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教学案

八声甘州教学案
八声甘州教学案

《八声甘州》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把握柳永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前尝试:

(一)知识链接

1.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晚年作过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诗仅存数首,有《乐章集》。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2.背景与体裁

柳永仕途坎坷,四处漂泊,饱尝羁旅的滋味,因此在词中往往把山水风物、恋情相思与身世感叹交织在一起,这首《八声甘州》即是羁旅行役之作。“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本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的一个名字,后作为词调,因有八韵,故又称“八声甘州”。

3.解答表达技巧题的常用方法:

①整体感知法(把握全诗情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②知人论世法(根据诗人的身世、性格及所处时代特点等,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

③具体分析法(回答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概括)。

④抓主舍次法(抓住主要的手法进行分析)。

⑤设身处地法(联想、想象法)。

⑥理解记忆法(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在记忆基础上灵活迁移运用)。

(二)学前尝试

文学常识填空:

《八声甘州》体裁是作者是朝的诗人原名字因排行第七又称,晚年做过官屯田员郎外。

2.红衰翠减,语出代《》诗句

3.天际识归舟,化用代《》诗句

,和代《》诗句

二、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3.仔细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联想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三、课堂探究

1.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①描写了哪些意象?

②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哪一个字用得比较好?

③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

2.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①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

②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

3.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①红和翠指什么?

②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用你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下来。

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适应不适应本词?我们猜想一下,词人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6.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不忍

..苦淹

..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留。加点词语的理解。

7.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这本是谁在思念谁?

8.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样变化的?

9.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10.八声甘州是词牌名,词有词牌,还有的有题目。比如《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没有题目,我们给他加个题目应该是什么?

11.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2.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八声甘州》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把握柳永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四、学前尝试:

(一)知识链接

1.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晚年作过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诗仅存数首,有《乐章集》。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2.背景与体裁

柳永仕途坎坷,四处漂泊,饱尝羁旅的滋味,因此在词中往往把山水风物、恋情相思与身世感叹交织在一起,这首《八声甘州》即是羁旅行役之作。“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本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的一个名字,后作为词调,因有八韵,故又称“八声甘州”。

3.解答表达技巧题的常用方法:

①整体感知法(把握全诗情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②知人论世法(根据诗人的身世、性格及所处时代特点等,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

③具体分析法(回答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概括)。

④抓主舍次法(抓住主要的手法进行分析)。

⑤设身处地法(联想、想象法)。

⑥理解记忆法(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在记忆基础上灵活迁移运用)。

(二)学前尝试

文学常识填空:

《八声甘州》体裁是作者是朝的诗人原名字因排行第七又称,晚年做过官屯田员郎外。

4.红衰翠减,语出代《》诗句

5.天际识归舟,化用代《》诗句

,和代《》诗句

五、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3.仔细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联想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六、课堂探究

1.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①描写了哪些意象?

②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哪个字用得比较好?

③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呢?

①暮雨、江天、秋

②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洗”字用得好。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虽然雨后的黄昏天高气清,悲愁却随之袭上心头。

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

2.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①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变成什么样子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个字好在哪里?

②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

①更加凄冷。“渐”字可以看出。“渐”字统领三句十二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渐”字写出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②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冷清萧索。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3.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①红和翠指什么?

②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①红:花,翠:叶,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红率翠减,还是衰败的景象。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②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

词人眼中的长江却是无语东流,无语:无声或无情,更加深了凄凉感。

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寓作者年华虚度、功名无就的痛苦。写流水无情,反托词人的痛苦心情。

江水本不能语,而柳永写其“无语”好像是它原本能语,只是现在承载太多,已无处可说,已不知从何说起,唯有默默东流。

4.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用你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下来。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5.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不忍

..苦淹

..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

留。加点词语的理解。

“不忍”是因为在登临时想到自己年岁老大、落拓无成,心情悲伤;如果登临时,再望见远方的山水,勾引起对故乡的思念,归家的念头就会难以收拾,内心增添一份悲伤。“不忍“二字,点出远望秋景勾起的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写出羁旅他乡,欲归不得的痛楚。“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表现了仕途失意的寂寞和感伤。为什么要抛亲别友,孤旅天涯,受这份煎熬?不正是被区区的名利所羁绊么?其生活之潦倒、行踪之无着、内心之酸楚又岂是语言能形容的?真是“欲说还休”。

6.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这本是谁在思念谁?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词人在思念佳人而本句词却是从佳人的角度来写思念的,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7.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样变化的?

