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30)[空港经济区]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30)[空港经济区]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30)[空港经济区]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4-2030)

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前言

发展基础与条件

第一节有利条件

第二节不利因素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发展原则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一核

第二节一带

第三节四区

第四章临空产业发展

第一节临空型现代服务业

第二节现代制造业

第三节现代观光农业

第五章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第一节对外交通

第二节内部交通

第六章城镇化建设

第一节城镇布局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港城融合发展

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生态保护

第二节循环经济

第三节污染防治

第八章政策保障与规划实施第一节政策保障

第二节规划实施

前言

桂林市位于华南、西南、中南三大经济圈结合部,是桂湘粤黔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西南大门,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依托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建设桂林临空经济区,是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桂林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桂林临空经济区涵盖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临桂区临桂镇、五通镇、两江镇,永福县苏桥镇(苏桥工业园)和灵川县定江镇(含八里街工业园区),主要涉及临空经济核心区57km2、辐射区176 km2和生态缓冲带157 km2。

依据《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意见》和《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以及桂林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并与《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期为2014-2030年。

发展基础与条件

桂林临空经济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面临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要发展机遇。新常态下加快建设桂林临空经济区,做大做强航空指向型产业,引领城市经济发展全面转型的条件日益成熟。

第一节有利条件

经济全球化推动区域合作深入进行,中国与东盟国家自贸区升级战略推进实施,迎来经贸关系发展新的“钻石十年”。“海上新丝绸之路”建设步伐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公路、铁路、航空等领域将成为一体化发展的优先领域。航空网络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趋显现,依托空港优势发展航空指向型产业,谋划对外开放窗口与平台,构建临空经济区已成为重要趋势。

桂林临空经济区外部交通条件优越,腹地资源丰富。桂林两江机场是中国重要旅游机场,拥有国际、国内航线近80条,2013年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87.5万人次,航空口岸国际直航旅客吞吐量居广西第一,货邮吞吐量3.3万吨,已经具备带动临空经济、整合相关要素资源的功能。2013年,临空经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工业总产值近120亿元。以空港为核心的“12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市域1小时高速公路通勤、桂湘粤黔省

会城市2小时高铁往来、国内主要旅游城市3小时航空到达,为临空经济区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桂林山水久负盛名,作为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品牌效应有利于集聚人流和商流;产学研实力雄厚,有利于发展高技术产业;自然条件优越,特色农林产品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集聚了机械电器、电子信息、汽车及其零部件、新材料等领域的一批知名企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桂林临空经济区处于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其建设有利于与桂林市老城区形成互补协调发展格局,有利于带动周边各县发展。临空经济区土地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较低,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具有整体开发的优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桂林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桂林市先行试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了巨大的政策与改革红利。

第二节不利因素

桂林临空经济区建设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产业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比较小和产业结构层次低,航空指向型产业少。二是基础设施薄弱,临空经济区大部分属于未开发的丘陵地区,路网、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急需建设。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托桂林国际旅游航空枢纽,坚持“人文、生态、低碳”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深化改革四大战略,以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做大做强航空型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统筹推进临空经济核心区与周边功能片区的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化魅力宜居“最美空港”新城,建设成为桂林城市转型发展、功能提升以及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重要引擎。

第二节发展原则

坚持开放引领。立足桂林、放眼世界,以东盟及周边地区为重点,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以建设国际旅游重要集散地为目标,打造湘桂黔粤交界区域对外开放门户,参与全球空港分工与协作,培育开发新优势,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突破产业升级瓶颈,培育经济区发展新动力。整合内外优势资源,创新投融资方式,实现

新区开发建设模式新突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开发模式创新,打造特色鲜明、动力强劲的一流创新活力区。

坚持集聚发展。以高起点、规模化和集群化为导向,严格准入条件,引导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发展要素向临空经济区集中。培育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努力形成相对完整的特色临空产业体系。

坚持产城融合。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形成产城融合的建设新模式。统筹各行政单元和各功能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协调发展。统筹产业园区建设和城镇功能配套,建设宜居宜业的临空经济区。

坚持绿色发展。全面贯彻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临空经济区。

第三节战略定位

实现四大战略定位,争取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国际旅游重要集散地。提升机场的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国际国内航班航线,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高运输能力,打造国际旅游重要集散地。

广西航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增强两江国际机场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培育壮大航空指向型产业,发展航空货运,建设广西重要的航空物流中心,打造广西航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湘桂黔粤交界区域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完善航空一级口岸设施,提升空港开放门户功能,推进临空经济区对外交通建设,促进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提升产业层次,建设富有活力的开放新高地。

现代魅力宜居宜业生态产业新城。利用桂林生态资源特色优势,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综合服务区,打造魅力宜居宜业生态产业新城。

第四节发展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重点、扎实有序推进经济区建设,力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使临空经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2017年,经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有序展开,各功能区开发建设初见成效。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力争突破6万吨。招商引资取得初步成效,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纷纷落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城镇污染排放物处理能力接近主城水平,城镇体系架构基本形成。

