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远程火炮发展简史 火力完胜美国佬!

我军远程火炮发展简史 火力完胜美国佬!
我军远程火炮发展简史 火力完胜美国佬!

新中国建立之后,研制火炮是开国领袖直接关注的大事,当时我国还装备着大量落后日式火炮我国的技术实力还不行就从当时能接触到到的苏式火炮为基础做出了仿制的决定。1952年做出制造第一批19种制式兵器的决定。而122mm榴弹炮是15种仿制兵器中的一种,即仿制前苏联1938年式M-30式122mm牵引榴弹炮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177878.html,/ ]

1953年起,127厂开始按照苏联技术资料仿制122mm榴弹炮。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仿制的122mm榴弹炮就研制成功,并于1954年定型,并正式命名为1954年式122mm榴弹炮,简称54式122mm榴弹炮

54式122mm榴弹炮于50年代中后期装备部队,用以取代各种日式炮。本炮系由苏式M-1938式改进而成,使用汽车牵引。是步兵师、军(集团军)属炮兵团基本火炮。每团2-3营(炮24-36门)。70年代开始逐步退役,为54-1式取代。现均已停产。

54-1式122mm榴弹炮:火炮采用手动螺式炮闩;制退机、复进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瞄准装置由58式瞄准镜、58式周视瞄准镜组成。该炮配有杀伤爆破榴弹、燃烧弹、烟雾弹、照明弹。图为苏联原版的M30火炮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177878.html,/ ]

该炮战斗状态全重2450千克,火线高:1200毫米身管长:2670毫米初速:515米/秒最大射程:11800米最小射程:3400米直射距离:600米最大射速:5-6发/分高低射界:-3度-63.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炮班人数:8人

54式152毫米榴弹炮,1955年研制定型的152毫米牵引火炮,系仿制前苏D-1型152毫米榴弹炮(苏军二战后期至70年代的师级支援火炮)图为苏制D1火炮。

80年代以前曾作为军级重要支援火炮,用以装备步兵军炮兵团之重榴炮营,每营12门。现已逐步退役,为66式152毫米加榴炮取代。本炮口径大,威力大,自重轻,但射程稍近。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177878.html,/ ]

该炮口径:122毫米,战斗状态全重:2450千克行军状态长:5900毫米火线高:1200毫米身管长:2670毫米初速:515米/秒最大射程:11800米最小射程:3400米直射距离:600米最大射速:5-6发/分高低射界:-3度-63.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炮班人数:8人

1959年,兵器工业部127厂按照原苏联M-46加农炮仿制成功59式130毫米加农炮。火炮采用单筒身管,装多孔式制退器

全重8.5吨,炮班8人,六轮卡车牵引,射速6-8发/分。最大射程27千米。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177878.html,/ ]

此后结合了多种火炮的设计,使得59式的全重减轻了2.1吨,射速提高到8-10发/分。命名为59-1式。该炮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表现出来的性能非常优越,火力猛、射程远、命中精度高、使用可靠,受到参战官兵的赞誉。

该炮是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改进型,1970年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目前我军的主力加农炮。炮闩改为半自动立楔式;反后坐装置由上下配置改为在炮身上方左右配置;摇架由框式改为筒式;增加射击支承座盘,将多孔式炮口制退器改为双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增加架尾滚轮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是中国炮兵的主力当家炮,装备炮兵师及以后各集团军属炮兵。59-1式130毫米加农炮配用有杀爆燃弹(射程30公里),远程杀爆弹(32公里),底排增程弹(38公里),反坦克子母弹(25公里)等弹药。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177878.html,/ ]

59式加农炮的弹药

59-1式130mm加农炮战术技术性能数据:口径:130毫米初速:930米/秒弹丸重:33.4公斤最大膛压:3150公斤/平方厘米射速:8~10发高低射角:-2.5?~45? 方向射角:左30?,右28?全重行军状态:6300公斤战斗状态:6100公斤行军战斗转换时间:3分钟

两山轮战正值59-1大批量生产时期,有广泛的使用。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177878.html,/ ]

因为59-1属于加农炮,仰角不能太大,土共前线为高地,因此59-1部署在前线后方的高地上。越军目标地势都比较低,因

此射程能超过30公里,越军没有射程这么大的火炮,毫无办法

60式122毫米加农炮是根据前苏联D-74式122毫米加农炮仿制而成,1960年生产定型,现在仍有装备部队。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177878.html,/ ]

技术数据长径比46.7倍初速:885米/秒;最大射程:23900米最大射速:8~10发/分;行军状态全重:5620千克行军状态长:9900毫米;杀伤爆破弹重:48千克杀伤爆破弹丸重:27.3千克。杀伤爆破弹装药:梯恩梯3千克。

1966年研制定型的152毫米牵引火炮,60年代末起装备部队,用以取代苏式M-1937、D-20式152毫米加榴炮。本炮系由前苏D-20式改进而成。

采用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只是将单筒身管更换为152毫米口径的身管,该炮与59-1式130毫米加农炮有60%以上的零部件通用,为我军炮兵主要重型火炮,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曾作为前线重要压制火炮。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177878.html,/ ]

该炮口径:152毫米初速:655米/秒最大射程:17230米直射距离:800米方向射界:58度高低射界:-5~ 45度最大射速:6-8发/分炮全长:8690毫米(行军状态)全重:5720公斤(战斗/行军)编制炮手:10-11人弹重:43.6公斤运动方式:卡车牵引

