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灾害防治论文

滑坡灾害防治论文
滑坡灾害防治论文

.滑坡灾害防治论文

摘要:1. 2008年16日10时40分左右,山西吕梁中阳县火梁村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造成5户人家6间房23人被埋,被埋的23人全部罹难。

2. 2008年6月14日上午,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西属巴街道办上安村发生山体自然滑坡导致19人遇难,1人获救。

中国国土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并且大多以山地为主,是世界上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滑坡也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作者主要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对滑坡发生的各类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做了详尽阐述。

关键字:新滩滑坡关岭山体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措施滑坡保险

第一部分滑坡简介

一、滑坡的概念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定义反映出滑坡现象具备以下特点:

1、滑坡体的物质成分就是那些构成原始斜坡坡体的岩土体;

2、滑坡是发生在地壳表部的处于重力场之中的块体运动,产生块体滑动的力源是重力;

3、滑坡下部的软弱面(带),即滑动面(带)是发生滑坡时应力集中的部位,斜坡坡体在这一位置上发生着剪切作用;

4、破体内的软弱面(带)往往有很多;

5、整体性是滑坡体的重要特征,滑坡体至少在启动时呈现整体性运动;

二、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

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三、滑坡的空间分布

滑坡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因素等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中坡度大于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或降雨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诱发因素。

四、滑坡的类型

为了更好地对滑坡的认识和治理,需要对滑坡进行分类。但由于自然界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复杂,各种工程分类的目的和要求又不尽相同,因而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滑坡分类,根据我国的滑坡类型可有如下的滑坡划分:

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

①浅层滑坡;②中层滑坡;③深层滑坡;④超深层滑坡。

按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划分

①小型滑坡;②中型滑坡;③大型滑坡;④巨型滑坡。

按形成的年代划分

①新滑坡;②古滑坡;③老滑坡;④正在发展中滑坡。

五、滑坡的危害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第二部分滑坡案例分析

吕梁山体滑坡

背景

2008年六月十三日十时二十分左右,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西属巴街道办上安村发生山体自然滑坡,滑坡将靠近山脚的上安村久兴砖厂的厂房摧垮。此次滑坡高达七十余米,宽约六十余米,共计一万余方土,将久兴砖厂的生产人员全部掩埋,生产设备全部摧毁,掩埋深度达七到八米。最后经事故救援组反复核实被埋人员共十九人。

一、专家分析

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获悉,此次山体滑坡实际上是黄土崩塌,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地质环境条件因素。据介绍,崩塌区黄土边坡由马兰黄土、离石黄土组成,土质疏松,受降雨、风化、重力、切坡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崩塌。

二是取土切坡因素。据专家介绍,边坡坡度大于45度就会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久兴砖厂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数十年断续取土切坡,形成了65度-70度的高陡边坡和较大面积的临空面,使该边坡成为不稳定边坡。

三是其他因素。由于村民在边坡上植树浇水,使坡体重度增加,与边坡重力的共同作用,进一步增加了边坡的不稳定性。

二、地理原因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三、人为因素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

(3)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

吕梁山体滑坡分析

1.滑坡发生前的异常(前兆)现象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还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2.滑坡体稳定性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3.不稳定的滑坡体常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等等;

第三部分防治措施

(一)消除和减轻水的灾害

A.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区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内。主要工程措施有: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B.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

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区外围的地下水;

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

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

此外、还有盲洞、渗管、垂直钻孔等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C.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体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二)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A.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的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B.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

(三)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

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需要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

(四)其他措施

A.加大对于存在滑坡等山地灾害的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强对于这些地区的排查和监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自然灾害目前,人的主观能动里极为有限,这时候我们需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面对我们无法控制和改变的自然灾害,我们唯有“避之以减灾”。

B.民众。加强民众对于灾害认识的力度。加强民众对于灾害本身的认识做出正确判断。当灾害发生时,民众应学习必要的救治措施,共同努力把灾害降低到最少。

参考文献:

