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五篇人口

专题16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出生死亡)+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0‰=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0‰=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增长率=(机械变动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总人口*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

世界人口的发展: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

工业革命后至二战——增长加快

二战后——迅速增长

·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

工业化之前:人口低增长阶段

特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增长缓慢工业化初期:人口高增长阶段

特征: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上升;

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增长加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个阶段)

工业化中后期:人口增长率下降阶段

特征: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

人口规模扩大速度趋缓(中国处于这个阶段)

后工业化时期:低增长阶段

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处于这个阶段)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死亡率有所回升(老龄化的直接表现)

一些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趋于稳定或缩小

·人口构成:

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

衡量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即指某一人口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通常以每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人口出生的性别比约为103~107。

·人口金字塔:

是一种可以形象、直观地同时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图形。分类:增长型(发展中国家)、稳定型和缩减型(发达国家)

增长型:底座宽大,塔顶窄小,少年儿童和青年比重大,人口高增长

稳定型:除塔顶人口逐步缩减外,其余各年龄段的数值相近

缩减型:底座收缩,少年按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与负增长:

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于或大于7%直接表现:死亡率回升、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不再扩大或趋于萎缩人口严重老龄化:等于或大于1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出现老龄化现象)

(欧洲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洲)

产生原因:人类寿命延长和出生率下降

①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健全的社会福利

保障制度;

②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降低

直接影响(导致的社会问题):

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加重、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

改变社会储蓄和投资行为,造成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

解决政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压力:

直接表现: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洲,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婴儿死亡率最高、平均预期寿命最短的大洲)

社会问题:加大了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

导致国家积累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人口贫困解决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弱

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逐步转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我国现在属于低自然增长率,但是人口依然在逐年增长,原因是人口基数过大)

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四个问题):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比较低,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人口流动数量大、规模大。

人口政策:1.控制人口数量;2.提高人口素质;3.实行计划生育

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或人口流动(农村→城市、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问题:

对于人口流入地(城市或发达地区)

有利影响: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获得充裕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增加交通、管理、治安等社会管理压力,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压力;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流动人口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得不到保障。

对于人口流出地(乡村或欠发达地区)

有利影响:输出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压力;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人口素质提高;流动人员带回来资金、技术、先进理念等,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建设发展。

不利影响:劳动力流失,出现“妇老农业”和留守儿童现象。

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迁移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三种趋势:

向平原集中;向沿海集中;向城市集中

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北半球中纬度(温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

(西欧和北美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所以人口密度大)

·人口分布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资源、(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交通便利

其他条件:历史悠久,开发早

人口稠密的原因:

温带、亚热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沿海地区;

水资源丰富,河湖沿岸地区;

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

或历史悠久地区(如四川盆地和渭河平原)。

·世界四类人口稀疏区:

寒带、高纬地区(气候严寒):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南极等

高原高山(海拔高、气候寒冷):青藏高原等

沙漠地区(干旱缺水):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等

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全年高温多雨):亚马逊河流域、刚果盆地等

我国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东密西疏)

平原盆地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区少

湿润地区多,干旱地区少

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

交通发达地区多,交通闭塞地区少

·人口迁移:

主要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

劳务迁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向发达国家转移

难民迁移:自然灾害、战争

智力迁移: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才向发达国家的迁移、欠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向发达地区的迁移(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对发达国家:人才流入增强了国家科技实力,节约基础教育经费,推动经济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但是增加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对科技进步有积极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

移出地:减轻环境的压力,但大量人口移出会引起劳动力短缺和人才流失。

移入地: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有利于资源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年龄结构,但也会增加环境的压力,有可能会引起就业的压力。

我国民工潮(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成因:

①人口多,耕地少,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资源开发吸引的移民(我国建国初期西北、东北开发)

大型基础设施所引起的人口迁移(三峡大坝建设)

生态移民: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及自然条件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地区的人口搬离居住地,重建家园。

二战后,北美、欧洲、大洋洲变为主要迁入地,西亚、北非由于石油储量丰富,所以需要大量劳动力,也是以人口迁入为主;亚洲、拉丁美洲变为主要迁出地。

·人口容量:

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与环境(首要影响因素)【正相关】

科学技术水平【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

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小,主要因为水资源匮乏。

第六篇城市

(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专题19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

