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意识形态_概念的历史流变

_意识形态_概念的历史流变
_意识形态_概念的历史流变

200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ul12006第4期(总154期)JOURNAL OF GRADUA T E SCHOOL OF CHINESE AC ADEMY OF SOCIAL SC IENCES No14

/意识形态0概念的历史流变*

申小翠

=提要>历史地看,/意识形态0起源于培根的/假象说0,经历了托拉西的/观念科学0、马克思的/虚假意识0与/观念上层建筑0、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0、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0等四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利益分析的意识形态学说对于反抗/全球主义0意识形态、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认同,依然是最为有力的武器。

=关键词>意识形态观念科学虚假意识知识社会学

1中图分类号2B11文献标识码2A1文献编号21000-2952(2006)04-0035-07

今天,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学术话语中,/意识形态0都是一个使用频率特别高的术语。但这种高频率的使用背后却隐藏着这个概念在内涵和指涉上的混乱性的现状:一方面,它与福柯的/知识/权力0和布迪厄的/符号资本0等命题勾连密切,是人们用以批判其所痛恨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重要标签;另一方面,它又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文化认同相联系,指涉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价值凭依。因此,齐泽克忍不住感叹/意识形态的幽灵01。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意识形态0概念的流变做一学术思想史的考察,希望这种努力能有助于揭开/意识形态0的神秘面纱。

一、培根的/假象说0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形式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利益和阶级的分化出现之时,也就是意识形态现象浮现之日。但在当前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意识形态学说的先驱只能追溯到培根的/假象说0(i2 dols)o。在5新工具6中,培根指出,人类之所以无法达到科学真理的殿堂,根本症结在于人性本身的假象和错误的概念劫持了人的理解力,并且困扰着人的心灵。具体言之,围困人们心灵的假象有四种:由于受到一般的人性)))比如,/容易倾向于把世界中的秩序性和规则性设想得比所见到的多一些0、/最易被同时而陡然打入心中从而足以充填想像力的一些事物所引动0)))的影响,或者是受到意志和各种情绪的浸淫而产生的/种族假象0(the idols of the tribe);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独特本性,以及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习惯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是置身于自己的洞穴中观察外部世界,因而产生了/洞穴假象0(the idols of the cave);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球主义批判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0(编号:06CKS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1齐泽克:5图绘意识形态6,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o参见Larrain,J1,The Concep t of I d eology1H utchinson of Lon don,1979;曼海姆: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6,艾彦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页;俞吾金:5意识形态论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页。

35

哲学研究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62006/4#总154期

由于某些概念指称的模糊性,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词不达意的障碍,这种因交流中文字选择非单一性而产生的彼此之间的歪曲性和错误性读解叫做/市场假象0(the idols of the market-place);由于受制于传统理论的权威性和教条性,对传统观念盲目认可而产生了/剧场假象0(the idols of the theatre)1。

在/四假象说0中,培根自觉不自觉地为日后的意识形态学说的形成奠定了两个基础:在内容上看,/意识形态0是由各种非理性的和情感性因素构成的,其对立面是科学,是对科学的反动;在来源上看,它虽然与人性、人的感觉和情感的不正确有关,但最主要的则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培根强调意识形态的社会决定性,/意识形态主要应看做植根于人的社会关系,同时,这种关系的变化随着人的物质实践的变化而变化0o,如果人们的思想不能随着交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话,就不能轻易地摆脱这种假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意识形态0主要是对应于物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言的。

培根的/意识形态0学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意识形态的内容而言,它成为了启蒙哲学家们批判各种非理性现象(如宗教、情感等)以为科学和理性开路的重要武器。培根的/假象理论0几乎被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每一个哲学家所引用,比如孔狄亚克(Condillac)的/偏见说0就直接来源于/假象0之说。这时的哲学家们不再把宗教看做一种社会整合的力量(integrating force),而是视之为一种意识形态偏见,是所有迷信、错误概念、偏见的源泉。爱尔维修(H elvetius)和霍尔巴哈(H olbach)在尖锐抨击牧师的骗人把戏时指出:牧师潜心于让人们永远处于无知的、盲目状态,就是为了能够维持他们的权力和财富?。爱尔维修和霍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的/虚假的意识0观念的产生。

就意识形态的来源而言,它表征了一种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0的历史唯物主义论断的重要前兆,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本身/没有历史,没有发展0?,其发展只能是物质生产和物质交换发展的产物的观念与它是一脉相承的。部分地出于这个原因,马克思对培根在现代哲学思想史中的地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把他尊称为现代科学和英国唯物主义思想之父。

二、托拉西的/观念科学0

第一次正式使用/意识形态0这一概念的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哲学家托拉西(Destutt de T racy)。虽然托拉西的/意识形态0的内涵和指涉完全偏离了培根所奠定的不受人欢迎的/假象说0和/宗教偏见0的轨道,但严格地说,这种观念的形成还是深受培根的/假象说0和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对/宗教偏见0的批判的影响)))至少在目的上是一致的。托拉西提出,要用该概念来表征一门新兴学科))) /观念科学0(science of ideas),并慎重申明建立/意识形态0这门新兴学科的根本目的就是反形而上学和宗教偏见。托拉西认为:人的观念来源于感觉(sensations),那么,思考就是感知(feel)事物,记忆是一种能再现过去的感觉的特殊感觉,判断能力也是一种感觉,不过是一种能感知到不同知觉(perceptions)之间关系的能力;/意识形态就是动物学(zoology)的一部分,在人的智力中,这一部分非常重要,值得深入开发0?;只要通过对观念、感觉的仔细分析,就能/像动物学家研究动物标本那样探究人类思维0?,排除错误思想和偏见。同当时的大部分启蒙哲学家一样,托拉西非常乐观地认为,作为/观念科学0的/意识形态0,其研究对象揽括了所有的观念联合物(the combina2 tion of ideas),在学科谱系学中应该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即/第一科学0(first science);这门学科应该是/积极的、有用的、非常精确的0,只要以它为凭据来指导社会,人们将会从

361

o

?

?

