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张东荪

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张东荪
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张东荪

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张东荪

在中国这样干燥的学术界,人们的思想这样浅薄,要有一本比较上有心得的著述真是难得了。所以挽近出版界,除了翻译以外,很少有价值的东西。友人梁君漱溟在这个沉闷时代居然把他的新著出版,好像在黑暗中点了一盏明灯,所以我们都有先睹为快的心。梁君寄给我两本,—一一本是给家兄的——同时却都被人抢去了。后来我还是向友人李君石岑处借来,始得一读。我读了以后,不由得起了一个批评的心,口头上也尝和友人闲谈时批评好几次,然而总想做一篇比较上有系统的批评。本来批评也不是容易的:第一须彻底了解著者思想的背境;第二须于复杂的观念中提纲挈领而不断章取义于支节;第三须在批评中借明批评者的立脚点。

当我们未读他的全书以前,我们看见他这个标题《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总以为是列举东西文化之异同与哲学之差别。等到我们读完了他这书,我们虽则也发见他列举东西文化之不同点,并且关于哲学也制了一个表。他从西方化先说起,他承认科学与民治是西方文化的面目,这是时人所反复称道的,不是他的发明。但他却以为这只是西方化逐渐开发出来的面目,而还不是西方化所从来的路向。他以为不从路向上去探求,而只模仿面目是终久不会模得象的。于是他辟了唯物史观,从佛家唯识派上另建了一个“生活史观”。他的最根本的一段是生活的定义:他说生活就是连续的努力,用他的术语来表示,就是现在的我对于前此的我之奋斗。现在的我,不须十分解释,就是向前活动的一念,也就是意志的现时一要求。至于“前此的我”,他是拿这话来表:(一)为前此自己而成的物质世界,(二)与我相同的“他心”,(三)支配殆成定局的宇宙之自然律。他说连续不断的要求是大意欲,而生活就是大意欲对于这殆成定局之宇宙的努力。他把生活下了明切的定义,于是又把文化来下定义:文化就是生活的样法;文明是生活中的成绩品。他说人类生活的样法有三种:一种是向前要求而努力前进的;一种是持中自己的意志,而使其自安,不放其突进的;一种是设法复返于原始无冲动的状态以取消生活的。他说第一种是西方化;第二种是中国化;第三种是印度化。他说西方化石发挥理智的作用,所以直觉运用理智;中国化是在自得其乐的直觉,所以理智运用直觉;印度化是从理智中发出否定生活的方法,所以是理智运用现量。于是我们便知道所谓“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只是“哲学观的东西文化论”,而不是民族心理学的东西文化论。近来科学发达的结果,民族心理学离了社会学心理学而自成一科。虽则书籍尚不甚多,然而逐渐出版,必成一个大观。因为近来心理学几乎注其全力于本能(instinct)的研究。虽则本能的分类各学者所主张极不一致,并且行为派(behaviorist)更把本能看做不是先天固定的,然总不免是由遗传而增减其程度。照这样说,先天与后天本没有严格的界限。例如好奇心(curiosity),各民族就很不相同,即以中国而论,其在知识方面好奇心就不甚发达。因此我相信将来民族心理学一天一天发达起来,必从本能与民族的关系上发见许多道理——或则发见二次的(scondary)民族本能也未可知。如梁君说中国人有中庸的性质,西洋人有算账的习尚,这都是民族的特性。不过这些特性不是不能变的。美国郝金博士(W.E.Hocking)在他的《人性及其改造》(Human Nature and its Remaking.1918)一书上讨论本能甚详,最后并论到人性的改变。他说意志除了自己变更以外是不能变改的,但经验是内外相应的,所以意志由经验而自变。这话很对,因此我们不必因民族有特别本能而就以为不能采用他族的文明了。这一段话并非与梁君的书不相干,读者须知我是主张用科学(即民族心理学人种学地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来研究东西文化的。我以为象梁君那样把东西文化之根本都还元到哲学上,之能算一种观察而不能算研究文化全体的方法。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我以为有二个问题:(一)文化还是从哲学产生的呢,还是因为同出于民族根性而彼此有互相影响呢?(二)文化与哲学的范围是绝对相应的么?在这两个大问题下,先有许多小问题,就是如梁君讲中国哲学只举了一个孔子,究竟老庄申韩么等算不算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有什么关系?又如梁君对于