“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8.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9.八声甘州是词牌名,词有词牌,还有的有题目。比如《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没有题目,我们给他加个题目应该是什么?

思乡、思归

10.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层层铺垫,衬托。

11.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该词以登高临远作为核心贯穿全篇。

上片:望中所见,融情于景下片:望中所思,即景抒情

上片:羁旅悲秋下片:思乡怀人

上片:羁旅之悲下片:思乡之意

上片:坎坷的经历下片:难言的痛楚

在潇潇雨后的清秋季节里,词人面对苍茫的落日、渐紧的霜风、冷落的关河和无语的江水,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愁和相思之情,曲折地透露了自己想有所作为而不成、想回归家乡而不能的矛盾和苦闷,隐括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坎坷不平的经历。

表现手法

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首词写羁旅行役之凄苦,空阔苍凉。词人以潇潇暮雨、空旷江天、凄惨霜风、冷落关河、万里夕阳为背景,有力地烘托出行人漂泊流离的困苦与孤独。因这典型秋景所引发的愁苦意绪也就如同滚滚长江水一样,奔流不息。下片写故乡之归思。词人翻进一层,设想家中的“佳人”也正倚妆楼凝望,盼望行人的归来。最终落实到己身。上片写望中所见,主在写

景中营造情感氛围,以景语抒情,情景交融。下片主在抒情,下片在上片营造氛围和确定基调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开始抒情,上片为下片作出合理的铺垫造势,下片在上片的基础上顺势而为,自然而然,双方照应,情感的抒发更为深切。

2虚实相生的手法

化虚为实,写自己思念爱人的情感,本来很虚,却从本对方想自己盼自己回家,用“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具体细节,写得真切真实;本写自己现在正在楼上倚栏发愁的实景,却从想象中,对方埋怨自己久而不归,乐而忘反,自己的辩白中写出,这是化实为虚。虚实相生,增加了词的表达的委婉曲折;虚实对比映衬,增加了词的情感表现的容量,本来自己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对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这虽是想象,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似在遥遥相望中互通心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出:人未归而心已归,更见出归思之切,想念之苦。

3相反相成的映衬技巧

全词表达羁旅悲愁的情感,却通过选取和营造博大雄浑的意象来营造氛围,寄托情感,非常典型地运用了相反相成的映衬技巧,于雄浑博大的气象中,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感。全词高旷古雅,气象雄阔,笔力苍劲,情感细腻,委婉深沉。苏轼曾称赞此词“不减唐人高处”(《侯鲭录》卷七)。

4.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

“对”字领起,

“渐”字承上启下。

“望”字兴起思乡之情,

又以“叹”字转到自身处境,

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并对照自己。

5.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秋月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加上“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更强烈。

“红衰翠减”出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衰愁煞人。”

6.柳永还善于运用铺叙手法

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

“对”字,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洗”字,描摹出秋天雨后天空清朗的状态

接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

霜风凄冷:使游子觉得寒风渐冷渐急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所见之景一片凄凉

“是处……”跌到眼前物华哀落的近景

仍是一片凋落之景,这时作者由苍莽悲壮转入细致沉思。叹息美好的景物随时间流逝都消歇了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远江景。

