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Ⅰ课堂互动探究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Ⅰ)

课程标准

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素养达成

设疑激趣

C919飞机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客机。研制C919飞机需要若干部门分工合作,如整体研发设计、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机载系统研发、总装制造等部门。细胞内也存在类似的部门或车间吗?你能举出例子吗?

细胞内各种不同的细胞器类似不同的生产车间,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相关生命活动。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细胞器。

夯基提能·分层突破——互动·探究·智涂

探究点一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其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思考:

(1)如果把细胞看作一个鱼缸的话,缸体就是细胞膜,里面的水(代表着________)和各种鱼(代表着________)就构成了细胞质。

(2)绿色植物所有的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吗?举例说明。

(3)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没有叶绿体的细胞是否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那么,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吗?

(5)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的,为什么?

2.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是哪种细胞?说明判断的理由。

(2)图中[1]和[2]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与[2]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哪种?

(3)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存在于哪种细胞器?

(4)若该细胞是洋葱的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哪种细胞器?

(5)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分别是图中的哪个细胞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总结]

巧记细胞器

[易错提醒]

关于细胞器的三点提醒

(1)低等植物(如衣藻等)既含有叶绿体,也含有中心体,所以它们的细胞器种类最全,故不能认为含有中心体的一定是动物细胞。

(2)据分布位置不同,核糖体有两类:一类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一类是游离的核糖体。

(3)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名师提醒]

(1)判断某细胞是否是植物细胞主要看有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2)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非绿色器官不含叶绿体。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DNA、RNA和核糖体,都可控制部分蛋白质合成,又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1.各类细胞器的模式图

2.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1)原理

主要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

(2)过程

①将细胞膜破坏,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

②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4.细胞器归类分析(1)

(2)

(3)

(4)

5.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含义: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功能⎩⎪

⎨⎪⎧①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许 多细胞器

②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

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

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合格考)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 ) A .液泡和核糖体B .中心体和叶绿体 C .溶酶体和高尔基体D .内质网和线粒体

2.(合格考)下面的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没有e 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B .细胞器b 、f 的化学成分中不含磷脂

C .植物细胞都含有c 、e 、f

D .a 、d 都是单层膜结构

3.(合格考)“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的蛋白质,

但其本身不参与最

终产物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 )

A.内质网B.高尔基体

C.核糖体D.溶酶体

4.(等级考)(不定项)根据细胞器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B.心肌细胞比骨骼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C.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D.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探究点二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1.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这些材料有什么优点?用菠菜叶做该实验材料应如何处理?

2.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

3.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否看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4.为什么观察叶绿体的临时装片,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 [名师点拨]

(1)动植物细胞需用不同的溶液保持细胞活性,不要误认为都用生理盐水,植物细胞用清水,动物细胞用生理盐水。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不能用高倍显微镜直接观察,应先用低倍显微镜找到目标,然后换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易混辨析]

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指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的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胞结构。

1.实验材料的选取

2.实验原理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基质中,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随其流动,悬浮于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等细胞器也

会运动,因此,观察细胞质流动可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进行。

3.实验注意事项

(1)制作观察叶绿体的临时装片时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免影响细胞活性。

(2)盖盖玻片时,使盖玻片与载玻片成45°夹角,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慢放下,防止产生气泡。

(3)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首先要找到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然后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在观察时眼睛注视叶绿体,再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最后,仔细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

4.细胞质流动的影响因素

(1)实验前必须检查供实验用的黑藻叶片细胞质的流动情况,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方法有三种: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min;二是提高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2)细胞质流动与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呼吸越旺盛,细胞质流动越快,反之,则越慢。细胞质流动可朝一个方向,也可朝不同的方向,其流动方式为转动式。这时细胞器随细胞质基质一起运动,并非只是细胞质的运动。