我军152炮装备的底排榴弹

这个真的很爽的说当过炮兵的网友一定深有体会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177878.html,/ ]

我军66式火炮的野战掩体挖个掩体8个人得累的贼死

中国SH5型105毫米车载榴弹炮

目前世界上装备的压制火炮主要以北约的155毫米和105毫米口径为主。从火炮的最大射程看,155毫米榴弹炮为20~70千米,105毫米榴弹炮为12~20千米,两者匹配使用更经济,更符合军队体制的需要。从作战使用和需求看,压制火炮的射程覆盖范围要全面。虽然不同身管长度的155毫米火炮在射程上可以调整,但其重量、体积等因素难以满足营连级压制火炮的使用要求,因此需要配置口径和体积重量较小的压制火炮。就目前装备情况和未来发展看,同时配置155毫米和105毫米口径压制火炮的国家会越来越多。 和传统的履带式和牵引式火炮相比,车载榴弹炮以其重量轻、战术机动性能好、威力大、列装成本低、操作维修方便等特点,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新型压制火炮的选择。它以各种越野卡车底盘作为机动和作战平台,并配以先进的火力、火控和指挥系统。法国、瑞典、英国、以色列、荷兰等国相继研制了口径为105毫米和155毫米的车载榴弹炮, 以满足本国装备更新和国际军贸市场的需求。 我国车载炮的发展紧跟国际步伐,北方工业公司先后研制了SH1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和SH2型122毫米车载榴弹炮。SH1车载榴弹炮,采用52倍口径155毫米火炮身管,可发射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155毫米各型弹药和北约标准弹药。SH2车载榴弹炮采用122毫米火炮身管,可发射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122毫米各型弹药。

SH2车载榴弹炮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军贸市场,我国近期又开发出了SH5型105毫米车载榴弹炮,以满足在这一通用口径领域市场上的需求,也为我国车载炮家族增添了一名新丁。该炮具有更加出色的性能,在车载炮发展史上写下了精彩的 一笔。 系统概况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 2011级初等教育理科代林宏 [摘要]基因技术作为21世纪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操纵、改变DNA上基因的容易来改变生物属性和特点,包括胰岛素生物工程、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等。基因科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基因技术;成就;发展历程; 基因技术是指通过操纵、改变(增加或减少)DNA上基因的容易来改变生物属性和特点,以达到有利于人类目的的生物科学技术。如把胰岛素基因置入大肠杆菌产生人类稀缺的胰岛素生物工程;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等。这一系列的技术由基因到伟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后来的一系列生物高科技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程。 19世纪60-80年代间确定了细胞中的两种核算,脱氧核糖核算及核糖核酸;染色质,染色体等物质,对细胞结构有了基本的认识。 1909年,丹麦的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随后美国人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表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因论》。证明了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 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证明了遗传基因就在DNA上。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并在科学期刊《自然》上面发表了论文,这位之后的基因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美国的肯恩伯格从大肠杆菌里分离出了一种催化核苷酸形成DNA 的酶-DNA聚合酶,作为DNA体外复制技术的起始。随后提出了中心法则、操纵子学说,并成功的破译了遗传密码,使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所有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都来自一种细菌,其DNA中被插入了人类可产生胰岛素的基因,细菌便可自行复制胰岛素。基因工程技术使得许多植物具有了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的能力;在美国,大约有一半的豆和四分之一的玉米都是转基因的。 运用胚胎遗传病筛查技术可使患儿的父母生一个和患儿骨髓匹配的孩子,然后再通过骨髓移植来治愈患儿。[1] 基因工程在20世纪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至少有两个有力的证明。一是转基因动植物,二是克隆技术。转基因动植物由于植入了新的基因,使得动植物具有了原先没有的全新性状,如抗虫西红柿,生长迅速的鲫鱼,转基因烟草等。1997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作品鉴赏 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师姓名:李艳(人文学院) 使用对象:文化事业管理(专)0901班 总学时:3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文学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了解期间产生的重要的或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2.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各门理论课程和文学课程打下基础。 3.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研究文学规律,开展文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 1.古希腊罗马文学 2.中世纪文学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4.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5.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6.浪漫主义文学 7.十九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 8.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9.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四、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真正理解消化学得的知识,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2.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只讲授重点和难点,用更多的时间传授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原则。尽一切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4.育人的原则。在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教学方法 1.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发现东西方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2.以马克思主义和一定的理论方法作指导,正确鉴赏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品格。 3.以讲授为主,兼以对话讨论。组成外国文学协作小组,作业以文件夹作业及讲演、改编外国文学经典剧目。 4.组织观看与教学有关的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影视片,运用CAI课件进行教学。