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两个方面。

·城市的基本特征:

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同心圆结构):

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捷程度

土地属于哪种使用方式,取决于这种使用方式所能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商业用地在市中心:创造高额利润、能够支付高额地价。

工业用地:低密度厂房和仓库占地面积大,单位土地产生效益小。

农业用地:占用面积大,产生效益最低,位于城市最外围。

(为什么某个地方地价突然升高:如果离市中心距离没有改变,那一定是交通更加便利)

·中央商务区(CBD):

城市最中心,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最密集、地价最贵

·城市功能分区:

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和风景区

布局原则(或分布规律)

商业区位于城市或各个区域的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居住区交通方便、环境适宜、污染程度轻

工业区城市外围远离居民区、交通便捷、土地资源充足

文教区环境优美、有良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

风景区有优美自然风光和独特人文旅游资源的郊区或沿海沿江临山地区

·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

受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城市规模(小、中、大、特大、超大城市)

大城市一个或多个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单一中心

城市职能(综合性城市、专业性城市)

鞍山(工业);香港(商业、居住用地);三亚(风景旅游城市)

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河流、海陆位置)

兰州、宜昌(沿江狭长布局)

十堰(山区城市,沿山谷绵延扩展)

大连、青岛(沿海,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北京、保定(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城市体系:

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

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巴黎、布鲁塞尔、香港、苏黎世、法兰克福、多伦多、新加坡

我国城市体系分为六级:(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分六级)

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

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华南的广州、深圳,华中的武汉,西南的重庆,华北的天津,东北的沈阳和大连,西北的西安和武汉

省会城市和省区主要城市(双核城市):

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和包头,山东省的济南和青岛,吉林省的长春和吉林

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县级中心城市、县以下中心镇

·城市规模:

我国用城市中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来划分城市的规模。

超大城市:人口500万以上

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

大城市:人口50万~100万

中等城市:20万~20万

小城市:20万以下

·六大城市群(要记住完整名称):

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

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四大人口稠密区中只有南亚没有世界著名城市群)

我国四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群形成条件: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

②社会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密集

③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沿江靠海,“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位于冲积平原,气候湿润,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

专题21 城市化

·城市化:

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城市化主要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③出现城市群;

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都在加快,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但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依然比发展中国家高。)

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城市问题:

第七篇 产业区位与分布

专题22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条件: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制约大区域范围农业产业带布局的主导因素 热量条件——决定农作物的品种、熟制和生长期

东北:一年一熟;长江中下游:一年两熟;珠江三角洲:一年三熟 水分条件——决定农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方式

(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和林业,干旱地区只能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的绿洲可发展灌溉农业)

地形:平原地区是理想的农耕区,山地一般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农作物

(江南丘陵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四川盆地紫色土适宜稻谷) 水源

科学技术水平: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达地区机械化农业,落后地区粗放农

业)、减轻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约束(喷灌、滴灌技术克服干旱环境,

温室技术克服低温环境等) 市场需求:引导农业生产的类型(农产品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如城郊农业的同心圆布局)

交通运输:对产品需要保鲜的农业来说应该尽量布局于交通便捷的地方,农产品

基地应该布局在靠近交通干道或枢纽的地方。

劳动力:素质和数量

国家政策

自然 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美国乳畜带(美国东北部的一个专业农业带)的区位条件:

①纬度较高,降水丰富,气候湿冷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却利于牧草生长

②河湖众多,地形破碎,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比较适宜畜牧业

③接近北美的两大城市群,拥有巨大消费市场

④农业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⑤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运输发达

⑥牧民为欧洲后裔,畜牧业经验丰富

丹麦农业区位变化(P65)畜牧业—种植业—乳牛畜牧业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重要):(P66分布图)

城郊农业——根据市场因素兴起的农业,具有三大特点:

1.产品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

2.形成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相结合的营销体系,生产效率高。

3.在布局上往往呈环状结构。

城郊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

蔬菜、肉、蛋、乳、禽、水产、果品、花卉等农产品或初级加工农产品

近郊:奶牛、花卉、蔬菜

近郊外围:棉花、蔬菜、奶牛

远郊:商品粮、商品棉

现代农业的特点:

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高、商品率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产品质量高(现代农业有很多种具体类型,例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

