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很多人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如何认识死亡,但发达国家近年来风靡的生命教育,却把它看做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因为每个人从出生一直到生命结束,整个过程的经历、对每一件事的态度等,都成就了不同的生命。

因此,生命教育就是教会我们从出生的这一刻开始,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活出更好的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对他进行生命教育,应该是给他强大的内心。

生命教育近年来越来越流行,是因为整个社会在快速变化。这些变化会让人变得焦躁不安,会影响每个人的心态。在社会急剧变化的状态下保持淡定,对整个家庭、对教育孩子有很大的作用。过去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注重教孩子技巧性的东西,很少关注如何帮助孩子建构强大的内心,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这样应试着成长的。大多数家长过去很少注重自己的内在,所以现在也不会注重孩子的内在。

但我们的孩子与我们过去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回看我们自己的过去会发现,我们当年毕业时进入社会面临竞争需要的能力和我们的孩子未来进入社会需要的能力,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压力很大,对于父母来说,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并不是技巧或者知识,而是教会他每个人都要活出最好的自己。

1.因为经济发展,家庭和社会结构改变;世界变小,全球竞争。竞争、生存压力加大,对家庭和学校教育都是考验,只知为生存竞争,不会生活,不珍惜生命。学生加入帮派,校园暴力、逃学离家、自杀等问题时有发生。

中国大陆现在的应试教育和过去的台湾一样,所有的孩子都要在周末补习。现在中国大陆的价值观和几十年前台湾的价值观一样,评价小孩的时候只有唯一的标准,那就是考试成绩。每当父母在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请问成

绩好的小孩一定是好小孩吗?他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吗?成绩不好的小孩一定是坏小孩,或者成绩不好的小孩做的事情都是错的吗?

当时的台湾学生学业压力太重,导致校园暴力非常严重,帮会、毒品进入校园,学生自杀率非常高。这可以说是台湾教育比较灰暗的时期。后来很多学者研究当时台湾的教育现状,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就是——只重视学科发展,完全不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台湾,“别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一度也非常流行。但是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要跑向何方?如何跑?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赢,但是,要赢什么才是赢?家长们过度重视智育学科发展,忽略学生的身心等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基本心理需求。其实,也是到了很长时间以后,父母们才意识到,每个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发展,而不是学识的发展。

2.生命教育是一场没有输家的教育。我们应该教会孩子肯定自我的生命价值: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来就有价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用同一个标准量所有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存在,这和他的表现没有关系,请家长不要用任何标准来衡量他。告诉孩子他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其实很多走到顶楼往下跳的孩子,在那一刻都是觉得自己是没用的,不值得存在的,还不如走了算了。一个孩子连他的父母都不看重他,他还怎么珍惜自己的生命呢?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所有的人都可以说你孩子很笨很差劲,你也不能说他不行。

父母该给孩子一生受用的生命品格——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掌握自己,发挥自己”,帮助孩子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么,自己的幸福在哪里,尽最大的努力去追寻幸福,也让他人幸福。

其实,老师都只负责阶段性的任务,家长和老师的任务截然不同。爸爸妈妈的责任是要看得更远一点,要看到孩子大学毕业后,甚至看到孩子工作以后,否则自己的老年生

活会很麻烦。如果孩子小学成绩不好,你回头和孩子说:“你看,连老师都说你没出息,你自己想想你怎么办?”这样的孩子一定完了。孩子能够成功是因为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爸爸妈妈都不会放弃他——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支撑点,保护点,即使外面所有人都说他不行,父母仍然要认为他行,并且帮助他行,而不是在面对孩子的成绩时,怨天尤人。

有一本书叫《自己的颜色》,适合3岁到100岁的人阅读。活动时请孩子讲出代表自己的颜色。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是需要对自己很了解。孩子总是很快想到什么颜色、什么动物代表自己,但是家长常常不能很快地说出什么颜色代表孩子,或者什么动物代表孩子。

在传统故事《龟兔赛跑》中,乌龟赢了,第二集兔子赢了。第三集,乌龟定的路,中间有一条河,结果乌龟赢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孩子是兔子,那你就让他离水远一点,如果你的孩子是乌龟,那么就把他放得离水近一点。天才就是放对位置的人。我们家长最重要的责任不是替孩子安排补习班,而是了解你的孩子是什么。上天把他给我们时,还给了他什么特质?我们怎么让他变成“天才”?家长必须帮助我们的孩子找到与生俱来的特质,了解孩子的这些特质。按照这些特质替他提供可以发挥的环境和途径。不要只给孩子一条路走。

3. 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内在的生命信念,以及价值体系。学习判断:是非、价值、能力、顺序、态度。

