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中的构图因素与影响

浅谈绘画中的构图因素与影响
浅谈绘画中的构图因素与影响

浅谈绘画中的构图因素与影响

在评价画家们的作品时,常常运用这样的评语:“构图稳定,气势宏伟……意向豪放……变化多端……”等等。当给以这样的评价时,很明显,人们是从画作本身使观众产生的那种印象出发的。的确,绘画作品从形式和形象上给人的感受有欢乐的也有忧郁的,有活泼的也有严肃的,有激动的也有宁静的。这多种多样的印象不仅决定于题材和作品的内容,而且也决定于色调、明暗的配合,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作品的构图处理,也就是对构图因素的成功运用。

每一种构图处理中的所有各部分都以其内在的生命力而存在。根据某些形体在构图处理中所占的位置不同,就可能具有往上下、左右、中央或旁边的不同方向的趋势。形体和线条的“内在生命力”决不是每个人都能觉察到的,但是对于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来说,它是存在的并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形体和线条的这种运动,也就是它们朝这一方向或朝另一方向的动势是可以加强的,如在同一构图中,所要描绘的形体的旁边,还布置着其他某些有同一趋势的形体或者线条。那它这一方向的动势就会加强。

在另一种情况下,有些形体相反的动势会彼此削弱,而且就好象相互消除了运动的印象,因此,构图便变得均衡和平稳了。画家们把这种平稳的构图称为静止的构图。

如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可以作为静止的构图处理的例子。虽然该画上大部分形体和线条都明晰地表现出一种朝向中央的动势,而构图却终是令人产生完全均衡和庄严平稳的印象,这是因为这些线条的运动相互起着均衡的作用。

当构图中大部分形体和线条有着朝一个方向的动势的时侯,全部结构从整体上看便具有不平稳和带有动势的性质,这样的构图就称为动的构图。

为加强构图的表现力,不仅要画一些能够重复着构图中基本物体的方向的形体和线条,而且还要添上一些能与基本物体相对比的线条和形体。然而,只有当相互对比的形体彼此在形状和体积上不相等的时候,才能获得构图上的巨大表现力。否则的话,它们会相互妨碍,削弱彼此的表现力。

不仅是垂直和水平的形体以及有相反方向的形体能够彼此形成对比,而且具有各种不同外形轮廓的形体,也能够起对比作用。例如,大的圆形形体可以很好地与直的线条相配合。相反的,大的直角形形体可以很容易地与细长的曲线,或者外形不定的狭长形体相“押韵”。

在造型艺术中形体与线条之词表现出的这种结构联系,正象诗歌的各行相互问答有着长短和韵脚的联系一样。

我所举的这些例子,只不过是在各种各样构图处理中的最简单的情况,构图

的统一不仅决定于画者如何配置了形体和线条,以及体积及线条的大小和在素描中的位置如何:而且也决定于画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何安排了明暗。

在构图中,明暗色块的形状和面积大小变化,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画面中各种色调面积变化,可以是大而少,即只有一大块暗色调或明色调;也可以是小而多,即许多小块暗色调或明色调;色调形状的方圆曲直,界限分明与模糊,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和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当进行构图作预备草稿的时候,画家应该思考如何能更好地来布置明暗,因为构图的统一归根结底是决定于这一点的。

如果最初的草稿只用线描,而在继续工作的过程中,如考虑不周到,或偶然地在自己的构图中加进了暗的和亮的局部块面,那么构图的联系就会受到破坏。因此,在作最初的预备草稿的时候,就需要清楚地设想到,哪部分是亮的和哪部分是暗的。

当画者为图画或者为有明暗调子的素描作预备草稿时,他一定要想像到的不单是亮部和暗部的构图旋律,而且还要考虑到它们的色彩强度怎样,它们的色调怎样。在一幅用沉着的带灰色调子画成的大幅图画上,一个鲜艳的小色块就不仅能在整幅画的总的构图处理中起作用,而且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所以假如这个色块在尺寸和位置方面定得不正确,则整个构图的完整性将受到破坏,宛如乐队在演奏某一抒情的交响乐时突然击了一声鼓。

处理得不好的构图可能在下一步工作中通过亮部和暗部的恰当布置而得到挽救;而相反,假如画上的明暗分布得不恰当,即使是构图上处理得很好的作品,也会变成枯燥无味的东西。

假定我们画好了一幅线描的铅笔素描:一所高大的房屋,在房屋旁边有一个或几个人物。和房屋比较起来,人们体态的大小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观者也许不会注意到他们。假如我们要想将他们画得引人瞩目,使他们突出,可以把他们画成暗黑的就行了。这样他们就会首先投入观者的眼睛中,而那大型的房屋就会退让到中景上了。但是在浅淡的线描铅笔素描上添加进去的暗黑的斑点隐藏着某些危险性,因为暗黑的斑点会破坏构图上的均衡。

