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车削加工原理及常见问题解决办法(1.02)

螺纹车削加工原理及常见问题解决办法(1.02)
螺纹车削加工原理及常见问题解决办法(1.02)

螺纹车削加工原理及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摘要

螺纹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用车削的方法加工螺纹,是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此文就螺纹的车削工艺做出总结,对螺纹车削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能够更多的发现并解决此类问题。

[关键字]螺纹车削原理故障排除

螺纹原理的应用可追溯到公元前220年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创造的螺旋提水工具。公元4世纪,地中海沿岸国家在酿酒用的压力机上开始应用螺栓和螺母的原理。当时的外螺纹都是用一条绳子缠绕到一根圆柱形棒料上,然后按此标记刻制而成的。而内螺纹则往往是用较软材料围裹在外螺纹上经锤打成形的。1500年左右,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绘制的螺纹加工装臵草图中,已有应用母丝杠和交换齿轮加工不同螺距螺纹的设想。此后,机

械切削螺纹的方法在欧洲钟表制造业中有所发展。1760年,英国人J.怀亚特和W.怀亚特兄弟获得了用专门装臵切制木螺钉的专利。1778年,英国人J.拉姆斯登曾制造一台用蜗轮副传动的螺纹切削装臵,能加工出精度很高的长螺纹。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H.在由他改进的车床上,利用母丝杠和交换齿轮车削出不同螺距的金属螺纹,奠定了车削螺纹的基本方法。19世纪20年代,莫兹利制造出第一批加工螺纹用丝锥和板牙。20世纪初,汽车工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螺纹的标准化和各种精密、高效螺纹加工方法的发展,各种自动张开板牙头和自动收缩丝锥相继发明,螺纹铣削开始应用。30年代初,出现了螺纹磨削。螺纹滚压技术虽在19世纪初期就有专利,但因模具制造困难,发展很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2~1945),由于军火生产的需要和螺纹磨削技术的发展解决了模具制造的精度问题,才获得迅速发展。

螺纹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用车削的方法加工螺纹,是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在卧式车床(如CA6140)上能车削米制、英寸制、模数和径节制四种标准螺纹,无论车削哪一种螺纹,车床主轴与刀具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的运动关系:即主轴每转一转(即工件转一转),刀具应均匀地移动一个(工件的)导程的距离。它们的运动关系是这样保证的:主轴带着工件一起转动,主轴的运动经挂轮传到进给箱;由进给箱经变速后(主要是为了获得各种螺距)再传给丝杠;由丝杠和溜板箱上的开合螺母配合带

动刀架作直线移动,这样工件的转动和刀具的移动都是通过主轴的带动来实现的,从而保证了工件和刀具之间严格的运动关系。

一.螺纹的加工原理

螺纹加工可分为车削,铣削,磨削,研磨,攻丝,套丝,滚压,滚丝等。我们这里就车削做个简单的介绍。

螺纹车削是机械加工中非常普遍而且又比较复杂的问题。螺纹车削的要求要高于普通车削操作,切削力一般较高,与普通车削应用相比,螺纹车削的进给速度要高出10倍,螺纹加工刀片刀尖处的作用力可能要高100-1000倍

切削圆柱螺纹需要注意的几何参数有:

①外径(大径)(d=D),与外螺纹牙顶或内螺纹牙底相重合的假想圆柱体直径。

②内径(小径)(d1=D1),与外螺纹牙底或内螺纹牙顶相重合的假想圆柱体直径。

③中径(d2=D2),母线通过牙型上凸起和沟槽两者宽度相等的假想圆柱体直径。

④螺距(p),相邻牙在半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⑤导程(s),同一螺旋线上相邻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⑥牙型角(α),螺纹牙型上相邻两牙侧间的夹角。

牙型斜角(β),螺纹牙的侧边与螺纹轴线垂直平面的夹角。

⑦螺纹升角(ψ),中径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

⑧工作高度,两相配合螺纹牙型上相互重合部分在垂直于螺纹轴线方向上的距离等。

⑨线数(n),螺纹螺旋线数目。

在车床上车削螺纹(图

1-1)一般采用成形车刀。用

成形车刀车削螺纹,由于刀具

结构简单,是单件和小批生产

螺纹工件的常用方法。普通车床车削梯形螺纹的螺距精度一般能达到8~9级;在专门化的螺纹车床上加工螺纹,生产率或精度可显著提高。

普通车床车削螺纹的方式:

1.看车床自带的螺纹加工表,懂得怎样选挂轮、档位。

2.学会磨车刀。

3.学会同时操纵中拖板和离合手柄。

4.先用较慢的转速加工,熟练后可以使用合适的速度。

关于进给深度的计算:

1.对于普通三角螺纹:

公式:d1=d-1.0825t,其中:d1:螺纹内经,d:螺纹外径,t:螺距。

例:若t=1.5,d=20,可得:

d1=20-1.0825×1.5=18.37625mm,

所以需要的螺纹切削深度就是:

(d-d1)/2=(20-18.37625)/2=0.811875mm。

螺纹深度的数值就是:1.0825t/2。

2、对于梯形螺纹:

d1=d-2(0.5t+Z)

螺纹深度就是:0.5t+Z

其中Z是指螺纹配合时,内外螺纹间的间隙,该数值可直接查询国家标准GB784。

3、对于普通锯齿形螺纹:

h1=0.86777t

其中h1:螺纹高度

另外还有轧钢机锯齿螺纹、压力机锯齿螺纹、英制螺纹、圆柱管螺纹、55度圆锥管螺纹、60度圆锥管螺纹等等,因为使用频率不大,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单次进给量的计算:

下表所示是ISO时公制螺纹加工时的切深量标准。刀具

使用金属陶瓷刀具材料以及切削不锈钢时,切入次数比下表所示的次数增加2-3次。

注1 第一次切入是用刀片尖r切削,所以切削力集中在刀尖上,

为防止刀尖的损伤,规定最大的切深量为半径r的1.5~2倍(最大为0.4~0.5mm)。

二.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在实际车削螺纹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由主轴到刀具之间的运动,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引起车削螺纹时产生故障,影响正常生产,这时应及时加以解决。车削螺纹时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如下:

一、啃刀

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原因是车刀安装得过高或过低,工件装夹不牢或车刀磨损过大。