每当我们看到孩子犯错时,不管大错小错,我们都很着急,但是每当这个时候,父母必须闭嘴。有时我们必须看着孩子犯错,虽然这样往往很煎熬,但这是孩子成长的功课。很多时候,父母太急着要他成功了。每当此时,我们要想的是:这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生命教育就是要给生命自主。

父母总希望孩子有大出息,但是这样还不如希望当你年老的时候,你的孩子不会给你添麻烦,也不会给他自己添麻烦。那就需要父母关注孩子的品格,因为聪明和智慧无法弥补道德的空虚,道德可以弥补聪明和智慧的空虚。人的品格是对人一生的考验,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诚实地面对自己。

另一方面,培养孩子有很多的环节,家长应该面面俱到。如果只关注孩子的功课,那就把爸爸妈妈做小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会因此变小。如果老师和校长只看升学率,那也是把自己做小了。爱自己的小孩,就要爱别人家的小孩,因为你的孩子以后是和别人的孩子在一起。别人的孩子好不了,你自己的孩子也好不了。

一个懂得合作的小孩才是优秀的小孩——很多人抱怨,独生子女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考验的是父母的智慧。既然现在父母都知道独生子女不利于孩子成长,那么父母就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每个不同特质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有家长问过我,孩子很害羞怎么办?越是这类孩子的父母越是着急,总是说“怕什么!有什么好怕的,打招呼!”但是父母越这样说,孩子就越害羞。还有一些小孩什么都不怕,做事考虑不多,想做什么就往前冲。这两种孩子就需要区别对待:胆怯的小孩缺的是执行力;行动派的孩子缺的是思考。对于往前冲的孩子,你要提醒他出去会遇到生命危险。对于胆怯的孩子,不要勉强他去和别人相处。通常生活圈小的父母,孩子胆怯的可能性越多;人际关系丰富的家庭,小孩胆小的很少。

可见,当孩子有问题时,需要改变的很可能是父母的生活方式。

4. 自我价值认知包括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建造自己,实践自己;人际价值认知包括尊重他人,爱与关怀,接纳异己,群体关系。

一生的“自我”都在变化,认识自己是一生的功课。学龄前和青春期的孩子认知的自我变化最大。青春期的小孩特别在意异性对自己的看法,特别爱好漂亮。“自我”对青

春期的小孩来说是重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对青春期的小孩无条件地接纳。毛毛虫要变成蝴蝶要经历蜕变和羽化的过程。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如此,我们不能把茧剪掉,只能看着,呵护着,等待他成长。其实,青春期出现得越早,问题出现得越早,父母应该越庆幸。如果小孩在12岁就遇到了青春期,那叛逆期就越安定。

帮助孩子接纳自己,首先要尊重孩子。大多数中国父母对于“自我”并不看重,因为我们从小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就很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太尊重别人。

归纳起来,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肯定自我的生命价值,深入了解自己生命的本质;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知道自己为何而活。这样,孩子才能承受所有生存和生活的问题。

基于初中科学教学的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初中科学教学的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方案) 富阳市永兴中学蒋旭华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现特对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阐述如下: 一、在科学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在科学课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加深广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帮助学生走出成长、发展、学习、交往中的困惑,从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有利于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泽载物的优良传统根植于中小学生心中,培养中小学生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和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意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自律意识以及在日益开放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应对能力。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竞争力的基本要求,是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文明社会、全面奔小康的重要举措。(三)当前,社会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学生伤害事故和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随着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一些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常常对学生造成困扰;在学校教育中,仍有一些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不彻底,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重视不够。受这些不利方面影响,部分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上容易产生偏差,不能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缺乏直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些甚至走上危害自身、危害社会的极端。在此情况下,大力加强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远离伤害,掌握应对困难和危险的方式方法,懂得生命的可贵,明了生命的价值与内涵,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四)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如何教育好孩子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发展与 现况 湛江师范学院 李晓锋 生命教育的的源起 ? 社会乱象造成脱序疏离:暴力犯罪自杀 ? 世纪黑死病:爱滋病、癌症 ? 文明失调 ? 紧张调适问题 ? 药物滥用 ? 天灾不断 ? 教育的负作用

生活状况调查 8小时的:小学?睡眠不足 生10%,初中生43%,高中生64.2% ?精神状态随年级升高而下 降 ?自由安排的时间不多 ?家庭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精神状态

自由安排的时间 家庭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生存技能调查 ?交通安全意识随年级增加而削弱?自我保护技能缺乏 “对于异性朋友和同学的性要 求”,选择无奈接受的: 初中 生为32.7%,高中生为 25.1% ?应对危机技能缺乏

