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质量管理

医院质量管理
医院质量管理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方案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

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交班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⑾业务学习制度

⑿查对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溃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七、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奖励基金。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疗质量单项否决。

医院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院、科两级管理组织组成。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专家教授、医务科、护理部负责人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医务部)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重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订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室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应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

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作挂钩。(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质量文件在院内部网上公布。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责任如下:(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作挂钩。(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质量管理学重点

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

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1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它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17、产品责任:制造者、销售者对用户使用该产品造成的伤亡、损害事故所应承担的法

医院门诊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2017年3月版

质量管理制度目录 一、检验科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3P 1、检验科工作制度………………………………………………………………………………3P 2、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3P 3、检验科查对制度………………………………………………………………………………4P 4、检验标本管理制度……………………………………………………………………………4P 5、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5P 6、检验科试剂管理制度…………………………………………………………………………5P 7、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5P 8、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6P 9、仪器管理制度…………………………………………………………………………………6P 10、检验科档案管理制度…………………………………………………………………………7P 11、检验科登记制度………………………………………………………………………………7P 12、检验科卫生制度………………………………………………………………………………7P 13、检验科信息反馈制度…………………………………………………………………………7P 14、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8P 15、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P 16、检验室科废物处置管理规定…………………………………………………………………9P 17、检验科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10P 18、检验师职责…………………………………………………………………………………10P 19、检验士职责…………………………………………………………………………………11P 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12P 1、医疗器械采购制度……………………………………………………………………………12P 2、医疗器械质量验收制度………………………………………………………………………13P 3、仓库管理及养护制度…………………………………………………………………………13P 4、医疗器械出库复核制度………………………………………………………………………13P 5、效期产品管理制度……………………………………………………………………………13P 6、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14P 7、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用后销毁制度……………………………………………………15P 8、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5P 三、药品质量管理制度…………………………………………………………………………16P 1、药品养护制度………………………………………………………………………………16P 2、药品保管制度………………………………………………………………………………16P 3、药品出库制度………………………………………………………………………………16P 4、药品验收制度………………………………………………………………………………17P 5、药品采购制度………………………………………………………………………………17P 四、医学影像管理制度…………………………………………………………………………18P

医院科室质量管理规划

医院科室质量管理规划根据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必须以科室为单位加强专科建设,强化质量内涵的提升,是首先抓住科室的管理是关键,而科室的质量是医院的质量管理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必须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抓好业务科室管理,达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技术建设目标。确保医院质量不断提高,抓好如下工作。 一、(一)根据妇产专科的性质、特点、明确科室工作特点。 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协调性,个体性,服务性,围绕科室的工作特点,结合专科业务的实际,抓好特点的管理和实施。形成医院完整的医疗管理体系,结合特点,不断提高科室医疗质量。 (二)根据医疗工作的管理,首先明确科室质量管理的原则,保证科室质量有效实施。1突出医疗工作的中心,2强化质量意识,质量是临床科室建设永恒的主体,3强化服务意识,4狠抓规章制度建设,5实施全面目标管理,6明确学科建设方向,7建设和稳定技术队伍,8强化经济意识,9注重思想整治教育。 (三)狠抓科室质量管理,作为科室重点任务。1科室作为医院最基本的构成、成功、运行和效益单位,其管理的任务是保证科室提供以病人为中心和各种业务及其相应的服务,为病人提供检查、治疗、急救技术、保健、生活和心里医疗护理各种咨询、信息、仪器设施等服务。2临床科室完成各项医疗任务,临床科室主要成为伤病员的住院有效、及时确诊,及时检查,护理做到及时住院,治疗、诊断、检查、.全面的治疗,周到有效的护理,保证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3提

