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再生操作规程

酸再生操作规程
酸再生操作规程

酸再生操作规程

1.主要技术参数

1.1机组能力:处理废酸量6m3/h

1.2废酸:来自酸洗机组

总铁量:120g/L

总HCL:200g/L(游离和化合)

1.3再生酸:HCL浓度190~200g/L

铁含量≤5g/L

产量约5880L/h

1.4氧化铁粉:Fe2O3≥98.5%

FeO ≤0.4%

SiO2≤0.02%

CL-≤0.01%

H2O ≤0.1%

原生粒度≤1.0 m

产量约985kg/h(废酸含铁120g/L)

1.5炉顶负压:-250Pa

1.6炉顶温度:395℃

1.7预浓缩器后炉气温度:≤95℃

1.8新盐酸性能及盐酸酸洗原液的配制

1.8.1新盐酸性能

新盐酸(工业合成盐酸GB320-93)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用于配制酸洗机组用盐酸酸洗原液,其性能指标如下表:

用于盐酸酸洗的新盐酸,严格限制氟含量,氢氟酸最大允许量为5PPm 。

1.8.2盐酸酸洗原液的配制

当新盐酸浓度N=31%,即每吨新酸含HCL 310公斤,H 2O 690公斤。

每吨新盐酸浓度31%,可稀释20%酸洗原液重量: Kg 155020

311000=? 每吨新盐酸配制20%酸洗原液稀释耗水量:

1550-310=1240Kg

式中:31为新盐酸浓度31%

20为酸洗原液浓度20%

举例:按上述公式计算,配制15500公斤浓度20%的酸洗原液,需要10吨浓度31%新盐酸,耗水12400公斤。

2.工艺过程叙述

来自酸洗机组的废酸,收集在废酸罐中,用废酸泵经废酸过滤器送入预浓缩器(流量用气动调节阀自动控制)。废酸通过预浓缩器循环泵经浓缩酸过滤器送至预浓缩器顶部进行喷洒,与来自焙烧炉的炉气(395℃)进行直接热交换,将废酸中的部分水份(约25~30%)蒸发掉,废酸得到浓缩。浓缩后的废酸由焙烧炉给料泵经废酸过滤站送至焙烧炉顶部,再经喷杆、过滤网、喷嘴进入焙烧炉进行喷洒。焙烧炉设有3杆喷枪,每杆喷枪上各装有5个喷嘴,喷枪可自动插入焙烧炉内部。

焙烧炉本体是个钢壳,内衬有耐火耐酸砖,在本体上呈切线均布3个烧嘴加热(600~650℃),使喷洒到炉内浓缩酸蒸发、干燥、结晶分解,其在焙烧炉内反应如下:

2FeCl 2+2H 2O+1/2O 2=Fe 2O 3+4HCL 2FeCl 3+3H 2O=Fe 2O 3+6HCL

分解后的Fe 2O 3固体颗粒,以粉末形式落在焙烧炉下部锥体中,经破碎机、

旋转阀排放出去,旋转阀可以使焙烧炉内部气体同外部气体隔离开,破碎机用来破碎从焙烧炉壁落下的团块。

焙烧炉炉内气体由燃烧废气、水蒸汽和氯化氢气体组成。焙烧炉顶部出来的炉气通过双旋风分离器将炉气中夹带的部分氧化铁粉大部分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氧化铁粉经铁粉返回管道和旋转阀返回到焙烧炉底部。然后焙烧炉气进入预浓缩器,在预浓缩器中,高温炉气直接与循环酸接触,冷却和清洗炉气中残留的微量氧化物,并进入吸收塔。

炉气进入吸收塔后用冲洗水吸收炉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冲洗水用吸收塔给料泵(与二级吸收塔共用,两塔流量由调节阀控制)经支管喷嘴送入吸收塔内喷洒,从塔顶部进入吸收塔的冲洗水均匀分布在塔中的填料上。在逆向流动中,从塔底部进入塔内的炉气与水接触,炉气中的氯化氢成分被水吸收形成再生酸,再生酸从塔底部自流至再生酸贮罐中。炉气进入二级吸收塔。

吸收塔顶部出来的炉气,经炉气管道从二级吸收塔底部进入塔内,在塔内吸收给料泵喷洒下来的冲洗水(均匀分布在塔中填料上)逆向接触,炉气中少量氯化氢成份再次被水吸收,生成含酸循环水,这部分水从塔底部自流至收集水罐中,作为吸收塔用水。

含有微量氯化氢气体的炉气从二级吸收塔顶部离开,经排烟风机(用除盐水或洗涤塔循环液喷洒风机叶轮,避免风机叶轮粘铁粉)进入洗涤塔。

排烟风机后是一台液滴分离器,在这里将炉气与液体分离。含有微量HCL 的炉气在洗涤塔下部进入,用冲洗水双喷嘴喷淋循环洗涤,在洗涤塔的上部烟囱用脱盐水再进行两段洗涤,洗涤水从洗涤塔满流至水收集罐,用于吸收塔喷洒,使含酸清洗水全部回收。

排烟风机控制全系统处于负压状态,(洗涤塔、液滴分离器除外)保证系统中不会有氯化氢泄露出来。

焙烧炉底部的氧化铁粉经破碎机和旋转阀由一气动输送系统输送到铁粉料仓,在料仓上部安装有一台塑烧板式除尘器,以过滤输送氧化铁粉时用过的空气,然后将空气排放到大气中。料仓中的氧化铁粉,经门型阀进到装袋机装袋外卖。

机组主要工艺过程参数,即温度、压力和流量在控制室中都可以显示出来,而重要的操作参数都自动地由PLC系统控制,设备的启动、控制和停车都可由键盘完成。报警和功能错误都由一个独立的报警备忘录中记录,因此,操作员很容易从控制室中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并由打印机提供班报告。

机组的电气传动和自动化仪表,用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简化操作。PLC系统可保证在系统出现任何故障情况下都能及时反映出来,可以连接自动报警、

自动停机。在无故障情况下,可以反映出系统的正常运行情况。在设备出现故障情况下,机组可自动停止运行。

本机组的启动和停止操作,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启动装置时,用煤气烧嘴加热焙烧炉,然后用水操作,直至达到正确的流量、温度和压力,再将水操作切换成酸操作,再生机组即可开始生产。装置停止运行时,则先切断酸的供应,改换成水操作,清洗一段时间之后,关掉煤气,提出喷枪,预浓缩器循环泵不能停,直到炉温低于90℃时停泵,避免高温热空气进入吸收塔,此时再生机组才能完全停止。

3.开工及停工

机组启动可在现场或控制室完成。开工前必须检查贮酸区和机组所有阀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打开计算机仪表控制电源和交流电机控制电源。

3.1开工步骤如下:

①启动高压(增压)给水装置,装置内水压力增加至喷杆内喷嘴和泵密封水所需压力,压力在0.6Mpa以上。

②启动冲洗水泵,打开冲洗水罐出口阀门,冲洗水泵将冲洗水由贮罐通过液位开关输送至再生装置,一部分水至收集水罐,另一部分至预浓缩器。

③随后打开吸收塔给料泵进出口阀门,启动吸收塔给料泵将冲洗水由收集水罐打至吸收塔,流量控制供给吸收塔的最小流量2000L/h。供给吸收塔的水喷洒在填料上。最后降至吸收塔的下部,由于吸收塔的放空阀关闭,冲洗水通过预浓缩器焙烧气体管道流入预浓缩器内。预浓缩器显示液位为1.2—1.5m,(调试阶段最后确定),炉气出口温度正常生产运行时控制在98℃以内,吸收塔后温度控制在85℃左右。