我们可以试着描画两个正在对话的人。为了尽可能使这幅素描的构图更好,我们将用一种假定性的铅笔线条来画。素描上左面一个人垂下的那只手提着皮包。只要我们将这只皮包画得黑黑的,那末原先我们所定出的构图的均衡立刻就会被破坏,而且整个构图结构好象往下沉。为了恢复这种被消失了的均衡性,应当在画面的上部描画出一个或者几个不大的暗黑点,其分量差不多跟下部的黑皮包相仿,于是构图的均衡又重新得以恢复。通过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深信,明暗在构图处理中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为了更明确起见,我举出了有强烈的和肯定的斑点——黑的和白的斑点的素描;而实际上,当画者作画时,是利用着全部明暗色阶,所以,能正确运用明暗还是非常复杂的。

构图的明暗形式处理,必须服从表达主题的情景需要。同时也要运用明暗对比手段,显示出构图的主体部分和陪衬部分的正确关系。在一幅画中,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明暗对比因素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复杂的题材,表现重大的主题。

几乎每一种构图处理,除了由艺术作品本身的尺寸所决定的宽度和高度以外,都还有着深度。艺术家们常常力求表现被描画物体的最大的深度,也就是要使观众产生尽可能明显的空间感。要获得这一点,就得依靠正确的透视处理。

有不少的场合,画者有意识地不表现出从一景到另一景的缓和的过渡,只限于在自己的构图中画出前景和后景,而省略所有中间的各景。这样就能获得整个构图的明显的深度感。这种方法常常被应用在肖像画的构图上。把人物体态布置在前景上,远远伸延在地平线上的风景作为它的背景。这一种构图方法使观者不仅能产生明显的深度感,而且能强调出前景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肖像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各景的界限愈是清楚,则深度的感觉亦愈强,因此,画者有时就把尺寸不怎么大的物体突出在前景上,而将大型物体布置在构图的深处。

然而,明显的深度——完全不是每一种构图的必要条件。画者可以有意识地只用两、三景或者甚至于一景来限定自己作品的构思。景的混乱和错误不仅会对构图处理有影响,而且对于整个作品的表现力也会妨害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构图的时候,要尽可能准确地拟定未来作品中的主要景物。

一幅成功的作品不仅仅是画面各种因素复杂地综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它更体

现了画者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论绘画中的构图论(参考模板)

论绘画中的构图 摘要 构图是绘画中的第一步,且在视觉艺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的效果,在画面中的空间和位置关系的处理,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体。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无论是肖像画还是静物画还是风景画都存在着构图问题。构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成败。 关键词 绘画;构图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ainting Abstract Composition is the first step in painting and visual arts at one of the elements are also essential. Composition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of artists in order to subject the United States thought of the effect of space on the screen and location of the treatment relationship, put the image of the individual or in part,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of the arts. Both the Chinese painting and western painting, whether still life or portrait or landscape composition there is a problem. Composi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success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whole works. Key words Painting; composition 一、构图在绘画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构图的概念 什么是“构图”?“构图”是造型艺术的专用名词,它是指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在绘画中,“构图”既是指画面的结构。 (二)构图的目的

学构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4.学构图 教学目标: 1.感受绘画构图之美,懂得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和学习绘画构图知识。 3.发展探究美术知识、进行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绘画的构图知识,并感受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绘画的构图知识,并感受形式美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什么是构图? 构图是指画面结构各种关系的总体。一般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同时也包括线条、明暗,色彩等在画面结构中的组织形式。 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多种物象的组合关系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演示说明 中间太小中间太大偏上偏下偏左偏右 适中 偏左上角偏右上角偏左下角偏右下角太分散太紧凑 师:任何一幅画面的构图都存在着这13种基本变化,只有大小

适当,位置适中,聚散合理的才是比较完美的构图。 3.静物构图与风景构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表现主题,而且都要把主题物象安排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上,使之突出、明确、大小、位置、比例适度。不同点:(1)静物是人为的在一定环境下摆放的物象组合,空间是有限的。风景属大自然的造化,无边无界,空间是无限的。 (2)静物构图所考虑的是如何将有限空间中的物象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之中,而风景则要在自然中选取所要表现对象,即取景。 (3)静物的大小、位置、聚散关系比较容易判断,因为它相对集中、独立,而风景是连绵不断的无限空间形态,且形态变化万千,层层叠叠,透视变化也比较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静物写生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西平宋集张湾小学 张华美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内容摘要: 印象画派(Impressionism)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过渡,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标志着新艺术的开始。印象派在色彩表现上打破了“固有色”概念,科学客观分析色彩关系,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印象派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的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关键词: 印象派绘画现代绘画传统绘画 内容: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一、印象派的构图 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传统绘画里没有的。传统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