1. 车刀安装得过高或过低

过高,则吃刀到一定深度时,车刀的后刀面顶住工件,增大摩擦力,甚至把工件顶弯,造成啃刀现象;过低,则切屑不易排出,车刀径向力的方向是工件中心,加上横进丝杠与螺母间隙过大,致使吃刀深度不断自动趋向加深,从而把工件抬起,出现啃刀。此时,应及时调整车刀高度,使其刀尖与工件的轴线等高(可利用尾座顶尖对刀)。在粗车和半精车时,刀尖位臵比工件的中心高出1%D左右。

2. 工件装夹不牢

工件本身的刚性不能承受车削时的切削力,因而产生过大的挠度,改变了车刀与工件的中心高度(工件被抬高了),形成切削深度突增,出现啃刀,此时应把工件装夹牢固,可使用尾座顶尖

等,以增加工件刚性。

3.车刀磨损过大

引起切削力增大,顶弯工件,出现啃刀。此时应对车刀加以修磨。

二、乱扣

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原因是当丝杠转一转时,工件未转过整数转而造成的。

1. 当车床丝杠螺距与工件螺距比值不成整倍数时

如果在退刀时,采用打开开合螺母,将床鞍摇至起始位臵,那么,再次闭合开合螺母时,就会发生车刀刀尖不在前一刀所车出的螺旋槽内,以致出现乱扣。

解决方法:采用正反车法来退刀,即在第一次行程结束时,不提起开合螺母,把刀沿径向退出后,将主轴反转,使车刀沿纵向退回,再进行第二次行程,这样往复过程中,因主轴、丝杠和刀架之间的传动没有分离过,车刀始终在原来的螺旋槽中,就不会出现乱扣。

2. 对于车削车床丝杠螺距与工件妇距比值成整倍数的螺纹

工件和丝杠都在旋转,提起开合螺母后,至少要等丝杠转过一转,才能重新合上开合螺母,这样当丝杠转过一转时,工件转了整数倍,车刀就能进入前一刀车出的螺旋槽内,就不会出现乱扣,这样就可以采用打开开合螺母,手动退刀。这样退刀快,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保持丝杠精度,同时丝杠也较安全。

三、螺距不正确

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1. 螺纹全长上不正确

原因是挂轮搭配不当或进给箱手柄位臵不对,可重新检查进给箱手柄位臵或验算挂轮。

2. 局部不正确

原因是由于车床丝杠本身的螺距局部误差(一般由磨损引起),可更换丝杠或局部修复。

3 螺纹全长上螺距不均匀

原因可能是:

o 丝杠的轴向窜动。

o 主轴的轴向窜动。

o 溜板箱的开合螺母与丝杠不同轴而造成啮合不良。

o 溜板箱燕尾导轨磨损而造成开合螺母闭合时不稳定。

o 挂轮间隙过大等。

通过检测:

o如果是丝杠轴向窜动造成的,可对车床丝杠与进给箱连接处的调整圆螺母进行调整,以消除连接处推力球轴承轴向间隙。

o 如果是主轴轴向窜动引起的,可调整主轴后调整螺母,以消除后推力球轴承的轴向间隙。

o 如果是溜板箱的开合螺母与丝杠不同轴而造成啮合不良引起的,可修整开合螺母并调整开合螺母间隙。

o 如果是燕尾导轨磨损,可配制燕尾导轨及镶条,以达到正确的配合要求。

o 如果是挂轮间隙过大,可采用重新调整挂轮间隙。

4. 出现竹节纹

原因是从主轴到丝杠之间的齿轮传动有周期性误差引起的,如挂轮箱内的齿轮,进给箱内齿轮由于本身,制造误差、或局部磨损、或齿轮在轴上安装偏心等造成旋转中心低,从而引起丝杠旋转周期性不均匀,带动刀具移动的周期性不均匀,导致竹节纹的出现,可以修换有误差或磨损的齿轮。

四、中径不正确

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原因是吃刀太大,刻度盘不准,而又未及时测量所造成。解决方法是精车时要详细检查刻度盘是否松动,精车余量要适当,车刀刃口要锋利,要及时测量。

五、螺纹表面粗糙

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原因是车刀刃口磨得不光洁,切削液不适当,切削速度和工件材料不适合以及切削过程产生振动等造成功。

解决方法是:正确修整砂轮或用油石精研刀具;选择适当切削速度和切削液;调整车床床鞍压板及中、小滑板燕尾导轨的镶条等,保证各导轨间隙的准确性,防止切削时产生振动。

总之,车削螺纹时产生的故障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设备的原因,也有刀具、操作者等的原因,在排除故障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通过各种检测和诊断手段,找出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结束语

我们这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类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为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郭烨,郭守坤螺纹M值的精简计算《上海计量测试》1995年06

车工工艺学螺纹车削机械工业出版社扬智鲍浅谈车床螺纹的加

中国数控教育网

孔博浅谈螺纹车削的技

巧机械工人:冷加工 2007年9期

车削外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车削外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黄亚威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机械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88 摘要: 在机械制造业中,在卧式车床(如CA6140)上车削外圆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种加工形式。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使主轴到刀具之间,刀具与加工工件表面切削状态等环节出现问题,引起车削外圆发生故障,影响产品的质量,影响正常的生产。本文主要阐述了车削外圆的常见故障:出现波纹,表面拉毛,表面粗糙、直径时大时小等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车削外圆;故障分析;解决对策 Turning cylindrical comm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Huangyawei Southeast University Chengxian Colleg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Engineering,JiangsuNanjing,210088 Abstract:In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horizontal lathe (eg CA6140) cylindrical turning on the most basic,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a process. In practice, due to various reasons may cause the spindle to the cutting tool between cutting tool and workpiece surface condi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causing turning cylindrical failure,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ffecting the normal produc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mmon cylindrical turning failure: a wave, surface roughening, surface roughness, diameter varying other reasons. Analysis and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Turning cylindrical ;Failure Analysis ;Solutions 一、出现波纹 工件表面有时出现波纹,主要是由于振动引起的,在车削中出现振动有以下几种原因。 A:电动机转动时产生振动。 解决方法:发现电动机转动时有振动应及时坚固电动机的螺栓螺母,同时检查机床底脚螺栓是否拧紧。有条件时,更换带有橡胶垫圈的调整垫块。 B:车床主轴承松动或不圆,主轴上的齿轮啮合不好,主轴后轴承松动或不圆。 解决方法:用直径20毫米、1米长的钢元撬抬卡盘,发现卡盘有明显上抬间隙时,应打开床头箱,调整前轴承的松紧度,消除主轴的径向跳动。同时检查后轴承的松紧度,调整控制后轴承的并帽螺母。手盘动卡盘,使主轴转动松紧适度,消除主轴的轴向窜动,这样即可解决在车削中发生的工件表面跳动和工件轴向窜支所产生的波纹。 如发现床头箱内的齿轮发生严重磨损,啮合不好,必须更换齿轮。使齿轮啮合状态良好,消除齿轮传动时产生的冲击,减轻产生振动给车削带来的波纹。 C:工件空心或伸出太长。 解决方法:安装工件要牢固,加工空心零件不能伸出过长,车刀要刃磨锋利,这样可避免工件表面出现波纹。 D:刀架松动。 解决方法:检查刀架是否锁紧,检查清除刀架底接触面的铁屑,增强刀架的锁紧力。