【1】叶正伟长江新滩滑坡的历史分析,趋势预测与启示【期刊论文】灾害学—2000-6 【2】孙仁心新滩滑坡监测网变形的研究

【3】新滩大滑坡缘何震惊世界中国三峡传媒网-三峡日报2007-10

【4】贵州暴雨致山体滑坡107人被埋浙江在线新闻网站2010-6

【5】创举——成功测报新滩滑坡国家测绘局成果司2007-10

【6】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及防治科学出版社1994-3

地震预防措施

地震预防措施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1、在室内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并紧紧抓牢桌子腿。没有桌子等藏身处,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如果在做饭,要立即关火,关掉正在打开的电视等。 2、不要慌张地向楼下冲或跳楼楼梯拥挤危险,碎玻璃、砖瓦、广告牌、水泥预制板墙等砸下来,也很危险。可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3、在户外要保护好头部,避开玻璃窗、门柱、墙壁、售货亭等危险之处,要蹲在空旷处。在高楼群区,应根据情况进入低矮建筑物中躲避。 4、在学校、商场、剧场时应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不发生混乱。 5、正在搭乘电梯时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万一被关在电梯中,马上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求助。 6、汽车靠路边停车停车避开十字路口。为了不妨碍疏散人群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注意收听汽车里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7、离开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离开。 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婴幼儿要抱着背着。 9、不听信流言飞语不轻举妄动,从广播、电视和携带的电脑等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地震前兆——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 宏观异常:人们可以听到、感觉到的,如小震前震、气象异常、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地声、地光等。 小震前震: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 大气异常: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反常气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降温或酷热蒸腾等。 动物反常:比较确切的骚动约有20多种,常见的有: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昆虫如蜜蜂、蜻蜓等。 地下水异常:震区地下水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出现水位的升降和各种变化,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 地光:我国近年至少有二三十次地震伴有地光,地光的颜色有红、黄、蓝、白、紫等,出现时往往一闪而过,不易观测。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pdf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研究动机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 险峻的地区, 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 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毁坏性、运动快、历时短等特点,且 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山区城镇 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 且灾情十分严重。因此,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让人从根本上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以此做出正确的预防措施, 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研究方法 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研究内容 一、产生原因 (一)客观条件 1、在地貌上,流域形状便于流水汇集。 2、在水源上,有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3、在松散物质来源上,上游应有丰富的碎屑物。常见于岩石结构松散,水土流 失严重的地区。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求逐渐增大。如今,因为人类对自(二)人为因素 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 一方面,在修建公路、铁路时的不合理开挖毁坏了山坡表面。另一方面, 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 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毁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 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二、危害影响 1、对居民点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铁路、公路,致使交通中断,还可 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预防措施 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 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 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 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 科学种植。 3、进行滑坡、泥石流的调查勘测,圈定危险区域,制定防治规划,对—些重要 的危险区采取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研究结论 治理滑坡和泥石流是一项十分艰巨、耗资巨大、而且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因此,在泥石流活动区修建居民点、工矿企业、交通干线等,都以躲避为上 策。在无法躲避, 必须在泥石流区内建筑的工程, 在对泥石流的治理上也要汪意结合当地具体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设计。 研究心得 尽管滑坡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 但人类活动却是可以加速其发生或阻止其形成的。所以,人类应该学会如何进行防范措施,同时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 1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范围 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 2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今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35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3.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3.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3 2020年4月19日

应对地震灾害的对策研究

应对地震灾害的对策研究 烟台一中高一十班赵成诗 探究目的:通过媒体,我们了解到汶川地震给我国带来了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由此对地震的成因与预防措施有了兴趣。 探究计划与形式:本组主要通过网络及图书馆收集资料,必要时咨询有关技术人员,争取得到第一手资料。 探究结果 (一)地震成因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三)日本对地震的预防措施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在应对地震方面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1)高层大楼每隔数层会有一层防震措施,就像我们垒积木一样,我们垒一个完整的“高楼”容易倒,但是我们可以把几个小积木垒接起来,用“胶”粘连,下层建筑震动,在粘结处震动被化解一部分,对上层的影响变小。这是常见的防震措施。 (2)日本在地震预警很出色,可以在地震发生,但震动尚未传到地面之前12秒预警,并将地震预警在所有电视频道上播出。很多人正是在看到预警之后从容应对的。 (3)日本多地震,所以很多家庭、学校都有“地震应急包”。地震应急包中日常用品是不宜多储存的。日本多地震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放心储存日常用品,因为可以在保质期内就派上用场。 (4)民众的地震自救意识极强,平时的逃生演习也很充分,一旦发生地震能够及时的听从调遣,迅速撤离。 (三)地震的长期预防措施 长期预防有两方面的内蓉,一是国家的建设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布局要考虑地震问题,包括在进行工程建设之时避开断层等不稳定地区,建设之前加强论证,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城乡的建筑物、构筑物要考虑杭震设防和抗震加固,否则一旦发生大震,损失将更为惨重。 同时地震部门加强地震的预报与上报机制,首先将我国未来年左右的地震危险区和重点防御区作出基本预测,在此基础上开展震害预测,确定各区震害的防御重点,做到防患未然。 地震现阶段几乎无法避免的,为了降损失降到最低,有关部门应该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向群众普及应对地震的自救措施,加强对消防人员的培训,做到准备充分