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2009级本科学年论文 题 目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09级艺术设计3班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12日 教学单位 美术系 学生学号 200988024057 编 号

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摘要:拉斯柯洞窟壁画被几个儿童无意发现之后,欧洲的绘画史也由此拉开了序幕。从洞穴绘画到文艺复兴绘画,直到后来的现代绘画,绘画作品的形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方的绘画虽然走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但绘画作品的形式同样遵循着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成了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与创作方法,它不仅适用于绘画领域,而且还适用于设计、音乐等领域。东西方绘画的式都受到点、线、面、黑、白、灰、色彩等因素的影响。对绘画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研究也是对其形式规律最好的运用。 关键词:东西方绘画艺术形式美 一、对形式的理解 对形式的研究一直在继续,相对于内容而言,形式美法则是最直观的外在表现。我们可以从作品的安排和组织关系、材质的选择以及赋予人的情感及心灵因素等方面来理解形式。康德提出:“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自身,而由人的主观赋予的感性形式,是心灵对感性对象的作用。”可见对形式的研究不应只注意外在表现,还要注意内在的感悟。 因为形式的因素众多,所以我们对绘画作品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每一个画家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不同,其作品所涵盖的形式的因素也就不尽相同。许多理论学者不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进行片面的评价是非常错误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瑞士艺术史家海因里希·韦而夫林(1864~1945),在美术史研究的基础上就建构了自己的“形式主义”学说。20世纪崛起的“形式主义”美学潮流表现出明显的“重形式、轻内容”的形式论倾向,虽然在某一时期内占有主导地位,但很容易陷入孤立的境地。在理解形式因素的情况时,还要注意内容的表现。 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韦勒克指出:“假如我们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内容来理解它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的,那么形式就必然要表达这些内容的所有语言因素。但是,如果我们更加仔细地检查两者的差别,就会发现内容暗示着形式的某些因素。”对于“形式”的美学定义,按照德国哲学家、美学家特奥多尔·阿多尔诺(1903~1969)的说法,其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全部的逻辑要素,或者更宽泛地说是艺术作品中的连贯性或一致性”。在19世纪20年代初,罗杰·弗赖伊将“形式”具体归纳成五个方面的因素,即线条的节奏、团块、空间、光影以及色彩。我们还可以为其补充上比例、尺寸、肌理、结构等因素。 作品中的各要素能使内容得以表现,从而引起美感。形式和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虽然说是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尤其是艺术形式最具有创造性。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物质化的体现。内容一变,形式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形式应该从属于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这一要求。从理论上说,黑格尔早就强调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没有内容供艺术家组合和安排,也就无所谓形式。没有一定的形式,内容就尚有躯壳,而没有艺术形式的艺术内容,也就无法构成艺术作品。 其实我们见到的所有作品中,形式与内容都是必然存在的。而狭义的“形式主义”则被认为“作品的形式因素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对作品的主题、内容、社会以及其他所谓的外部因素不予考虑,着重理解显然是不符合我们的认识规律的”。纯形式主义批评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成为艺术批评的主流。1961年出版的《艺术与文化》是一本反映格林伯格在

如何欣赏西方绘画艺术

如何欣赏西方绘画艺术 对于油画的鉴赏,油画与国画一样,同样讲究构图、布局和画面立意及意境,更重色彩。但画油画的工具不同,是用油彩画在布上,所以色彩和技法比其他画种更丰富、更多的变化手段。油画的层次也很丰富,表现力、立体感和三维空间都特强,真是可以把人带到一个真实的意境之中。 对于油画的鉴赏,油画与国画一样,同样讲究构图、布局和画面立意及意境,更重色彩。油画的颜料色彩是非常丰富的,与中国画比较,色彩更鲜艳,更立体,更丰富,视觉感更强。当然并不是讲一幅画的色彩越多越好,油画在西方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许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的颜色,色彩的使用各不相同,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它整体的色彩是非常协调的同时有些色彩是有视觉冲击力的。 油画很强调真实感,表达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了,例如可用刀刮、用笔画、贴麻布、贴报纸,甚至贴金属丝、纤维等等,力图给人视觉冲击力。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主题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但不论何种题材,作品主要是依靠造型与色彩两大要素。也就是说,油画使用的是形,光,色这三大表现手段。 形,也就是形体。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具有造型能力,要有深厚的素描功底。没有很好的素描基础,要想画好油画,如同没有地基的高楼,是立不起来的。 光,也就是光效的表现。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引发了人们对光的研究与表现。画家对光的理解趋于了科学与理性。因而对光影的表现也就更加逼真生动。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这个道理只要看看戏剧舞台的灯光效果就不难理解了。 油画最重要的元素是色彩。色彩不同于调色板上的颜色。画家从来不会把调色板上的颜色,也就是工厂制造出来的颜料,原封不动地搬上画布的。这些颜色必须经画家精心地加以艺术化的调制,以求得色彩的柔和,逼真,色块与色块之间搭配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子或色调。一幅油画的颜色不能是