车削螺纹时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严格的运动关系:即主轴每转一转

解决方法是采用正反车法来退刀,即在第一次行程结束时,不提起开合螺母,把刀沿径向退出后,将主轴反转,使车刀沿纵向退回,再进行第二次行程,这样往复过程中,因主轴、丝杠和刀架之间的传动没有分离过,车刀始终在原来的螺旋槽中,就不会出现乱扣。 2. 对于车削车床丝杠螺距与工件妇距比值成整倍数的螺纹 工件和丝杠都在旋转,提起开合螺母后,至少要等丝杠转过一转,才能重新合上开合螺母,这样当丝杠转过一转时,工件转了整数倍,车刀就能进入前一刀车出的螺旋槽内,就不会出现乱扣,这样就可以采用打开开合螺母,手动退刀。这样退刀快,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保持丝杠精度,同时丝杠也较安全。 三、螺距不正确 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1. 螺纹全长上不正确 原因是挂轮搭配不当或进给箱手柄位置不对,可重新检查进给箱手柄位置或验算挂轮。 2. 局部不正确 原因是由于车床丝杠本身的螺距局部误差(一般由磨损引起),可更换丝杠或局部修复。 3 螺纹全长上螺距不均匀 原因是: o 丝杠的轴向窜动。 o 主轴的轴向窜动。 o 溜板箱的开合螺母与丝杠不同轴而造成啮合不良。 o 溜板箱燕尾导轨磨损而造成开合螺母闭合时不稳定。 o 挂轮间隙过大等。 通过检测: o如果是丝杠轴向窜动造成的,可对车床丝杠与进给箱连接处的调整圆螺母进行调整,以消除连接处推力球轴承轴向间隙。 o 如果是主轴轴向窜动引起的,可调整主轴后调整螺母,以消除后推力球轴承的轴向间隙。 o 如果是溜板箱的开合螺母与丝杠不同轴而造成啮合不良引起的,可修整开合螺母并调整开合螺母间隙。 o 如果是燕尾导轨磨损,可配制燕尾导轨及镶条,以达到正确的配合要求。 o 如果是挂轮间隙过大,可采用重新调整挂轮间隙。 4. 出现竹节纹 原因是从主轴到丝杠之间的齿轮传动有周期性误差引起的,如挂轮箱内的齿轮,进给箱内齿轮由于本身,制造误差、或局部磨损、或齿轮在轴上安装偏心等造成旋转中心低,从而引起丝杠旋转周期性不均匀,带动刀具移动的周期性不均匀,导致竹节纹的出现,可以修换有误差或磨损的齿轮。 四、中径不正确 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原因是吃刀太大,刻度盘不准,而又未及时测量所造成。解决方法是精车时要详细检查刻度盘是否松动,精车余量要适当,车刀刃口要锋利,要及时测量。

普通车床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普通车床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普通车床属于机械行业中最为常见的装备,运行中涉及到很多技术,如电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表现出综合性的特点。普通车床的工作能力强,其可提供高精度、高水平的机械制造服务。虽然普通车床的工作能力强,但是仍旧面临着故障的干扰。 一、普通车床分析 机械加工厂内,普通机床在车间内,占有大部分的影响比重,渗透到机械加工的行业中,行业提高了对普通车床故障的重视度,致力于采取故障排除的方法,保障普通车床的有效性。车床在机械行业中,用于加工各种各样的回转表层,如圆面、锥面等,同时也能够加工螺纹、沟槽等,利用床身、刀架等普通车床的部件,配合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实现主运动、进给运动,在车床车刀、工件的运动过程中,促使毛坯可以加工成指定的几何尺寸。 普通车床使用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排除车床内的故障,就会干扰车床的运行水平,进而影响到车床加工的精度、速度,不利于车床的高效性。普通机床的故障出现于日常的运行和使用中,为了提高普通车床的工作能力,应该将故障作为首要的监督对象,保护好普通机床的运行过程。普通车床故障中存在一些典型的征兆,有经验的操作人员会根据车床故障的征兆,大概地判断运行故障,及时把控车床运行中的故障信息,弥补车床运行时的缺陷,进而落实好故障排除的方法。 二、车床故障原因

普通车床的故障原因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下列举普通车床故障中最常见的故障原因: 第一,普通车床零部件的质量原因,车床本身的机械装置、元件设备等,其在车床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了质量问题,导致自身出现失灵或失控的情况,就会影响到普通车床的整体情况,出现磨损、破坏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车床的加工精度,进而干扰普通车床的实际运行。零部件的质量原因是普通车床故障中最直接的原因,引起一系列的故障问题。 第二,普通车床的安装、装配工艺内,缺乏精度控制的措施。例如:普通车床主体安装中,如主轴箱、进给箱,其在安装中没有严格按照精度实行控制,只要有一处出现故障,就会干扰到普通车床的整体精度,不能保障普通车床的有效装配,导致安装与装配误差,在车床运行中引出故障干扰,逐渐降低了车床运行的精确度。 第三,普通车床使用时,存在不合理的操作,干扰了车床的技术参数,导致车床在自身加工的范围内,缺乏有效的工作能力。普通车床操作中,如果操作人员不能按照车床的工作规程执行,就会引起诸多故障问题,尤其是普通车床的精确度,直接增加了车床的运行负担,加重了车床的使用压力。 第四,普通车床在运行中,保养与维修措施不到位。保养与维修是降低故障发生率的一项措施,而且决定了车床的使用效率。车床缺乏保养、维修,导致车床处于带病作业的状态,不能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会缩短车床的运行寿命,不能提高普通车床的加工效率。