柳永《八声甘州》教学设计(冯新海)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冯新海 【自学质疑】 1、表明全词感情基调的是哪个字? 2、上阕与下阕词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渐霜风凄惨”中的“凄惨”,一作“凄紧”,你认为用哪个词语好?请说明理由。 4、下列加点字对原词作了替换,你觉得这种替换合理吗?说明理由。 看.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深.秋。觉西 ..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滚滚 ..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高.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作赏析。 一、导入 一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惹怒皇帝的笨蛋,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仕途坎坷的小官,浪迹江湖的游客,出入秦楼楚馆的浪子,常喝常醉的酒鬼,敢爱敢恨的汉子,歌楼妓女的铁哥,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这个人就是柳永,转入对柳永的介绍) 二、作者简介 柳永,名三变,字耆卿。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柳永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 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牢骚词不胫而走,宋仁宗读后有些不高兴。柳永在京城又挨了几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以写词为生,生活潦倒,最后死于润州。 (诗人不幸诗家幸,也许正是仕途的无望,漂泊的艰辛给了柳永创作的灵感吧。)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导言]柳耆卿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工于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一生潦倒,死后也是只有歌儿笛手们怀念不忘。逢时设祭。这种文士,旧时讥为“无行”,但是他并不象那些正统士大夫们所估计得那般微不足道,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成为词史上的丰碑,是第一流作品,千古传颂。这篇《八声甘州》,早为苏东坡巨眼所识,说其间佳句“何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轻易以此许人的。 注:第一个专业词人、第一个全力制作慢词的人,第一个专门为妓女写作歌词的词人。 一、柳永简介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能诗文善度曲填词,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开辟了倚声填词的新途径,有《乐章集》传世。柳永长于作词,少有诗流传后世,只有两三首。其中《煮海歌》(“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较为著名,是他任昌国州晓峰盐场大使,监督制盐时所作,其风格和他的词完全不同。 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朝(1023~1063)。其年齿与晏殊相近。 柳永原名三变,大约是中年以后改名,因为身体多病的缘故,永即永年,耆即耆老,冀改名以得长寿。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崇安县)。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等,后为国子博士,官终工部侍郎。柳永兄弟三人,柳三复、柳三接与柳三变,三人在当时都有知名度,号“柳氏三绝”。 柳永少年时期曾随父一度生活在汴京,年轻时是个风流才子,过着歌舞寻欢的浪漫生活。 柳永《戚氏》词回忆说:“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柳永主要活跃于宋仁宗时期。仁宗即位后柳永曾来汴京应试。待试期间,多与下层歌妓乐工交往,喜欢为秦楼楚馆的姑娘们和教坊的乐工们(演奏员)用当时的口语为她们填词,写出她们的心思。当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种生活却为他进入仕途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因此遭受挫折。据宋人笔记《能改斋漫录》说,他因在《鹤冲天》词中开头说过:“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下阙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为宋仁宗所不高兴,临轩放榜,宋仁宗特意把他的名字删了,在他的卷子上批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此他后来屡试不中。又据《艺苑雌黄》说,他受此打击后,只好以半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游走在汴州、苏州、杭州一带的妓院,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以自封的“白衣卿相”对抗黄金榜上的“浮名”。直到后来他改名为“永”,才中了景祐元年(1034)的进士。不过,他平日填词,所奉的不是皇帝的圣旨,而是和他亲密交游的歌女舞伎的“芳旨”。当然,宋人笔记未必全然可信,但柳永一定是考举数次以后才进士及第的,应考期间有过一段蹉跎艰难的时光。 当一个不能兼济天下的读书人落魄时,或如“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白朴《双调?庆东原》)的白朴,放任山水林间,享受自然清风白云,淡泊名利;或如“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韦庄《菩萨蛮》)的韦庄,流恋烟花巷中,倚红偎翠,风流于世,柳永,属于后者。在准备科考的一段时间里,柳永更多的是放纵自己,混迹于歌楼妓馆。他的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传播广泛的俗艳词曲,既为他博得词坛声望,也为他换取了“薄于