?“当出现殴打、敲诈等事件时 “,20.8%的四年级学 生,29.5%的五年级学生和 21.9%的初中生选择服从和 听从. 交通安全意识 生命认知调查 性健康知识比较缺乏 ?“青春期身体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 是什么?”回答正确率: 初中生 14%,高中生为12.7% ?“爱滋病传播渠道有哪些?”回答正 确率:初中生69.7%,高中生 67.9%

?人生价值观选择:”人生最重要的是什 么” ?小学生:健康、安全、成就 ?初中生:名望、美貌、安全 ?高中生;财产、贞操、权力 ?生命观比较模糊 ?17.2%初中生和31.1%的高中生 相信生死轮回 生死观 生命情感与态度调查?对生病的看法

? 59.1%的初中生 33.3%的高中生选择”很倒霉” ? 61.1%的初中生 38%的高中生选择”上苍的惩罚” ? 67.0%的初中生 30.3%的高中生选择”前世没有修好” 对弱者的态度 对弱者的态度 国内青少年自杀意念 的发生率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不要把孩子的教育只交给老师,我就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小学阶段父母们该如何教育孩子,我认为家长要记住六个字,抓住三个关键阶段,做好三件事。你就算得上是称职的爸爸妈妈。 这六个字是:耐心、询问、鼓励 耐心 家长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长大,要接受这个现实: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动作快,一下子养成各种好习惯,一下子什么都做好——否则这个家长也太好当了。询问 孩子放学回家,要和孩子聊聊天,问问昨晚的作业有没有错的、上课的内容会不会、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询问很重要。有的爸爸妈妈回到家就自己玩手机、看电视,从来不和孩子沟通。如果平时确实很忙,抽时间就要多陪伴孩子。家长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不能偷懒。 鼓励 对孩子一定要多鼓励,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要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这样只会打击孩子。 这六个字说起来容易,真的要一直做好却很难。 学生家长要做好的三件事 第一件重要的事----- 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才有后劲,对学习没兴趣就完了。这个兴趣,既包括学习兴趣,也包括学习之外的兴趣。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孩子培养起一两种兴趣爱好。就是希望能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什么都可以接触到,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喜欢的。 第二件重要的事---- 习惯 进入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幼儿园以养育为主,小学开始以学习为主——学习生活正式开始了。 有家长问孩子做作业要不要陪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父母是有必要陪的,直到帮助孩子把习惯培养好了之后才可以放手。比如毛润德,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每晚写作业我都会陪在旁边,看他的一举一动,有错及时纠正。现在好的学习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但也有我忽视的地方,毛润德握筷子和写字的动作都不正确,我现在一直在帮他纠正。 第三件重要的事------- 性格 父母的感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会非常有帮助。父母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爸爸妈妈责任最大,但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或者自

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

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 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教育学术报告 两河口镇中心学校周源立 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直都是家长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她们在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到底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呢?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