普通车床螺纹车削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实用版

YF-ED-J417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普通车床螺纹车削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普通车床螺纹车削常见故障及解 决方法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车削螺纹时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如下: 1. 啃刀 原因是车刀安装的过高或过低,工件装夹 不牢或车刀磨损过大。车刀安装得过高,则吃 刀到一定深度时,车刀的后刀面支撑住工件, 增大摩擦力,甚至把工件支撑弯,造成啃刀现 象;过低,则切屑不易排出,车刀背向力的方 向是工件中心,加上横进丝杠与螺母间隙过 大,至使背吃刀量不断自动趋向加大,从而把 工件抬起,出现啃刀。此时,应及时调整车刀

高度,使其刀尖与工件的轴线等高(可利用尾座支撑刀尖对刀,也可用加工工件试切法对刀)。在粗车和半精车时,刀尖位置比工件的中心高出工件直径的1%。工件装夹不牢,工件本身的刚性不能承受车削时的切削力,因而产生过大的挠度,改变了车刀与工件的中心高度(工件被抬高了),形成背吃刀量突增,出现啃刀,此时应把工件装夹牢固,使用尾架支撑顶尖、中心架等,以增加工件刚性。车刀磨损过大引起切削力增大,支撑弯工件,出现啃刀。此时,应对工件加以修磨。 2. 乱扣 原因是当丝杠转一转时,工件未转过整数转而造成的。当车床丝杠螺距与工件螺距不成整倍数时,如果退刀,采用打开开合螺母的方

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与加工

电子科技大学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与加工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日 期: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工程训练中心114实验时间: 一、 实验室名称:工程训练中心 二、 实验项目名称: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与加工 实验学时:32 三、 实验原理: 将工艺文件编制成数控加工程序,输入数控车床,加工出零件。 四、 实验目的: 1.熟悉、认识、并掌握基础Mastercam 软件操作及设计工艺流程; 2.了解典型轴类零件的特点、生产过程与工程应用; 3.学习工程制造工艺,学习工程手册的使用,掌握典型零件的毛坯制造、热处理、机 加工方法,将传统加工与现代制造技术有机结合,合理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正确使用数控设备及刀夹量具; 4.培养和提高综合分析轴类零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科学的研究和创 造能力。 五、 实验内容 (一)数控车床的整体介绍与功能演示; (二)运用Mastercam 进行传动轴的设计; (三)制定毛坯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碰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

矩和承受载荷。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根据结构外形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 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 1)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2)几何外形精度 轴类零件的几何外形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公差。 3)相互位置精度 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的。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0.005mm。 4)表面粗糙度 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四)制定毛坯热处理工艺; 1. 轴类零件的毛坯: 轴类零件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类型、设备条件及结构,选用棒料、锻件等毛坯形式。对于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轴,一般以棒料为主;而对于外圆直径相差大的阶梯轴或重要的轴,常选用锻件,这样既节约材料又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还可改善机械性能。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中小批生产多采用自由锻,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模锻。 2. 轴类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

不锈钢螺纹的车削加工方法总结

不锈钢螺纹的车削加工方法全世界因锈蚀而消耗的金属制品约占金属产量的10%,因此提高金属抗蚀性和耐蚀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锈钢能够达到相对较好的抗蚀要求,由起初的军用拓展到工业及民用各领域。因此,对各种复杂曲面的不锈钢工件要求量较大。但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加工工艺成为制作产品的难题。 不锈钢材质本身的特殊性: 不同种类的不锈钢由于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其数控 切削的难度也不相同。有的不锈钢在切削加工时,很难达到满意的加工表面粗糙度;而有的不锈钢,虽容易达到要求的加工表面粗糙度,但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却特别容易磨损。经总结,各类不锈钢很难切削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热强度高、韧性大对数控高速切削不适应奥氏体类不锈钢与马氏体类不锈钢其硬度和抗拉强度不高,只相当于40 号钢,但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值却比较高。如 1Cr18Ni9Ti延伸率为40号钢的210%,这样在数控高速切削过程中就不容易被切断,切削变形时所消耗的功相当大。相对来说,不锈钢在高温下的强度降低较少,如45号钢在500°时其持久强度为7kg/mM2,而1Cr18Ni9Ti在550°时其持久强度仍保持在19~24kg /mM2。实践证明,在相同切削温度的作用下,不锈钢切削比普通碳素钢难加工,其热强

度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加工硬化趋势强对数控车削不利在数控高速车削的过 程中,由于刀尖对工件材料挤压的结果使切削区的金属产生变形,晶内发生滑移,晶格畸变,组织致密,机械性能也随着发生变化,一般切削硬度也能增加2~3倍。数控切削后加工硬化层深度可以从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因此前一次走刀所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又妨碍了下一次走刀时的切削,并且加工硬化层的高硬度导致刀具特别容易磨损; 切屑的粘附性强、导热差对数控切削有影响在数控切削过程中,切削碎屑很容易牢固地粘附或熔着在刀尖和刀刃上,形成积屑瘤,造成工件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恶化,同时增加切削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刀具磨损。而且大量的切削热无法及时传导出来,甚至切削产生的热量也无法传导到切屑的整体上,造成传入刀具总热量比普通碳素钢多3~5倍,使切削刃在高温下失去切削性能。在数控切削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热能未能迅速排出,必然会传递给刀具,使切削部位温度升高。同时由于排屑比较困难,尤其是不断屑,使被切削下来的切屑产生挤塞,特别是加工内孔,切屑挤塞更加严重。另外,刀具因受螺纹截面形状的限制,再加之本身强度较差,加工中容易产生振动,刀尖很容易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而烧坏或因振动太大而崩裂。 数控切削不锈钢刀具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车床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车床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结合车床以及故障原因分析,列举普通车床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及相关的排除方法,以此来维护普通车床的运行性能。 1、振动故障及排除 普通车床的振动故障是最为常见的故障类型,车床在加工生产的期间,振动是很难避免的,存在一些振动属于正常的运行范围,当 振动较为剧烈时,就会影响普通车床的加工精度,降低车床的生产 效率,同时还会加重车床的磨损,不利于车床刀具的稳定性。当普 通车床出现振动故障时,在陶瓷、硬质合金内,故障的表现最为明显。 车床发生振动故障时,在实践中提出几点排除的措施,辅助普通车床快速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如: (1)普通车床的故障维护人员,检查车床上的固定螺栓,如地脚 螺栓,保障螺栓安装的准确性,一旦发现有松动或安装不正确的螺栓,实行现场处理,立即执行故障排除,拧紧螺栓后,确保螺栓的 安装位置准确; (2)控制旋转件的跳动幅度,特别是胶带构件,实现径向圆跳动,防止其跳动幅度过大而造成振动; (3)检查普通车床的主轴中心,避免存在径向过大摆动的问题, 维护人员可以主动地调整主轴摆动,减小主轴的摆动幅度或者直接 采取角度选配法的方式,控制主轴摆动; (4)校正普通车床的磨削刀具,保持稳定的切削路径,保持刀尖 的位置,稍高于中心位置,排除车床工作时的振动问题。 2、噪声故障及排除