培根:5新工具6,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8~34页。

??L arrain,J1,T he Concep t of I d eology1p122、24、27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73页。

Suss er,B1,Political I deolog y in the Modern Wor ld1 Mas sachus etts,19951

申小翠:/意识形态0概念的历史流变哲学研究

中获益颇丰,因为它既能帮助人们把握人性,尽可能地减少烦恼,又能够根据人的需要和意愿来安排社会和政治秩序1。

可是,托拉西的作为一门新科学的/意识形态0还没来得及真正建立就夭折了。当拿破仑发现妨碍他建立帝国和实现称帝野心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以托拉西为代表的哲学家时,就轻蔑地把这些托拉西们呵斥为/意识形态专家0。在拿破仑看来,/意识形态是脱离了政治权力现实的一种抽象的、不确定的教条0o,并对/意识形态0进行了非常广泛而猛烈的攻击,把几乎所有的宗教和哲学思想都贴上/意识形态0的标签。如此一来,正如后来的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所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政治资本决定了学术思想的动向?,或者如曼海姆所说的,正是/由于他处于支配地位而能够通过指出这些人的思维具有意识形态本性来败坏名声0?,在拿破仑的强权下,作为一门理性的观念学科的/意识形态0消隐了,而/变成了皇帝用以拼命压制其反对者并维持即将瓦解的政权的斗争武器0?。/意识形态0从此重新被涂抹上了一层浓厚的否定色彩。

在19世纪以及以后的学术思想史中,/意识形态0一直沿着培根和托拉西开辟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路交织发展着。由于托拉西建立/意识形态0科学的企图是奠定在彻底简单化的感觉主义立场上的,并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相反,否定意义上的/意识形态0却随着法国实证主义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对宗教和形而上学的批判而不断彰显。但需要指出的是,在19世纪,实证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在批判宗教时并没有直接使用/意识形态0这个词。/意识形态0作为一种直接的、有效的/批判的武器0,直到马克思发表其著名的5德意志意识形态6后,才为人们所清楚认识和高度重视。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虚假的

意识0?与/观念上层建筑0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在批判历史唯心主义、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他们在批判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时发现:与法国/意识形态专家0们的著作一样,德国哲学家们的著作同样脱离十九世纪早期德国的社会和政治现状。他们把一切都纳入宗教批判中时却/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做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0?正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局限于宗教、神学时,马克思、恩格斯超越了启蒙运动时期以来的唯心主义哲学都只认为是人的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其认知层面上的歪曲的历史局限,诊断出偏见产生的真正原因)))人的思想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之间的矛盾,开创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历史唯心主义进行批判分析时,其/意识形态0概念采用了拿破仑对/意识形态0的否定意义的用法,认为意识形态的本质就是/虚假的意识0,并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证:

从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根源上展开论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0à资产阶级内部的意识形态家们在生产思想和观念时,植根于唯心主义土壤,把人和社会关系割裂开来,从纯粹的思维材料出发,而不是从物质实践活动和实实在在的社会关系出发,脱离人们现实生活的历史过程,就只可能产生颠倒的即虚假的意识。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说,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

37

1

o

?

?

?

?

Thom pson,J1B1,Id eolog y and M od ern Culture1Cam2

b ridge:Policy Pres s,1992,p1301

?Th om pson J1B1,Id eolog y and Mod ern Cultu re1p1311

布迪厄与华康德:5实践与反思6,李猛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曼海姆: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6,第83页。

事实上,马克思本人并没有使用过/虚假的意识0,不过,

马克思使用/不正确的0、/扭曲的0、/不真实的0、/幻想0等,我们因此可以把/虚假的意识0当做马克思的观点。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5德意志意识形态6;Seliger,M1,

The Marx ist Concep tion of I d eology:A C r itical Es2 say1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p1301)

à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1卷,第66、72页。

哲学研究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62006/4#总154期

倒立呈像的,01它只是统治阶级/自己为自己编造出诸如此类的幻想0o。这一思想在恩格斯1894年写给梅林的信中得到了更加清晰详尽的阐释:

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

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

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因此,他想象

出虚假的或表面的动力。因为这是思维过

程,所以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他从纯粹的

思维中)))不是从他自己的思维中,就是

从他的先辈的思维中引进的。他只和思想

材料打交道,他毫不迟疑地认为这种材料

是由思维产生的,而不去进一步研究这些

材料的较远的、不从属于思维的根源。而

且他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他看来,

一切行动既然都以思维为中介,最终似乎

都以思维为基础?。

在这里,所谓虚假意识,不是别的,而是指对意识的产生根源,或者说对意识与存在的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的回答。要判断这些虚假意识是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意识形态0,最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这些思想家为何要脱离现实基础去生产虚假的意识呢?这就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虚假意识0的第二层涵义。

从意识形态的执行其功能上来看,它们又是在真实地维护自己的生产关系、既有的社会秩序和剥削利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统治阶级利用自身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采取哗众取宠的伎俩,掩饰并且歪曲事实的真相,把自己的特殊利益抽象成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有普遍意义的思想。0?于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成功地上升为社会的主导意识,在现象层面上取得社会全体成员普遍意识的角色,以达到支配全体社会成员的思维和能力、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企图。这样,/意识形态0的那种在当今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内涵和指涉就在马克思这里得到了最为明确的界定。无论是反对还是张扬,马克思对/意识形态0的这种界定都是他之后所有意识形态学说的起点。

另一方面,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其/意识形态0概念又是对社会有机体的一个层次的理论概括。当马克思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角度来分析社会结构时,/意识形态0意指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马克思在5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6中非常明确地表述了这一思想: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而且,当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把意识形态概括为社会有机体的一个层次时,这一理论概念适用于各种社会形态。如他在5路易#波拿巴政变记6中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0?也就是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各自的生产关系不同,它们的意识形态也是不一样的。

也正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0的不同界定,马克思主义在自身定位方面就出现了一个两难问题,直到列宁提出/科学的意识形态0命题,这一难题才得到有效解决。

四、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0

到了列宁的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381

?

?

o??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1卷,第72、100、100、61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申小翠:/意识形态0概念的历史流变哲学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已经绝对地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他思想体系01,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成长为当时社会意识中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如果依然循着旧例,笼统地批评不管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还是所有的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都是/歪曲的、颠倒的0观念的话,就会使自身的学说陷入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困境,即格尔兹所谓的/曼海姆悖论0:/如果一个人持有一种作为批判的意识形态观点,那么就会显得要将整个领域不是显然虚假的意识形态都从分析中去掉。在另一方面,如果将意识形态的术语看作包含所有形式的知识、信念、或者实践,那么这个概念的批判刀锋就失去了。0o如此一来,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又怎能有不是/虚假的意识0这一豁免权呢?!