国产30毫米自动炮炮塔武器系统

国产30毫米自动炮炮塔武器系统 随着小规模局部战争成为当前战争的主要形式,武器装备如何适合城市巷战、反恐怖活动,武器装备如何提高机动性、快速部署能力等问题曾一度成为全球军方的“拦路虎”。适者生存,轻型装甲车辆以其良好的战略机动性能走上前台,并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发展越来越快。不过,轻型装甲车辆不能搭载重型火力是它的先天不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战斗力,适合它的大威力上装武器系统应运而生。在中国北方公司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也不失时机地针对不同作战环境及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推出了一系列以30毫米口径自动炮为主炮的炮塔武器系统,最终形成了系列化产品,部分系统填补了国内同类武器装备发展的空白,同时也探索出一条更适合我国国情、更有利于成熟技术的继承与发展、更注重装备实用性的系列化装备研发之路。 武器系统共同特点 系列30毫米自动炮炮塔武器系统的研制自2002年开始。经过多轮样机研制。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最典型的代表作品有HJ-8/30毫米弹炮武器系统、轻型装甲车辆顶置武

器站,以及30毫米自动炮单人炮塔武器系统等。这一系列炮塔武器系统有以下共同特点。 第一,配置了具有弹种自动转换及首发弹药自动装填功能的30毫米自动炮,可实现双路单向供输两种弹药的射击功能。 该30毫米自动炮弹种配置齐全,有穿甲弹、杀伤爆破榴弹等多个弹种,具有连发和点射功能,连发射速高,每分钟不少于300发。能够对地面轻型装甲目标、简易防御工事、有生力量实施有效打击,以及对空目标实施打击威慑,而且该炮重量较轻,可满足绝大多数轻型车辆的作战使用要求。该系列化炮塔之所以选择该火炮作为主炮,正是它有着这样出色的火力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第二,配装通用车载并列机枪。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并列机枪可选择5.8毫米或7.62毫米口径,实现与30毫米自动炮的火力互补。 第三。采用通用系列化的座圈。设计接口通用性较强。具备对多种车辆底盘的适装能力,能通过配装不同车辆底盘,满足各种不同的作战任务。 第四,采用能够与底盘防护能力协调一致的可升级防护设计,满足执行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车辆的防护要求。 第五,配置烟幕弹发射装置,为系统提供辅助防护。 HJ-8/30毫米弹炮武器系统

《科学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科学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知识,认识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学习方法: 根据成人和业余学习的特点,采取面授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成立若干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同时组织相应的导学材料、学生自学辅导材料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等教学辅导环节,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三、课程性质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由江苏开放大学教师担任责任教师。本课程总课时72课时,计4个学分。 四、考核 1、本课程采用百分百形考,即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00%。形成性考核主要由4次平时作业(每次占20%,共80%)+学习行为(指三次实时活动和一次非实时活动的综合考查,占20%)组成。 五、教材 本课程以《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王士舫/董自励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4版)为基本教材。 大纲内容: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 一、人类的起源 二、石器和弓箭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 六、冶金技术的出现与原始社会的解体 第二章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科学技术 一、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 二、天文学 三、数学 四、医学 五、建筑技术 六、手工业及其技术 第三章古希腊、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科学成就 二、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技术成就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 二、古代中国的技术成就 第五章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产生和第一次技术革命 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 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

《外国文学史》课后简答题自己吐血

1.作为欧洲最早出现的文学,古代希腊文学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传统?体现了早期西方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着原始的“人”的观点,它经由古罗马文化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与该民族的自然观宇宙观有密切联系。古希腊人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蕴藏着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意识。古希腊文学中最为突出的是人本精神。无论神话史诗还是喜剧,都满腔热情地讴歌生活,赞美人生,讴歌人类的勇敢聪明和智慧,占在宇宙的高度审视人和大自然的搏斗,礼赞人性的悲壮和崇高,体现出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的乐观精神。这一精神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思想的主要来源 希腊人以为人在世界上是孤独的无助地站立着的,且因为他时时地战胜阻碍,庄严的承受命运最严刻的判定,于是人道的崇拜便成了希腊生活与希腊宗教的主要特点。 他们成就了简朴的直截的美:直白的真实的美。 2.希腊神话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 1)原始、野蛮、未开化。希腊民族在原始公社和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一套丰富而完整的神话。由于希腊神话起源很早,所以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往往会带一种原始、野蛮、未开化的气息。 2)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希腊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原

始欲望的象征表述。在神话中,神的意志和欲望就是人的意志和欲望,神和英雄们的所作所为、恣肆放纵的行为模式,隐喻了希腊人对自身原始欲望充分实现的潜在冲动,体现了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希腊神话里真正具有宗教意义的神是命运,而那些热热闹闹的、欢愉活泼的、喧闹不已的诸神却没有一点宗教的意味。在希腊神话里表现了一个不出场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命运。它决定一切,包括神的命运也同样是由它决定的。因此,在希腊神话里面就包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命运。 3)人神同形同性论,处在核心地位是“人神同形同性论”,不仅使希腊神话较早的摆脱了兽型妖灵阶段,而且是深化体现了较强的民主意识和以人为本、注重现实的精神。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有王或城邦统治者所垄断的,也不是高高在上,只供人们敬畏的神癨,而是属于整个希腊世界所有公民并生活与民众之中的神,神性与人性是相通的。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神和人都有男女的形态,但有时人完美的体现,神的形象体现着人的智慧和美之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但也和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 4)构建了一个多神系统。希腊人民以丰富、新奇的想象创造出了以宙斯为首的俄林波斯山众神,一般认为有十二主神。 5)赞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希腊人民通过创造神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展现自己民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6)深刻的哲理意味。西绪弗斯滚石头,对一种看不见的终极目标的追求。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人民在努力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人民生活与人生的折射,它反映了古希腊人民对自然和英雄人物的崇拜与理想化,以及他们为了生存与自然所进行的顽强斗争。