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一、构图的释义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 也能够简单的称它为取景。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所以,统 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 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 很大。从实际来说,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二、构图的原则: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 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 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点。所以,凡 符合这种审美观点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 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 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 与均衡比较来说,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所以,对称虽是构图

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使用中机会比较少,使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 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 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来说。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 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表现 三角形状,像个品字。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 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 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 所谓,并不是单一,或,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能够 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能够使用。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 定法。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对于摄影师来说。 如能把均衡与对比使用自如了,也就算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了。 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但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能够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获奖作品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构图艺术-音舞班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构图艺术 学院:艺术学院 专业:09音乐舞蹈 学号:0210 学生姓名:宋波 指导教师:高锐 2013 年 5月6 日

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构图艺术 教学院:艺术学院学生姓名:宋波 专业班级:09级音乐舞蹈教育指导教师:高锐助教摘要:构图一词来源于美术用语,是绘画中形成一个完美画面的技术要素,同样也是舞蹈创编不可缺少的技术要素之一。我想针对舞蹈中的构图艺术在导师的引导下,对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过实践和学习总结领悟到的技巧和规律以及对构图艺术的理解,来做进一步的探讨学习,让自己领悟舞蹈构图在舞蹈表达方面的重要意义,希望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可以提高构图能力的方法。既使自己在舞蹈构图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为自己在舞蹈构图应用方面提供更多的思想依据。 关键词:舞蹈构图技法规律探索 On the dance piece composition art Abstract:Composition comes from the word art terms, painting a perfect picture of the technical elements, also dance compose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technical elements. I would like for the art of dance composi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structors in everyday life learning through practice and learning summary insight into techniques and laws, as well 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 of composition do further discuss the study so that they can deeply comprehend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he dance composition dance expression, hoping to summarize som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composition and scientific composition. Even if he be further improved in dance composition, but also for their dance composition applications more science based on the idea. Keywords: Dance composition,Techniques,Law,Explore 目录 引言 (1) 一、舞蹈构图的基本原理 (1) 二、舞蹈构图的一般规律 (2) 1整齐一律 (2)

分析名作论文: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

分析名作论文: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内容摘要: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使画面生动,用什么样的构图方法来表现画面,使之成为一幅结构合理的画。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可以从中掌握构图技巧,吸取一些绘画构图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关键词:分析名作构图方法 绘画是由构图、造型和色彩的运用等因素构成的,构图是这些因素中的关键。我们常用的构图方法有水平、垂直、对角线、s形、v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很少运用一种构图方式,而是常用几种方法的结合。如何运用合理的构图方法进行绘画创作?笔者认为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是从前人的身上吸取经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作品欣赏,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来改善和提高自己在绘画中的构图能力。 一、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分析构图方法 画家经常会创作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西班牙画家弗朗本斯科·德·戈雅的纪念画《1808年5月3日》,就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背景,把画家对战争暴行的谴责表现无遗。在画面上,一个身穿白衣的将要被处决的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个人面对着一队举着

枪的士兵,面无惧色,情绪激昂,在他的身后是不断涌上来的爱国者。从画面中不难看出,作者用平行和对称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手无寸铁的爱国者和拿着枪的士兵作为人类是平等的,阶级的差异在画中荡然无存。 法国画家布歇的《博韦附近的风景》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画家展现了18世纪法国美丽的乡村风光。为了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画家运用了对称的构图方法,又运用了透视的构图,通过表现远处的树林使人感受到乡间的清幽。 充分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够充分地了解作者的作画意图,从中准确地分析出作品的构图形式。 二、从画家的个性品位中分析构图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品位,画家也不例外。人们可以通过穿戴和个人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来体现这种个性和品位,画家则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身的个性和品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著称。他性格颇为独特,既有广博的兴趣、好奇心,又敏感、反叛、追求完美,而且有些自负。当时的肖像画流行的是正面或侧面的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反其道而行之,这正体现了他的独特的个性。达·芬奇的作品《抱貂女郎》就是用了这种3/4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优雅,