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

台湾与西方的生命教育研究方法比较

台灣與西方國家生命教育教學法之跨文化比較 壹、前言 「生命教育」的推行,在設計教學目的、內容、活動時,若只著眼於如何回應社會的近期問題,很可能只會是曇花一現,因此須考慮深層社會文化價值,以免生命教育流於表面。研究者認為,妥適的生命教育教學法必須能夠呈現吾人現時對自身、社會與文化的流行理解,及對「生命教育」的期望。生命教育發端於1979年的澳洲,美國與英國亦於1990年代開發相關課程,台灣則肇始於1997年,就時序而言,台灣的生命教育課程極有可能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因此研究西方國家生命教育之推行,從中尋跡台灣生命教育的推行是否有將他國生命教育相關課程教學法視為理所當然引進的情況,進行教育借鑑前的跨文化研究,以便適切地借鏡他國之經驗、修正並改進我國生命教育之推動,使生命教育課程在台灣的推動更形長久順暢。 以下行文先說明台灣與西方國家生命教育起源的比較、教學法的比較,次說明台灣生命教育教學法與台灣學生學習文化的扞格處,最後說明結論與建議。 貳、台灣與西方國家生命教育起源之比較 台灣的生命教育導源於西元1997年前後,台灣校園一再發生暴力與自戕案件,前省教育廳陳英豪廳長認為有必要在校園施行生命教育,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並瞭解生命的可貴。同年年底,前省教育廳便開始在全省各地推動中等學校的生命教育,此即為生命教育一詞在國內之肇始;(鄭金川,2001) 2000年5月總統大選後內閣改組,原為教育部顧問的曾志朗進入內閣接任教育部長,將生命教育作為重要的教改工程;2001年初,教育部長曾志朗正式宣佈「生命教育年」的實施,同年七月,教育部正式對外公布「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2001年至2004年),該計畫共編列近2億元經費,以做為推動生命教育的預算。(鄭金川,2001)生命教育議題在台灣受重視的程度至此達到高峰。 西方國家明確標舉「生命教育」概念(life education)的,大概是由澳洲Rev. Ted Noffs 牧師於1974年所提倡,其創立動機起因於青少年嗑藥問題,由於當時許多青少年死於嗑藥問題,終於1979年於New South Wales建立了第一所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re, 簡稱LEC);他們所謂的「生命教育」可以由其設立宗旨看出,那就是致力於「藥物濫用、暴力與愛滋病」的防制。(吳庶深,2002;孫效智,2001) 而西方國家中先進國家之ㄧ的英國,生命教育相關課程奠定於1998年柯瑞克報告書(Crick Report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QCA, 1998)主張學校應該將社會及道德責任、社區參與、政治素養包含在公民資質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當中,當然這也就促成英國教育及就業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在1999年夏天正式宣布2002年8月開始,公民資質教育將成為學校的正式課程(11-16 year olds)。(吳庶深,2002)美國方面,與生命教育相關的課程流派可分為三種:第一種為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在1970年代廣受注意,品格教育的實施不再是道德灌輸而是幫助學生自由決定並選擇其價值觀。然而,此法的盲點在於無法分辨個人的偏好和道德義務,並低估學校應是道德促進者的角色。因此90年代的品格教育變得更積極,企圖恢復培養良好品格之教育在歷史上的地位。(黃德祥,2001) 第二種為迎向生命挑戰的教育(Education for life),Waters, J. Donald 在1968年創辦Ananda Schools(意指快樂喜悅的校區)從幼稚園到中學的一個學校團體,所倡導的生命教育(Education for Life)或稱迎向生命挑戰的教育就是一種教育改革,為的是讓孩子學習生命成熟長大以便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傑.唐納.華特士,1999)第三種為社會情緒教育(Social and emotional education),在1996 年由主要教育工作者,父母和健康照護的專家建立,社會情緒教育的任務是要透過教育研究和訓練來培養孩子們社交和情緒的學習。(吳庶深,2002) 由上述台灣與西方國家生命教育起源的描述可知,生命教育這個名詞緣起於澳洲,致力於「藥物濫用、暴力與愛滋病」的防制之發展,國內生命教育則緣起於自殺防制和死亡教育,並繼而發展成積極的生命意義提昇之目的,以及國內長期崇尚智育所產生之問題進行反思。這方面理解上的出入,主要原因在於文化與社會情境的不同,台灣社會的藥物濫用與愛滋病問題還不像西方社會那樣猖獗。 而以提升生命意義與目的檢驗台灣與西方國家的生命教育相關課程,則有意義相近名詞相異的各式課程,英國以「公民資質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為主;美國則以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迎向生命挑戰的教育(Education for life)以及社會情緒教育(Social and emotional education)較為相關,相對次相關者包括英國的宗教教育以及美國的道德教育方案,這是進行跨文化比較時應該特別注意,避免進行錯誤標的的比較。 、台灣與西方國家生命教育教學法之比較

家长如何正确评价孩子-家长评语

家长如何正确评价孩子-家长评语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有效评价,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遵循规律,科学施教。当一个称职的家长,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中国的家长多是在担任了父母这一角色之后,顺理成章地世袭了家长这一特殊身份,没有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储备,大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出现失误。许多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问题家庭教育的影子。现代家长应该学会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不断更新的知识和先进理念,适应孩子不同时期的成长需要,给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 第二,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给一个孩子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有些家长容易感情用事,遇事不够冷静,在孩子犯错或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往往会讽刺挖苦、口无遮拦、想啥说啥,给孩子贴上一些负面标签,像你真笨,越来越差了等等。其实,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孩子越需要来自家长的关怀和鼓励。 第三,掌握火候巧妙激将。在激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开朗,

活泼自信。但是,激励要讲究艺术性,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把握好火候,因人而宜,有的放矢,否则会适得其反。对于性格倔强但有志气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可以采用激将的方法,促使其更上一层楼;对于学习基础薄弱,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家长不要轻易使用激将法,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第四,放大优点,弱化缺点。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孩子身上存在缺点是极为正常的,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缺点,给孩子进步的信心与动力。细心的家长会发现:盯住孩子的缺点,不停地数落、指责,只会使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会使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懂事。在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唠叨,再好的话,听过三遍都觉得腻味了,更何况是孩子呢。家长频繁地数落孩子,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一点应该引起年轻家长的重视。 第五,尊重孩子,不揭子短。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孩子的需要,孩子虽小,同样渴望被尊重。有些家长不注重教育孩子的艺术性,说话不分场合,想什么就说什么,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家长不要在人多的场合批评或指责孩子,更不要经常对孩子做出负面评判,要多给孩子正面引导。即使是在自己家里,家长也要注意评价的技巧,把孩子溶进自己的世界中,时刻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的信心,给孩子留足面子。另外,家长不要对孩子所犯的一些小错误纠缠不放,该装糊涂的时候要假装看不见,太聪明的家长反而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有弹性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

