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

(投影表格)

师:请大家看表格,哪个同学能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生:(三个学生看图分别回答,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讲和补充。)

师:答得很棒。(师逐步投影答案的内容)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

生:自转和公转。

师:非常正确。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

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生:地轴

师:很好。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师: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有这么一根轴吗?

生:没有。

师:正确。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自西向东旋转。

师:(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

(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仪的自转)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

生:(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结论)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侧面北极在上,自西向东旋转。

师:(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投影练习)

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乙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生:甲图中心是北极,乙图中心是南极。

师:非常好。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呢?

生:一天。

师: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恒星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利用课件中的动画进行分步显示讲述,学生一目了然)

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过程将会忽略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多媒体动画演示)

图1 图2 图3

如图1电脑显示动画:假设遥远的恒星(小圆)和太阳(S)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P,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么地球在E1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P点绕圆运动一周)。

师:(多媒体动画演示)

如图2先以恒星作参照,动画显示恒星日的长度。

动画的过程是:地球一边自转(即P点绕圆心运动),一边由E1向E2运动(公转),当地球到达E2点停止,此时P点刚好对着恒星。

师: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

生:(学生准确回答)

师:很好!

(点击鼠标,电脑画出SE2的连线和E2与恒星的连线,标出“恒星日”)从E1到E2,地球自转了360°。而因为以恒星作为参照,地球从E1到E2的时间间隔就是“恒星日”,时长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师:图3以太阳作参照。

在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E2处时,P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到一周360°。

(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

从E1到E3,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角度是多少?

生:自转了一周多。

师:观察得很仔细。(点击鼠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

师:(过渡)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呢?

生: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师:很好!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多少度?

生:15°/小时。

师:非常正确。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根据360°/24小时推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小时,1°/4分钟,1′/4秒。但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即南、北极点的角速度为零。

我们再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叫做该点的自转线速度。

(投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师:大家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生: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在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地轴

由西向东

北极看:逆

时针;南极

看:顺时针

23时56分

4秒地球自

转的真正

周期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

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

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

师:请大家归纳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共同规律。

生:在南北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

师:非常好。下面阅读教材P14地球自转的证明。

生:(阅读)

师:(过渡)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师: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生: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师: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公转的规律呢?

生:可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师:很好!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师: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以下内容同时投影答案填充表格)

生:由西向东。

师: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逆时针转。

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顺时针转。

师:我们再来看看地球公转的周期是怎样的?

生: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师:回归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大家看书图1.18,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师:由于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根据开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近日点运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30.3 km/s。而远日点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 km/s。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

小结: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对比。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地轴由西向东

北极看:逆

时针;南极

看:顺时针

23时56分

4秒地球自

转的真正

周期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

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

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太阳由西向东

在北极上

空看地球

公转:逆时

针转在南

极上空看

地球公转:

顺时针转

1个回归

年:365日

5时48分

46秒

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

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以下表格分别在教学中投影,最后完整显示)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星期五高一20班第四节杨进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 ,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 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 ,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 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 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 2,P 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 2到P 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 ,该线与SPE 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 课时:3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

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 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 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 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 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 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 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 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 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 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最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3 地球的运动 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 ,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 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 ,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 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 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 2,P 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 2到P 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 ,该线与SPE 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 3点,使S 、P 、E 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 3H 。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 运动时教案新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 课时:3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

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 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 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 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 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

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 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 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 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 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 运动名师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知识点iaojie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60°纬线 上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一半。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两极为0)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23°26′)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一定时期内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注: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即入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呈90°角。如右图所示。 太阳直射点的判别: 太阳直射点所在太阳光线的延长线穿过地心。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 ——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 ——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左图A为冬至日,右图B为冬至日)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春分日3.21 赤道北移 夏至日6.22 北回归线南移 秋分日9.23 赤道南移 冬至日12.22 南回归线北移 23026′N 23026′S 3.21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22 9.23 12.22 3.21 赤道