《八声甘州》教案

主备人:新沂市瓦窑中学孙涛用案时间: 2012 年月日星期 教学课题八声甘州柳永 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的文学常识。 2、赏析诗词,掌握本词的思想内容。 3、通过赏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 重点 鉴赏诗词内容,把握本词的思想情感。 教学 难点 通过赏析本词,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 方法 诵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个案补充一.课前导学 1.熟读诗歌 2.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熟悉作者。 二.复习和导入 2.导入语: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三.新课 学生眼中的作者 老师眼中的作者1.温故知新 回忆背诵所学《雨霖铃》中的名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学习《雨霖铃》时积累的相关资料进行回答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 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大家推荐一位为我们泛读一下。 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一)展示讨论 上阕 1. 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①描写了哪些意象? ②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③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 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①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 ②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课件展示,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 学生个别泛读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 教师纠正字音 (二)引导梳理: 此题又是“意境型”鉴赏题,解题思路及方法可以参照《苏幕遮》教案中相关指导。 ①暮雨、江天、秋 ②时间、地点、天气、 人物 ③凄冷(在诗词中这 叫意境) 引导梳理: ①更加凄冷。 ②物像选取大尺度、大 范围,广阔辽远,风 既寒且急,行旅必少, 只留下空寂的山河、 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 照,所用的描写词语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的发展概况。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体味词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鉴赏《八声甘州》。 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讲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1、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宋词有关知识的情况。 2、根据提问情况,教师对宋词知识加以补充订正。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 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 唱的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 词叫“倚声”。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 音乐有关。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 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字表现上与传统五七齐言的诗不同,其实词句子的长短参差,还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词 依音乐体段和节奏的不同,有“令”、“引”、“近”、

“慢”等等分别。令,也叫“小令”。慢词,古人从字 数着眼,也称为“长调”。词的分段叫“分片”,除单 调外,一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四片者。 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 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慢词 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高峰。 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 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 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 小令、轻丽之词。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 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 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 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柳词的另一个贡 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宋词的题材,把词的描写范围 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

八声甘州教学案

《八声甘州》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把握柳永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前尝试: (一)知识链接 1.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晚年作过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诗仅存数首,有《乐章集》。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2.背景与体裁 柳永仕途坎坷,四处漂泊,饱尝羁旅的滋味,因此在词中往往把山水风物、恋情相思与身世感叹交织在一起,这首《八声甘州》即是羁旅行役之作。“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本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的一个名字,后作为词调,因有八韵,故又称“八声甘州”。 3. 解答表达技巧题的常用方法: ①整体感知法(把握全诗情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②知人论世法(根据诗人的身世、性格及所处时代特点等,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 ③具体分析法(回答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概括)。 ④抓主舍次法(抓住主要的手法进行分析)。 ⑤设身处地法(联想、想象法)。 ⑥理解记忆法(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在记忆基础上灵活迁移运用)。 (二)学前尝试 文学常识填空: 《八声甘州》体裁是作者是朝的诗人原名字因排行第七又称,晚年做过官屯田员郎外。 2.红衰翠减,语出代《》诗句 3.天际识归舟,化用代《》诗句 ,和代《》诗句 。 二、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3.仔细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联想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苏教版选修《八声甘州》教案

一导入: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介绍作者: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导入: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大家推荐一位为我们泛读一下。 给同学时间自由读,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导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三、分析词句: 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描写了哪些意象?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 导入: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1.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更加凄冷。 2.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导入:远处景物这样的荒凉、凄冷,词人不忍再看,低头寻觅。 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1.红和翠指什么?红:花,翠:叶,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红率翠减,还是衰败的景象。 2.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词人眼中的长江却是无语东流,无语:无声或无情,更加深了凄凉感。 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导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适应不适应本词?我们猜想一下,词人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思乡):[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客愁新,寒林点暮鸦] 词人究竟是不是在思乡?我们齐读下片: 问:是不是在思乡?是 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八声甘州教学文档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一.词人简介: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二.相关材料: 1.《望海潮》展示其铺陈特点。 形式上,柳永的词是慢词长调,多铺排、叙述。他有浪漫的性格,还特别有音乐的才能。他不能像李后主、冯延巳那样,把感情凝聚在一起,那么密那么浓地喷发。 2.《夜半乐》展示其志意追求与落空(叶嘉莹语)。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内容上,柳永把他志意的追求和落空结合进了外边高远的景物。这是柳永词最值得注意的一个特色,最大的一个好处。柳永的词,往往是前边写得很现实,很平俗,很婉转。但是他忽然间出现一两句,就把全篇的气格都振作起来了,带领人达到一个高远的境界。像上面这首词,前面是他委婉曲折的铺陈叙写,后面他说“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然后是写他自己的志意的追求与落空,“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末二句就写得意境高远。