操作时冲洗水或废酸超量进入预浓缩器时,此时液位又没设自动控制,液体可由溢流口排至废水池。

二级吸收塔给料泵与吸收塔给料泵共用,并已启动。给料泵送来的冲洗水(最小流量控制在2000L/h)经支管喷洒在二级吸收塔内填料上,最后降至塔底部自流至收集水罐。

④最后预浓缩器循环泵启动。冲洗水由预浓缩器下部抽出打入上部喷洒。此泵只在超过预浓缩器液位(调试后确定)后启动。

烧嘴点火后焙烧炉气由以上方法冷却,这样可避免吸收塔损坏。

⑤随后洗涤塔下部装水,装水高度为:在洗涤塔循环泵启动前液位在0.5m 以上。

⑥打开洗涤塔循环泵进出口阀门洗涤器循环泵将水从底部抽出在顶部通过喷嘴在塔内循环喷洒,喷洒压力为0.2Mpa,喷洒量为80m3/h。

⑦待酸操作进行前打开废气排烟风机冲洗水阀门,废气冲洗水量约为1500L/h由流量计调节。注入风机的冲洗水被分离流至收集水罐。

洗涤塔循环泵启动后,启动排烟风机。随后负压控制系统PLC起作用。由负压控制器和频率控制马达调节装置负压度,保持焙烧炉顶负压-250Pa左右。随之风机前整个炉气管道都处于负压状态,以避免炉气渗漏。

⑧随后启动氧化铁粉输送风机,烧结板铁粉过滤器、旋转阀、铁粉破碎器、双旋风分离器旋转阀、启动助燃风机。

⑨点火烧嘴和主烧嘴点火,烧嘴装置点火之前首先检查有无空气介质和天然气供气压力(8-12Kpa),烧烧炉由空气清扫。启动助燃风机,装置自动打开控制阀约30%,且助燃空气清扫,如烧嘴没有打开,空气每30分钟自动清扫一次,清扫时间为20-30分钟。打开天然气放空阀放空约为10分钟,然后关闭放空阀,从取样管口处取样做爆破试验,无爆破,火焰状态为安全状态。

助燃风机启动时,电磁阀关闭,煤气流入点火烧嘴,随后校正点火烧嘴点火情况,当紫外线火焰检测器控制反馈信号正常约7-10秒钟后,主烧嘴点火。各烧嘴流量约为20~30%,根据温度调定。

煤气控制阀和空气控制阀慢慢打开,主烧嘴流量缓缓增加直至达到400℃。主烧嘴启动后7秒钟后,点火烧嘴关闭紫外线监测器检查主烧嘴火焰情况,当炉顶温度达到400℃时可下枪进行热水或酸负荷操作。

每次点火操作限定在7秒钟内。同时紫外线监测器给出炉内火焰情况反馈信号,否则给出“烧嘴点火失败”信号,点火烧嘴关闭。如点火操作失败,切不可以连续再点火,需等待计算机控制的设定间隔时间达到后再继续点火操作。

焙烧炉出口温度达到400℃启动焙烧炉给料泵,此泵只能在预浓缩器循环泵和排烟风机工作时才能启动。启动前打开阀门。浓缩酸流入焙烧炉给料泵。

如焙烧炉出口温度达到400℃,插入第一个喷杆,打开气动阀,冲洗水由喷杆喷入炉内,此时温度稍微降低,当温度再升到要求温度时,插入第二根喷杆,第三根喷杆操作步骤相同。

由温度控制系统,调节焙烧炉温度至要求值395℃,随后打开废酸泵进出口阀门,启动废酸泵,废酸由废酸罐经过过滤器输送至预浓缩器。

现在装置转换至酸操作。

酸操作时,焙烧炉温度必须达到如下参数:即炉顶温度395℃±5,炉膛温度控制在620℃±30之间。此时为最佳状态。

酸操作时,废酸在由预浓缩器循环泵、预浓缩器、过滤器及管道组成循环系统中循环,约30%的废酸及水被蒸发。5000L/h左右浓缩酸由焙烧炉给料泵喷入焙烧炉,压力为0.3Mpa,喷入焙烧炉内的废酸在高温下最终反应生成Fe2O3

粉和HCL气体。

转换至酸操作后,吸收塔出口阀门打开,再生酸自流入再生酸罐,吸收塔喷洒量是当时进入装置废酸量的90%。或用再生酸化验数据进行修改喷洒量。再生酸浓度一般控制在18~20%

根据需要“酸操作”随时可中断,切换成水操作,冲洗水再打至预浓缩器。

注意:吸收塔喷洒水量设定值根据再生酸HCL含量调节,喷洒水量的降低不能使再生酸HCL含量超过200g/L。

如酸操作中断30分钟以上,焙烧炉给料泵和循环泵关闭,需打开泵或管道放空阀门,浓缩酸管道必须放空防止结晶堵塞管道。

3.2停工步骤

关闭废酸给料阀,预浓缩器停止供废酸,同时冲洗水给料阀打开,通过液位控制供给预浓缩器冲洗水现在装置“冲洗水操作”,此操作可稀释浓缩酸中铁含量,以避免管道或预浓缩器内结晶。

关闭废酸给料泵,关闭废酸泵进出口阀门,注意泵管道放空,以防结晶。

冲洗水操作40分钟后,吸收塔放空阀关闭,吸收塔水量降至1500L/h,塔内稀释酸由气体管道流入预浓缩器。

关闭焙烧炉给料泵和阀门,“焙烧炉水操作”2小时排出炉内酸性气体。

在此操作时,逐渐减小炉能力,出口温度降至340℃时,关闭烧嘴将喷杆提出。如温度增加至410℃,应将1个喷杆再插入。

关闭助燃风机

然后装置通风约3小时,也即由排烟风机抽供空气清扫。

随后关闭其它设备,关闭排烟风机时,关闭冲洗水阀门。

给水装置保持运转

装袋装置操作时,铁粉输送风机运转。

再生机组长时间不运转需放空所有设备和管道。

3.3开停工示意,简图如下:

开工时:

→给水装置→冲洗水泵→吸收塔给料泵→预浓缩器循环泵→洗涤塔循环泵→排烟风机→氧化铁粉输送风机→铁粉过滤器→焙烧炉旋转阀→铁粉破碎器→双旋风分离器旋转阀→助燃风机→点火烧咀→主烧咀→焙烧炉给料泵→废酸泵→酸操作。

停工时

→取消酸操作→关闭废酸泵→选择“冲洗水操作”→焙烧炉给料泵→喷杆提出→关闭煤气阀门→助燃风机→冲洗水泵→吸收塔给料泵→排烟风机→洗涤

塔循环泵→铁粉破碎器→旋转阀→双旋风分离器旋转阀→铁粉输送风机→预浓缩器循环泵→停车。

4.有关操作说明

4.1机组首次启动时,不要使用不含铁的冲洗水,排烟风机部件材质为钛,此材质不耐不含铁的HCL液体。冲洗水溶液中最小铁含量为50mg/L。

4.2焙烧炉点火及烘炉

入户天然气或煤气总阀打开,管道充满气体后,首先进行放散15~30分钟,然后取样进行爆破试验,合格后方可点火。点火分两步进行,可在现场手动和控制室完成。首先用点火烧咀点小火,小火点着后火焰监测器发出着火反馈信号,如无信号反馈,说明点火失败,再重新点火。

再点火前,必须用空气对焙烧炉进行清扫,然后点火,反馈信号收到点火成功后,打开进炉煤气手动阀门并立即启动主烧咀,火焰监测器反馈信号显示点火成功,按最佳空燃比调节天然气或煤气和空气量,缓慢加热至正常操作温度。

4.3排烟风机运行中应缓慢加速,不可一次性由低速升至高速,当班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密切注意风压、风量和温度变化情况。设备运行中如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车进一步检查处理,处理好后方可重新启动,确保风机正常运行。