到2020年,经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主要功能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机场二期工程建成使用,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大幅提升,旅客吞吐量突破1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连接经济区内外的主要交通通道建设基本完成;航空设备制造维修等以航空经济为指向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领军人才和优势企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亿元。临空经济区门户地位基本确立;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有力,城镇污染排放物达到主城水平,城镇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田园化生态产业新城初具规模。

到2030年,基本建成富有活力、优势彰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空经济区。国际旅游客运中转枢纽和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显著提升,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0亿元。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临空经济区,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成为引领湘桂黔粤交界地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城镇公共服务迈向高品质和专业化,田园化生态产业新城基本实现。

第三章空间布局

根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生态资源分布状况,按照统筹兼顾、协同分工、突出特色、强化优势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将临空经济区划分为“一核一带四区”,形成核心区-临空指向型产业和辐射区-支撑产业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一核

临空经济核心区以机场为中心,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空港商务和商贸服务、航空维修制造和服务等产业。

——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功能区。位于机场西北向,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积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着力拓展航线网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和商贸物流,促进物流园区建设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协调发展,构建有形物流和无形物流共同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航空港综合保税区,为区域性复合型航空枢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空港商务和商贸服务功能区。位于机场东北向,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商业休闲、免税购物等。发挥临空区位优势,建设智能化、花园式、国际型的商务办公平台。

以精品购物和特色美食为导向,打造以高端零售餐饮为支撑的商业休闲区。

——航空维修制造和服务功能区。位于机场南向,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航空型高技术产业,加快建设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航空教育培训、健康疗养等。

第二节一带

依托区域自然生态条件,规划生态缓冲带,规划面积157平方公里。加强生态保护,严格产业准入,发展绿色生态高效产业。主要包括三大功能板块。

——凤凰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中部,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依托凤凰林场低丘丘陵,突出马术运动、水上运动、山地运动、体育休闲运动等发展主题,培育发展户外休闲装备营销和展示服务业,建设飞行员之家、健康疗养城等国际化体育运动休闲旅游主题社区。

——中部观光农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中部,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强化现代农业的生态化和休闲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南部生态旅游区。位于凤凰体育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南部,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加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依托水库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健康养生业。

第三节四区

培育临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临空经济衍生产业,规划面积176平方公里,辐射区与核心区协同分工、互动发展。主要包括四个集约高效的产业集聚区。

——苏桥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南部,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推进汽车产业园建设,重点建设研发-汽车电子-橡胶-零部件-汽车整车产业链;建设工程机械产业园,发展特色优势工程机械,适度发展医药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

——五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北部,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大力扶持桂林高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航空电子产业园。重点打造机载电子-数据应用-无人机和通用航空器产业链。建成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化基地。

——临桂绿色产业集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东北部,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建成桂林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和产业转移基地。重点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3D 打印-机器人-数字化服务为主的产业链。

——八里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位于临空经济区东北部,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依托高速公路节点和高铁场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仓储及各类专业市场。加快建设汽车4S综合服务产业园、面向东盟的现代农产品交易博览园、钢材等建材生产要素交易市场,建成桂林仓储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培育文化创意和商务咨询服务,着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基地。延伸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

表3-1 桂林临空经济区功能分区格局

第四章临空产业发展

以辐射区产业支撑为依托,以航空物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航空指向型产业,打造航空物流、高端商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观光农业等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建设成为区域产业发展高地和经济增长引擎。

第一节临空型现代服务业

以港城互动、高端发展为导向,优先发展航空物流业,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拓展发展相关服务业,加快构建临空型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立足桂林、服务广西、辐射东盟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到2020年,临空经济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2030年力争突破180亿元。

一、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

合理布局物流设施,重点建设现代化的海关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出口拼装仓库、快件分拨仓库以及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和展贸平台。依托两江国际机场建设以航空物流和陆空联运为特色,集口岸通关、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等功能于一体的“无水港”保税物流园区。以航空物流为先导,积极发展定期全货机航班,加快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鼓励物流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区域性物流分拨转运中心,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基地。依托高速

公路节点和高铁场站,加快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和特色物流园区,实现陆路物流与航空物流的有效衔接。依托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重点建设面向东盟的特色水果展销交易市场以及“南菜北运”的供销平台与展示交易中心,实现有形物流与无形物流的协调发展。

二、大力发展商务休闲业

加快构建具有桂林特色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重点发展航空运输代理、私人飞机4S店等增值业务。整合区内凤凰林场与核心区资源,建设休闲度假园区,加快推进桂林离港免税购物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餐饮和精品购物的时尚街区,积极营造良好的商务休闲环境。

三、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培育发展航空相关科技服务业,高起点规划建设航空科技城。推进文化创意与航空科技融合发展,重点发展航空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与试制、成果孵化与展示、市场开发与营销、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建设航空博物馆、航空飞行体验中心、航空教育实践基地等。

四、培育发展金融后台服务

立足城市品牌优势、交通优势和信息优势,推动区内外金融资源向新城集聚,支持创建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外包集聚示范区。加快引进华南地区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信用分析与

