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会计要素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会计要素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会计要素的比较研究

目录

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1)

前言 (2)

一、会计要素概述 (3)

(一)会计要素的内涵及意义 (3)

(二)会计要素的总体认识 (4)

(三)中西会计要素体系 (5)

二、中西会计要素内涵的比较 (7)

(一)我国与美国(FASB)会计要素的比较 (7)

(二)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会计要素的比较 (10)

三、我国会计要素体系存在的缺陷 (11)

(一)我国会计要素与国际会计的设置不一致 (11)

(二)会计要素存在交叉,不具有合理性 (11)

(三)在收入和费用范围的界定上不科学 (12)

(四)利得和损失概念模糊不清 (12)

四、我国会计要素体系需要改进的建议 (13)

(一)结合实际,基本按照IASB概念框架定义五个会计要素 (13)

(二)科学界定收益和费用 (13)

(三)取消“利润”要素,按照FASB的概念框架定义“全面收益”要素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9)

中西方会计要素的比较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外会计要素的组成及其定义内涵,对我国新经济环境下构建

会计要素体系以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持续全面趋同提出建议,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第二部分介绍会计要素概述;第三部分介绍了中西方会计要素内涵的比较;第四部分介绍我国会计要素体系存在的缺陷以及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西会计会计要素比较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omposition and definition of accounting element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construct accounting system in China under the new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to achieve the overall convergence.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overview of accounting elements;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ccounting elements; the fourth part introduces the existing defects of accounting element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accounting;Accounting elements;compare

1

前言

2006年2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①。2009年9月,财政部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时间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持续全面趋同的完成时间确定为2011年②。财政部此次发布《路线图》的核心目标,是希望能够积极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拟作出重大修改的准则项目,促进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充分考虑我国新兴市场经济的实际,并积极消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现存的极少数差异。这就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并非只是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改企业会计准则,而是推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多地考虑我国的情况,并对我国会计准则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效的财务报告体系是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而高质量的全球统一会计准则是实现有效财务报告的前提。目前世界绝大部分经济体都开始采纳国际财务报告规则或准则③。伴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完成了金融危机重大项目,我国会计准则可能再次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差异④。正因如此,我国会计界就更有必要来研究中外会计之差异,积极寻求更为妥善的解决途径,更何况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大趋势,这为我国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创造条件。

同时,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进入、国内企业在业务领域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内容——会计要素的研究与探讨就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拟对中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所确认和定义的会计要素进行比较,对我国新的经济环境下构建会计要素体系提出建议。

①郝丽霏:《会计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第2页。

②郝丽霏:《会计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第3页。

③吴玲萍,杨汇凯:《会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5页。

④吴玲萍,杨汇凯:《会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7页。

2

一、会计要素概述

(一)会计要素的内涵及意义

在会计实践中或实际运用过程中,为了进行科学合理分类核算,从而提供各种分明让你别累的会计信息,就必须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于是,会计要素这一概念就应运而生①。对照“要素”的定义,可以类比会计要素是组成会计对象的本质或实质或因素。可以更为详细地解释会计要素,也称之为会计对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会计要素的定义应是为确认和计量,特别是为确认提供依据②。

财务人员或会计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准则等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行为和结果进行反映和控制, 以促进会计主体的会计目标达成或实现的管理的系统过程就是会计③。因此, 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准则是会计实际工作或实践的基础与规范,也是考核和评价会计工作结果和效果的标准, 其科学性、全面性、完善性和可操作性对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实践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会计要素是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准则基础和核心,是整个会计的基石,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类要与现实经济环境具体要求和特征相适应, 如此才能服务于企业或组织,才能为管理人提供高效的会计信息或财务信息④。而各国会计对象是一致的,会计目标也大体相似,因此各国会计准则所确认和定义的会计要素有许多相似之处。会计要素的划分和设立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要求相结合的产物,但各国会计所处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具体环境不同,制定会计准则时的考虑也各有侧重,会计要素体系的构建就体现了特定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经济活动本身的特征和会计目标的要求⑤。科学合理的会计要素体

①吴玲萍,杨汇凯:《会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12页。

②陈国辉, 迟旭升:《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第18页。

③陈国辉, 迟旭升:《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第19页。

④郝丽霏:《会计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第25页。

⑤郝丽霏:《会计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第26页。

3

系对于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会计目标以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会计要素的组成和具体内涵又不尽相同。

(二)会计要素的总体认识

我们先用下表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所确认和定义的会计要素进行总体比较,以期产生大体的认识。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规定的会计要素存在差别,但这些会计要素都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或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的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一般是资产、负债、权益(所有者权益);一类是反映或体现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的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一般是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等。会计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通过会计等式表示出来①。会计基本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如果考虑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会计要素,则基本会计等式就演变成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我们把这个会计等式称为扩展的会计等式②。

①郝丽霏:《会计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第32页。

②陈国辉, 迟旭升:《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第25页。

4

(三)中西会计要素体系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会计要素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85年发表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6)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营业收入、费用、利润、损失、综合收益十大类。其中,第一类是反映或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的要素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负债、权益);第二类是反映或体现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的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营业收入、费用、综合收益、利得和损失)①。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第一类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1)资产:指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2)负债:指未来有可能的经济利益损失;(3)权益:是以某一会计主体的资产与负债的之间的差值。其中企业中把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

第二类反映资产、负债和权益变动的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要素。(1)业主投资:指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增加,是为了增加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而把资产转向会计主体或者是企业的结果。投资包括有形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前者包括资本、人力和机器设备等,后者包括专利权、商标和声誉;(2)派给业主款:权益或者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的减少;(3)综合收益:是指与所有者以外的交易所造成或产生的权益变化;(4)营业收入:是指会计主体在基础业务中所获得的收入;(5)费用:是指会计主体进行某项活动而产生的资产的耗费;(6)利得:或称溢余,是指除了营业收入和所有者投资所造成的资产的增加;(7)损失:是指除了费用或利润分配资产的减少。

2.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会计要素体系

IASC(IASB的前身)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营业收入、费用五大类。其中,第一类用以描述某一时点的资源和对资源的要求权,即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权益);第二类用以描述在一定期间内影响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变动的交易和其他事项及情况,即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营业收入、费用)。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①陆娟:《我国和国际会计要素比较》,载《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7期第128页。

