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消毒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实验报告

篇一:预防医学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实验

氯化消毒

1. 氯化消毒原理

(1)氯溶于水:氯及其氯化物都能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

(2)氯的杀菌作用,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荷电,容易通

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等物质释放出来,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氯量=需氯量+余氯,需氯量指的是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所

消耗的氯量。游离性余氯是HOCl和OCl-与水接触30分钟后有0.3~0.5mg/L余氯。在饮用水消毒时,要求加入消毒剂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0.3~0.5mg/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2)水的pH值:HOCl ←→H++OCl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大的消耗消毒剂的量大。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l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和藻类等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动物实验证明,许多氯化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饮水消毒实验

l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饮水消毒原理,掌握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及饮用水消毒方法。

l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

时仍有适量余氯(0.3~0.5mg/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l余氯的测定:即在上述消毒水中加入0.1%的甲土立丁(邻

联甲苯胺)溶液,水中余氯与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作用产生联苯醌化合物(黄色),取余氯最适管,计算漂白

粉加入量。

l2.仪器与试剂

l25ml比色管一套(5支),比色管架,移液管架,刻度吸

管与吸耳球。

l试剂:0.1%漂白粉标准溶液(1ml=1mg漂白粉) l0.1%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

l3.测定步骤

l(1).将5支比色管,并表明号码,每管中倒入25 ml水样。 l(2).用吸管取0.1%漂白粉标准溶液0、0.05、0.1、0.2、0.4

ml分别放入各管水中,振摇后静止半小时。

l(3).在上述各管中加0.5ml0.1%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

液,振摇后静止4-5分钟比色。

l(4).根据下表找出余氯含量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l4.计算:漂白粉加入量(g/米3)=余氯最适管中所加漂白粉

溶液(ml)/25(ml)水样×1000

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l1.原理:漂白粉在酸性环境中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再用硫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4.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 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 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可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 格长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 矫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3.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 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 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 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 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 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4.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 径约为0.8μ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μm。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次试验中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 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 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后两种计菌器由于盖上盖玻片后,总容积为0.02mm3,而且盖玻片和载波片之间 的距离只有0.02mm,因此可用油浸物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除 了用这些计菌器外,还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涂片面积与视野面积之比的估算法, 此法一般用于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2年 12 月 4日 姓名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组别四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坚定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5. 了解吲哚和甲基红试验的原理以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培养基: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大分子水解试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内装有倒置的德汉氏小管)(糖发酵试验);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验);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 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 三、【实验原理】 1.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由于各种 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 2.淀粉的水解:由于微生物对淀粉这种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 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的物质为较小的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如淀粉酶水解淀粉为小分子的糊精,双糖和单糖;而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因此能分泌胞外淀粉酶的微生物,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在淀粉培养基上培养用碘处理其菌落周围不呈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圈,据此可分辨微生物能否产生淀粉酶。 3.油脂的水解:在油脂培养基上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苔的颜色,若出现红色斑点,则说 明此中菌可产生分解油脂的酶。 4.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在肠道细菌的鉴定上尤为重要.绝大多数 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 例如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产酸后再加入溴甲酚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德汉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德汉氏小管中无气体。 5.IMVC实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1)吲哚试验:是用来检测吲哚的产生,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但并 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所以吲哚实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

最新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篇一:预防医学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实验 氯化消毒 1. 氯化消毒原理 (1)氯溶于水:氯及其氯化物都能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 (2)氯的杀菌作用,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荷电,容易通 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 等物质释放出来,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氯量=需氯量+余氯,需氯量指的是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所 消耗的氯量。游离性余氯是HOCl 和OCl-与水接触30分钟后有~/L余氯。在饮用水消毒时,要求加入消毒剂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2)水的pH值:HOCl ←→H++OCl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大的消耗消毒剂的量大。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l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和藻类等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动物实验证明,许多氯化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饮水消毒实验

l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饮水消毒原理,掌握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及饮用水消毒方法。 l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 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l余氯的测定:即在上述消毒水中加入%的甲土立丁(邻 联甲苯胺)溶液,水中余氯与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作用产生联苯醌化合物(黄色),取余氯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l2.仪器与试剂 l25ml比色管一套(5支),比色管架,移液管架,刻度吸 管与吸耳球。 l试剂:%漂白粉标准溶液(1ml=1mg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台账