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汇总

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1) 内容摘要: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使画面生动,用什么样的构图方法来表现画面,使之成为一幅结构合理的画。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可以从中掌握构图技巧,吸取一些绘画构图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关键词:分析名作构图方法 绘画是由构图、造型和色彩的运用等因素构成的,构图是这些因素中的关键。我们常用的构图方法有水平、垂直、对角线、S形、V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很少运用一种构图方式,而是常用几种方法的结合。如何运用合理的构图方法进行绘画创作?笔者认为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是从前人的身上吸取经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作品欣赏,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来改善和提高自己在绘画中的构图能力。 一、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分析构图方法 画家经常会创作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西班牙画家弗朗本斯科·德·戈雅的纪念画《1808年5月3日》,就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背景,把画家对战争暴行的谴责表现无遗。在画面上,一个身穿白衣的将要被处决的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个人面对着一队举着枪的士兵,面无惧色,情绪激昂,在他的身后是不断涌上来的爱国者。从画面中不难看出,作者用平行和对称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手无寸铁的爱国者和拿着枪的士兵作为人类是平等的,阶级的差异在画中荡然无存。 法国画家布歇的《博韦附近的风景》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画家展现了18世纪法国美丽的乡村风光。为了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画家运用了对称的构图方法,又运用了透视的构图,通过表现远处的树林使人感受到乡间的清幽。 充分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够充分地了解作者的作画意图,从中准确地分析出作品的构图形式。 二、从画家的个性品位中分析构图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品位,画家也不例外。人们可以通过穿戴和个人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来体现这种个性和品位,画家则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身的个性和品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著称。他性格颇为独特,既有广博的兴趣、好奇心,又敏感、反叛、追求完美,而且有些自负。当时的肖像画流行的是正面或侧面的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反其道而行之,这正体现了他的独特的个性。达·芬奇的作品《抱貂女郎》就是用了这种3/4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优雅,做到了形神兼备。事实证明,他的这种方法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使他的作品得到世人的推崇。《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在画中,作者采用水平、辐射、波浪、三角形等构图方法来表现整个事件。由于达·芬奇追求完美的性格和三角形的构图形式本身的特点,使之在作品中把人物巧妙地分成了五个三角形。耶稣处于正中间,他的头和双臂是三角形,两旁的门徒也被均匀地分成了四个三角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画面看起来却又是在一条水平线上。以耶稣为中心,整

绘画基础入门教程:绘画的构图

绘画基础入门教程:绘画的构图 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在学画画之初就掌握很多的绘画基础知识,一 遍尽快提升自己的画画水平。但是,有鉴于学画画是一门长期性、繁 杂性的学科,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前提下,务必要掌握准确的绘画基 础知识,才能够将自己的水平持续提升。首先,绘画的构图便是必须 要了解透彻的绘画基础知识学科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此,我爱画 画网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相关绘画的构图。这其中包括:构图的含义、构图的原则、构图的特殊性三个方面。 一、构图的释义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 也能够简单的称它为取景。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所以,统 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 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 很大。从实际来说,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二、构图的原则: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 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 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点。所以,凡

绘画中横三角形构图

绘画中横三角形构图 横三角形构图 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 具体方法有以下4种。 1、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 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 它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 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提醒一点,三点之中最上方的点是主要物体摆放的位置,其他两点分 别摆放第一次要物体与第二次要物体,第三次要物体与第四……摆放 不能超过这三点给人的视觉效果。 2、大关系的处理。大关系是指物体与物体,或与衬布之间整体的 颜色间相互作用形成各要素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为你未来的色调 走向做出了铺垫。平常我们在创作或教学中,对大关系切不可忽视, 因为一旦忽视,有可能一种完美漂亮的颜色关系就没有了。 3、画好主要物体至关重要。这里有几条建议考生需要注重。 1)形的漂亮是第一位的,没有形的漂亮,对于主要物体刻画难度 就会进一步加深,不管是画陶罐还是花瓶都要一样重视。 2)大关系出来后,对于受光面的细节与被光面的特点要注意概括,切忌处处平平而画。 3)注意高光与口子的刻画,这是主要物体的点睛之处,必须画好。注意高光的形状与口子的厚重感,色泽既要漂亮又要彰显物体的特点。 4、整体调整。这个步很重要,要进一步落实前后关系,协调颜色 各要素,做到和谐统一,限度地使画面颜色既漂亮又耐看,画面效果 大气而优美。上海美术培训班