为了解决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所面临的这一难题和满足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工人运动实践的需要,并同不可知论、哲学唯心主义等思潮划清界限,列宁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0这一新概念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在列宁看来,以往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虚假的意识0,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意识形态0: (1)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认识论基础来看,与/虚假的意识0是以历史唯心主义为认识论基础相反,马克思主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其认识论基础的。列宁在驳斥波格丹诺夫对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关系的错误理解时写道:从/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0,/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都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0?(2)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后来把/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0称做/共产主义科学0?。(3)与/虚假的意识0把自己的特殊利益抽象为普遍利益相反,马克思主义从不掩饰自己的阶级性,公开申明它是为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0,体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统一。

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0概念的产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看,它区分了两种类型的意识形态,即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所存在的自我指涉的悖论;从实践上说,则既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行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又是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

五、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0

作为马克思学说的一度的追随者)))曼海姆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0学说既有继承亦有背叛,前者指他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0的角度来研究意识形态;后者指他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0概念区分为特殊的和总体性的两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他自己的知识社会学理论,从而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阶级批判锋芒?。

曼氏在对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意识形态0内涵和指涉进行整理和分析后指出,存在着两种/意识形态0类型:与阶级利益相关的特定意识形态和与价值无涉的总体性意识形态。特定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分析者对对手所提出的各种观念和表象持怀疑态度,认为对手是意识到对现实性的真实认识不符合他的利益时,故意掩饰情境的现实性,不管对手是出于何种原因采取何种方式来掩饰特定情境的真实本性,都是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与认为特定意识形态是虚伪的掩饰、具有卑鄙动机不同,总体性意识形

391

o

?

?

?

5列宁选集6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5现代俄汉词典6认为oμ?à?à′o?有/意识形态0和/思想体系0两种涵义,但5列宁选集6中文版则把它译为/思想体系0,似乎不妥,宜译为/意识形态0。(参见俞吾金5意识形态论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7页。)

齐泽克:5图绘意识形态6,第203页。

5列宁选集6第2卷,第96页。

5列宁选集6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申小翠、肖瑛:5马克思与曼海姆的意识形态思想的比较研究6,5广西大学学报62004年第2期。

哲学研究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62006/4#总154期

态/并不包含对弄虚作假的怀疑01,它是在不考虑其动机形成的情况下,对某个时代或者某个历史)社会群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形成的特殊思想体系,进行/形式色彩的功能分析0以及对/精神之诸结构性差异进行客观描述0o。尽管总体性意识形态分析不可避免地也要涉及到利益格局的分析,但不是把利益的角逐当作意识形态产生的原因来审视,而只是当作一种情境特征来描述。曼海姆指出,特定意识形态观念之所以有必要上升到总体性意识形态观念,是因为仅在心理层次的/揭底0,根本不具备在本体论和精神学层次上进行批判分析所具有的那种彻底性和摧毁力,只有从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对手的整个生活情境和整个思想基础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揭露才能从根本上破坏对手的理论观点,从而逐渐削弱对手的社会地位。

曼氏还进一步分析了总体性意识形态的两种发展样态:特殊形式和一般形式。当总体性意识形态还只对对手的观念进行分析而给予自己的理论体系以豁免权时,这仅仅是总体性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曼氏认为,意识形态/是不可能长期作为一个阶级所特有的垄断物而存在的0?,/一个观点和解释方法不再有可能把所有其他观点攻击为意识形态,而自己却被置于免于受到同样被攻击的地位0?,只有/当分析者不仅敢于对其对手的观点进行意识形态分析,而且敢于对包括本人的观点在内的所有各种观点进行意识形态分析0?的时候,总体性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也就升华为一般形式,意识形态的朴素观念就发展成为知识社会学。在知识社会学看来,所有的知识都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一切政党的意识都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因为它们都是受特定社会情境决定的。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力图以/价值中立0的姿态,建立一门超阶级、超党派的意识形态学说,这使/意识形态0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大大削弱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0思想对资产阶级的虚伪和剥削阶级实质的揭露能力和斗争锋芒。我们在研究曼海姆的学说时,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

六、结论

/意识形态0概念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两股比较明显的思潮:一方面,马克思所建立的意识形态学说正日益广泛地成为社会上各种弱势群体反抗强势群体的支配和压迫、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武器。这不仅反映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上,而且体现在各个社会等级之间的斗争上,如福柯的知识/权力理论,女性主义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男权主义实质的揭露和批判,黑人对白人的反抗,全球化浪潮中地方性和民族性诉求对普遍主义的不示弱,等等。这些斗争的强劲不衰,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的正确性和生命力。

另一方面,在西方主流学术界和舆论中, /意识形态0相反地成了一个受到歧视的弃儿,他们要么/纷纷放弃意识形态概念0;要么把一切名声不好的思想都往意识形态概念的筐中放, /意识形态可以指称任何事物,从曲解对社会现实依赖性沉思的态度到行动取向的一套信念,从个体赖以维系其与社会结构之关系的不可缺少的媒介,到使得主导政治权力合法化的错误观念,几乎无所不包0?,试图把/意识形态0搞脏弄臭;要么旗帜鲜明地赞同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所推崇的把一切知识都归结为意识形态的超阶级、超党派的立场,他们只承认并且炫耀自己有一套完整的、普世的、超阶级的/价值观0,而否定这些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性质,并宣称只有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才是意识形态的;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他们还到处祭起/意识形态终结0的旗帜,宣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失败。

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看,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现象始终是与阶级利益相随的,分工消失、阶级消亡之时才是意识形态终结之日,而任何宣称/意识形态0已经终结或者根本不存

401

?

o???曼海姆: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6,第321、68、

83、75、87页。

齐泽克:5图绘意识形态6,第4页。

申小翠:/意识形态0概念的历史流变哲学研究在/意识形态0的说教,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

巧妙地掩饰自身说教的虚假性,遮蔽自身并不正当的利益追逐本质和对其他群体和阶级的剥削实质。因此,一言以蔽之,上述/反意识形态0的潮流和宣称本身恰恰就是一种最大的、最隐秘的意识形态!值得高度警惕的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同了西方主流学术界和主流媒体的上述论调,提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0,/陶醉于淡化意识形态的全球一家0,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最隐蔽的意识形态即/全球主义0取无条件的盲目认可的态度。这类态度的出现表明我们社会中正隐藏着一种较为严重的忧患: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模式的盲目信赖,对自身民族利益和文化认同的无意识否弃!殊不知,意识形态是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对社会现象做出是非善恶判断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0的重要象征,担负着社会整合的重要功能。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阶级)利益分析法,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以之为武器,自觉地洞悉不同思潮的意识形态本质,抵制各种以/反意识形态0面貌出现的、掩藏至深的/意识形态0,才能更好更真实地表达、实现和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认同!

