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柱梁板图解

钢筋柱梁板图解
钢筋柱梁板图解

钢筋知识点串讲

谁是谁的支座

基础(或者基础梁)是柱子的支座梁(或墙)是板的支座

柱子是梁的支座与梁平行的钢筋不进入梁内特点:支座内箍筋连续通过,基础板同理

基础梁主筋(梁不外伸)

上下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h-保护层*2)/2

多余钢筋按右图处理

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

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max(1/3 Lo左,1/3 Lo右)*2

大箍筋长度=[(h-保护层*2)+(b-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8d 间距j=(b-保护层*2-D)/6

小箍筋长度=[(间距j*2+D)+(h-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8d

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左支座宽-保护层)/加密间距+1 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右支座宽-保护层)/加密间距+1 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

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基础梁主筋(梁外伸)

上部第一排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上部第二排贯通筋长度=边柱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下部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L-保护层)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

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max(1/3 Lo左,1/3 Lo右)*2 ※基础梁箍筋根数(梁外伸)

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 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

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

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柱子基础插筋长度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lE

※-1层柱子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1层层高—1层非连接区Hn/3+1层非连接区Hn/3+搭接长度LlE

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是1/3净高其余均为(1/6净高、500、柱截面长边)取大值

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500)+搭接长度LlE

中间层柱子主筋长度顶层中柱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

搭接长度LlE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梁高-保护层)+12d 非连接区=max(1/6Hn、500、Hc)非连接区=max(1/6Hn、500、Hc)

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1.5锚固长度(65%)

2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柱宽-2*保护层+8d ) 4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梁高+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

比角柱多一面1号筋 比角柱多一面2号筋 剩余的全是4号筋

单箍筋长度计算基础箍筋根数计算

※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d*2)+1.9d*2+max(10d,75mm)*2

※只勾住主筋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1.9d*2+max(10d,75mm)*2

※按绑扎计算箍筋根数

※按焊接计算

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按焊接计算

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按焊接计算

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

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

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c/hb≤1/6情况※c/hb>1/6情况主筋计算同前上筋下插1.5LaE

下筋上弯折如图

配筋平面图配筋立面

加门

配筋平面图配筋立面

加洞口后钢筋构造加门窗

配筋平面图

加门窗加暗柱

配筋立面配筋平面图

超全面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 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 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 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 钢筋计算公式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 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 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 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 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 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 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 前中间支座值) (Ln/3 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 前中间支座值) (Ln/4 后中间支座值)。

梁、柱、板钢筋工程算量规则

梁、柱、板钢筋工程算量规则

梁钢筋工程计量规则 一、楼层框架梁上部钢筋长度的算法 1.楼层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的算法 (1)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足够宽,上部纵筋可以直锚在支座里,即: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Ln+2max[(LaE ),(0.5hc+5d )] 其中:Ln ——通跨净长; LaE ——锚固长度; 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即支座宽度); (2)当(hc-保护层)即直锚长度≤LaE时,表明梁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上部纵筋必须弯锚在支座里,即: 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Ln+2max[(LaE),(0.4LaE+15d ),(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 2.楼层框架梁上部支座负筋长度的算法 (1)左、右支座负筋的计算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支座锚固=max[(LaE),(0.4LaE+15d),(支座宽-

保护层+弯折15d)] (2)中间跨支座负筋的计算 第一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3×2 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hc+Ln/4×2 注:Ln取左右两跨净跨长较大值 3.楼层框架梁上部架立筋长度的算法 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 二、楼层框架梁侧面纵筋长度的算法 1.构造纵筋 当梁净高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梁侧面构造纵筋=Ln+15d×2(Ln为梁通跨净长) 2.抗扭纵筋 (1)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 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2max[(LaE),(0.5hc+5d)] (2)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 抗扭纵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1、基础层: ⑴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⑵筏板基础〉2000mm时, 2、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 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3、首层: 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 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4、中间层: 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 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5、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 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注: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⑴、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

