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诗经二首译文

《诗经》二首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冒出了芽尖。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又到了残年。有家等于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多么鲜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忧闷。忧闷的心好像烈火在燃烧,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已经又老又硬。说回家呀道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一个月就多次打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玁狁之难很紧急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想起我离家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飞。如今我在归乡的途中,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路途泥泞步履艰难,饥渴交加满身疲惫。我的心是多么凄凉悲伤,满心的伤痛又有谁能体会!

1

《语文》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尸骸. hái 奖券.juàn 对称chèng 点缀.zhuì B .愤懑.man 伫.立 zhù短暂.zhàn粗犷kuàng C .徘徊.huái 饿殍piǎo 自诩yù嗥.叫 háo D .叱咤zhà发酵jiào 慰藉jiè电饼铛chē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断章取意眼花瞭乱相形见绌无缘无故 B不屑置辨骇人听闻中流抵柱与日俱增 C义愤填膺没精打采世外桃源忍俊不禁D出人头地油光可鉴粗制烂造重蹈复辙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一定不耻下问 ....,虚心向老师请教。 B.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 心情随之豁然开朗 ....。 C.近年来,中小学生受伤害的事故层出不穷 ....,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D.成功者不是守珠待 ...兔.的人,成功者往往是一面学习一面等适当时机的人。4.下列对课文的说明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好雪片片》是一篇写人散文,叙述了一位老人在大雪天卖彩票的故事。 B.《拿来主义》是鲁迅的著名杂文,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C.《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富于哲理的散文,作者融情于景,表现了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忧虑。 D.《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作者是英国的莫泊桑。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年轻、旺盛的精力像风在吼,我热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比拟) B.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反复)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 D.孩子们的祝福是美好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们呢?(反问)6.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 .网络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即使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令网迷们心痛不已。 B .小明的年龄恰巧比他父亲的小一倍。 C .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 D .电子计算机在运算速度方面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B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C .要写好说明文,我们首先要学会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 D .便条的格式包括: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四部分。 8.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句子,与文段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娇生惯养是低能儿的摇篮,高山上寒土使苍松翠柏更加挺拔。司马迁身受宫刑,文章字字珠玑。李后主被禁,词境为之一变。清兵入关,八旗子弟养尊处优,终成一群废物。刘青山进城后生活腐化,蜕变为人民的死敌。 A.成功和失败就是这么简单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至理名言。 C.失败是成功之母 D . 逆境出人才。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前教育语文期末试卷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试卷及答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试卷及答案 【篇一: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试卷及答案】 试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卖奖券的流浪 老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 。 b.他在野外迷路,已经饿了好几天。看到这些野果,也顾不了许多,食不果腹.... 地吃了起来。 c.他们两人在拜把兄弟时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到 了商战的关键时刻,竟成了仇敌。 d.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 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瓢泼大雨淅淅沥沥下个 不停。 b.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 子里。 c.如何防止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疼的事。 d.这种弄虚作假的新闻报道势必将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反对。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绽开了一些, 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拟人)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拟人) c.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比喻)d.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比喻)6.下列对《诗经二首》的赏析,不合诗意的一项是() a.“彼尔 维何,维常之华。”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语意双关,表面上赞美彤管的红润、光泽,实是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和爱慕。 c.“岂敢定居?一月三捷。”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边关战事频繁, 将士们无暇休整,但作战英勇,一个月能获三次胜利的士气。 7.下列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静女 其娈

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

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 【篇一: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二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本 次说课课题为第二十一课《〈诗经〉二首》,其中包括《静女》 《采薇》两篇作品。本单元围绕“构筑情感的驿站”这一话题,从不 同角度选取文章,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爱情的美好、乡情的绵长、友情的可贵、民族情的深沉,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静女》是一首淳朴真挚的爱情诗,基调乐观、健康,充满愉快的生活 情趣。《采薇》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学习《诗经》中这两首名篇,让学生扩展阅读面,加强古诗积累, 拉近学生与古典文学的距离,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获得情感体验。[课时安排] 《诗经二首》共需两课时。第一课时侧重对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把握,第二课时侧重探究《诗经》艺 术手法的特点,并选取《诗经》中难度较小的篇目拓展鉴赏视野,适当课外 【篇二: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册!《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二、能力目标 诵读本课两首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诵读两首诗歌 二、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静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二、能力目标 诵读《静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诵读《静女》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关雎》)这首诗的作者又是谁呢?引出《诗经》 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 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 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 己的感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册!情。“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 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而《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 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高教版 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诗经二首译文