5

第一类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1)资产是指一种资源,未来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2)负债是一种义务,未来将会导资源流出,损失经济利益;(3)权益就是资产与负债的差。

第二类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1)营业收入指在一个会计期间,除了所有者进行投资以外权益的增加,是企业经营业绩的体现;(2)费用指在一个会计期间由于耗费而导致的经济利益减少, 其形式表现为因资产流出、资产消耗或是发生负债而引起的权益减少, 但不包括与对所有者分配有关的权益减少。

3.我国会计要素体系

会计要素概念在我国是于1992年首次提出的,当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参考和借鉴国际经验和惯例下,设置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①。在这以后,对会计要素的定义或内涵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订,即2000年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都对会计要素的定义做出了与时俱进的调整,以体现时效性和科学性。但,与西方的会计要素划分一样,我国的会计要素也可以细分为两类。其中,第一类是反映或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的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二类是反映或体现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的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即收入、费用以及利润。下面分别予以介绍:第一类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该资源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负债是指一种现时义务, 该义务可能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差值,在企业中也叫股东权益。

第二类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1)收入是指除了所有者投入资本外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费用是指除了所有者分配利润外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3)利润是指收入减去费用,代表会计主体一段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的成果, 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①魏海明:《会计理论新体系探索》,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第27页。

6

二、中西会计要素内涵的比较

(一)我国与美国(FASB)会计要素的比较

总体上看,FASB与我国在对会计要素的定义方面都做到了:会计要素定义目标或目的清晰明确;会计要素定义或内涵反映了或表现了该会计要素的特点特性;既考虑到理论性又考虑到实用性,既考虑到反映历史信息又考虑到核算未来收益①。

我国与FASB相比,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内容与FASB基本相同,但其他要素的划分标准和内涵与其存在些许不同,即美国(FASB)会计要素比我国会计要素多两个要素: 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这两个要素是与权益密切相关的,与美国经济高度发达、权益业务数量多且复杂相关,增设这两个要素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权益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我国的资产负债表中有一项子要素——实收资本,其与FASB的业主投资要素内涵是一致的。我国现行的会计要素的分类中是没有派给业主款和综合收益的这两个要素的。

1.资产要素的比较

资产在会计要素定义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他要素的定义都与资产相联系。例如,负债是债权人对资产的要求权,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收入是资产的增加或对资产要求权的减少,费用是资产的减少或对资产要求权的增加,利润是资产的净增加。因此,对资产这一要素的比较在整个会计要素比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定义高度总结了资产的核心特性。这对于会计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即能够依据资产的定义或内涵来判别计入会计反映和核算的资产范围,同时也是当前会计工作和会计报表的要求或准则之一,比如,会计主体在对外发布资产负债表时,应该对“不良资产”单独列示,或者是附注说明,因为“不良资产”可能不会对带来经济利益,也就不是资产了,不能和资产混为一谈。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主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这“未来经济利益”成为所有会计要素的共同基础,虽然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表述有些许不

①陆娟:《我国和国际会计要素比较》,载《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7期第128页。

7

同,但是都界定了确定了资产的核心特性特点,即1)资产是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利益;2)会计主体能够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也可以让其他的相关者获取经济利益;3)引起资产的经济活动已经发生。中美两国对于资产的内涵与定义的把握实质上或本质上是一样的。

2.负债要素的比较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负债定义或内涵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这个定义或内涵突出了负债的三大基本特性特点:(1)必须是现在会计主体的义务;(2)义务是由于已经发出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或造成的;(3)会计主体履行义务将会导致或造成经济利益的流出,即发生经济损失。同时,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还规定,对于负债的确认,不但必须满足其定义,而且还要符合以下两个确认条件:(1)现时义务的结果是可能导致或造成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流出;(2)经济利益可能流出的大小金额可以准确计量。只有同时满足定义或条件才能确认是负债。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负债规定为将来可能要放弃的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主体由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将来要向其他主体转交资产或提供劳务的现时义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负债有三大基本特性特点:(1)代表的事一种义务或责任,该责任或义务将会在未来特定日期通过资产的转让或使用来清偿;(2)这种义务或责任使企业无法避免未来的利益牺牲,或选择的余地很小;(3)导致企业承担义务或责任的经济活动已经发生。

尽管我国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表述有所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负债是一种经济义务或经济责任,都抓住了负债的可能在未来导致会计主体经济损失这一本质。

3.所有者权益要素的比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或内涵的表述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企业的剩余权益所有权归投资人所有,是所有者权益的本质内容①。这不仅仅表示了所有者权益的实质,还说明了所有者权益的计算方法。该定义与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反映的相一致,使得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更容易学习、识记、理解、掌握和运用。

①苏晓玲:《中西方会计要素比较》,载《发展》,2011年第2期第73页。

8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权益是以某一主体的资产减除其负债的剩余部分。在企业,权益就是所有者权益”;

双方对所有者权益要素只是表述不同,从中可归纳出权益的特征:

(1)权益表明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的资产总额减负债总额后的净额全部归投资人所有,反映了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2)权益与负债共同构成企业资产的来源;

(3)权益与企业的特定资产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做数量上有联系,没有其他内在的联系;

(4)权益的数额等资产减去负债,也就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相挂钩。

4.收入要素的比较

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会计理论界一般认为广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狭义的收入仅指营业收入。我国的收入使用了狭义概念的收入,将其定义为除了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外的所有经济利益的流入。

FASB也使用了狭义概念的收入,与我国对收入的狭义概念基本一致,并且都强调了收入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是现在经济利益的流入,是正常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而不是非正常经济活动产生的。

5.费用要素的比较

费用是与收入配比的一个会计要素,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将费用定义采用为狭义的定义,具体表述是: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或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即我国关于费用的定义是狭义的。FASB 对于费用的定义与我国是一致的,也采用狭义定义,且内涵上是一致的。

6.利润要素的比较

利润是等于收入减去费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取得的广义收入超出广义费用的部分。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利润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①。

①苏晓玲:《中西方会计要素比较》,载《发展》,2011年第2期第73页。

9

美国FASB没有对利润下定义,而是提出了综合收益和利得两个类似的概念,美国FASB 将综合收益定义为:“全面收益包括报告期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化”。利得则是指非正常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益。

