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浴室智能节水温差发电系统

高校公共浴室智能节水温差发电系统
高校公共浴室智能节水温差发电系统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O 引言 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智能灌溉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智能灌溉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智能灌溉系统是我国发展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的必由之路。智能灌溉系统涉及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的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我国北方各省水资源缺乏,然而多年来使用传统方式为植株浇水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浪费十分来重。对于大面积种植的棉田实现精准灌溉,不仅可以提高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降低生产的成本。 由传统的充分灌溉向非充分灌溉发展,对灌区用水进行监测预报,实际动态管理。采用传感器来监测土壤的墒情,实现灌溉管理的自动化。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要真正实现水资源的高效,仅凭单项节水灌溉技术是不可能解决的。必须将水源开发、输配水、灌水技术和降雨、蒸发、土壤墒情以及农作物需水规律等方面做统一考虑。做到降雨、灌溉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联合调用,实现按期、按需、按量自动供水。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走“节水农业”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获得最佳的效益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增长点。因此使用自来水发电的智能灌溉系统,控制喷灌和微灌系统,能有效地减少田间灌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现有的灌溉系统都要外接电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较麻烦。本系统可在无供电条件的地区使用,其最大优点为节水、节能、节约劳动力。 1 设计目标与实现方案描述 针对现有的智能化灌溉系统都需要外加电源供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自动灌溉装置的程序一般固化在系统的程序存储器内,只能简单地设置灌溉时间及循环时间,不能灵活根据季节不同自动调节等缺点,该系统将小型直流发电机接上风叶至于密封特制的盒子中,用水流带动风叶旋转来发电,再将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以给监控电路和电磁阀供电。该装置是以湿敏电阻和光敏电阻检测信号,自来水发电用作供电的一种无需外接电源的自动灌溉装置。该装置监控电路由信号采集部分,灌溉控制部分,电源部分,执行部分4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1 信号采集部分 1.1.1 土壤湿度检测 采用硅湿敏电阻作为检测土壤湿度的传感器,它在25℃时响应时间小于5 s,检测土壤含水量范围为O~100%。 当湿敏传感器插入土壤时,由于土壤含水量不同,使得湿敏传感器的阻值也不同。通过湿敏电阻和IC1NE555判断湿度强弱,如果是土壤较干燥,湿敏电阻阻值较大,NE555翻转,输出高电平(约为电源电压)。 调整时,将湿敏电阻插入水内,调Rp1使NE555的3脚输出为12 V,然后将湿敏电阻从水中取出并擦干,调Rp1使输出0 V,这样反复调节多次即可达到要求。 1.1.2 日光强弱检测 通过光敏电阻和NE555判断光线是否强烈,如果是中午光线较强烈,IC2 NE555的3脚输