【教学】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关键字】教学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江三中兰主进 [课标要求] 本节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 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 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运用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 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1.直接引入:前面两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本节开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本身。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形式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谈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即自转和公转。 2.演示引入:运用FLASH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诗词引入: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习新课)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B.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C.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D.星云是由气体和液体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2 A C 3 A C 4 A B C D 5 A C 6 A C 7 A C 8.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 A.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公转轨道,它是一个正圆 B.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则较快 C.地球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D.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6天,也就是一个回归年? 9.如果地轴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小,则() A.热带范围扩大B.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 C.温带范围扩大D.北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变? 10.在北半球某地,某人从某地出发,依次向北、东、南、西各行l100千米最后回到()

A .原出发地以北 B .原出发地以东 C .原出发地以西 D .原出发地? 图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 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1 —12题。 11.若AB 弧表示夜弧,则D 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12.若AB 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 另一日期。设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13.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向东航行,过日界线于1981年1月2日15时抵达加拿大温哥华(西七区)途经14天2小时,该船在上海启航时间是() A .1980年12月21日4时 B .1980年12月20日4时 C .1981年1月16日17时 D .1980年12月20日10时? 14.某船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后,船上的时间很可能是() A .日期减少一天,钟点有变化 B .日期增加一天,钟点不变 C .日期不变,钟点有变化D.日期不变,钟点也不变?? 15.某校所在地(120°E 、40°N )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16.有关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为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 .为东经120°的地方时 C .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D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 时 17.图2为以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 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A .8时B.9时C .15时D .16时 18.下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四个地点的太阳高度日变 化 曲线,四地中可能位于赤道的是() 195月1日2点应是哪幅() 20.当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旗杆的正午影长与旗杆 等长时,阳光直射下列哪条纬线(取北京的地理纬度为北纬40°) ()? A .50°NB .0°C .5°SD .23°26′N 21.图3是雅加达(7°S )在春分、夏至、冬至(北半球节气)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图2 A .①冬至日②春分日③夏至日 B .①夏至日②春分日③冬至日 图1 图2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 2.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教学重点 1.公转的运动规律。 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教学难点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小地球仪(描出回归线)每组学生四个,教师两个,黄道面及支架每组一个,灯泡和试管架各一个、黄赤交角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1)学生演示自转,同时说出自转周期。 (2)自转的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种运动形式——公转。 【演示】教师利用一个小地球仪演示公转,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地轴的方向是否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学生看书中第31页图,讨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

【讲述】地球位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时间和运动速度的规律。 【板书】 【演示讲解】利用黄赤交角模型讲解黄赤交角的概念。 指导学生计算黄赤交角的度数。 【板书】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热的变化也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密切联系。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我们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是一组平行光。 【投影片】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 学生观察回答。 【小结】球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在图上表示的这条直射光线恰好可以把圆心和直射点相连。 【演示】演示步骤: (1)一个小地球仪在灯泡照射下,高光(最亮)点就是直射点; (2)在小地球仪相对位置摆放另一个地球仪,利用指图杆连接两个小地球仪的直射点,指图杆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位置,三点一条直线; (3)旋转指图杆一周,说明所有直射光线都在一个平面上。