4.4排烟风机轴承座每月打开检查一次,看轴承是否缺油,应经常保持轴承内充满油品,平时可用轴承座上的油杯旋拧注油,所注甘油应为耐高温的油品。排烟风机运行前必须将喷淋水阀门打开,运行时保持水量2m3/h左右,严禁无喷淋水运行。

4.5焙烧炉喷枪上升下降时必须有专人看护,下枪时避免受阻,当枪头出现偏移保护管中心时,要及时用手扶正,如出现枪头触到保护管壁或超过保护外壁受阻时,切不允许人为的硬行往炉内投枪(此时提升装置汽缸仍需完成行程,钢丝绳可能出现跳脱滑轮槽事故)应重新操作汽缸,检查或挂好滑轮槽内的钢丝绳,确认无误方可重新进行喷枪下降操作。

4.6铁粉破碎机、焙烧炉旋转阀运行时,为防止因铁粉潮湿堵塞其设备和管道,必须控制好炉温和废酸喷洒量,焙烧炉降温不宜采用喷水降温,产生的铁粉应呈干燥状态,所以应控制好炉温,并经常检查铁粉料仓,铁粉输送管道和铁粉过滤器前后的压力,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7铁粉破碎机、旋转阀、双旋风分离器旋转阀、铁粉输送管道运行时,如因铁粉潮湿而堵塞,可采用敲打振动或打开设备侧面封盖清除铁粉。

这些设备,包括输送风机的轴承应保持经常注满油品(耐高温甘油)。减速

机、铁粉输送风机连续运行三个月更换一次新油(45#油)。电机应每班进行除尘处理,以防粉尘造成电气短路或影响散热。

4.8机组突然停电时,首先关闭天然气或煤气入户总阀门,依次将三根喷枪提出炉外,并打开焙烧炉顶部人孔盖(开度1/3~1/2)放散,此时三楼以上不得有人员停留,以免伤人。然后,按操作规程关闭相应设备阀门,使机组达到正常停车状态,待电力恢复后,按开工顺序开工。

4.9其它

a.每次开工点火都应做爆破试验,并对焙烧炉进行清扫后方可点火。

b.机组所有泵型号均为衬里耐腐蚀离心泵,任何时候不得空转。

c.每班检查所有轴承冷却情况和温度。

d.每班检查化验一次废酸和再生酸成份,指导下班调节再生酸浓度。

e.焙烧炉设有三套烧咀,点火时必须先点1#,后点2#、3#或先点3#,后点2#、1#,严禁同时点火。

f.机组操作时,控制再生酸浓度不得超过200g/L。

硫磺制酸工艺流程说明

硫磺制酸工艺流程说明 (1)原料工段 固体硫磺由火车运至硫磺仓库,采用人工上料方式,通过一大倾角胶带式输送机将硫磺输送至快速熔硫槽加料口处。 (2)熔硫工段 来自原料工段的固体散装硫磺由胶带输送机送入快速熔硫槽内熔化,经熔化后的熔融液硫自溢流口自流至过滤槽中,由过滤泵送入带助滤剂预涂层的液硫过滤器内过滤后流入液硫中间槽内,再由液硫输送泵输送到液硫贮罐内,液硫由液硫贮罐经精硫 泵(屏蔽泵)送到焚硫转化工段的焚硫炉内燃烧。快速熔硫槽、助滤槽、液硫贮罐、精硫槽等内均设有蒸汽加热管,用0.5?0.6MPa蒸汽间接加热,使硫磺保持熔融状态。助滤槽内设有助滤泵将助滤剂硅藻土预涂到液硫过滤器上。 (3)焚硫及转化工段 液硫由精硫泵加压经磺枪机械雾化而喷入焚硫炉焚烧,硫磺燃烧所需的空气经空气过滤器过滤后,再经空气鼓风机加压、干燥塔干燥后送入焚硫炉。 (4)干吸及成品工段 空气鼓风机设在干燥塔上游,即硫磺焚烧及转化所需空气经过滤器过滤、鼓风机加压后进入干燥塔塔底,用98%硫酸吸收 掉空气中的水分使出塔干燥空气中水分0.1g/Nm3,经塔顶除雾 器除去酸雾后的干燥空气进入焚硫炉。从干燥塔出来的浓度约

97.8%的硫酸流入干吸塔循环槽中,与来自第一吸收塔的吸收酸混合后,经干燥塔酸循环泵加压后送入干燥塔酸冷却器中,经冷却至约70C后送到塔顶进行喷淋。 由转化器第三段出口的气体经冷热换热器和省煤器II回收热量、温度降为172 C后一部分进入第一吸收塔塔底,塔顶用来温度75C、浓度为98.0%的硫酸喷淋,吸收气体中S03后的酸自塔底流出进入干吸塔循环槽中,与来自干燥塔的干燥酸进行混合并用工艺水调节循环酸浓度至98%后,再由一吸塔酸循环泵依 次送入一吸塔酸冷却器冷却后,送至一吸塔塔顶进行喷淋。另一部分一次转化气进入烟酸塔。塔内用104.5%发烟硫酸进行喷淋,吸收转化器中的SO3后,由塔底流入发烟酸循环槽,通过来自一吸塔酸冷却器出口的98%硫酸调节浓度为104.5%,然后经烟酸塔循环泵送入烟酸塔酸冷却器,冷却后的发烟酸一部分作为产 品送至成品工段,另一部分送入烟酸塔塔顶进行喷淋。吸收后的 炉气与另一部分气体混合后再进入第一吸收塔。 由转化器四段出来的二次转化气经低温过热器/省煤器I换热降 温后进入第二吸收塔塔底。该塔用温度为75 C,浓度为98%的 硫酸喷淋,吸收SO3后的硫酸自塔底流入吸收塔循环槽。而后经二吸塔酸循环泵加压,并经二吸塔酸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第二吸收塔喷淋。 98%成品硫酸由干燥酸循环泵出口引出,再经成品酸冷却器冷却至40 C后进入成品酸贮罐。

水处理操作规程

水处理操作规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水处理操作规程 (一)冷却塔的操作 1、打开冷却塔进出口阀门。 2、通电启动冷却塔风机。 (二)循环水泵的操作 1、循环水箱的补水:●打开手动补水阀,使水位达到浮球底 端。●关闭手动补水阀,打开自动补水阀。 2、加药装置的补水:●药箱补水(打开水阀,当水位达到一 定程度时,关闭水阀。)。●加入适量净化剂。●通电启 动加药装置进行搅拌,然后通过计量泵把药水送入循环水 箱。●上述程度完成,关闭加药装置。 3、打开循环水泵出水阀门。 4、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电机轴头(判断电机是否正常)。 5、通电启动循环水泵(观察电流变化是否在额定范围之 内)。 6、打开循环水泵进水阀门(观察工作压力的变化)。 7、打开过滤器进出口阀门,进行部分过滤。 8、在额定的压力情况下,如果过滤器压力不断的升高,必须 关闭过滤器进出口阀门,进行反冲。 (三)反冲洗水泵的操作

1、反冲洗水箱的补水:●打开手动补水阀,使水位达到浮球 底端。●关闭手动补水阀,打开自动补水阀。 2、打开反冲洗水泵出水阀门。 3、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电机轴头(判断电机是否正常) 4、打开过滤器排污阀。 5、通电启动反冲冲洗水泵(观察电流变化是否在额定范围之 内)。 6、打开反冲洗水泵进水阀门及过滤器反冲洗进水阀门(观察 反冲洗水泵的出水工作压力)。 7、观察排污口,当水清洁时,停止反冲。 8、关闭过滤器的排污阀门及过滤器反冲洗进水阀门。 9、打开过滤器进出口阀门,继续过滤。注:每两小时观察一 次: a)所有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立即 停止,进行检修;b)电流及电压的变化;c)所有进出口工 作压力; d)自动补水是否正常;e)定期注润滑油和齿轮油。 停机操作与上述相反(先停止设备运转,后断电)

纯水机安全操作规程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纯水机安全操作规程简易 版

纯水机安全操作规程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交换 1.1 先开启阳床出水阀,再开启进水阀,使 清水从交换器地底部发一定流量进入树脂层,经 管道至阴床. 1.2 开启阴床进水阀,再开阴床出水阀,使 阳床出水从交换器底部以一定流量进入阴床树 脂层,经管道送至混床. 1.3 开启混床,使一级纯水从交换器顶部以 一定流量通过树脂层,经管道输至纯水箱. 2. 落床 2.1 阳床:树脂失效后,关闭出水阀和进水 阀开启排气阀,使树脂层稳定降落.