高专科技术水平,是科室管理的基本任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根据医学科学发展的综合化和精细化把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作为医疗技 术发展的主攻方向,二是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原则,促进全科技术的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代科的原则,达到人有专长,可有特色。四是重视科室发展的配套建设,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过程中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标准化建设。4保证医疗活动正常运转,科室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为科室工作人员和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保证科室各项工作处于良好运行状态。5抓好专业训练和继续再教育6提升医学科学研究,科室管理必须有目的、有重点的抓医学、科学重点工作。 (四)健全科室质量管理效果的评价制度,衡量和评价临床科室的效果,就是看科室的医教研是否以医疗为中心,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工作效率,技术干部队伍,医德医风,服务态度,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适应医院对科室功能定位的具体要求,达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的限度满足社会和不同层次病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努力做到质量优,效率高,缺陷少,消耗低,医风正,服务好。医院必须采取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综合办法,完善评价制度。 (五)科室质量管理组织实施制度 )质量管理组织和个体质量控制。首先建立健全科室质量组织,1(.发挥在质量管理控制中的作用,形成医院,科室、个人三级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质量及相关的概念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产品:过程的结果。包括了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服务(如运输)及其任意组合。 (1)硬件产品是指由制作的零件和部件组成或由其组装成的产品,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2)软件是指由承载在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智力产品。软件能以概念、记录或程序的形式存在。计算机程序是软件产品的一个实 例。 (3)流程性材料是指由固体、液体、气体或其他组合体构成的产品,包括粒状材料、块状、丝状或薄板状结构的最终或中间产品。 它常用容器包装或以管线或成卷交付。 (4)服务是指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 ①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②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 表)上完成的活动。 ③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④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 3.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任何

一个过程都由输入、过程活动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4.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狭义: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或接受者。广义:要结合过程模型去理解,任何一个过程输出的接受者都是顾客。) 图表1广义的顾客 二、质量管理及相关的概念 1、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活动。 2、质量方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3、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4、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三、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 1、质量检验阶段泰勒(20世纪初到30年代) 特点:事后检验把关和信息反馈

医院病历质量管理办法.doc

医院病历质量管理办法 为贯彻执行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湖北省护理文书书写要求》,进一步强化病历质量管理,特修订我院病历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部分医疗病历书写管理 一、门诊病历管理: 1、按《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门诊病历,病历缺项,每份扣发10元。门诊病历交病人保管;留观病人应写留观病历,每天有病情记录,留观期间存护办室,观察结束后交病人保管。未按规定每份扣发10元。 2、门诊医生应按《处方管理办法》开具合格处方,未按《处方管理办法》开具不合格处方的,每张处方扣10元。 二、现病历管理: 1、未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及时书写入院录、首次病程录、病程记录、入院诊断及各种信息的每份扣10元;取消“简易病历”。 2、下病危通知的危重病人,无抢救记录的;诊断不清或疑难病症的无专业组或科内讨论的,须院内会诊未院内会诊的;二类以上手术无术前讨论的;手术无核查记录的;未及时书写手术记录的每份扣20元;

3、未按要求填写各类知情同意书,每份扣10元;缺知情同意书的每份扣50元。 4、临床诊疗管理规定: 以下各项若未按规定执行,每处扣20元 (1)未及时记录三级或上级查房的; (2)未及时书写阶段小结,转出、转入记录的; (3)未及时书写输血记录的;请会诊无会诊记录的(含院外会诊未经医务科审批的); (4)未按诊疗常规进行辅助检查的; (5)疑似医院感染病例无细菌培养加药敏的; (6)未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开具医嘱的; 以下各项若未按规定执行,每处扣50元 (1)从病人体内切下的固体标本未送检的; (2)重要器官切除、截肢、致残手术和新开展手术无请示报告的;(3)死亡病例未按规范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的,或未按规定上报的;(4)属于医院内感染的病例24小时内未上报院感办的; 5、医技科室的各项检查报告单应由检查科室按规定逐项填写,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签名正规,重要的阳性结果及超过紧急值的要及时通知临床科室。若出现报告单缺项,填写或报告不及时、内容不完整、专用术语描述不准确、签名不规范、无报告日期,每处扣10元;若出现报告单发错科室或造成丢失,每次扣20元;若出现错发报告,每次扣50元,引起不良后果导致医疗纠纷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管理分析