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说课稿: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难点分析: 天文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这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前后关联知识点层层递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问题,并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教材内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地球的公转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过程,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结论,不去研究它的过程,学起来会觉得很困难。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就成为突破难点的必要手段之一。 3.对比教学法 比较法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种,也是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使知识内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学习方法: 要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和知识结构的特点,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用图的方法 识图、读图、用图是学生学习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动画之中,多且复杂。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2.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一、课标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旋转中心:95%学生能够掌握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85%学生能够掌握 3、用事实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用事实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旋转中心。 2、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学习地理的成就感,并且深切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背后的地理原理。 【讲授新课】 活动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归纳提升 1、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找出地球自转的概念。 (2)观看视频,并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合作演示地球自转,并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正面看,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3)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3、展示交流:小组内交流,互相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提问、演示的形式展示 学生交流后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4、归纳提升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并强调标注方向的方法。 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对于使用地球仪演示 地球自转一定让学生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演示及时反馈纠正,后总 结提升。 活动评价:学生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且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生生、师生交流,检查、纠正。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能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旋转中心。 多媒体展示: 转动方式 转动中心 方 向 周 期 地球自转 0° S 0° N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优秀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和产生五带;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2、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将地球公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四季形成和五带产生等自然现象。 3、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培养学生学习数量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产生。 【教学难点】 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特征。 【教学用具】 地球仪、手电筒,几幅热、温、寒带的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板书: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一:地球公转演示 教师把手电筒(拎下灯罩,当作太阳)立在讲台中间,手拿地球仪绕其转动。请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 (3)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 (4)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可以到达哪里?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 生:答略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13页“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所以,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板书:(1)形成四季 活动二:分组讨论填表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月份北半球季节南半球季节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说明:二分二至是我国24节气中的4个节气。 生:答略 师:假设地球是直立着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还会有四季吗?同学们课后讨论完成。 活动三:用两个手电筒,一个垂直照射黑板,一个斜射黑板。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资源拓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知识能力 1.(2018 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五带划分 下图示意小红用铁丝和乒乓球制作的地球仪。读图完成 2—4 题。 2.(2017 广西梧州中考)给地球仪上的赤道标注纬度,应标注 ( ) A.23.5°S B.0° C.23.5°N D.90°N 3.(2017 广西梧州中考)作为地轴的铁丝ab 与地球仪的水平底座的夹角是( ) A.23.5° B.30° C.66.5° D.90° 4.(2017 广西梧州中考)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5.(2019 重庆万州期中)如图,地球公转至d 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下图为“地球运动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 6—7 题。

6.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示时间只能是春分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C.内蒙古可能多沙尘天气 D.图示范围大部分地区属于东半球 7.A 点几小时后进入黑夜( ) A.6 小时 B.8 小时 C.12 小时 D.24 小时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8—9 题。 8.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 ) A.夏至 B.秋分 C.冬至 D.春分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日期为 9 月23 日前后 B.地球公转到乙、丁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 C.6 月初,地球位于乙和丙之间 D.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受到一次太阳直射 读图,回答 10—12 题。 10.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 A.12 小时 B.1 天 C.1 个月 D.1 年 11.图中四个位置,泉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泉港的小蓉同学在图中四个位置观察了正午身影长短的变化,下列哪个图最接近丁位置的情境示意( ) 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七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后作业(新)新人教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1.地球自转和公转( ) A.方向相同 B.周期相同 C.运行轨道相同 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 2.每年的10月26日距北半球哪个节气最近?(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下列现象的产生和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地球上有昼夜现象 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一年有四季变化 D.地球上东边的人先看到太阳 4.我国的住宅主卧室通常朝南,主要原因是( ) A.住宅设计者的习惯 B.使用方便 C.美观 D.更好地采光 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地受太阳直射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S——夏至日 D.23.5°N——冬至日 6.钱钟书小说《围城》:“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产生“太阳迟落早起”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地球的公转 B.气候的变化 C.板块的运动 D.海陆的变迁 7.下列节日中,上海市白昼最短的是( ) A.国际劳动节 B.国庆节 C.国际儿童节 D.教师节

8.夏至日正午,小丽和小欣分别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世博庆典广场测量一根一米长的竹竿的影子,最有可能的结果是( ) A.两地竿影一样长 B.上海的长,北京的短 C.北京的长,上海的短 D.不一定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第9~10题。 9.图中N点所在纬线是以下哪两个温度带的划分界线?( ) A.热带与北温带 B.南温带与南寒带 C.北温带与北寒带 D.热带与南温带 10.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B. M点、N点都位于南半球 C. N点属于东半球范围 D.此时,正值北半球夏至日 11.读五带划分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北寒带 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c地四季分明 D.d地终年炎热 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习题3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习题3无答案新版 新人教版 1.填写“自转与公转比较表”。 2.填写“五带的天文、气候特征比较表”。 3.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4.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 5.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③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周期为一个月 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7.地球上连续的白昼和黑夜现象只出现在() A.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B.南、北纬66.5°的纬线圈上 C.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 D.高纬度地区 8.下列四幅地球光照图与北半球春分日相符的是(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9.12月22日这一天() A.北半球是夏季 B.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C.南半球是冬季 D.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0.当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南半球是夏季 B.此时我们学校正处于冬季 C.合肥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值 D.此时赤道上才会昼夜平分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