2.2 阴床:关闭阴床的进水阀,开启排气阀使树脂层稳定降落. 2.3 混床分层:树脂失效后,开启混床的反洗进水阀,上部排水阀充分反洗至树脂全部抛起,然后关闭进水阀,依靠阳、阴脂的湿润密度差达到分层 3.再生 3.1 阳床:落床后,开启再生液阀及交换器底阀,启动再生酸液泵调整流量,使酸至上而下经树脂层进行再生反应排出.(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2 阴床:落床后,先开启再生液阀及交换器底阀,启动再生碱液泵,调整流量,使碱至上而下经树脂层后进行再生反应排出. 3.3 混床:先再生阴树脂,开启进碱阀及下

水处理设备操作规程

目录 总则 (2) 1一般要求 (2) 1.1运行管理要求 (2) 1.2安全操作要求 (2) 1.3维护保养要求 (3) 2各系统操作规程 (3) 2.1多介质罐的反冲洗、正洗及气洗工艺操作规程 (3) 2.1.1进气反洗 (4) 2.1.2进水反洗 (4) 2.1.3正洗 (4) 2.2软化器反冲洗、正洗及再生工艺操作规程 (5) 2.2.1正常工作 (5) 2.2.2树脂再生 (5) 2.2.3注意事项 (6) 2.3活性碳过滤器反冲洗、正洗及消毒工艺操作规程 (6) 2.3.1进水反洗 (6) 2.3.2正洗 (6) 2.3.3蒸汽消毒 (6) 2.3.4注意事项 (7) 2.3.5运行说明 (7) 2.4保安过滤器操作规程 (7) 2.4.1操作 (7) 2.4.2注意事项 (7)

处理操作规程 总则 1.为加强水处理的设备管理、工艺管理和水质管理,保证水处理安全正常运行,达到工厂酿造用水水质要求的目的,制定本规程。 2.水处理的运行、维护及其安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相关操作规定。 1一般要求 1.1 1.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厂处理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与技术指标。 2.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本厂处理工艺,熟悉本岗位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技术指标。 3.各岗位应有工艺系统网络图、安全操作规程等,并应示于明显部位。 4.运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按要求巡视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 5.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应按时做好运行记录,数据应准确无误。 6.操作人员发现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处理或上报主管部门。 7.各种机械设备应保持清洁,无漏水、漏气等。 8.水处理构筑物堰口、池壁应保持清洁、完好。 1.2安全操作要求 1.各岗位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启动设备应在做好启动准备工作后进行。 3.电源电压大于或小于额定电压5%时,不宜启动电机。 4.操作人员在启闭电器开关时,应按电工操作规程进行。 5.各种设备维修时必须断电,并应在开关处悬挂维修标牌后,方可操作。

7枸橼酸钠检验记录

柠檬酸钠(枸橼酸钠)检验记录 编号:R-SOP-ZL07-1-01 【性状】本品为。 【鉴别】 (1)钠盐鉴别反应:取铂丝,用盐酸润湿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另取供试品约100mg,置10ml试管中,加水2ml溶解,加碳酸钾溶液(15%)(配制批号)2ml,加热至沸,结果 ;加焦锑酸钾试液(配制批号)4ml,加热至沸,置冰水中冷却,必要时,用玻璃棒磨擦试管内壁,结果。 (2)枸橼酸盐的鉴别反应:取供试品溶液2ml,加稀硫酸(配制批号)数滴,加热至沸,加高锰酸钾试液数滴,振摇,;将溶液分成二份,一份中加硫酸汞试液(配制批号)1滴,另一份中逐滴加入溴试液(配制批号),结果。另取供试品约5mg,加吡啶—醋酐(3:1)(配制批号)约5ml(ml),振摇,。 【检查】 碱度取本品 1.0g(g),加水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配制批号)1滴与硫酸滴定液(0.05mol/L)(配制批号)0.10ml,结果。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g,加水ml溶解后,溶液。 氯化物取本品0.6g(g),按《氯化物检验操作规程》(SOP-ZL53-1)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配制批号)6.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结果。 硫酸盐取本品0.50g(g),按《硫酸盐检验操作规程》(SOP-ZL52-1)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配制批号)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结果。

酒石酸盐取本品1g(g),置试管中,加水2ml溶解后,加醋酸钾试液(配制批号)与醋酸各1ml,用玻璃棒磨擦管壁,结果。 易炭化物取本品0.4(g),置比色管中,加硫酸(含H2SO4 94.5%-95.5%)5ml,在90℃±1℃(℃)加热1小时,立即冷却,与黄绿色或黄色10标准比色液比较,结果。 干燥失重精密称取本品1g(1# g、2# g),依据《干燥失重检验操作规程》(SOP-ZL42-1)在180℃干燥至恒重,计算即得,干燥失重为%。 计算:干燥前:干燥后: ) --------------×100% = % ) ------------- ×100%= % 草酸盐或钙盐取本品2.0(g),加新沸过的冷水20ml溶解后,加氨试液(配制批号)0.4ml与草酸铵试液(配制批号)2ml,摇匀,放置1小时,结果;如发生浑浊,与标准钙溶液【精密称取碳酸钙0.125g,置500ml量瓶中,加水5ml与盐酸0.5ml的混合液使溶解,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每1ml相当于0.10mg的钙(Ca),配制批号】1.0ml同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结果。 在上述检查中,如不发生浑浊,应另取本品 1.0g,加水1ml与稀盐酸(配制批 号)3ml的混合液使溶解,加90%乙醇4ml与氯化钙试液(配制批号)4滴,静置1小时,结果。 铁盐取本品 1.0(g)g,置纳氏比色管中,依据《铁盐检验操作规程》(SOP-ZL47-1)检查,加水溶解使成25ml,加稀盐酸(配制批号)ml与过硫酸铵(批号)50mg,用水稀释使成35ml,加硫氰酸铵溶液(配制批号)3ml后,将供试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20ml正丁醇提取,俟分层后,将正丁醇层移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再用正丁醇稀释至25ml,与标准铁溶液(配制批号)1.0ml同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结果。 重金属取本品2.0(g)g,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10ml溶解后,加稀醋酸(配制批号)10ml与水适量使成25ml,按《重金属检验操作规程》(SOP-ZL40-1)第一法检查,与标准铅溶液(配制批号)1.0ml

锅炉水处理系统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文件名称 生效日期版本号页码 锅炉水处理系统操作规程 1 目的 1.1 为了保证锅炉用水水质符合标准,根据《低压锅炉水质监察规程》要求,特制 定本规程。 2 范围 2.1 本规程适用于包括LDZN(S)全自动浮动床钠离子交换器、LZDN900/30顺流再 生钠离子交换器、热力除氧器、机械过滤器等锅炉水处理系统的操作。 3 职责 3.1 由生产管理部归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规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 权限 4.1 生产管理部设备管理岗有权对操作技术进行指导和监督。 4.2 生产管理部系统作业区有权对规程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4.3 本设备的操作由具有操作资质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5 操作规程 5.1 LDZN(S)全自动浮动床钠离子交换器 5.1.1 运行规定