(二)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会计要素的比较

IASC(IASB的前身)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营业收入、费用五大类。其中,资产、负债、权益等三个会计要素的比较与中美之间或中英之间的比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实际上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会计要素之间的差异体现于营业收入和费用这两个会计要素上。

1.(营业)收入会计要素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营业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入、资产增值或是负债减少而引起产权增加,但不包括与产权所有者出资有关的类似事项。”其营业收入概念还包括利得,IASB认为利得与营业收入性质相同,都是经济利益的增加,故不必分开设立单独的会计要素,属于广义的收入,体现了更为广泛的适用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其概念框架中指出,利得是指满足收益的定义并且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项目。营业收入作为会计要素之一,是指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是会计期间内正常与非正常活动中经济利益的增加,包括收入和利得,因此可将其理解为广义的收入。

而中国会计准则定义的收入要素仅是营业收入,收入要素不包括利得,中国也没有单独将利得设为会计要素,但将利得并入利润要素,相当于作为利润的子要素①。

2.费用会计要素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费用是指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减少,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出、资产递耗或是发生负债而引起业主产权减少,但不包括与产权所有者分配有关的类似事项。”费用要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要素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和非经营活动中净资产的减少,狭义的费用要素仅指经营活动中的营业费用,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我国所采用的是狭义的费用要素,不包括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则把损失也包括在费

①郝丽霏:《会计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第26页。

10

用之中,属广义的概念。由于费用与损失有时很难划分,如坏帐损失、汇兑损失名义上是损失,但实际上计入费用,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也不无道理。

其广义的费用要素既包括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也包括非日常活动发生经济利益之减少的损失。由此可见, IASB的费用要素涵盖FASB的费用和损失要素,涵盖我国的费用要素和直接计入利润的损失。IASB没有设独立的利润要素,这是因为:IASB认为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也就是利润确认和计量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利润会计要素。

而中国会计准则定义的费用要素仅是费用,不包括损失,中国也没有单独将损失设为会计要素,但将利得并入利润要素,相当于作为利润的子要素①。

三、我国会计要素体系存在的缺陷

(一)我国会计要素与国际会计的设置不一致

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会计要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分类和内容上与世界各国基本一致;第二类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在分类上与世界各国存在一定的差别。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设置收益和费用两个要素,双方对收入和费用要素的界定存在较大分歧。例如,我国采用了狭义的定义,并采用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强调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英国采用了广义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用的是“营业收入”和“费用”,营业收入包括利得,费用包括损失,英国则采用了“利得”和“损失”,其中利得包括收入,损失包括费用。

(二)会计要素存在交叉,不具有合理性

会计要素应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在我国六个会计要素中,“利润”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又沿袭至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要素,其与收入费用要素并列为一个层次,而实际上是收入与费用、部分利得与损失的计算结果,因此和其他动态要素内涵上存在交叉,不具有互排性。

①陈国辉, 迟旭升:《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第27页。

11

会计基本准则是所有具体准则的基础,是用来指导、评估和发展具体准则,为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之中处于基础位置。在会计基本准则中对会计核算的对象进行总体概括就是会计要素。新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利润定义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①。其中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据此,利润的计算取决于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基本会计准则将利润作为一个要素实有不妥,理由是利润只是收入和费用的计算结果,将其作为会计要素之一是不科学的。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这就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收入和费用是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作为会计要素,而利润只是收入和费用二者相减的结果,将其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在基本准则中列示,违背了会计基本准则的基础地位。

(三)在收入和费用范围的界定上不科学

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将费用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但是在范围界定上不科学,在期末结转、计算利润时却又包括了在非日常活动中取得的利得和损失。例如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所有损益类账户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这样一来就使得收入和费用的范围前后不一致,内涵和外延不一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四)利得和损失概念模糊不清

基本准则按照国际惯例提出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但并没有将其纳入会计要素,只是用于解释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其理论地位难以确定;同时,从定义上看,这两个概念与

①李英贵:《会计要素的比较与建议》,载《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年第6期第101页。

12

收入、费用的区分主要在“日常”和“非日常”活动上,但是何谓“日常”、“非日常”缺乏明确的界限,目前只是通过举例加以区分,而且利得和损失涵盖了除收入、费用、所有者投资和派给所有者款之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所有项目,既包括已实现的收益,也包括未实现的收益;既包括列示于利润表的项目,又包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导致其性质模糊不清,增加了实务操作的困难。

四、我国会计要素体系需要改进的建议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高度概括,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部分,它提供了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基础,是会计核算及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前提,应当按照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划分和设置会计要素。

(一)结合实际,基本按照IASB概念框架定义五个会计要素

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的进程,会计要素体系可按照IASB概念框架进行构建。而且,会计要素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会计目标,以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目标的需要。我国高层次会计目标是满足投资者需求以及反映受托责任①。而这些信息来源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因此,设立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收益和费用要素至关重要。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同样需要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因此,从反映受托责任角度出发,也应当设立这五个要素。

(二)科学界定收益和费用

在收益和费用的定义和划分上,可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划分标准,用广义的概念将收益定义为在一定会计期间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表现为资产的流入或增值,或者是负债减少②。按照与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将收益划分为收入和利得。按照我

①宋雪梅:《中外会计要素比较》,载《中国外资》,2012年第19期第129页。

②罗国莲,裘宗舜:《中西方会计要素的比较及启示》,载《商业会计》,2010年第8期第67页。

13

国会计基本准则的规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时应当遵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据此,本文认为会计要素的设置既要符合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内容,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又要简明扼要,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从利得和损失的经济实质内容来看,利得与收入一样,都代表经济利益的流入,都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损失与费用一样,都代表经济利益的流出,都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在性质上是相同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收入和费用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经济利益的流

入与流出,利得和损失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偶发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与流出。为此,本文将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合并为收益类会计要素,既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又使得会计要素的划分简明易懂。

