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公开课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公开课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公开课

初中数学说课稿

《相交线》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相交线》。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几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证明几何题提供了一个示范作用,本节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推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别对顶角和邻补角。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 2、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中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三)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难点:写出规范的推理过程和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多媒体。增大了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三、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学会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从中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显示立交桥、防盗网图片。 设问:从这些图片得出什么几何图形?学生会指出:相交线。从而引出了课题:相交线。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王皓 总体设计思想:本节课需要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这个性质是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是在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通过回顾旧知——情境引入——探究发现——巩固新知为教学主线,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幂运算的基础模型。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这两个内容学过的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习,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这个性质,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会运用性质进行有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14.1 整式的乘法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以及适用范围. 教学过程: 一、回顾幂的相关知识 a n的意义:a n表示n个a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做底数,n是指数. 二、创设情境,感觉新知 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2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学生分析,总结结果 1012×103= ()×(10×10×10) == 1015.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012、103这两个因数是同底数幂的形式,所以我们把像1012×103的运算叫做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学习这样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 学生动手: 计算下列各式:(1)25×22 (2)a3·a2(3) 5m·5n(m、n都是正整数)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得到结论: (1)特点:这三个式子都是底数相同的幂相乘.相乘结果的底数与原来底数相同,指数是原来两个幂的指数的和. (2)一般性结论:a m·a n表示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幂的意义可得: a m·a n = ( )·() = () = a m+n a m·a n=a m+n(m、n都是正整数),即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例1.计算:(1)103×104;(2)a ? a3 (3)a ? a3?a5 (4) x m×x3m+1 例2.计算:(1)(-5) (-5)2 (-5)3 (2)(a+b)3 (a+b)5 (3)-a·(-a)3 (4)-a3·(-a)2 (5)(a-b)2·(a-b)3 (6)(a+1)2·(1+a)·(a+1)5 例3. (1)已知a m=3,a m=8,求a m+n 的值. (2)若3n+3=a,请用含a的式子表示3n的值. (3)已知2a=3,2b=6,2c=18,试问a、b、c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三、小结: 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才能运用这个性质; 二是运用这个性质计算时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 = a m+n(m、n是正整数).

最新七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3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2、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教师对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把握要恰当、具体。 数的计算非常重要,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首先应当让学生理解的是面对具体的情境,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再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口算、笔算、估算、计算器和计算机都是供学生选择的方式,都可以达到算出结果的目的。 一、设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生活也应走进数学,数学与生活 的结合,会使问题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就会产生亲近感、探究欲,从而诱发内在学习潜能,主动动手、动口、动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把生活作为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 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之趣、数学之用、数学 之美。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根据新教材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探索,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充分发挥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YOUR LOGO 撰写人:天 狼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10) 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3)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6) 1.2.2 数轴说课稿(二) (21)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4)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8)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2)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7)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1)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5)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8)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9)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4)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60)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4)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7)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1)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4)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76)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78)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80)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3) 2.1 整式说课稿一 (83)

2.1 整式说课稿二 (85)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8)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8)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2)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6)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10)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3)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6)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9)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1)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4)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7)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1)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4)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7)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40)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2) 4.3.1 角说课稿(二) (146)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50)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2)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6)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3)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7)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9)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整式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同底数幂的乘法(P95)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 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会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推导与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七年级上册乘方的概念以及幂的概念。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____,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将a·a·a…·(n个a相 乘)写成乘方的形式为:_____。 2、 n a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a叫____,n叫_____,n a叫_____。 n a读作: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1)2×2 ×2= ? (2)a·a·a·a·a = (3)(-3)×(-3)×(-3)×(-3) ×(-3)=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阳光高中初中部 孙玉涵

初中数学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阳光高中初中部孙玉涵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式的值》。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变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