温差发电实验报告

篇一:关于温差发电演示实验的感想 关于温差发电演示实验的感想关于上周的大物实验课,课上指导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多有趣的演示实验,其中不乏既实用又新颖的一些物理相关设备的演示。各式各样引人注目的物理实验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对温差发电的演示。简单的实验设备很好的诠释了温差发电的原理,风扇的转动和灯泡的亮光散发着电的光芒。 从实验室归来后,我主动翻阅有关温差发电的资料,试着想更深层次的了解一下温差发电技术的内容。从查询的资料看来,温差热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高、低温热源之间的温差,采用低沸点工作流体作为循环工质,在朗肯循环基础上,用高温热源加热并蒸发循环工质产生的蒸汽推动透平发电的技术,其主要组件包括蒸发器、冷凝器、涡轮机以及工作流体泵.通过高温热源加热蒸发器内的工作流体并使其蒸发,蒸发后的工作流体在涡轮机内绝热膨胀,推动涡轮机的叶片而达到发电的目的,发电后的工作流体被导入冷凝器,并将其热量传给低温热源,因而冷却并再恢复成液体,然后经循环泵送入蒸发器,形成一个循环。巧妙的原理有效的利用了能源,清洁环保的发电思路很是新颖,却又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体现。关于温差发电,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仅仅是一种空想。我翻阅着历史上各种关于温差发电的事迹,发现早在1881年9月,巴黎生物物理学家德?阿松瓦尔就提出利用海洋温差发电的设想。1926年11 月,法国科学院建立了一个实验温差发电站,证实了阿松瓦尔的设想。1930 年,阿松瓦尔的学生克洛德在古巴附近的海中建造了一座海水温差发电站。1961 年法国在西非海 岸建成两座3500千瓦的海水温差发电站。美国和瑞典于1979年在夏威夷群岛上共同建成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的海水温差发电站,美国还计划在21 世纪初建成一座100 万千瓦的海水温差发电装置,以及利用墨西哥湾暖流的热能在东部沿海建立500 座海洋热能发电站,发电 能力达 2 亿千瓦。很多对温差发电的尝试的成功例子,是对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贡献于生活的最好诠释。另一方面,温差发电在生活中主要应用于海水温差发电,从查阅的资料里我发现关于海水温差发电不仅效率高,来源广,还环保,对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首先,从海水温差发电的来源看,辽阔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储热库”,它能大量地吸收辐射的太阳能,所得到的能量达60 万亿千瓦左右。海洋中上下层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做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水温差发电,这样是对海洋资源的一个极好利用。不仅是对海洋资源的利用,用海水温差发电,还可以得到副产品——淡水,所以说它还具有海水淡化功能。一座10 万千瓦的海水温差发电站,每天可产生378 立方米的淡水,可以用来解决工业用水和饮用水的需要。第三点是,由于电站抽取的深层冷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发电站周围就会成为浮游生物和鱼类群集的场所,可以增加近海捕鱼量。 由此,在我看来,温差发电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广泛而且具有很多各方面值得利用的价值的。不仅是对大自然宝贵资源的利用,更是创造了珍贵的新能源,据计算,从南纬20 度到北纬20度的区间海洋洋面,只要把其中一半用来发电,海水水温仅平均下降1C,就能获得600 亿千瓦的电能,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所产生的全部电能。专家们估计,单在美国的东部海岸由墨西哥湾流出的暖流中,就可获得美国在1980年需用电量的75倍。因此,这样看来,温差发电给我们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对温差发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只是我从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引发的感想。我所想到的,从温差发电的原理出发,到温差发电的具体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及经济价值。其实,我认为除了单纯的利用温差发电做发电厂等等,也可以与其他领域覆盖。比如,在热电厂中,可以利用废热所产生的温差进行发电;或者在有地热的寒冷地区,利用地热以及外界寒冷的环境进行温差发电;另外,有小型连续加热单位,如化工厂、炼钢厂等,可以利用余热进行温差发电。温差发电在生活中可以处处利用,只要应用得当,我认为将会为人类的生存减少很多能源的浪费。这也是说,其实温差发电除了应用于大型的发电站,也可以制作成效的模型,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利用一切不必要浪费的能源。温差发电具有简单的原理,不繁杂的设备,不需要苛刻的外界条件,相信只要在技术上合理规划,是有广阔的前景的。 这只是从物理实验引发的联想及感想,希望在以后的物理学习生活中能够越来越熟悉物理,体会物理的乐趣!篇二:温差发电实验方案

大工秋《新能源发电》作业温差发电的利用

网络教育学院 《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 题目:温差发电的利用 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本科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学生: 辅导教师:康永红 完成日期: 2016年 05月26日 温差发电的利用 海洋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收集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量的1%转化成电力,也将相当于有140亿千瓦装机容量,是美国当今发电能力的20倍以上。海水温差发电,是以一种混合化学液体作为介质,输出功率是以前的1.l-1.2倍。一座3000千瓦级的电站,每千瓦小时的发电成本只有0.6元以下,比柴油发电价格还低。人们预计,利用海水温差发电;如果能在一个世纪内实现,可成为新能源开发的出发点。海水

温差发电,1930年在法国首次试验成功,但当时发出的电能还不如耗去的电力多,因此,没有付诸实施。现在,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海水温差发电研究。 1. 海洋温差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时期尤其得到重视,近年来研究更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热带海洋地区大约有6000万平方公里适宜发展海洋温差发电,利用海洋温差发电将能产生目前世界能源需求几倍的发电量。目前,美、印、日等国都建有海洋温差发电站。 利迄今为止,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在热动力循环的方式、高效紧凑型热交换器、工质选择以及海洋工程技术等方面均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很多技术已渐趋成熟。 1)系统方面以闭式循环最为成熟,已经基本上达到商业化水准。开式循环的主要困难是低压汽轮机的效率太低。工质是闭式循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仅从性能角度出发,氨和R22是较为理想的工质,但从环保角度考虑,寻求新工质的努力仍在进行。 2)热交换器是海洋温差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它对装置的效率、结构和经济性有直接的重要影响。热交换器性能的关键是它的型式和材料。钛的传热及防腐性能良好,但是价格过于昂贵。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腐蚀性暖海水环境下,改进后的钎焊铝换热器寿命可以达到30年以上。板式热交换器体积小,传热效果好、造价低,适合在闭式循环中采用。 3)最新的洛伦兹循环有机液体透平能20~22℃温差下工作,适用于闭式循环装置中。洛伦兹循环的T-S图如图1.1所示。它的热效率和输出功率均小于在温海水进口温度和冷海水进口温度下的卡诺循环(图1.1上T1和T4之差),而等于温海水进出口平均温度和冷海水进出口平均温度下的卡诺循环(图上T2和T3之差)。洛伦兹

公共浴室施工组织设计

广西金源镍业有限公司 防城港镍合金项目公共浴室工程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公司技术审批人: 四川公司盐亭建筑安装工程公司2013年 8月 5 日