[导师李崇富教授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意识形态是一个内涵非常复杂且颇具争议的概念,文中,从学术史的角度,对/意识形态0概念作了历史性的回溯和考察,论述了意识形态的内涵经历了培根的/假象说0、托拉西的/观念科学0、马克思、恩格斯的/虚假意识0与/观念上层建筑0、列宁的/科学的意识形态0、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0等几个阶段,并从中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与西方主流学术界和舆论中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歧,这有助于人们更为准确地了解、掌握和使用这个概念。

而且,文章的立意也是好的,是针对所谓/消解主流意识形态0的错误主张的,因而具有学术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应该说,论文的立意和基本观点都是正确的,论述的层次和条理也很清晰和清楚,文章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为此,我推荐该文在贵刊发表。

本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届博士研究生,现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责任编辑:周勤勤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Concept of/Ideology0

Shen Xiaocui

Abstr act:T he origin of ideology is Bacon.s idea of Idols1T her e have been many changes

in the histor y of ideology:Destutt de T racy identifies ideology as th e science of ideas; Marx treats it as either the false consciousness or ideological super structure;L enin.s be2 gins to use the idea of scientific ideology while M annheim claims it to be sociology of know ledge1T he ideology of M arxism based on the analyse of calss2inter est is still the str ongest weapon for people in th e socialist societies to keep their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o identify themselves cultur e against globalism w hen globalization have become a dis2 tinct trend1

Key words:ideology,science of ideas,false consciousness,sociology of knowledge

41

最新 论述《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精品

论述《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贡献 导语:在葛兰西的时代,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小编来论《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意大利哲学家、家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却往往重卢卡奇轻葛兰西,对葛兰西理论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对其理论的哲学立场(即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评判,以及对其领导权理论的研究方面,对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为数不多,而且往往把它与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放在一起作为同一理论观点来研究,并把前者作为后者的理论支撑来论述。所以,有必要对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对葛兰西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从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人手,探寻葛兰西的意识形态观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一、描述性的“意识形态”概念 葛兰西在其代表作《实践哲学》一书中多次提到“意识形态”一词,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葛兰西在较为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一词,使“意识形态成为一个中性的、描述性的概念,以适合时代与实践的发展。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概念是指最高意义上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总称。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信仰,一种表现在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之中,并使它们统一起来的社会集团的社会意识(思想)。他指出:“在这里,人们可以说‘意识形态’,但得以在世界观的最高意义上使用此词为条件,就是说它默默地表现在、在法律、在经济活动和个人与集体生活的一切表现之中。” 葛兰西还在各种意义上区分并使用“意识形态”概念。提出“有机的意识形态”和“任意的意识形态”概念,并对二者作了区别。他指出:“人们必然把历史上有机的意识形态,就是说,那些为一个特定的基础所必需的意识形态,同随意的、理性化的或‘被意愿的’意识形态区别开来。在意识形态是为历史所必需的范围内,它们是‘心的’;它们‘组织’人民群众,创造出人们在其中进行活动,获得对于他们所处地位的意识,进行斗争的领域。而在意识形态是随意的范围内,它们只创造个人的‘运动’、论战和如此等等(虽然甚至这些也并非完全无用的,因为它们像一种同真理相对照、证明真理的谬误那样地发挥作用)。”可见,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概念不仅是意义宽泛的中性词,而且研究得更为细致与深入,这与马克思多在否定意义上提出的意识形态概念不同。“在他那里,意识形态作为阶级意识,不再是单纯消极和否定性的,而有可能根据它的革命性而成为积极和肯定性的,或者说,意识形态依照其阶级性而区分为进步的与落后的。”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问题

意识形态有什么涵义?雷蒙。 高斯(Raymond Geuss)依据意识形态在感情色彩上的差异,把意识形态分为三类: 第一,中性意义(或描述意义)上的意识形态(ideology in the description),人们把它当作一个描述性概念,以分析一定的社会结构与功能,不论真假是非,不做价值判断。 现代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常常在这个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概念。 既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信仰体系和宗教仪式等,也包括一切精神现象、心理现象、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综合。 第二,贬义上的意识形态(ideology in the pejorative sense),主要是指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等的“意识形态”概念。 它把人类的一切精神思想文学艺术活动都看成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虚假意识(falseconsciousness),从而否定它自诩、自命的普遍真理性,揭示它曲解社会存在并进而维护某些特定团体的利益的根本特征。 第三,褒义上的意识形态(ideology in the positive sense),即建设性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取得胜利之后,列宁提出“建立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和工人处境的思想体系。 它是在揭穿虚假意识的基础上,所做的建设性工作。 无产阶级之所以急于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是因为意识形态对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至关重要,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掌握了群众,便会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因而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真理性。 曼海姆对意识形态的分类:

基于知识社会学的学术背景,曼海姆把意识形态分为两类: 一类是特定意识形态(particularideology),一类是整体意识形态(totalideology)。 前者是个别人的观念和表象,目的在于掩饰某些集团的私利;后者是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社会团体的意识形态,目的并不在于现实利益的掩饰和遮盖,而在于塑造特定的世界观,确定理论思维的总体架构和主体的认知态度。 前者的作用范围是个别人的心理,后者的作用范围是整体化的社会舆论。 前者总是对敌对派思想的一部分提出质询,后者则是对其整体提出挑战。 前者建立在对各种观念的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后者在认识论——本体论的层面上发挥作用。 前者重在研究个人行为,后者重在研究集体行为。 根据不同意识形态理论的知识背景和历史发展,把意识形态分为四大类: 1、认识论意义上(epistemological approaches)的意识形态。 从历史上看,“意识形态”一词是法国18世纪末启蒙主义思想家们提出来的,他们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也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去把握这个概念。 它是建立在感觉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 特拉西首创了“意识形态”一词,并赋予其“观念科学”(science of ideas)的意义,认为它的使命在于研究认识的起源与边界、认识的可能性与可靠性等认识论最为基本的问题。 2、社会学意义上(sociologicalapproaches)的意识形态。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意识形态,就会把它看成是一套在某个特定社会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观念体系,它在社会和谐、社会控制、社会动员方面都能发挥巨大作用。