(三)取消“利润”要素,按照FASB的概念框架定义“全面收益”要素

首先,在利润的确认上,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采用的是“全面收益观”,即“利润”要素反映的是广义的内容,而“收入”和“费用”要素则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所以,在不对称的概念范畴下,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只能反映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能揭示三类经济交易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会计要素的设置要求内容具有互异性,而且应以实际经济交易或事项为基础。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利润的形成实际上是收益和费用对比的结果,而对比前的“利润”体现在所获得的收入和所发生的费用中,对比后的“利润”实质上已经成为所有者权益(业主权益)的一项内容。所以利润要素的内容与收益、费用、所有者权益要素相互交叉重叠,要素内容的虚空不符合会计要素设置的原则。同时,利润是收益与费用派生出来的间接量,并非由具有实质内容的利润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其存在不符合会计要素的设置原则。

另外,从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角度出发,应当将体现在所有者权益当中的已确认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单独列示,可充分披露企业经营风险①。为此,有必要在取消“利润”要素的同时设立“全面收益”要素,综合反映企业包括已确认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在内的损益。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所确认和定义的会计要素进行的比较,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了中外会计要素之间的差异,并就我国会计要素存在的缺陷及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①林翰文:《会计要素设置的国际比较与启示》,载《财会月刊》,2010年第18期第97页。

14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实现实质性趋同的大背景下,对我国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的改进,以期为我国会计准则实现国际持续全面趋同创造条件。

15

参考文献

[1]郝丽霏:《会计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吴玲萍,杨汇凯:《会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3]陈国辉, 迟旭升:《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

[4]杨宁论:《财务会计要素概念的历史变迁》,厦门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45页。

[5]罗飞,唐国平:《财务会计要素及其体系新论》,会计研究,2000年,第7期,第33页。

[6]唐国平:《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第99页。

[7]杜兴强:《关于会计要素几个问题的思考》,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30页。

[8]邓永勤,丁方飞:《论会计要素概念的拓展》,会计研究,2011年,第6期,第32页。

[9]周竹梅:《完善我国会计要素的思考》,财会月刊,2009年,第4期,第3页。

[10]娄尔行:《界定成本、费用、收入、支出、收益、损失等会计名词的涵义》,会计研究,1990年,第6期,第8页。

[11]陈毓圭:《会计要素论》,会计研究,1991年,第4期,第10页。

[12]娄尔行:《关于会计要素的若干思考——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提纲(讨论稿)》》,上海会计,1991年,第6期,第2页。

[13]魏海明:《会计理论新体系探索》,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

[14]吕长江,梁化军:《对会计要素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会计研究,1997年,第7期,第28页。

[15]唐国平:《“财务会计要素体系重构——兼论企业财务报表改进”研究项目简介》,财经政法资讯,2003年,第2期,第16页。

[16]唐国平:《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之重构》,会计论坛,2003年,第2期,第67页。

[17]葛家澍:《资产概念的本质、定义与特征》,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5期,第8页。

[18]葛家澍:《试评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某些改进——截至2008年10月16

日的进展》,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第3页。

16

[19]宋小明:《成本会计发展的九大历史规律》,会计之友,2008年,第6期,第

14页。

[20]苏晓玲:《中西方会计要素比较》,发展,2011年,第2期,第73页。

[21]周晓存:《中外企业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经济视角(下),2011年,第10期,第44页。

[22]陆娟:《我国和国际会计要素比较》,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7期,第128页。

[23]陆娟:《中美会计要素比较》,时代金融,2012年,第6期,第103页。

[24]李英贵:《会计要素的比较与建议》,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年,第6期,第99页。

[25]宋雪梅:《中外会计要素比较》,中国外资,2012年,第19期,第127页。

[26]罗国莲,裘宗舜:《中西方会计要素的比较及启示》,商业会计,2010年,第8期,第65页。

[27]林翰文:《会计要素设置的国际比较与启示》,财会月刊,2010年,第18期,第96页。

[28]JWG, Financial instruments Comprehensive Project: Draft standard and basis and conclusions,financial instruments similar items[S],2000,(11):150.

[29]W.A.Paton. Accounting theory: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corporate enterprise,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22.

[30]Sprague, Charles E. The Philosophy of Accounts [M].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1923.

[31]Suojanen, Waino W. Accounting Theory and the Large Corporation [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54,29(3):391-398.

[32]Staubus, George J. The Residual Equity Point of View in Accounting [J]. The Accounting Rview,1959,34(1):3-13.

[33]Moonitz,M.AICPA,ARS No.l: Basic Accounting Postulates [C]. 1961.

[34]Sterling,Robert R.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rA Review Articl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7,(1):95-112.

[35]Maiy E. Barth, Wayne R. Landsman and James M. Wahlen, Fair value accounting: Effects on banks' earnings volatility, regulatory capital, and value 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FJl, Journal of Bankine&Finance, 1995,(6):577-605.

17

[36]Anwer S. Ahmed and Carolyn Takeda, Stock market valuation of gains and losses on commercial banks'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11 ):207-225.

[37]Vellozzo,Philippe. A Review of Brie Gertler (ed.) Privileged Access: Philosophical Accounts of Self-Knowledge [J]. PSYCHE 2005,11(6).

18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全新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全新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提供免费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作为学科的设计 1.1复习笔记 考点一:设计的理论阐述★★★ 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依据西方对视觉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划分方式来划分设计的理论研究领域,可以将其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1设计史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并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1)戈特弗里德·桑佩尔(1803~1879) ①人物简介 桑佩尔作为德国建筑师与作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艺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②思想主张 a.在艺术史观上桑佩尔认为艺术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艺术的风格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的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其追随者认为,艺术品是技术手段或自然原型的被动反应。 b.其美学材料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艺术史家和建筑家。他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基于此,西格弗里德·吉迪恩写成《空间、时间与建筑:新传统的成长》一书。 c.他强调材料在建筑和工艺美术中的重要性,并因此成为现代艺术运动的先驱。 ③代表作品 在《工艺与建筑的风格》著作中,他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阿洛伊斯·李格尔(1858~1905) ①思想主张 a.奥地利艺术史学家李格尔从价值上完全打破了大艺术与小艺术的分界,将对传统小艺术的研究提高至显学的地位。 b.他严厉地批判桑佩尔的机械材料主义理论,指出机械材料主义美学的漏洞,强调艺术是一门心智的学科,必须具有精神性,并称之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而艺术品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心智成功、是人的创造性精神的物质表现。 c.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是坚持创造性的自主和选样的原则。 ②代表作品 其代表作《风格问题》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重要著作,其重要之处在于李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 (3)尼古拉斯·佩夫斯纳(1902~1983)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根据我们的所学知识可以发现,中国和西方的早期管理实践中大国的形成都是管理思想萌芽的开始,例如在秦国和古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就给我们留下了有关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统帅军队、组织战争、治理经济、发展生产等方面极其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但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具体发展的不同,中西管理思想在管理价值观和管理哲学及其由此所决定的管理方法论和手段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具体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也同样是博大精深的,其中也包括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综观中国古代诸家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不外乎是儒、墨、法、农、道之说的反映和体现。中国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农业密不可分,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畜牧业、手工业等社会分工之后,中国早期的管理活动和行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老子、孔子、商鞅、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主要侧重于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和法治。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经过五千年的积累与提炼,至今仍在国家和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它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一是缺乏与近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有机联系,二是缺乏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同时,它自身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形态。 相比较之下,西方管理思想则是与近代大工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科学管理运动之后所产生的各种管理理