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台账 (年)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卫生负责人: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台账目录一、管理制度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设施基本情况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组织. 1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四)水质送检与自检制度 (五)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报告制度 (六)桶装水与开水桶卫生管理制度 (七)供管水人员健康管理和学习培训制度 (八)供水设施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九)水井水箱(池)清洗消毒制度 (十)水井水箱(池)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十一)自建供水水源及制水卫生管理制度 (十二)生活饮用水余氯监测制度 (十三)健康教育制度 (十四)档案管理制度 (十五)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 (十六)学校饮用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过程记录表 (一)水井、水箱(池)清洗消毒记录表 (二)饮水机清洗除垢消毒记录表 (三)水质余氯检测记录表 (四)饮用水管理(供应)人员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记录表(五)桶装水验收索证记录表 (六)自动加氯机使用记录表 (七)开水桶清洗消毒记录 2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设施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法人代表(负责人):单位地址: 3

电话号码:卫生管理人员:学校学生数: 学校市政供水水厂规模:1、市级水厂2、县级水厂3、乡镇水厂4、企业水厂5、其它 饮水供应类型:1.学校供应开水 2.学校供应桶装水 3.学校供应直饮水 4.学生自带水 5.其他 学校供应开水: 1.每天供水量 2.清洗方式 3.消毒方式 4.开水桶只 5.加盖加锁只学校供应桶装水:1.每天供水量 2.清洗方式 3.消毒方式 4.饮水机只 学校供应直饮水:1.供水量 2.清洗方式 3.消毒方式 4.直饮水笼头只 二次供水水箱:1.供水量 2.清洗方式 3.消毒方式 4.只 5.加盖加锁 消毒方式:1.氯化消毒 2.二氧化氯消毒 3.臭氧消毒 4.紫外线消毒 5.其他 使用消毒剂名称:消毒剂索证: 使用除垢剂名称:除垢剂索证: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组织 4

饮用水消毒技术

饮用水消毒技术 一、饮用水消毒的重要性 “凡味之本,水为最始”。科学研究证明,一切事物的起源都是从水开始的,水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物质,可以说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存在。在城镇建设发展中,给水系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城镇给水系统来说,生活饮用水的供应量、供水水质是衡量一个水厂的重要标志之一。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是最基本的水处理工艺,它是保证用户安全用水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联合国环境和发展机构指出,人类约有80%的疾病与细菌感染有关,其中60%以上的疾病是通过饮用水传播的,80%的人类疾病与50%的儿童死亡率与饮用水的水质有关,平均每年约有2.5亿人因饮用不洁净的水而发生疾病。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无法根除水媒传染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不能得到洁净的饮用水,人类要把平均高达1/10可用于生产的时间消耗在与水有关的疾病上。 历史上因水质问题对人类造成过许多危害。1854年间英国伦敦遭受霍乱菌的袭击,John Snow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确认了水媒疾病的严重性和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但是直到1880~1885年间,Louis Pasteur确立了疾病的细菌理论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水是消化道致病的重要媒介。 2004年阿根廷罗哈斯市由于自来水系统维护不力,3/4的投药设备发生故障,没有消毒,城市管网系统缺乏维护,蓄水池及二次水池没有清洗消毒,造成痢疾杆菌通过自来水管道传播蔓延,导致该市 2.3万人中有近3000人感染了志贺细菌性痢疾。