八声甘州教案.doc

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发展概况。2、了解作者及作品。3、体味词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鉴赏《八声甘州》。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讲解宋词的有关知识1、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宋词有关知识的情况。2、根据提问情况,教师对宋词知识加以补充订正。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音乐有关。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字表现上与传统五七齐言的诗不同,其实词句子的长短参差,还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词依音乐体段和节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别。令,也叫“小令”。慢词,古人从字数着眼,也称为“长调”。词的分段叫“分片”,除单调外,一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四片者。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高峰。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五代时,由

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柳词的另一个贡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宋词的题材,把词的描写范围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唱,使之成为雅俗34 2019-10-06 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发展概况。2、了解作者及作品。3、体味词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鉴赏《八声甘州》。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讲解宋词的有关知识1、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宋词有关知识的情况。2、根据提问情况,教师对宋词知识加以补充订正。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音乐有关。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精品教案_4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 【自学质疑】 1、表明全词感情基调的是哪个字? 2、上阕与下阕词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渐霜风凄惨”中的“凄惨”,一作“凄紧”,你认为用哪个词语好?请说明理由。 4、下列加点字对原词作了替换,你觉得这种替换合理吗?说明理由。 看.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深.秋。觉西 ..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滚滚 ..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高.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作赏析。 一、导入 一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惹怒皇帝的笨蛋,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仕途坎坷的小官,浪迹江湖的游客,出入秦楼楚馆的浪子,常喝常醉的酒鬼,敢爱敢恨的汉子,歌楼妓女的铁哥,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这个人就是柳永,转入对柳永的介绍) 二、作者简介 柳永,名三变,字耆卿。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柳永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 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牢骚词不胫而走,宋仁宗读后有些不高兴。柳永在京城又挨了几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以写词为生,生活潦倒,最后死于润州。 (诗人不幸诗家幸,也许正是仕途的无望,漂泊的艰辛给了柳永创作的灵感吧。) 三、由作者介绍向《八声甘州》过渡 柳永,与整个封建社会的文人一样,内心世界有着缠绵不尽的羁旅愁情。 他很早就告别自己的亲人,踏上漫漫求宦之路,仕途无望后,他转徙于各地,似蓬草一般听凭命运的拔弄,千山万水间,印下了他疲惫不堪的足迹,也留下了他无数沉重的诗行。 羁旅行役,给他以磨难与痛苦,也给他以阅历和深沉。正是在这漫漫的旅途中,在悠悠的乡梦中,在浓浓的愁情中,才会有《八声甘州》,才会有《八声甘州》的寥廓冷落与凄美怅惘。 【交流展示】 四、读 1、请学生朗读此词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 柳永 一、作家生平简介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年轻时,常出入歌楼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因而被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第。于是他索性放浪于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以填词为专业。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考取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七、柳屯田。他一生穷困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柳永处在“士大夫”和“市民”的夹缝中,因而思想有两面性,向往功名又不得志,同时又向往市民生活中的男欢女爱。柳永是词人中官位最小的一位,但是是第一位专业词人。 有《乐章集》。 二、柳永词的内容 1、艳情词、爱情词。着重写他在秦楼楚馆、烟花柳巷的生活。 ①反映自己仕途失意以后的狎妓行乐的生活,既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又反映了他的浪子习气。代表作:《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浑名,换了浅斟低唱。” ——上片着重写幽怨之情,下片重点写自己及时行乐的浪子情怀。体现了柳永的人生价值观,对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有一定的怀疑、迷惘,对烟花柳巷的生活有一定的向往。 ②反映了他和妓女之间的爱情。代表作:《雨霖铃》、《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忆帝京》(“借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等。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③反映妓女对正常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2、宦情羁旅词。着重写自己漂泊失意的伤感、思乡怀清的伤感。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此种反映了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悲愤,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某种淡漠。在手法上,把汉魏乐府古诗中的游子思妇的题材与晚唐五代词中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描写结合起来,情深意切、凄楚苍凉。代表作:《八声甘州》等。 3、描绘都市风光词。词人描绘了北宋太平时期都市的繁华、社会的富庶,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代表作:《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番话。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三、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1、他在小令的基础上尝试了慢词,在铺叙的基础上多采用口语,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层层铺叙,恣意渲染。 2、语言平易浅近,善于提炼俚俗语,“状难状之景,传难达之情”,但又俗不伤雅。 3、融情于景,善于点染。