关于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关于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全天下的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小孩好,都想要把最好的拿来给小孩。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把小孩教育成品学兼优、听话乖巧的好小孩,然而“好小孩”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教育出来的,这其中需要父母第一做好自己才能够。 “好父母”必须具备4个条件——好父母必须是小孩的好老师;好父母必须是小孩的好榜样;好父母必须是小孩的好朋友;好父母必须是民主 管教。 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好小孩是有方法和技巧的,下面,不如一起跟随本文来进行详细了解学习,来看看家长如何教育好小孩的方法,及做好父母的几个必备条件。 好父母的必备条件: 1、好父母必须是小孩的好老师。 父母不仅是小孩的启蒙老师,依旧小孩的终身老师,父母不仅要教小孩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教小孩课本外的知识?生活知识,父母不仅要教小孩学习,更要教小孩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有健康人格的习惯社会的人。 2、好父母必须是小孩的好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小孩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深远的阻碍。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小孩做到的情况,父母

自己第一必须做到。要使小孩爱学习,父母第一必须自己爱学习,要使小孩有良好的行为,父母必须检点自己的行为。 3、好父母必须是小孩的好朋友。 父母应该珍爱小孩,信任小孩,尊重小孩,经常与小孩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做小孩的知心朋友,与小孩心灵沟通。父母要虚心同意小孩的正确意见,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好父母必须对小孩进行民主管教。 管教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溺爱型管教易使小孩任性,稚嫩……;专制型管教易使小孩抵抗或依靠……;只有民主型管教,才能使小孩形成良好的外向开拓型的性格:独立、爽直、亲切、协作,善于社交,社会习惯性强。 家长如何教育好小孩的方法? 方法一:尊重小孩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小孩的错误时,小孩总会找出专门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样都会气愤地称小孩的这种行为为“狡辩”,事实上,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小孩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同意小孩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成效。然而又专门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小孩反馈回来的信息,如此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珍爱生命教育讲座3

杨集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珍爱生命教育讲座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珍爱生命教育是指传授给学生生命的(孕育、发展和消亡)知识,提起他们对生命的关注(了解、珍惜和尊重),理解生命现象,培养生存能力,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因为死亡教育是珍爱生命教育的核心,在我国又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所以我想以死亡教育作为切入点,谈谈应该如何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刚才我们看了一段关于死亡教育的动画短片和讨论视频。在上述案例中,为了让孩子们坦诚面对死亡事实,正确认识死亡,从而更加珍爱生命,班主任以一种真诚的心态,抓住教育的契机,运用教育的智慧,科学地、直接地传授死亡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施死亡教育,也就是珍爱生命教育的成功案例。 那么,案例究竟有哪些成功之处呢? 首先,是老师善于利用身边鲜活的教育资源。 班级里有学生身患绝症即将死亡,很多老师可能会因为忌讳而回避,甚至会向其他同学隐瞒这一事实。而案例中的班主任没有回避陈神全即将因病死亡的事实,而是抓住了这一令人心痛的教育契机,对全班同学,包括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死亡体验教育。这样做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其次,是老师敢于直面死亡事实。老师直截了当地把陈神全同学的病情真相告诉全班学生和家长,组织大家看望他、关爱他,参加他的送别仪式,让学生现场感受生命的脆弱,体会生命死亡给家人、亲戚和朋友带来的伤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 最后,是老师在进行死亡教育的同时,把死亡教育作为了情感教育的一个部分。比如对陈神全进行恐惧心理疏导,为他举行13岁生日会等等,让他能够更加坦然的面对死神,提升了他临终的生命质量。这就不仅仅只是同情和惋惜,更是对他的关爱和尊重。再如对全班学生失去朋友后的悲伤心理进行辅导,使他们更快地度过悲伤期,重新面对正常的生活。老师的这一系列做法,就不只是一次死亡知识的传授,而是让生者和死者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熏陶。 一、死亡教育的概念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生就意味着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探讨死亡、认识死亡,使人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均达于完善,是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那么,什么叫做死亡教育呢? 概括地说,死亡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了解死亡的本质、获得有关死亡的知识、认识死与生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死亡的意义,促使学生由死观生、由生观死、珍惜生命、直面死亡,增进学生对生命的欣赏,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生活,赋予短暂生命以无限价值的教育。 二、我国死亡教育现状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才好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才好 三字经中古人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家长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打,不打不成器。但是这样会对孩子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心灵造成影响,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问题。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们不能认为只要打了孩子,孩子就会听话。我可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经常打孩子的话。你觉得是对他好,让他长记性。可有些孩子偏偏就是逆向思维,认为你对他不好,严重的可能会对你造成仇视。 首先家长们应该多和孩子在一起处的时间要久点,多和孩子在一起玩耍,不能让他缺爱,尤其是父母爱。不论怎样,父母都要多和孩子待在一起。一家人吃过晚餐,出去到公园散步。父亲和孩子在足球场上踢足球。一家人在假期里出去旅游,都是不错的选择。 家长们应该和孩子多谈谈心,了解孩子真正的在想什么,走到孩子内心的深出。要把孩子不能当做孩子,要当成朋友。也要让孩子把你当成朋友,无忌惮的去聊天。多和孩子说说话,否则会造成孩子自闭、内向。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和教师都要听听孩子们内心最真切的想法。要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不能把他们当做笼子里的小鸟,娇生惯养。要让他们知道挣钱不容易,不能乱花钱。教育孩子一些知识