1.(合格考)关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叶绿体需要染色观察

B.活细胞中,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静止不动的

C.选用含叶绿体大而少的细胞来观察

D.制片时叶片应保持干燥

2.(合格考)把叶绿体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 )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的光下会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3.(合格考)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

C.观察叶绿体的分布时不需染色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4.(等级考)(不定项)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用高倍镜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左上方的一个细胞,在换用高倍镜前应先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B.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应以液泡的运动为参照物

C.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视野变暗,但细胞变大,数目减少

D.每个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一致的,且流动速度与温度等条件无关

强化落实·学业达标——归纳·提升·素养

高效课堂·实践运用——巩固·达标·反馈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们把叶绿体比喻成“养料制造车间”

B.人们把内质网比喻成“消化车间”

C.人们把核糖体比喻成“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D.人们把高尔基体比喻成蛋白质的“加工厂”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C.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有分泌功能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3.某班级11月中旬做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于1周前购买菠菜,以菠菜叶下表皮为材料。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没有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分析其原因不合理的是( ) A.细胞死亡,细胞质不再流动

B.没有染色,观察不到细胞质流动

C.细胞重叠,细胞图像不清晰

D.温度太低,细胞质流动不明显

4.水池内某种藻类所分泌的一种物质能抑制蝌蚪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减缓水池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下列哪种结构最可能是该物质直接作用的目标( )

A.中心体B.核糖体

C.液泡D.溶酶体

5.如图表示几种细胞器的模式简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2)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 ]________。

(3)[ ]________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4)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是[ ]________。

(5)图示中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字母),含有DNA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填字母)。

(6)图示中的[E]存在于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中。

疑难解答·名师指津——释疑·解惑·教材

问题探讨

1.提示:研制大飞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部门的分工与合作,缺少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完成研制工作。

2.提示:细胞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细胞内分布着诸多的“部门”,它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配合完成生命活动。例如,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蛋白质的合成要在遗传信息的指导下进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同时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也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说明细胞的生命活动也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完成的。

探究·实践

1.提示: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例如,叶绿体大多呈椭球形,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会改变方向。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这使得叶绿体在弱光下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能避免叶绿体被灼伤。又如,叶片细胞的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中的叶绿体较海绵组

织(接近下表皮)中的多,这使得叶片的叶绿体能够接收更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2.提示:细胞质中含有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代谢所需的酶和细胞器等。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和结构移动创造了条件,从而保障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Ⅰ)

夯基提能·分层突破

探究点一

【师问导学】

1.(1)细胞质基质细胞器

(2)不一定。如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3)不一定,如蓝细菌。

(4)不一定,如醋酸杆菌。

(5)因为心肌细胞不停收缩,消耗大量能量,所以需要更多的“动力车间”——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

2.(1)高等植物细胞。理由是该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没有中心体。

(2)[1]是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2]是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形成和高尔基体有关。

(3)[14]液泡。

(4)[4]叶绿体。

(5)分别是[4]叶绿体和[11]线粒体。它们都具有双层膜;都含有DNA和RNA;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随堂检测】

1.解析:液泡是单层膜结构,核糖体无膜结构;中心体无膜结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溶酶体和高尔基体都有单层膜;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线粒体具有双层膜。

答案:C

2.解析:e是叶绿体,蓝细菌尽管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能进行光

合作用,A正确;b是中心体,f是核糖体,两者均不具有膜结构,故化学成分中不含有磷脂,B正确;c是线粒体,f是核糖体,绿色植物根尖细胞不含有e叶绿体,C错误;a是高尔基体,d是内质网,两者都是单层膜结构,D正确。

答案:C

3.解析:内质网能对多肽进行加工,所以由“分子伴侣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可推知“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内质网,A正确;高尔基体对蛋白质有加工和转运的功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B错误;核糖体只能合成多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C错误;溶酶体是“消化车间”,不能对多肽进行加工,D错误。