噪声故障不仅影响普通车床的运行,同时也会影响车床运行的环境。一般情况下,噪声是故障发生的前提,当普通车床运行时,出 现不符合常规的噪声,就表示车床出现了故障,维护人员需准确地 分析噪声的来源及成因,以便快速地排除故障。普通车床运行后, 噪声会随着周期、温度、负荷的增加而增加,最终导致车床进入不 良的运行状态,干扰正常的运行。 噪声故障的排除要根据普通车床的实际情况执行。列举普通车床噪声故障中,常见的排除方法,如: (1)维护人员检查普通车床的运动副,结合运动副反馈出的情况,调整、修复引起噪声的零件,促使车床的主轴,可以恢复正常,处 理噪声的干扰,保障车床的工作精度; (2)全面检查普通车床的管道,杜绝出现管道不通畅的情况,疏 通有堵塞的管道; (3)噪声故障内,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相互摩擦,所以定期安排润 滑工作,在适当的位置增加润滑油,控制润滑油的用量、位置,保 证润滑油符合相关的规定。 3、发热故障及排除 普通车床运行时,发热故障集中在主轴位置,因为主轴连接着滚动、滑动的轴承,构成一体化的运行结构,所以主轴处于高速旋转 状态时,就会发散出热量。主轴是普通车床的主要热源,当热量无 法正常散发出来时,就会造成主轴以及周围连接装置过度发热,车 床局部位置的温度升高,引起热变形的问题,发热故障较为严重时,会出现主轴、尾架不同高的问题,直接降低车床的加工精度,还会 存在烧坏主轴的情况。 主轴发热故障,可能是主轴与轴承之间,经过长期摩擦而囤积了热量,导致全负荷车床工作状态下,主轴的刚度变化,影响了主轴 的稳定性。主轴发生故障的排除方法中,在车床运行前,先要主动 地调整好主轴与轴承之间的距离,同时安排好润滑工作,保持油路 的畅通性,再控制好主轴的工作量,避免主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环 境中。

如何解决不锈钢螺纹车削问题

如何解决不锈钢螺纹车削问题 螺纹是机械工程中常见的几何特征之一, 应用广泛。螺纹的加工工艺较多, 如基于塑性变形的滚丝与搓丝, 基于切削加工的车削、铣削、攻螺纹与套螺纹、螺纹磨削、螺纹研磨等。 不同种类的不锈钢由于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其数控切削的难度也不相同。有的不锈钢在切削加工时,很难达到满意的加工表面粗糙度;而有的不锈钢,虽容易达到要求的加工表面粗糙度,但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却特别容易磨损。经总结,各类不锈钢很难切削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热强度高、韧性大 奥氏体类不锈钢与马氏体类不锈钢其硬度和抗拉强度不高,只相当于40号钢,但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值却比较高,这样在数控高速切削过程中就不容易被切断,切削变形时所消耗的功相当大。相对来说,不锈钢在高温下的强度降低较少,如45号钢在500°时其持久强度为7kg/mm2,而1Cr18Ni9Ti在550°时其持久强度仍保持在19——24kg/mm2。实践证明,在相同切削温度的作用下,不锈钢切削比普通碳素钢难加工,其热强度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2 加工硬化趋势强 在数控高速车削的过程中,由于刀尖对工件材料挤压的结果使切削区的金属产生变形,晶内发生滑移,晶格畸变,组织致密,机械性能也随着发生变化,一般切削硬度也能增加2——3倍。数控切削后加工硬化层深度可以从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因此前一次走刀

所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又妨碍了下一次走刀时的切削,并且加工硬化层的高硬度导致刀具特别容易磨损。 3 切屑的粘附性强、导热差 在数控切削过程中,切削碎屑很容易牢固地粘附或熔着在刀尖和刀刃上,形成积屑瘤,造成工件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恶化,同时增加切削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刀具磨损。而且大量的切削热无法及时传导出来,甚至切削产生的热量也无法传导到切屑的整体上,造成传入刀具总热量比普通碳素钢多3——5倍,使切削刃在高温下失去切削性能。在数控切削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热能未能迅速排出,必然会传递给刀具,使切削部位温度升高。同时由于排屑比较困难,尤其是不断屑,使被切削下来的切屑产生挤塞,特别是加工内孔,切屑挤塞更加严重。另外,刀具因受螺纹截面形状的限制,再加之本身强度较差,加工中容易产生振动,刀尖很容易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而烧坏或因振动太大而崩裂。 4 螺纹粗糙度差的原因及对策 数控切削后螺纹表面粗糙度太差,鱼鳞斑状波纹及啃刀现象是不锈钢螺纹车削中最常遇到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 (1)螺纹车刀两侧刃后角太小,两侧刃与后面的螺纹表面相摩擦使加工表面恶化,加工时必须考虑螺纹旋转角对两侧刃实际后角的影响。 螺纹车刀的前角太小,刃口不够锋利,切屑不能顺利地被切断,而是部分地被挤压或撕裂下来,必定造成螺纹表面非常粗糙。当前角太大时,刀刃强度削弱且容易磨损、崩裂、扎刀,更容易引起振动而使螺纹表面产生波纹。因此,应根据不锈钢的不同材质选择适当的前角。车削耐浓硫酸用不锈钢螺纹时,应比车削2Cr13不锈钢螺纹采用较小的前角,车