印度哲学只举一个佛教,——尤其是唯识宗——佛教以外的思想究竟如何呢?中国哲学与印度哲学我因为根基太浅不能详举,而对于西洋哲学曾看过几本书,我觉得不必以近代哲学论而即以希腊哲学来讲已是万花齐放,异说纷呈了。虽各种哲学学说影响于该民族的生活有势力大小的不同,然却不能说该民族绝对不受某一学说的影响。于是我们从两种事实上看:一个事实是无论那一民族,其中的哲学学说都不止一个,并且是很复杂的,但是其民族中的各种哲学虽互相反对而都带有这个民族的特性;一个事实是思想的交通,如印度哲学却不一定在印度,所以在一个民族中可以有一种哲学思想竟和他族中的一种哲学相同。从这两种事实便证明:哲学是哲学者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他发明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虽受民族根性与时代背境之影响,却有些是出于个人的努力(即创造力)。于是我们对于前述二个问题都解决了:就是于第一,文化不是哲学所产生,因为同时影响于文化的有许多相反的哲学学说,所以不能说中国文化是孔子哲学所产生;于第二,文化与哲学的范围不相应,因为哲学终有些是个人的努力,这种个人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决不是该民族中人人所同具的。所以我的意思,无论中国文化(依梁君定义即中国人的生活样法)与孔子思想有多大的关系然而总是两个东西;印度文化无论与佛家思想有何等关系然而终不能并为一谈;至于西洋则更复杂了。象梁君这样把文化还元到一个哲学学说,我总觉得这种态度未免太过了。其实所谓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洋哲学只不过是一种徽识(symbol),用以象征某种思想罢了;而所以用此徽识并无他意,不过因为他原始发生的地方在那里罢了。所以有人说梁君此书精采全在下半部,这句话在我看来,就是说梁君此书在论哲学的比较而不在论文化。梁君若专就哲学来分类比较并说明是根于民族性,这样便是说哲学自哲学而文化自文化,其间有密切的关系;并非说哲学如电影的镜口中放出。果真这样,我便十分满意,因为我细绎梁君语气,如说印度人走第三条路,中国人走第二条路,西洋人走第一条路,好象是说印度人,中国人,西洋人,各自故意于许多可能的路中择取一条路,以为安身立命之所。其实我们决不可把一个民族认为一个自觉的单体,我们即取哲学的见地,以为民族即是大我,但须知小我本不是整个的,而何况大我呢?我们个人的行动都未必能严正一贯,又何况集合的民族呢?人类无论如何,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创造即自由;一方面是群体的支配即合化。虽两方面是互相辅翼的,但却不能说只有社会而没有个人,也不能说只有个人而没有社会。——即不能说社会是实在,而个人是假现或反之。于是我们便不能说某一民族是根于哲学的见地而走某一条路,而只能说某种哲学比较上吸收某种民族的根性最大,则其学说可认为代表的思想罢了。我深信孔子的思想可以代表中国的思想之大部分,然不能说中国文化就是孔子的哲学。因为孔子总是一个个人,有些个人的创见。

所以我对于梁书的最浅的批评是只认他专是从哲学方面而观察文化的,不认他是从全体上(as a whole)研究文化。

梁书最精的地方自然是论佛家哲学的了。我于佛学无研究,不过觉得世人的谭佛都是蒙头盖面,唯有梁君此书乃真说透。他先从佛家的做工夫上说起,须知佛家的“修”是根于他的宇宙观与人生观而一贯的。他说做工夫的第一步是排斥知识而复返于现量;第二步是更进而实证真如。第一步如看鸟飞,但见鸟而不见飞,也不辨其为鸟;第二步如看鸟飞,不但不见飞,并亦不见鸟,真是空无所见。为甚么要做这样工夫呢?他背后却有一种根本原理。佛家以为本体好象一个静止的大海,而生命即其突起的一波,波一起了,于是才有物我与能所。波若自落,则一切皆无,岂不是复返于真如么?因为波自落则没有了个体,没有个体则无物,无物则无空间,无空间则无时间,宇宙便“还灭”了。此理已由梁君在其第四章中讲得非常精透。照这样说,佛家是以为宇宙由动而成,但是这个动却是静的变幻,所以非复返于静,不能证得绝对,因此主张做工夫,从这一点上看,我是佩服佛家有实验的精神——这种精神和科举(学)的精神没有两样,所以佛家不是单纯的诡辩。这是我佩服佛家而以为是