答案:A

4.解析:细胞的功能不同,所含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数量多;肠腺细胞需合成多种消化酶,而汗腺细胞分泌物中无蛋白质,所以汗腺细胞中核糖体数量比肠腺细胞中的少,A错误;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线粒体多,心肌细胞的代谢强度高于骨骼肌细胞,因此心肌细胞中含有更多的线粒体,B正确;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胰腺细胞具有较强的分泌功能,因此其高尔基体的数量比心肌细胞的多,C正确;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代谢强度高于衰老细胞,因此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D正确。

答案:BCD

探究点二

【师问导学】

1.这些材料的叶片很薄,由一两层细胞组成,叶绿体较大,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2.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

3.不能。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4.防止细胞内的叶绿体失水,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随堂检测】

1.解析:叶绿体本身是绿色,无需染色,A错误;选材时应选用叶绿体大而少的细胞来观察,C正确;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保持有水的状态,以使叶片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活

细胞的叶绿体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并且叶绿体可根据光的强弱调整其椭球体的方向,B、D错误。

答案:C

2.解析: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是不断流动的,悬浮在基质中的细胞器也会随之运动,所以叶绿体等颗粒位置的改变证明了细胞质是流动的,由于细胞质流动的速度慢,无标志物难以察觉,而选择体积较大的细胞器如叶绿体等作为标志物有利于观察。

答案:B

3.解析:叶绿体在细胞内是能够运动的,A不正确;叶绿体在细胞内向适宜光照的地方移动,是不均匀分布的,B不正确;叶绿体呈绿色,观察叶绿体的分布时不需染色,C正确;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不正确。

答案:C

4.解析:显微镜成像是倒像,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A正确;因叶绿体有颜色、便于观察,应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物,B错误;流动速度与温度等条件有关,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流动越快,D错误。

答案:BD

高效课堂·实践运用

1.解析:“消化车间”指的是溶酶体。

答案:B

2.解析:内质网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A错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B错误;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C正确;细菌等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但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就不能合成分泌蛋白,D错误。

答案:C

3.解析:菠菜已经放置一周,有可能已经死亡,所以细胞质不再流动无法观察,A正确;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是以叶绿体为参照对象,不需要进行染色,B错误;由于菠菜叶片较厚,制作装片时可能导致细胞重叠,不易观察,C正确;11月中旬时温度太低,细胞活性较弱,所以细胞质流动减缓,D正确。

答案:B

4.解析:核糖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B符合题意。

答案:B

5.解析:题图中A为线粒体、B为高尔基体、C为叶绿体、D为内质网、E为中心体。答案:(1)C 叶绿体(2)A 线粒体(3)D 内质网

(4)B 高尔基体(5)AC AC (6)动物低等植物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 之间的分工合作》优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二节内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其中安排了探究与实践活动。接着举例阐述了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最后讲述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它的概念和功能。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细胞器之间既分工又协调配合。 2.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三、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探究细胞器分工知识,阐明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强化结构与功能观;既能基于结构阐释功能,又能基于功能理解结构。认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上的协调配合,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基本的生命系统,强化系统观点;在以系统观理解细胞结构的基础上,尝试从系统的视角认识自然和社会,并以此指