竖“C”形和“S”形构图 竖构图的作品具有纵深感强、有活力等特点。基本的表现形式有“C”形和“S”形。方法有以下四种。 1、发挥好“C”形与“S”形构图的长处。因为这两个字母本身就具有延伸的效果,如处理得好很容易增加空间感。所以,要合理安排好“C”形与“S”形中主要点的位置摆放。“C”形有三个点,“S”形有四个点,主体物往往在中间点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协助你增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值得一提的是,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所以,主要物体不宜画得太大,太大会挡住空间的延伸。这个点与横构图有所区别,因为横向的构图画好物体比画好空间重要,这点在一些高分卷里表现很明显。 2、大关系的确定,也就是大空间关系的定位。这个步不要求过于塑造,只要把画面的纵深感画出来即可。作者以为前实后虚是处理空间的表现手段,即增强前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减弱后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一种客观的对比,而不是要求刻意去表现什么,或者说把前面的物体画得过于清楚或详细,这是不科学的。 3、画好主要物体。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色彩要画到位,二是把它画到准确的位置。提醒一点,色彩塑造形体并不是要求十全十美,作者以为最多达到8层即可。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物体越是塑造得详细充分,画面的色彩关系反而越弱。为了增强竖构图中各物体的次序感,有时确实需要点高光,但一定要注意亮的层次,切忌一路白。

《绘画的构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绘画的构图》教学设 计及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绘画的构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学习本课首先要弄明白“构图”的含义,构图就是布局、章法的意思,是在平面美术创作中安排和处理审美物体的位置和关系。构图是一种专业性很强、较复杂,而且掌握起来难度较大的知识和技巧。作为一个美术基本知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构图知识为出发点,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浅显易懂的构图知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构图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构图知识评价或欣赏美术作品。 3、让学生能够用构图法则进行绘画。 三、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本课的重点我认为是“构图法则”,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我要采用对比法、展示法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到技能。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以前我们都曾画过好多画,有时我们觉得画面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有时感觉所体现的景物整体情况不是太好,这是怎么回事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上种种情况就是你们还没学过构图的原因,在画画时不懂得如何布局画面,

画面上众多物体不懂得经营位置,所以就画不出很好的作品。下面,我们来学习新课——绘画的构图。 2、板书:绘画的构图 3、利用微课展示讲解构图常用的几种方式: 下面总结一下构图中的形与线,形在构图中主要是指关系形,人们把作品的构图框架归纳为S形、圆形、三角形等类型,并指出各有不同的特征。 S形:具有运动、优美、纵深的感觉,是我们中国画传统的、常用的的构图形式。代表作品有《睡莲》。 圆形:有一种旋转滚动的感觉,又感觉饱满充实。代表作有《椅中圣母》。 三角形:这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构图形式,代表作品有《舞女》《自由引导人民》等。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了以上构图的种种形式后,在平时的绘画中要活学活用,在实际绘画中,恰当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法则为我们的绘画服务。 设计意图:通过对名画的构图讲解,加深学生对构图的理解。 4、教师课堂总结并板书 (1)构图中的“形”与“线”:S形、圆形、三角形等类型。 (2)构图法则:对比——点线、明暗、心理差异 均衡——对称均衡、非对称均衡 节奏——大小、长短、方圆、曲直

绘画的构图教案

《绘画的构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学习本课首先要弄明白“构 图”的含义,构图就是布局、章法、的意思,是在平面美术创作中安排和处理审美物体的位置和关系。构图是绘画中的艺术语言,是检验画面效果的具体依据。 构图是一种专业性很强、较复杂,而且掌握起来难度较大的知识和技巧。作为一个美术基本知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构图知识为出发点,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浅显易懂的构图知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构图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构图知识评价或欣赏美术作品。 3、让学生能够用构图法则进行绘画。 三、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本课的重点我认为是“构图法则”,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我要采用对比法、展示法和 小组讨论法等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到技能。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以前我们都曾画过好多画,有时我们觉得画画不是太大就是 太小,有时感觉所体现的景物整体情况不是太好,这是怎么回事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上种种情况就是你们还没学过构图的原因,在画画时不懂得如何布局画面,画面上众多物体不懂得经营位置,所以就画不出很好的作品。 下面,我们来学习新课——绘画的构图。 2、板书:绘画的构图 3、教师:同学们,先来了解一下教材中有关对构图的定义,请先大体浏览教材中图 片内容,一会儿我抽问大家感知情况。 4、同学们们讨论后,教师提问小结……

下面总结一下构图中的形与线,形在构图中主要是指关系形,人们把作品的构图框架 归纳为三角形、圆形、S、V、X等类型,并指出各有不同的特征。 三角形:这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构图形式,代表作品有《自由引导人民》等。 圆形:有一种旋转滚动的感觉,又感觉饱满充实。代表作有《枫丹白露的黄昏》。 S形:具有运动、优美、纵深的感觉,是我们中国画传统的、常用的的构图形式。 代 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V形:具有活泼、富有动感的、还给人以晃动感觉的构图形式。代表作有《希阿岛的 屠杀》。 X形:这是一种既有稳定感,又有放射感的构图形式。代表作有《林间小路》。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了以上构图的种种形式后,在平时的绘画中要活学活用,在实际 绘画中,恰当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法则为我们的绘画服务。 5、教师:通过刚才大家对构图的认知,同学们也说出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观看多 媒体,加深构图的理解…… 6、教师课堂总结并板书 (1)构图中的“形”与“线”:圆形、三角形、S、V、X等类型。 (2)构图法则:对比——点线、明暗、心理差异 均衡——对称均衡、非对称均衡 节奏——大小、长短、方圆、曲直…… 7、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知识创作一幅绘画,要求快速、简洁、具有明显 构图意识。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是让同学们明白了构图的真正含义,同学们在讨论和讲授以及课件展示中,学到了构图的知识,并能开始运用所学创作作品,不足之处是