牵引火炮发展现状

牵引火炮发展现状 在历史上,牵引火炮与自行火炮系统相比,其缺点是进入和撤出战斗较慢,且易受到反炮兵火力的打击。技术对克服这些缺点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多数现代牵引火炮能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进入和撤出战斗。 生产商们目前正致力于减轻105mm和155mm火炮系统的重量,并增大其射程。尽管自行火炮系统的数量迅速增加,但牵引火炮由于具有以下两个优势而备受欢迎: ●牵引火炮重量轻,使105mm榴弹炮和某些新一代武器系统(如BAE系统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研制的M777式155mm榴弹炮)可用UH-60“黑鹰”等战术直升机吊运部署。牵引火炮适合快速反应部队、空中机动部队和两栖作战部队使用。以美国为首的驻阿富汗联合部队使用的火炮系统就是用飞机运送到阿富汗,并用直升机吊运部署,支援战术级军事行动。 ●牵引火炮比自行火炮价格便宜,使用费用也低。对所有陆军部队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不需要机械化部队的陆军部队而言。 采用计算机火控系统,能够保证首发命中概率,减少对目标产生某种毁伤效果所需的时间和弹药。采用52倍口径155mm火炮系统和远程弹药,使敌方很难有效地发挥反炮兵火力,除非敌方也装备了类似的远程火炮系统以及采用雷达和无人机实时提供目标信息的指挥控制系统。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了M198式155mm牵引榴弹炮,那时伊拉克还没有反炮兵的能力。 155mm轻型榴弹炮 英国BAE系统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研制的155mm轻型榴弹炮(美国将其定型为M777),是世界上第一种重量低于4218kg的155mm榴弹炮。该炮使用大量钛铝合金,因此重量减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把155mm轻型榴弹炮作为“维克斯”项目,研制一种射程与美国M198相同但重量小于4000kg的可用各种战术直升机吊运的155mm牵引榴弹炮。M198重7163kg,只能用美国陆军的CH-47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CH-53式重型运输直升机运送,因此限制了该榴弹炮的战术部署。M777能用陆军的UH-60式“黑鹰”突击直升机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型MV-22式“鱼鹰”倾斜旋翼机吊运。1997年,美国陆军/美国海军陆战队轻型155mm(LW155)联合项目选择该榴弹炮来替换M198,美国维克斯公司因此而获益。根据5年工程与开发合同,美国陆军订购了9门炮,首门炮2000年6月交付。2002年11月,该公司获得了一份价值1.32亿美元的94门M777小批量试生产合同。2004年1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完成了对该炮的作战试验,在试验中,4门生产型M777榴弹炮发射了近12000发炮弹。 M777榴弹炮采用39倍口径身管,发射普通榴弹的射程可达24.7km,发射火箭增程弹的射程能达到30km。生产型M777将配备通用动力公司的牵引火炮数字化/数字火控系统,命名为M777A1。该火控系统能为射击指挥中心提供定位、定向基准和数字通信。M777A1榴弹炮脱离拖车后能在4min内发射首发炮弹,在25km的射程上,圆概率误差为50m,不需要试射。软件和硬件升级后,该榴弹炮能发射“神剑”制导炮弹,改进型将定型为M777A2。陆军的首批M777A1式榴弹炮于2006年8月装备第25步兵师第2旅第11野战炮兵团第2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1.时期(填空)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神的名称(必考填空、选择)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poseidon)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战神:阿瑞斯(Ares)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fi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 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 家神:赫斯提亚(Hestia) 3.古希腊神话(名词解释) 1)时间: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 2)含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3)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4)艺术特征(简答) ①想象力极强。 ②故事性极强。 ③哲理性极强。 5)影响: 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史诗《神谱》古希腊戏剧。 ②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神话为基础 4.潘多拉的盒子(名词解释)

1)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 2)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二)大移民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填空) 抒情诗: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古典时期 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为什么是希腊和后世文学的桥梁) 1.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2.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显示出了精神和情感世界的贫乏。 3.古罗马崇尚武力,对人的力量的崇拜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的追去,由此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风格更庄严和崇高。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式的文化范畴。 4.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西方文学。 三、荷马史诗(名词解释) 1.概念:《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做,故称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 2.两部史诗: 1)《伊利昂纪》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2)《奥德修纪》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 3.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英雄主义富有悲剧色彩。奥德修斯:

经典随动控制系统.