高二语文《八声甘州·对雨潇潇》导学案和解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课堂内容整理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释词 (1)八声甘州:词牌名,原为唐边塞曲。简称“甘州”,又名“潇潇雨”“宴瑶池”。全词共八韵,所以叫“八声”。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脉络十分清晰(2)潇潇:风雨之声。 (3)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4)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 (5)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6)苒(rǎn)苒:渐渐。 (7)渺邈(miǎo):遥远。 (8)淹留:久留。 (9)颙(yóng)望:抬头远望。颙,一作“长” (10)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11)争:怎。 (12)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13)归思(sì):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二)写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其天性浪漫,极具音乐天赋,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开封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仕,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因此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可能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三)诗词故事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原名三变。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妓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以擅长写“淫冶讴歌之曲”闻名,他写了一首《鹤冲天》,末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据说考进士时,曾因此而被宋仁宗黜退:“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致使仕途坎坷。此后柳永便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四)文题背景 此词调从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而成,因全词前后两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柳永一生流落不遇,谙尽漂泊滋味,故其长调慢词“尤工于羁旅行役”。这首《八声甘州》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 [语文常识] 一柳永,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二其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下层市民生活,尤其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以铺叙见长,善用通俗语言传情状物。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分析] 一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清冷凄凉的悲秋,为 铺叙景物抒发情思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2.接着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秋风横扫关河,夕阳蚕 残照小楼的悲凉 3.跌到眼前物华衰飒的近景:花叶凋零、众芳摇落 4.再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江远景:江水无语东流,喻愁绪深远。 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雨是暮雨,风是霜风,日是残照,再加上关河冷落,红衰翠减,一派凄凉;眼前景物层层铺叙,游子羁旅他乡,失意惆怅的情感亦步步加深,秋景烘托着离愁,隐蓄着凄清落寞,万端感伤。(思考题一、二)二下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1.“不忍”二字领起,直写思乡之情,是全篇的主旨所在。 2.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 3.转换角度,推己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4.再归结到自己,以“倚阑干”遥应开头,以一个“愁”字倒贯全篇,打 通情景。 [思考题] 一、二、上片写望中所见,融情入景,下片写望中所思,既景抒情。 在词的上片,词人以苍茫的暮色、萧萧的秋雨、凄紧的霜风、冷落的关河、西沉的落日、无语的流水、辽阔的江天等景色,为我们构成了一幅旷远、阴沉、凄寒、寂寥的图景,它寓含着主人公的愁思。也增添着主人公的愁思。特别是“无语东流”的长江水,它是萧瑟秋景中唯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但江水东流,游子却不能东归。江水似也有情,为淹留异乡的游子黯然神伤,为秋天秋景、秋风秋雨的“无情”而默默无语。表现了词人浓重的感伤情结。 三这是写景的句子,但“无语”二字又言外有意,景中寓情。古人每用流水来比喻时间的流失,和美好事物的消逝。江水本不能语,词人却故意责以“无语”,意思是时间悠悠,年华流逝,江水应为此而“语”,而感伤,如今却只是无语东流。因此,写江水无语,看似无理,却是有情——它表现了词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词人因长年飘零、一事无成所酝酿而生的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情绪。 四词的下片,作者写了自己“归思难收”,为淹留异乡而自怨自叹,接着就转换角度,驰骋想象,写家乡的佳人正在妆楼痴望,并由此推想她必然在埋怨自己,最后又在佳人面前为自己辩白,归结到自己正在凭栏望乡,愁苦满怀。如此由己及彼,由彼及己,由现实到想象,又由想象到现实,回环往复,曲折多变,反映了作者起伏翻腾的思绪,不仅写出了归思之切,相忆之深,也表现了自己对家中妻子的关心和知心,把深婉细腻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四册第6课《八声甘州》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感受形象,领会意境 2、在朗读中体味词情,赏析作品语言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 四、教法和学法:赏读感悟意境,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宋代的科举考试中,有位考生两次都没中,于是他悲观丧气的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巧的是,他第三次考中了,皇上便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真的把他的名字给消除了。后来这位词人流落民间,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词——《八声甘州》,这位词人就是——柳永。 二、作者简介: 柳永(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三、整体感知:听朗诵,体味意境。 1、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从哪里看出来?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2、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四、鉴赏上片: 1、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雨—潇潇秋—清 霜风—凄惨关河—冷落 (日)照—残红翠—衰减 物华—休长江水—无语 2、“一番洗清秋”赏析“洗”字妙在何处。 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