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管理分析 1医院药学服务价值链分析 1.1医院药学管理工作运行现状。(1)长期沿袭以保障药品供应量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具体是依照医师处方调制药品、审查药品剂量与用法、说明注意事项,在上述过程中药师未在确保患者用法合理方面发挥显著作用[1]。(2)临床药学服务质量长期得不到提升,这通常与药学工作者职业素质、未掌握医学知识,以及临床医师未进行有效沟通导致的,故不能有效指导患者。(3)药剂科科研工作滞后性显著。当下,药学学科发展情景不容乐观,药学相关的科研工作开展得少,多数药学工作者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药品供应上,开展的科研工作多数是抗菌药物、麻醉精神药品的实用效果进行简单回顾与总结,临床药理研究工作尚未进行。1.2公立医院改革有利于实现药学服务价值。医院价值链分析就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价值的分析,例如医疗技术水平提供服务的价值、药师提供服务的价值、医疗设备的价值以及医疗资源供给的价值等。目前,除药师提供服务的价值未接受外,其他医疗服务环节的价值已成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医改不断深入,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措施正逐步推进,药学服务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也为实现药学服务价值提供好时机,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参与临床用药过程,使药学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努力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优质、安全、人性化的药学专业技术服务。 2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管理程序 2.1构建多层次双轨并行的管理体系。结构完整化价值链的组成有一定价值的活动进行辅佐,故此应积极对医院医药活动项目进行选择,将在药学管理活动中最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价值活动挑选出来,使其作为质控点,在价值链中发挥枢纽作用。例如,构建各种药品质量管理记录,包括药品质量检验记录、养护品种目录、煎药室煎药及有关质控记录、效期药品目录、报损药品目、药品退回记录、库房温湿度记录以及药品盘点记录等。2.2提出并推广全程化药学服务理念。在明确价值链中不同价值活动之间关联性与各自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链条接口关系,主要是因为处理好链条上下游价值活动的接口关系,能够强化各项药学活动运行的规范性,同时也有效处理服务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发现

品质管理重点

品质管理重点:事后检验把关、事中过程控制,事前预防控制

2、调整品管组织的功能 ①建立现代的品管组织架构,强化品管组织的阵容。 ②品管人员的角色定位 3、品质需要全员参与、团队合作 ①推行TQM(Total QualityManagement) ②改变工作习惯:做好了才叫做了 ③将顾客的观念延伸至企业内部,下工序就是上工序的顾客 ④在企业内部形成支援系统 ⑤推行全员与品质管理的活动,如5S、Qcc、TPM等等 4、要有满意的员工 ①控制品质变异要素4MIE的核心——人 ②精简组织,定期组织重整。 ③建立良好的员工士气。 5、重视教育训练 品管界有一句名言,即“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人的工作态度及方法是决定产品与服务品质的主要因素。优质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不断的训练。 ①企业内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训练制度,每年编制预算费用。 ②从最基层的员工到中高阶干部都设定相应的训练时数。

6、品质要持续不断地改善 ①遵循PDCA的管理循环进行改进 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查核)、Action(处置),是从事持续改进(改善)所应遵行的基本步骤。 1.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及行动方案。 2.实施:又称执行,是指依照计划推行。 3.查核:指确认是否依计划的进度在实行,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 4.处置:指新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或设定新的改进目标)。 ②运用QC—STORY的步骤与技巧 何谓QC Story,QC原为Quality Control(品质管制)的缩写品管之意,Story 原意为履历之意,组合在一起即称为品管履历,在QCC现场改善活动初期,它是QCC问题解决汇总报告的程序,后来因为其汇总报告流程的严谨性,许多人就渐渐地将QC Story当成是问题解决的顺序和方法,在企业中尝试推广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效果。 QC Story的展开 步骤0:开始 步骤1:选题理由 步骤2:现状把握 步骤3:活动计划 步骤4:解析 步骤5:对策实施 步骤6:效果确认 步骤7:标准化 步骤8:反省、残留问题点 步骤9:今后行动计划 步骤10:总结、报告与发表 ③活用SQC统计技术 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Control,包含以下内容:

质量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 符合性质量:符合一定技术标准的程度。技术性,标准性,静态性,以企业为中心 适用性质量:能成功地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以顾客为中心,动态性,标准化& 个性化顾客及相关方满意的质量:还要满足员工等利益相关方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更要满足社会(环境、卫生等)的要求 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顾客及相关方满意的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质量 谁的特性:实体,过程,产品,服务,组织 质量经营中的三类质量: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工作/系统质量(卓越质量) 质量特性:实体所特有的性质,反映了实体满足需要的能力(隐含的,明示的) 质量概念的特征: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经济性 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的活动 质量策划: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动 质量计划:落实质量目标的具体部署和行动安排 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保证:为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质量改进: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的收益,在这个组织内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收益和效率的各项措施 质量职能:质量形成全过程所必须发挥的质量管理功能及相应的质量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Kano模型:

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是检验出来的,20世纪初-30年代):从产品中挑出废品(管理效能非常差,效率低) 操作者->工长->检验员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是生产出来的,30年代):提供了预防不合格品产生和抽样检验的具体方法; 由专职检验人员和专职质量控制工程师共同承担质量管理工作; 是对事后检验和全数检验的重大突破 (忽视了质量管理的各种组织管理工作;影响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普及和推广)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是设计出来的,60年代至今): 全面质量的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综合性的质量管理。考虑经济性的质量管理,综合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的质量管理 第二章 采购管理作用: 1.保证供应,不缺货 2.保证质量,控制成本 3.掌握资源市场信息,进行供应链运作和供应商管理 4.适应新型生产模式 采购的两种观点:运营性观点,战略性观点 供应商两种关系: 1.传统竞争关系:竞争,验收检验,有利于保证供应的连续性;短期合同关系,稳定性差;信息交流少 2.战略的合作伙伴关系(互利共赢关系):合作,长期,共享信息,合作协商,互利共赢 供应商关系的选择: 供应商选择的评估要素: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供应能力;价格;地理位置;可靠性(信誉); 售后服务;提前期;交货准确率;快速响应能力 过程步骤:成立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小组 确定全部的供应商名单 列出评估指标并确定权重 逐项评估每个供应商的履约能力 综合评分并确定供应商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医院感染质量情况和处理决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知识点总结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知识点总结 五大工具 APQP 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 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 避免晚期更改;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FMEA FMEA(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即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在产品/过程/服务等的策划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各子系统、零部件,对构成过程,服务的各个程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

的后果,评估其风险,从而预先采取措施,减少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序,降低其可能发生的概率,以有效地提高质量与可靠性,确保顾客满意的系统化活动。 FMEA种类: 按其应用领域常见FMEA有设计FMEA(DFMEA)和过程FMEA(PFMEA),其它还有系统FMEA,应用FMEA,采购FMEA,服务FMEA。 MSA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即MSA测量系统分析,它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份。 PPAP PPAP(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即生产件批准程序,是对生产件的控制程序,也是对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门诊质量管理办法

门诊质量管理办法(暂行) 1、为加强医院门诊管理,提高门诊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浙江省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门诊质量主要包括:服务质量(门诊出诊率、投诉率、门诊患者满意度、仪表卫生);门诊病历书写质量;处方合格率;各类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规范等。 3、门诊所有临床和窗口科室、医务人员均适用本办法。 4、由门诊部和质管科负责组织成立门诊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门诊部、质管科、办公室、人事科、药剂科、医务科等职能部门成员组成,负责对全院门诊质量进行检查、分析、奖惩、建议整改及效果评价。 5、各相关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的门诊质量管理工作,并指派高年资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参与门诊质量管理小组组织的门诊质量检查。 6、门诊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定期组织全院门诊质量检查或不定期专项检查。 7、门诊部、人事科、监察室负责门诊服务质量检查;门诊部、质管科负责对门诊病历、各类检查申请单、报告单进行随机取样及进行评分;质管科、药剂科负责门诊处方书写质量检查。 8、门诊质量检查结果纳入各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按照综合目标考核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和处罚。该记录作为年终评优评先、各类人才项目申报、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之一。 9、检查中发现个别医务人员存在严重问题并造成不良影响或对反馈的问题屡次不改等,由门诊质量管理小组讨论,报院领导同意后,对其个人做出经济处罚、甚至停诊等处理。 10、建立门诊质量检查通报、建议整改及效果评价制度。每月检查结果在院内网公示。质管科、门诊部负责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反馈到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11、门诊部、质管科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解释。 12、本办法自2010年9月16日其实施。 安徽省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 第八条门诊质量管理的监控和奖惩 (一)门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和科室的目标考核内容。 (二)各相关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的门诊质量管理工作。 (三)门诊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服务质量(专家出诊率、投诉率、门诊病人满意度);门诊病历书写质量;处方合格率;各类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规范等。 (四)建立检查通报、建议整改及效果评价制度,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辖区内的医院门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将门诊管理的相关评价指标列入对医院目标考核内容: (一)总体评价:服务流程,指示标识,公示信息,就诊环境等。 (二)医疗质量指标:专家门诊和专家特需门诊出诊率,门诊医疗文书书写合格率,处方合格率等。 (三)服务质量指标:门诊病人满意度等。