评级、金融咨询、网上银行等高端企业,鼓励发展客户服务、信用卡业务、数据处理、结算中心、呼叫中心等后台服务外包业务。增强研发能力,加快提升咨询和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内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或其分支机构,提高中介服务水平。

五、积极拓展特色服务业

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建设飞行员健康体检及康复疗养基地。积极发展航空教育培训产业,建设航空执业、航空知识、航空维修、航空服务等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重点发展休闲运动、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积极发展航空维修业,引进国际知名航空维修企业,打造综合性大型民用航空维修基地。

六、培育发展航空旅游业

深入挖掘桂林旅游资源,在周边市县培育发展低空旅游业。充分发挥枢纽机场的辐射作用,为周边市县通用机场、直升机和水上飞机起降点提供航空服务和技术支撑。组建桂林航空公司,支持国内航空公司在桂林设立基地,积极吸引国际航空公司进入桂林。积极开辟国际新航线,发展旅游包机、货运包机服务。拓展优化国内航空干线网络,2015年前逐步实现与全国全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重要旅游城市的航线连通或提高航线密度,积极发展支线航空业务。培育低空旅游航线。

七、适度发展房地产业

加快智能化楼宇和定制化楼宇建设,夯实总部经济发展基础。在保持住宅供应量的前提下,注重发展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等功能性地产。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重点保证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保障城镇化顺利推进。

第二节现代制造业

发挥空港优势,大力发展航空电子、航空装备制造及维修产业和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等临空衍生产业。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构建临空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快速形成辐射周边的产业新高地。到2020年,临空经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2030年力争突破570亿元。

一、临空产业

航空电子产业。重点发展航空通讯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控制系统、机载任务电子系统、电子设备元器件、真空器件、光电探测器件等产业。扩大雷达系统配套产业规模,重点生产定时器、发射机、高频传输系统、接收机、显示器、收/发组件、天线组件、控制显示组件等产品。积极引导电子电气企业向航空电子领域拓展。

航空装备制造及维修产业。积极发展轻型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研发、设计、试验与生产,打造我国重要的轻型飞机生产基地。加强航空机载设备、液压系统、精密机械等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引进国际知名航空维修企业,重点发展民航飞机机体、发动机、飞机系统维修等,打造综合性大型民用航空维修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在桂林设立成果转化基地,加强医药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基地等平台建设。依托广西中药材资源,整合校企院所研究力量,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建立中药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体系,建设中药药理研究、产品开发、质

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提纲(2012.9.4)讲解

开发区(工业集中区) 发展规划编制参考提纲 前言 规划目的和作用 规划依据 规划范围 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具体的四至边界。中期范围拓展至**平方公里,远期展望到**平方公里。(经国家审核公告的36个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规划修编凡涉及扩区增容的,应说明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面积及四至边界,拟扩区增容后的开发区面积及四至边界。) 开发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规划期限:2011—2020年(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以上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第一章发展基础 开发区所在地(市、县)自然禀赋、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

展现状。 〔简要说明。附所在市、县区位图,主要经济指标图表等〕 第一节发展现状 开发区建设发展现状;开发区建设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一、开发区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国家审核公告面积、实际控制面积(其中:累计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面积,累计已批准企业用地面积)。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效等。以此说明开发区面积的扩大、产业承载力的提升。 二、开发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开发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情况;重点企业入驻情况;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等方面的发展成效。 三、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入驻企业数、带动就业数等 四、开发区发展质量和效益。开发区产业集聚能力和水平;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产出率;盘活存量土地、

海南省热带观赏鱼养殖现状分析 修改版

以热带观赏鱼养殖促进海南现代农业发展导语:为建设国际旅游岛,国务院赋予海南省六大战略定位,即“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以及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而发展热带观赏鱼对于热带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海南发展热带鱼产业的优势与困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催生重大科技变革,全球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而热带鱼养殖业以五项独特的优点,占据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蓝海地位。在出口导向经济下,观赏鱼产业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就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以广东为例:2008年观赏鱼的养殖面积达0.2万平方海里,观赏鱼从业人员十多万人,苗种量产值超过10亿。而在消费导向经济下,色彩艳丽、易于饲养的观赏鱼也正取代猫狗,在高速的城市生活中成为需求激增的新宠。 海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观赏水族业自然成为一大掘金点:台湾红宝石血鹦鹉养殖场的创始人纪先生十年前在海口投资建设养殖场,如今红宝石的血鹦鹉销往全国并且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此可见,加大力度发展热带鱼养殖业可以极大地助力海南现代农业的发展、满足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从而更加顺利地推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发展观赏鱼养殖业具有五大优点 一是产业链延伸较广。除了高度关联的种苗、饲料及鱼药等产业外,观赏鱼养殖业还与水族器材、娱乐竞技、文化鉴赏、休闲养身等外部产业密切相关。据研究表明:观赏鱼养殖业直接带动10个大类、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1名从事观赏鱼养殖的农民可创造5个相关产业的就业岗位;1万元观赏鱼养殖产值直接衍生出4万元相关产业产值。 二是产品附加值较高。同食用水产品相比,对观赏鱼的价值评估更相似于名贵猫、狗等宠物产品。同时作为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观赏鱼养殖也促进了海岛旅游业,为水族馆提供了大量资源。 三是生产要素集约性较强。由于观赏鱼是经高度驯化家养的品种,与传统的水产养殖业相比,其对养殖设施条件、技术、劳动力有更高的要求,是典型的融生物技术和工厂化精细管理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既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就业岗位,又有一定的垄断优势,保障了相对较高的利润。