人教版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法则中“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意义;能熟练地应用同底数幂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法则的正确应用。 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 教学流程 一、复习与回顾 回忆乘方、幂等概念。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探索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还有印象。哎,有一件事情虽然过去两年多了,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那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们还记得奥运场馆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吗?——对,鸟巢和水立方!非常壮观,被列入北京十大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节能环保建筑。你们认为他们最漂亮的是什么时候呢?(出示鸟巢和水立方的夜景图)到了晚上他们就更漂亮了,是因为什么?(灯光)可能大家有所不知,这里所需要的灯光大部分都不是来自发电厂,而是来自太阳能。 (出示: 中国奥委会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个环保的奥运会,很多建筑都做了节能的设计,据统计:奥运场馆一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08千克煤所产生的能量。那么10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 【利用鸟巢和水立方夜景图及例1,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之较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不失时机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意识】 师:你们能列式吗?(学生讨论得出108×105) 师:108、10 5我们称之为什么?(幂) 师:我们再来观察底数有什么特点? 生1:都是10 生2;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底数相同的两个幂相乘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同底数幂的乘法。(揭示课题) (一)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 探索 108×105 等于多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10013 ②1040 ③10040 ④1013 【猜想产生疑问,激发兴趣,为学生推导公式作好情感铺垫。】 师:那到底谁得猜想是正确呢?小组合作讨论(师提示:根据幂的意义) 生回答师板演: 108 × 105 =(10× 10×...×10)×(10 × 10× (10)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下)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部分。我对本册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册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整式的运算、变量之间的关系;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生活中的数据、概率。 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重点是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本套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平行线与相交线》一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 《生活中的数据》包括“数”和“数据的表示”两部分内容。在数的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很小”的单位分数(百万分之一)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其意义和作用。“数据的表示”则提供了“世界新生儿”图,它是一种有别于条形、折线、扇形图的数据统计图,同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暗示了统计图的多样性。 《概率》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当然概率模型仅仅定位于简单的“古典概型”和可化为“古典概型”的“几何概型”(“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在《整式的运算》中,对整式、多项式的基本特征只进行了描述,主要突出代数式的表示功能(此时,不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记忆它),重点放在对代数式运算意义的理解、实施和对算理的理解上。 (2)对《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依托丰富的直观背景,重视变量之间的关系的 三种数学表示,强调对变量关系——特别是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的理解。侧重用图象法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形”的侧面对函数形成直观、整体性的认识。重视对图形所表达的相依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应注意“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函数”概念的重要差别,课本给出的例子都属于函数关系,即对于给定

初中数学说课稿-七年级数学说课稿平面图形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平面图形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学完4.1…4.3这三小节的学习,学 生意识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因此此时学生的心中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希望有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及讨论的机会,因此平面图形这一节课由此而产生.平面图形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空间观念基础上,对有关图形知识的一个再知过程。它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基本图形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首先课本p140页图4.4.1给出了5 幅形状各异的物体照片,向学生提问是否能画出它们的表面形状。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由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由学生动手得出的5个图形,引出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的分类。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7个图形,思考当中那些是四边形,由四边形巩固并加深多边形,接着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完成多边形的分割。最后的试一试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优美图案结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的平面图形,刚好与刚上课时的图4.4.1遥向对应,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二、目标的设定与重难点的确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由于在平面图形这节课中,除了要学习多边形的相关内容是重点外,还要经常识别图形或画图,因此观察并分析出图形的基本构成是平面图形这节课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也是本节课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平面图形的学习,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公开课)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 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前面我已经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讲授完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阐述。 总体设计思想:本节课需要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这个性质是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是在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通过回顾旧知——情境引入——探究发现——巩固新知为教学主线,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幂运算的基础模型。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这两个内容学过的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习,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这个性质,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会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推导与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过程,因此,我采用“师导生探、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适当讲授使学生正确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通过练习巩固,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地渗透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力和经验型的抽象逻辑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 2、学法指导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法上我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重难点教学设计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重难点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探究精神,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推导与理解。 教法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猜谜语:老师演示,头顶帽子(左边)打一数学名词。(乘方)抢答题:已知3个数2、3、4,你能从中任取两个数组成算式,使其运算结果最大吗? 生回答:生1、3×4=12 生2、34 生3、43 总结评价:第3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棒,但是前两位同学也很棒,这么积极思考。 师问:43进行的什么运算呢?3叫做什么?4叫做什么?43又叫做什么?这3个数还能组成哪些幂?(学生思考,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来,这里找法有规律,看看你能否发现?) 师再问:幂也是数,能否进行运算呢?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乘法运算。 第一步:实验 从刚才得到的6个幂中任取两个数进行乘法运算。 第二步:观察 (1)你找到了哪些等式? (2)你从这些等式中有什么发现? (3)你能用语言概括出你的发现吗? 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并请代表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板书成果:

1、642333=? 2、743222=? 3、532444=? 4、333842=? 5、2221243=? 师问:这五个等式均成立吧?但好像有点差别?你们看出差别了吗? 生答:1、2、3每个等式中幂的底数相同,4、5每个等式幂的指数相同。 师:同学们太棒了,1、2、3都是相同底数的幂在相乘,4、5都是相同指数的幂在相乘,今天我们先研究想同底数幂相乘,即同底数幂的乘法。板书课题 师:从1、2、3三个等式中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生答:左边幂的指数相加等于右边幂的指数。 师:火眼金睛,太棒了! 那你能告诉我=?6255? 那=?32a a ? =?n m a a ? 生答:m 个a 相乘再和n 个a 相乘一共是m+n 个a 相乘。 师问:用语言如何描述? 师生共答: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老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要说的内容是华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解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首先是说课标先说学段目标,根据课标要求,课程目标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先说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性质探索等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再说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接着说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增强创新意识;体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最后说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刻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接下来说内容标准 结合课标要求,可将七年级下册数学的内容标准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其中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属于数与代数部分,第九章、第十章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在第六章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问题。在第七章的学习中,需要会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在第八章的学习中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而第九、十章主要针对多边形轴对称、平移与旋转问题。 接下来是说教材,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说: 首先说教材的编写特点,根据课标理念,华师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如下:(1)关注数学背景知识、数学知识趣谈等的介绍,注重发展性。(2)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注重实践性 (3)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注重探索性 (4)图文并茂,形式活泼,注重趣味性 (5)更新知识载体,引入信息技术,注重现代性 再说教材的编写体例从体例上说,华师版教材每一章分章前、正文和章末三部分。 首先看章前,它包含导入语和导图,有利于学生预习和教师导入新课。 再有正文分为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合作交流。、还有读一读,拓展了正文内容的背景知识。 章末分为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有利于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6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6)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9) 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2)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5) 1.2.2 数轴说课稿(二) (20)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3)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7)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1)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6)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0)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4)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7)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8)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3)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59)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3)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6)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0)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3)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75)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77)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79)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2) 2.1 整式说课稿一 (82)

2.1 整式说课稿二 (84)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7)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2)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4)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4)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7)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1)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5)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09)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2)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5)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8)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0)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3)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6)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27)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7)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0)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3)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6)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39)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1) 4.3.1 角说课稿(二) (145)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49)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1)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5)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2)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6)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8)

人教版初中数学说课稿汇编课件

人教版初中数学说课稿汇编课件 篇一:人教版初中数学说课稿汇编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张化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 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 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 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 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 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 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 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 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 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 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 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 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NextPage]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 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 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初一数学说课稿

初一数学说课稿 导读:本文初一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初一数学说课稿(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设置了甲、乙两个水库的水位变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术,由有理数的乘法的练习中引出倒数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出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使同学们真正地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1)"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前几课的延伸与拓展,是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知识目标:会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三、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 学法: 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分析: 1. 导入过程: 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2. 探索新知过程:

教师资格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合打印版

初中数学说课稿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和数的运算,对本节的学习有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部分,是对小学所学数的范围的补充,特别是首次提出了负数分概念,是以后学习绝对值、数轴、相反数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结构与内容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结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正负数及零的含义。 2、知道它们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对正负数做一些简单的应用,对生活中的一些正负数现象做一些了解。 3、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习方式。 四、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1.2:有理数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 "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方法: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 "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记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区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呢?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束手无策。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如何解决呢? 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没有比0还上的数呢?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的引出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 "-"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涵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在学运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 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比如:0°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个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