绘画中几种常见的构图具体方法分析

绘画中几种常见的构图具体方法分析 横三角形构图 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具体方法有以下4种。 1.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 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它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提醒一点,三点之中最上方的点是主要物体摆放的位置,其他两点分别摆放第一次要物体与第二次要物体,第三次要物体与第四……摆放不能超过这三点给人的视觉效果。 2.大关系的处理。大关系是指物体与物体,或与衬布之间整体的颜色间相互作用形成各要素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为你未来的色调走向做出了铺垫。平常我们在创作或教学中,对大关系切不可忽视,因为一旦忽视,有可能一种完美漂亮的颜色关系就没有了。 3.画好主要物体至关重要。这里有几条建议考生需要关注。(1)形的漂亮是第一位的,没有形的漂亮,对于主要物体刻画难度就会进一步加深,不管是画陶罐还是花瓶都要一样重视。(2)大关系出来后,对于受光面的细节与被光面的特点要注意概括,切忌处处平平而画。(3)注意高光与口子的刻画,这是主要物体的点睛之处,必须画好。注意高光的形状与口子的厚重感,色泽既要漂亮又要彰显

物体的特点。 4.整体调整。这一步很重要,要进一步落实前后关系,协调颜色各要素,做到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使画面颜色既漂亮又耐看,画面效果大气而优美。 竖“C”形和“S”形构图 竖构图的作品具有纵深感强、有活力等特点。基本的表现形式有“C”形和“S”形。方法有以下四种。 1.发挥好“C”形与“S”形构图的长处。因为这两个字母本身就具有延伸的效果,如处理得好很容易增加空间感。因此,要合理安排好“C”形与“S”形中主要点的位置摆放。 “C”形有三个点,“S”形有四个点,主体物往往在中间点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帮助你加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值得一提的是,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因此,主要物体不宜画得太大,太大会挡住空间的延伸。这一点与横构图有所区别,因为横向的构图画好物体比画好空间重要,这点在一些高分卷里表现很明显。 2.大关系的确定,也就是大空间关系的定位。这一步不要求过于塑造,只要把画面的纵深感画出来即可。笔者以为前实后虚是处理空间最好的表现手段,即加强前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减弱后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一种客观的对比,而不是要求刻意去表现什么,或者说把前面的物体画得过于清楚或详细,这是不科学的。 3.画好主要物体。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色彩要画到位,二是把它画到正确的位置。提醒一点,色彩塑造形体并不是要求十全十美,笔者以为最多达到