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 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另据报道,近日李克强总理批示按照程序批准设立南京江北新区。 一、基本概念 所谓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都上升到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核,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等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

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一般来说,国家级新区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如: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舟山群岛新区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目前全国共有10个国家级新区,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其中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系行政区,设立区委区政府,其余新区都是行政管理区,只设立管理委会。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依托其所属直辖市,行政级别一般都调整至副省级;而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其依托的主体城市为地级或副省级,若新区的行政级别同于甚至高于所属主体城市,意味着脱离相关城市的管辖。国家级新区,因有国务院批复体现国家级战略和新区发展需要,所在省按要求须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其实质均拥有副省级管理自主权,而与新区所处区域行政级别无关。如广州南沙新区,国家定位立足广州、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既不可脱离广州,又因港澳社会制度不同,甚至需要省级以上的权力来管理和协调,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远发展规划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 开发区, 规划, 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2000年―20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1世纪初叶,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重点实施的阶段,同时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立未来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的蓝图,根据《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纲要)》的部署,结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西安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安市为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设立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坚实的基础。截止1999年12月,开发区共引进合同项目192项,总投资115.2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7.18亿美元(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资占60%),实际进资已经超过6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4.08亿美元。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已使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可基本满足各类项目建设的需要。目前入区项目开工113个,竣工投产项目68个,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医药和生物工程、食品饮料以及新材料为主要行业和以高新科技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工业结构。1999年,开发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5亿元,工业产值31亿元,工业增加值9亿元。在西安市历年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中,经济

开发区始终名列前茅,不仅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发挥了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为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实施西部大开发,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的启动和实施,国家将会在政策、项目等方面向西部倾斜,还将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这将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西安位于西部的门户,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和前沿阵地。而作为西安重要经济增长点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自然会在大开发的热潮中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并率先得到大发展。所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审时度势,科学筹划,研究确立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十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一)总体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工业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坚持和发展“巢凤相成、滚动发展、高大名洋、求实创新”的建区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尤其是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外资(包括外地资金)的水平和质量;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区域服务和保障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杭州市空港经济圈发展规划

杭州空港经济圈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空港经济,也称临空经济,指依托机场尤其是枢纽性机场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形态。空港经济圈是指由于空港及航空运输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导致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以及人口向机场周围聚集,形成多功能经济区域。 目前,全省及杭州市已经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着力培育杭州空港经济圈不仅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推动作用,是落实我省“两创”总战略和实现杭州市“一城七中心”战略定位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大型国际空港高端稀缺资源,合理规划杭州萧山机场及其周边区域,培育空港经济圈,对于发挥杭州都市经济圈科技创新能力强、民营经济活跃、制造业发达、经济腹地广阔等综合优势,打造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产业集群,对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培育高端现代服务业,提升杭州乃至环杭州湾地区在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总战略要求,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大江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杭州大江东新城概念规划》、《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决定》等为依据,注重与浙江省、杭州市的土地、建设、交通、生态、环保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在《杭州培育空港经济圈思路研究》、《杭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杭州市萧山空港经济区概念规划》、《杭州空港新城概念规划》、《杭州空港集疏运干线路网规划》等前期研究与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杭州空港经济圈发展总体思路与布局框架,明确临空产业培育方向与布局框架,提出支撑体系与环境建设思路与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三个空间层次:核心区,即空港新城,指萧山国际机场及其周边地区未来空港经济新的成长空间,主要包括萧山国际机场、紧邻空港和交通走廊沿线的地区以及机场西面的临江地带,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临空制造、空港服务等核心产业功能,成为带动整个区域临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系杭州空港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区域。集聚区,指机场半小时交通圈范围内具备空港经济发展条件的区块,重点依托各城市CBD、大型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农业功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徐州市外经贸局开发区处 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进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开发区产业竞争力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区的产业进展反映着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地区经济进展的后劲,也引领着地区先进生产力的进展方向。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开发区产业优势,是现时期开发区进展的紧迫课题。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和市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省级开发区进展,我们采纳咨询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省级开发区371家工业企业产业进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在分析研究开发区产业进展的总体状况、要紧特点、制约因素和进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开发区产业进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全市开发区产业进展概况 目前,全市共有8个省级开发区,经国家核准的近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20多亿元,开发区共设置各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2007年,8家省级开发区实现GDP211亿元,同比增长56.11%,占全市的12.57%;业务总收入910亿元,同比增长48.1 %;一样预算收入1 7.44亿元, 同比增长66.1 %,占全市17.37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 亿美元,占全市的63.88%;自营出口9.6 亿美元,占全市的58%。开发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热力、绿化、污水处理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开发区主导产业逐显特色,开发区进入了集约进展、可连续进展的新时期,出现良好的进展态势。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快速进展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平台和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产业进展出现出四个明显特点:

实施“双核驱动”

把握新定位新使命新机遇 构筑广西开放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30日) 彭清华 2014年10月31日08:36 来源:广西日报手机看新闻 同志们: 这次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是在国家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修订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准备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及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赋予我区的新定位新使命,全面部署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动员全区上下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努力奋斗。等一会,陈武主席将着重就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是加快实现我区“两个建成”目标的重要保证 “双核驱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新形势新使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深入落实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这两大

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支撑引领全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辐射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奋力开创“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开放发展新局面。 实施“双核驱动”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特征、新变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新常态不仅表现为速度换挡、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而且包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丰富内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有新思路新作为,必须寻找新途径新动力,更多地眼睛向内,下功夫挖掘自身潜能、强化内生动力,培育打造更多的区域增长极和新的增长点。从我区自然和经济地理来看,“双核”区位优越、发展领先、潜力巨大,又有国家战略重点支持,2013年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2.9%。目前,南宁的现代服务业、柳州的汽车制造业、梧州的生物制药产业、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电子信息、粮油加工、能源、石化等产业,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双核”区域汇聚了全区最多的人才高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将“双核”培育打造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先导区、示范区,能够为新常态下我区继续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动力,为全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

北京新航城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研究

□ 郭

图1 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模式 枢纽机场航空运输服务;全价值链配套 航空与临空高科技制造;综合保税物流服务;航空相关研发与培训 总部经济与全球性战略资源商贸服务;世界文化创意与高端休闲娱乐服务 都市生活配套服务 枢纽机场自生产业 典型临空经济产业 世界城市战略产业 都市生态配套服务产业  领域重点方向 表1 北京新航城产业发展方向 者面临的重大挑战。综观荷兰史基辅、韩国仁川、迪拜国际中心等全球知名航空城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具有国家战略高度的、统一完整的综合性发展规划是推动航空城发展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北京新航城发展规划 北京新航城发展规划依据我国临空经济区(航空城)的规划体系要求,结合新机场及区域的特点,以综合性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引,对战略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生态建设和交通体系等专项规划展开研究。 2.1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北京新航城本质特点的体现,也是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在发展规划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北京新航城的定位研究中,详细分析了世界航空城的典型案例,剖析了新航城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下担当的角色,总结出新航城在未来发展中应承担的角色:不仅是世界交通枢纽,更是以拥有科学有序的产业体系、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及中西结合的时尚氛围为特色的,世界科技、信息、资本、人才、物流的枢纽,以及中国对外交流的门户和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为此,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新航城的定位为“世界枢纽、中国门户、区域引擎、生态新城”。这种宏大的战略定位承载着国家的战略意图。新航城的建设发展将对“首都经济圈”乃至整个京津 冀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促进区域经济、 城镇化、社会事业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 面发挥巨大作用。 2.2产业发展 新航城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解决临空 经济区产业“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问 题。 “发展什么”重点解决产业体系、产 业定位、产业发展类型和发展方向等方面 的问题,其中,产业体系的构建是重中之 重。新航城产业发展规划须充分依托枢纽 机场,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并结合国家战 略及区域自身特点,发展国家和区域战略 导入的特色产业,从而构建既能体现国际 化、高端化特点,又有鲜明的临空指向性 和区域特色的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 新航城产业发展主要在四个产业领 域展开,分别是枢纽机场自生产业、典型 临空经济产业、世界城市战略产业和都 市生态配套服务产业(表1)。 “怎么发展”重点解决新航城产业提 升和产业发展时序的问题。通过实施高 端化的国际产业发展、产业与资源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构建、 产业与文化驱动发展等措施来提升新航 城产业的竞争力。新航城产业发展时序 结合新机场的建设进程及北京世界城市 整体战略部署,从初期的临空典型产业、 衍生临空产业到形成成熟的产业链集群, 进而发展壮大新航城,从而使得新航城 临空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在新航城产业发展规划中,特别注 重从全局出发,整体把握新航城在京津 冀经济圈中的功能定位,协调与区域特 别是北京与河北环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 工,形成良好互动。积极发挥新航城的辐 射带动作用,引导新航城产业、人才及经 济向区域实现“正外溢”,在更广泛的领 域和更高的层次上与其他区域实现产业 联系与协作,营造新航城与区域双赢的 发展环境。 2.3空间布局 根据临空经济不同单元与机场之间 联系紧密程度的不同,不同产业在机场 周边空间中表现为不同的区位选择,使 得产业空间布局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圈层 结构特点,通常包括四个圈层区域,即空 港区、紧邻空港区、空港相邻地区与空港 交通走廊沿线区、外围辐射区。但该结构

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提纲

甘肃省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 编制大纲 (初稿) 总则 规划范围 规划目的和作用 规划依据 规划期限 〔以上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发展现状 〔开发区所处位置及区域自然禀赋、环境条件等。开发区所处区域(市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开发区经济特别是产业等发展现状。〕 第二节优势条件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资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相关限制因素〕 第三节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战略意义 第二章总体发展战略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指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不是编制原则〕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发展目标 〔形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发展目标体系: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目标)要与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结合;在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发展目标要有所体现〕 第三章产业发展 第一节产业发展战略 第二节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三节主导产业