弯折12d,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⑵、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⑶、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6、边柱: ⑴、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⑵、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⑶、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7、中柱: 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注: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⑴、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⑵、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讲解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3.1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 (1)梁的一般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的常用截面有矩形、T形、工形和花篮形等形式,如图 图3.25梁的截面形式 受弯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截面上将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y的作用。在弯矩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横截面的(称为正截面)受弯破坏,在剪力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当受力钢筋过早切断、弯起或锚固不满足要求时,还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弯破坏。 一、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 (一)梁的配筋构造 1)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高度h与梁的跨度l及所受荷载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独立简支梁,其截面高度h与其跨度l的比值(称为高跨比) h/l=1/12—1/8 ;独立的悬臂梁h/l为1/6左右;多跨连续梁h/l=1/18—1/12 。 梁的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h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一般为1/2.5~1/2;对于T形截面一般为1/3~1/2.5 。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梁的常用宽度一般为180mm、200mm、220mm、250mm,250mm以上以50mm为模数;而梁的高度h一般为250mm、300 mm、…、1000mm等尺寸,当h≤800mm时以50mm为模数,当h>800mm时以1OOmm为模数。 2)梁的配筋 梁中一般配置下列几种钢筋(图3.26): ①纵向受力筋。如①号筋,它是用来承受弯矩的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为10-28mm,根数不得少于2根。梁内受力纵筋的直径应尽可能相同;当采用不同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相差至少应为2mm以上,便于施工中容易用肉眼识别,但相差也不宜超过6mm。 ②弯起钢筋。如②、③号钢筋,它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它的作用是:中间段同纵向受力钢筋一样,可以承受跨中正弯矩;弯起段可以承受剪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用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般是:当梁高h ≤800mm时为45°;当梁高h>800mm 时为60°

手工计算梁板柱钢筋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 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 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 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 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 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 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 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柱钢筋计算公式

抗震框架柱计算公式 一、基本参数: 1、柱净高hn Hn:柱净高=本层层高-梁高 底层柱净高=底层层高+基础顶至嵌固部位高度-梁高 2、连接长度:机械连接:短筋:0长筋:35d 焊接 短筋:0长筋:Max(35d,500)柱纵筋中长筋和短筋各50%。 3、非链接区长度: 底部非连接区 嵌固部位高度=Hn/3(注:首层必为嵌固部位,看标注。) 非嵌固部位高度=max(Hn/6,Hc,500)(二层及以上柱根部位)顶部非连接区 高度二梁高+max(H n/6,Hc,500) He 二柱长边尺寸 非连接区箍筋加密,箍筋起步:50mm 二、基础插筋 长度二弯折长度+ 纵筋插入长度+底部非连接区长度+连接长度弯折长度取值: 1、Hj>laE(la) 弯折长度=Max(150,6d) 2、Hj<=laE(la) 弯折长度=15d Hj 为基础高度,LaE=38d 纵筋插入长度=基础高度Hj- 基础保护层基础内箍筋(简单的 2 肢箍,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 是按 2 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箍筋基础顶面下起步:100mm 三、首层柱纵筋 纵筋长度二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Hn/3+max(Hn/6, he, 500)+连接长度 四、中间层柱纵筋 纵筋长度二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 (当前层+1)非连接区+连接长度 非连接区二max( 1/6Hn、500、He)He二柱长边尺寸 五、顶层柱纵筋 顶层KZ 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1、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三Lae):梁高一保护层+ 12d 直锚(三Lae):梁高一保护层 中柱纵筋长度=层高-梁高-非搭接区长度+锚固长度-连接长度 2、边柱、角柱边柱、角柱长度=层高-梁高-非连接区长度+锚固长度-连接长度边柱、角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1)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三Lae):梁高一保护层+ 12d 直锚(三Lae):梁高一保护层 2)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 =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角柱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 , h边钢筋总数的 1/2,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 , h边钢筋总数的1/2。边柱钢筋长度与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平法表示说明