目录 第一章施工概况......................................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范围.............................................. 三、工程概况.............................................. 四、工程目标.............................................. 第二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测量.............................................. 二、施工工艺.............................................. 1、基础部分施工方案 .......................................... 2、主体砼结构施工方案 ........................................ 3、主体砌体结构施工方案 ...................................... 4、装饰装修工程 .............................................. 5、屋面工程 .................................................. 6、油漆工程 .................................................. 7、脚手架工程 ................................................ 第三章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第四章劳动力配备计划................................ 第五章确保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 一、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二、安全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也叫智能农业物联网精细农业自控系统,是托普云农物联网为保证农业作物需水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用水而提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农业灌溉不需要人的控制,系统能自动感测到什么时候需要灌溉,灌溉多长时间;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以自动开启灌溉,也可以自动关闭灌溉;可以实现土壤太干时增大喷灌量,太湿时减少喷灌量。 一、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功能设计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要实现上述功能就要充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作用。系统要实现自动感测土壤湿度的功能必须要有土壤湿度传感器。要实现灌溉水量的多与少的调节,必须要有变频器。在可编程控制器内预先设定50%—60%RH为标准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湿度模拟信号经A/D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 针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依托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灌区作物需水信息,汇聚到网关节点发送给主控中心,中心主机根据信息确定灌溉状态并计算灌水量,控制灌溉设备工作实现智能灌溉;依托Internet管理员有权对系统远程管理,满足了规模化灌溉的需求。根据示范区观测,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提高到0.9。系统结合了无线传感、计算和网络通信技术,解决了精确农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涉及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的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

技术密集型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以根据植物和土壤种类,光照数量来优化用水量,还可以在雨後监控土壤的湿度。有研究现实,和传统灌溉系统相比,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成本差不多,却可节水16%到30%。加州出台的新法案要求2012年起新公司必须使用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背景 灌溉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 美国每年浪费掉的水资源高达8,520亿升,而若安装一种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则可有效地控制水流量,达到节水目的。HydroPoint公司负责可持续领域业务的Chris Spain援引美国用水工程协会的报告称,美国住宅区和商业区的草坪、植物灌溉用水浪费了30%到300%。 水资源被浪费的原因是技术不行,美国有4,500万个仅是安有简易计时器的灌溉系统,们在时间控制上还可以,但精准度不高。Spain称,城市灌溉系统占城市用水的58%,这些被浪费的水资源每年生产54.4万吨温室气体。 在中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不仅美国,英国也开始关注节水问题。英国节能信托基金会和能源部警告,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节约能源,使用热水可能会超过取暖成为制造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三、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工作原理 灌溉系统工作时,湿度传感器采集土壤里的干湿度信号,检测到的湿度信号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一些应用 来源:能源技术2009-5-12 1 温差发电的原理 温差发电是利用两种连接起来的导电体或者半导体的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技术。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构成的回路如图1,当装置的一端处于高温状态另一端置于低温状态下,就会在回路中形成电动势: ε = αs(T1-T2)(1) 式中:T1为低温度端温度,K;T2为高温端温度,K;αs为所用热电转换材料的塞贝克系数,V/K。 图1 温差发电原理图 (点击图片放大) 在应用时多个PN结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热电转换模块(见图2),目前已有产品面市。例如图3为Hi-z公司生产的热电转换模块系列,该模块系列能在-20℃到300℃的温度范围内有效地进行热电转换,输出功率为2.5~19W,负载电压为1.65~3.30V。

图2 热电模块结构示意图 (点击图片放大) 图3 Hi-z生产的热电转换模块系列 (点击图片放大) 2 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热电转换模块转换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组成材料的性能,温差发电的电动势不但取决于材料的塞贝克系数α ,而且和高低温端间的温差△T和有关, s 从而与材料的导热有关,另外输出电流还与材料的导电率有关,所以常用热电转换材料的优值Z评价材料的热电性能:

Z=(α s )2σ/λ(2) 式中:α s 为塞贝克系数,σ为电导率,λ为热导率。 Z的量纲为K-1,研究分析中优值又常采用优值Z和工作温度T的无量纲ZT 表征。提高材料的优值是研究开发高效热电转换材料的主要方向,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①选择最佳载流子度;②提高载流子迁移率与晶格热导率的比;③改变晶体取向;④改变颗粒尺度使颗粒间既能导电同时声子散射又比较显著,促使颗粒定向分布;⑤选择最佳的工作温度及材料的禁带宽度。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室温下热电转换材料的优值只要能大于3,热电效率就可以达到令人较满意的水平并可以推广应用。目前热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进材料微观结构,例如结构纳米化。通过纳米技术在热电材料中掺入纳米尺寸的杂质相制备纳米复合结构热电材料(杂质相可为绝缘体、半导体或是金属,也可以为纳米尺寸的空洞),通过调整或者控制掺入杂质的成份、结构和大小得到纳米级的新相,达到提高热电材料ZT值的目的。 (2)开发梯度结构材料。功能梯度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载流子浓度梯度热电材料,即沿着材料的长度方向载流子浓度被优化,让材料的每一部分在各自的工作区达到最大的优值;另一种是分段复合梯度热电材料,由不同材料连接构成,每段材料工作在最佳温度区,可在大温差范围内工作从而达到较高的热电转换效率。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采用5种不同载流子浓度值的PbTe在300~1000K的温度范围内梯度化,其平均热电优值比单一材料增加1.5倍左右。Muller等利用4层不同掺杂浓度的FeSi2制备出热传感器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发现该元件在 -50~500℃的范围内Seebeck系数保持在270μV/K,波动小于±2%。Kang等研究 了SiGe/PbTe/Bi 2Te 3 三段层状热电元件,工作温度从室温到1073K,最大效率可 达17%;对二元(PbTe) 1-2 (SnTe)合金进行Ag元素掺杂并实现三段结构梯度化, 结果表明三段梯度热电材料PbTe/(PbTe) 0.8(SnTe) 0.2 /(PbTe) 0.6 (SnTe) 0.4 的最 大输出功率达175W/m2,性能比单段材料至少提高16%。

温差发电技术与参数

温差发电是一种合理利用余热、太阳能、地热等低品位能源转换成为电能的有效方式。温差发电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无运动部件,无噪音等特点。目前在国外已广泛研究。使用普通化石燃料作热源以形成温差发电器的实用系统首推美国专为野外使用而发展的军用电源。它们以各类军队常用的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为热源转换为供给战场、尤其是前沿阵地各种电器设备的电能。由于在这些环境中低噪声、能快速启动、能长期连续工作、易携带、维护方便、后勤保障便利等是使用方首要的考虑,在这些方面,温差电转换发电器大大优于常用的内燃式驱动发电机和化学蓄电池。1988年美国生产了一种外型尺寸为 41.2cmX42.2cmX27.3cm的燃烧式温差发电器,该设备的发电元件由120对热电偶组成,可使用多种军用燃油,一次装载后连续工作12小时,产生13.1V直流电压,向负载提供120W的电功率。 2温差电技术的应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对传统能源未来匮缺的担心,充分利用余热发电的技术手段日益受到关注。2003年黎巴嫩大学的学者将温差电发电器的热端与该国的一种做饭用的火炉外壁连接,冷端置于空气中,利用炉壁的高温与环境的温差来发电。其实验中所使用的温差电元件即产自中国,因为中国的元件性价比最高,该设备实验中单片元件可产生4W的电功率。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差电元件生产出口国,这为我国未来温差电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太阳能和地热能热源 太阳能和地热能是新能源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无污染,而且可以认为是无匮缺的长期资源。太阳能利用最为方便的形式是集热,通过集热后产生的温差即可用于发电。 2004年泰国学者通过利用置于屋顶的铜板吸收太阳能集热升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发电带动轴流风机引导屋顶空气自然对流从而达到给屋顶降温的效果。 2.3放射性同位素热源 对于需要长时间不间断供电而且无须人工维护的应用,温差电转换发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所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要寻找一个同样是体积小、寿命长的相应热源。由同位素放射产生热量的方式因其能量密度高、工作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被视为理想热源。 医学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热源的温差发电器用于向人体植入的器官或辅助器具供电,使之能长期正常工作,如人造心脏或心脏起博器。这类产品可耐受1600K以上的高温,其辐射水平比夜光表还低,依据放射源的半衰期其使用期限可达87年。 海洋和地面应用:随着人类在边远地区、海洋的活动不断增加,对能长期工作而不用太多维修的能源系统的需求日增。美国海军是海洋用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的最大用户。他们使用的典型发电器为Gulf Millibats,设计的工作深度达10KM,温差电偶材料为碲化铋,热源为同位素锶-90,可以提供电压为1.5到1.8V,功率不小于1W,寿命长达10年,通过直流-直流转化器获得24V的输出电压。1961年12月在Chesapeake Curtis海湾为核动力系统设置的第一台SNAP系统,在阿拉斯加的Umeat无人气象站。该站电能由一个至少6年无需维护的温差发电器提供。 空间应用:卫星用原子核辅助能源系统(SNAP)的发展始于1955年。1961年6月,美国海军装有SNAP3A这种能源系统