加强药学管理对提高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的作用及意义

加强药学管理对提高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对规范化药学管理在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提高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特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未实施药学管理措施前,该院开具的处方单100张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实施药学管理措施后,该院开具的处方单100张作为观察组。对实施药学管理前后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处方用药不合格发生率以及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评分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管理措施的加强,可有效地促进全程化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将处方用药不合格发生率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标签:全程化药学服务;药学管理;合理用药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the Pharmacy Management in Improving the Pharmacy Service Quality in the Whole Course AI Li Department of Pharmacy,Jiangy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Jiangyou,Sichuan Province,6217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enhancing the pharmacy management in improving the pharmacy service quality in the whole course. Methods 100 pieces of prescriptions issued by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 when the pharmacy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not implemented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100 pieces of prescriptions issued by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March 2016 when the pharmacy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were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pharmacy service quality in the whole course before and after pharmacy management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incidence rate of unqualified medication of prescriptions and whole-course pharmacy service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P<0.05). Conclusion The enhancement of pharmacy management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harmacy service quality in the whole course and control the incidence rate of unqualified medication of prescriptions to the minimum range,therefore,it can be used for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Whole-course pharmacy service;Pharmacy management;Rational medication 醫疗发展水平的进步,促使整个医疗体系中医学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因此,对于其服务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也更高,服务范围也呈现出逐年扩增的趋势。促进服务水平提高,对我国当前医疗现状的改善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

医院质量管理科20XX年度工作总结,(1000字)

