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主题一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改编题)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南昌一位七年级同学制作了一段政权更迭时间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是( )

A.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B.建立西周

C.建立商朝

D.中国第一个封建政权

2.(2019·原创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管子·牧民》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表述来强调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启②夏桀③商纣④盘庚⑤周厉王⑥周武王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⑥

3.(2018·江西模拟)“陈姓先祖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妫满是颛顼的三十八世孙。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国,其谥号为胡公。妫满是陈姓的始祖,其后代以国为姓。”由此可见,陈姓起源于( )

A.分封制B.禅让制

C.郡县制D.科举制

4.(2018·上饶模拟)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的“周代封建”说:“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

A.世袭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推恩令”

5.(2018·青岛中考)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6.(2018·萍乡一模)在战国时期,群雄采取“合众势以攻一强”的策略。群雄“合纵”进攻的国家最有

可能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19·易错题)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役的是( )

①马陵之战②城濮之战③牧野大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19·改编题)春秋战国时代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他们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军营中运筹帷幄,外交场合谋略交锋。下列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论述错误的是( )

A.诸侯国逐渐减少

B.齐、晋、楚、秦诸侯国一直存在

C.为了适应争霸需要,各国实行变法改革

D.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9.(2018·宿迁中考)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10.(2018·南昌模拟)《汉书·食货志》记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材料中不涉及的变法措施是(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C.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1.(2019·原创题)《战国策》中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体现了商鞅变法过程中( )

A.严明法度B.排除异己

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12.(2018·衡阳中考)“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三人行必有吾师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D.以“德”化人

13.(2018·宜春一模)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佛教传入中国

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D.西学传入中国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4.(2019·上饶广丰模拟)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商纣王这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

15.(2019·原创题)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典型、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变法。( ) 16.(2019·原创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政”治国,“为政以德”,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

三、综合题

17.(2018·莱芜中考)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中国历史》(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1.(2018·白银中考)《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的是( )

A.武王伐纣B.西周分封制

C.春秋争霸D.战国七雄

2.(2018·抚州一模)商鞅变法后,“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秦军强大的战斗力直接得益于商鞅变法中哪一规定( )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统一度量衡

C.奖励军功D.确立县制

3.(2018·临沂中考)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属于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表现的是( )

①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②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追求真理,学习先进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生态文明建设与诸子百家

4.(2018·赤峰中考)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这一理念相近的是(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1.A 2.B 3.A 4.B 5.C 6.C 7.B 8.B 9.A 10.B 11.A 12.C 13.C 14.T 15.T 16.F 17.(1)制度:分封制。现象:诸侯争霸。影响:消极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积极方面,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地主和农民阶级。

(3)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

【加练预测】

1.B 2.C 3.C 4.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