公共浴室设计方案

一、工程项目概况 1、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新建公共浴室,对浴室的生活热水供热设备和男女更衣室取暖设施等进行项目设计。 2、公共浴室生活热水部分具体情况如下: 建筑总面积:1116㎡; 一层为男浴室,二层为女浴室。共设淋浴器160只; 设计小时耗热量为3517kw,小时最大热水量55m3/h,热水温度60℃; 热水系统要求:保证全天3小时集中洗浴时160只淋浴器同时正常使用; 热水供水方式:定时供水(全天4小时)。 3、公共浴室采暖部分具体情况如下: 采暖面积:男、女更衣室面积均为165㎡,总面积330㎡; 更衣室层高2.7m; 采暖方式:由设备供应商建议,并提供具体设计。必须满足采暖的具体要求。 4、热源部分采用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节能型加热设备——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作为加热系统的主要加热设备。为以后运行节约大量的能源。

二、总体设计思路: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我公司拟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制备热水和提供采暖,按照“在确保满足全天热水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优化系统,节约初期的投资费用”的原则,在系统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学校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特征、上海的气候特征因素、热泵系统本身的特性相结合,优化配置、去除不必要的费用做到即保障了使用功能即用水的安全性,又做到了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2、在保障热水系统的供水前提下,我公司结合本公司的产品特性与以往的成熟经验,在热泵热水系统中增加采暖与空调制冷功能。在冬季利用热泵制热采暖,水系统与生活热水独立,公共浴室的更衣室内采用地面辐射方式进行采暖,起到增加舒适性和节能的效果,在夏季利用热泵产生的冷气对公共浴室的更衣室进行制冷,提供免费的冷量; 3、采用两套运行独立,又可以联合使用的热泵加热系统,一方面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部分负荷的性能,即当生活热水使用量较少时只须启用一套加热系统; 4、在使用量较少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启用一套加热系统来减少制热水量,另外还可以通过液位设置,控制制热水量,尽可能保证水箱内热水当天使用完,防止军团菌产生。 5、在以上的设计思路下,我公司同时听取学校及设计院专家的意见结合公共浴室的使用特征和上海地区的环境工况、我公司热泵产品的特性进行以下的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精细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_中文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精细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肖克辉2,1 ,肖德琴 2,1 ,罗锡文 1 (1.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 2.华南农业大学大学信息学院,广州510624) 摘要:在精细农业相关应用和理论研究基础上,自行设计用于检测农业水分含量和水层高度的无线传感器,构建农田水分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基于水分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节水灌溉控制系统,通过实时农田水分数据和农作物水分需求专家数据形成灌溉决策,由灌溉控制系统实施定量灌溉,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体现出可行性和高效性,有利于精细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精细农业;构架 0 前言 通过不同集成微型传感器的相互合作,无线传感网络常用于检测并获取监测对象中的各种信息。利用嵌入式信息处理和随机自组织无线网络,将信息发送到用户终端来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理念。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自动化、自组织和以数据为中心等特点,它能够应用于获取土壤水分数据,然后自动地将这些数据融合传输形成一个高效的田间水分数据采集平台,从而实现智能节水灌溉。 传统的田间灌溉通常由人亲自控制,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将导致缺乏实时性和精确性,这也有悖于长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无线传感网络被广泛地应用于精细农业和智能灌溉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G Vellidis 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典型的实时智能检测的传感器阵列来检测土壤水分,测试土壤水分使用现成的组件。这个阵列由一个位于中间位置的接收机组成,这台接收机连接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和田间的多个传感器节点上。具有精密灌溉技术的集成传感器提供了一个闭环的灌溉系统,能够确定从智能传感器阵列的哪一位置将时间和数量输入到实时定位灌溉应用程序中。