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细胞膜器的功能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等方法的科学思维,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等探究活动,说明科学探索永无止境,这需要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从细胞器的分工合作联想到我们自己,类比阐释在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同时又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以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细胞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人类健康、生存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细胞器之间既分工又协调配合。 2.难点: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组成及其重要作用。 五、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组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从细胞器的角度进一步学习细胞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细胞知识的指导作用。学习相关内容时应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2节细胞器的分工合作教案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过程,具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并能分析和解释较为复杂情境的生命现象。能够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出发,基于事实和证据描述生命现象,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揭示生物学规律或机制。选用恰当的方法如实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并能与他人展开交流,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2、通过资料的阅读和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开展小组讨论合作、角色扮演,培养和发展学生相互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通过学习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如何将这些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道具:教师自制的八种细胞器的图片和动植物细胞框架图,多种彩色珠子代表不同的氨基酸,一串彩色珠子代表肽链,两种不同的彩纸代表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将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分泌物的形成过程,制作成课件,动态演示分泌物的运输过程,适当补充一些资料并配以一定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使文字内容形象地保留在记忆中,从而降低本课知识点的难度。准备相应的高考题,边学边练,让学生体会该知识点在高考中考察的方式和难度。 ◆课堂设计 一、复习八种细胞器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首先做一个小游戏,教师拿出八种细胞器的可粘贴图片,让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抽取其中一种,然后以第一人称介绍该细胞器的特点(包括结构、功能和分布),最后把图片粘贴到黑板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Ⅰ课堂互动探究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Ⅰ) 课程标准 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素养达成 设疑激趣 C919飞机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客机。研制C919飞机需要若干部门分工合作,如整体研发设计、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机载系统研发、总装制造等部门。细胞内也存在类似的部门或车间吗?你能举出例子吗? 细胞内各种不同的细胞器类似不同的生产车间,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相关生命活动。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细胞器。 夯基提能·分层突破——互动·探究·智涂 探究点一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其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思考:

(1)如果把细胞看作一个鱼缸的话,缸体就是细胞膜,里面的水(代表着________)和各种鱼(代表着________)就构成了细胞质。 (2)绿色植物所有的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吗?举例说明。 (3)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没有叶绿体的细胞是否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那么,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吗? (5)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的,为什么? 2.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是哪种细胞?说明判断的理由。 (2)图中[1]和[2]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与[2]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哪种?

(3)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存在于哪种细胞器? (4)若该细胞是洋葱的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哪种细胞器? (5)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分别是图中的哪个细胞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总结] 巧记细胞器 [易错提醒] 关于细胞器的三点提醒 (1)低等植物(如衣藻等)既含有叶绿体,也含有中心体,所以它们的细胞器种类最全,故不能认为含有中心体的一定是动物细胞。 (2)据分布位置不同,核糖体有两类:一类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一类是游离的核糖体。 (3)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名师提醒] (1)判断某细胞是否是植物细胞主要看有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2)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非绿色器官不含叶绿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知识点归纳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体内。 (2)单层膜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单层膜,动植物都有。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单层膜,动植物都有,参与了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液泡:主要存在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单层膜。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单层膜。 (3)无膜 核糖体:无膜,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八大细胞器:内质网,液泡,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叶绿体,中心体 光镜能看到: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材料:新鲜的藓类的叶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这类蛋白叫分泌蛋白。如消化酶(催化作用)、抗体(免疫)和一部分激素(信息传递)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活细胞结构? 答:附和在内质网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内质网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案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问题探讨〗 C919飞机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中型客机。研制C919飞机需要若干部门分工合作,如整体研发设计、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机载系统研发(包括电缆、导管、发动机、座椅、座舱设备等)、总装制造等部门。 1.如果缺少其中的某个部门,C919飞机还能制造成功吗? 2.细胞中是否也具有多种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也存在类似的分工与合作吗?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差速离心法。 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 名称: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 (2)⎩⎪⎨⎪⎧ 名称:叶绿体分布: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 胞中功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 转换站” (3)⎩⎪⎨⎪⎧ 名称:内质网功能: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 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分类:⎩⎨⎧ 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 (4)⎩⎨⎧ 名称:高尔基体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 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5)⎩⎪⎨⎪⎧ 名称:溶酶体 分布: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功能:细胞的“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 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 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6)⎩⎪⎨⎪⎧ 名称:液泡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功能: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 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 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 胞保持坚挺 (7)⎩⎨⎧ 名称:中心体 分布: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 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8)⎩⎨⎧ 名称:核糖体分布:有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有的附于粗面内质网上功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3.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 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 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小结: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从结构分析 ①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②单层膜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 ③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2)从成分分析 ①含有少量DNA 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