西洋许多哲学家所未见到的。

但我对佛家思想向来有一个怀疑,因为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曾信仰过佛学,后来却一天一天怀起疑来了。我以为照这样做工夫(我以为不做工夫而谭佛理便不是真佛学),一个人证得真如以后怎么呢?于是便有两个问题:(一)是不是因为静止的大海已起了无数的波,其中一波自落是不中用的,非无数的波都自落不能到真如境界?(二)假定是如此,则修行证果地个人仍须生活在世上则应如何生活?在这个地方佛家的矛盾便发现了,所谓无数的波自然包括无生物在内,我知佛家决不如此之浅见:主张把生物复返于无生物,无生物再复返于绝对,生物与无生物之区分正犹动物与植物之区分,不是由植物再变为动物,须知动植物同是由单细胞的元形生物而分歧发展以成,况生物与无生物并无严格的分界,所以决不能说做生物很苦,而做无生物则很乐,这种浅薄无理的思想当然不是高深的佛家所应有的。于是我们不能不问生物的人类可做这种工夫,此外动物植物矿物又将如何呢?这是一个疑问。况宇宙既是非一非多,而又一又多,则不但其中的一物修行不中用并且此一物的界限先就不成立。于全宇宙的大生命流中如何一个小流能独反抗呢?这是第二个疑问。假定大生命流止息了,则在发动以前与止息以后,这个时间既不是一个时间则便是绝对的了,宇宙止息而仍有绝对的时间,岂非一个不可解么?这是第三个疑问。此外,则我们又不能不问静止的大海,何故无端起波?起信论讲真如生灭二门而论到无明熏染,其中矛盾很多。即照唯识家的说,七识执阿赖耶以为我,七识又自阿赖耶变现影象,则何以阿赖耶要自己打成两截加了重幕呢?这是第四个疑问。从这些疑问上看去,佛家尽管做工夫,而离“还灭”“超绝”远得很。所以依我的愚见以为佛家以做息止生活的工夫而生活乃是一个矛盾,因为佛家要息止个人的生活很容易——自杀便行了——而要息止宇宙的大生命则绝难。要主张个人为还灭宇宙而生活终不免是一个矛盾。我从这个见地,以为佛家只是一种理想而不能算一种文化。因为一班佛教民族(印度蒙古之类)的生活虽受佛教的影响,然大部分是出于下等动机,即如中国佛教即很盛,然而所有的和尚能找到有几个知道佛家真谛的。因此我以为佛教自佛教,佛学自佛学。梁君把佛教,就认为佛学,说他是一种绝有力的文化,使我不能不怀疑。须知佛教的流行固然是由于释伽(迦)的精神之伟大,然而也必由于佛教有一部分的“俗化”——如天堂地狱福田等说。本来为息止生活而生活的人非先对于生活有了彻底领悟不可,自然是很少数。纵使有这种人而终不造成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只不过个人的理想罢了。我故以为印度文化究竟如何却是一个待考的问题,梁君所说只是佛学,似乎不必把印度文化混在一起。这是我所直感的一点,还不敢十分自信,所以这一点,我也肯让步。但我以为梁君推测未来文化的趋势,主张佛家文化将于较远的未来而大兴,这种主张是我所大反对的了。我以为这种“超绝”的“从事”(即从事于超绝的工夫)只能问可能与不可能。如其可能则今天也可能,如其不可能则今天不可能,明天也不可能,断不能说今天不可能而明天就可能。果真如此,则我们不能不问明天所以异于今天在那些地方。若说是条件未备的关系,则条件显然是不在自身而在环境,照在梁君所说好象人类现在还没有这种要求。将来向前追求到无可追求的时候必定发生向后追求的要求。梁君以西洋的淑世主义(meliorism)已到尽头,而折入自得主义(即中国思想)为例证。我以为这乃是梁君观察的差误,后当详论。除一点外,梁君实无法证明将来人类对于生活一定比现在人类更要烦些。在我的意见,生活即是奋进,而奋进中本含有烦闷,所以努力的人生观是一个正流,而厌世的人生观则是一个伏流,表面虽然是逆的,却也是正流的一个附属品。我们只要看许多厌世的人便知道:他们尽管悲观却尽活着。所以生活既是奋进不断,则永久没有满足。所以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前进的冲动;一方面是不满之感。好象一张纸,一面白而他面黑,其实只是一张纸。因此我以为厌世的哲学决不会消灭,然也决不会大盛。我把厌世哲学认为生活的奋斗中之怨声,奋斗不已,则怨声自不会绝。但这种思想只能是一种伏流而不能成为一种文化,也不能为那一民族所独有,因为奋斗中的怨声是人类所都有的,不限于某一民族。

我对于梁书除上述一点最不满足以外,尚有最不满足的一点:就是梁君说中国的自得其乐主义将代西洋向前奋进主义而兴。我以为梁君这个观察是错了。我们从现代西洋文化的变迁上讲,在思想方面,科学的发达如故,不但科学的原理即应用科学也天天在那里进步,新式的机器层出不穷,近来更发明“人工学”(human engineering)科学的方法来统御人工,足见功利思想之发达了。至于哲学,则当然是詹姆士、柏格森、罗素等的天下。詹姆士、杜威是讲淑世主义的,不必多说。柏格森与倭伊铿完全是主张动的,和孔子的悠然自得主义绝不相同。梁君说倭伊铿思想有接近中国化的倾向,不免有些误会。我对于倭伊氏书止看一二种不敢断言如何,但曾与友人张君劢谈过,他对于倭氏学说很有研究,他说倭氏完全主张奋发,他的精神生活是猛进的不是随便的。此外如新实在论派的罗素,不但其说是根据于科学,并且论到文化与社会问题完全是主张创进的——和柏格森的原理相合。若说社会方面,则现代最大的潮流是社会主义。据我看,社会主义完全是个人主义的反动。因为西洋个人享乐主义太发达了,发达到穷头不能不更进一步而变为社会享乐主义:即用集合的手段(collective means)以谋福利而代自由竞争的手段。所谓社会主义即是社会享乐主义,乃是享乐主义的进一步(方法上进一步)并不是调节意欲。即如梁君所引的基尔特社会主义,其实和其他社会主义不过方法不同,而根本并没有差异。我以为梁君为甚么有这种差误的观察,其中必有一个缘故:就是梁君最初讲西洋文化是向前要求的,又讲是以直觉而运用理智的(所谓直觉照梁君讲即是先发见有自我),而后来梁君却把西洋文化只看做物欲的征逐。