意识形态相关知识

精心整理 意识形态知识 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一般和特殊两个方面来认识: 意识形态工作又称做思想上层建筑相关方面工作。 意识形态是一个由政治思想、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所组合而成的观念系统,它为经济基础服务。意识形态工作的就是要给人们一种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走的道路是正确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意识形态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走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一味模仿学习西方的价值观,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制度,不必去跟着西方的意识形态走。所以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辅助其他工作展开。 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区别: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 ,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 三是苏东剧变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 四是发展主题与现代化目标淡化了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 五是多元价值取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六是信息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形成挑战。 怎样抓好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 第一,要清醒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从社会结构说,任何社会都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其中,作 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内的苏联的解体、东欧的演变就是有力证明。 第二,要科学把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世界范围社会思潮激荡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正确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极为重要。要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这些年来的总形势有个全面判断。

插画概念

插画或概念画构图技巧(转) (2011-10-19 15:16:20)

布局的地位非常重要!一幅插画或概念绘画作品(Concept Painting)如果没有很好的布局,其任何细节之处就不可能得到成功的体现。而对于环境概念作品(Environment Concept painting)布局可能会相当困难,因为其所需关注的焦点不会像人物作品那样明显。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创造吸引人的、完美展现作品的布局以及一些布局的技巧。首先我会介绍几个拜占庭式布局iconic composition和形式布局的成功的范例以及什么是三分法和黄金分割定律the golden rule的概念。我们将展开讨论如何成功的创作一幅作品,并针对艺术家选择布局这样一个特殊的形式来组织场景的原因做出解释。 三分法(The rule of thirds) 三分法是由黄金分割定律(the golden rule)而来的,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只是三分法针对摄像比例(photographic proportions)作了些微改动。我认为正是因为其前身非常简单,所以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在这里我们以实例来说明究竟什么是三分法。 你应该注意到主要的焦点大都直接位于“黄金分割点”(“golden means”)上。而其他物体则安排在收敛线的附近(如飞鸟),但不是直接在上面,以免抢了焦点的风头。

这些线互相交叉形成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定点。注意所有这些“热点”(hotspots)都是偏离画面中心位置的。 两个最好的“权力点”(power points)是右上点和右下点,因为当人欣赏一幅画时,其视线从左下角进入,然后穿过画面中心,最后停在右边的“黄金点”位置——“趣味中心点”(Center Of Interest)上。 视线之所以从左下方进入是因为我们的读书习惯是从左向右。这个心理学现象很多年前就被证实了。下次参观陈列古代耶稣基督题材的绘画作品the Old Masters paintings的艺术画廊或博物馆时,你可以观察一下在“黄金分割”位置上有多少兴趣中心(Center Of Interest)。 以上是一个关于三分法的例子,是一个垂直画面。如你所见,无论画面比例如何,三分法都适用。注意热点是落在收敛线的中心附近。 应格外小心的是不要把两个同等重要的兴趣中心直接放在两个黄金分割点上,尤其是位于画面的两侧。 这会混淆观察者的视线,使其在两个兴趣中心之间游离不定,最后厌倦而离开。 黄金分割定律和三分法:神圣的比例 将画面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分成三部分时,线条交叉的地方就是一个“黄金分割点”(Golden Mean),或者说是放置焦点的最佳位置。黄金分割定律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既是伟大的数学家,同时又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们认为在布局上存在着一个达到最佳审美效果的平衡。经过进一步发展,定义了所谓的“权力点”(power points),权力点被放置在黄金分割定律中线条交叉的地方。被安置在权力点上的主要对象则进一步被称为焦点。 黄金分割定律通常可以用来确定画面比例。读了下文你会发现大部分图像都采用了相似的尺寸,并且都形成一个“黄金矩形”(Golden Rectangle)。在今天你可以到处发现黄金矩形的存在:信用卡、电话卡、书籍封面……,都遵循了这个比例。这个黄金分割率The Golden Ratio(长边与短边之比)也存在于许多自然现象中。人鼻子的长度与下巴底部到鼻子底部之间的距离之比就符合黄金分割率。甲壳类动物的螺旋形生长也遵循了这个比率。这个神圣的比例是一种内在的美学标准指引着我们的审美观。 下面的图形说明的是如何运用黄金分割定律在给空白画面划分空间。基本原理就是把一条线分成两部分,最小部分与最大部分之比等于最大部分与整条线的长度之比。换言之就是A/B = B/(A+B)。这个比率约是1/1.618。说实话,我始终搞不清楚它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在我刚开始绘画时,遵循这个比率安排版面非常管用。现在我仍然这样做。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精髓及其当代启示_王永贵

