行环保教 育的好文章。(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 李东平:那么怎 样让学生感悟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 地球急需人类 保护呢?我引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 导学生抓住重 点词,通过有感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 情的朗读来体 会,激发学生对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 爱护地球之情。 从而懂得:我们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要精心地保护 地球,保护地球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 的生态环境。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 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张丽霞: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 : 有五十 多人 , 在开展学 习过程 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 举手者 中只要有一人发表高见 , 其他人 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

生物教研组集体备课方案及计划安排表

x中学生物教研组集体备课 方案 本学期生物组集体备课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教务处及教研组的计划安排来开展集体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以自主教育为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搞好本学期的集体备课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提高生物备课组的整体实力;努力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学期的工作重点是进行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究,集体讨论,集体备课,切实准备符合学生实际的优质教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绝大部分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掌握课堂传授的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备课分组情况 高一生物备课组成员:x(组长)、x、x,x。 高二生物备课组成员:x(组长)、x、x、x、x。 高三生物备课组成员:x(组长)、x、x、x。 三、集体备课中注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生物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生物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7、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例习题统一、资料统一、测试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四、集体备课:课题、主备人及分工情况安排: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3 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 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教科书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 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并且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展现教学的基本脉络与思 路,实现认知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以便切实掌握。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 现,理解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时,如果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 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 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 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 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 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 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 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 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 生理解算理。

高中学校高二生物集体备课

高二生物下学期集体备课方案 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备课形式。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高二下学期已经进入高三一轮复习,为此特制定集体备课方案。 一、工作思路 依据本学期学校、教导处及科组的工作计划,以提高生物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水平,努力做到:求真务实,保质高效,力求突破,促进全体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情况分析: 担任高二生物教学的七位老师中,有四位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但勤奋苦干。年长的三位教师几乎是手把手的教年轻教师如何上好课,如何批阅试卷。在良好的氛围内,年轻教师进步很快。 三、主要任务 1.对备课内容逐课时进行讨论和研究,要做到“七备”: 备课程标准和考纲:从三年一体化整体规划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备考题:分析本课内容在高考中的命题频率和命题特点,设定教学重点、难点。 备教材:明确课标和考纲对教材知识点的层次要求,从知识点的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科学设置问题。 备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跟踪学生全程学习,

发挥学生学习潜能,预测将面临的困难。 备教法:根据每章节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手段,诱发学生思维,鼓励主动参与。 备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重点围绕让学生学什么和如何让学生学会进行。 备作业:每节课都要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课时作业。 2.对上周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布置下周任务。 3.修改完善个人教案。 四、时间安排及地点 时间:每周二下午1、2节课集体讨论下周教学内容; 五、备课程序 基本程序:单元规划、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上周教学情况反思、主备人说课、集体议课)、修改教案 1.单元规划 根据一轮复习计划,每章节讲授前一周,即上周集体备课时对本周的内容行规划,指定要研究的课程标准、考纲、考题的内容及范围,并指定每节课的主备人。 2.个人备课 每位教师在上周单元规划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备课,按要求写出各自的教案,为集体备课时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主备人要充分准备好说课内容。 3.集体研讨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梳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梳理)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first time of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sorting out the whole tex tbook) of mathematics volume 1 of grade 1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 梳理)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年级:一年级数学 时间:9月2日 备课组长: 主备人: 参加人员: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整册教材梳理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 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

高三生物教师工作工作计划书完整版

编号:TQC/K229 高三生物教师工作工作计 划书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is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e cos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oice of appropriate way, in order to achieve low cost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教师工作工作计划书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计划资料适合用于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推出各项具体执行方案。主要特点是细致、周密,操作性强和不乏灵活性,同时考虑费用支出事项,根据自身力量选择合适的方式,以实现较低费用取得良好效果。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教育目标为指导,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立足生物教学实际,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课堂教学研究,加强教学实施指导,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为提高我区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思路 1.聚焦课堂,服务教学。积极围绕“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 年段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须的运算(包括估算)。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新课标第一网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本学期教学设想 设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步骤:一:循序渐进训练、培养问题意识。 二:精心设计内容、激发问题欲望。 三:创设问题情境、产生问题意识。 四:创设疑惑机会,尝试发现问题。

高三生物备课组计划

高三生物备课组计划 第一篇:高三生物备课组范文 为做好高考的备考工作,使12届的学生能获得较好的成绩,需制定周密且可行的教学,抓住每一个细节,抓实每一个过程. 一、教育教学策略 (一)抓全体,顾重点、关爱每一位学生 抓全体就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抓重点就是心中有重点工作对象.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弱,人人希望达线是不切实际的,为此教学中我们时刻必须做到心中有重点,关注重点学生的每一道作业,每一次训练,每一次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以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容易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 (二)加强集体备课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备课组成员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其次、强调每个老师就每一课内容备个案,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而且就各个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备教法和学法. (三)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做到全面复习 试题设计上讲究适量、适合测试目标,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同时重视对学生比较,图表分析、实验等答题能力的培养.练习的批改上讲究细致、实效,学生的每一份练习都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在训练的基础上做到快反馈,对训练中的每一个问题或集体或个别能进行矫正或强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和教学进度;能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使学生的生物学习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四)吃透教材,研读考纲,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研读考纲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其一是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其二是每一单元围绕单元知识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构建单元知识网络,进行单元检测且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疑难、改进教学策略.针对我校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实际情况,在第一轮单元复习时基本课本顺序为主线条,从落实基础知识开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复习课质量. 二、备考策略 1、认真研究2013年海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生物学科考试说明,使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目标明确,考试层次了如指掌,避免在备考中手脚忙乱. 2、第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适当放慢速度,顺利过渡.教师应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理清教材中的知识点,对高考考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中让学生知道高考考什么知识点:重要的,基本的知识点也就是核心内容有哪些,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层次要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学习.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要求每个考点过关. 3、复习中应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核心概念,规律的理解.核心概念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是一个人掌握现有生物学理论所必须的,又是高校深造的基础.因此,对核心概念需要一次性肯定的准确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似是而非.对规律的理解则要求学生弄清楚规律适用的对象和范围,既不能不敢用,又不能形成思维定势,到处都用,造成错误. 4、复习中为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和答题的规范性,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解析,要不断对一个知识点变换考察模式,并寻求解答.课堂要求做题要少要精,重在学生的思考,做完后及时分析,做到学生理解透.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6、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I、引言;小朋友,你们在一年级时学过古诗,在电视里、在课外阅读中也曾欣赏过古诗,谁能将你学过的古诗吟诵给大家听呢看来,大家对学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学一首。 2.出示插图,播放音乐,说说图意。 3.板书课题,学习“静、夜”这两个生字。理解“思”。(板书:思念)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李白。 2、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认记生字。 4、齐读课文。 (三)抓住词语,理解诗意 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井栏前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 (3)边读边想象我们在中秋节的夜晚观察到的景色,说说明亮的月光在地上是什么样的。(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很亮。)(4)过度:诗人看到月光照在井栏前那么亮,以为是什么 (5)理解“疑”。(以为)你见过“霜”吗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是什么样的。(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 (6)指名讲述前两行诗意。 (7)小结:诗人把照在井栏前的月光当成了冬天的霜,可见月光是多么明亮、洁白。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了什么 学习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后两行诗。 2.说说“举头”的意思,看图理解“举”(板书:举;抬),说说“望”的近义词,能把“望明月”改成“看明月”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