冷能温差发电技术及材料研究进展

冷能温差发电技术及材料研究进展 胡 放3 戚学贵 王学生 任 超 代晶晶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摘 要 温差发电技术是一种直接利用热电材料完成热能到电能转换的能源利用技术。介绍近年来关于温差发电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各种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制备状况。 关键词 温差发电 LNG冷能 热电材料 热导率 磁控溅射 0 前言 21世纪的能源短缺促使各国展开多种形式的开源节流,并促使了全球能源体系的重大调整。展望我国从目前到2050年能源需求与保障供应的可能性,煤的份额将由目前的约70%减少至2050年的约40%,天然气、水电、核电份额将有所增长,还有约15%的缺口要靠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来补足[1]。理论上只要存在冷、热温差,就可转化得到可供利用的能源,故可称为冷、热温差资源为温差能源。开发利用温差能源,国内外已进行了相当多的探索和应用,且工作主要集中于热电转换材料的温差发电[2~4]。 1 L NG冷能利用现状 LNG(liquified natural gas)是天然气经过脱酸、脱水处理,通过低温工艺冷冻液化而成的低温(-162℃)液体混合物。每生产1t LNG的动力及公用设施耗电量约为850k W?h;而在LNG接收站,一般又需将LNG通过气化器气化后使用,气化时放出很大的冷量,其值大约为830kJ/kg(包括液态天然气的气化潜热和气态天然气从储存温度复热到环境温度的显热)。我国将在沿海地区相继建成十几个LNG接收站,每年将进口数以千万吨计的LNG,同时携带着巨额冷量[5]。在高能源价格下,液化天然气的巨大能耗和汽化天然气的冷能浪费使LNG的冷能利用成为热电转换中的新兴领域。 2007年福建已经以每年260×104t的规模进口LNG,华南理工大学[5]为其设计了“超低温冷能的火用分析和火用经济价值估算通过冷媒循环利用LNG 冷能系统”以及“LNG冷能用于空分和中低温冷用户的集成方案”,可以冷却290×104t空气,相当于60000m3/h的氧气制备规模,即一套特大型常规空气分离装置的规模,其大致可以生产11000 m3/h的液氧、47000m3/h的氧气、80000m3/h左右的液氮和氮气,以及1800m3/h左右的氩气。 另外一例国内LNG接收站冷能利用以深圳大鹏湾接受终端[6],如不采用LNG的冷能综合利用技术,每年排入附近海域的冷量将达到215×109 MJ。因此,研究LNG冷能的综合利用技术不仅有利于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少LNG终端站对附近海域的影响,保证该湾区甚至全部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内,LNG低温电能利用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目前所提出的LNG冷能发电主要是利用LNG的低温冷能使发电装置中循环工质液化,而后工质经加热气化再在气轮机中膨胀作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全静态的热电材料温差发电方式具有简单、无运动部件、组合方便等很多优点,因此它是一种实现LNG低温冷能温差发电的颇具前景的途径。 北京化工大学的Lu、W ang两人[7]设计开发了直接利用LNG冷能的朗肯循环,以氨水—水作为 3胡放,女,1986年7月生,硕士研究生。上海市,200237。

农业智能灌溉系统解决方案

农业智能灌溉系统解决方案 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又叫物联网智能滴灌控制系统,是托普云农为实现现代农业所提倡的节水、节肥、省力、高效而研发出的一种自动化控制灌溉浇水系统。 农业智能灌溉系统是将灌溉节水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及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同时集电子信息技术、远程测控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信息采集处理技术于一体,通过计算机通用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程序,构筑供水流量、压力、土壤水分、作物生长信息、气象资料的自动监测控制系统,进行水、土环境因子的模拟优化,实现灌溉节水、作物生理、土壤湿度等技术控制指标的逼近控制,从而将农业高效节水的理论研究提高到现实的应用技术水平。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实用性强,灌溉定时定量,适用范围广,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花卉、果树、大棚等灌溉管理。 一、农业智能灌溉系统组成: 浙江托普物联网研制的农业智能灌溉系统由首部枢纽、管路和滴头组成。 1.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及动力机)、施肥罐、过滤器、控制与测量仪表等。其作用是抽水、施肥、过滤,以一定的压力将一定数量的水送入干管。 2.管路: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以及必要的调节设备(如压力表、闸阀、流量调节器等)。其作用是将加压水均匀地输送到滴头。 3.滴头:其作用是使水流经过微小的孔道,形成能量损失,减小其压力,使它以点滴的方式滴入土壤中。滴头通常放在土壤表面,亦可以浅埋保护。

二、农业智能灌溉系统系统工作原理: 1.灌溉控制 灌溉分为人工干预、定时定量、条件控制3种灌溉控制方式,不论哪一种控制方式,当达到灌溉开始条件时,先打开田间阀和主控阀,然后启动水泵,开始进行灌溉。当一组阀门灌溉结束时,先打开下一组阀门,再关闭正在灌溉的阀门(水泵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当所有需要灌溉的田间阀灌溉完毕,先关闭水泵,再关闭主控阀和田间阀,这样,一个灌溉过程结束。 2.营养控制 营养液控制方式也分为人工干预、定时定量、条件控制三种。当进行营养液时,计算机系统根据选定的配方和已设定好的营养液PH、EC值,利用文丘里注肥器进行水肥混合,同时在线实时监测混合营养液的PH、EC值,根据PH、EC设定值与检测值之间的偏差来调整混肥阀的注肥频率,在短时间内使营养液的检测值和设定值之差达到允许的范围内。当一组田间阀门结束时,先打开下一组阀门,再关闭正在运行的阀门。当所有需要的田间阀完毕,先关闭泵和水泵,再关闭正在运行的所有阀门,结束控制。 3.过滤器自动反冲洗控制 过滤器反冲洗有2种控制方式,一种为自动控制,一种为计算机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是利用差压开关监测过滤器进、出口两端差压,当过滤器由于堵塞,两端差压达到设定值时,立即中断当前的工作,对过滤器组依次进行反冲洗,冲洗时长可任意设定,冲洗完毕,恢复系统原来的运行状态。过滤器反冲洗手动控制是当认为过滤器需要反冲洗时,通过启动反冲洗程序界面上的启动键,随时可进行过滤器的反冲洗,冲洗方式与自动控制相同。 4.优先权控制