或生存本领,不能生灌硬塞。这样反而没效果,他们会厌烦。要让他们自己主动的去接受,这样才是最好的。 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学习压力,课外辅导、特长班这些要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孩子们学习已经够累了,家长们要给孩子自己的时间,不能占有他们的时间。孩子们建议学武术之类的,防身。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学习中玩,在大脑放松的时候,知识很容易就记住了。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们应该和孩子打成一片,互相指点。可又有家长说,孩子反倒教育起家长来了,那是大不孝!没错,这就是大不孝。可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他会觉得你做的是对的,就会学你。把你的坏习惯学过来了,家长们请想一想:孩子变坏是因为自己,你又会怎样想? 父亲教育孩子的建议一、尊重孩子的意愿与选择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位老师,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孩子的内在兴趣。但是我们今天家庭的教育体制、学校的教育体制,正是扼杀了孩子内心普遍存在的兴趣和动机;;强迫孩子做什么,而不管孩子内心的想法,不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而是去设计蓝图,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二、成为孩子的好伙伴 要想成为孩子的玩伴并不难,只需挤出少许时间,放下家长的架子,积极参加孩子的活动。父亲经常参加孩子们的活动,聆听孩子的心声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亲必须给孩子提

台湾生命教育

台湾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 随着台湾经济腾飞、社会快速变迁,在教育政策上就表现为重视理工实用层面、相对忽视人文理想及社会伦理道德。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让台湾社会付出了沉痛代价,造成诸如伦理价值观念模糊、暴力行为猖獗、家庭功能式微、亲子关系冷漠、人际关系疏离、社会公平正义不彰,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乱象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对多元文化和纷乱的价值观无法进行正确判断及抉择,呈现出来的便是肤浅、消极的人生观和不健康的行为取向,例如频频曝出的吸毒、伤人事件,以及自杀率节节上升。 台湾生命教育的兴起就与 1997 年前后几起重大的校园暴力和自杀事件有关。这些事件引发了学术界与教育部门对社会乱象进行深刻反思———在一个物质生活便捷、精神文明衰退及道德伦理紊乱的信息化社会中,教育该如何拯救人类的灵魂,重塑社会伦理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开始关注和提倡生命教育,希望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身份认同,追求身心和谐发展与知情行统一的全人教育,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教育内容 具体包含伦理教育、宗教教育、死亡教育等范畴, 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维度: (1) 宗教取向: 探讨生命的意义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 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2)职业取向: 着重认识自我, 培养技能, 对自己的生涯作适当的规划, 达到自我实现的的。 (3) 生活取向: 着重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如生活适应能力、人际互动能力等。 (4)生理健康取向: 着重探讨预防疾病、维护健康、重视环保等议题, 增进生理、心理健康。(5)生死取向: 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并能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 1.教材选择方面 台湾地区许多中学参照生命教育课程纲要自行编制教材,强调教材应与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的衔接,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同时教材内容要尽量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时事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做判断和抉择。教材各章节之后,提供各种“启发式问题”“思考性问题”或“讨论性问题”,使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学得并尊重多元价值,亦提供相关辅助读物或媒体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2.教学方法方面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包括活动课程与理论课程,强调体验、省思和实践。理论课程部分教师采用讲演法、启发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价值澄清教学法等进行,而活动课程部分采用座谈、参观、访问、演练、调查、辩论、竞赛、服务学习、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总之要做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可结合采用多媒体和各种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另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习惯了对家人指手画脚,在外面不懂得尊重别人,这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很不好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要及时的教育,纠正孩子 有的孩子在做了冒犯别人的事情之后,他其实自己是不知道自己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的,让孩子明确自己这件事情做的不对,也许孩子并不是故意的,但是家长还是应该严厉批评孩子,给孩子一个肯定的态度,让孩子了解这样做是不对的,谁错误的。这样孩子有了意识,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点。家长不要持有模棱两可的态度,这样的话,孩子也没有明确的错误是非观,说不定就会一直错下去。 二、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例如:教育孩子上学时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遇到熟人要热情打招呼,请人帮助时要用礼貌用语,等等同时,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亲朋好友的性格、优点,鼓励孩子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且父母要教育孩子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正确看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不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多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孩子