2009年6月 理论学刊 J u n.2009 第6期 总第184期 T h e o r yJ o u r n a l N o.6S e r.N o.184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精髓及其当代启示* 王永贵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不仅科学地阐释了意识形态的含义和实质,还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系统的理论性、强烈的实践性、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认识和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全面理解和认识全球化态势下意识形态的内涵和特性,科学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进一步发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9)06-0004-05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程中,在批判继承以往意识形态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类意识形态认识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了丰富的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精髓主要包括他们对意识形态含义的科学阐释;对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深刻揭示以及对意识形态功能的全面阐述等,重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能给我们许多新的启发。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内涵的科学阐释 “意识形态”是近代随着西方哲学发展而形成的一个重要范畴,人们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目前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据考证,“意识形态”一词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其开创者是法国启蒙学者、哲学家安托尼·德斯杜特·德·特拉西(有的译为特·托拉西)。1797年(亦有说1796年),特拉西在其撰写的四卷本巨著《意识形态原理》(有的翻译为《思想的要素》、《意识形态的要素》等)(1801-1805年出版)中最早提出了“意识形态”一词,并把它引入西方哲学史。当时特拉西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肯定性的概念,主要是指“观念的科学”,即观念学、概念学或意识学,其目的是为了把意识形态与经院哲学、宗教神学的种种谬误区分开,以便于研究认识的起源、认识的界限及认识的可靠性,进而去改造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科学地阐述了意识形态的含义和实质。不过,直到20世纪初期,随着1927年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公开发表和1929年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出版,意识形态的概念才流行起来,并开始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不断发展和演变,并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复杂多变、歧义丛生的概念范畴。直到今天,对“意识形态”一词含义的解释和界定,正像对全球化含义的界定一样,众说纷纭。 意识形态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现象,由于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国外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认识,可谓观点各异、差别很大。但总的说来,西方学者的观点大都具有片面性,缺乏对意识形态内在本质的揭示。在西方大多数学者看来,意识形态是与科学对立的虚假意识形态和政治偏见,是为满足狭隘的阶级利益而设想出来的,在有的西方国家甚至不承认意识形态这个词。比如许多美国人承认并且炫耀自己有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却不承认这就是意识形态,并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个贬义词;美国人只承认并炫耀自己的“爱国主义”,而其他国家的爱国主义被他们贬义地称为“民族主义”。这可以看出西方狭隘的意识形态观,他们大多缺乏运用科学的阶级分析 4*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项目编号:05A K S003)和江苏省“333高层 次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经过了差不多一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不再只是停留在高中政治课本上的一些浅显表面的哲学知识点。虽然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但是它进入中国以后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得以延续至今,并不断地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的指导思想,可见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在当代的重要价值。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再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发展中国家所有人民的愿望。 而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虽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在飞速发展,但是生产力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70%以上,仍然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根本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所以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而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符合我国国情发展,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指导,这个不仅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更主要是因为它是科学的知识体系,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还体现在根据其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制定的党在各历史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等制度化的东西,这些东西必须是正确的,才能坚持;如果有失误,就必须及时纠正,使理论与实践相一致,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内在要求。其次,我们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发挥它的批判性精神。现阶段我们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使作为我们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上层建筑的观念层次和制度化的观念体系,比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思想道德体系,四项基本原则等等,都较好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维护和建设功能。 为此,党的十七大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任务,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意识形态, 注重精神和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分析当今意识形态的锐利武器,它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意识

“意识形态”概念辨析.

意识形态”概念辨析 “意识形态”概念辨析王晓升 【专题名称】哲学原理【专题号】B1【复印期号】2010年06期【原文出处】《哲学动态》(京)2010年3期第5?12页【英文标题】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Ideology" 【作者简介】王晓升,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关键词】EE32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8862(2010)03- 0005-08 不厘清意识形态概念,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不能正确地理解意识形态斗争的性质和特点,就不会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在我国,意识形态概念常常被人们在不同意思上混淆使用,这不仅造成了理论上的困难,而且也引起许多实践上的失误。在这里,我们区分三种不同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揭示其涉及的不同范围,并指出一系列意识形态副现象。一作为意识形态的虚假意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为一定的利益集团服务的虚假意识。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虚假意识。但不是所有的虚假意识都与意识形态有关。我们至少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虚假意识。第一种类型的虚假意识是对自然状况所产生的虚假意识。这种虚假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称为是错误的,而在科学中被称为与真理相对的谬误。第二种虚假意识是对社会状况产生的虚假意识。人们有时把一切虚假意识都看做是意识形态,把虚假意识和意识形态等同起来。这样来理解意识形态,实际上仅仅从认识的维度来理解意识形态,而忽视了意识形态中的社会政治维度。按照这样的意识形态概念,我们生活中的一切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看做意识形态。这是因为,我们所说的正确意识都是相对的,都包含了错误的可能性,都可能成为意识形态。为此,我们认为,意识形态概念中还应该包括一个社会政治的维度。那些服务于特定的社会集团的利益的虚假意识属于意识形态。因此,无论对自然现象还是对社会现象的虚假意识都可能是意识形态。古代社会的统治阶级运用对自然现象的虚假意识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于是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虚假意识便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只有为特定社会集团利益服务的虚假意识才是意识形态,而那些不是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虚假意识就不是意识形态。按照这样的理解,自然科学研究中所产生的那些虚假意识如果仅仅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原因而产生的,那就不是意识形态。只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便不要求科学家为他的科学研究中的错误结论承担政治责任。当然,科学家的错误看法可能被一些人利用来为其政治利益服务,那么我们说,这种虚假意识本身并不是意识形态,而是被用做了意识形态。但是,当科学家由于社会集团利益上的原因而产生了虚假意识,那么这种虚假意识就属于意识形态了,比如,文化大革命期间某些科学家为了政治上的目的而提出的错误观念。因此,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所出现的虚假意识,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在这里特别要把由于政治原因而产生的虚假意识和由于认识原因而产生的虚假意识区分开来。对于由政治原因产生的虚假意识,我们只能用政治的方法来解决,比如我们要给科学家提供不受政治权力干扰的科学研究氛围。一般来说,自然科学中所产生的虚假意识大多由认识原因引起的,并不是自觉地为特定利益集团而提出的,这些虚假意识大多不是意识形态。我们的意识形态斗争并不扩展到这个领域。在社会现状的认识上所产生的虚假意识情况就复杂得多了。一般来说,仅仅由于认识上的原因而对于社会现状产生的虚假意识,不应该包含在意识形态之中,而只有那些由于社会集团利益上的原因而产生的虚假意识,才是意识形态。但在社会

插画的发展史

插画的发展史 从某种意义上讲,绘画艺术成了基础学科,插画成了应用学科。纵观插画发展的历史,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地商业信息,插画设计已成为现实社会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因此,如何对现代插画的诸多知识加以深入的学习、思考和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我们此次学习的目的所在。 1.1插画的历史演变 插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你我看似平凡简单的插画,却是有很大的内涵。从世界最古老的插画洞窟壁画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民间版画浮世绘,无一不演示着插画的发展。插画最先是在十九世纪初随着报刊、图书的变迁发展起来的。而它真正的黄金时代则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先从美国开始的,当时刚从美术作品中分离出来的插图明显带有绘画色彩,而从事插图的作者也多半是职业画家,以后又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影响,从具象转变为抽象。直到70年代,插画又重新回到了写实风格。 中国最早的插画是以版画形式出现的,是随佛教文化的传入,为宣传教义而在经书中用“变相”图解经文。目前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版画作品,唐肃宗时刊行的《陀罗尼经咒图》。刊记确切年代的则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般若经》中的扉页画。到了宋、金、元时期书籍插画有了长足的进步。应用范围扩大到医药书、历史地理书、考古图录书、日用百科书等书籍中,并出现了彩色套印插画。明清时期,可以说古代插画艺术大发展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刻书行业。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插画的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卷首附图、文中插图、上图下文或下图上文、内封面或扉页画和牌记等。 我国古代插画的历史演变,可以看作是版画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民间年画史。只不过民间年画更早地独立成为一种商品,它是商业插画的前身。 欧洲的插画历史与我国相似,最早也是运用于宗教读物之中。后来,插画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书籍、文法书籍和经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之中。 社会发展到今天,插画被广泛地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插画艺术不仅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头脑,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更开阔了我们的心智。随着艺术的日益商品化和新的绘画材料及工具的出现,插画艺术进入商业化时代。插画在商品经济时代,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插画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传统规定的范畴。纵观当今插画界画家们不再局限于某一风格,他们常打破以往单一使用一种材料的方式,为达到预想效果,广泛地运用各种手段,使插画艺术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在中国,插画虽然发展的较晚,但追其溯源,方远流长.插画经过解放后黑板报、版画、宣传画格式的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对国际流行风格的借鉴,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更多使用电脑进行插画设计的新锐作者涌现…… 插画从诞生的母体——书籍以外,找到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丰富的载体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需要而不断涌现。 1.2插画的定义 《辞海》对“插画”的解释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这种解释主要是针对书籍插图作为的定义,是一种狭义的定义。 由于情报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插画的含义已从过去狭义的概