任务型课堂教学改革 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细胞器。 2、理解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能准确绘出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并理解细胞的生命 活动离不开细胞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和训练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绘图能力,树立整体和局部相互依存的意 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 通过各组成成分协调配合完成的。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 及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理解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生活活动。

三、学习任务和过程: 前置测评任务有一个: 任务一: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画一个细胞示意图。 预设:预设: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检测,又可知学生的遗漏点。学生画完后,同桌可交换互判,检查并纠正对方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给出正确答案。 解决问题任务有三个: 任务二:课前自主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上前两道基础知识检测题,理解什么是细胞器,它们存在细胞的什么位置。 预设:检查学生瞬时记忆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填完后同桌交换互判,检查对方是否填错、是否忘记、是否有错别字等;然后再对照课本改正。 任务三:小组合作,查阅《课时练》上关于“差速离心法”的相关解释,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的过程。 预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教师要及时给出正确评价。 差速离心法是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混合 动物 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植物 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4.用系统观分析细胞中部分与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析细胞中部分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安排2个课时。第1课时完成“问题探讨”“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及其相关内容。第2课时完成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及其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我国研制C919大飞机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研制过程中各部门的分工合作,类比细胞,引出细胞系统中的不同结构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提出问题: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的关系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学目的:学生建立整体框架体系,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2.老师提问:“细胞器那么小,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呢?”引出差速离心法,介绍方法的原理及过程,讲解差速离心法背后的科学研究故事。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倾听,了解获取细胞器的方法,认同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后完成表格,设计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场所等。 (教学目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表格填写,巩固学习收获,提升对比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小组交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4.展示视频,从视频中强调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学生印象。 (教学目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直观地感受细胞器的特点与差异性。) 5.老师引导学生绘画或制作细胞器的简易结构,学生以细胞器的身份自述它的功能作用。 (教学目的:学生以第一人称感受细胞器的功能,也更直观具体地体现细胞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三)习题巩固 完成课堂练习。 (四)小结作业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3

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A.在唾液腺细胞中注入14C标记的氨基酸 B.在性腺细胞中注入14C标记的氨基酸 C.在胰腺细胞中注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 D.在口腔上皮细胞中注入3H标记的氨基酸 2.美科学家研究发现唾液有望成为“改进版”的抽血化验,勾画出未来病人“吐口水看病”的前景。唾液腺细胞合成蛋白质并分泌出去要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A.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核糖体→内质网→细胞膜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3.下图是某动物细胞中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和分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在结构①上合成的过程中有水产生 B.结构②能对来自结构③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C.结构④与细胞膜融合后,分泌蛋白被分泌到细胞外 D 4. ①线粒体膜②囊泡③细胞壁④溶酶体膜⑤核糖体⑥核膜 A.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④⑥D.①②④⑥ 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原核细胞不具有生物膜系统 B.生物膜系统由具膜的细胞器构成 C.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D.生物膜上可进行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合成蛋白质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 C.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完全一致,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 D.枯草杆菌也具有生物膜系统,否则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7.如图所示,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是指()

A.高尔基体膜 B.叶绿体膜 C.内质网膜 D.液泡膜 选择题:8~11题为单选题, 8.如图表示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某细胞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示意图,则该细胞中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9.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 C.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 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 10.细胞中某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前后三种生物膜的膜面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分别表示核糖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B.a所在的细胞器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枢纽 C.多肽链的合成发生在b所在的细胞器中 D.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图示膜转化速率更快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3.2 细胞器名师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3.2 细胞器1 集体备课个人备课 第一学时 一、课题导入 利用课本“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出示本节课题: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师生互动] 教师:工厂一般都由若干个车间和部位组成,那么一件优质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 之间的配合生产出来的?细胞内也存在类似的部门或车间吗?你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二、目标引领 1说出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2、说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三、独立自学 细胞这么小,细胞器更小,那我们怎么研究呢?要研究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 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用什么方法分离呢? 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 将匀浆放入离心管,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 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幻灯片5 要研究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用什么方法呢? 四、引导探究