才会明白别人也有好的方面值得学习。才会懂得尊重别人。 三、让孩子明白你是如何尊重别人的 让孩子看到各种表达尊重的方式,从语言上表现出你的感激之情是显示尊重他人的强有力的方法。比如当着女儿的面,称赞她的舞蹈老师演出组织得很好,你还可以联合其他父母一起为生病的老师制作问候卡,并叫孩子们都签上名。这些小的表示和认可,传达的意思是:孩子们心中的权威人物都是为了他们好而努力工作的,他们值得尊重。 四、对于孩子的问题,要有好的解决方法 遇到解决问题时,通过合作来解决当孩子回家抱怨老师的时候,不要随口附和,甚至跟她一起攻击“敌人”。你应该客观地了解具体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找到礼貌的解决办法。不要提出具对抗性的办法,如果确实是老师有问题,你可以去跟她说:“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式不仅会有好的结果,也会教会你的孩子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如果他尊重别人,他也必然会得到尊重。 家长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建议表达尊重从礼貌开始 礼貌是尊重别人的一个重要体现。当孩子开始社会交往时,礼貌用语就会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这是一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顺畅的语言,也是对别人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在充满尊重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数都能够懂得礼貌待人。 让孩子明白你是如何尊重别人的 让孩子看到各种表达尊重的方式,从语言上表现出你的感激之情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对生命的敬畏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生命科学认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进行生命教育首要问题就是要教会青少年如何科学合理地理解生命。化学进化产生原始生命后,接着就开始了生物进化,人类的生命正是这一进化的结果。 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生命的一般形态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的行为,作为生命高级形态的人类则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行为。 生命的自然属性也即自然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长度,即寿命的长短;生命的社会属性也即社会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宽度,它是以文化为内核和根基,从零开始不断拓展的;生命的精神属性也即精神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高度,它并非纯粹指人在成功的顺境中所能达到的高度,人在失败的逆境中所处的低谷,因为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灵性的深层次激发,也构成了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 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统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也即个体生命“我之为我”的生命亮点。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无私的。但许多父母却不善于表现他们的爱,他们把爱转变成管教、训斥、责骂,将爱的作用仅限于“发号施令”。结果,孩子一年一年地疏远父母,父母为之苦恼:我如此爱孩子,孩子为何对我冷淡呢?孩子也为之痛苦,以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爱他。 孩子本不应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孩子却经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验父母:“爸爸妈妈爱我吗?”当父母采取过激行为时,孩子同样在心里问:“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会万分珍惜的。父母的言行可以表现爱,而孩子也会对他们的爱作出反应:如果他们得到了真正的爱,他们会回报这种爱,无保留的爱会得到无保留的回报;而有条件的爱,孩子的回报也是有条件的。孩子对父母爱的感知,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绪是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或是其他。父母的爱育助于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使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那么如何表示对孩子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呢? ◆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了事情时,对父母总有一种“爱的期望”,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冷静中寻找好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发脾气是一大禁忌,也许父母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真正被气坏了,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发脾气,最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越长大,这种伤害也更大。 ◆不要惩罚孩子 惩罚孩子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孩子心里增加敌意,让孩子产生委屈和愤怒等负面的情绪。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误已有忏悔内疚之感,惩罚对有内疚感的孩子是极有害的。让孩子在愤怒的父母面前下跪、挨饿、挨打,会使孩子在意志上和性格上与家长对立。 ◆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 当孩子心理或身体受到伤害时,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关键时刻。若父母不管孩子友生什么事,一味责怪其他人或外在环境,孩子虽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同时也形成自己的不幸全是由别人造成的意识。当自己遇到大的灾难时,他便把责任全部推给父母,变爱为恨。如果父母总是责怪孩子,孩子则会自卑、忧郁,无法适应新环境,并深深感觉父母不爱他。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伤害感。 ◆早晨,高兴地和孩子说再见 早晨,父母送孩子上学前都会和孩子说几句话,不论谈话地点在哪里、谈什么,孩子会十分看重这几分钟的交谈,因为这几分钟的谈话决定了孩子一天的情绪。因此,父母在早晨离开前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表现出愉快和充满爱意。父母以批评作为一天的开始,如说出“你忘了穿袜子,丢三落四的。”“你昨天为什么不把一切准备好?”“你吃饭慌里慌张干啥?”之类的话,会使孩子一整天都不高兴,学习也没办法专心。