论,更是直接为现代市场经济服务的,因而形成了它自身的优点。这主要是: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试验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严密的管理,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整个管理活动的效率,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重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等。当然西方的管理思想也是有一定弊端的。 中西管理思想各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且优劣共生、利弊相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长处和短处,在中西管理思想中往往具有对应和互补的关系。因此,中西管理思想的交流、移植和融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造和重建,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读书体会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书评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葛家澍、林志军一书系统全面的讲解了西方会计的起源、会计理论基本知识、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原则方法和内容、国际会计、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新的会计分支及会计要素的知识。本书在一些主要内容上,力求反映西方规范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等方面的最新成就。本书是会计理论,主要又是对那种会计理论的论述,在与“财务会计”同类问题的阐述上,尽可能把它提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即讲清道理。同时,有关原则、准则、程序和方法等等的说明都不止介绍一种观点、一种做法而尽量列举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观点。这对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分析、鉴别与评估决策能力很重要。用此书作为课外资料,在各位前辈的启迪之下我对会计专业和会计具体业务有了更多的思考、感悟和更清晰的认识,对已学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会计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产活动和对生产活动进行记录的需要。人类的会计行为源远流长。复式簿记作为一种现代会计(簿记)技术问世促使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促使资本主义的利润目标取代了中世纪社会的宗教灵魂。世纪以来,会计取得了重大发展,会计理论和方法取得显著进步,折旧会计、成本会计、报表审查制度、财务会计的诞生及发展。 一切学科的理论皆来自实践并高于实践,会计如同其他学科一样,会计理论与方法来会计实务。世纪年代后,会计理论才基本形成体系。西方国家会计学界中长期存在不同种类或学派的会计理论,所以不同的会计理论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一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将会计理论以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进行分类。二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目的将会计理论以法律法规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事项法、系统法、进行分类。现代会计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有了这些特点:会计理论研究的组织工作上扩大了有关研究群体的功能,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运用上逐渐趋于规范化,会计理论研究内容的范围逐渐扩展到经济及其他学科领域。会计理论在会计学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方面,它解释了现存的会计实务,另一方面是它预测或指导未来的会计实务。 会计准则在西方财务会计实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构成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认会计原则以美国的最具有代表性,美国的会计原则主要由民间制定、权威支持和法律认可几个阶段完成,可见为了改进会计实务,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会计处理程序的规范化或统一化逐渐显得必要。在会计准则制定同时,由于会计实务面临的是与价值相关的经济数据,它不是确定的物理因素,而是高度不确定性的数据,在会计处理时难免运用判断和估计,西方会计学者提出了会计假设。财务会计必须受到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单位、会计期间条基本假设的约束。当然在理论上,会计方法程序或有关准则需要一些原则来指导。早在世纪初,会计学界就已经开始探索会计的基本原则。目前较被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如实反映原则、一致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 为了规范在资本主义市场流动的会计信息,西方财务会计即财务报告逐渐转向接受公认原则的约束和指导。但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会计理论概念作为依据。所以自年代中期以来,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研究出现了开始由准则制定组织直接着手研究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这实际上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发展。概念框架研究标志着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重要趋势,也可以反映其会计准则制定的最新动向。现在作为理论体系的概念框架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是为分析、评估和指导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一个“规范性”的理论基础。二是可以节省准则制定成本。三是有助于使用者理解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还有就是辩解。从世纪年代中期开始,的财务概念框架研究的一个项目就在于重新概括财务报表的要素他们得出十项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分派业主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当代中国采用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要素。财务报表是实现财务报告目标的重要手段,对决策最有用的信息应列入财务报表,并且要经过确认。进行确认需要四条确认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在财务会计中,确认与计量是密

会计发展史

西方会计思想对近代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式复式记账方法开始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会计史上的 重大事件,对后来的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式复式记账法,即源于13世纪以后的意大利沿海城市弗洛伦萨,热亚那和威尼斯等地,后经英美等国长时期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借贷记账法。至大清银行的创办,标志着借贷记账法从此开始在中国的企事业中得以实际应用。西方会计思想的传人促使中国会计理论逐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在近代以前没有出现会计专论,中国古代会计史更多的是会计实践的历史。 关键词:复式记账西方会计思想传统会计现代会计 Abstract: After the Opium War,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method began to spread to China as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ccounting, accounting for the later had a profound impact.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that is, from the 13th century after the Italian coastal city of Florence, Genoa and Venice and other places, long after Britain and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debits and credits. Tai Ching Bank was founded, marking the debits and credits began to be in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Westernaccountingthought Tradition Accounting Modern intellectual Accounting 1、西方会计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会计思想向近代化转型 1.120世纪初西方会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使得会计学研究的范围拓宽,有关会 计学包含的内容得以大为拓展。一方面增加了原来会计思想中从未有过的新内容,如整理帐和统驭帐。据杨端六介绍“整理帐法为英国学者所推崇,其法较繁,而统驭帐法为美国学者所鼓吹,其法较简,国人爱简恶繁,遂多采用统驭帐法而放弃整理帐法”,其认为采用统驭帐法“总帐内户数可以减少而易于试算准确,且报告表册较易明晰。至于记帐手续,并不十分增多”。 而整理帐法与统驭帐法的差异在于“进货销货现款三簿形式均同仅多过帐一次手续;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仅各多一整理帐户;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各有试算表,与统驭帐法之结差表相比较,仅多一户之差额”。在西方众多的会计理论学派中,会计目标理论上的“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笔者认为,系统认识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不同学派的会计思想,对于我国更新会计研究方法、构建会计理论体系以及推动会计实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构建理论的方法与理论结构的起点西方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 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无论是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等传统研究方法,还是事项法、实证法、系统法等所谓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且为人们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会计理论,解开会计理论之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工具。可以认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西方不同会计理论模式、不同会计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真正对西方会计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方法还是传统的演绎法,因为按演绎法构建的会计理论至今仍强有力地指导着西方会计实