医院质量管理科20XX年度工作总结,(1000字) 《医院质量管理科20XX年度工作总结,(1000字)》这里给大家。医院质量管理科20XX年度工作总结 (1000字) 医院质量管理科20XX年度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代表质量管理科就20XX年完成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质量管理科于20XX年4月成立以来,我科紧紧围绕着力“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与保障医疗安全”为重点,以部署落实“创建二 级甲等医院”为核心目标,坚持不懈,积极努力开展全面工作。 1、医院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委员会,策划建立科室三级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2、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与完善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性文件,编制了涵盖 了医疗、护理、感染管理各方面的质量管理组织工作制度,医疗 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质量控制计划,工作管理方案,梳理 了管理与控制指标,建立医疗、护理、感染管理、门诊部质量检 查标准,绘制应用参考附表。为全院的各方面工作提供支持指导 和保障作用。 3、收集了卫生部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包括了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医务人员要学 法普法,依法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4、编写绘制了医院管理、行政、医疗、护理、门诊、感染管理、中医、后勤、设备、应急预案等质量管理控制流程图,以及流程文字说明。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思想汇报专题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医院质量控制体系的流程管理。 5、编写了《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手册》,是科室主任规范管理的必备工具。 6、创建与院内发行了《医院医疗质量质控简报》每月1期。通过对各业务部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价。发至各临床、医技、业务职能科室进行公示通报,质在改进与提高工作质量。 7、结合我院实际工作运行情况,制定了我院现行医技科室、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接收登记制度,操作程序和流程,规定了“危急值”管理项目及报告范围。 8、督导职能科室质量管理工作,每月依据各职能科室质量管理总结报告信息,结合我科抽查的情况,对各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出指导意见,并对上个月整改效果进行追踪,形成反馈意见报告,以便改进工作质量。 9、制定和落实了“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和报告的工作流程与程序”。促进落实各项制度、方案、标准等系列工作。通过辅导、落实、督查、整改与实施,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向前迈出了第一步。(来自: 在点网)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知识点DOC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第一章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概述 第一节饭店服务 一、饭店服务的含义 (一)Sincere——真诚 (二)Efficient——讲效率 (三)Ready to Serve——随时做好服务的准备 (四)Visible and Valuable——明显的帮助让客人感到物有所值 (五)Individual——个性化服务 (六)Courteous——礼貌 (七)Excellent——优秀 二、饭店服务的构成要素 (一)从服务的本质角度看,饭店服务主要由服务人员、服务项目、服务设施设备和服务环境。 (二)从服务的商品流通角度看,饭店服务要素包含了服务给体、受体和媒体 (三)从饭店的服务内容角度看,饭店服务构成要素包括核心、支持、延伸服务、服务的可接近性和员工的服务态度和水平等方 面内容 三、饭店服务的特点 1、无形性 2、一次性 3、同步性 4、差异性 第二节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特点 1、质量的社会性 2、质量的经济性 3、质量的系统性 服务的质量特性: 伦理性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心理上的满足性、舒适性文明性 二、质量管理的含义 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质量检验阶段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四)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质量管理阶段(ISO9000) 第三节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一、饭店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1、服务内容与程序 2、顾客与员工的特点 3、饭店企业文化特点 4、环境及情境因素 二、饭店服务质量的特点 (一)饭店服务质量评价的主观性 (二)饭店服务质量内容的关联性 (三)质量构成的综合性 (四)质量构成的情感性 三、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细则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细则 科室年月份总分扣分实得分 考核标准及检查内容分值扣分办法扣分 1.科内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责任明确、有计划、有措施、制度落实。10 差一项扣2分 2.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设施到位“三区”划分清楚、操作流程规范。 5 差一项扣1分 3.防护用品齐全,标准预防到位,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或眼罩、面罩,检查治疗 病人前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5 差一项扣1分 4.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各室每天清洁,地面物表有污染时,及时清理消毒;治疗 室、换药室、抽血室,应每日紫外线消毒半小时,各室拖把、抹布分开使用,用后0.05% “84”液浸泡消毒,洗净、凉干备用。 7 一项做不到扣1分 5.体温计、压舌板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定期擦拭消毒。诊脉枕血压 计袖带一周一清洗、消毒。如有特殊污染立即消毒。 6 一项做不到扣5分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7 发现一次不规范扣1分 7.肠道门诊、发热门诊,除按普通门诊管理外、还应每天对桌、椅、床、门把手等用0.1%“84”消毒液擦拭2次,下班前0.1%“84”液拖地一次。6 一项(次)做不到扣1 分 8.内、儿科门诊应重点做好传染病的防控管理,消毒、隔离工作。 6 差一项扣1分 9.发现法定传染病人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好登记、填卡 和上报工作,同时做好终末消毒。 8 差一项扣1分 10.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合格。8 一项不合格扣一分 11.消毒剂、灭菌剂必须注明名称、消毒日期、使用期限、失效期。 5 不合格、差一项扣1分 12.加强自我防护,发生职业暴露应按“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执行。 5 差一项扣0.5分 一三.医疗废物应做到消毒、毁形、分类包装、交接双签字、无害化处理。 5 不合格、差一项扣1分14.做好门诊日志、消毒、监测等各项记录。 6 差一项扣0.5分 一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百张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 6 一项达不到扣2分16.每月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学习培训记录、掌握相关知识、考核合格 5 一人次不合格扣0.5分 检查人科室年月日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细则

药学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药学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 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 1、药学服务的目的在于(A) A.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B.依照医师处方给患者正确用药 C.实现以病人为中心 D.实现以药品为中心 2、传统药学的工作内容主要是(C) A.以病人为中心 B.合理用药 C.保障药品供应D保证药品质量 3、临床药学的核心是(A) A.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 B.提高病人依从性 B.C.提高医师对药物的了解D.治疗药物监测 4、药学服务的对象(A) A.病人、病人家属、医务人员 B.护士 C.病人 D.病人家属 5、在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的措施中,下列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B) A.药师应学习医师的语言 B.药师应使用药师的语言 C.药师要与医师进行交流 D.药师要与患者进行交流 6、在药学学科中,直接面对临床并为病人服务的是(D)