滑坡整治论文

滑坡整治论文 专业班姓名: 年月

滑坡整治论文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修建公路、铁路、水库,以及大规模的科学实验,使处于平衡状态的山体发生病害。山体病害的发生不仅堵塞、破坏交通,而且严 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并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已引起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 和重视。 关键词:高速公路,防治措施,滑坡治理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繁,对于高速公路而言,滑坡灾害已成为最主要 的自然灾害之一。而由于滑坡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 性和复杂性,造成了滑坡灾害的预测和治理的难度很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 的加快,高速公路网遍布全国各地,大量高速公路穿山而过,这也是最近高速公 路滑坡灾害日益增加的原因。 每年四五月,全国降雨普遍增加,各地关于高速公路发生大面积石质山体滑 塌自然灾害的报道逐渐增多——新华网广西频道5月23日电(记者向志强覃星星)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部门了解到,近日连降大雨导致G65包茂高速公路广 西贺州市钟山至马江段,发生大面积石质山体滑塌自然灾害。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修建完成多条高速公路用于滑坡灾害处治的费用数以亿计,工期延误相当 严重。显然滑坡灾害防治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充分重视滑坡灾害,减少或避免滑坡灾害十分重要。 近年来,高速公路边坡滑坡自然灾害的预警及治理已愈来愈受到重视,各种 预防措施也悉数应用到滑坡灾害防治中去。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地理信息 系统(GIS),为地质灾害的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分析开辟了重要的新思路[]。尽管 如此,高速公路滑坡灾害的预警仍然是个棘手的问题。 二、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简要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例举当前滑坡防治的主要方法,以及对近年来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案例分析。

地质灾害治理论文地质灾害的论文

地质灾害治理论文地质灾害的论文 浅析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与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对公路灾害的定义进行了阐述,针对公路工程地址灾害治理的一般原则进行了归纳,并就常见的公路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展开了探讨,提出可操作性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治理 1. 公路灾害的定义 公路灾害概念在各类公路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文献中目前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这个名词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使用的,以往大量使用的是病害、水毁、破坏等概念。由于公路灾害的复杂性,目前不可能给出一个公理性定义,仅能给出较泛的定义。即公路灾害是指由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综合作用引起公路设施损坏(或使用功能降低)、造成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影响通行的事件或过程。公路灾害按成因分为:公路地质灾害、公路气象水文灾害、公路生态环境灾害、公路人为灾害和公路综合灾害5种类型,本文仅对公路地质灾害作出如下探讨。 2. 公路常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滑坡灾害、崩塌灾害、泥石流等,针对这三种病害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作如下探讨:

2.1滑坡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2.1.1滑坡成因分析 1.地质地貌条件。滑坡是松散岩类构成的斜坡破坏形式。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同,特别是上覆松散堆积层,下伏坚硬岩石时,易产生滑坡。滑坡的滑动面多数是构造软弱面,如层面、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节理面、不整合面等。另外,岩层的倾向与斜坡坡向一致时,也有助于滑坡的发生。 2.降水和地下水条件。降雨和冰雪融水提高了地下水位,使土体饱和、液化,往往是滑坡的触发条件。一次性连降暴雨,使风化的变质岩含水量饱和,在斜坡重力作用下,表层山体沿下部坚硬岩石表面下滑。一般是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绝大多数滑坡都是沿饱含地下水岩体软弱面产生的。 3.人为因素。滑坡的人为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开挖坡脚,破坏了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在坡顶上堆积弃土、修建筑物及构筑物,加大了坡顶荷载;不适当的大爆破施工,改变了斜坡原有的稳定状态,促进了滑坡的发生;排水不当等。除此之外,地震也是滑坡重要的触发条件。 2.1.2滑坡灾害治理措施