须知物欲的征逐是向前要求的一个表现,却不能是向前要求的全部。否则西洋文化便无太(太无)价值了。除非老顽固,决没有这样诋毁西洋文化的。但是梁君后来却没有把这个区别弄得清楚。

我承认近来西方的思潮很反对物欲的征逐,如反对国家主义,如反对战争,如反对阶级制度等。最显著的是罗素,此外如克鲁泡特金与基尔特社会主义派,所以梁君所引各说诚然不差,然这些说只是主张向前追求应改变方法而不是主张持中意欲以自得安分。质言之,即西洋现代的思想,以为以前因为向前要求用了自由竞争的方法以致同类相残过甚,现在须得改用互助的手段,专心于征服自然。所以从征服自然这一点上看去,便知即主张性善的克鲁泡特金,也就与孔孟大不相同。总之现在西洋思想,虽是向“爱”字上走,但其爱只扩张到全人类而止。象佛教主张不杀生而吃素的思想,仍是他们所不了解的。即此,便是证明他们仍是向前要求,而绝不是持中意欲。并且据我看来,西洋这种乃是更进一层,以前是个人逐物,所以同类相残,以后变了社会逐物,则所得更多。如共产主义的思想就是这样,他主张用集合的力量(即社会)为个人造幸福,所以我说这是社会的享乐主义,既为社会的享乐主义则有两点必须注意的:(一)享乐必须平均;(二)必须免去牴牾。因这两个条件则物欲(即物质文明)不能不减去一部分(如太侈奢而无实用的东西),而同时逐物的动机也不能不加以修正。我有一个浅近的比喻:若是持中意欲必是有了马车就不必造汽车,点了油灯不必制电灯;而社会的享乐主义则不然,乃是要使得个个人都坐汽车,个个人都点电灯,甚至于还嫌电灯不快电灯不亮,更用科学的发明来制造更快更亮的,所以他仍是向前要求的。

现在我略一附述我个人的主张,我是不赞成持中意欲的。因为我们若不取顺着生活本来的趋势以奋进便应得息止生活。这种持中的方法实在要不得。息止生活只有能否问题而没有时期问题。如其不能则应得顺着本来的趋势以前进。持中调节是勉强的,既不能减除痛苦又不能满足意志,所以我认为这种控制意欲是一种不自然地生活,一旦与物欲(即物质文明)相遇,没有不立败的。中国现代道德堕落到这班地步全是为此。因为中国人向来过这不自然地生活,一遇到物质文明所以立刻便变坏了。我以为从此以后中国人没有法子再可抑止他的意欲了,因为他本来是饥虎,不看见食物便罢,一旦看见还不要立刻跳出来么?等到已经跳出来了,再讲孔孟之道以为救济,必是劳而无功的了。所以我对于梁君的结论:“(一)要排

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部承受,而根本对于其态度须改过;(三)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三条中之前二条完全同意。我以为中国所应采取的自然是除去物欲征逐的奋进主义,换言之,即淑世主义。这种主义是根据新科学的,——罗素论人性有创造冲动,如克鲁泡特金论互助为进化之因素,皆由是出于科学的研究。须知这种淑世主义一方面虽不控制“欲”而他方面却极力扩充“爱”。妙在调和众欲而成大欲,即是不使个人福利相牴牾而造成人类的大福利。换言之,即使自利与利他各得其所并合在一起以发展到极高度。这种生活完全是奋进而不是持中的。至于这种人生观的哲学则唯用主义(pragmatism此字译为实验主义实不甚妥)可为代表。可惜中国人几乎没有真了解唯用主义之精神。唯用主义以认识论为基础:他以为真伪之唯一的标准是在效用。如我看见一个铅笔,是不是真的呢?若我能拿他写字则当然是一个铅笔了。否则我实在无法证明他真是铅笔与否。但唯用主义的精髓却不仅在这一点,他以为真既是有用,即是“善”,则真便不是固定的乃是在创造中的。所以他不承认已成的实在,而只以为实在是在构造中(in making)。换言之,即没有已成的宇宙,而宇宙是在自身创造中。他以为认识不是对于已有的东西而从外发见,乃即是自身创造。因为他把主观与客观凝为一片,而只是一个实现(realization)。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他既不是观念论又不是实在论,既不是唯心又不是唯物,和梁君所述佛家宇宙观的下半段(即动以后)是相类似的。可惜现在一班介绍这个主义的人们往往侧重于唯物方面,把他弄得很浅薄了。我以为这种认识论与本体论必是对于佛学有素养的人方能理会,这是我的意见,与梁书无直接的关系,所以不必在这里详述。