机加工常见问题及解答

机加工常见问题及解答 1、车削细长轴时,产生变形和振动的原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解决措施? 答:车削细长轴时,产生变形和振动的原因有: ⑴、工件受切削热伸长产生弯曲变形。 ⑵、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振动。 ⑶、工件自重、变形引起的振动。 ⑷、工件在离心力作用下加剧了弯曲和振动。 采取的解决措施有:⑴、使用中心架;⑵、使用跟刀架;⑶、减少热变形; ⑷、合理选择车刀的几何形状和切削用量。 2、采用跟刀架车削细长轴时,产生“竹节形”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使用跟刀架? 答:采用跟刀架车削细长轴时,产生“竹节形”的原因是跟刀架支承爪与工件的接触压力过大。 正确使用跟刀架的方法是: ⑴、支承爪在已加工表面上的支承位置与刀具之间的距离在10mm以内。 ⑵、控制背吃刀量,在整个轴长上能切除毛坏余量,不留黑疤和斑痕。 ⑶、按后、下、上的顺序,用手感、耳听、目测等方法调整支承爪轻微的接触到外圆为止,使各爪保持相同的微小间隙,并可自由活动。 ⑷、时刻跟踪监视各支承爪的接触情况,并保证良好的润滑。 3、影响薄壁类工件加工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薄壁类工件加工质量的因素有: ⑴、夹紧力使工件变形,影响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⑵、切削热引起工件变形,影响尺寸精度。

⑶、切削力使工件产生振动和变形,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⑷、残留内应力使工件变形,影响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4、防止和减少薄壁类工件变形的方法有哪些? 答:防止和减少薄壁类工件变形的方法有: ⑴、加工时分粗、精车,粗车时夹紧些,精车时夹松些。 ⑵、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并增加刀柄的刚度。 ⑶、使用开缝套筒或特制软卡爪,增加装夹接触面积。 ⑷、应用轴向夹紧方法和夹具。 ⑸、增加凸边和工艺助,提高工件自身的刚性。 ⑹、加注切削液,进行充分冷却。 5、装夹畸形工件时如何防止变形? 答:(1)选用角铁要有一定的刚性;(2)合理选择定位基准面。(3)增加可调支承或工艺撑头,增加工件刚性。(4)正确使用压板,保证装夹牢固和防止夹紧变形。 6、车床的哪些原因可影响加工工件的圆柱度超差? 答:(1)主轴轴线与床鞍导轨平行度超差。(2)床身导轨严重磨损。(3)用两项尖锐夹装工件时,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轴线不重合。(4)固定螺钉松动,致使车床水平变动。 7、加工工件外圆表面上有混乱的振动波纹,可能是由车床的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1)主轴滚动轴承滚道磨损,间隙过大。(2)主轴轴向窜动过大。(3)卡盘与连接盘松动,使工件装夹不稳定。(4)溜板的滑动表面间隙过大。 8、从车床方面考虑,造成车削螺纹的螺距超差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答:(1)丝杠轴向窜动过大。(2)开合螺母磨损,与丝杠同轴度超差,造成啮合不良。(3)燕尾导轨磨损,造成开合螺母闭合时不稳定。(4)由主轴经过交换齿轮而来的传动链间隙过大。

普通车床螺纹车削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481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普通车床螺纹车削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标准版 本

普通车床螺纹车削常见故障及解决 方法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车削螺纹时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如下: 1. 啃刀 原因是车刀安装的过高或过低,工件装夹不牢或车刀磨损过大。车刀安装得过高,则吃刀到一定深度时,车刀的后刀面支撑住工件,增大摩擦力,甚至把工件支撑弯,造成啃刀现象;过低,则切屑不易排出,车刀背向力的方向是工件中心,加上横进丝杠与螺母间隙过大,至使背吃刀量不断自动趋向加大,从而把工件抬起,出现啃刀。此时,应及时调整车刀高度,使其刀尖与工件的轴线等高(可利用尾座支撑刀

尖对刀,也可用加工工件试切法对刀)。在粗车和半精车时,刀尖位置比工件的中心高出工件直径的1%。工件装夹不牢,工件本身的刚性不能承受车削时的切削力,因而产生过大的挠度,改变了车刀与工件的中心高度(工件被抬高了),形成背吃刀量突增,出现啃刀,此时应把工件装夹牢固,使用尾架支撑顶尖、中心架等,以增加工件刚性。车刀磨损过大引起切削力增大,支撑弯工件,出现啃刀。此时,应对工件加以修磨。 2. 乱扣 原因是当丝杠转一转时,工件未转过整数转而造成的。当车床丝杠螺距与工件螺距不成整倍数时,如果退刀,采用打开开合螺母的方法将床鞍摇至起始位置,那么,再次闭合开合螺母时,就会发生车刀刀尖不在前一刀所车出的螺旋槽内,以致出现乱扣。解决

彻底搞定螺纹攻丝及常见问题解决【太爽了】

彻底搞定螺纹攻丝及常见问题解决【太爽了】

————————————————————————————————作者:————————————————————————————————日期: ?

彻底搞定螺纹攻丝及常见问题解决【太爽了】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螺牙的形状(标准公制螺纹) 1. 从图上知: P表示螺距是牙到牙尖或牙底之距离。 通常表示方法为M3×0.5 此0.5就是螺距,单位是mm。 (M代表Metric公制),3代表公称尺寸,所谓尺寸就是螺牙的最大径或内螺纹的最大(根)径。 2.一般螺牙如果规矩的话,则大径(或根径)必须符合螺牙的公称尺寸,而中径(内螺纹同)及小径(内螺纹称内径)必须符合规格上所查到的数字如下表(公制标准粗螺纹)。

如果是细螺纹则间隙变小,其大、中、小径变随之改变。 3.英制牙则相同只是螺距的表示法为1英寸内有多少牙,如: 1/4-20UNC,即外螺纹1/4”大径(6.35mm)每英寸有20牙。 UNC(UNFIED THREAD) C表粗牙; F表细牙; EF表极细牙; C,F,EF各有不同螺距。 4.螺纹规的用法(分螺柱,及螺圈)

