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课内)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课内)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课内)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课内)

复习计划 2周

文言文阅读考察正越来越成为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套“大餐”。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积极应对中考文言文阅读,成为中考语文成败的关键。

明确考察方式及复习方法

纵观近几年来的语文试题,课内文言文的考查方式可归纳为:

一、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

特别是重点的文言实词,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古今异义词2、通假词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5、词的感情变化。

方法连接:

1、夯实基础,强化识记。

对于课下小注,老师要跟踪检查,毫无疏漏。

2、背诵与默写相结合。

二、文言句子的翻译

从句式看,考察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被动句、意动句、倒装句等。(此类句式老师知道即可,学生没必要掌握)从内容上来看,这些句子在文本中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

方法连接:

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要求做到“信”(准确)“达”(流畅)“雅”(优美),其中,“信”是最重要的。

三、阅读理解

主要是通过补充填空或者是简答的形式达成目标。内容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

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近几年来,还有增加了对写法(表现手法)的考察。

方法链接:

重视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与适当拓展,学会判断出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四、拓展延伸题

这些主观题一般可以分为体验类题型、启示类题型、评价类还有想象类,概括类等题型。

方法:

1、紧抓住要点不放松。在答题时一定要体现能表现文章主题或人物思想性格的关键词。

2、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来做。譬如不得随意图突破题目中对字数的限制等。

3、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尤其对一些正反面均可以做答的题目,尽量选取主流观点,这样回答相对容易些。。

【典例解析】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甲)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1)陶后鲜有闻 (2) 濯清涟而不妖

(3) 亭亭净植 (4) 相与步于中庭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3、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心情。(4分)

解析:

第1题考查了对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掌握情况,解答时必须根据平时对文言词汇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答案为:少;洗涤;竖;走。

第2题考查正确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的是:以直译为主,把握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翻译,并且与原文的表达方式、遣词及句式特点尽量保持一致。答案(1)我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第3题考查了文章的写作手法及探究人物思想情感的题目。这一类阅读理解应当

建立在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整体把握上。这也是文言文复习时应重点把握的。此题的答案:托物言志、壮志难酬的苦闷。

实践训练

一、【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日光下澈虽鸡狗不得宁焉

2、翻译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3、填空

①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

②甲文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使“赋敛之毒”与“异蛇之毒”形成强烈反差。

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点字

略无阙处至于夏水襄陵

2、翻译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水皆缥碧()②互相轩邈()

③好鸟相鸣()④经纶世务者()

3.简答。

①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

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

④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4.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充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四、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斯:登斯楼也微斯人

B.极: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C.景: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D.忧:忧谗畏饥生于忧患

2.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而:感极而悲者矣后天下之乐而乐

B.若: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C.则:则有心旷神怡则有去国怀乡

D.然:满目潇然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

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D.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

4.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岁中)B.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前句写无风时水面的月影,后句写微风时水面的月光)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前句写狂风声音凄厉,后句写波浪来势凶猛)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前句写天空乌云密布,后句写湖面昏暗阴沉)

5.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

话,惧怕人家讥讽、瞧不起。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一阴一晴,都写得情景交融。

6.解释下列短语。

①日星隐耀:

②樯倾楫摧:

③一碧万顷:

④静影沉壁:

五、《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

①鱼,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4.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本文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6.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参考答案

一、1①澈:穿过,透②虽:即使 2、①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②回来后有滋有味地吃着自己土地里出来的东西,用来度过我的余年。 3、①唐代柳宗元②动静结合,对比衬托

二、1、①通“缺”②上 2、①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②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 4、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三、《与朱元思书》1.A 2.①青白色②高;远③美丽④筹划、治理 3.①奇山异,天下独绝。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D