梁君的上述三项中,虽前二项是我所赞成的,但加上第三项便使我不能不怀疑了。因为梁君是反对东西文化调和论的,梁君在他的书上对于这种调和论驳得十分痛快,我本是反对调和论,所以十分满意。却不料梁君最后于全盘承受西方化上,同时又主张重提中国原有的态度。二者并行,是不是调和呢?这一点使我非常怀疑。不过我也相信一个民族有他由历史而来的根性,断不是一旦要采取外来的文化而就能立刻办到的;并且外来的文化充分灌入以后,固有的根性也不会消灭,必仍杂然呈露于其间,所以总不免有些变态,不过这些仍是小节。我们须知西洋文化实在已不仅是西洋的了,已大部分取得世界文化的地位。例如梁君所举得科学与名治,就最浅近的而言,我敢问那一民族能不坐火车点电灯么?如其不能,便是已经跪在科学的面前了。将来人类的交通日密,全地球的人类渐渐同化起来,自然都向这一条路走。因为奋进以征服自然而扩张生活本是生命固有的倾向。西洋文化既是大部分上含有世界文化的要素,则我们采取西洋文化便不是直抄他族的东西,乃是吸收人类公同德东西。我并非说西洋文化全体上一丝一毫都是世界文化,但我敢说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上只能占一很小的部分,而印度文化则是一个伏流,不过是正流所附属的一种相反表现罢了。

我对于梁书的批评已说完了。我认梁君确是当代中国学者中第一个能深思的人,梁君确有哲学的天才,我不能不希望梁君再有第二部名著供给我们。

附白梁君此书第三十一页(商务印书馆版)上引证我的话,其实乃是友人朱君匡僧说的(可查《时事新报》《学灯》)而不是我说的,我曾写信给梁君请他更正。后来他复信说已经排好,是来不及了。所以我特在此声明一下。

《时事新报》副刊《学灯》,1922年3月19日

敬畏生命答案

敬畏生命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的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甲】可是,渐渐地,【乙】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丙】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丁】我几乎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敬畏生命阅读答案】敬畏生命阅读答案。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 a (A.猛烈、B.强烈、C.剧烈、D.热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 b (A.得不偿失、B.事半功倍、C.惊心动魄、D.骇人听闻)的壮举。 1.根据上下文意,在a、b两处选择最适合的一个词语,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 (2)________ 2.下面的四句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们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把序号填在相应的空白处。 A.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敬畏生命阅读答案】文章敬畏生命阅读答案出自B.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尔风起 C.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 D.我感到诧异和震惊。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揣摩文中加粗的时间短语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文中的“白色纤维”是指什么?文中的画曲线句子对“白色纤维”的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5.如何理解文章中“我几乎第一次遇见生命”这句话?

三年级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1、《袋鼠(dài shǔ)与金子》三年级阅读和答案 一只老袋鼠带着它的孩子出远门,当它走累了,放下孩子休息(xiū xǐ)时,发现身边有一堆(duī)金子。老袋鼠看了金灿(càn)灿的金子,仍然(réng rán)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袋里。路边的小草对袋鼠说:“你不会用你的鼠袋装(zhuāng)上满(mǎn)满一袋金子?” “不,”袋鼠说,“我还是要我的孩子。在母亲的心中,失去了亲人,金子也一钱(qián)不值(zhí)。 1.用短文中的话写一写,为什么袋鼠不爱黄金只爱孩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举出母亲爱你的一两件事例(l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护动物》三年级阅读和答案 野生动物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人类的好朋友。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兽类约有450多种、鸟类有1186种、爬行类320种、两栖类210种左右、鱼类2000多种。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近些年,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其数量越来越少。其中的原因,有气候变化或自然灾害引起动物生活不适,有人类乱砍滥伐,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还有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这些珍贵动物就有在球上灭绝的危险。 1.读了这样的新闻,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怎么才能保护这些野生动物? 2.读下面的两则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然后自己也写一写。 (1)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2)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生活与哲学基本学习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 汤阴一中周艳梅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③哲学的功能(作用):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一般知识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 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小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 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 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 题和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 是什么: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为什么: 为什么是 基本问题 ①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 题的回答。 哲学的基本派别 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 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为什么是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 义的基 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 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 义的基 本形态 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 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一定借鉴意义。 哲学和时代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又对时代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批判功能:批判旧的制度和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塑造功能 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产生 “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三大发现”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成为可能,从哲学上论证自然界唯物辩证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马哲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 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条件