经典控制系统 ——随动控制系统设计 1,概述 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随动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随动系统是一种带反馈控制的动态系统。在这种系统中输出量一般是机械量,例如:位移,速度或者加速度等等。反馈装置将输出量变换成与输入量相同的信号,然后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系统是按照偏差的性质进行控制的,控制的结果是减少或消除偏差,使系统的输出量准确地跟踪或复现输入量的变化。系统中的给定量和被控制量一样都是位移(或代表位移的电量),可以是角位移,也可以是直线位移。根据位置给定信号和位置反馈反馈信号以及两个信号的综合比较来分类,可分成模拟式随动系统和数字式随动系统。 由于随动系统的输出量是一种机械量,故其输出常常以机械轴的运动形式表示出来。该机械轴称为输出轴。通常输出轴带动较大的机械负荷而运动,在随动系统中,如果被控量是机械位置或其导数时,这类系统称之为伺服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例子如: (1)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的定位控制和加工轨迹控制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典型实例 (2)冶金工业中轧刚机压下装置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的控制在轧制钢材的过程中,必须使上、下轧辊之间的距离能按工艺要求自动调整;焊接有缝钢管或钢板;要求焊机头能准确地对正焊缝的控制。 (3)仪表工业中各种记录仪的笔架控制,如温度记录仪、计算机外部设备中的x-y记录仪,各种绘图机以及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的磁头定位控制。 (4)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所需要的制图机、分布重复照相机和光刻机,机器人或机械手的动作控制等。 (5)火炮群跟踪雷达天线或电子望远镜瞄准目标的控制:舰船上的自动探舱装置使位于船体尾部的舱叶的偏角模仿复制位于驾驶室的操作手轮的偏转角,以便按照航向要求来操纵船舶的航向: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各类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等,也都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具体应用。 2结构原理 位置随动系统是一种位置反馈控制系统,因此,一定具有位置指令和位置反馈的检测装置,通过位置指令装置将希望的位移转换成具有一定精度的电量,利用位置反馈装置随时检测得到的偏差信号放大以后,控制执行电机向消除偏差的方向旋转,直到达到一定的精度为止。这样被控制机械的实际位置就能跟随指令变化,构成一个位置随动系统。 原理框图可描述如图1所示。 因为控制存在惯性,当输入X(t)变化时,输出Y(t)难以立即复现,此时Y(t)≠X(t),即:e(t)= Y(t)-X(t)≠0,——测量元件将偏差e(t)转换成电压输出——经小信号放大器放大,功率放大器——执行电机转动——减速器——使被控对象朝着消极误差的方向转动,只要X(t)≠Y(t),就有e(t)≠0,执行电机就会转动,一直到偏差e(t)=0,执行电机停止转动,此时系统实现了输出Y(t)对输入量X(t)的复现。当X(t)随时间变化时,Y(t)就跟着X(t)作同样变化,这种现象就称为随动。 图1 位置随动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随着机电产品及电子元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图1中各个环节均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元器件来实现。组成系统的元部件按职能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测量元件:是用来检测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要转换为电量,如电位器、旋转变压器或自整角机用于检测角度转换成电压;测速发电机用于检测电动机的速度转换为电压。而光电编码器作为位置与角度的检测元件应用在计算机位置控制系统及计算机速度控制系统中。 放大元件:其职能是将偏差信号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电机去控制被控对象。可用 晶体管、晶闸管、集成电路等组成的电压放大级和功率放大级将偏差信号放大。 执行元件:其职能是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用来作为执行元件的有电动机等。 减速器:其职能是实现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的匹配由于执行元件常为高转速、小转矩的电动机,而负载通常均为低转速、大转矩,所以在执行元件到负载之间需要引入减速器以达到两者之间的匹配,减速器通常为一齿轮组。 典型的随动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火炮跟踪随动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火炮跟踪随动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车载武器随动系统设计 二、设计任务:设计一个随动系统,使其发射端口 在要求的精度和时间范围内跟踪 目标. 三、设计计划:1.查阅相关资料 2.确定设计方案 3.进行设计并定稿 四、设计要求:要求设计的随动系统在跟踪过程 有足够的稳定性与快速性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摘要 随动控制系统又名伺服控制系统。其参考输入是变化规律未知的任意时间函数。随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被控量按同样规律变化并与输入信号的误差保持在规定范围内。这种系统在军事上应用最为普遍.如导弹发射架控制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等。其特点是输入为未知。 本文对一个随动系统进行研究,在准确把握研究的方向基础上,始终以系统的高运行性能为目标,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这三者之间的固有矛盾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通过建立模型,元件确定,参数分析,串联校正四大模块,整合自动控制理论的各个知识点,包含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大部分内容,知识点相互穿插,紧密联系,并有机结合成一篇完整的论文。

目录 一系统设计的步骤――――――――――――――――――――――――― 1 1.1 设计方案―――――――――――――――――――――――――――1 1.1.1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 1.1.2 系统的构造――――――――――――――――――――――――1 1.2 系统的方框图及开环传函――――――――――――――――――――5 2.1系统方框图――――――――――――――――――――――――――5 2.2系统开环传函―――――――――――――――――――――――――6 1.3 火炮系统的工作过程――――――――――――――――――――――6 1.4 性能指标的确定――――――――――――――――――――――――6 二控制系统方案和主要元部件的选择―――――――――――――――――7 2.1 系统方案―――――――――――――――――――――――――――7 2.2 元部件选择――――――――――――――――――――――――――7 三开环增益和静态误差计算―――――――――――――――――――――8 3.1 系统无测速反馈――――――――――――――――――――――――8 3.2 系统加入测速反馈―――――――――――――――――――――――8 3.2.1劳斯判据分析――――――――――――――――――――――――9 3.2.1 根轨迹分析――――――――――――――――――――――――9 3.2.3频域分析―――――――――――――――――――――――――10 3.3 静态误差的计算――――――――――――――――――――――――11 四动态分析和校正装置的设计――――――――――――――――――――13 五结论――――――――――――――――――――――――――――――15 六设计体会――――――――――――――――――――――――――――16 七参考文献――――――――――――――――――――――――――――17

