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5.1社会历史的本质 教案

社会历史的本质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劳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人类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第二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构成,对两者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志;介绍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阐明了两者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懂得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能够对一些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明确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深刻领会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人类做出的一个伟大贡献,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回顾本册书开头部分的知识内容,巩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引出本讲社会历史观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连接成体系,明白本节课所要学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

观上的具体表现,更便于学懂学透。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是指精神、意识等“主观的东西”;存在,是指外界物质或“客观的东西”。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或者说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所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

(3)唯物论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什么?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并影响、改造客观存在。

总结: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了解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观就是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本质、对历史发展动力和一般规律的根本看法。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说到底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具体表现。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从猿到人,劳动的作用》或《人类进化史》

总结: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的神创论、亚洲起源说、大海起源说、非洲起源说、外星起源说、多地区起源说等等,都在尽力诠释人类的起源,《人类进化史》这个视频中反映的是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起源说都是近些年的主流学说。关于人类的起源,还有许多待解之谜,我们现在还不能把某一种学说作为终极解释。但是劳动的出现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重要标志,也是自然发展史的质的飞跃,这一点却毋庸置疑。劳动促进猿直立行走,猿手转变为人手;劳动使猿脑进化为人脑,推动人类意识和语言的产生;劳动中也加强了群体组织性和结构性,形成和发展了复杂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法律关系、宗教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劳动也使得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以不断传承和创新,不同于动物界的遗传局限。总之,两相比较,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本能的、被动的活动,人类的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积极地改造自然的活动。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辨析:黑格尔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分析总结出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

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全部消除,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即逻辑的思辨的思维的生产史。——黑格尔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总结: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在黑格尔那里,历史只不过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外化历史,也即人的自我意识活动或人的精神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则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1)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推导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总结: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反映。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证了生产劳动对社会起源、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作用,阐明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内在的普遍的规律。

2.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辨析观点:两种观点的异同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他的“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

一切的力量。”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是“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外化的产物。

总结:两种观点都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都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尼采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是把人们的主观思想动机,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看成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是把在社会历史之外的某种神秘的、虚幻的精神力量,如“天命”、“神”、“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看成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唯心史观的两大根本缺陷:

虽然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但没有揭示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即社会的经济根源,没有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

虽然指出了杰出人物、领袖人物或其它个别重要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但没有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意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

讲解: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产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人们一般把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内容称作是生产力,把其社会形式称作是生产关系。在人类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五种生产方式。以此为基础,人类社会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5种社会类型和发展形态。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历史。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讲。

学生探究活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阿富汗为何会战争不断?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创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和重大突破。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建设经济特区?

(3)2020年 6月11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报告《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报告对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特点、带来的挑战以及应对政策建议进行了总结。报告认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正持续加深,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报告预测,2030年左右,中国总人口达到峰值为14.2亿人到14.4亿人,此后总人口将开始进入负增长时期,2050年人口规模将下降至13.6亿人到13.8亿人。老龄化社会对中国国家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分析:

(1)阿富汗战争不断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在亚洲地图上可以看到,阿富汗处于南亚、中亚、西亚交汇之处,拥有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北部与俄罗斯相邻,东北部与中国接壤,西部是石油大国伊朗。如果大国能够控制阿富汗,则在中亚等大片地区就获得了主动权。连年战乱不仅给阿富汗民众带来生命威胁,也让阿富汗经济举步维艰,人民陷入贫穷。阿富汗如今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阿富汗经济部数据显示,该国有42%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也就是说,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

(2)选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举办特区,是由于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相近,厦门还面对台湾,在历史上这些地方就与海外有着密切的交往;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有广阔的腹地可为依托;是著名侨乡;实践证明,在这四个地方举办特区是正确的选择。

(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的老龄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居民财富还不能满足消费属性突出的老年人口的生活需要;人口老龄化也对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潜在消极影响,如提高劳动力的工资成本、导致市场规模萎缩和生产活动活跃度下降,抑制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等;老年人口数量庞大,给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总结:地理环境和人口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但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并不能改变社会制度、社会形态。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辨别:以下内容哪些是社会存在,哪些是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资本主义社会、高原丘陵、高科技人才。

社会意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带一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筑艺术、长征精神。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联系实际探究原理:通过对以下例题的总结分析,梳理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例题1: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1.8万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万多公里的岛屿岸线,勾勒出我国辽阔的海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近代史上鸦片战争的耻辱、甲午海战的悲歌,都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海洋强国”,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确定了战略目标。随着第一次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深海勇士号”探索深海4500米区域的神秘资源、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我国走向海洋的步伐越来越快。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海洋强国、向海图强已成为在磨难中不断成长奋起的中华民族的世代夙愿。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海洋权益争夺加剧、海洋安全形势日趋尖锐,以及因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枯竭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中国梦”才会越来越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今天我们重视海洋强国建设的原因。

例题2: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极不寻常。这是一份非常时期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总理作的报告篇幅比往年压缩一半,报告虽短,但内容依然是沉甸甸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冲击,经济运行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下一阶段党和政府如何继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在更加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中如何谋求中国发展都极为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最大看点,就是没有提出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这是实事求是的。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的原因。

例题3: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人类发展未来,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理念。近7年的实践证明,对中国自身来讲,

“一带一路”是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规划。对世界来讲,是提供了一个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公共平台,同时是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共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思路、中国方案。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为什么“一带一路”理念能够取得成功。

例题4: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该村还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

总结:从以上四个例题中,都可以总结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比如,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世界的发展大局等社会存在因素决定了海洋强国、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抓好“六稳”“六保”、建设美丽中国等社会意识的产生,这些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就是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礼堂文化则继承了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就体现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3)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摒弃落后的社会意识,培养先进的社会意识。

知识运用:

习题(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

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

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

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

①③: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导下,该村放弃了打鸟、捕鸟,反而建设了观鸟基地,吸引众多“鸟友”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①③正确。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因此,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可能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也可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②错误。

④: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故“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的表述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课程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