四、《岳阳楼记》 1.A 2.D 3.B 4.C 5.B 6.①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②桅倒了,桨断折③一片碧绿,广阔无际④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五、《鱼我所欲也》1.D 2.C 3.①鱼是我所喜欢的②不单单是贤明的人存在这种思想,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是贤明的人不丧失它罢了4.正反对比举例论证 5.舍生取义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亦若是则已矣 B. 是进亦忧,退亦忧 C. 是谓大同 D. 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 困于心,衡于虑 D. 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 (2)B (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C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舍然:释然。谓疑虑隔阂顿消。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 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互相借用;包括同音通假,;双声通假,迭韵通假。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 ⑶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答题时应注意,汉语成语的来源,有的是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人们喜欢用古典作品中的某些语句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长期习用,便变成了成语。根据文章内容作答。 【附参考译文】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探寻金钥匙,打开阅读文言之门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近两年中考题的探究,归纳中考考点,熟悉常见的中考题型; 2、探究有效的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掌握翻译实词、理解句意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如何寻找出有效的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中考是一场战争,则我们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知彼”就是知道考什么?怎么考?“知己”就是掌握有效的方法,从容答题。本节课我们就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出发点来探讨中考文言文的复习的有效策略。 (二)探究考题,归纳考点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下发的材料——我省10、11年的中考题,归纳考点。 金钥匙一:明确考点 朗读节奏、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把握文意 概括要点、探究写法、领悟情感、评价人物 关键考点:文意把握:朗读节奏、实词理解、句子翻译。 其中朗读节奏定为选择题,答题方法以后再讲,本节课重点讲实词理解,句子翻译。(三)细读题目,明确要求(熟悉题型) 比较两种题干设置语: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都强调了什么要求?要翻译语境含义(词不离句) 比较 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有什么不同的要求?上一句是要求意译,下一句是直译。 音译与直译也是两种方法:直译:字字句句落实。意译:基本意思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难以直译则用意译。

(四)认真解题,归纳方法 1、学生做题:文言文(一) 讨论做题方法。 2、学生做题:文言文(二) 讨论做题方法。 3、教师归纳:实词解释的方法: 夯实基础(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调用积累、语境推测、利用常识、联系成语、参考注释等翻译句子三个要求: 信(准确翻译)达(流畅表达)雅(语言优美) 翻译句子六种方法: 留:专用名词可保留不译。如国号、人名、地名、官职等。 补:补充被省略的成分。如:省略的主语等要补充。 删:删去不必要译的词。如:某些发语词、语气词等可不译。 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如:“妻子”换成“妻子子女”。 调:调换词序。如:倒装句要调换词序。 选:对一词多义的情况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4、学生运用方法完成文言文(三) (五)课后练习 2011、2010江西中考题 (六)小结 今天我们寻找到了解题的方法,有这些钥匙在手,祝大家中考旗开得胜。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 【课标要求】 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 ②、背诵优秀诗文。 【知识概要】 ①、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识别通假字; ②、句式:把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起来,把颠倒的词序转换过来; ③、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中心。 ④、从文体特点上辨别不同类型(记叙类、非记叙类)的文言文,进行分析、整体感知。 【中考指津】 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教材篇目为主,重点考查我们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常见的考点有:①把握文言虚词;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③翻译文言语句;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⑥问题探究能力。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6个小题,前1~4题以理解、运用为主,后1~2题为拓展延伸或综合性实践类题目,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 【典例借鉴】 例题(青海湟中县实验区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由是感激 ..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 2.用“/”给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 第①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并在选文中用

中考文言文阅读——中考复习专题

10、文言文阅读 复习内容(考点): 1、课内文言文阅读; 2、课外文言文阅读; 3、文言文比较阅读。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中考总复习-语文》84-88页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考点 从阅读材料来源上看,文言文阅读可分课内、课外、内外各一的比较这三种情况。而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 课内文言文阅读有:1、释词(实词、虚词);2、译句;3、概括内容、理解思想、进行感悟;4、鉴赏写法;5、朗读节奏停顿(断句)。 课外文言文阅读,往往增加了断句,减去了鉴赏写法。 文言文比较阅读,往往增加了比较,减去了鉴赏写法。 二、方法指导 1、文言词语解释 文言实词解释,侧重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义项。 文言虚词解释,主要有起指代作用的(之、其),起组合作用的(以、于、为),起连接作用的(而、则、乃),起语助作用的(也、乎、哉、焉)。 2、文言语句的翻译 (1)翻译的原则。信:即翻译准确无误,忠于原文。 达:即翻译顺畅通达,无语病。 雅:指翻译自然生动,富于表现力。 (2)翻译的方法。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包括特殊习惯用语如“谪、迁”等), 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留: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事名等,照录不译。 补:即翻译时补出省略成分。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词。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3、对思想观点进行评价、感悟和对写作手法进行鉴赏 (1)解答评价、感悟类的试题。 意在笔先,有问必答;先亮观点,再述理由;简述清楚,言简意赅;用标志性语言,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等;联系生活实际。 (2)鉴赏写作手法的步骤 疏通文意,感知内容;揣摩全篇写法;看结构、看表现手法、看语言特点。 三、教师解读典型例题。 四、教师讲析“专题训练”。 五、课后作业:学生做完《中考总复习-语文》86-88页“专题训练”。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得分评卷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3826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 ..(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教学内容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 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