《八声甘州》柳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及“从对方着笔”的抒情方法; 2、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归之情; 3、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体味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的词句及“从对方着笔”的抒情角度; 2、虚实相生的手法。 教学难点: 1、诗歌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2、词人表达感情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传颂千万的名句让我们知道了柳永,这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天才词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著名词作------《八声甘州》,看看在这首词中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是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许多篇章用

《八声甘州》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导案

《八声甘州》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作者:————————————————————————————————日期: 2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教研组语文课程名称语文授课教师周冠祥章节名称八声甘州 授课班级14208、14420、14421、 14422、14423 授课时间 本教案课时 4 上课时间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6周 教学三维目 标1、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感受形象,以声传情。 2、赏析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词情。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体味形象,领会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朗读这首词 学情分析这首词对职校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讲授译文,帮助学生学习. 教材处理与 资源整合 多媒体 主要学法与 教法 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翻开芬芳的唐诗宋词,目光抚摸着这些多情的文字,不禁思接千载,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次第浮现。这时一个漂泊孤独的身影从历史的深巷中踽踽而出,他就是柳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八声甘州》和他进行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约会。 二、解题 1、(多媒体投影)柳永简介,指一生朗读: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辞海》1989年版)2、柳永创作《八声甘州》的心路历程是什么?让学生默读(多媒体投影): 柳永,与整个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其他文人一样,内心世界都有着许多的缠绵不展的愁情与羁旅的沉重足迹、曲折婉延的心灵之旅……当他还没有入世扬名之时,词人不得不告别自己的亲人,踏上漫漫的求宦之路,在转徙于各地的漂泊生活中,似蓬草一般的听凭命运的拨弄。千山万水间,印下了他许多疲惫不堪的足迹,同时也留下了他无数沉重的诗行。羁旅行役,是人生的一部大书,它给人以磨难与痛苦,也给人以阅历和深沉。在漫漫的旅途中,悠悠的乡梦中,在沉沉的压抑中,才会有《八声甘州》,也才会有《八声甘州》的寥廓冷落与凄美怅惘。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让学生对照注解自由诵读疏通该词 2、提问:如果给该词配背景音乐,选什么风格的音乐?为什么?

八声甘州教案正

《八声甘州》教案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体味词情,赏析作品语言 2、感受形象,领会意境,明确景物描写的特征与作用 3、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 4、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词吗,看屏幕齐读 雨霖铃(练字的同学课前板书到后面黑板)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二、作者简介(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课前板书到黑板)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完整版)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 2.学习鉴赏《望海潮》。 [预习自测] 结合《绿色通道》中本课的《基础知识归纳》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 作品等。 1、字音、字形 参差参天沙堤提防 天堑珠玑罗绮叠巘嬉笑 箫鼓坐骑骑兵骤雨凝噎 暮ǎi 和ǎi 夜xiāo 云xiāo 甘lín 〖参考答案:1.cēn cān dīdī qiàn jī qǐyǎn xī xiāo qíqízhòu yē霭蔼宵霖〗 2、词的知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句有(),字有()”(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又称(“”)、“乐府”、“诗余”、(“”)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课的两首词均为双调。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和长调三种。 〖参考答案:唐诗定格定数定声曲子词长短句片阕小令中调〗 3、《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下片写,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 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 “”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词风。 〖参考答案:杭州西湖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豪放〗 4、名句默写。 (1),,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