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

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 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 摘要:滑坡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如何准确的预测滑坡体的影响范围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着重讲述了滑坡产生的诱发因素,并结合某滑坡位对滑坡识别方式进行分析,对该类滑坡的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诱发因素防治 滑坡灾害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 生存的自然灾害之一。滑坡的诱因较多,如何准确的识别 潜在的滑坡体,是预防及治理自然灾害的重要举措。因 此,在地质灾害调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确定滑坡的 影响因素,是确定滑坡治理方案的基础。 1滑坡地质的产生原因 (1)自然环境因素。随着地壳的不断运动,不同地质体之间相互挤压,形成一系列褶皱、断裂构造,在此过程中伴 随着地质营力的释放,通常以地震的方式释放能量进而达 到新的平衡。

(2)人类社会活动因素。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步加深和社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导致原来稳定的地质体被破坏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降雨、地下水等的影响,可引发滑坡等灾害。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开挖形成的边坡等要做出合理的评估,对于可能产生滑坡的边坡进行及时的防治处理。 (3)地下水因素。在工程开挖形成边坡过程中,如果未做好排水措施,地下水可随着边坡地质体中的软弱层位下渗,使得软弱层与坚硬层之间的作用力减弱,间接的增加软弱层上部的下滑力,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极易诱发产生滑坡灾害。 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在平整工程完成后,于场地北东侧形成最大垂直高度为8.35m的土质边坡。 2.1气象与水文 本场区属北亚热带,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3.4℃,极端最高31.6℃,极端最低-7.3℃,年平均降水量1129.8mm,最大日降水量133.2mm,全年以东北风为多,全年静风频率为17%,年平均相对湿度86%,全年平均雾日数27.8天,雨淞日13.5天。

康定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第十一章康定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11.1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康定城区受高山峡谷地形地貌和断裂构造条件的控制,断裂发育,岩体破碎,在降雨、地震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康定城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危石群和变形体),共计地质灾害25处,其中滑坡14处,崩塌3处,泥石流5处,不稳定斜坡3处(包括危石群1处、堆积层变形体2处)。地质灾害多沿城区河流两岸斜坡和支沟分布(图11-1),对人口稠密、商业繁华的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 11.1.1滑坡 康定城区有滑坡14处(表11-1),主要分布于城区河流两岸和支沟岸坡地带,后者滑坡虽因谷内人口稀少而滑坡灾害自身所造成的危害较小,但其产生的松散堆积体为沟谷泥石流提供大量松散物源,从而危害城市,如子耳坡沟内发育了5处滑坡,为子耳坡沟泥石流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源。分布于城区河流两岸的滑坡一方面直接威胁城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因距河流较近,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崩滑,往往可造成河流堵断,上游洪水泛滥,如果溃坝将威胁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如城区白土坎古滑坡体前缘1995年局部复滑,滑体坍塌滑入折多河中,堵塞河道,洪水冲毁河堤进入城区街道,造成3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人民币的巨大损失。 现就城区内主要滑坡灾害特征阐述如下: 1、二道桥滑坡(H01) 二道桥滑坡位于雅拉乡二道桥温泉附近,雅拉河右岸,滑体后缘高程2546m,前缘高程2515m。滑坡体发育于第四系坡积层(Q h el+dl)中(图11-2),滑坡2004年雨季发生,主滑方向50°,滑体长50m,宽110m,平均厚8m,体积4.4万m3。滑坡体由碎石土组成,碎石含量10%~15%,块度10cm~25cm。第四系坡积层下伏基岩为志留系通化组一段(S t1)大理岩,地层产状280°∠50°。滑坡体平面形态呈“舌状”,沿主滑方向滑体表面波状起伏,其滑坡体后缘陡崖坡度71o,垂直下错位移8.9m;滑体上部地形坡度21o~25 o,滑体中下部地形坡度约33o。滑坡冲毁堡坎,堵塞人行通道(照片11-1)。滑坡体后缘发育一条长20m~30 m,宽20cm~30cm的拉裂缝(照片11-2)。 二道桥滑坡为牵引式后退土层滑坡。斜坡变形从1987年开始,土层变形体变形逐年加剧,变形范围逐年扩大,直接对滑坡体前缘的温泉宾馆和居民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2、水泥厂北侧滑坡(H02) 水泥厂北侧滑坡位于雅拉乡二道桥附近,雅拉河左岸,滑体后缘高程2680m,前缘高程2510m。滑坡体发育于第四系坡积层(Q h el+dl)中,滑坡1995年雨季发生,主滑方向245o,滑体长80m,宽100m,平均厚5m,体积4万m3。滑坡体由碎石土组成,碎石含量20%~30%,块度5cm~10cm。第四系坡积层下伏基岩为泥盆系危关组一段(D wg1)绢云母片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地层产状330°∠65°。滑坡体平面形态呈“舌状”,沿主滑方向滑体表面波状起伏,其滑坡体后缘断壁陡崖坡度65o;滑体上中部地形坡度25o~30 o,滑体前缘地形坡度35o~40°(照片11-4)。滑坡后缘发育一条长80m~100m,宽10cm~20cm拉裂缝。