DNA测序技术发展简史

DNA测序技术发展简史 摘要:本文回顾了1965年一来DNA测序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及Maxam-Gillbert DNA化学降解法的出现,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以简练清晰的脉络梳理了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史。 关键词:DNA测序;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Maxam-Gillbert DNA化学降解法 l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后,人们就开始探索研究DNA 一级结构的方法。1965年,美国Cornell大学以Rober Holley为首的科学家小组,第一次完成了长度为75个核苦酸的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序列测定并将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其办法是利用各种RNA酶把tRNA降解成寡核苷酸,经分离纯化之后,再分别测定这些寡核苷酸短片段的核苷酸顺序掀开了DNA测序技术研究的序幕[1]。但那时由于没有找到分别降解四种脱氧核糖核酸的专一酶,只能通过测定RNA 的序列来推测DNA的序列,即先将RNA用酸水解或外切酶降解,再经双向电泳同系层析将其分开(小片段重叠法)。 1971年,华裔分子生物学家吴瑞博士(Dr.Ray Wu)在1968年独创性地设计了一种崭新的引物-延伸测序策略,发展出了测定DNA核苷酸序列的第一个方法,提高了DNA序列分析的速度,并于1971年首次成功地测定了λ噬菌体两个粘性末端的完整序列[2]。 l977年,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Fred Sanger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吴瑞博士的基础上分别在Nature和PNAS发表文章,提出DNA聚合酶的双脱氧链终止原理测定核苷酸序列的方法,Sanger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解决DNA测序的科学家,再一次荣获诺贝尔奖(1980年)[3]。DNA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也称酶法或末端终止法,是利用2’,3’-双脱氧三磷酸核苷(2’,3’-ddNTP或简称ddNTP)来终止DNA的复制反应。ddNTP可以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其5’-磷酸基团掺入到正在增长的DNA链中,但由于ddNTP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它们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由M.R.Atkinson等人于1969年发现),从而中断延伸反应。该法将待测DNA样品分成四组,在每组DNA合成反应混合物的四种普通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种ddNTP,这样一来,链延伸将与偶然发生但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展开竞争,最终得到反应一系列的核苷酸链,其长度取决于从用以起始DNA合成的引物末端到出现过早链终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由于这四组独立的酶反应中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ddNTP,将产生四组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每一个A、G、C或T的位置上的寡核苷酸,使用变性测序凝胶电泳分析这四组反应的产物,即可从放射自显影片上直接读出DNA的序列[4]。 而美国哈佛的Alan Maxam和Walter Gilbert领导的研究小组也几乎同时发明出DNA序列测定方法——Maxam-Gillbert DNA化学降解法测序,其基本原理是用特异的化学试剂修饰DNA分子中的不同碱基,然后用哌啶切断反应碱基的多核苷酸链。该法设计四组特异的反应:①G反应,用硫酸二甲酯使鸟嘌呤上的N7甲基化,加热引起甲基化鸟嘌呤脱落,导致多核苷酸链可在该处断裂;②G+A反应,用甲酸使A和G嘌呤环上的N原子质子化,从而使其糖苷键变得不稳定,再用哌啶使键断裂;③T+C反应,用肼使T和C的嘧啶环断裂,再用哌啶除去碱基;④C反应,在有盐存在时,只有C与肼反应,并被哌啶除去。这样一来,同一个末端标记的DNA片段在四组互相独立的化学反应中分别得到部分降解,每一组反应特异地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碱基,生成四组放射性标记的分子,从共同起点(放射性标记末端)延续到发生化学降解的位点,每组混合物中均含有长短不一的DNA分子,其长度取决于该组反应所针对的碱基在原DNA全片段上的位置。最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此后组产物,再从放射自显影片上即可读出序列[5]。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版)