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总结

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总结 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1、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 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 2、增强孩子实际锻炼 帮助孩子锻炼身体,独立、文明等等。进行实际锻炼,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3、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4、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5、利用家庭电视

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6、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超市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通过以上这10点的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正确成长,能促进孩子正确的发展方向。 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建议 “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我们绝对不要认为是小事。 所以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

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王学风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393649.html, 2002-03-05 14:17:32 《教育评论》 20世纪末,台湾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把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台湾中小学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对于尚未实施生命教育的大陆来讲,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生命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广。台湾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与伦理关系等大生命的省思,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的探讨,范围颇广。 目前,台湾小学还未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有的学校在“道德与健康”课中讲授,有的学校设置综合课进行生命教育。不论哪种形式,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生命的旋律;二是温馨你我他。在“生命的旋律”这个单元的教学中,由教师首先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成长、生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具体包括“生命的跃动”、“生命的喜悦”、“生命的挑战”、“科技与生命”、“生命的尊严”等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各种课外活动来完成。在“温馨你我他”的教学单元中,则主要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完成,学校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机构去参观、访问。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对残疾人的关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台湾中学普遍开设正规的“生命教育”课,编制了生命教育教材及“生命教育教师手册”。 表一:台湾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内容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感恩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感恩 一:以身作则 父母如果想教孩子感恩,那么最基本的就是自己要有感恩之心,所以必须要对自己的父母孝顺,对帮过自己的人充满感激,也只有 这样,孩子才能愿意接受感恩的教育。 二:引导孩子常说“谢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经常引导自己的孩子表达感谢之意,比如,在公交车上看到别人让座给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 声“谢谢”;如果孩子身上的这件衣服是爸爸送的,一定要感谢爸爸;如果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也要谢谢哥哥姐姐等。 三:日常中培养感恩意识 家长平时不妨在有意无意中为孩子创设一个感恩的氛围,即将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如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家长 可以利用晚上临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有意识地挑选诸如“羔 羊跪乳”“乌鸦反哺”和“大黄狗报恩”的故事,告诉孩子,教育 他做人要知道报答,等将来有能力了,便要回报他人。 四:巧妙利用移情 其实在孩子的眼中,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所以父母不妨正确运用移情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从而有 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 五:不要为孩子付出太多 如果平时父母为孩子付出太多,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 会很难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1、日常教育中:教导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感,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它来自于对生活的爱与希望。让孩子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从知恩、懂恩开始,学会感恩、报恩。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树立孩子的感恩意识,注重培养他们感恩的心。你可以通过生活上了一些事例、新闻、甚至是动画片等等,借 助别人的故事,告诉孩子要懂得感恩。 2、不包办代替,给孩子表现谢意的机会 不少家长将子女视为“小皇帝”,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奴隶,生活上包揽—切,学业上越俎代庖。早上起床时,父母 匆匆忙忙地—边给孩子穿衣服,—边铺床叠被,还帮孩子整理好书包,帮他提书包,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出家门,不放心地送到校门口。 放学时,爸妈们早早等候在校门口,—见孩子出来赶紧上前帮助拎过孩子的书包,然后又牵着孩子的小手—直回家。在家里,吃饭时,帮他盛饭夹菜,宝宝天,宝宝地的劝孩子多吃—点,生怕孩子 没有吃好吃饱。 有的甚至端着碗筷赶到这里、赶到那里,给孩子喂饭吃。孩子在学习时,帮他整理桌子,拿这拿那,守在旁边,端茶递水。孩子上 床睡觉,帮他脱衣,帮他盖被子…… 如果你想你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你就继续包办下去吧。其实,你想孩子有感恩的心,都要有给他表现的机会。你不妨让他帮手做家务,当他完成一件事后,他会感到原来父母平常是如此辛苦,就会 带着感恩的心对待你。 3、家长以身作则,多对孩子说谢谢 家长必须从小在孩子内心播下说“谢谢”和“对不起”的种子,才能让孩子说敬语的习惯像植物一样自然生长。因为,一个人小时 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身都会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