滑坡体小论文

北京周口店太平山西坡滑坡形成机理与预防措施 摘要: 滑坡(LANDSLIDE)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等。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本次实习以太平山西坡滑坡为研究对象,探寻其成因机制及对预防整治措施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周口店太平山,滑坡体,成因与防治 引言: 在周口店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在周口河这条路线观察滑坡体与河流阶地时,由于当时只能远观,对滑坡体好奇并产生了兴趣,实习期间的雷雨天气使得我们更加关注这一问题。 我们将在滑坡体的简介,太平山西坡滑坡体,野外鉴别及预防机制,成因这几方面进行论述。 正文: 一、滑坡体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其简要理解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滑坡有三大要素,即滑坡体,滑动面和滑床。根据其地貌特征,包括滑坡后壁与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由此可见,滑坡也可以归为一种特殊的断层构造,只不过是上盘下降而下盘不动而已。 滑坡的形成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①蠕动变形阶段或滑坡孕育阶段。斜坡上部分岩土体在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缓慢、匀速、持续的微量变形,并伴有局部拉张成剪切破坏,地表可见后缘出现拉裂缝并加宽加深,两侧翼出现断续剪切裂缝。②急剧变形阶段。随着断续破裂面的发展和相互连通,岩土体的强度不断降低,岩土体变形速率不断加大,后缘拉裂面不断加深和展宽,前缘隆起,有时伴有鼓张裂缝,变形量也急剧加大。③滑动阶段。当滑动面完全贯通,阻滑力显著降低,滑动面以上的岩土体即沿滑动面滑出。④逐渐稳定阶段。随着滑动能量的耗失,滑动速度逐渐降低,直至最后停止滑动,达到新的平衡。以上4个阶段是一个滑坡发展的典型过程,实际发生的滑坡中,4个阶段并不总是十分完备和典型。由于岩土体和滑动面的性质、促滑力的大小、运动方式、滑移体所具有的位能大小等不同,滑坡各阶段的表现形式及过程长短也有很大的差异。 二、结合太平山西坡研究滑坡的形成机制 (1)地形地貌条件: 滑坡体形成时坡度一般在10°到45°之间,需要前方地形开阔,留有滑动空间,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较为典型的地貌应是上陡中缓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037-31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由于我国崩塌滑坡灾害发育较为普遍,大多崩塌滑坡灾害接到当地居民报灾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崩塌滑坡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宣传、监测、预报、预防、科研及技术交流等内容,只有组织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群策群防,共同努力,有机配合,正常运转,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由于我国崩塌滑坡灾害发育较为普遍,大多崩塌滑坡灾害接到当地居民报灾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在此情况下,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度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

此时,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而诱发的崩塌,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漏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三、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崩塌滑坡灾害在大规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种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定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几个等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几个等级?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见表12)与建设项目重要性(见表1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3级,见表14。 表1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1条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表1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1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是什么? 一级评估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应危害建设项目安全、建设项目是否诱发地质灾害、因治理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其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滑坡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的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对工程的危害。对斜坡