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和中世纪欧洲文学;(两希文学,希腊人和希伯来人) 六大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17 世纪古典文学思潮;18 世纪的启蒙主义思潮;19 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 世纪中后期20 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二战后的后现代主义。 1.古希腊文学发展概况:古希腊文学可追溯到公元前12 世纪,一直发展到公元前2 世纪,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a.公元前12 世纪—前8 世纪: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文学主要是人民群众口头集体创作,主要成就是神 话和荷马史诗;b.公元前8 世纪—前 6 世纪: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体现集体意识的史诗衰落,作家的个人创作兴起,适合于抒发个人感情的抒情诗繁荣,民间还流传许多散文故事;《伊索寓言》 c.公元前 6 世纪末—公元前4 世纪初:“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指雅典文学,以戏剧成就最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此外散文和文艺理论也很繁荣,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公元前 4 世纪末—前 2 世纪: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文学是“新喜剧”和“田园诗”。田园诗:又称牧歌,是一种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短小抒情诗,主要诗人是亚利山大城的忒奥克里托斯。 2.古希腊文学的地位古希腊文学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它孕育了后世欧洲文明地位发展的各种因素:a.在思想 上,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执着现世,积极进取的人本意识,成为欧洲文学的文化内核之一; b.在艺术上,它具有创造性,后世欧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可追溯到希腊; c.在体裁上,欧洲文学中的主要体裁如:史诗,抒情诗,寓言,悲剧,喜剧等均始于希腊;d.在理论上,它形成了完整的文艺理论,为后来欧洲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希腊神话(三类)第一类:情欲与理智的冲突《金苹果的故事》《伊阿宋夺取金苹果》;第二类:关于人与 命运的冲突《斯芬克斯之谜》《普罗米修斯》;第三类:关于女性命运与地位《美狄亚》。希腊神话的各种神: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火与工匠神:赫菲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雷电神(众神之主):宙斯;空气女神:赫拉;海洋之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神:得墨忒尔酒神:狄俄尼索斯盗取天火到凡间的是:普罗米修斯 4.荷马史诗:古希腊流传下来最早的完整的文学作品是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这两部史诗 是在公元前9 至前8 世纪之间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民间口头流传的短歌编成,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它是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5.《伊利亚特》主人公性格特点:阿基琉斯a.具有忘我、残忍的战斗精神;(为朋友复仇)b.有天真、温厚、善 良的情感;c.对个人荣誉和尊严极度敏感;以上三点构成了阿基琉斯性格的三角形,其核心是:个人本位;阿基琉斯的典型意义:a.体现了希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b.阿基琉斯的脚后跟:个人和民族的致命伤 6.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俄俄瑞斯忒亚》;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 7.古罗马文学代表人物:维吉尔(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贺拉斯;奥维德。 8.中世纪文学概念:中世纪是指公元476 年—1640 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分为三个时期:初期(5-11 世纪);中期(12-15 世纪);后期(16-17 世纪中叶);就文学史而言,中世纪文学只包括初期和中期的一段时期的文学;几种类型: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史诗和谣曲);城市市民文学。《贝奥武甫》是欧洲流传迄今最完整的一部史诗。 9.但丁《神曲》:但丁《神曲》维吉尔象征理性,他引导但丁游历低于和炼狱;说明人应在理性的指导下认 识罪恶和错误;贝亚特丽齐象征信仰,她引导但丁进入天堂;说明人只有靠信仰才能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 10.中世纪文学主要特点 11.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概况: 意大利文学:彼特拉克:“桂冠诗人” “西方诗坛的诗圣” “西方爱情诗的始祖” 意 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代表作:《歌集》;创造了“彼特拉克体” (十四行诗);薄伽丘:《十日谈》(欧洲现实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巨人传》(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 法国文学:拉伯雷:蒙田: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随笔集》《蒙田随笔》; 英国文学:培根:《随笔》“知识就是力量” ;英国杰弗利·乔叟:英国诗歌之父;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英国文学和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典范; 大学才子派:指莎士比亚之前的一群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较高的古典文化素养,他们的创作敏锐而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为英国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a.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b.自觉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c. 文学形式丰富多样;d.采用民族语言,打破教会制定的必须用拉丁文写作的陈规; 13.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艺术特点:堂吉诃德是一个带有骑士狂热的人文主义者,其审美性

论火炮的未来发展趋势

火炮------战争之神的未来 1208060110 张琦祺战场上,在敌我双方短兵相见之前,远距离打击敌人是基本不变的原则,古时有弓箭,有弩床,有投石机等,而火炮的出现则是将远程攻击有了质的飞跃。 在百度百科中,火炮被定义为指利用机械能、化学能(火药)、电磁能等能源抛射弹丸,射程超过单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口径不小于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击武器。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火炮最大的特点就是射程远,火炮之所以会被称为战争之神我想也是由这个决定的。 从历史记载最早的由中国的元朝在部队中装备的最早的金属身管火炮------青铜火铳开始,火炮就活跃在战场上。在古代战争中,以攻城战为例,攻击一方利用火炮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精度(相对于投石机而言)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集中、突然、连续地对城墙进行火力攻击,同时对守方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震慑。同时,守方利用火炮也能很好的将防守的攻击距离延伸,以对敌方扩大杀伤。 早期的火炮都是滑膛前装炮,因没有膛线,弹头没有旋转的能力,使得弹头在出膛之后,没有有如陀螺定轴性的作用,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命中率大大不足。同时炮弹从炮口装填。因滑膛炮的炮弹与炮膛弥合不严,火药燃气外泻,火药推力减小,射程较近。而线膛后装炮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些确定,将火炮的能力从粗犷的杀伤力度引上了精确打击的方向上。 总之,火炮的发展经历了炮身从最初的滑膛炮到线膛炮,弹药从最初的圆球形发展到筒形,从前装式发展到后装式,瞄准方式从直接瞄准到间接瞄准,从人工瞄准到自动瞄准,从最初的协助步兵作战,提供火力压制,到成为战场的主角,攻城略地的先锋几个历程,火炮逐渐开始在战场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不过导弹的出现又使得火炮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首先在实战中使用了V-1 和V-2 导弹,从欧洲西岸隔海轰炸英国。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导弹是一种携带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的飞行器。有翼导弹作为一个整体直接攻击目标,弹道导弹飞行到预定高度和位置后弹体与弹头分离,由弹头执行攻击目标的任务。导弹摧毁目标的有效载荷是战斗部(或弹头),可为核装药、常规装药、化学战剂、生物