专题23 工业区位与工业区

·工业区位条件:

能源和矿产资源(资源性产业尽可能靠近资源产地【如鞍钢】);

环境条件:

电子工业、自来水厂等位于河流上游;印染厂等水污染工厂放到河流下游;大气污染工厂放到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或与主导风向垂直的城市的郊外;交通运输;

市场:产品需要大量运输的工业尽可能接近市场;

劳动力;

科学技术;

集聚: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

加强企业间交流,促进企业协作和技术创新;

土地价格:占地面积大的工业放在城市郊区,地价便宜

·工业区位所考虑的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变化:

一、19世纪初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分布:

匹兹堡:煤矿附近(能源消耗大)

分布主导因素:燃料——煤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分布:

杜鲁特:铁矿附近(冶铁技术进步)

分布主导因素:原料——铁

三、20世纪中期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分布:

巴尔的摩、费城:开始接近港口,靠近消费市场(海运发达,利用国外资源)分布主导因素:市场

·**世界主要工业区**:

分布特点: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呈东西向不连续的带状分布

·**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分布(四大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技术集聚)

技术含量高、科技精英多;产品具有“轻、小、精、贵”的特点

最新上海高中地理等级考试真题及答案(WORD打印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貌C.水文D.气候 2.当地时间某日14时,一架飞机从东京国际机场(东9区)起飞,大约3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A.14时B.15时C.16时D.17时 3.2017年3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是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 4.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 5.在亚欧大陆某些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东风送雨”现象。在下列气候类型中,最可能出现这一现象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6.201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近38毫米,上升幅度为30多年来最大。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提升防潮排涝能力②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④植树造林修复生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word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之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组 下图为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此图最可能是( ) A.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B.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C. 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D.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2.若图中ABC三地数值逐渐降低,则影 响三地数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农业规划 C. 活动积温 D. 地貌地势 下图是我国某岛屿略图,据图回答下列各 题。 3.a地与b地相比,建立盐场的优势条 件是() A. 气温高 B. 附近海域盐度高 C. 降水少 D. 地势低平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岛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 该岛屿河流成放射状分布 C. 该岛屿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D. 该岛屿不会受台风影响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省(区)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 (亿立方米) ①34.3532.5 1 865.815.8 ②53.5 1 539.1727.915.0 ③51.9542.4404.40.4 ④31.1361.0184.6 2.0 5.上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 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 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6.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 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 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 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7.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2017上海市高中地理合格性考试真题卷WORD打印版

2017上海市高中地理合格性考) 打印版(WORD试真题卷.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地理试卷 (2017年 6月)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等类型。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 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 80分,每小题 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 土星 B. 木星 C. 水星 D. 天王星 2. 月球表面环形山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火山喷发②陨星撞击③太阳风吹拂④风力堆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地球上大潮发生时的月相是 ①新月②上弦月③满月④下弦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当地时间 20:30,全球多个城市的地标建筑都会熄灯一小时, 以响应全球“地球一小时”活动。下列城市中最早熄灯的是 A. 伦敦(零时区) B. 上海(东八区) C. 东京(东九区) D. 纽约(西五区)