左右。 (2)再生盐:选用符合GB5462-992工业盐标准的盐,不用含碘量高和杂质多的食盐。 (3)控制盐液浓度8-12%。 (4)运行中,某罐盐位低于盐罐视镜后,可与另一罐串联运行,当另一罐盐位低于视镜中线时,应停止串联,进行加盐,如此周转加盐。 (5)人为停运或停用一天以上,选在“松床”位关机或关平面阀下排水阀。(6)插、卸其背面的各电器插头时将电源线插头从专用插座上拔除切断电源后进行。 5.1.2 设备操作 (1)控制器操作 A. 开电源开关,先自检,数码管显示0000-9999后自动按停机时工位 及剩余时间开始工作。 B. 关电源开关,控制器记忆当前状态,并停止工作。 C. 按复位键2秒不放,数码管显示RST,各工位时间置为出厂时数据, 从松床开始工作。 D. 修改流程时间:可在任何运行状态或高水位数码管显示HIGH停运期 间运行。 (2)调试。调试是根据现实原水水质、进水压力、出水量、出水水质要求设置工位参数。修改流程时间:松床15分钟(待排出水后加长),等待1分钟,再生30-45分钟(因盐罐在“再生”位开始进水溶盐,所以第一次再生时间要长),预置换8分钟,置换10分钟,清洗30-40分钟。

丙戊酸作业指导书医学检验

《文件已阅声明表》 《Procedure circulation form》 文件名称:丙戊酸检测作业指导书表号: KM-MP03?02?02 文件修改记录页

(Procedure amendment form) 表号: KM-MP03?02?03 文件信息表 (Procedure information form)

丙戊酸检测作业指导书 (Valproic Acid by Abbott Axsym) 1. 原理(Test principle):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荧光标记抗原由于分子量小,失去大部分偏振光

性,当抗原与大分子的物质结合后,分子量极大,荧光偏振光度就变大。标本中抗原与一定量的标记抗原和抗体进行竞争反应,样本中的抗原越多,与抗体结合的标记抗原就越少,从而激发的荧光偏振光度也就越少,通过已知浓度的抗原与荧光偏振光性的关系,可以测量未知浓度的物质。 2. 样本收集和储存(Specimen Collection and Storage): 样本类型(sample type):血清(serum)、血浆(plasma)(肝素,EDTA抗凝、枸橼酸、草酸抗凝)可用于丙戊酸的检测。 拒收标本(Specimen rejection):严重溶血、脂血、标本。 标本用量(volume):200uL血清/血浆 储存条件(sample storage conditions):在2--8°可保存24小时 3、试剂(Reagent): 3.1美国AXSYM 原装试剂。 3.1.1试剂内组份(components): 试剂盒(Reagent pack)100人份,2-8℃保存,使用累计时间不可超过112小时。 试剂1:一瓶(14.5mL)〈25%的羊多克隆丙戊酸抗血清,保存于普通的蛋白稳定剂中。防腐剂:叠氮化钠。(试剂瓶1) 试剂2:一瓶(8.6 mL)预处理液:保存于TRIS缓冲液中的表面活性剂。防腐剂:叠氮化钠。(试剂瓶2) 试剂3:一瓶(15.1 mL)〈0.01%的丙戊酸荧光标记物,保存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TRIS缓冲液中。(试剂瓶3) 3.1.2其它试剂: 探针清洗液:TEAH:氢氧化四(羟乙基) 铵,四瓶装(110mL每瓶)或两瓶装(220mL每瓶),含2%氢氧化四(羟乙基) 铵。15-30℃保存。 4号液:Diluent:稀释液,1瓶(10L)稀释液含0.1M磷酸缓冲液,防腐剂为叠氮钠和抗生素。15-30℃保存。 其它必需: Matrix cells:纤维杯 Reaction Vessels:RV杯(反应杯) 3.2 试剂准备:将试剂从冰库中取出并平衡至室温;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新试剂与前一批号试剂不同,则需做样本结果的比对,并记录,差异在允许范围内方可使用。Put reagent from refrigeratory to room temperature for proper time; New reagent lots must be tested in parallel with old lots before or concurrently with being placed in service to ensure that the calibration of the new lot of reagent has maintained consistent results for patient specimens. Record the results. 4 仪器(Instrument):美国AXSYM ABBOTT. 4.1 仪器准备(prepare apparatus):使用前将仪器的液体与固体垃圾清空;加入足够的蒸馏水,加入足够的4号液、纤维杯、RV杯。然后运行仪器操作软件。将仪器的试剂盘中加入所需的试剂。 5.安全防范(Safety Precautions):

混床操作手册

新树脂的预处理: 由于运输及保管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使新树脂产生脱水。凭肉眼和手感均可发现。如遇此种情况,为避免树脂与水和其它再生液的接触而产生爆裂破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必须将此类树脂浸泡在8%的食盐水中16小时左右(浸泡时最好经常搅拌),使树脂充分膨胀,经清水漂洗至无盐味后方可使用。没有上述现象,则树脂不必进行预处理。 树脂装填: 国内混床设备的树脂装填高度为阳树脂5(6)00mm,阴树脂10(2)00mm,非再生态时(即阳树脂为钠型,阴树脂为氯型时)阳树脂装填高度不能高过中排口,但也不宜低于中排口5cm。阴阳树脂装填比例为2:1(或1.5:1)。001×7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在下,201×7(717)阴离子交换树脂在上。 树脂冲洗: 树脂装入交换器后,用洁净水反洗树脂层,直至出水清晰、无气味、无细碎树脂为止。 用约2倍树脂体积的4-5%HCl溶液,以2m/h的流速通过树脂层。全部通 入后,浸泡4-8小时,排去酸液,用洁净水冲洗至出水呈中性,冲洗流速为 10-20m/h。 用约2倍树脂体积的2-5%NaOH溶液,按上面进HCl溶液的方法通入和浸泡。排去碱液,用洁净水冲洗至出水呈中性,冲洗流速同上。酸、碱溶液若能重复进行2-3次,则效果更佳。 阴阳树脂混合: 冲洗结束后,打开下进、上排阀,启动中间水泵(反冲洗使树脂层松动),将柱内积水排至树脂层面上100-150mm处时,关中间水泵和进水阀;2、打开小量排空阀,开启并控制进气阀门的进气量(进气压力为0.1-0.15Mpa),观

察上下窥视镜内树脂有节律的上下沸腾混合,使上下树脂颜色深浅混合一致。进气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3、混合结束后,关闭进气阀、排空阀,再迅速开启上进阀、中间水泵、下排阀(使树脂迅速沉降,防止树脂在沉降过程中重新分层)。同时也要防止树脂露出水面,否则树脂间会产生气泡,从而影响混床的出水水质(若混合效果不佳时,可以重复混合操作)。 注意事项: 运行一年以上,须检查树脂实际装填高度,如树脂层高不够了,就需要相应填补树脂。 混床出水指标主要有两项,一项是电导率<0.2us/cm,另一项是硅含量 Csio2<0.02mg/L,为合格。 如果混床周期制水量明显下降,出水指标不稳定,再生酸碱耗、水耗居高不下,那就要对树脂是否被污染及树脂强度等指标进行再生或检测。 脱盐水混床再生要求 说明: 1、反渗透膜进行化学清洗用柠檬酸溶液循环清洗的 2、混床的分层彻底、再生规范、清洗合格、混合均匀=出水电导率合格。 3、如果是铁中毒树脂会发红,多数原因是因为树脂在使用过程中因设 备中的铁、处理液中有铁,树脂污染一般是高价铁,可用5%左右的HCI进行处 理,最好循环,也可浸泡,时间在5-8小时,把高价铁变为低价铁。处理好后,树脂再用清水清洗。 混床出水电阻率≤1MΩ时混床需要再生。本混床的阴阳树脂再生操作规程采 用“二步再生法”——即先对阴离子(上部)进碱再生;再对阳离子树脂(下部) 进盐酸再生。* ?; O/ z2 t5 p. c+ o) z+ i 一、阴阳树脂分层