马克思与鲍德里亚意识形态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与鲍德里亚意识形态理论之比较 回应鲍德里亚等后现代思想家对马克思的挑战,是时代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一项重要理论任务。马克思与早期鲍德里亚的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区别与联系,通过比较二者对意识形态概念、地位、作用和终结的探讨,可以揭示出鲍德里亚如何走出马克思,进而走向后现代主义,最后走到了马克思的对立面。 标签:实践;观念;符号;意识形态 一般认为,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是一种实践观念,它既是观念的东西,又具有实践性。而鲍德里亚的意识形态理论却突破了这一点。《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功能化时代的物的意识形态批判》一文指出,在鲍德里亚的理论中包含“物体系中的意识形态”,它不像传统意识形态那样通过理性的力量使人臣服,而是通过大众媒介的符号运作方式,使人们在无意识层面认同现代资本主义的合法性。〔1〕这样,鲍德里亚就走向了马克思的对立面。那么,这种对立的产生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呢?笔者认为,必须在时代和理论的背景下通过二者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挑战:后现代转向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伴随着工业文明和经济发展,现代西方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丹尼尔·贝尔语),与此同时,现代西方文化在长期的斗争与融合之后,被后现代主义所代替,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被哲学和社会学界长期争论的意识形态问题与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相遇了。在这种相遇中,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往往表现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挑战。福柯在《知识考古学》里认为,在历史中,没有单个的、线性的过程,只有互相交错和混合的系列。在他看来,“如果说人类知识是有限的,那是因为它陷在语言、劳动和生活的实证的内容之中,没有自由的可能性。”〔2〕因此,对真理的陈述和言说也就有两种形式,即实证主义的方式和建构真理先验体系的方式。而在德里达那里,他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作为其解构工作的对象。他认为,作为解构性的阅读,不应是寻求主题的出现和故事的逻辑论证,而是应该关注包含其中的许多策略,最著名的是“零度写作”(Writing Under Erasure)和“延异”(Differance)。与其他转入后现代的思想家不同,鲍德里亚采取的是终结意识形态的批判策略。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是意识形态,也应该抛弃。现实本身已经丢失,人们所亲历的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个现象都只不过是纯粹的符号、模仿和超现实。但是,他这样的思想不是一天达到的,那么,他是怎样走上这条道路的呢?笔者将通过三个方面的比较来揭示这一问题。 二、观念与符号:何为意识形态 马克思与早期鲍德里亚意识形态理论相遇的第一个问题是“何为意识形态”,即意识形态的概念问题。那么,马克思与鲍德里亚对这一难题会构思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呢?笔者认为,二者定义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流变

【内容提要】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是一个应当予以批判和超越的否定性概念。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用唯物主义的方法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成功地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的超越,建立了科学的社会学说——共产主义学说。然而,在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观念发生了流变。这种流变具有历史的深层根源,它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留下一定的缺憾。正本清源,继承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武器,在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意识形态/实践/社会学说/共产主义 【正文】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整个哲学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最具力度的一个部分。在这个理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了既具科学精神、又具人文精神的批判,并进而提出了超越这种意识形态的初步设想,建立了科学的社会学说——共产主义学说。在对这个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有一些十分关键的问题,即马克思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马克思是如何对待意识形态的?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在以后又是如何发生流变的?这种流变产生了什么后果?这些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关系到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基本特质,关系到整个共产主义学说的基本性质。 一、马克思是如何理解意识形态概念的? “意识形态”一词最初是由法国哲学家托拉西提出的。在托拉西那里,意识形态被理解为一门研究认识的起源、界限和可靠性程度的学问。他认为,意识形态的职责就是要科学地分析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批判各种对观念的神秘主义理解。然而,托拉西在其《意识形态的要素》中却体现出一种实证主义的非批判倾向。据俞吾金教授的观点,这部著作,“至少是作为这部著作的第四、第五篇的‘意识及其作用’本身是从属于国民经济学的,因而也是对真实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歪曲和神秘化”[1](P62)。于是,意识形态的含义就逐渐出现了逆转,意识形态被指认为粉饰现存、掩盖真实的观念和思想。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通过对普鲁士政府书报检查令的批判,通过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认识到统治阶级思想观念的虚伪性和隐蔽性,意识到这些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他开始认为,这种具有虚伪性和隐蔽性的统治阶级思想观念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与国家机器一起发挥维护社会、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功能。他开始以自己在托拉西的基础上创制的Ideologie(意识形态)来指认这种思想观念。《莱茵报》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马克思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工作就是揭示这种意识形态的实质和社会作用。 首先,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的政治哲学进行批判,指出这种政治哲学的特点是对国家的神秘化和对国家本质的遮蔽,因而充满了神秘性和虚假性。黑格尔是“通过对君主立宪国家形式的颂扬,表现了他向王室和贵族暗送秋波的庸人心理”[2](P65)。第二,马克思通过对鲍威尔宗教观点的批判,指出宗教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它既反映着社会的现实矛盾,同时又在现实矛盾上盖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把世俗问题变形、归结为宗教问题是统治阶级进行意识形态活动的一个基本手法。第三,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家进行批判,指出他们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理所当然的自然现象进行“实证”的分析,掩盖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异化本质和历史暂时性,掩盖了劳动的异化性质。因此,国民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学领域的意识形态,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维护。第四,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批判,指出以“批判的批判”自居的青年黑格尔派表面上革命性十足,实际上他们对黑格尔哲学采取非批判的态度;表面上充满着斗争性,实际上远离现实,只是在和现实的影子作斗争;表面上弥漫着批判的力量,实际上只是在意识领域,主要是对宗教进行不切实际的抽象批判。因此,他们的思想终究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 总结马克思对各种意识形态的批判,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指的是对当时社会采取非批判和维护态度的思想观念体系,其主要的形式包括政治法律思想、经济和社会学说、道德、哲学、宗教等等,在社会地位上,它总体上属于统治阶级意识的范畴,或虽不属于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但对统治阶级的统治自觉或不自觉地起着维护和辩护作用的思想观念体系。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价值