5.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于 A. 23°26′N 纬线 B. 26°23′N 纬线 C. 23°26′S 纬线 D. 26°23′S 纬线 6. 去年暑假小林乘坐高铁,一路向北游玩了上海、南京、济南和北京等地,游玩期间,白昼最长的城市是 2 A. 上海 B. 南京 C. 济南 D. 北京 27. 太平洋西部边缘分布有深海沟-岛弧链,与此形成有关的板块是 A.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C. 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D. 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8. 近年来,日本、新西兰、智利等国多次发生地震,这些国家均位于 A. 大陆断裂地震带 B.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 环太平洋地震带 D. 东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9. 在新疆克孜尔“魔鬼城”有许多宛若蘑菇的巨石,这里的地貌类型属于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速度,新经济,新时代”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是世界最完善,运行里程最长的。在高铁建设中,需要克服多溶洞,多暗河等不利地质条件的地貌类型区是 ( ) A .海成地貌 B .黄土地貌 C .岩溶地貌 D .风成地貌 2.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髙原,四川盆地之间。横断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哪一板块碰撞形成的 ( )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美洲板块 3.学生在福建平潭的研学旅行中,观察到矗立在沙滩上的两块巨石,其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色泽较浅,其岩石可能是 ( )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大理岩 D .石灰岩 4.人类首次使用射电望远镜拍下了黑洞照片,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天文观测,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哪些地区适合天文观测 ( ) ①西欧平原 ②亚马孙平原 ③南美沙漠区 ④南极大陆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5.某地因我国东部丽带的移动,降水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之后一段时间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这一地方位于 ( )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6.赤道以南莫桑比克等地区受热带气旋“伊代”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应是 ( ) A B C D 7.增加绿地面积会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 ) A .植物蒸腾会减少 B .下渗减少 C .海洋输送水汽减少 D .地下径流增加 8.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 ( ) A .温度升高,暴雨 B .温度升高,干旱 C .温度降低,干旱 D .温度降低,暴雨 9.甲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乙省位于胡焕庸线北侧,表格为两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变 A .环境人口容量更大 B .少年儿童人口量少 C .尚未进入老龄化 D .劳动人口需求缺口大 10. 非洲北部的利比亚战乱不断,一些国民分分向其他国家迁移,这种迁移方式是( ) A .智利迁移 B .难民迁移 C .劳务迁移 D .生态移民 11.2018年香港金融业产值排名全球第三。香港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 ( ) A .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B .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 C .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D .工业用地和居住用 12.近年来,上海郊区瓜果飘香,鲜花争艳,影响该变化的原因是 ( ) A .市场需求变化 B .劳动力减少 C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D .水资源减少 13.2019年4月,上海张江生物医学产业园新增四个产业园,生物医学产业在此聚集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 .劳动力数量 B .能源矿产 C .交通运输 D .科学技术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第二章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 A.按照是否再生或恢复:潮汐能。 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B.按照存在的空间分布:宇宙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总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3)时间分配不均 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更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4)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①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 ②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农业和城市缺水状况已备受关注。缺水已经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5)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加速发展——基本因素 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客观因素 ③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 ——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 (6)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措施 ①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②治理水污染 ③修建水利设施,实行跨流域调水 ④植树造林,提高含蓄水源能力 ⑤发展海水淡化技术 2、土地资源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①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 ②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A.我国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 B.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④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约占1/3 (2)我国耕地损失的主要原因 ①建设占用耕地

上海高中地理第三册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PDF打印版)

上海市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 1

(2)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表现为: (1)不同地区各地理要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千差万别的地理环境; (2)人类在利用、建设环境时,必须因地制宜、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6、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主要有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 7、地带性规律又分为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等基本规律。 【知识点二】:专题2、纬度地带性(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习要求】: ④理解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⑩比较不同自然带的特征,分析成因 ?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知识梳理】 1、纬度地带性是地理环境及组成要素具有按纬度变化方向发生变化,沿纬线方向延伸成带状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气候、土壤、生物及其环境,从赤道向极地有规律的更替。 2、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 3、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从赤道至极地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温度带。 4、在热量分配和水分共同作用,自然景观沿纬度变化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和变化,在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较典型。 5、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大致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自然区划单位。 6、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是各地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7、以植被类型为标志,划分世界陆地自然带,具体分布图见课本P6 图1.3(牢记),(各自然带特征见课本P6-P8)。 8、自然带的形成是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因此,自然带的分布基本上与气候类型分布一致。 9、土壤的纬度地带性特征(见课本P9)。 10、纬度地带性的成因: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造成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所致。 2

高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例题1】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答案 1.C 2.A 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在各海拔段中,<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由此可判断出A项错,C项正确。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由此可判断出B项错,D项错。第2题,仔细读图,结合上题可知此地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1 850 m之间,坡度在5°~20°之间。A项中黄土高原两个条件都符合,A项正确。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势低平,两者皆不符合,B项错。塔里木盆地地势平坦,坡度方面不符合题意,C项错。江南丘陵,海拔高度低于500米,海拔方面不符合,D项错。 【例题2】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4.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 3.A 4.C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区域定位。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判断,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则7月份两地平均气温应相差不大。在纬度大致相当的前提下,由于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甲城市1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城市。 【例题3】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是“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据此回答5~6题。