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保养水处理间应该保持干燥,水、电分开。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此项工作由生产厂家或本单位科室专业技师完成。水处理设备应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使用的工作电压、水质电导度和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阴阳离子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更换。1、石英砂过滤器根据用水量每周反洗1~2 次。一般每年更换1 次。2、活性炭过滤器反洗的周期为1~2 次/周,建议每年更换1 次。3、树脂软化器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每1~2 年更换1 次。4、再生装置其再生周期为每2 天再生1 次。5、精密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10m,一般2 个月更换1 次。6、反渗透膜每2~3 年更换1 次。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包括冲洗、还原和消毒,每次消毒后应该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做好维护保养记录。二、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电导率正常值约10s/cm。纯水的pH 值应维持在5~7 的正常范围。细菌培养应每月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透析机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 个月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内毒素<2 EU/ml;采样部位同上。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 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 次,参考2008 年美国AAMI 标准。表1.1 血液透析用水允许的化学污染物的最大浓度 污染物允许最大的化学污染物的浓度(mg/L)污染物允许最大的化学污染物的浓度(mg/L)钙2 (0.1mEq/L)氯胺0.1镁4 (0.3mEq/L)硝酸盐2.0钠70 (3.0mEq/L)硫酸盐100.0钾8 (0.2mEq/L)铜0.1氟0.2钡0.1氯0.5锌0.1铝0.01硒0.09砷0.005汞0.0002铅0.005锑0.006银0.005铍0.0004镉0.001铊0.002铬0.014

重金属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重金属检查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重金属检查的操作。 3.责任人 质控部负责人、质控部化验员。 4.内容 4.1.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H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4.2.简述 4.2.1. 本法所指的重金属系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 杂质。 4.2.2. 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分为三种检查方法,第一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或有机溶剂 如乙醇的药品,供试品不经有机破坏,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显色,检查重金属;第二法适用于不溶于水、稀酸或乙醇的药品,或受某些因素(如自身有颜色的药品、药品中的重金属不呈游离状态或重金属离子与药品形成配位化合物等)干扰不适宜采用第一检查的药品,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残渣经处理后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显色,检查重金属;第三法用来检查能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品中的重金属。 4.2.3. 三种方法显示的结果均为微量重金属的硫化物微粒均匀混悬在溶液中所呈现的颜 色。如果重金属离子浓度大,加入显色剂后放置时间长,就会有硫化物聚集下沉。 4.2.4. 重金属硫化物生成的最佳pH值是3.0~3.5,经实验,重金属检查选用醋酸盐缓冲液 (pH3.5)2ml调节pH值为适宜。显色剂硫代乙酰胺试液用量经实验也以2ml为佳,显色时间一般为2min。经实验,以每27ml中含10~20μg的Pb与显色剂所产生的颜色为最佳目视比色范围。在规定实验条件下,与硫代乙酰胺试液在弱酸条件下产生的硫化氢显色的金属离子有银、铅、汞、铜、镉、锑、锡、砷、锌、钴与镍等。 4.2. 5. 由于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且铅易积蓄中毒,故以铅作为重金属的 代表,用硝酸铅配制标准铅溶液。 4.3. 第一法 4.3.1. 除另有规定外,取25ml纳氏比色管三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与醋酸盐缓冲 液(pH3.5)2ml后,加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乙管中加入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25ml,丙管中加入与乙管相同量的供试品,加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溶剂适量使溶解,再加甲管相同量的标准铅溶液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用溶剂稀释成25ml;若供试品溶液带颜色,可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乙管、丙管一致;再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丙管中显出的颜色不浅于甲管时,乙管中显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

混床的再生方法步骤和操作要点

混床的再生方法步骤和操作要点 一、分层: 分层是将已经饱和失效(或未再生)的,还呈混合状的混合阳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开,以便再生。一般采用反洗的方法。分层前,可由下而上,以一定流速,通入床内树脂体积1至2倍的5%的NaOH,再行反洗。反洗流速约为4-10m/h,时间约为20分钟。 二、配酸碱: 按照4倍床内树脂体积的要求,分别配置5%浓度的HCl及5%浓度的NaOH,供再生时使用。 三、同步转型: 同步转型是将已经饱和失效的M+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及R-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同时转型成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及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使其恢复离子交换功能。同步转型时,给混床内上半部的R-型阴离子交换树脂通入3—4倍体积5%浓度的NaOH,给混床内下半部的M+型阳离子交换树脂通入3—4倍体积5%浓度的HCl。同步转型时间约60分钟。要点是:调节中排阀,控制中排出水的流量,必须使液位始终保持在上视镜的中部—在阴离子交换树脂表面上约5cm 处。 四、同步置换冲洗: 同步转型完毕,用反渗透淡水继续分别由上、下同步给混床慢速注水,

进行置换冲洗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以延长化学反应时间,节约化学再生剂的用量。同步置换冲洗时间约20分钟。 五、同步冲洗: 置换冲洗完毕,转入同步冲洗,洗掉多余的再生剂。用反渗透淡水继续分别由上、下同步给混床注水,进行冲洗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至中排管出水电导率小于混床进水,同时中排管出水PH接近中性。同步冲洗时间约20分钟。 六、气冲混合: 同步冲洗完毕,转入气冲混合。气冲混合时,由混床下部通入氮气或无油压缩空气,搅拌混床内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使其混合。气冲混合时间约15分钟。 七、注水: 气冲混合完毕,快速上进水;同时打开排气阀排气,至排气阀出水。排水1分钟关排气阀。 八、淋洗: 注水完毕,转入淋洗。淋洗状态与工作状态相似,只是淋洗时,混床的出水电阻率小于额定值时,需排放掉。淋洗时间约30分钟。 九、工作: 淋洗完毕,混床转入工作或备用。

烟气制酸工艺流程

该烟气制酸根据冶炼系统提供的二氧化硫烟气,采用了技术先进、经验成熟的工艺。烟气净化采用稀酸洗涤、绝热蒸发稀酸冷却移热、动力波气体净化工艺流程。干燥和吸收采用一级干燥、两级吸收、循环酸泵后冷却工艺流程。转化采用“3+1”式四段双接触转化工艺,“ⅣⅡⅠa—ⅢⅠb”换热流程。废酸处理采用硫化法处理工艺。 烟气制酸系统按工序分为净化工段、干吸工段、转化工段、酸库工段、废酸处理工段。 (1)净化工段 烟气制酸净化系统采用动力波泡沫洗涤烟气净化技术,该技术已在国内成功应用并国产化,其基本流程为:将由收尘系统来的温度为300℃的冶炼铜时产生的烟气送入净化工段,该烟气首先在一级动力波洗涤器逆喷管中被绝热冷却和洗涤并除去杂质,然后通过一级动力波气液分离槽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体进入气体冷却塔进一步冷却及除杂,由气体冷却塔出来的气体进入二级动力波洗涤器的逆喷段进一步除杂。从二级动力波洗涤器出来的烟气中绝大部分烟尘、砷及氟等杂质已被清除,同时烟气温度降至40℃左右,然后进入两级管式电除雾除下酸雾,使烟气中的酸雾含量降至≤5mg/Nm3。烟气中夹带的少量砷、尘等杂质也进一步被清除,净化后的烟气送往干吸工段。 净化工段中的一级动力波洗涤器、气体冷却塔、二级动力波洗涤器均有单独的稀酸循环系统。气体冷却塔的循环酸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将热量移出系统。稀酸采取由稀向浓,由后向前的串酸方式。根据废酸中含砷、含氟、含尘量从一级动力波洗涤器中抽出一定的量送至沉降槽、过滤器沉降。底流送至现有的铅压滤系统进行液固分离,产生的副产品铅滤饼可外售,其