A.了解构造 (1)T(通)端通常比Z(止)端长; (2)英制中间有一条沟者为通端; (3)一般为硬化(淬火)之钢料研磨,很脆掉在地上会断; (4)经长期使用会磨损,一般在10000次以上需再检验。 B.使用方法 必须经品保检验合格或合格标签(贴在盒子上)者才得使用。 长期使用必须用约1万次(可以估算)后送检合格再用。 以戴手套的拇指,食指夹住轻旋,忌用大力,则T(通)端施到底为合格,Z(止)端为进1~2牙后,不再进入为合格,绝不可用大力,当用完螺纹规后,必须要以干净的软布将螺纹规(样圈或样柱)予以擦拭干净,涂上防锈油后装回盒子里。 C.攻牙的正确方法 (1)选择合适的丝攻 丝攻有一攻,二攻,三攻,一般我们用第三攻,除非很厚的板材,才分一、二、三攻一般用机用丝攻(只有一次)即可。 (2)丝攻形状可分为 普通丝攻

轴类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过程及编程分析

桂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轴类零件数控车削加工 工艺过程及编程分析 院(系):成人教育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这一发明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以北京凯恩帝数控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的优势,对零件形状、尺寸、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材料和热处理等技术要求的分析。针对上述对零件的分析,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加工顺序、加工路线、装夹方式、刀具及切削用量参数等,进行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通过确立坐标系计算零件粗、精加工各运动轨迹,得到刀位数据及轨迹图,进行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写。 关键词:数控加工数控加工工艺程序编写

Abstract NC machining is the 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undation, this invention for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s of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Beijing emperor Kaine CNC system as the basis, make full use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 CAD / CAM ) advantage, the part shape, size, accuracy, surface roughness,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on requirement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o the spare parts, selection of process scheme, process sequence processing route, clamping, cutting tools and cutting parameters, CNC 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ordinate calculation of parts rough, finishing the movement track of cutter location data, receive and track diagram, NC programming. Keywords: CNC Machining NC machining programming

普通车床螺纹车削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普通车床螺纹车削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车削螺纹时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如下: 1.啃刀 原因是车刀安装的过高或过低,工件装夹不牢或车刀磨损过大。车刀安装得过高,则吃刀到一定深度时,车刀的后刀面支撑住工件,增大摩擦力,甚至把工件支撑弯,造成啃刀现象;过低,则切屑不 易排出,车刀背向力的方向是工件中心,加上横进丝杠与螺母间隙 过大,至使背吃刀量不断自动趋向加大,从而把工件抬起,出现啃刀。此时,应及时调整车刀高度,使其刀尖与工件的轴线等高(可利用尾座支撑刀尖对刀,也可用加工工件试切法对刀)。在粗车和半精车时,刀尖位置比工件的中心高出工件直径的1%。工件装夹不牢, 工件本身的刚性不能承受车削时的切削力,因而产生过大的挠度, 改变了车刀与工件的中心高度(工件被抬高了),形成背吃刀量突增,出现啃刀,此时应把工件装夹牢固,使用尾架支撑顶尖、中心架等,以增加工件刚性。车刀磨损过大引起切削力增大,支撑弯工件,出 现啃刀。此时,应对工件加以修磨。

2.乱扣 原因是当丝杠转一转时,工件未转过整数转而造成的。当车床丝杠螺距与工件螺距不成整倍数时,如果退刀,采用打开开合螺母的方法将床鞍摇至起始位置,那么,再次闭合开合螺母时,就会发生车刀刀尖不在前一刀所车出的螺旋槽内,以致出现乱扣。解决方法是采用正反车法来退刀,即在第一次行程结束时,不提起开合螺母,把刀沿径向退出后,将主轴反转,使车刀沿纵向退回,再进行第二次行程,这样往复过程中,因主轴、丝杠和刀架之间的传动没有分离过,车刀始终在原来的螺旋槽中,就不会出现乱扣。对于车削车床丝杠螺距与工件螺距成整数倍的螺纹,可采用打开开合螺母法进行加工,工件和丝杠都在旋转,提起开合螺母后,至少要等丝杠转过一转,才能重新合上开合螺母,这样当丝杠转过一转时,工件转了整数倍转,车刀就能进入前一刀车出的螺旋槽内,就不会出现乱扣。这样退刀快,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保持丝杠精度,同时丝杠也较安全。 3.螺距不正确

彻底搞定螺纹攻丝及常见问题解决

彻底搞定螺纹攻丝及常见 问题解决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4)经长期使用会磨损,一般在10000次以上需再检验。 B.使用方法 必须经品保检验合格或合格标签(贴在盒子上)者才得使用。 长期使用必须用约1万次(可以估算)后送检合格再用。 以戴手套的拇指,食指夹住轻旋,忌用大力,则T(通)端施到底为合格,Z(止)端为进1~2牙后,不再进入为合格,绝不可用大力,当用完螺纹规后,必须要以干净的软布将螺纹规(样圈或样柱)予以擦拭干净,涂上防锈油后装回盒子里。 C.攻牙的正确方法 (1)选择合适的丝攻 丝攻有一攻,二攻,三攻,一般我们用第三攻,除非很厚的板材,才分一,二,三攻一般用机用丝攻(只有一次)即可。 (2)丝攻形状可分为 普通丝攻 螺旋丝攻:比较贵,但排屑良好,效率比较高; 先端丝锥:比较贵,但排屑良好,效率比较高; 无屑丝攻:利用挤压的方式将薄料,(一般在3M/M以下)挤压成螺丝状,故孔较普通丝攻及螺纹丝攻所开的孔为大,例: 普通及螺旋丝攻一般铁板牙钻孔,但无屑丝攻,钻孔~孔。 (3)攻牙前如为厚板(3M/M以上)应把板料孔的毛刺以钻头划去,但千万不可变为倒角,否则板厚因倒角,导致螺牙变少而会滑牙。 (4)攻牙时丝锥必须与工件垂直。 (5)攻牙时必须将表面的铁(铝)屑清除,清除的方式有用刷子(牙刷),或高压空气清洁。 (6)攻牙时必须涂上清洁的机油而非含有铁屑或其它杂质的脏机油。 (7)攻牙前的孔径必须要正确一般经查可得,而且板厚,材质均影响孔径。 5.首件必须经螺纹规检验合格,如不合格则可能下列原因: (1)丝攻不合格(磨损或不良) (2)合格的孔径(攻牙前)如果孔太小,因磨擦力大,会加大攻牙的困难度,同时丝攻较快磨损,反之孔太大,则可以轻松的攻进去,但是牙的品质就很差,因为牙的小径会变大,相对螺丝螺母的结合力不足,容易滑牙.以M3×来说,正确的孔(一般铁材)应为~之间,如果太大则不易获得良好品质的牙。 (3)丝锥与工件不垂直。 (4)丝锥不清洁,把铁屑夹入导致牙变大。 (5)铁板牙内含铁屑或或杂质未清除,导致螺纹规检验不合格。 (6)丝攻未擦油,磨擦力太多导致牙有破裂情形。 (7)攻牙机不良,轴有晃动情形,导致牙变大不合格。 (8)制程中每隔20个左右以螺丝规检验一次(频率视合格的状况而定如果合格率高,则可加长检验周期,否则予以缩短。) 普通丝锥攻螺纹中常出现的问题 1.攻螺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丝锥折断; 2)丝锥崩齿; 3)丝锥磨损过快; 4)螺纹中径过大;