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复件 中考文言文阅读篇目中重要句子翻译的整理复习

中考文言文阅读篇目中重要句子翻译的整理复习 《<论语>十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夸父逐日》 9、道渴而死。译文: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公输》 10、夫子何命焉为?译文: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1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译文:北方有人欺侮我,我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12、请献十金。译文: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13、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14、然胡不已乎?译文: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 15、胡不见我于王?译文: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16、此为何若人?译文:这是什么样的人? 1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译文: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行为一样的。 18、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文: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住了他的进攻。 19、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译文: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可是我不说。 20、虽杀臣,不能绝也。译文: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鱼我所欲也》 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平邑第二中学周辉 复习目标: 1.知道文言实词的考点分类,掌握部分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2.知道文言文筛选信息题常见的题型,掌握筛选信息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如果把我们语文比作一棵大树的话,文言文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所以文言文在我们的学习和中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十年我们临沂市文言文都考了哪些课文。(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近十年有六年考的是纯课内的文言文,两年的课内外比较,两年纯课外。由此可以看出课内文言文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分析完这些同学们可以做到胸中有数。 接下来的两个月,对于文言文我们该怎么复习呢?同学们你认为文言文试题可能会考什么?(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下考试说明,到底和同学们说的一样吗? 二.考什么?我要明白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筛选文中的信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怎么考?我要清楚 接下来我们根据我们临沂市2015年的文言文的5道中考题,我们看看都对应了考纲中的了哪个知识点。 中考实例,投放(2015临沂市中考)《满井游记》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生明确。师补充: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自考试说明出台以来一直有,但却没考到,我认为很重要,这一考点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一下。 根据我们去年的中考得分情况,失分比较严重的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两点和筛选信息作为复习的重点。首先我们看一下文言实词的复习。 四.怎么学?我要知道 明确:以九下六单元的文言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为例文进行复习指导。 (一)文言实词的含义。 1.学生做中考文言文实词题,见学案。 2.做完之后小组讨论分析中考文言实词重点考察有哪几类词语。 师生明确: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多音字 3.学生互问互答 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分类分篇目找出相应的考点,以比赛的形式学生互问互答。(如果时间允许,再增加老师问,学生抢答环节) 4.达标测评(课件出示) 找几名学生上黑板展示,做完后学生同桌互批互改 5.集体讲评 (二)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学生做中考文言文虚词题,见学案。

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复习归纳[超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归纳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 舜(shùn) quǎn(畎)亩傅(fù)说(yuè) 胶gé(鬲) 叔áo (敖) 百里xī(奚) 空fá(乏) 行拂(fú)乱 动心忍(rèn)性曾(zēng)益拂(bì)士 二.词语练习: (一)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原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4、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二)解释一词多义: 1.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 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2. 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 (三)重点词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代词,这些。今动词,表判断。也:这个词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人恒过 ..:经常犯错误。苦其心志:使他的心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饿.其体肤:使……受饿。 空乏 ..其身:使……缺乏。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困.于心:使……困惑所以:用这些办法。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 ...: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而后喻.:了解。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动心忍性 ....: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入.:在里面。指国。出.:在外面。指国外。 外患 ..:来自国外的祸患。指外国侵略。 三.翻译句子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交给这些人。 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他的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不顺利。 5.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6.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7.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憔悴枯槁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8.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国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威胁,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三)、按要求默写: 1. 孟子认为,人要成才担任治国重任的前提条件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 .论述艰苦磨炼益处的话: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说明国无忧患易遭灭亡,可用“生于忧患”来激励自己,在自处顺境时,应用“死于安乐”来警戒自己。 4.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5.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积累练习: 1.这篇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先儒家学派的著作,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是孟子和他的门人弟合著的。 2.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孟子为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的基本主是“民为忠,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 ③鲁公治国________ 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 汝心之固公善之 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 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 (2)改变;穷尽;修建;决断或决定