第35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1月 Vol.35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3 ────────── 收稿日期:2013-05-26 作者简介:冯大彪(1980-),男,满族,吉林伊通人,讲师,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 治教育。 -110- 哲学经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 冯大彪1,2 (1.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2. 内蒙古科技大学 马克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 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揭示了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与本质,论证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公共性,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自觉维护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与谬论作斗争,对社会民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重要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6-0110-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6.029 Values of Marxist Ideology for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FENG Da-biao 1, 2 (1. College of Marxism,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2. College of Marxism,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Marxist ideology theory reveals ideology’s origins and essence, demonstrates the falsity of feudalism and capitalism, explains the public attribute of Marxist ideolog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for the proletarian to maintain dominant position of Marxist ideology to fight with fallacy and carry out Marxist ideological indoctrination and education for the public. Marxist ideology theor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enlightenment and practical guiding valu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ideology. Key Words: Marxist; ideology; important value “‘意识形态’一词的出现源自西方近代哲学家对社会意识与现实关系特,别是与现实政治关系的分析研究,至 今在国外仍未形成统一的界说。” [1] 受西方各种意识形态学说的影响,国内有些人对意识形态问题缺少明晰而客观的认识。为正本清源,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阐明其基本立场与主张。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 1. 意识形态源于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本原因。“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从这时 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2,p82]分工之所以是意识形态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分工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 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2,p84] 私有制的出现,又导致社会逐渐分化为不同的阶级。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域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文明的全部历史直至现在(反谷物法同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哈尔滨市第一五六中学 孙枫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 认识插图是运用插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运用插图是认识插图的归宿和深化,掌握识图方法是学习并运用插图内容的关键。掌握了读图方法等于掌握了学习运用插图教学的钥匙和路径,以至我们少走弯路,少花费时间和精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应如何合理运用历史插图、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合理运用插图使之成为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历史插图。下面以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为例进行介绍。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视野已经能够关注到周围社区、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历史和国际的视野,而且他们有关注外部世界、积极参与周围世界变革的强烈愿望”,[24]这种愿望也就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兴趣的所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开头就照本宣科,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课上的导入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应该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教学中运用好书本上的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导课方法。 案例1:八年级上册《全面内战的爆发》 师:请学生看书中第113页的“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等合影”一图,这是毛泽东蒋介石唯一的正式合影,这两个的关系如何? 生:他们是阶级对立的人。 生:是敌人。 …… 师:大家说的都对,这两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原本是阶级对立,可以说是生死对头,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对立的人会在站在一起照相呢?这幅照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呢?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通过本节课的介绍去了解这一切。 通过一看一问一导,缩短了历史与现实、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的注意力、兴趣被老师调动起来,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作为初中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而最容易抓住学生兴趣关注点的莫过于游戏了。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法政学院研究生作业 (硕士研究生) 学生姓名:姜冬梅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级:2013级 学生类别:学历硕士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类型:②专业课 开课时间(学期):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姓名:程立涛 提交作业时间:2015年3月9日 成绩: 教师签名: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姜冬梅 [摘要]:马克思是现代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者,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把意识形态的概念导入其理论,赋予意识形态以全新的含义,使它成为具有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三重性质的概念,并且建立了意识形态理论,他的一些观点影响并支配了后来的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意识形态具有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实践的和批判的这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们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意识形态;当代价值 一、意识形态相关概念剖析 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的原意是指向人们解释观念上的成见和偏见的根源的观念科学,它首次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被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提出来的,1796年特拉西在其著作《意识形态原理》一书中将观念科学称为意识形态。马克思把法国观念学家对观念的认识论进行分析,并把其改造为社会学和政治学分析,赋予意识形态以全新的含义,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三重性质的概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意识形态一词自从被提出来后就一直是个复杂多变的概念,它在不同的使用者那里分别被赋予否定性、肯定性和中性的含义。随着学者们对意识形态研究的深化,逐渐形成了对意识形态内涵的广泛性的认识,即意识形态是指在阶级社会里,适应并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思想上层建筑那部分内容。它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价值观念体系,是统治阶级观念、观点与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它是一个阶级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的理论依据。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的特征 1、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的基础是阶级和国家,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基本特

马克思主义下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下的意识形态 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决定的,是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新的挑战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经济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因此,我们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决定的 从思想内涵而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包含话语的“权利”和“权力”两个维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利”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中的“资格”与“资质”。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着引领性和主导性的思想理论,具有绝对的资格和资质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发挥领导性的作用。 从根本而言,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文化和政治两个维度,从而表现为文化领导权和政治领导权两种不同的形式。文化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文化形态、思想理论等形式在人民群众中获得广泛的文化共识与价值认同,是话语权自下而上构建的方式;政治领导权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舆论宣传等形式,自上而下地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统一的政治导向与政治共识。 二、在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构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选择,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思想资源和构筑基石。国家形象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题中之义。。梳理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成果,不难发现这些理论成果始终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进行价值重组,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层面展现了并正在努力展现当代中国改革、创业、发展的良好形象。(一)在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构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 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的第一形象。30多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和价值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而且也影响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实践反复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展现的是实现大变的中国,是蒸蒸日上的中国,是富有希望的中国。 (二)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构建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形象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一个时代境遇和特征就是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态势,各种主义、道路、模式纷繁复杂,争奇斗艳。在这特殊的国际背景下,坚持和维护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到这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成败,而适合本国情况和特点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只能由本国人民自己来寻找、创造和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了独立自主、不结盟、不称霸等外交政策思路,将坚定的原则性与务实的外交艺术完美结合起来,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使不少国家对中国由过去的“畏而远之”转变为“敬而近之”,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又一理论成果。 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