中国会计思想史读后感

读中国会计思想史有感

会计作为管理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之前就已经产生,并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始终存在,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以中国各个时期商业金融活动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以政府对会计管理的政策为主线,串联起中国会计思想发展演变的全局。在分析问题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一,剖析各个时期会计循环、财务管理和审计的状况;其二,揭示在发展现状背后的思想演变过程。就这两方面的关系而论,前者是对中国会计思想最为基础的理论反映,它可以站在现代会计理论的立场上,研究中国会计发展的一般规律;后者则是以前者为基础的更深层次的研究。中国会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商业金融活动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作用。从会计思想的发展状况来看,大致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当代会计三个阶段。 会计思想的萌芽 会计思想首先是简单的计数观念,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萌生于人类识别和监督的需要,孕育于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商品经济思想的演进是会计思想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上也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只有少数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大部分时间封建政府是采取重农轻商的政策,商业金融活动一直受到压抑,只是到明朝中后期才有比较长足的发展。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会计思想的萌芽时期,判断会计思想的出现

应该是以会计循环体系逐渐形成为标示,夏代是古代中国正式进入文明时代的开始,它所建立的以父权家长制为基础的奴隶制的邦国组织,不仅为以后上周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中华名族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形成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明确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计量方法,文字叙述式的会计思想已经出现,但是会计思想初露端倪;春秋时间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的时期,此时的会计思想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告整个会计循环体系已初步形成,理财思想和审计思想开始出现,但是会计思想已经基本确立。 单式会计思想的确立和规范 随着商业金融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秦汉南北朝时期的契约思想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备,产权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单式会计思想逐渐确立和规范,会计凭证思想逐渐规范,会计张博进入到序时流水帐时期,会计报告也进入到数据与文字结合式的阶段。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巩固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春秋时期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技术上的进步再加上汉高祖刘邦的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政策的推行,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进入到黄金发展期。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历史战乱频繁,分裂割据的时代,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商业金融活动受到极大的打击,会计思想基本处于停滞或者倒退的状态。 单式会计思想的完善和复式会计思想的萌芽 唐宋时期是苦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古代风剑经济发展进

成文法国家和不成文法国家的会计模式比较分析

成文法国家和不成文法国家的会计模式比较分析 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不成文法是指不具有法律条文形式,但国家认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其并非来自立法机关的创制。 大陆法系是成文法国家,这些国家以制定法为主习惯法为辅不承认判例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英美法系是不成文法国家,这些国家的法律以判例为主制定法为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文法国家和不成文法国家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这次我就它们的会计模式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会计模式,它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 首先,从会计模式的会计实务来比较。 一、从会计法律的角度进行比较。美、英属不成文法系国家,而欧洲大陆国家属于成文法系国家,中国也是成文法系国家。在美英会计准则可以不具有法定的强制性而只具有取得相关权力机构支持的权威性。而在成文法系国家,会计准则和惯例以法规形式发布。成文法系国家有宽松的环境,会计变革不需要严格的立法程序。而在不成文法系国家中,会计变革必须通过立法程序,变革自然也就比较缓慢。 二、从真实公允性的角度进行比较。在美英会计模式中为了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一般对企业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最低程度做出规定,要求充分披露;而在欧洲大陆模式中,首先必须“合法”,为了保护公司利益和主要债权人利益,一般对财务报告不要求充分披露;在中国会计模式中,为了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要求对企业财务报表做到充分披露。 三、从会计不确定性的角度进行比较。在美英会计模式中只是“适度”稳健,对资产的估价则要求“公允”而不能任意低估;而欧洲大陆会计模式则往往过于审慎;而在中国,在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强调了对会计不确定性因素的披露要求。 其次,从会计模式的优劣比较。 一、美英会计模式的优劣性。美英会计模式的会计目标主要是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会计实务处理程序及方法往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它要求充分披露其财务报表。但是,该模式中会计准则的制定是通过民间机构完成的,因此会计准则制定具有明显的利益相关者倾向,制定准则时很容易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而且其会计准则体系相当繁杂而具体,企业很容易在众多的会计条款中找出漏洞并逃避准则的约束。 二、欧洲大陆会计模式的优劣性。该模式在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日本影响很大,该模式极为重视社会责任会计,会计管理体系框架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来规范,这样既注意到市场对会计信息的灵敏性、公司对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也注意到充分保障国家权益,使国家权益不受侵犯。但是,欧洲会计模式出于适应现