滤液与过滤器的上清液一起送至废酸处理工段进行进一步处理。 (2)干吸工段 干吸工段采用了常规的一级干燥、二次吸收、循环酸泵后冷却的流程与双接触转化工艺相对应。干吸工段基本流程为将来自净化工段经二级电除雾器的烟气在干燥塔入口加入空气,将烟气中氧硫比调到1.0后进入干燥塔,在塔内与塔顶喷淋下来的95%硫酸充分接触,经丝网捕沫器捕沫,使出口烟气含水份≤0.1g/Nm3后进入SO2主鼓风机。来自一次转化的SO3烟气进入第一吸收塔,在塔内与塔顶喷淋下来的约98%的浓硫酸充分接触,吸收烟气中的SO3生成硫酸,烟气经纤维除雾器后进入转化工段进行二次转化。经二次转化的SO3烟气进入第二吸收塔,在塔内与塔顶喷淋下来的98%浓硫酸充分接触,吸收烟气中的SO3生成硫酸,烟气经纤维除雾器除雾后将酸雾量降至≤42mg/Nm3,然后由100m尾气烟囱排空。 干燥塔、第一吸收塔以及第二吸收塔均设有单独的酸循环系统,循环方式均为塔→槽→泵→酸冷却器→塔。干燥塔循环酸吸收烟气中的水分后浓度有所降低,而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的循环酸吸收SO3后浓度有所提高,根据工艺操作要求各自需维持一定的酸浓度,为此采用干燥和吸收相互串酸和加水的方式进行自动调节。系统中多余的98%酸或者93%酸可作为成品酸产出。 (3)转化工段 从SO2鼓风机来的冷SO2气体,俗称一次气,利用第Ⅳ热交换器、第Ⅱ热交换器和第Ⅰa热交换器被第四、二段触媒层出来的热气体和第一段触媒层出来的部分热气体加热到420℃进入转化器一段触媒层。经第一、二、三段触媒层催化氧化后SO2转化率约为94.3%的SO3气体,经各自对应的换热器换

水处理操作规程

水处理操作规程 一、启动搅拌泵,配制溶液。 (Nao溶液150g/l,Ald3溶液25g/l,高分子液 0.5g/l) 二、启动碱泵和提升泵,控制流量,使其PH达到7-8进入反应塔。再启动铝泵和高分子泵,流量为120l/h。 三、处理水终端PH为6-7,循环利用。 四、定期排放沉淀物,用过滤机压缩过滤。泥块由专人运走。 五、若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修理,设有应急池。 六、操作人员要勤观察设备是否正常,流量、PH是否在范围内,若不在,应及时调整。 七、工艺流程

司炉工制度 一、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钻研求精。 二、坚决按照“锅炉工操作规程”操作。 三、认真记录有关数据,必须准确、真实。 四、经常检查各处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赏时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五、按时上下班,上班时间不脱岗,不睡觉,保持头脑清醒。 六、做好并保持机械、场地干净卫生。 七、交接班做好各项交接,保持良好及时充分沟通。

保管员制度 一、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对业务精益求精。 二、帐目日清月结,做到真实、准确、及时。 三、做到帐实库符,经常盘点库存。 四、库存物品分类难堆放,做到有序整齐。 五、出入库物品仔细检查杜绝差错发生。 六、扫打库房做到:整洁、干净、卫生。 七、工具等物品借出应及时催还,做到出库记录,还回有记录。

水箱操作流程 水箱工艺流程: 相关拉拔前准备→拉原料→挂线→进水箱穿模具→开机(开机前检查)→停机卸→包装→入库 一、明确生产任务。1、从班长处了解所需生产任务; 2、明确使用设备、产品数量、型号、要求等。 二、拉拔前准备。1、上一班工作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沟通了解并检查相关共用设备状况和使用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特别注意检查电路系统各开关、设备线路是否漏电等(严防用电事故发生)。3、准备好个人工具、量具、劳保用品。4、检查并确保收线罐牢固、可靠、无松动。严防收线罐甩出造成事故。 三、拉原料。1、明确所用原料型号、机头位置、数量等。2、检查所用原材料有无黑丝、落锌、乱红、线径否在规定范围内,抗拉强度是否在范围内(过软、过硬都不允许)。整架丝当中是否有断头。如存在问题取出不合格原丝并做相关记录。3、搬运原料丝时必须保证收线框在搬运车的中心位置,做到前后左右不倾斜、不偏重。搬运过程中保持平稳搬运。严防搬运过程中造成翻框事故。必须保证框的稳定性,防止翻框事故。4、将原料丝放于抽丝架下时必须使丝中心对准抽丝架上第一块抽丝模具。 四、挂线。1、初次(或断线时)挂线时将原料丝从框内拉出并放入抽丝卡簧。检查过线滑轮是否灵活按顺序穿

柠檬酸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 一、填空 1.生产厂房内外必须保持清洁完整,针对柠檬酸生产的特点,地面应 做到无积水,积料。 2.设备在运行中严禁触摸,清扫,或擦拭泵,电机,搅拌的转动或移 动部分,防止转入或擦伤,发生事故。 3.湿手不准摸触电气设备。清理电机表面卫生时,绝对禁止用水冲洗。 4.板框在拆装或对孔时,由于必须站在板凳或滤板上,属高空作业要 注意安全,当站在滤板上工作时必须戴安全带防止跌落。 5.在上下储罐时应检查扶手铁梯是否牢固,上下时要小心抓牢扶手防 止跌落。 6.设备停运检修,必须开工作票,并要对检修设备拉电并挂警示牌。 7.在操作预分解时,必须戴防酸面罩和橡胶手套,防止被硫酸烫伤, 严禁应防碍操作而不佩带。 8.中和操作应注意碳酸钙的添加速度,防止因反应太快,而产生大量 二氧化碳气泡,使中和桶溢流,发生烫伤事故。 9.钠中和是剧烈化学放热反应,加酸速度应缓慢小心,防止烫伤,中 和时引风机必须开启。钠中和桶中如果需要添加入硫化钠时,必须防止硫化氢气体中毒。 10.所有加热器的清洗,清洗人员必须戴安全带,戴橡胶手套,以防烫 伤。安全带的挂沟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

11.带滤机控制柜,电机设备较多,在操作时要严格按照电器设备的启 动要求,特别要注意防止有水接触或进入控制柜和电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12.在操作阀门时应缓慢操作,防止料液喷射出来伤人,以及造成阀门 和管道的损坏。 13.离子交换柱在运行的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泵的流量,注意柱压,防止 压力变化过大造成柱体和管件崩裂或柱内负压,影响正常走料。14.精密过滤器达到规定值(0.5MPa)应及时切换,完全卸压后方可打 开上盖清洗。 二、简答 1.进入车间的着装要求。 答: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不应有可能被转动的机器绞住的部分,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禁止戴围巾和穿长衣服,工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禁止穿拖鞋、凉鞋,女工作人员禁止穿裙子、高跟鞋。辫子、长发必须盘在工作帽中。做接触高温物体的工作时,应戴手套和穿专用的防护工作服。 2.板框操作的注意事项。 答:板框油泵及板框油室是高压设备,在板框压紧或后退时操作人员必须首先检查确认阀门必须都已打开并正确,操作人员必须随时注意压紧或后退情况不得离开,油泵压力严禁随意调整,或超出额定范围,防止发生超压或油室炸裂事故。 3.在酸碱罐区内的操作注意事项。