【阅读理解】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

【阅读理解】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 1.五华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4分) 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3分) 3、有~~~~~~~~~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3分) 参考答案: 1、春夏秋秋 2、金黄、杏黄、火红色 3、“下过一场秋霜……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2. 阅读感知,回答问题。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 1、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 2、这一段共有—————句话。先写—————,接着描绘————,然后描写———,最后写————。 3、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一句把————比作————,另一句把————比作———。

阅读理解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理解】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精选及答案1.五华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4分) 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3分) 3、有~~~~~~~~~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3分) 参考答案: 1、春夏秋秋 2、金黄、杏黄、火红色 3、“下过一场秋霜……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2. 阅读感知,回答问题。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 1、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 2、这一段共有—————句话。先写—————,接着描绘————,然后描写———,最后写————。 3、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一句把————比作————,另一句把————比作———。 参考答案: 1、夏天美丽 2、四树木茂盛早上的雾太阳草地上的花 3、阳光比作箭草地比作成大花坛 3.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课外阅读。 筷子 ①说起中国的筷子,话可就长了。 ②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到了商代,筷子称为“箸”(zhù),大约过了上百年后改为“筷”。从读音和字形上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 ③使用筷子不只是能吃饭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好处呢!通过实验发现,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进食方便,()可以锻炼手指的协调性,增强脑力,十分有益身心健康,真是一举多得啊! ④中国的筷子原料各异、做工精细。杭州天竺筷,是由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选用上等毛竹或优质楠木做原料,以国内特产的生漆打底、附面。漆筷头上印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 A ] 陕西省商洛地区生产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是陕西省一项著名特产。它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崖冬青木”为原料。制作时,烙花艺人用300~500℃的电热钢火笔,在细细的筷子上绘出明快雅致的花纹。[ B ] ⑤中国筷子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C ]现在,在国外凡吃中餐者,几乎都用筷子。大家以学习使用筷子为乐趣。许多来中国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的筷子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递了浓浓的友谊之情。 (1)短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筷子”的? 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入第③自然段的括号中。 (3)短文中标出了[A][B][C]三个位置,如果把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就被一位加拿大记者带回了自己的国家。” (4)第③自然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能不能删去?结合短文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 【答案】(1)围绕“①筷子历史悠久;②使用好处很多;③原料各异做工精细;④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这四方面回答。 (2)不但……而且…… (3)C (4)不能删去。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写出使用筷子的好处。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而且……”。 (3)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判断,并且结合所给三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2016年82敬畏生命学案及答案

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 自主学习主干梳理 1.为什么要对生命产生敬畏心?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 艰难的。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丽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 到生命是、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的情怀。 (3)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它。 2.怎样理解生命至上? (1)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高于 一切。 (2)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的生命同样重要。 (3)“仁者爱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 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3.怎样做到休戚与共? (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 (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 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 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 合作探究热点剖析 1.生命至上 【关键词】跪着手术最美姿势 2016年3月5日,一张“淮安洪泽医生跪着手术”的照片感动无数网友,被称为“最美姿势”。照片中