线粒体: 屏幕显示资料一: 学生:观察资料以及课本P 45图3-3和P 46图3-7,讨论回答: 1.解析: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解释。 答案:(1)心肌细胞运动量大,因不停地收缩舒张,需能量多 (2)冬眠时,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靠肝脏,肝脏代谢加强,需能量多 (3)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 2.答案: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提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鸟类飞翔、运动员运动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运动员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多。同样道理,新生细胞的生命活动比衰老细胞、病变细胞旺盛,所以线粒体多。 教师:线粒体大多是颗粒状、短线状,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但它在活细胞中能自由移动,往往在细胞内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95%来自线粒体。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构成,外膜使线粒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加大了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 叶绿体: 屏幕显示资料二: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因此,有人把它比喻为“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可以看到它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外面有双层膜,使叶绿体内部与外界隔开,叶绿体的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基粒。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叶绿体的每个基粒都是由一个个囊状的结构堆叠而成的,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这些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在叶绿体的基粒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DNA 。 学生:观察资料以及课本P 45图3-4和P 46图3-7,讨论。 教师:叶绿体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有两层膜,膜光滑透明,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基粒,每个基粒是圆柱形,由一个个囊状的结构垛叠而成,囊状结构的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1.德国科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种动物部分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见下表)。分析回答: 肝细胞 肾皮质细胞 平滑肌细胞 心肌细胞 动物冬眠状态下的肝 细胞 950个 400个 260个 12 500个 1 350个 (1)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最多,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冬眠状态下肝细胞中的线粒体比常态下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所示数据可以看出线粒体的多少与________有关。 2.通常线粒体均匀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但在细胞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例如,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集中。在同一生物不同的组织、器官的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也有很大差别,例如,线粒体数量在人的心肌细胞比平滑肌细胞中多。在不同生物体,因为代谢程度的不同,线粒体数量也有差别,例如,一般动物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植物细胞多一些,飞翔鸟类胸肌细胞线粒体数比不飞翔鸟类的多。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的数目比缺乏锻炼的人多。在体外培养细胞时,新生细胞比衰老细胞或病变细胞的线粒体多。为什么?

2021_2022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2节第1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说出各种细胞器的形态、分布、结构 和功能。(重难点) 2.学会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通过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 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通过对细胞器的分类和归纳,养成比较与分类的科 学思维方式。 3.通过实验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提高实验设计和观 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1)双层膜结构 (2)单层膜结构

③ ④ (3)无膜结构 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高倍显微镜下 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高倍显微镜下 健那绿染液染色蓝绿色,形态多样。 2.实验流程 (1)观察叶绿体

(2)观察线粒体 1.叶绿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 ) 2.中心体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 3.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 4.叶绿体和线粒体都由两层膜构成,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 ) 5.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 6.正常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 ) 7.健那绿染色后,细胞仍然处于生活状态。( ) 提示: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也有中心体。 3.×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 4.√ 5.√ 6.×溶酶体对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有分解作用。 7.√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问题探究 1.绿色植物所有的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如根细胞。 2.没有叶绿体的细胞是否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是否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请举例说明。 提示:均不一定。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一些好氧型细菌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3.心肌细胞和腹肌细胞中含线粒体多的是哪一种细胞?说明理由。 提示:心肌细胞中含线粒体多,因为心肌细胞不停地收缩,消耗的能量多。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与荷花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决定莲叶与荷花颜色的色素存在部位是否相同?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不同。决定莲叶颜色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中,而决定荷花颜色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 [归纳总结] 1.细胞器的归类图示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 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 造车间”和“能量转换车间”。 4、内质网是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 成的“车间”。 5、内质网的类型:粗面内质网(上有核糖体)、滑面内质网 6、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 送站”, 功能: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 7、核糖体的功能: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分布: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8、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 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9、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着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10、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里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 关,分布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中。 11、细胞质的组成:主要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12、细胞质基质存在状态:胶质状态