〔分段表述各主导产业〕 第四节重点项目 〔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支撑〕 第四章空间结构(一区多园的可分节表述) 第一节功能分区 第二节用地布局(地块控制) 第三节产业及人口承载容量 第五章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突出与主导产业有关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保障等〕 第六章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道路交通 第二节市政配套设施 〔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电信、供热、燃气、管线综合等配套基础设施〕

第三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开发区社会事业相关领域的建设发展〕 第四节绿地景观系统 〔包括城市设计框架〕 第七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一节环境容量 〔1、人口容量;2、大气环境;3、水环境;4、固体废物等环境质量现状〕 第二节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 〔环境保护原则、目标及措施〕 第三节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建设 〔循环经济相关内容。在产业布局、工艺设计中要注意节地、节水和节能等要求,突出产业集聚效应〕 第四节节能减排 第七章综合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地震、防洪、消防等〕

项目管理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分析报告 题目:服装品牌Another Me网站建设班级:11电子商务 姓名:赵维,琚霑 指导教师:陈彩霞 成绩: 日期: 2014,4,20

1 引言 1.1 项目名称 大学城自主服装品牌Another Me的网站建设 1.2 编写目的 在电子商务系统立项之前,通过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对所要开发的系统进行必要性、可能性及可能采取的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所提出的电子商务项目是否有必要、有可能开始进行。 1.3 背景 桂林洋大学城是经济开发区,目前还未建设完善,经济也比较落后,地处偏远的郊区,一般乘车到市区又耗时又不经济且公交拥挤难受。海口的大学基本都集中在这一块,就目前而已大学城并没有一条像样的商业街,服装店更是空缺,虽然现在流行网购,可是海南岛网购物流速度总比内地慢,运费也高,平时学生买衣服甚是烦恼。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团队想创建一个针对大学城自主服装品牌Another Me 来解决这一问题。 1.4 参考资料 《服装行业可行性报告范文》、《衣香丽影A5论坛》。

2 品牌介绍 2.1 品牌名称 我们的品牌名称为Another Me,宗旨就是让顾客穿出个性,穿出时尚,穿出最美的自己,帮助顾客挖掘出另一个自己! 2.2 品牌标识 2.3 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在18—25岁的追求时尚多变的年轻女性,主要针对女大学生。 2.4 价格定位 经过调查,我们决定将价格定位在100-500不等,使产品价格尽可能满足每个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让每个大学生都能买得起我们的衣服而且不会觉得劣质。 2.5 风格定位 由于我们经营的是18-25岁的女性服装,一种风格肯定不可能满足每位顾客的需求,所以我们把风格定位在时尚多变。品牌的风格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运营方案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运营方案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套用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某某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某某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某某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某某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某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

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某某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某某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某某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某某签署合作协议,对某某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某某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人才、资金、数据资源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各类政策叠加效应日益显现,为某某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某某省委、省政府对大数据发展高度重视,将大数据作为某某省的战略重点之一,为加快招商引资、加速资源集聚、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某某省重视电子信息产业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顺义区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

顺义区临空经济发展规划 顺义区商务局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顺义区临空经济发展规划项目组 一、项目负责人 曹允春,中国民航学院航空运输系主任,教授、博士 王福印北京市顺义区商务局局长 岳崇山北京市顺义区商务局副局长 二、项目组成员 庞海雄北京市顺义区商务局发展规划科科长 李聪新北京市顺义区商务局发展规划科科员 金丽国南开大学城市和区域研究所,博士 魏然中国民航学院航空运输系,硕士 任新惠中国民航学院航空运输系,副教授 李瑞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白杨敏中国民航学院航空运输系,硕士 江红中国民航学院航空运输系,硕士 杨旭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 杨震中国民航学院航空运输系,硕士 古芸芸中国民航学院航空运输系,硕士

一、规划目的 (5) 二、规划原则 (5) 三、规划依据 (5) 1.临空经济的内涵与发展规律 (6) 1.1 临空经济的内涵 (6) 1.2 机场、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 (6) 1.3临空经济发展的条件 (7) 1.4临空产业的类型和布局模式 (7) 2.顺义临空经济发展的环境分析 (9) 2.1 首都机场的扩建 (9) 2.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9) 2.3 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10) 2.4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赋予的新契机 (10) 2.5 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 (10) 2.6 临空经济的国际竞争 (10)

2.7 民航体制改的背景 (11) 3.顺义临空经济的发展现状 (12) 3.1 顺义临空经济的发展概况 (12) 3.2 顺义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16) 3.3 顺义临空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 (25) 3.4 顺义临空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25) 4.顺义临空经济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 (27) 4.1 顺义临空经济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 (27) 4.2 顺义临空经济的产业发展规划 (29) 4.3 顺义临空经济的空间布局规划 (40) 5.顺义临空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步骤 (61) 5.1 顺义临空经济发展规划的分期建设方案 (61) 5.2 顺义临空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内容 (61) 5.3 顺义临空经济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69)