的主人公是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人民医院脑外科医生赵光元。3月3日下班后,他开始巡视病房,这时急诊来了位脑溢血患者急需手术。为了便于彻底清除患者脑部的血肿,医生要选择合适的姿势。而赵光元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手术时间长了,只能选择跪在地上为患者手术。4个多小时的手术时间,赵光元 跪了近两个小时。 (1)为什么赵医生做手术的姿势被称为“最美姿势”? (2)他的行为给你什么启发? 2.休戚与共 【关键词】特蕾莎修女慈善工作者 特蕾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因其一生致力于解除贫困,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位貌不惊人的修女,让无数被世俗社会抛弃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获得尊严的补偿。她曾把一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带回救护所,老人躺在床上,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我生活得像条狗,如今我死得像个人,谢谢你!”“用伟大的爱做小小的事”,特蕾莎修女一生践行的这个准则,不仅使她自己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试图唤醒全世界的良知。 (1)特蕾莎修女对贫苦人的爱体现了她什么样的生命观?结合特蕾莎修女的言行谈谈你对这种生命观的理解。 (2)你如果在街上见到那些无家可归的乞讨者,会怎么做?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4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 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4分) 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3分) 3、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3分) 2. 夏季的小兴安岭 夏天的小兴安岭,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 1、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 2、这一段共有—————句话。先写—————,接着描绘————,然后描写———,最后写—————。 3、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一句把————比作————,另一句把————比作———。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③哲学的功能(作用):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一般知识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 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小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 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 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 题和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 是什么: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为什么: 为什么是 基本问题 ①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 题的回答。 哲学的基本派别 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 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为什么是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 义的基 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①把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上的“原子”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 义的基 本形态 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 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哲学和时代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又对时代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批判功能:批判旧的制度和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塑造功能 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产生 “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三大发现”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成为可能,从哲学上论证自然界唯物辩证性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马哲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历史条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一 甜藤儿 六月里挺热的一天,我和小伙伴龙狗子上山采桃金娘。太阳火辣辣的,我们很快就觉得口渴了,吃了一些桃金娘,还是很渴。龙狗子便提议去喝水。我们便向一眼山泉走去。 正走着,龙狗子一弯腰,随手从草丛中揪下一棵带叶子的小藤儿来,对我说:“喏,甜藤儿,嚼一点儿!” 我有点怀疑地说这能吃吗 “我还能害你?”龙狗子提高了嗓门说,接着就从藤叶上摘下几片叶子,放进嘴里。 我也只好也学着他的样子,摘了几片叶子放进嘴里,嚼了起来。刚嚼了几口,我就感觉那些叶子特别苦。 “呸!呸!真苦!”我赶快把叶子吐了出来。 龙狗子见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抿嘴笑。 吐掉了叶,我吸了一口气。顿时觉得嘴里甜丝丝的。 到喝泉水的时候,嘴里的甜味就更明显了,每喝一口水都觉得是清甜清甜的。 真甜我抹抹嘴高兴地说 龙狗子看了我一眼,眉毛笑得弯弯的。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常有这种情况: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往往是甜的! 1.在文中“”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作者一开始觉得甜藤儿滋味是,后来吸气的时候嘴里是。 3.作者长大后知道了什么?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4.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往往是甜的!”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园秋色 秋天来了,秋风吹蓝了天空,吹黄了大地,也把我们的校园吹得五彩缤纷。 校园门口的花坛里, 菊花开得正艳。有的黄灿灿的,随风起伏,像金色的麦浪;有的红彤彤的,花瓣盘曲翻卷,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有的红中透粉,花瓣高低错落,像一顶顶颤动的鸡冠。 操场上几株枫树脱去了夏衣,换上了秋装。远远望去,树冠像着了火,红彤彤的一片。 办公楼前,白杨树的叶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发黄了,金色的树叶跳着舞,打着旋儿,慢悠悠地从树上飘来。 校园的秋天,正播种着五彩缤纷的希望! 1.照样子写词语。 (1)红彤彤(ABB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三) 【阅读训练】 (一)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A 面对,面临 B 靠近,挨近 C 到来,来临 D 照着,根据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A 梅花艳丽俊秀。 B 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C 想临摹《梅鸡图》。 D 《梅鸡图》太有味道。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A 酸甜苦辣等味 B 香、臭等味 C 画的意境 D 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A 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 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 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 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5.在文中用“”画出具体描写《梅鸡图》的语句。 (二) 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60出头,已是满头银发了,还挺着一个啤酒肚,一副学者的气魄。他十分勤劳,不仅对工作很负责,而且还对我很好。 每天一早,外公便到建筑社上班去了。他是一个工程师,整天都坐在办公室里搞设计。要是附近哪家要造房子了,他们肯定会找到我外公。难怪大家都称外公为土专家呢。 外公不仅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而且对我也很好。如果我有什么问题请教他,他肯定尽量帮我解决。 那次,市教育局、市科协等四个部门联合举办了一界“恩施市中小学科技大赛”。我准备做模型沙发。做的纸沙发长、宽、高分别是50、50、80厘米才合适,而且不能用胶布,因为用胶布是很丑的。学校的老师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放学后,我来到外婆家对外公说了这件事,外公答应我一定想办法。 傍晚,外公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他家讨论做这个沙发。我们来到外婆家,外公说:“这个沙发我已经有些眉目了。坐垫用一张纸,靠背用一张纸两个扶手各一张,共四张纸。”我说:“外公,坐垫下面应该放一个‘井’字架,这样才牢靠。”爸爸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我们一直讨论到9点多才回家。 第二天,我把讨论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又作了修改。之后,我们做了一个大模型,这个模型做得非常棒! 后来,我们参加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里面,外公也有一份功劳哩。 我的外公学识渊博,又是设计专家,他真是我的好榜样啊!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这句话。(2) 3.短文先总的写了外公接着写 最后写。 4.文章表达作者对外公怎样的感情? (三)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防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