智能灌溉系统

摘要 灌溉系统自动化水平较低是制约我国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此,文章设计了以单片机控制为中心的模拟智能灌溉系统。该系统可对不同土壤的湿度进行监控,并根据作物对土壤湿度的要求进行适时、适量灌水。 单片机控制部分采用的是型号STC89C52的单片机,主要有显示单元、ADC 采集单元、RTC 单元、EEPROM 存储单元、继电器控制电路及报警输出电路组成。单片机可将电位器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通过AD 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 DS1302 芯片提供时间信息;通过按键完成灌溉系统控制和湿度阈值调整功能,再通过 LED 完成系统工作状态指示功能。实现了土壤湿度测量、土壤湿度和时间显示、湿度阈值设定及存储等基本功能。 关键词:智能灌溉,单片机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前言 (1) 1.2国内外现状 (1) 1.3智能灌溉系统的简介 (2) 1.4本次设计中担任的工作 (2) 第二章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3) 2.1本设计任务和主要内容 (3) 2.2模拟智能灌溉系统框图 (3) 2.3 STC89C52单片机简介 (3) 2.4实时时钟模块 (5) 2.4.1 DS1302 基本功能 (5) 2.5按键模块 (6) 2.6模数转换模块 (6) 2.6.1PCF8591基本功能 (7) 2.7继电器的驱动模块 (8) 2.8数码显示模块 (9) 2.8.1数码管的简介 (9) 2.8.2锁存器M74HC573 (10) 2.8.3译码器74HC138 (10) 2.9存储模块 (11) 第三章原理图的设计 (12) 3.1Protel DXP的简介 (12) 3.2智能灌溉系统原理图的设计 (12) 3.2.1启动Protel DXP 2004 (12) 3.2.2电路原理图文件的新建和保存 (12) 3.2.3元件的查找和放置 (13) 3.3智能灌溉系统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 (16) 3.3.1新建印制电路板文件 (16) 3.3.2规划印制电路板 (16) 3.3.3将电路原理图文件传输到PCB中 (16) 第四章系统软件的设计 (21) 4.1流程图 (21) 总结 (23)

解析高校公共浴室升级改造面临的问题

解析高校公共浴室升级改造面临的问题 在新旧动能转换政策下,很多高校都面临着高校浴室的升级改造,高校热水洗浴系统的升级改造不是一件小事,多方面的困扰着校方,如何升级改造?改造资金从哪里来? 传统的校园热水系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浴室体量大供热能源落后,管线特别的复杂,在升级改造中施工周期长(影响学生正常生活),投入资金大(需要可支配资金大),所以高校洗浴升级很多校方一直避而不谈,造成一些公共浴室的运营期超过十几年十分落后。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学生在选择报考高校时,除了注重高校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关注校园的生活环境,宿舍的服务设施是否完善,特别是南方学子到北方求学,关注浴室有没有隔断等,注重洗浴品质和隐私。据调查多数高校自营浴室项目,存在着连年亏损状况。 超级澡堂BOT校园热水洗浴新型解决方案,由大白U帮平台进行校园热水洗浴系统的投资建设,承担热水洗浴系统中的设计、设备、材料及施工安装的费用,解决高校在洗浴升级改造上的资金压力,降低了校方的投资风险,运营期内由大白U帮平台负责运营,减少校方的管理压力。 新的热水洗浴方案,选择宿舍楼内的1-2个房间进行浴室改造,最快可25天内完成室内浴室的施工,可利用高校的学生寒暑假期间进行施工改造,不耽误校内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在热水制热的供热上,抛弃原有的锅炉式供热方案,选择空气能设备作为热源,新的供热方案更高效节能,在运行中不产生二次污染,符合绿色高校建设,

能源站的建设均为标准化、模块化装配,可以根据高校的实际需求进行机型搭配,可以实现快速上线,更快完成高校洗浴设施的改建。 新的热水洗浴方案还引入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远程监控能源站的运行状况,建设浴室的浴位使用情况,通过设置可实现能源站、浴室的无人值守智能运转,操作简便管理简单,可以降低后期的运营管理成本,帮助高校更好的管理,提高了高校的互联网建设水平,增加校园的基础服务能力,提升高校知名度。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 Automobile exhaust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摘要 (Abstract): 汽车尾气会以热的形式大量散失, 散失的热量在100瓦的量级。 本项目基于微电脑控制技术将汽车发动机尾气原本以余热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能量,运用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转化成电能回收利用。并且将发电核心装置和汽车三元催化器结合。使此装置在现有车辆上应用的可行性大幅度提高,并且弥补了三元催化器在汽车启动时催化效率低的缺陷。 发电核心模块为全固态结构,正常使用时间达10-15年。基于开关稳压电路设计的稳压模块为车载电器提供稳定的12V电源。发电组件在为车载电器供电还有盈余时对蓄电池充电。并且发电组件的工作情况,发电功率等信息通过显示器显示。同时发电组件和发动机三元催化器结合,在发动机启动时蓄电池为发电组件供电,发电组件具有制热功能可以为三元催化器加热,缩短发动机起动时三元催化器达到正常催化效率温度的时间,从而提升三元催化器在发动机启动时的催化效率。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发电组件高温面的温度符合三元催化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所以两部分结合既可以提升三元催化器在发动机起动时的催化性能,又方便此系统在现有车辆上安装。 关键词(keyword):汽车尾气发电;温差发电;三元催化器;节能减排。