上海市合格考高一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1)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二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 <复习要点> 第五篇人口 专题16 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迁入率—迁出率(单位:‰) 2、世界人口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思考:两类国家主要位于人口发展模式的哪个阶段) 时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及发展趋势工业化以前高高低规模小,增长慢 工业化初期高降低升高规模扩大,增长迅速 工业化中后期降低低下降规模趋稳,规模减缓 后工业化时期低低低规模最大,稳定或下降 3、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等方面。其中,衡量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即指某一人口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如人口性别比为

103,则表示100名女性对应103名男性。 4、人口金字塔是一种形象、直观地同时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图像。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金字塔为增长型,发达国家为稳定型或缩减型。(读图训练:在人口金字塔图内读取某国或某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数据) 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其政策 6、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 7、我国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8、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 (1)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2)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3)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4)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专题16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1、人口分布与迁移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三种趋势:一是向平原集中,二是向沿海集中,三是向城市集中。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最新上海市高中地理合格性考试真题卷(WORD打印版)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地理试卷 (2017年6月)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等类型。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 土星 B. 木星 C. 水星 D. 天王星 2. 月球表面环形山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火山喷发②陨星撞击③太阳风吹拂④风力堆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地球上大潮发生时的月相是 ①新月②上弦月③满月④下弦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当地时间20:30,全球多个城市的地标建筑都会熄灯一小时, 以响应全球“地球一小时”活动。下列城市中最早熄灯的是 A. 伦敦(零时区) B. 上海(东八区) C. 东京(东九区) D. 纽约(西五区) 5.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于 A. 23°26′N 纬线 B. 26°23′N 纬线 C. 23°26′S 纬线 D. 26°23′S 纬线 6. 去年暑假小林乘坐高铁,一路向北游玩了上海、南京、济南和北京等地,游玩期间,白昼最长的城市是 A. 上海 B. 南京 C. 济南 D. 北京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时作业24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时作业(二十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图甲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乙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解析:从图甲中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曲线变化可以看出,耕地面积先减小后趋于平缓,各年减少幅度不同,其耕地总量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2002年~2003年曲线的坡度最陡,说明减少最快。 答案:BC 2.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D.未利用地增加 解析:从图乙可以看出各类土地的变化状况,林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等呈增加趋势,且林地增加较为显著;耕地、未利用地减少较快,说明耕地减少的原因,一是建设用地增加,二是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答案:AC (2017·唐山高二检测)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3~4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 C.交通D.城市 解析:从河南省地形图和南水北调中线经过河南省的线路图对比,可看出线路在河南省境内发生较大的弯曲,主要是考虑既要避开

5.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

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打印WORD版)

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主题01 地球在宇宙中 学习内容 1.1天体系统、 1.2太阳系 1.3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学习要求 识记: ①识记主要的天体类型 ②识记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位置及分类 ③识记太阳大气三个层次及其主要太阳活动 ④识记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及周期 理解 ⑤理解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的基本特征 ⑥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⑦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 ⑧理解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的基本特征 ⑨理解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应用 ⑩利用相关示意图,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综合 ?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题02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 学习内容 2.1月相 2.2月相与潮汐变化 23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条件 学习要求 识记 ①识记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 ②识记大潮和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

理解 ③理解月球表面环境的特征 ④理解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的原因P4-3 ⑤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⑥理解日食与月食发生的条件 ⑦理解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月相的描述 应用 ⑧用月相变化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综合 ⑨举例说明潮汐对水资源、海岸地貌、生态、航运、养殖、发电旅游等的影响 主题0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学习内容: 3.1太空探索的历程 3.2太空探索的意义 学习要求: 理解: ①理解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 ②理解太空环境特征 应用 ③运用太空探索的新近事例说明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④梳理我国太空探索的历程,说明我国太空探索的新近成果 主题04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内容 4.1地球自转和公转 4.2地方时和时区 43地转偏向力 4.4正午太阳高度 4.5昼夜长短 4.6四季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 1、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造岩矿物——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3)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1)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2)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3、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岩石转化示意图)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分 类 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 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使地表高 低不平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知识点总结 1、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造岩矿物——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 (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 料 (3)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 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 影响 (1)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带) (2)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

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3、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岩石转化示意图)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高二地理自然资源专题练习题后附答案