螺纹车削的方法及技巧【详解】

螺纹车削的方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一、螺纹车削的概念工 螺纹车削是指螺纹加工过程,具体是指工件旋转一转,车刀沿工件轴线移动一个导程,刀刃的运动轨迹就形成了工件的螺纹表面的螺纹加工过程。 二、螺纹分类 螺纹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可分为连接螺纹和传动螺纹;按牙形可分为三角螺纹、方形螺纹、锯形螺纹、圆形螺纹;按螺旋方向可分为右旋螺纹和左旋螺纹;按螺旋线数分为单线螺纹和多线螺纹。按母体形状可分为圆柱螺纹和圆锥螺纹。 三、螺纹车削原理 螺纹的加工方法很多,其中用车削的方法加工螺纹是常用的加工方法。无论车削哪一种螺纹,车床主轴与刀具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的运动关系:主轴每转一圈(即工件转一圈),刀具应均匀地移动一个导程的距离。工件的转动和车刀的移动都是通过主轴的带动来实现的,从而保证了工件和刀具之间严格的运动关系。

四、螺纹车削的主要方法 1、径向进刀法 如图2-42a所示,车削螺纹时,车刀左右两侧刀刃都参加切削,由中滑板横向进给,通过多次行程,直到把螺纹车好。径向进刀法适用螺距P<3mm的三角螺纹车削,也适用于P≥3mm三角螺纹的精车。 2、轴向进刀法(左右进刀法) 车削较大螺距的螺纹时,为减小车刀两个刀刃同时切削所产生的扎刀现象,可使车刀只用一侧刀刃进行切削。车削过程中,除了做横向进给外,同时还利用小滑板把车刀向左或向右做微量进给,使车刀只有一侧刀刃进行切削,通过多次行程,直至把螺纹车好。这种加工方法适用于P≥3mm螺纹的精车等。 3、斜向进刀法 如图2-42c所示,车削螺纹时,除中滑板横向进给外,只把小滑板向一个方向做微量进给。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粗车。 4、改进型斜向进刀法 如图2-42d所示,这种车削方法是两侧刀刃都有切削任务,其中一个刀刃承担主要 切削任务,这样可以避免斜向进刀不切削一侧刀刃磨损大和工件表面粗糙度大的问题。此方法适用于数控加工。

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标准分析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图6—34为减速箱传动轴工作图样。表6—13为该轴加工工艺过程。生产批量为小批生产。材料为45热轧圆钢。零件需调质。

(一)结构及技术条件分析 该轴为没有中心通孔的多阶梯轴。根据该零件工作图,其轴颈M、N,外圆

P,Q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形状位置精度,并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该轴有调质热处理要求。 (二)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确定主要表面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传动轴大多是回转表面,主要是采用车削和外圆磨削。由于该轴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较高(IT6),表面粗糙度值较小(Ra0.8μm),最终加工应采用磨削。其加工方案可参考表3-14。 2.划分加工阶段 该轴加工划分为三个加工阶段,即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肩和修研中心孔等),粗精磨各处外圆。各加工阶段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3.选择定位基准 轴类零件的定位基面,最常用的是两中心孔。因为轴类零件各外圆表面、螺纹表面的同轴度及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是相互位置精度的主要项目,而这些表面的设计基准一般都是轴的中心线,采用两中心孔定位就能符合基准重合原则。而且由于多数工序都采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能最大限度地加工出多个外圆和端面,这也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但下列情况不能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 (1)粗加工外圆时,为提高工件刚度,则采用轴外圆表面为定位基面,或以外圆和中心孔同作定位基面,即一夹一顶。 (2)当轴为通孔零件时,在加工过程中,作为定位基面的中心孔因钻出通

孔而消失。为了在通孔加工后还能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工艺上常采用三种方法。 ①当中心通孔直径较小时,可直接在孔口倒出宽度不大于2mm的60o内锥面来代替中心孔; ②当轴有圆柱孔时,可采用图 6—35a所示的锥堵,取1∶500锥度; 当轴孔锥度较小时,取锥堵锥度与工件 两端定位孔锥度相同; ③当轴通孔的锥度较大时,可采 用带锥堵的心轴,简称锥堵心轴,如图 6—35b所示。 使用锥堵或锥堵心轴时应注意,一 般中途不得更换或拆卸,直到精加工完 各处加工面,不再使用中心孔时方能拆 卸。 4.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该轴需进行调质处理。它应放在粗 加工后,半精加工前进行。如采用锻件 毛坯,必须首先安排退火或正火处理。 该轴毛坯为热轧钢,可不必进行正火处 理。 5.加工顺序安排 除了应遵循加工顺序安排的一般原 则,如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等,还应注

数控车削加工常见问题分析论文

数控车削加工常见问题分析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传统意义的范围,它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与机、电、光一体化技术,呈现出精密化、柔性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敏捷化、虚拟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造船、汽车、模具等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口益普遍应用,使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数控机床的使用大幅度地缩短了产品的制造周期,提高了产品的加工质量,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关键字:数控车削加工产品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is experiencing unprecedented changes.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far beyond the range of its traditional sense, it in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on the basis of blended in computer technology, control technology, the sensor technology and machine, electricity, light integration technology, present a precision, flexibility, digital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