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酸和多种酶 功能:是多种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 13、叶绿体分布:叶肉细胞中、形态:扁平的梭形、颜色:绿色 14、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 哑铃形等。 15、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围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 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6、分泌蛋白: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气作用的,这类 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 17、分泌蛋白合成途径: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 构的蛋白质)→囊泡→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18、生物膜的组成: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 19、分泌蛋白在形成过程中,要发生不同膜的融合,膜融合的原理是膜的流动 性。 20、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能量,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21、细胞器归类分析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①从分布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1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 ⎩⎨⎧ 名称: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 ⎩⎨⎧ 名称:叶绿体。功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3) ⎩⎨⎧ 名称:内质网。功能: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 ⎩⎪⎨⎪ ⎧ 名称:高尔基体。功能: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5) ⎩⎨⎧ 名称:核糖体。功能: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6) ⎩⎪⎨⎪ ⎧ 名称:溶酶体。功能:细胞内的“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7) ⎩⎪⎨⎪ ⎧ 名称:液泡。功能:内有细胞液,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 ⎩⎨⎧ 名称:中心体。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巧记巧记细胞器的“0、1、2” 3.细胞质 (1)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部分。 (2)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3)细胞质基质是多种化学反应的场所。 4.各种细胞器的分类 分 布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 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 原核细胞仅有的细胞器 核糖体 结 构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内质网、液泡、溶酶体、高尔基体 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功 能 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 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成 分 含DNA 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含RNA 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特别提醒与细胞器有关的三个“不一定”

202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紫苏因其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而表现为紫色。若将紫苏叶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紫色,其原因是( ) A.紫苏叶肉细胞中的花青素位于叶绿体中 B.加热使紫苏叶肉细胞中的花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C.加热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 D.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2.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中物质甲表示蛋白质,物质乙表示磷脂 B.丙的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能完成能量转化的场所是①、②且都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完成③、④、⑥功能的结构均具有单层膜结构 3.骨架或支架在细胞的分子组成或者结构中可起支撑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骨架并不能起到支撑作用

B.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支架 C.碳链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D.蛋白质纤维是肌肉细胞骨架 4.下列实验与其所体现的科学方法或对科学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B.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同位素标记法 C.显微镜下拍摄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照片——物理模型 D.归纳法分两种,其中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也是可信的 5.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所以它们的通透性是相同的 B.因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所以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中是均匀分布的 C.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是使细胞成为有机整体的必要条件 6.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具有细胞识别作用,其只能与蛋白质结合 B.②表示的物质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 C.③形成的结构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D.④由多糖组成,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7.如图为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2)(习题精练)-2023学年高一生物名师课件精讲+习题精练(解析版)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2 一、单选题 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胰岛素还未成熟,需运送至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未成熟的胰岛素由内质网运输至高尔基体的方式为()A.从内质网直接到达细胞膜B.由高尔基体直接连接内质网 C.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囊泡而转移D.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到达特定部位 【答案】C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体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未成熟的胰岛素由内质网运输至高尔基体是通过囊泡转移。 2.将含3H标记的某种氨基酸注射到细胞中,则3H出现的部位如图所示(①→②→③→④→⑤)。下列针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④过程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若④中的物质具有免疫功能,该物质可能是凝血因子 C.③→④→⑤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生物膜间的相互转化 D.④→⑤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②是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初步加工的场所;③是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④是囊泡,⑤是细胞膜。 【详解】A、线粒体并不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只是提供能量,放射性不会出现在线粒体中,A错误;

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3-2-2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

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通过同位素示踪法的实验分析,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2.通过材料分析与总结,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通过总结生物膜系统的功能,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知识点1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请仔细阅读教材第51~52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分泌蛋白的概念及实例 (1)概念: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 (2)实例: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 2.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 知识点2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请仔细阅读教材第52~53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生物膜的组成和特点 (2)特点 ①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 ②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配合。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要点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1.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2.过程分析