自然资源专题练习2019年10月25日星期五大星期作业 1.(2017 ·全国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淖毛湖冬春季节多大风,平均每年8 级以上大风日数达100 多天,降水稀少。技术人 员克服冬春大风、干旱缺水等因素,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无 公害晚熟哈密瓜产地。下图为新疆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淖毛湖煤炭资源非常丰富,2015 年全镇原煤产量 达7000 万吨,目前全镇正全力进行煤炭开发、外销,煤制 甲醇和二甲醚的工厂已经投产。 (1)根据所学知识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解释淖毛湖冬春大 风且风力强劲的原因。 (2)淖毛湖种植哈密瓜与华北地区种植瓜果均用地膜覆盖,对于两地区的作用分别是什么?防止大风将地膜吹翻可采取什么措施? (3)开发淖毛湖煤炭资源一种是外运,另一种是发展煤化工产业,选择一种开发方式分析其利弊。(4)淖毛湖镇近几年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由几千人迅速发展到 3 万多人,请你谈谈淖毛湖镇在今后的 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宏观:冬春季节蒙古- 西伯利亚冷高压(亚洲高压)强盛,淖毛湖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春季我国南方地区气温回升,形成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更强劲。微观:西部准噶尔盆地宽阔,淖毛湖地区狭窄,使风速加大(狭管效应);淖毛湖地区山谷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2)区别:华北地区覆盖着地膜主要作用是保墒、保温;而淖毛湖覆盖地膜除了保墒、保温之外还主要防止大风侵蚀表土、损毁幼苗。措施:建设防风林、修防风墙,用石块、泥土覆压地膜等。 (3)外运。利:污染较少,资金回笼快。弊: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煤化工产业。利: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弊:耗水量大,且污染环境。(4)淖毛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应适度控制人口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对原煤开发的依赖;淡水资源短缺,应发展节水产业;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开展区域特色旅游。

上海高中地理等级考试真题及答案(WORD打印版)

20XX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貌C.水文D.气候 2.当地时间某日14时,一架飞机从东京国际机场(东9区)起飞,大约3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A.14时B.15时C.16时D.17时 3.20XX年3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是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 4.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 5.在亚欧大陆某些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东风送雨”现象。在下列气候类型中,最可能出现这一现象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6.20XX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近38毫米,上升幅度为30多年来最大。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提升防潮排涝能力②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④植树造林修复生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鲁科教版高中地理学科学案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10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课标解读 1.结合事例判断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2.举例说明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3.案例分析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新课导入建议 2013年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氷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由此导入新课——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 解读重点难点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识记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 2.能举例说明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识记水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问题、矿产资源问题的内容、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措施。1.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重点) 2.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难点) 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1.如何判断某种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 【提示】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一是它的自然属性,即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其二是它的经济属性,即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至于人类尚未认识,或分布过于分散而无开采价值的物质与能量,都不属于资源的范畴。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并不排除它们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资源。 2.分类: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自然资源可分为两类。 分类含义举例 可再生资源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 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 利用的资源 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 资源、太阳能、风能、潮 汐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又称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指那些被人类 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 然资源 矿产资源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素材[含答案]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1、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造岩矿物——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3)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1)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 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2)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挤压形成 3、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岩石转化示意图)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概括: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 地质作用 分类

最新上海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最新上海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方案 一、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课程定位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第三,实践性。地理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2.课程理念 ⑴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 要改变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发现问题,收集信息,积极探究,逐步形成和发展学习地理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的地理课程评价体系。 ⑵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 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人口关、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⑶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 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体系中,突出实践与应用环节。逐步建立校内、校外各类地理学习基地,建设和完善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试验、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的配套设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⑷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 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展示千姿百态的地理事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地理学习的革命,为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3.设计思路 ⑴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⑵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2019年上海市高中地理结业文化考试-14页word资料