钢筋混凝土梁配筋平法表示 说明 一、梁代号的规定: 梁类型代号跨号 楼层框架梁 KL ―XX(P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 非框架梁 L(WL)―XX(P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 屋面框架梁 WKL ―XX(Pa―为左悬臂,Pb―为右悬臂) 二、梁配筋平法的标注方法: 1.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表示梁的通用数值,通用数值包括梁截面尺寸,梁端和跨中箍筋,梁顶和梁底纵向贯通筋。 例梁代号300X700 φ8-150/200(2) 2Φ25;2Φ22 () 则表示通用数值为:梁截面300X700,2肢φ8箍筋,加密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分别为:150、200,梁顶及梁底贯通筋分别为:2Φ25、2Φ22,梁顶标高低于楼层结构标高,凡集中标注处的梁截面下均画有一横线,以表示与原标位的区别。 梁截面表示: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x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xh Yc1x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当有悬挑梁且根部高度h1与端部的高度h2不同时,用“/”分隔表示为:bxh1/h2;梁箍筋表示:梁

两端箍筋加密区与梁跨中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同时,用“/”分隔不同的间距,在分隔符“/”左侧标注加密区箍筋间距,右侧标注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当两者间距相同时,可以省略分隔符及梁跨中箍筋间距不标,箍筋直径符“φ”,箍筋肢数写在括号内。 梁顶和梁底贯通筋表示:梁顶和梁底贯通筋用“;”符号分隔,如无特别说明,贯通钢筋放在梁截面两侧的外边。 2.原位标注 原位标注表示与通用标注数值不同的标注.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3.梁纵筋的表示方法 当梁下部纵筋或梁支座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需用符号“/”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当同排纵筋有多种直径(种类)时,用符号“+”将不同直径(种类)钢筋相联,如无特别说明,施工时直径大者放在梁两侧外边,当梁纵筋全部选用同一直径时,可以仅标出排列最前的纵筋直径,后续的纵筋直径可以省略不标.例2Φ25/3Φ25可以表示为:5Φ25 2/3。 4.梁下部纵筋集中荷载吊筋的表示 在梁下标注梁下部纵筋(含贯通筋)。吊筋和腰筋,例:2Φ20/2Φ22+3Φ25(-1)V2Φ12*2Φ12,2Φ20/2Φ22+3Φ25表示梁底下一排纵筋2Φ22+3Φ25,上一排纵筋2Φ20。当梁底筋省略不标时,采用集中标注值当梁底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底不伸入支座的钢筋数量写在括号内钢筋数量用负数表示。例3Φ25(-1)表示梁底纵筋3Φ25,其中一条不伸入支座。纵筋

梁板柱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抽样常用公式 钢筋算量基础方式小结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断定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wo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结构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wo们可以发明,拉筋和箍筋

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wo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依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主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弥补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长了2d,箍筋计算时增添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长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ta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二、其ta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略的说明,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断定值。 未尽说明请参考03G101-1阐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长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置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规模为≥0.2Ln1≥1.5hb; 7、侧面结构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置与框架梁一致。 二、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含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需要整斟酌它们的关系;

梁板柱钢筋计算

说明:箍筋加密区长度取值: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四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底层柱(底层柱的主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面)的柱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以后的加密区范围是按柱长边尺寸(圆柱的直径)、楼层柱净高的1/6,及500mm三者数值中的最大者为加密范围。 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 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 ——梁高 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板筋主要有: 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 2)支座负筋; 3)分布筋; 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 下层): 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三、基础梁钢筋: 一)主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颠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础主梁截面高度; hc——延基础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宽度; 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于两排钢筋时设计要注明尺寸,l1、l2取较大值。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1)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梁,板,柱,剪力墙,楼梯等)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

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 度>800MM 夹角=60°

梁板柱钢筋计算详

梁板柱钢筋计算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 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1)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2)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 15d} (3)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图一 4、腰筋 (1)当为梁侧面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抗震);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下部 纵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 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 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钢筋平法识图的认识总结

钢筋平法识图的认识总结 本学期了解一些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并发现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法图解的了解学习,进一步知晓了建筑构件中一些钢筋的配置以及布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建筑识图的知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这种所谓"平法"的表达方式,是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表示方法。学习平法图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进行分析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平法的真正内涵。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 一、梁平法两种标注: 1.集中标注 (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 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 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 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 造详图。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 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4/2: 上一排纵筋为4φ25, 下一排纵筋为2φ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注写时将角部 纵筋写在前面。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 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 相同时, 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 另一边省去不注。 (2)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 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 下分开。如:6φ25 2/4: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注写时将角部纵