地区的工程建设必须评价工程施工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及其危害,对变形迹象明显的,应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泥石流评价必须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崩塌的评价应查明斜坡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情况、地震、植被发育情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运动机制、危害等,预测崩塌的发展趋势、危害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地面塌陷的评价必须查明形成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确定塌陷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震与地震频率、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范围、危害。 (5)地裂缝的评价必须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地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地裂缝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除地震成因的地裂缝外,对其他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分析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采矿活动、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作用的影响。 (6)地面沉降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所处区域地面沉降区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如抽汲地下水、采掘固体矿产、开采石油、天然气、抽汲卤水、构造沉降等)、沉降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预防及防治措施。对评估区不均匀沉降应作为重点进行评价。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20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 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详细 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由于我国崩塌滑坡灾害发育较为普遍,大多崩塌滑坡灾害接到当地居民报灾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崩塌滑坡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宣传、监测、预报、预防、科研及技术交流等内容,只有组织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群策群防,共同努力,有机配合,正常运转,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由于我国崩塌滑坡灾害发育较为普遍,大多崩塌滑坡灾害接到当地居民报灾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在此情况下,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度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此时,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而诱发的崩塌,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漏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三、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崩塌滑坡灾害在大规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

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东台市地震局丁辉 摘要: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人口、财富、信息的集聚地,正是现代化城市的这种特征造成了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导致大量的灾难。城市地震的防治和减灾事关一个城市的存亡。传统的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等。进入2l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地震灾害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在全面、客观分析2l世纪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措施,对我国的城市减灾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地震灾害防震减灾对策 引言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区。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困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居世界之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城市带。例如以广州、珠海、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城市群等等。这些城市群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社会影响巨大,它们有利地推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然而,一些城市处于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区域,一旦发生大的地震灾害,其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探讨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各级政府和防震减灾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我国城市地震灾害出现的新特点 一般来说,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等。进入21世纪,城市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使城市地震灾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1.1 城市地震灾害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趋严重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普遍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持续快速扩张,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市化率在55%~60%左右,城市人口从2000年的4.56亿增加到2025年的8.3~8.7亿,几乎要翻一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震灾害的数量不断上升,地震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越来越严重。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造成24余万人死亡,倒塌房屋70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数量增加到660个,其中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122个。这些城市中51.3%位于地震烈度Ⅷ度以上的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和破坏程度均非常大。 1.2 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地震引发的生态环境灾难相互叠加 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我国以前经济的发展普遍建立在牺牲资源和生态的基础之上,人们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本巨大,尤其是在人口较为密集、工业化相对发达的城市。据统计大多数的城市地震不同程度地出现地表裂缝、喷沙冒水、地面下沉等现象。1969年7月18日渤海地震,河北乐亭地区出现喷沙冒水现

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环境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二、什么是渐变性地质灾害? 主要是指地面沉降。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地进行、其成灾后果一般只造成经济损失,不会出现人员伤亡。 三、什么是突发性地质灾害? 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其发生特点是突然,可预测性差;其预防工作常处于被动状态;其后果既造成经济损失,也造成人员伤亡。所以突发性地质灾害是地灾防治的重要对象。 四、什么是滑坡? 滑坡(也称为“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五、哪些因素会诱发滑坡?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放;(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9)乱砍乱伐(破坏植被)。 六、滑坡发生有什么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谷的崖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七、如何预防滑坡? (1)在工程选址中尽量避开已有或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 (2)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意避免因开挖、弃土、排水而诱发崩塌划坡。 八、当发现斜坡开裂进入加速变形阶段或接到临滑警报后,应采取什么紧急措施? (1)组织危险区的居民及有关设施立即疏散搬迁。(2)派人上山昼夜巡视,封闭路经危险区的路口,禁止闲人进入危险区,制定警报信号,在快速滑动(崩塌)开始前及时发出警报信号。(3)滑坡发生后,派人到滑坡后缘调查,分析、确认不会继续滑坡后,解除警报。