1、引言(Introduction)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 我们社会面临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的威胁,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给予更多地关注?这使得温差发电技术越来越引人注目, 该技术是一种固态能量转换方式, 能够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无机械转动, 因而无噪声?寿命长?工作稳定可靠?轻便,且可利用各种设备的废热、余热等, 因而适用于军事、勘探和边远地区等的小功率发电和深空探测?另外, 半导体发电模块可广泛用于小家电制造、仪器仪表、玩具及旅游业。由于传统能源价格日益高涨,废热回收利用愈形重要,热电废热回收技术可望继太阳光电技术之外,成为下一波新兴产业。 其技术特点:利用汽车尾气发出的电给汽车电瓶充电,供应用电系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我国的研究近况 人们对能源的不断的需求,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使得各国科学家不断探索新的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潮汐和地热发电等。科学家开始尝试利用汽车尾气的余热发电,而汽车的余热发出的电相当于有“1000节AA电池”。 美国加州的热力生命能量公司主要生产工业用温差发电系统。该公司目前也在研制能够在只有几摄氏度温差环境下工作的发电机,这与汽车尾气发电的原理大致相当。将1000台这样的发电机组合在一起,就能够提高能量输出。该公司已经研制成功的原型系统可以在50度温差条件下发电100W,足以驱动一个心脏起搏器或者生物传感器。而美国北卡三角州国际研究院采用纳米材料制成1 cm3大小的发电装置,可以在0.9oC温差范围内,输出144W电量,考虑到能量损失,最终输出电量也达到了67W,足以维持心脏起搏器正常工作,这块贴片输出的10~20 mw的电量,也可以为充电电池补足3次电力。 1.3.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 早在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了温差电势,温差电势的大小,同被加热的接点(热端)和没有加热的冷端的温度差成正比,而且与两种导体本身的材料有关。基于此原理的热电偶作为工业测温的主要探测头。利用“塞贝克效应”原理来开发发电电池有着广阔的前景。

公共浴室设计方案(DOC)

一、工程项目概况 对浴室的生活热水供热设备和男女更衣室取暖设施等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新建公共浴室,、 1 进行项目设计。 公共浴室生活热水部分具体情况如下:2、 1116㎡;建筑总面积: 160只;一层为男浴室,二层为女浴室。共设淋浴器热水温度60℃;3517kw,设计小时耗热量为小时最大热水量55m3/h, 只淋浴器同时正常使用;3小时集中洗浴时160热水系统要求:保证全天 )小时。热水供水方式:定时供水(全天4 公共浴室采暖部分具体情况如下:3、 ㎡;165㎡,总面积330采暖面积:男、女更衣室面积均为 2.7m;更衣室层高采暖方式:由设备供应商建议,并提供具体设计。必须满足采暖的具体要求。 热源部分采用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节能型加热设备——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作为加热、4 系统的主要加热设备。为以后运行节约大量的能源。 二、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我公司拟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制备热水和提供采暖,按照“在1在系统节约初期的投资费用”的原则,确保满足全天热水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优化系统,热泵系统本身的特上海的气候特征因素、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学校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特征、又做到了去除不必要的费用做到即保障了使用功能即用水的安全性,性相结合,优化配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在保障热水系统的供水前提下,我公司结合本公司的产品特性与以往的成熟经验,在热2,,水系统与生活热水独立泵热水系统中增加采暖与空调制冷功能。在冬季利用热泵制热采暖在夏季利公共浴室的更衣室内采用地面辐射方式进行采暖,起到增加舒适性和节能的效果, 用热泵产生的冷气对公共浴室的更衣室进行制冷,提供免费的冷量; 、采用两套运行独立,又可以联合使用的热泵加热系统,一方面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3 大大提高了部分负荷的性能,另一方面,即当生活热水使用量较少时只须启用一套加热系统; 、在使用量较少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启用一套加热系统来减少制热水量,另外还可以通过4 液位设置,控制制热水量,尽可能保证水箱内热水当天使用完,防止军团菌产生。 、在以上的设计思路下,我公司同时听取学校及设计院专家的意见结合公共浴室的使用特5 征和上海地区的环境工况、我公司热泵产品的特性进行以下的设计。 三、地理位置及气侯 1、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6℃左右。7、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约28℃;1月份最低,月平均约4℃。全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但一年中60%的雨量集中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