钢筋柱梁板图解

钢筋知识点串讲 谁是谁的支座 基础(或者基础梁)是柱子的支座梁(或墙)是板的支座 柱子是梁的支座与梁平行的钢筋不进入梁内特点:支座内箍筋连续通过,基础板同理

基础梁主筋(梁不外伸) 上下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h-保护层*2)/2 多余钢筋按右图处理 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 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max(1/3 Lo左,1/3 Lo右)*2

大箍筋长度=[(h-保护层*2)+(b-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8d 间距j=(b-保护层*2-D)/6 小箍筋长度=[(间距j*2+D)+(h-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8d

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左支座宽-保护层)/加密间距+1 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右支座宽-保护层)/加密间距+1 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 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基础梁主筋(梁外伸) 上部第一排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上部第二排贯通筋长度=边柱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下部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L-保护层)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a=1.2La+Hb+0.5Hc 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max(1/3 Lo左,1/3 Lo右)*2 ※基础梁箍筋根数(梁外伸) 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 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

梁,板,柱,墙钢筋绑扎

梁,板,柱,墙钢筋绑扎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化学成分检验 (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3)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 (4)主要机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作业条件: (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结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6)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结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7)模板安装完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8)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9)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二、操作工艺:

1、柱子钢筋: 1)工艺流程: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角。 3)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5)柱箍筋绑扎。 (1)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2)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成梅花交错绑扎。 (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4)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 d(d为箍筋直径) (5)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要求箍筋设拉筋,拉筋应钩住箍筋。 (6)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柱筋外皮为25㎜,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一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要求。 2、绑剪力墙钢筋: 1)工艺流程: 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2)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水平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3)竖筋与伸出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

(仅供参考)11G101-1手工计算钢筋公式(梁、板、柱)

第一章梁 第一节抗震楼层框架梁纵筋计算(11G101-1 P79) 1、上部贯通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1/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1/4+端支座锚固值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max{Ln(i),Ln(i+1)}/3×2+支座(柱)宽; 第二排为max{Ln(i),Ln(i+1)}/4×2+支座(柱)宽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该跨为“小跨”,支座负筋全跨通过 3、下部钢筋(可采用直锚或弯锚)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支座锚固:直锚和弯锚 ①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②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 梁上部端支座弯锚:取max{0.4Labe,0.5Hc+5d}+15d 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15d(伸至柱外侧纵筋的内侧)。 梁下部端支座弯锚:取max{0.4Labe,0.5Hc+5d}+15d 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梁上部纵筋d+15d(伸至梁上部纵筋弯钩段的内侧)或端柱宽b-柱混凝土保护层c-柱外侧纵筋d+15d(伸至柱外侧纵筋的内侧)。 ③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2×Lae(锚固方式同下部纵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 拉筋根数:一排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排数=腰筋的根数/2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 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

柱梁板钢筋计算

一套完整的造价计算书(附公式)及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1)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 (2)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

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一、框架梁钢筋计算(屋面框架梁锚固查图集) 上部筋: 1、上部通长筋 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锚固=支座宽度-柱保护层+15d 2、端支座负筋 公式: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 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按大跨取) 公式: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支座宽度:柱宽)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3、架立筋(有才算) 公式: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 中部筋(腰筋): 1、侧面纵向构造钢筋(G)当hw≥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公式:长度=净跨长度+2*15d 2、侧面纵向抗扭钢筋 (N) 公式: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锚固:LaE,查图集)

下部钢筋: 1、下部通长筋 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锚固=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2、下部非通长钢筋 公式: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锚固:取LaE和0.5hc+5d的大值)注意:是端部还是中间支座 箍筋: 长度:=(梁宽-梁保护层*2 +梁高-梁保护层*2)*2+1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拉筋:直径等于箍筋的直径 长度=梁宽-2*梁保护层+2*11.9d+2*d 间距=箍筋非加密区的2倍 吊筋: 公式: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注:斜段长度取值: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60度;当主梁高≤8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