海口市公交车路线一览表

海口市公交车路线一览表 1路(秀英―府城) 丘海大道—秀华路—秀英大道—海秀路—海府路—琼州大道—文庄路—中山路—高登街 2路(龙华总站―秀英) 龙华路—解放西路—新华南路—东湖路—博爱南路—海秀东路—大英西路—大同路—海秀路—秀英大道—秀华路—丘海大道 3路(秀英―武警医院) 秀英大道—滨海大道—长堤路—白龙北路—文明东路 4路(国贸―府城) 文华路—金贸路—国贸路—玉沙路—金龙路—龙华路—解放西路—新华南路—东湖路—博爱南路—海府路—琼州大道—建国路—中山路—高登街 5路(万福新村―流水坡) 海甸五西路—人民大道—长堤路—龙华路—解放西路—新华南路—文明路 6路(新埠岛―荣山) 长堤路—滨海大道—秀英大道—海盛路—海榆西线 7路(农垦医院―教育学院) 白水塘—秀英大道—滨海大道—世贸东路—金贸中路—金龙路—国贸路—龙昆北路—滨海大道—长堤路、人民路—二东路—海达路—三路 8路(国贸―海南广场) 国贸路—龙昆北路—盐灶横路—龙华二横路—解放路—博爱北路—长堤路—和平北路—文明中路—白龙南路—海府一横路—群上路 9路(秀英―府城) 秀英大道—海秀西路—海秀中路—金垦路—金宇路—南沙路—龙昆南路—凤翔西路 10路(龙华总站―海南中学) 龙华路—大同路—海秀东路—五指山路—蓝天路—西沙路—龙昆南路—板桥路 11路(万福新村―府城) 海甸五西路—人民大道—三东路—海达路—二东路—和平北路—文明中路—白龙南路—海府一横路—海府路—红城湖路—龙昆南路—凤翔西路 12路(大昌村-海口一中高中部) 大昌村→省检察院分院→琼州大桥→海南广场→省图书馆→硕勋路口→蓝天试验学校→新海航大厦→国兴路西站→面前坡→昌茂花园→海德路→交通学校→坡博市场→海南电视台→海口晚报社→锦绣京江→关爱医院门诊部→农垦中学→金山小区南门→海口供电公司→中国有线海南基地→海口旧车市场→边检站→新村→海口车管所→业里村→景山学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背景及依据 (2) 1.1规划背景 (2) 1.2规划依据 (3)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5) 2.1指导思想 (5) 2.2发展原则 (5) 三、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7) 3.1基本情况 (7) 3.2产业发展现状 (8) 3.3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0) 四、产业选择及发展目标 (17) 4.1产业选择 (17) 4.2产业发展目标 (24) 五、产业布局 (26) 5.1布局原则 (26) 5.2产业布局 (27) 六、支柱产业发展规划 (29) 6.1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 (29) 6.2机械制造产业 (44) 6.3现代轻纺产业 (56)

6.4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 (66) 七、成长型产业发展规划 (78) 7.1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 (78) 7.2精细化工产业 (86) 7.3电子电器及信息产业 (96) 八、保障措施 (109) 8.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的前瞻指导性 (109) 8.2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积聚 (110) 8.3落实重大项目,壮大主导产业总量 (110) 8.4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技术保障 (111) 8.5强化资金筹措,拓宽融资渠道 (112) 8.6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平台保障 (112) 8.7实施人才工程,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113) 8.8完善物流体系,强化物流与信息保障 (113) 8.9加强土地供应,保障新增工业用地 (114) 附图1:赣州沙河工业园沙河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附图2:赣州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纵深推进赣州市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年强攻工业”的实施纲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章贡区实现向工业强区的跨越,结合章贡区实际及未来六年的发展趋势,特编制《章贡区工业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产业规划。 本产业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章贡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发展主重点,以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机械制造产业、现代轻纺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和培育扶持“三大成长型产业”(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电子电器及信息产业)作为产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六年章贡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任务、目标和方向等。 产业规划范围:章贡区辖区全境,包括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57个行政村、9个镇居委会、4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25.5平方公里。 本产业规划是指导章贡区工业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2014-2020)

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 (2014-2020年) 贵阳市商务局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一、规划背景------------------------------------01 二、规划要素------------------------------------01 第二章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一、发展定位-----------------------------------03 二、发展目标-----------------------------------03 三、发展战略-----------------------------------03 第三章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04 第四章重要市场规划指引--------------------------05 第五章规划实施建议------------------------------06