中图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及纬度变化,了解四季划分,了解五带的划分、分布。 ②理解这些地理意义是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综合作用的结果。 ③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④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2、能力目标: ①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能准确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测视图),并能举一反三,理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极视图。 ③运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3、德育目标: ①学生能正确认识并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和规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②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步:设疑。 通过复习地球公转的概况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铺垫知识框架,创设问题情境,产生疑问:地球公转会产生哪些地理意义呢? 第二步:探究。 教师通过各种媒体不断设疑,并向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学生通过听讲、读书自学、讨论切磋、分析综合等方式,参与各种多边活动。在教师总体调控下,学生探究正确结论。 第三步:尝试。 教师提供动手动脑的检测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反复尝试,解决各种问题。 第四步:小结。 师生通过评议、引申,寻求知识内涵、总结求知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发展原有知识和能力框架,并产生学习新目标。 (具体过程如下) ㈠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一步:设疑。 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切入,“长到夏至短到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二步:探究。 1、教师利用投影图片《昼夜半球示意图》讲解:在平面测视光照图上,晨昏线所在平面过地心,且永远与阳光垂直。晨昏线把它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昼弧越长,白天越长,黑夜越短;夜弧越长,黑夜越长,白天越短。学生认真听讲理解。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2 地球的运动学案3新人教版

地球运动 课题:地球运动课型:复习编号 主备人:审核:小主人:学生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 2.增强对地球运动变化规律及产生现象的认识。 3.学会对五带划分图的灵活运用。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 知识点链接:由知识难点经纬网谈到复习的意义。 自学导读:1.自觉把11—14页课文内容认真复习理解,体会其中的知识难点解决不了的提出。 2.检查自己所做《学检》,提出难点问题。 目标一: 1.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地球表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划分了五带,其划分界线是和极圈。 1)北极圈即北纬度纬线是和的分界线; 2)南回归线即南纬度纬线是和的分界线。 3)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2. 地球运动定义绕什么转运动周期产生现象 目标二:3.北半球季节与南半球季节,但它们日期相同。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长短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探究提示: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并体会其中道理。 本节课的重难点:知道地球运动的规律及产生现象;能够知道五带划分的范围。 疑难点记录:地球运动的规律及产生现象。 二、合作互助质疑解惑 学习组成员间相互提问基本知识点。 三、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1. 地球运动的规律及产生现象。 2. 五带划分的范围及产生现象的运用。 四、感悟成功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成功:五带各自产生的现象。 五、达标测试巩固落实 1.下列日照图中,表示6月22日昼夜状况的是 2..下列各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北极圈内B.赤道上C.南回归线上D.北纬50度

3..3月21日至9月23日,正午物体影子始终朝南的地区可能在 A.赤道以北地区B.赤道以南地区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D.南北回归线之间4.一年中我国各地白昼时间都开始变长的日期大致是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 日D.12月22日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并在A、 C两处画出夜半球。 (2)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公转的速度较 ,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季。 (3)当地球由B点向C点运行时,公转速度逐渐变,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变。 (4)当地球由C点向D点运行时,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并向(方向)移动。 6. 右图中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 方向,请回答: (1)这一天是日(节气),一般为每年的 月日前后。 (2)按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这一天,图中A、B、C、D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其白昼长小时 (4)这一天,图中A、B、C、D、E五地中,白昼时间相等,正午太阳高度也相等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