A.药物化学 B.医院制剂 C.社会药学 D.医院药学 7、药学服务的内容不包括(D) A.开展治疗药物监测 B.药学信息服务 B. C.不良反应观察 D.特殊药品管理 8、二十一世纪,医院药学新的工作模式是(A) A.药学服务 B.临床药学 C.药学信息服务 D.药物利用研究 9、药学服务中,最根本的关系是(C) A.药师与医师的关系 B.药师与药师的关系 B.C.药师与病人的关系D.医师与病人的关系 10、药学服务的客体是(A) A.患者 B.药师 C.医师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1、儿童发热首选的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 2、普通处方的颜色白色急诊处方的颜色淡黄色,儿科处方的 颜色淡绿色。 3、处方缩写一日一次qd,一日两次bid ,一日三次tid 一日四次qid 。

质量管理复习重点整理

质量管理复习重点整理 2014.11.12 (括号中标注为PPT的页码) 第一章 1、什么叫产品的分层?(P17) 2、什么叫质量?(P25) 3、质量是动态的概念(P29) 4、质量的形成是什么时候?答:提出产品后(P31) 5、质量观点(P35) 6、朱兰的理论核心与质量三元论(P44) 7、掌握PDCA循环,四大环节,八大步骤(P45-47) 8、理解桑德霍姆循环模型(P49) 9、质量管理定义(P51) 10、理解质量管理的百年历程(P70) 第二章 1、质量方针定义(P2) 2、质量目标定义(P8) 3、质量目标管理定义(P10) 4、质量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P11) 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四个层次(P29) 第三章 1、质量管理的六种工作(计量、标准化、顾客管理、质量信息、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的定义(P 2、P14、P22、P27、P34、P35) 2、顾客的定义(P42) 3、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P48) 第四章 1、质量管理中的数据:计量值数据、计数值数据(P3) 2、七种传统质量管理工具的定义及其使用条件(P14-68) 3、质量管理应用指南: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控制正常波动(偶然误差),消除异常波动(系统误差)。(P71) 4、质量的经济性(P95-96) 5、理解隐形质量损失(P101) 6、质量成本的定义(P103) 7、掌握生产成本、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之间关系(P104-106) 8、质量成本的构成(P109) 9、每种成本的构成(P110-113) 10、外部质量保证成本(P114) 11、掌握质量成本的控制(P130-132) 12、质量成本优化,最低点会越来越低。利用过程精细化管理。(P126、P128) 第五章 1、产品过程和体系的关系 2、GMP的关注范畴(五大要素)(P4) 3、SSOP八项内容(P6)

药学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的作用

药学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的作用 摘要:为了解药学管理和服务在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中的作用,选取20172018年的500位患者作为未实施药学管理和服务的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70人,女性患者230人。另选20182019年的500位患者作为已经实施药学管理和服务的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40人,女性患者260人。采用统计学方法,利用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如果P<0.05,则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在临床药学服务中应用药学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还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药学管理;服务;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作用 药物的主要使用地点就是药房,药房在药学服务与管理中占据很大比重。临床病例的不断增加给药房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而且药物品类也在不断增加,使药房的工作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药房的工作质量降低会导致一些工作失误,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将会给医院和药房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为提高患者对医院及医药服务的满意度,就必须提高临床药学管理和服务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结论与数据的分析需符合实际情况,对未实施任何药学管理和服务的患者进行数据收集,选取20172018间的男性患者270人、女性患者230人作为未实施药学管理和服务的对照组,其年龄区间为22~43岁,平均年龄3 2.46岁。对已经实施药学管理和服务的患者进行数据收集,选取20182019年间的男性患者240人,女性患者260人作为已经实施药学管理和服务的观察组,年龄区间为21~45岁,平均年龄32岁。观察组患者已经加强了药学管理和服务。 1.2方法。加强药学管理和服务的方法有多种,但未经过加强的药学管理与服务仅使用常规的措施性服务,仅对患者进行用药医嘱,并在用药后进行定期观察。以下为提高药学管理和服务的方法。A.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定期展开有关药学的管理和服务信息交流会,不断对药房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其中包括对药学知识的掌握、应急方法、药学相关技能、对话交流沟通技巧等。人员培训都是从实际出发,主要涉及药房的实际日常工作。在每次培训后,医院都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的知识技能水平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年终评定中。每一次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