第一章序言 一、规划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城市化进程也驶入了快车道,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便是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而城市也随之不断“长大”。贵阳市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在省域内对未来的“城市化人群”拥有绝对吸引力。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后,开启了全省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篇章,贵阳市社会经济将出现“质”和“量”的大提升,伴随这个发展进程也必将面临着交通、环境、社会等诸多问题。为抓住这次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贵阳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措施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其中针对城市大型专业市场布局的优化调整便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剂良药,其意义在于: 1、落实“疏老城、建新城”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功能结构 城市化进程常伴随着这样的现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原来的城市郊区变成了现在的城市中心区,原来只适合布置于城市外围的功能区逐渐被包围在城市中心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城市发展的规模与结构,对其进行优化布局,让城市发展具有持续活力。对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布局的优化调整,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疏老城、建新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疏解部分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一项重要因素。 2、疏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大型专业市场健康发展 大型专业市场的运营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流、物流活动,对市场周边区域的道路交通产生重要影响。为确保城市道路通畅,在进行城市交通管制的同时也限制了进出市场的货运车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营。结合城市路网系统对大型专业市场进行优化布局,可以疏解老城区局部交通压力,促进大型专业市场健康发展。 3、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保证大型专业市场稳定发展 由于各种因素,贵阳市大部分现状专业市场存在规模小、布局分散、发展空间受限、相关配套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型专业市场的发展。本规划的出台,将促进城市形成合理的大型专业市场布局,能控制或避免各大型专业市场间的同

廊坊发展临空经济区的战略研究

廊坊发展临空经济区的战略研究 廊坊发展临空经济区的战略研究 一、廊坊形成临空经济的条件 首都新机场的建设将为廊坊带来新的契机,廊坊的发展一旦有效嵌入临空经济,必能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廊坊发展临空经济大有可为。一是有利于带动廊坊产业结构上档升级,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有利于廊坊全面对接北京。三是有利于服务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提升廊坊区域竞争力。廊坊作为河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门户,京津经济发展、城市拓展的腹地,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项目承载力、聚集力,为京津外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廊坊建立临空经济区面临的问题 随着首都新机场的建设,针对河北省的临空经济区可以分三个区域:第一个是核心区,大体是环绕临空经济区,包括240平方公里,其中,廊坊220平方公里,占90%以上;第二个是集聚区,把廊坊与霸州以北的地区基本上都规划在区域内;第三个是辐射区,大概有将近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囊括保定的北部和东部以及廊坊除了“北三县”(即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县)以外的全域。在这样的划分下,廊坊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具有很大的优势,加上廊坊与北京的区位优势,会进一步提升廊坊地区承载较为高端产业转移的区域竞争能力,进一步突出廊坊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的经济发展领军者地位。新机场为廊坊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样,廊坊发展临空经济面临着很大的的困境。

(一)廊坊发展临空经济经验先天不足。廊坊是河北省境内唯一没有机场的地级市,与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其他地级市相比,发展临空经济没有任何经验,人才、理论、规划和实践几乎都是空白。发展临空经济,政府、社会和市民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需要提高的空间很大。 (二)临空经济投资力度远逊于北京大兴区。据了解,围绕新机场,北京市将在大兴区榆垡镇建设57平方公里的新航城,机场工程总投资799.8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河北省的经济实力不能和北京市相提并论,投资力度将决定临空经济未来的发展潜力。 (三)临空经济发展规划现在还不能和北京对接。廊坊市在2009年,已经开启“临空经济区”的谋划工作,并对“临空经本文由收集整理济区”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与此同时北京大兴区也编制了相应的临空经济发展规划,和全国大多数临空经济区一样,一直处于各自发展状态,互不沟通,缺乏统一规划指引,如果京冀两地临空经济发展规划不能有效对接,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临空经济区竞争而产生内耗将不可避免。 (四)就廊坊现有的资源来看,政府的政策空间、劳动力水平和资本的来源、数量相较北京劣势是非常明显的,唯一的优势是土地。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临空经济区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临空经济区形成的主要的外部制约因素。 三、廊坊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规划 (一)目标定位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徐州市外经贸局开发区处 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开发区产业竞争力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反映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引领着地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明确开发区产业定位、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打造开发区产业优势,是现阶段开发区发展的紧迫课题。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和市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省级开发区发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省级开发区371家工业企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在分析研究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主要特点、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开发区产业发展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全市开发区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全市共有8个省级开发区,经国家核准的近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20多亿元,开发区共设立各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0多家。2007年,8家省级开发区实现GDP211亿元,同比增长56.11%,占全市的12.57%;业务总收入910亿元,同比增长48.1 %;一般预算收入

17.44亿元, 同比增长66.1 %,占全市17.37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 亿美元,占全市的63.88%;自营出口9.6 亿美元,占全市的58%。开发区道路、供排水、供电、通信、热力、绿化、污水处理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开发区主导产业逐显特色,开发区进入了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招商引资最重要的平台和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产业发展呈现出四个显着特点: 一是产业特色初步形成。徐州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同时积极培育光伏光电、清洁技术、现代服务业等特色比较鲜明的产业板块;丰县经济开发区以食品加工、盐化工和电动自行车为优势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沛县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以煤电铝一体化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新型材铝加工、农产品加工、煤化工三大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铜山经济开发区以工程机械、车辆制造、电子电器为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睢宁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棉纺织、白色家电、皮革皮具三大产业板块;邳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板材家具、纺织服装、煤化工三大产业,特色较为鲜明;新沂经济开发区规划了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三大产业板块,发展势头迅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