经典随动控制系统方案

经典控制系统 ---- 随动控制系统设计 1,概述 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随动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随动系统是一种带反馈控制的动态系统。在这种系统中输出量一般是机械量,例如:位移,速度或者加速度等等。反馈装置将输出量变换成与输入量相同的信号,然后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系统是按照偏差的性质进行控制的,控制的结果是减少或消除偏差,使系统的输出量准确地跟踪或复现输入量的变化。系统中的给定量和被控制量一样都是位移(或代表位移的电量),可以是角位移,也可以是直线位移。根据位置给定信号和位置反馈反馈信号以及两个信号的综合比较来分类,可分成模拟式随动系统和数字式随动系统。 由于随动系统的输出量是一种机械量,故其输出常常以机械轴的运动形式表示出来。该机械轴称为输出轴。通常输出轴带动较大的机械负荷而运动,在随动系统中,如果被控量是机械位置或其导数时,这类系统称之为伺服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例子如: (1) 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的定位控制和加工轨迹控制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典型实例 (2) 冶金工业中轧刚机压下装置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的控制在轧制钢材的过程中,必须使上、下轧辊之 间的距离能按工艺要求自动调整;焊接有缝钢管或钢板;要求焊机头能准确地对正焊缝的控制。 (3) 仪表工业中各种记录仪的笔架控制,如温度记录仪、计算机外部设备中的x-y记录仪,各种绘图机 以及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的磁头定位控制。 (4) 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所需要的制图机、分布重复照相机和光刻机,机器人或机械手的动作控制等。 (5) 火炮群跟踪雷达天线或电子望远镜瞄准目标的控制:舰船上的自动探舱装置使位于船体尾部的舱叶 的偏角模仿复制位于驾驶室的操作手轮的偏转角,以便按照航向要求来操纵船舶的航向: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各类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等,也都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具体应用。 2结构原理 位置随动系统是一种位置反馈控制系统,因此,一定具有位置指令和位置反馈的检测装置,通过位置指令装置将希望的位移转换成具有一定精度的电量,利用位置反馈装置随时检测得到的偏差信号放大以后,控制执行 电机向消除偏差的方向旋转,直到达到一定的精度为止。这样被控制机械的实际位置就能跟随指令变化,构成 一个位置随动系统。 原理框图可描述如图1所示。 因为控制存在惯性,当输入X(t)变化时,输出丫(t)难以立即复现,此时丫(t)散t),即:e(t)= 丫(t)-X(t) 和,——测量元件将偏差e(t)转换成电压输出——经小信号放大器放大,功率放大器——执行电 图1位置随动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随着机电产品及电子元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图1中各个环节均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元器件来实现。组成系 统的元部件按职能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测量元件:是用来检测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要转换为电量,如电位器、旋转 变压器或自整角机用于检测角度转换成电压;测速发电机用于检测电动机的速度转换为电压。而光电编码器作 为位置与角度的检测元件应用在计算机位置控制系统及计算机速度控制系统中。 放大元件:其职能是将偏差信号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电机去控制被控对象。可用晶体管、晶闸管、集成电路等组成的电压放大级和功率放大级将偏差信号放大。 执行元件:其职能是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用来作为执行元件的有电动机等。 减速器:其职能是实现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的匹配由于执行元件常为高转速、小转矩的电动机,而负 载通常均为低转速、大转矩,所以在执行元件到负载之间需要引入减速器以达到两者之间的匹配,减速器通常为一齿轮组。

外国文学史课后题页数整理

第一章古代文学 (现存古希腊悲剧中唯一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是《》。Ⅰ04综合) 1、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第7-8页)Ⅳ 2、希腊神话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第8-9页)Ⅲ(英雄传说Ⅱ01【欧美文学史】) *《诗艺》(第14-15页)Ⅱ(Ⅱ03) 3、荷马史诗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怎样分析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和其主要思想?(第17-22页)Ⅳ(荷马史诗Ⅱ02【欧美文学史】/04) 4、荷马史诗有哪些艺术特征?(第22-23页)Ⅲ 5、简述希腊悲剧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第23-24页)Ⅲ 6、为什么说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显示出希腊悲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第24、26-27、28-29、30页)Ⅳ*伊阿宋(第29页)Ⅱ(Ⅱ03) *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不同的悲剧风格和命运观。(第30-31页)Ⅲ 7、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运用神话题材来反映现实、表现作家的思想倾向的?(第25-26页)Ⅲ 8、简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艺术。(第27-28页)Ⅲ 9、从《美狄亚》可以看出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的发展有什么新贡献?(第29-30页)Ⅲ 10、希腊的“新喜剧”与“旧喜剧”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代表作家是谁?(第31、12页) 1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学观点是什么?(第11、12页)Ⅲ 12、简述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即《伊尼德》)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第34-36页)Ⅲ 13、早期基督教文学的重要意义何在?(第16页)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1、欧洲中世纪文学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第38页) 2、教会文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第42页) 3、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哪些主要作品?(第43、45页)Ⅲ(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是盎格鲁—撒克逊史诗《》。Ⅰ04综合) 4、简述《罗兰之歌》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第46-47页)Ⅲ 5、什么是骑士文学?它对文学发展有什么意义?(第49-50页)Ⅲ 6、举例说明城市文学和城市戏剧的基本特征。(第51-54页)Ⅲ 7、但丁的《神曲》如何表现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第61页)Ⅲ(《神曲》的历史价值何在?Ⅲ02【欧美文学史】) *清新体诗派Ⅱ(“清新诗派”Ⅱ03)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第65、68页)Ⅲ2、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66-67页)Ⅲ(人文主义Ⅱ01【欧美文学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