西方现代设计史

西方现代设计史 1.朱铭、荆雷合着《设计史》六个时期: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代的设计、早期工业时代设 计、现代主义设计时期、后工业社会的设计、设计的计算机时代。 2.王受之着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建筑史》和《世界平面设计史》,综合地、分门别 类地研究了现代设计史。 3.1851年伦敦举办了“水晶宫”世界博览会,暴露出了“没有功能意义的装饰”和“把钱放在不必 要的装饰上就是一种罪恶”的缺点,从而引发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4.约翰·拉斯金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理论奠基人,现代技术美学的先驱。 5.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乔莎集》,被誉为书帧设计史上的杰作之一。 6.朱尔斯·谢列特,“现代广告之父”。 7.“新艺术之家”:萨穆尔·宾。(主张设计师师法大自然,从大自然中选取动植物形态作为装饰 纹样,取消直线,代之以流畅、纤细而又不失自然有机形态的曲线。 8.“现代之家”:①.朱利·梅耶-格拉弗②.阿贝尔·兰德利③.保罗·佛洛特④.毛里斯·迪佛雷 纳。 9.“六人集团”:①.亚历山大·察平特②.查尔斯·普伦米特③.托尼·塞尔莫斯汉④.赫克 托·基马德⑤.乔治·霍恩切尔⑥.卢帕特·卡拉宾。 10.凡·德·威尔德,不仅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重要代表,而且也是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师的重要人 物。 11.“格拉斯哥四人集团”:①.麦金托什②.玛格丽特·麦克唐纳③.费朗西丝·麦克唐纳④.赫伯 特·麦内尔。从事家具、彩绘玻璃和平面设计等设计工作,他们的设计主要采用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纹样作装饰,具有典型的新艺术风格特征。 12.安东尼·高蒂,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风格:折中主义。 13.彼得·贝尔伦,德国工业同盟会的核心成员之一。 14.荷兰风格派:简单的长方形、正方形、直角等几何形式和无装饰、三原色、中性色彩等造型元 素。 15.里特维德,“红蓝椅”。 16.1919年,德国包豪斯建立,第一任校长:格罗庇乌斯。宣言: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 工艺技术之间在根本上没有任何区别。 17.意大利着名设计师吉奥·庞蒂创办的《多姆斯》杂志成为意大利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宣传阵地。 18.雅各布森,是一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作品:“蚁”椅、“蛋”椅、“倚者 椅”。 19.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提出来“少则烦”。 一、拉斯金的艺术设计思想(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 ①.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②.主张艺术设计要符合使用目的,注重社会功能 ③.倡导艺术家,设计师向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设计灵感和素材 ④.反对现代化生产方式,反对在设计中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主张设计使用自然材料和用手工技 艺。 二、威廉·莫里斯的艺术设计改革思想和艺术设计美学理论: ①.提倡手工艺术,反对大机器工业生产 ②.推崇中世纪哥特式艺术,认为哥特式的手工也是纯真的,毫无造作的 ③.提倡艺术设计“回归自然” ④.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结合,设计出实用的艺术产品,主张“纯艺术”与手工艺术之间的关系

中西方管理学差异

中西方管理学差异 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才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说起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二)对效用的评价方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三)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四)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思想上的差异。 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关心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事物如何发展变化等。虽然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人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辩是西方思维的特征。而作为东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 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各种范畴是靠向内思维得到的,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酿体会、豁然贯通而提出的概念的。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得到的不同,理解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如对中医医理和气功的理解,又如对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能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的起伏。 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东方文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别,又导致中西方管理学体系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 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

会计史文稿

研究中西方财务会计的意义 中西方财务会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各国会计准则趋同以及在建设全球会计准则的大环境下,构建国际趋同的西方财务会计框架势在必行,从而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西方财务会计是西方各个国家适应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和核算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财务会计。西方财务会计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各国自己的会计准则,美国自成立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就制定了多项“公认会计准则”。我国也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西方“公认会计准则”,1993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西方财务会计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公认会计准则指引下进行理论阐述、具体核算和操作的一种专业会计。所以说西方财务会计与国际会计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区别,绝对不能把西方财务会计等同于国际会计。当前西方财务会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财务会计较为完善,是世界各国学习的主要对象。 中西方财务会计的国际趋同(一)趋同的背景分析 1.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世界迈一步,中国跨三步”,这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形象的描述。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CDP剔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9.4%,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3倍,位居世界之首。与高速增长相伴的是,中国GDP总量急剧扩张,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血脉里,这就要求会计制度也必须跟上国际步伐。 2.应对贸易摩擦高发期需建立长效机制 中国加入WTO后,在后过渡期,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将大幅降低,但是中外贸易却是摩擦不断,2005年有18个国家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63起,其中反倾销调查51起,应对反倾销的核心工作是会计工作。因此,我国需要一整套与国际西方财务会计准则趋同的新准则,这将为我国应对国际反倾销提供有利支持。 3.加快中国建立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步伐 西方财务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我国会计、审计质量,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争取国际社会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等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因此,建立统一、与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就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4.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势所趋 如今,在吸引国外企业来华投资的同时,大量中国企业正通过海外并购谋求扩张机会。但由于以往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对引进外资和实施“走出去”战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将会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可以降低资本进入的风险,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 (二)趋同的主要内容 ?会计准则趋同 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亦即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在内容、结构体系、制定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趋同国际会计政策惯例,其中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会计管理体制趋同 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主要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

西方设计史

1、中世纪书籍装帧有哪些特点?对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有哪些影响?什么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答:一、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二、影响:创造了新的设计风格,对工业化的反对,和对机械、大批量生产的否定,注定工艺美术运动不能形成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强调装饰导致成本增加,没能真正为大众服务。但他代表了整整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感受,因此工艺美术运动的探索为此后的新艺术运动奠定了基础。三、什么是艺术。。。、答: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又称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初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都已经相继完成。他的风格特点是:强调手工艺,对机械化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 2.什么说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发展史? 答:因为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有穿贝为饰,作岩壁画的习惯,所以艺术设计可以说是从有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智人“的开始,就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一直发展到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艺术的追求也在变化,所以说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发展,淡然也可以说是物质文明的发展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3.简述与古代埃及手工艺设计的主要特点与成就。分析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对古代对古代埃及手工艺设计产生的影响? 答:古代埃及手工艺设计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强调精神的作用,作品的实用功能并非根本不同的,大量的工艺饰品不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的日常需要而产生,而是为死者在来世可以继续享用而存在;纵观古代埃及的艺术,始终充满了静慕,注重浑厚的风韵,同时随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艺术气息。 4.名词解释:1.新古典主义设计。:兴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对,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模仿的内容为何。新古典艺术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代表有:巴利、维恩。。。 2.巴洛克风格设计: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代表人物:贝尔尼尼。。 3洛可可风格设计:-罗可可,是贝壳工艺的同义语,由此引申一种纤巧、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或样式。由于主要是在路易十五时代流行,又称路易十五风格,他反应出上流社会贵族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是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主流艺术样式。 5.简述“包豪斯”设计风格及影响。简述包豪斯的教学理念及课程特点 简述包豪斯的教学理念及课程特点; 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包豪斯的以前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意思与技能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技术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课程,培养出大量既有美术技能、既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