初中文言文复习整理

初中文言文复习 一、解释加点词要点 1.了解文言实词的单音节构词特点 在现代汉语中,词绝大多数是由两个以上的字组成,例如,“老师”、“红彤彤”等。但是在文言文中,绝大多数词都是单音节的,也就是一个字构成的。因此,在解释文言加点词语时,就必须把单音节的词,解释为双音节的词。例如,解释《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齐”解释为“齐国”,“师”解释为“军队”,“伐”解释为“攻打”,“我”解释为“我国”。再如,解释《出师表》中“臣不胜受恩感激”中的“感激”,必须作为两个词来解释,“感”,解释为“感动”;“激”,解释为“激动”。 2.区分古今词义异同 现代汉语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古汉语到了今天,词语发生了很多改变,有的古义消失了,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语缩小了,还有的词义变的与今天截然不同了。例如,解释《曹刿论战》中的“牺牲玉帛”的“牺牲”,古义指“猪牛羊作为祭品”,而在现代汉语中,“牺牲”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利益或生命”,如“牺牲生命”、“牺牲个人利益”,这里的词义就是扩大了。再如,在解释《为学》中“西蜀之去南海”的“去”时,就要解释为“距离”或“离开”,与现代汉语意思就大相径庭。 3.注意文言通假 在古代,尽管有些汉字还没有造出来,但是古人照样能够表达出来那些还没有造出来的例如汉字的意思。例如,往返的“返”,在两千年前还没有造出来,因而,在《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就借用了“反”字来替代“返”。又如,在“河曲智叟亡以应”中,古人又借用“亡”代替没有造出来了“无”。 文言通假现象大致有四种情况。 ①利用近音与同音字来代替。例如,在《扁鹊见蔡桓公》中,“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句中,“还”字替代“旋”字;《核舟记》中,“左手倚一衡木”句中,“衡”字替代“横”字。 ②用声旁字代替形声字。例如,在《扁鹊见蔡桓公》中,“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这两个句子中,用“汤”与“齐”分别代替了“烫”与“剂”。 ③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例如,在《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句中,利用形声字“材”代替了声旁字“才”。 ④利用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代替。例如,在《愚公移山》中,“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王闻之闻:听说 B. 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 C. 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 D. 王且何利利:好处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②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答案】(1)B (2)C (3)D (4)①(1)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②魏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解析】【分析】(1)B.“寡人愿子之行也”翻译为“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愿”意思是“希望”。故选B。 (2)“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翻译为“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第一讲复习《论语》 一、《论语》是记录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与《》《》《》合称“四书”。 二、解释文言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学而不思则罔. 5、思而不学则殆. 6、论语 7是知.也 三、翻译句子 1、学而时习之译: 2、温故而知新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4 四、简答: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关于孔子,你知道多少,请简单介绍一下。 五、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 1、温故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师: 3、择善而从: 第二讲复习《桃花源记》 一、简介作者作家作品: 二、积累下列文言词语 1缘 2、英 3、穷 4、豁然 5、旷 6、俨然 7、属 8、阡陌 9、交通 10、黄发垂髫 11怡然 13、具 14要 15、咸 16、绝境 17、无论 18、延 19、辞去 20、不足 21、扶 22、向 23、志 24、诣 25、规 26寻 27、津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 2、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译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译 四、举出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并解释 世外桃源: 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 五、简答题 1、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①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②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2、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①存有戒心,保住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②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3、作者设计渔人有“愚人”之意,请分析。 ①发现世外桃源却离开②言而无信,告知太守③不复得路,却做标记。 4、对联:优美富饶安定平和,生灵涂炭战乱频繁。优民生痛苦,盼百姓和乐。 5、桃花源三奇:①环境奇美②与世隔绝时间久③社会生活宁静和谐 6、“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能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 人生道路上想有所作为,必须要经历一些身心的磨难。挫折造就伟人。 第三讲复习《陋室铭》 一、简介作家作品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 》 二、积累下列词语 1、名 2、斯 3、馨 4、鸿儒 5、白丁 6、调 7、案牍 8、劳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简答题 1、《陋室铭》一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章从环境的清静幽雅、室中人 的博学多识、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三个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 2、对《陋室铭》的末句作赏析: 答:作者把陋室比作受世人景仰的诸葛庐、紫云亭,暗示自己就是像他们一样的贤德人物,虽住在陋室中但品德高洁,胸怀大志,富有才能,从而深化了主题。文章结尾用孔子的话 收束全篇,强调了陋室不陋,令人回味无穷。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1)类比,引出中心、(2)类比陋室(3)暗喻惟吾德馨 4、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答: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