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

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 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它是指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或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从而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绘画的过程分为构图、造型和用色三个部分。同时,构图所涉及的范围有骨架、位置、边框三个要素。构图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通过对骨架、位置和边框三个外部元素的经营,建设成为一个视觉空间,体现了美感,进而表达了内容。构图对于另外两个形式要素——造型和用色,具有调配、组合和统率的能力。构图处理的布局,决定造型和用色的基调,从而决定整个画面艺术处理的基调。这种基调可以是对客观世界采取重视的态度,也可以是对客观世界采取改变的态度,或者强调揭示客观世界的真谛——对客观世界进行准确无误的选择取舍、概括归纳、提炼升华,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准确而深刻认识上、画家自身主观世界的思索和感动的基础上。因此,构图对造型和用色的统帅作用,使它在绘画艺术的形、色要素中居于“重要”的位置。 一、构图与情感 构图包括的范围很宽: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电影和摄影的画面、舞台设计、建筑艺术等。有书记载曰:“构图是画面上物象的组合、配置和整顿。”构图首要任务就是安排所要表现的各种对象的位置,不同的布局产生不同的感觉。利用点、线、面和空间在安排上的变化,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画面的某一个地方,以达到突出这个地方物象的目的。达·芬奇所作的《最后的晚餐》,一排人和桌子形成平行水平线,在构图中造成向两边展开的感觉。这种视觉的引导使十二个弟子的不同面貌、性格和不同的心情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又通过各种动态起伏线的高低、疏密、松动、急缓等有节奏的变化,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场面中的紧张气氛。而大厅的墙角、窗框的平行垂直线、桌子的平行水平线和耶稣镇定自若的形态与紧张的骚动情绪形成对比。 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路》中,作者的感情通过画面的构图,深深地感染着观众:阴云满天,衰草遍地,茫茫的荒野上几乎没有人烟。一条坎坷不平的路伸向遥远的天边,一切都笼罩在满目凄然的情绪里,它的构图对画面情绪、意境起了非凡的作用。 二、绘画中构图的法则 在绘画中构图的方法与手段对表现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图的任务要将画家所思所想的“语义”明晰地传达给观众,就得对符号进行组织,使语言信息与符号信息同构,而任何事物内部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绘画创作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法则将所要表现的形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恰当地配置。 1.多样而统一 画家在创作中构图时要使所有的因素完全协调,要达到“多样的统一”,对素材要剪裁,对不必要的东西应该省略,采其主要,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物象进行艺术概括,抓住要点,区别主次达到作品的主题突出,富有感染力。如果只有变化而无统一,变化就会杂乱,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会单调乏味,使人感到呆板,所以,既多样而又统一才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之一。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上下或左右形状相同、分量相同,有平静、稳重、安定之感,可以产生协调美,是一轴线的两边或周围的形象对应等造成的一种美感样式。而均衡是指两种形状上下不一样,但在分量上是一样或接近的物体。均衡可以使很乱的东西统一起来。 3.疏与密 一个画面中只有疏没有密,或者只有密而没有疏,都是不合适的构图。画面只有疏密结合得当,有开有合,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才是较完美的构图。人物距离的疏密,人与背景的疏密,人物与人物的疏密,环境背景的疏密等,利用这些疏密互衬,使主体突出,主次合理。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论文)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 目录 摘要 (1) 第1章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1) 1.1 (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差异.. 1 1.2(二)中西方绘画艺术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的差异 (2) 1.3(三)中西方绘画艺术材料特色的差异 (3) 1.4 小结: (4) 第2章二、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4) 2.1 (一)中西方建筑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的差异 (4) 2.2 (二)中西方建筑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的差异 (5) 2.3 (二)中西方建筑材料的差异 (6) 2.4小结 (7) 第3章总结 (7)

摘要:从根本上讲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这导致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与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除了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追求和谐统一;西方以石头为主的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这也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绘画、建筑、形态、价值、材料、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在欣赏中西方的绘画时,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使我们也更多的看到这两种各成一体绘画艺术的差异。(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差异 中国绘画和西方的绘画不一样,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如果从艺术形态上讲,那中国绘画是写意的,而西方绘画是写实的。西方画是表象的,非常的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中国画重在写意,包括意象、理想、画境与意境。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而且中国画光是技术好还不行,还得有要文化,这涉及到诗、书、画、印等各方面的修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画总是有着深刻的内涵! 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且西方绘画注重的是实物或人物的表现或重现,注重表达事物的特征。在西方绘画重写实、以

西方绘画的色彩

西方绘画的色彩 岳爱霞导入阶段 5分钟 课件展示荷兰画家卡雷尔·阿偑尔的“自由的呐喊”。(师)现代艺术总是带给人新奇的惊讶,这幅作品就是一个例证。为了表现艺术应有的活力,画家从儿童画中寻找灵感,这幅“自由的呐喊”是画家阿偑尔的代表作,画家认为生活要自由,思考要自由,想象创作都需要自由,所以用这幅作品来书写对自由的珍爱和渴望。 现在我们是否也用这种自由的精神一起来合作创作一幅作品呢。 以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导入新课。学生以接龙的方式,在教师事先画好色块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注意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对比与和谐,注意画面的美感。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以游戏作为导入可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无拘无束,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发展阶段 7分钟下面我们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归纳。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大师常作的方法有两点:1、色彩对比。2、色彩调和 学生进行色彩游戏搭配练习。欣赏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欣赏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大师是如何搭配色彩(突出重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 通过学生色彩游戏搭配练习落实双基 深入阶段 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师们的作品中也常常利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向日葵》、《呐喊》、《门》、《大堤上的缺口》等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与所展示出来的作品,哪一幅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自由的开展探究活动。 讨论内容为: 1、从作品中,我们是否能感受出画家想表达某种情感? 2、画家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在画面的构图及颜色的搭配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3、作品《门》、《大堤上的缺口》与前面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4、所有这些作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活动:“找对子”,课件展示两幅作品,听音乐,看看哪一幅作品所传达给人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相吻合。这一阶段是深入阶段,在图片的采用上跟发展阶段有所区别。引导学生以图片欣赏为学习线索,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形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按照此方法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给于必要的点拨,最后得于解决问题,突破难点。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的体现。 深入阶段︵ 28分钟︶预留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