今年4月,贵州的“竹园”桶装水也由于消毒出现问题,导致了多家单位人员感染甲肝。 二、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及其控制指标 1、水中的病原体及其传播 1)水中的病原体 能感染人类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病毒、真菌等五类,其中一些需要水生的宿主来完成其生命周期,另一些是以水为媒介来感染人类。 细菌的尺寸一般为0.2~80微米的范围,通常病原细菌要小些,一般不超过5微米。一般细菌的等电点大都以PH3.0~3.5左右,所以在常见的PH 值范围6.5~8.5内,水中的大多数细菌是带负电的。这个性质使得带负电的消毒剂分子不易接近细菌,从而影响消毒效果。但是由于细菌是带负电,因此能在水处理的混合沉淀工艺中被部份去除。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细菌主要有杆菌、弧菌、钩端螺旋体及其它病菌等。 对人类致病的原生动物主要有各种溶组织变形虫、贾第虫、隐孢子虫等。其虫体和卵囊的大小在0.75~21微米的范围内。 常见的危害人类的寄生虫有肠道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绦虫、丝虫,以及肺吸虫、血吸虫、麦地那龙线虫等。 病毒的体积要比细菌小得多,大小范围约为0.02~0.45微米。病毒外部有蛋白质外壳保护内部的核酸,消毒剂必须进入外壳破坏核酸才能将病毒杀死。水可传播病人的排泄物中的上百种病毒。 水中寄生性真菌一般并不通过水感染人类,但一些真菌可通过公共浴场和泳池形成皮肤交叉感染,如霉菌等。

饮用水处理消毒技术的发展概况

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 “受气候变化、污染等因素影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河流正在面临干涸的危险; 地球大约41%的人口居住在这 些流域,1万种淡水动物和植物 中至少20%已经灭绝,全球共有 43个国家缺水,缺水的人口工 有7亿,到2025年,缺水人口可 能超过30亿.”但是那可能是一 个可怕的结论,“人类看到的最 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自己 的眼泪。” 生命离不开水。在日长生活中,人类生活和生产对水的需求量极大,为了满足世界人口对水源的需求,各地都建立起了不同类型的供水系统。我们是怎样获得干净、清洁、健康的水资源呢?正是水处理消毒技术保证了千家万户的水源供给,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可靠地饮用水。 伴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水处理技术日趋成熟,饮用水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1、饮用水常规含氯化合物消毒技术 1.1氯消毒技术 氯消毒主要是通过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来杀灭细菌,次氯酸是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茵表面,通过细茵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并起氯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但对于水中的病毒、寄生虫卵的杀灭效果较差,需要在较高值(消毒剂浓度乘以接触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除菌效果。氯消毒的特点很多,其经济消耗不高,消毒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消毒持续性好,余氯的测定也很容易。传统的给水处理观念中,认为饮用水使用氯消毒技术就可以控制致病菌传播问题,即使较大城市的长距离给水管网,只要维持管网末梢一定的余氯就可以保

证饮用水的安全(我国(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管网末梢为≥0.05 mg/L)。但是,随后的几十年里,我们发现即使采用氯消毒技术对给水进行了处理,给水管道中仍检出几十种细菌,除少数铁细菌和硫细菌外,主要是以有机物为营养基质的异养菌。有时,输水管道中的细菌和大肠杆菌含量甚至超过出厂值。这是因为氯消毒后未杀死的细菌的自我修复生长和外源细菌进入管道造成的。 20世纪 70年代,随着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发现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有较大不利影响。越来越多的消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代醛等在饮用水中被发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消毒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发现氯在进行饮用水预氧化和消毒时与水中某些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等发生氧化反应,同时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产生易挥发的和不易挥发的氯化有机物如三卤甲烷等。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由于其强致癌性已成为研究人员的主要观察目标,而且也分别代表了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的两类消毒副产物。常规处理工艺对预氯化产生的副产物不能有效去除,氯消毒技术渐渐不能达到当今人类的健康要求。而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环境中产生了更多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进入给水系统会导致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因此研发新的给水消毒技术已势在必行。 1.2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二氧化氯是微红,略带黄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分子式为:ClO ,分子 2 量为 67.46g/mol。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主要是氯氧化作用,能较好杀灭细菌、病毒,且不对动植物产生损伤,作用持续时间长,可保证较长时间的杀菌功效。另一方面,作用期间受 PH影响不敏感,可除臭、去色。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细菌的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和穿透性能,可以有效地氧化细胞酶系统,快速地控制细胞酶蛋白的合成,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对大多数细菌表现出比氯更高的去除效率,对很多病毒的杀灭作用强于氯,是一种较理想的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在欧洲和北美都有一定的应用,被认为是氯消毒剂的理想替代品。二氧化氯消毒具有以下一些优点:杀菌效果好、用量少,作用快,消毒作用持续时间长,可以保持剩余消毒剂量;氧化性强,能分解细胞结构,并能杀死孢子;不产生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副产物,不产生致突变物质。 但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也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如亚氯酸盐、氯酸盐,这些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潜在威胁。目前,亚氯酸盐的含量已经有明确的数据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亚氯酸盐在水溶液中的质量浓度建议控制在 200μg /L以下,