反渗透纯水制水生产线操作规程

目录 一、宗旨 二、开机前的准备 三、开机 四、关于预处理填料的正反冲洗和更换 五、关于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 六、关于精密过滤器滤芯的更换 七、系统加药 八、关于水质管理的控制方法 九、停机 十、长期停机时应采取的措施 十一、生产过程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十二、生产过程中的应急和应急准备 十三、关于原始记录 十四、附件一:反渗透膜的污染和化学清洗 十五、附件二:反渗透系统产水量与水温关系校正值十六、附件三:絮凝剂和阻垢剂的配制公式 十七、附件四:铁离子、余氯和COD的测定方法 十八、附件五:污染指数(SDI)测定方法 十九、附件六:中联清毒液的使用说明 二十、附件七:反渗透纯水制水生产线岗位责任制

反渗透纯水制水生产线 操作规程 1、宗旨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养和生产责任心,以保证反渗透纯水制水生产线长期稳定正常运行,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2、开机前的准备 2.1反渗透纯水制水生产线开机前的准备工作,分为长期停机后再开机的 准备和间断停机后的开机准备两部分。 2.2间断停机是指非长期连续生产,即每天开机数小时或由于正常停机 (例如系统纯水水箱过剩)等因素所至。 长期停机是指由于节假日长假或设备大修或其他不可预见等因素所 至的计划停机。 2.3当间断停机发生后的再次开机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打开精密过滤器顶端和每组反渗透膜纯水出口取样排气阀。 B、检查预处理系统所有进出口阀门并使之处于正常运行位置。 C、检查反渗透后处理系统所有进出口阀门并使之处于正常运行位置。 D、检查RO主机操作面板上的所有控制按钮使之处于正确运行位置。 2.4当长期停机发生后再次开机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检查并调整预处理部分的所有进出口阀门使之处于正常运行位置。 B、按照本操作规程4.2中《关于预处理填料的正反冲洗和更换》所规 定的操作步骤对预处理部分的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中的 填料进行正反冲洗,并按规定要求对正反冲洗的效果进行严格控制 和检验。 C、检查并调整RO主机所有进出口阀门使之处于正常运行位置。 D、检查并调整后处理部分所有进出口阀门使之处于正常运行位置。 E、打开精密过滤器顶端及每组反渗透膜管纯水出口处的取样排气阀。 F、检查(用手盘动)生产线所有输送泵,传动电机,确认盘动无异常 现象。 G、检查RO主机操作面板上的所有控制按钮使之处于正确运行位置。 3、开机 当确认上述开机前的准备工作完善无误时,即可后动RO主机。具体要求如下: 3.1合上输入电源总闸。

水处理装置操作规程

水处理装置操作规程 一、启动前检查和准备 1、检查水压是否在0.1MP以上。水罐水位在1/2-4/5之间。 2、盐水、化验药品齐全有效。 3、检查树脂罐各工艺流程、各阀门是否在工作位置。 4、检查电机、泵体地脚有无松动,联轴器护罩、电机风叶罩、泵腔润滑油杯2/3处、压力表指针为0、接地齐全牢固,表面清洁。 5、用手盘动联轴器无卡、刮碰现象,松紧适度,缓冲垫完好。 6、泵轴机械密封严密无渗漏。 7、取水样检查水质情况,确定能否给锅炉供水。 二、启动操作 1、启动生水泵,观察压力表,压力上升后打开树脂罐入口阀门,待软化罐充满水后,如果合格可以给锅炉供水,如果不合格要进行再生。 2、运行中,经常观察设备的声音、温度、震动及时掌握运行情况。 3、及时检测运行中水质标准:硬度:≤0.6mmol/l 4、注意盐水系统情况,盐水浓度在10-15之间,并每2小时化验一次硬度。 三、树脂罐操作 1、反洗操作 反洗时打开放空阀、反洗出口及反洗入口阀,让水流自下而上地通过交换剂层。注意观察压力,反洗压力要控制在使树脂不流失为限,防止压力过高或过低。反洗时间15-20分钟,以出水清净为止。 2、再生(还原)操作 先开启交换器的排放阀和放空阀,将交换器的水排出一部分,但不能低于交换层,以高出树脂100mm为最佳,防止空气漏入离子交换剂层之间,待上部水排出后,关闭排放阀,然后开启盐液进口阀,启动盐泵至空气阀溢水时,开启下端排水阀进行再生,流速控制在

3-6m/h,时间为30分钟,至排水阀排出盐液为止,静止10-15分钟,然后进行正洗。 3、正洗操作 正洗时,开启正洗排水阀和正洗进口阀,自上而下用清水进行冲洗,正流速可控制在6-8 m/h,时间为1小时,正洗后期要勤化验。硬度达到0.03mg/L Cl-小于45 mg/L时,正洗完毕。 4、运行操作 关闭正洗排水阀,打开运行出口阀,根据用水需要调整入口压力,保证水罐水位在规定范围,当水质超标时,及时再生,正常后要定期化验。 四、维护保养 1、定期清除过滤器杂质。 2、定期检查树脂是否中毒或缺少。 五、注意事项 1、熟悉本岗位设备流程及各阀门用途,严格控制锅炉用水水质标准。 2、设备运行前,必须认真检查各阀门应处的开、关位置,防止因错开、关闭阀门而导致设备发生事故,定期对交换器进行反洗。 3、按规定交换时的水,如接近失效时应每小时进行一次化验,并做好记录,发现硬度上升到规定值时,要及时停止出水,进行再生处理。 4、每班次必须对软水泵、盐泵、盐池及各种化学药品进行检查,及时掌握软化水储备情况,并做好各类报表的填写工作。 5、设备的运行状态实行挂牌管理,防止发生误操作,各电气设备操作脚底下应铺设绝缘胶皮,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无水枸橼酸 检验规程

1. 目的:建立无水枸橼酸的标准检验技术程序。 2. 范围:本公司生产的无水枸橼酸。 3. 责任者:检测中心。 4. 程序: 4.1 中文名称:无水枸橼酸 4.2 分子式:C 6H 8 O 7 4.3 分子量:192.10 4.4 性状 4.4.1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色晶体或颗粒,极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微溶于乙醚。4.5 鉴别 4.5.1 取本品少许,用直火炽灼,即缓缓分解,但不发生焦糖臭(与酒石酸的区别)。 4.5.2 本品显枸橼酸盐的鉴别反应 4.5.2.1试剂 4.5.2.1.1 稀硫酸 4.5.2.1.2 高锰酸钾试液 4.5.2.1.3 硫酸汞试液 4.5.2.1.4 溴试液 4.5.2.1.5 吡啶-醋酐(3:1)试液 4.5.2.2试验 取枸橼酸约10mg,溶于2ml水中,加稀硫酸数滴,加热至沸,加高锰酸钾试液数滴,振摇,紫色即消失;溶液分成两份,一份中加硫酸汞试液1滴,另一份中逐滴加入溴试液,均生成白色沉淀。 取枸橼酸约5mg,加吡啶-醋酐(3:1)约5ml,振摇,即生成黄色到红色或紫红色的溶液。

4.5.3本品的红外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263图)一致。 4.6 检查 4.6.1 试剂 4.6.1.1 标准硫酸钾溶液 4.6.1.2 25%氯化钡溶液(取氯化钡2.5g研细,加水10m溶解即得)4.6.1.3 醋酸钾试液 4.6.1.4 比色用氯化钴液 4.6.1.5 比色用重铬酸钾液 4.6.1.6 比色用硫酸铜液 4.6.1.7 无水甲醇 4.6.1.8 吡啶 4.6.1.9 碘 4.6.1.10 二氧化硫 4.6.1.11 醋酸 4.6.1.12 氨试液 4.6.1.13 氯化钙试液 4.6.1.14 草酸铵溶液 4.6.1.15 乙醇 4.6.1.16 正丁醇 4.6.1.17 铁标准溶液 4.6.1.18 过硫酸铵 4.6.1.19 30%硫氰酸铵溶液 4.6.1.20 硝酸铅标准溶液 4.6.1.21 硫代乙酰胺试液 4.6.1.22 稀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