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文化的比较 不同的文化没有优劣,但是相互之间必有差异。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而西方文化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人实现人的价值。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激励人们维护整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中国长期统一与中华文化中刚健自强、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是分不开的。这种精神,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明显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轻个体,只强调个人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表现在教育领域,只有身份较低的人才去学习自然科学;表现在中国科技领域是导致中国科技的落后。 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管理文化注重讲集中,求统一,以

整体性的宏观管理为主。同时,地理的阻隔,封闭的状态造成了思想上的保守,缺乏挑战意识。但是,疆土的封闭也造就了中国人强大的“向心力”,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眷恋国土的情怀,使得我国今日的管理文化也体现出管理文化中的团队精神。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多数为三面或两面临海型,再加上人们对原始土地的开发,使得西方国家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都很发达。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使其更加崇尚管理的精打细作,即所谓的微观管理而不太重视宏观管理。西方国家从其建立之初就有强烈的对外扩张的欲望以及在原始的土地开发上彼此强烈的竞争意识。 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敛型文化。这种农业文化心态体现在管理文化上有以下特点:首先,等级制度与以民为本相结合。尽管今天的社会制度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专制主义的管理体制在今天的组织中体现尤为明显,强调绝对服从,抹煞个性、强调统一,忽视下级向上级的反馈。同时,中国农业社会的统治者也较早的认识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贵君轻”等民本主义对中国管理的重要性。这种等级制度与以民为本的制度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管理思想的基础。其次,狭义的中庸之道。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中国人力求稳定、少走极端、和反对冒险的中庸精神。表现在管理上则力求使事物保持稳定、协调、平衡,这就构成了中国管理文化的标准和规范。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3) Abstract Key words (4) 一、引言 (5) 二、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的意义 (5) (一)学习世界各国会计发展的普遍规律 (5) (二)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会计模式 (5) (三)建立和完善会计学科体系 (5) 三、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5) (一)制定机构不同导致性质差异 (6) (二)制定程序相近下的细节差异 (6) (三)社会经济环境和法律体系不同导致会计准则内容不同 (7) (四)国际会计准则与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 (7) 四、中外会计准则差异的具体表现 (8) (一)固定资产准则比较 (8) (二)借款费用准则比较 (8) (三)合并准则比较 (9) (四)租赁准则比较 (9) 五、国际化与国家化并存的发展趋势 (9) 六、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 (10) (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论方法 (10) (二)完善会计准则制度架构 (11)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11) (四)建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环境 (11) 七、参考文献 (12)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建立成为必然趋势。会计准则的制定会随着每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法律规范条文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其在其制定机构、制定步骤和内容的组成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环境,同时也要考虑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要求,符合国家化和国际化并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会计准则;发展趋势;人才培养

The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ccounting standards Abstract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been slowly becoming today's market economy essential need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national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Accounting standards establishment will vary in each country economic, political, and legal norms provisions, and it also has some differences in their setting bodies to develop procedure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tructure. O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must be based on a 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ccounting environment, must also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Key words]accounting standards; comparative; the national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一、引言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has also become Chinese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enterprises must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Therefore, research led to the East-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caus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eatures,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world'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challenge. 关键词:中西方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差异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 management idea; difference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 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 理思想的区别。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诸如“按等级观念行事”及“和为贵”的思想使中国企业管理者不善于对下级授权,中国企业拥有较大权力的人往往具有某种特权,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心理。“仁义治天下”“、克己复礼”,中国企业管理者十分注重感情投资与道德教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强调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等。中国管理文化萌芽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优点就在于强调和谐、稳定与团体意识,这对于避免组织内部的矛盾冲突,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人治而非法治,所以在具体规章制度的执行过

西方会计的引入与发展历程(doc 7页)

西方会计的引入与发展历程(doc 7页)

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这时的“中式会计”远远落后于“西方会计”是必然的。 二、新中国成立前,西方会计引入的历史概况 1.学术方面。到了清代末年,一批从日本学成归国的青年学者将西式会计引入我国,并将其传播开来。这一时期有关著作和论述包括:1905年出版的蔡锡勇的遗著《连环账谱》,这是中国第一部介绍和研究西式簿记(借贷复式簿记)的专著。1907年谢霖与孟森合编的《银行簿记学》出版,成为中国继《连环账谱》之后第二部系统介绍西方复式簿记的会计学著作。此后,徐永柞、潘序伦、安绍云、赵锡禹、奚玉书、朱国璋等会计学者又较系统地翻译介绍阐述了西方会计理论及思想。1933年在上海开始发行《会计杂志》、《立信会计季刊》,并出版了《立信会计丛书》,进一步传播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由于一些著名学者均有在美国学习的背景,翻译和介绍的西方会计学术著作以美国的为多,而其他国家的较少。其中,美国会计理论家佩顿(W.A.Paton)和利特尔顿(A.C.Littleton)合作撰写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由潘序伦翻译介绍到我国,对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20世纪30年代起至40年代末,中国会计学者自行

编著的会计学著作也开始出现。总的说来,数量较少,而且质量不高,但也不乏精品之作,如安绍云用英文所著的《会计学大纲》、《中级会计大纲》,选材精当、解释透彻,在高等院校中发行,用作教材。 2.实务方面。清代末年,尽管在少数企业引进西式簿记的推动下,爱国学者开始利用“西式会计”对“中式会计”进行改良,然而,当时的改良却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至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通过30年代的会计改良与改革之争及其改良与改革方案推行,至40年代,无论政府会计,还是公司会计在革新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然而,由于国民政府的政治、组织制度日趋腐败,并最终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所进行的会计革新也免不了最终流于形式。 三、新中国成立后,西方会计的引入和研究 1.学术界对西方会计的态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但对于西方会计理论的态度和评价,在我国会计界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建国后的前三十年,由于受会计阶级性观点的影响,学术界基本上对西方会计持批判和排斥态度,如将借贷复式记账法视为资本家欺骗工人的手段。从70年代末起,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全盘否定转为批判、借鉴和利用。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在1980年撰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这两个月来,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关于会计学发展历史的书,那就是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建忠译著的《会计发展史》。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记录下来了很多读书笔记。 一、会计的发展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臵,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臵“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二)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卢卡-帕乔利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