(1)标记氨基酸出现的先后顺序 (2)膜面积的变化结果 3.各种生物膜间的联系 (1)各种生物膜之间在化学组成上的联系 ①相似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种类上基本相同,都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②差异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这与不同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各种生物膜之间在结构上的联系

(3)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过程中,各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 【典例1】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C.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 D.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 [解析]选项A、C,由分泌蛋白形成的过程分析,核糖体内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后形成肽链,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形成囊泡后运输到高尔基体,经加工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后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整个过程中由线粒体提供能量。选项B,图中过程是由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说明了细胞器之间在功能上的密切合作。选项D,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是无法进行的,因为原核细胞中没有除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 [答案] D [针对训练1] 如图表示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某细胞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示意图,则该细胞中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 )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①是核膜,②是核糖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细胞膜。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形成的,在内质网中初步加工和运输,在高尔基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2单元 第2课时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新人教版

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课标要求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 差速离心法: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器的辨析(请根据图示填写各细胞器名称及功能) ①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②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③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有的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 ④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⑤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⑦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所特有,是“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⑧液泡:内有细胞液,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3.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4.细胞骨架 (1)结构: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2)功能: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考向一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 1.溶酶体是细胞中进行“细胞内消化”的细胞器,溶酶体膜也承担着重要的物质运输功能。如溶酶体膜上存在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质子泵,有助于维持溶酶体内酸

2023最新教案-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第3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年级高一年级授课时间2课时课题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三部分的内容,及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完成“问题探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骨架、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第2课时完成“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本节课涉及的细胞器种类很多,形态、结构和功能各异,内容较为抽象,教材突出了细胞器的功能,淡化了形态与结构。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细胞骨架。教材将其安排在细胞器的介绍之后,着重强调细胞骨架在细胞形态、细胞器的锚定与支撑、细胞功能实现中的作用等方面。为了说明这些细胞器是真实存在的,教材特别安排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观察,说明细胞器的真实存在和细胞质的流动这种生命现象。作为系统,不仅体现在组成系统的部分之间存在分工,还体现系统组分之间的协调配合。教材提供了一个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是多种细胞器分工协作完成。此外,教材在“与社会联系”的栏目中,介绍了人工合成的膜材料用于治疗疾病的实例,以体现科学技术的实用价值,进一步落实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本节课承接了之前学习的细胞的物质组成、细胞膜等内容, 也是后面学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增殖等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4.用系统观分析细胞中部分与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2)细胞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分析细胞中部分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_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关于“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让学生能够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举例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在此基础上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细胞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2、说出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3、用系统观分析细胞中部分与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1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第2节。本节内容包括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三部分内容,大约需要2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与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和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共同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的三个主要内容。本节课涉及的细胞器种类多,形态、结构和功能各异,内容较为抽象,可采用贴图、手绘、制作细胞器模型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形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为第3节构建细胞模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中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动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也较熟悉。此外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中已经理解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第二章的学习更进一步地认知了细胞内的化合物,对与细胞的物质组成有了一定的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细胞的结构有所了解,有了细胞膜的知识储备,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细胞器内容多,识图难,老师更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加强记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这部分内容属微观水平,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初中虽然已经观察过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的形态,但无法用已有知识解决在高中深入学习细胞器时遇到的认识其亚显微结构并将它与功能相联系,以及在各细胞器之间建立关联的难点问题,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通过当今社会人们对癌症的惧怕而迫切希望能找到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引入话题,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的研究成果为癌症治疗带来了一个全新理念——通过激发我们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来攻击肿瘤细胞。其中抗CTLA-4抗体和抗PD-1抗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谈到抗体大家都不陌生了,它是一种(蛋白质),准确来说是一种分泌蛋白,也就是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它的合成是需要细胞器之间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