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1. “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是我国杰出的画家,他的画举世闻名。许多人纷纷拜访齐白石,要他介绍经验,传授画画的秘诀。齐白石在一次接待客人时,诚恳地说:“作画并无秘诀,全在一天也不能空闲。” 这的确是他的经验之谈。齐白石从四十六岁起就定居北京,从那时开始,他坚持每天都要画画,从来没有间断过。他八十五岁那一年,有一天,一连画了四张画。这对他来说,已是够累的了,但他还是继续画,坚持又画了一张,他在画上题了几行字:“昨夜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特此一张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1.选择带点字的意思,在括号里填序号。(6分) (1)举:①往上抬;②提出;③全;④推选。 举.例()举.世闻名()举.目()选举.()(2)杰:①才能出众的人;②超过一般水平。 杰.作()杰.出() 2.齐白石在自己画上题的几行字中,“心绪不宁”的意思是 ;“不教一日闲过也”用文中的语句说是 。(4分) 3.读了这篇短文,我们懂得了什么?(2分) 2.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 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根据短文内容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纹丝不动: 生机勃勃: (3)帮助小花苗的小动物有、小蜗牛。小花苗的手和脚是。 (4)在大墙里的小花苗长得,是因为。后来,在小蜗牛的鼓励下,爬到墙顶上以后,长得 ,孩子们夸小花苗。 (5)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 3.五花山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 系结构图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精选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篇

精选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篇 有一只小白鸭;常常借了别人的东西忘了还.鸡妈妈的小花盆;兔弟弟的小 花伞;小胖猪家的小水壶........全放在它家里了.鸡妈妈、兔弟弟和小胖猪决定 想个办法帮助小白鸭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 这天;它们三个来到小白鸭家;对它说:“小白鸭;你的新自行车能借我 们用一下吗?”小白鸭虽然心里有些舍不得;可还是把车交给了它们:“这是新 车;你们要小心骑.”“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小心的.”三个朋友齐声说. 一天过去了;它们没有来还车.两天过去了;它们还是没有来还车.小白鸭要去办事了;它想:我还是骑旧自行车吧.小白鸭去库房取它的旧自行车;哇—— 它发现借的鸡妈妈、小白兔和小胖猪的东西全放在那儿;怎么都忘了还呢? 小白鸭脸红了;它赶紧把这些东西挂在车上;给鸡妈妈他们送去. 1、小白鸭有个不好的习惯;是什么?后来谁帮助它改掉了这个不好的习惯? 2、短文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正确的后面画“√”. (1)小白鸭和兔弟弟是好朋友.() (2)鸡妈妈、兔弟弟和小胖猪向小白鸭借自行车;小白鸭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还 是借给了它们.() (3)鸡妈妈向小白鸭借来了自行车.() 3、你喜欢小白鸭吗?为什么? 4、鸡妈妈它们帮助小白鸭的办法好不好?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二: ---------------------- 我们来到了“金沙滩”.展现在眼前的是茫茫的大海;海水汹涌;海浪拍打这 礁石;发出“啪啪”的声音;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顿时海面上波光粼粼 ().成群的海鸥在天空中“嘎嘎”()地叫着;一会儿仰飞蓝天;一会儿俯()冲大海;活像银色的小飞机.渔船开起了彩色风帆;如同碧空里在星星点点.蓝天、碧海、白色的海鸥、一叶叶扁()舟;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

敬畏生命-教案

第2课时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学习方式】 讨论法、汇报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 【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 1、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的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 1、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生命重要的名言。 2、结合陶行知的警示思考:(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3、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

1、播放郝建的《扶与不扶》 2、学生谈感受。 3、教材P9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4、答案提示:不是。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活动四:情境表演】 1、根据教材P96的情境,学生表演。 2、学生谈启示。 3、答案提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活动五:】 1、出示图片,学生分析图片 2、思考: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3、答案提示:(1)“让座”让我感受到对孕妇的关爱,“蹲下去”体现了对生活困难的人,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献一份爱心;“陪伴和分享”感受到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奉献中提升自我;“我是你的拐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拥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关怀。 (2)共同的态度:我们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活动六:】教材P97探究与分享及下面相关链接“四种道德潜能”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3、教师讲解:四种道德的潜能。 4、小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资源选择。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四、总结收获、情感提升 五、当堂检测、查缺补漏 填空题: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有时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_ _崇高_ _的、_ _神圣_ _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 _敬畏_ 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__ 高于一切_ 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_ _同样重要_ _。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标准答案5篇

阅读训练场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2+2+10) 1观日出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1.全文有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慢——() 3.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选上的在上面打√) 露(露水看见显现)蹦(出跳照)

(2)本自然段共有话。第二句的意思是讲。第七句的意思是讲。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合起来是在写,这几句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 2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 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 )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3分)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回答问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1)文中“________”一词概括说明了海水颜色多,请找出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 (2)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海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事物。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底珊瑚的________。 【答案】(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深;浅;高;低 (3)珊瑚;海参;大龙虾 (4)比喻;排比;样子多 【解析】【分析】(1)文中海水颜色多的词语是“五光十色”,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如文中出现的“深”和“浅”以及“高”和“低”; (3)本题为阅读理解题,文中描写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等三种动物; (4)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深;浅;高;低 (3)珊瑚;海参;大龙虾 (4)比喻;排比;样子多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文中内容、反义词、修辞方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课内阅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