2005年上海市高中结业文化考试 地理(新教材)试卷 第一部分闭卷(满分40分,答卷时间为3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在A、B、 C、D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答题表中。每题1分,共20 分) 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的环保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起生效。该条约旨在遏制全球 A.臭氧洞扩大B.酸雨加剧C.气候变暖D.荒漠化范围扩大 2.以下景点及其附近文化,在中国地域文化区中属于“青藏高原文化”的是 A.龙门石窟B.秦兵马俑C.布达拉宫D.都江堰 3.通过填海造陆建设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利用了海洋资源中的A.空间资源B.能源资源C.生物资源D.矿产资源 4.现代新兴技术能对板块运动进行高精度实测,从而使板块学说从假说走向科学,这一新技术是 A.航空摄影B.纳米技术C.激光技术D.全球定位系统 第 1 页

5.2005年1月6日是中国第13亿人口日,目前我国人口正处于A.人口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并存时期B.人口低增长率和低增长量并存时期 C.人口高增长率和高增长量并存时期D.人口高增长率和低增长量并存时期 6.下列我国四大城市群中,目前城市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京津唐 B.辽中南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7.2005年10月3日世界部分地区可看到日食现象,这一天出现的月相是 A.上弦月 B.下弦月C.新月D.满月 8.一般情形下,城市土地利用最外围的是农业用地,由此向市中心依次为 A.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C.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 9.下列叙述中,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 A.夏秋多,北方多B.冬春少,北方少 C.夏秋少,北方少D.冬春多,南方多 10.下列流域中,径流资源最丰富的是 A.尼罗河流域B.多瑙河流域C.伏尔加河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 11.目前国际贸易额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 A.巴西B.印度C.中国D.泰国 12.冬季植被比夏季更加葱绿茂盛的地区出现在 A.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B.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C.南北纬40°—60°大陆东岸D.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13.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下列四天中天安门广场升旗 第 2 页

2006年上海市高中地理新教材结业考试

2006年上海市高中结业文化考试 地理(新教材)试卷 第一部分闭卷(满分40分,答卷时间为30分钟) 一、选择题 1.在下列选项中,体现遥感技术应用实例的是D A.为航空飞行精确导航 B.精确测量板块运动 C.实时提供全球地理坐标D.监测森林火灾范围 2.在下列行星中,体积、质量等物理性质与地球最接近的是A A.金星 B.木星 C.土星 D.天王星 3.由于中国乒乓球的实力与影响力,因此第48届世乒赛男团决赛被安排在北京时间的上“黄金收视时间”进行。当决赛从北京时间20:15开始时,比赛地德国不莱梅(东一区)的时间是C A.23:15 B.14:15 C.13:15 D.3:15 4.在下列气候类型中,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影响而形成的是A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5.日本富士山顶部的岩石类型属于A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 A.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B.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沟 C.板块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 D.全球地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7.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D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8.在下列地区中,近期因一个新国家的出现而引起该地区政治地图变化的是B A.印度所在的南亚地区B.黑山所在的南欧地区 C.巴西所在的南美地区 D.朝鲜所在的东亚地区 9.在下列城市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是D A.哈尔滨 B.兰州 C.重庆D.香港

10.在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稀疏区的是B A.美国东部B.澳大利亚西部 C.印度南部 D.法国北部 11.04年上海南汇区接纳了最后一批重庆三峡库区的移民,该人口迁移方式属于D A.劳务迁移 B.灾民迁移 C.智力迁移D.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的迁移 12.在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效益最高的是C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C.商业用地 D.农业用地 13.在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C.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14.以色列的鲜花大量出口欧洲,影响其鲜花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C A.水资源 B.地形C.科技 D.劳动力 15.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D A.交通运输和集聚条件 B.劳动力和气候条件 C.土地价格和能源条件D.劳动力和市场条件 16.高档百货商场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大卖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带。在下列因素中,与上述分布格局关系不大的是B A.交通因素B.技术因素 c.地价因素 D.市场因素 17.在一个国家专属经济区的海域内,其他国家D A.不享有海上航行、飞行的自由 B.不享有铺设海底电缆的自由 C.不享有铺设海底管道的自由D.不享有自然资源开采的主权 18.傣族的泼水节属于C A.东北黑土文化 B.黄土高原文化C.云贵高原文化 D.江南水乡文化19.在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具有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集约化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等特点的是B A.商品化混合农业B.水田农业 C.牧场畜牧业 D.地中海型农业20.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C A.春夏多、南方多B.春夏少、北方少C.夏秋多、南方多D.夏秋少、北方少二.读“我国东部地区锋面移动示意”图.回答:(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