生活饮用水紫外线消毒器

生活饮用水紫外线消毒器DCI-30 紫外线用于饮用水消毒是没有副作用的。紫外线消毒时可杀死水中携带的各种细菌和有害生物,而对一些于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等不会起作用。而且紫外线消毒一般是在水处理中配合其他工艺使用的,主要有过滤,离子交换,紫外杀菌,臭氧杀菌等。 生活饮用水的紫外线消毒设备。参考《生活饮用水紫外线消毒器》CJ/T 204-2000 以紫外汞灯为光源利用灯管内汞蒸气放电时辐射的253.7mm紫外线为主要光谱线,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消毒的设备(简称消毒器)。 消毒器按水流状态分为:敞开重力式、封闭压力式。 技术要求 1)使用环境条件:消毒器应能在下述条件下正常工作。 (1)进水的水质 浑浊度≤5度 总含铁量≤0.3mg/L 色度≤15度 水温≥5℃ 总大肠菌群≤1000个/L 细菌总数≤2000个/mL (2)空气环境 环境温度≥5℃ 空气中最大相对湿度≤90% (相当于空气20℃±5℃) (3)电源 电源频率 50Hz±2.5 Hz 电源电压 220V±22V 2)基本技术要求  (1)消毒器的设计应符合GB 8988《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要求 (2)消毒器应按技术管理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及技术文件制造 (3)同一型号消毒器的零部件应保证其互换性 (4)消毒器受紫外线照射面应做抛光处理 (5)承压筒体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60MPa,试验压力不应小于 0.90MPa (6)筒体或箱体内宜设置导流板

(7)直管形石英紫外线低压汞灯及灯管的安装要求应符合YY/T0160《直管形石英紫外线低压汞消毒灯》。 (8)在对环境有较高要求时,宜优先选用低臭氧型灯管,以减少臭氧对环境的污染 (9)灯管的布置应使受紫外线照射面上的紫外线强度分布均匀 (10)消毒器应设有灯管点燃指示、点燃累计时间指示或紫外线辐照强度的相对指示 (11)灯管应用石英玻璃套管与水隔开,石英套管253.7mm紫外线的透过率应大于85% (12)消毒器选用的低压电器应符合相应产品的技术要求 (13)消毒器上应设有进出水管、泄水管、取样管。在消毒器不便安放泄水管时,也可以在与消毒器等同处的连接管路上安 (14)消毒器的规格及进、出水管管径宜按表选用 (15)按本标准的检验要求,装备新灯管的消毒器产品,测得的紫外线辐照剂量不得小于12000µW·S/cm。(应充水),正常工作的消毒器测得的紫外线辐照剂量不得小于9000µW·S/cm。 (16)按本标准的使用条件,在额定消毒水量下工作,出水的细菌学指标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17)消毒器材料应符合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要求。消毒器宜使用304L、316L不锈钢。 (18)消毒器在额定消毒水量下工作的水头损失应小于0.005MPa。 3)外观要求  (1)设备表面应喷涂均匀,颜色一致,表面应无流痕、起泡、漏漆、剥落现象。 (2)设备外表整齐美观,无明显的锤痕和不平,盘面仪表、开关、指示灯、标牌应安装牢固端正。 (3)设备外壳及骨架的焊接应牢固,无明显变形或烧穿缺陷。 4)施工、安装要点  (1)不易将紫外线发生器安装在紧靠水泵的出水管上,防止停泵水锤损坏石英玻管和灯管。 (2)紫外线发生器应严格按照进出水方向安装。 (3)紫外线发生器应有高出建筑地面的基础,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100mm。 (4)紫外线发生器及其连接管道和阀门应稳固固定,不得使紫外线发生器承担管道及附件的重量。 (5)紫外线发生器的安装应便于拆卸检修和维护,所有管道连接处不得使用影响水质卫生的材料。 5)执行标准