滑坡论文摘要

摘要 随着目前高速铁路的发展,工程设计对路基稳定性提出了更搞的要求,传统的路基及边坡加固方案越来越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行车要求,最明显的是路基工后沉降及边坡稳定系数的改变。铁路路基设计根据规范标准路基断面和具体地形状况设计。铁路路基地基处理方法可分为置换、排水固结、注浆加固、振密或挤密、刚性桩等方法。置换法是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部分或全部软弱不良土质,主要有换土法、挤淤置换法、振冲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砂石桩(置换)法和石灰桩法等;排水固结法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中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在土层上部预加荷载,加快软土地基排水固结,主要有加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真空预压与堆载联合作用法等;灌入固化物是通过外力作用向土中灌入或拌入水泥、石灰或其它化学固化材料,使地基土层密实,提高其承载力,主要有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渗入性灌浆法和劈裂灌浆法等;振密挤密是通过振密或挤密的方法使地基土密实,提高其承载力,主要有表层原位压实法、强夯法、振冲密实法、挤密砂石桩法、爆破挤密法、灰土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和孔内夯扩桩法等;刚性桩是深厚软土地基处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筋混凝土管桩。边坡稳定性分析包括折线滑裂面法、直线滑裂面法及圆弧滑裂面法,直线破裂面法使用于砂类土,土的抗力以摩擦力为主,粘聚力很小,边坡破坏时,破裂面近似平面;当滑动面为多个坡度的折线倾斜面时,应利用折线滑裂面法用传递系数法分析;圆弧破裂面法假定滑动面为一圆弧,它适用于边坡有不同的土层和均质土边坡铁,常用瑞典圆弧条分法作为粘性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其他还有毕肖普法和稳定系数法等。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出滑坡推力后,应进行路基边坡加固。路边坡加固包括抗滑桩设计和挡土墙设计,抗滑桩分为刚性桩和弹性桩两种,具体设计可根据规范利用“k”法和“m”法进行设计。验算内容包括桩侧应力检算、桩身内力检算、桩身剪力检算和桩身弯矩检算。而挡土墙形式众多,按照挡土墙设置的位置,可分为路堑墙、路堤墙、路肩墙和山坡墙等类型;按照修筑挡土墙的材料,又可分为石砌挡土墙、砖砌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和加筋土按照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可分为重力式、衡重式、半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锚杆式、柱板式、垛式等类型;按照挡土墙的倾斜方向墙身断面形式分为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形和衡重式几种。本文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验算包括抗滑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基底应力及偏心距检算、墙身截面应力检算。本文总共在成贵线

地质灾害论文(新、选)

题目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住这些地区,地震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它是又一类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崩塌是陡坡上大块的多裂隙的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现象。滑坡是斜坡上不稳定的土体(或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实际上是滑坡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本书中一般不再单独说明崩塌的问题、泥石流是山地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爆发的饱含大量水、泥、砂、石块的洪流。本节仅就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进行介绍和讨论,而自然滑坡和泥石流一般不予赘述。 关键词:地震滑坡泥石流防护措施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 mountainous country, mountainous, hilly and more rugged plateau accounted for two-thirds of the nation's total. Live in these regions, the earthquake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collaps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s, it is another kind of serious secondary disaster of earthquake. Collapse is a steep hill chunks of multiple fractures of rock mass under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burst phenomenon. Landslide is unstable slopes and soil (or rock)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along a slip surface (sliding zone) slide down the phenomenon as a whole. Collapse is actually a special case of the landslide, therefore, generally no longer alone in this book explained the problem of collapse, debris flow is a mountain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broke out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规章制度:________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4 页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由于我国崩塌滑坡灾害发育较为普遍,大多崩塌滑坡灾害接到当地居民报灾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崩塌滑坡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宣传、监测、预报、预防、科研及技术交流等内容,只有组织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群策群防,共同努力,有机配合,正常运转,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由于我国崩塌滑坡灾害发育较为普遍,大多崩塌滑坡灾害接到当地居民报灾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在此情况下,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度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此时,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而诱发的崩塌,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漏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三、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崩塌滑坡灾害在大规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种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定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第 2 页共 4 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

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 本课属于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中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以《中国的地质灾害》这节课的内容为主,结合课标,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关注点,本课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以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为主线,用问题探究的形式,联系乡土地理,结合课改精神,关注高考,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简述地震的成因 2.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地震灾害的区域分布 3.理解导致地震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4.了解技术部门如何进行地震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政府如何进行救援 与救助,并掌握面对地震灾害的一些应急避险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从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 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地震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它与其他地质灾害之间还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地震危害程度还具有地域差异。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以及灾情的时空分布特点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文字材料,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联系汶川地震背景,结合学生的关注点,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考,再结合对文科班学生的要求,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以达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新课教学 本课课题是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所以全课就都以汶川地震为主线进行串联。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利用思考一、思考二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础知识,所以先简单介绍地震的成因,类型以及相关要素(地震的构造等)。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烈度的因素。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给出汶川地震的相关材料来启发学生思维,并适时加以归纳总结。 在教授中国地震分布特点时,先引导学生回忆世界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使学生对地震的分布有总体上的认识,之后利用地图抛出问题——中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并结合乡土地理——福建多地震吗,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关注生活,学习地理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