饮用水消毒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筑与预算 CONSTRUCTION AND BUDGET 2019年第9期 DOI:10.13993/https://www.360docs.net/doc/9517235508.html,ki.jzyys.2019.09.016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0402(2019)09-0062-08 消毒作为饮用水处理中最后把关的环节应满足用户龙头水质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的各项指标要求,并且保证处理水从出水到流入用户龙头的过程中,配水管网内消毒剂有持续消毒作用,防止微生物的再生长繁殖,对处理后的饮用水造成二次污染。我国水源水质较差,流域广,部分水体受污染较为严重,且不同地区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饮用水处理环节十分复杂[2]。目前,尚没有一种绝对健康安全,不产生消毒副产物的消毒技术适用于所有的水源水质,只能根据不同的水源水质选择较为合适的消毒技术。即使是针对不同的水源使用同一种消毒技术处理后,也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消毒副产物。因此,文章分析了现行的饮用水消毒技术,并对未来饮用水处理消毒技术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1消毒技术 现有的消毒技术主要可分为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联合消毒法三类,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各不相同,现以论述。 1.1化学消毒法 向饮用水投加的化学药剂生成具有强氧化还原性或高渗透性的小分子物质,破坏水中微生物的细胞酶或核酸等遗传物质,抑制微生物生长代谢,消灭水中微生物,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1.1.1氯消毒法 氯消毒法是使用时间最早,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消毒技术,始于19世纪初期,可十分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微生物,降低传染病的传播概率。迄今为止,我国大多数饮用水处理厂依然采用氯消毒作为主导的消毒技术。 氯消毒法由进入水中的单质氯发生氧化还 饮用水消毒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亚峰,张子一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消毒为饮用水处理的最后把关环节,处理后的饮用水在流入用户龙头时,各项指标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以确保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文章介绍了现行各项饮用水消毒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我国技术实际发展现状,对未来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消毒副产物;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19-04-18 作者简介:李亚峰(1960-)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教学和科研工作。 E-mail:yafengli88@https://www.360docs.net/doc/9517235508.html,

生活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应用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7235508.html, 生活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应用探讨 作者:胡腊生谢明岐牟驰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饮用水的水质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生产及生活的污水 排放日益严重,环境受到污染,导致原水水质急剧下降,生活饮用水水质达不到标准,原有的消毒技术已不能满足饮用水的消毒处理,本文对现有的生活饮用水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物理及化学两大类消毒方法的优点及缺点,现将报道如下。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消毒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273-01 水是维持生命的物质,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水,自来水已应用在千家万户,水质一旦出现问题,会出现痢疾、霍乱等传染性疾病,传播迅速,严重危害健康[1]。所以,水质的安全 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格饮用水的消毒处理技术,以确保水质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1 生活饮用水消毒及现状 饮用水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水质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以切断传染病的病源及传播途径为目的,预防和防止传染病发生。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污染水质的病源微生物多达百种,2009 年,我国监测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水系及203条河流显示,仅有57.3%符合供水水源的水质要求,有18.4% 已丧失水体的使用功能,其主要污染为高锰酸盐、五日生化需氧量及氨氮,有机物污染也普遍存在[2]。水源不达标,我国的净水技术也相对较落后,城市饮用水以常规 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水处理工艺,采用氯气消毒,虽然可以有效的杀灭病源微生物,降低痢疾、霍乱感染及传播,但因氯消毒过程中会产生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长期饮用此类水,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脏病或致癌,对健康影响非常大,所以氯气消毒受到了质疑。且氯消毒技术对杀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效果不明显。另外,自来水的运输还会受到二次污染,城市供水管网庞大,消毒剂对管网产生腐蚀,管网老化,造成漏损和水质合格率下降。为杜绝水质传染病及保障身体健康,生活飲用水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技术处理,选择合理的消毒工艺,对水中细菌及杂质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提升处理成效,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3]。目前我国的饮用水消毒的方法有多种,常见饮用水消毒技术包括:氯气消毒、氯胺消 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超声波消毒和活碳性消毒。 2 化学消毒技术 2.1氯胺消毒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