《诗经》二首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冒出了芽尖。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又到了残年。有家等于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多么鲜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忧闷。忧闷的心好像烈火在燃烧,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已经又老又硬。说回家呀道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一个月就多次打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玁狁之难很紧急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想起我离家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飞。如今我在归乡的途中,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路途泥泞步履艰难,饥渴交加满身疲惫。我的心是多么凄凉悲伤,满心的伤痛又有谁能体会! 1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一、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四、重点研习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诗经二首静女采薇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诗经二首静女采薇 诗经二首 静女 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的文言词 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静女》蕴含的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一、课文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而刚刚所举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皆出自《诗经》,那么我们今天再来看一首这样的爱情篇章。(老师关键字词板书)————《静女》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一些文学常识(同学回答): 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歌体式以四言为主。 ②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③语法: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④“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现代:“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了,大家先来说一下《静女》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表达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二课文详解 ⑴我们先来看课文。大家昨天在家里翻译的时候有哪些地方翻译不出来的? 解答翻译不出来的句子。然后请一位同学上来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 参考翻译: 文雅的姑娘长得美,约我相会在城楼。暗里躲着不出现,害我想走又不走。 文雅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支红管箫。红色管箫有光泽,我对箫管很喜爱。 郊外采茅送给我,茅草美丽又稀奇。不是茅草长得美,美人送礼最珍贵。 课文的顺序是:第一章讲两人见面前的情景。第二、三章讲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主要描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前两句点明了约会的地点与人物。与我约会的是一位文雅而美丽的姑娘,这从“静”、“姝”二字可以看出。约会的地点是“城隅”:城墙上的角楼。爱而不现,急的“我”抓耳搔首,徘徊不前。“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憨厚、真诚以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21.《诗经二首》教参

二十一《诗经》二首 课文分析 静女 《静女》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诗歌,以男子的口吻抒写了他和姑如甜蜜的爱情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 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茅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本文的表达技巧是: 这首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子纯真、热烈的爱情。诗人通过喜爱情人的赠物之美,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 第二,诗歌采用重章迭唱,用带有情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 采薇 《采薇》是一篇抒写士卒远征守边情景的著名诗篇。诗歌描述了一个戍边归来的士卒对戍边生活的回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使得诗人不时流露出戍边与思归、爱国与念家的苦闷、矛盾的心情。他痛定思痛,唱出了这首抒发内心哀痛的歌。 全诗共六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章),前三章都以采薇起兴,以薇菜之出生、柔嫩、衰老过程,象征戍卒时时盼望归期的心情。这部分反复表达了两方面感情:一是远离家园,久戍不归,深切思念故乡、亲人;二是故争频仍,转徙不定,生活艰苦得难以忍受。同时也揭示了造成这些痛苦的原因:“猃狁之故”,即猃狁的侵扰:“王事靡盬”,即远征守边的战事直没有结束。 第二部分(第四、五章),写行军打仗,着重描述了两种情景:一是写军容的整肃和装备的精良。其中渗透有保卫家国的自豪感,也有对贵族与士卒严重不平等的怨愤。二是写故争的频紫和紧张。“岂敢定居,一日三捷”,“岂不日戒,俨狁孔棘”,将前三章的战争具体化了,把战争的紧张激烈氛围渲染得很充分。这部分可以说是全篇的顶点。 第三部分(最后一章),写戍卒归来途中的情景和心境。前四句是触景生情,归来时“雨雪霏霏”的季节,同当初离家出征时“杨柳依依”的风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人在饥寒交迫、步履蹒跚的途中,抚今追昔,不禁悲痛欲绝。 《采薇》描绘了一个因“猃狁之故”,久经军旅生活的艰苦,在还乡路上又饱受饥渴寒霜的戍卒形象。尽管这个戍卒在“岂不日戒,猃狁孔棘”的紧张情况下,激起他抵御猃狁的爱国热情,但在长年累月的军事生活中,仍然使他怀念家乡,思念家人。所以他在归途中,诉说着遭受的痛苦。这就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一个在“雨雪霏霏”、“载渴载饥”的情况下,风尘仆仆,积极赶路的戍卒形象。 本文的表达技巧是: 《采薇》的表达技巧是: 1.体现了《诗经》传统的表现手法、形式特点和语言特色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就是直陈其人其事,本诗绝大部分用的就是赋法。本诗前三章均用“采薇”起兴,按采薇萌芽、生长、成熟的过程,分别以“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引领各章,使三章连贯推进启发乡思:从“作止”到“柔止”、再到“刚止”,表明时间的推移,离开家乡之长久,寄托着越积越深的思乡念人之情。 2.重章叠句,反复歌咏 本诗前三章,字数、句式完全相同,而词语也多有重叠反复,章与章之间只

职业高中高一上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计划

职业高中高一上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倪文锦、于黔勋主编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以下简称《基础•上》)。本教材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旨在提高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 《基础•上》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三个模块: 1.阅读与欣赏 本模块六个单元共26篇课文(含每单元1篇选读课文)。其中现代文21篇(含现代诗歌3篇),古诗文5篇,囊括各种文体,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大纲》的要求,旨在提升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阅读能力。 2.表达与交流 本模块分为口语交际和写作两个方面。通过提升学生的听、说、写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的加入,切合中职学生的学情,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只注重书面学习的陋习,淡化“学

科本位”,彰显了职教特色。在写作方面,《基础•上》除了记叙文,说明文,还编入了便条、单据、书信等学习、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应用文。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是人们工作中交流交际的工具;而应用写作是提高个人职业与人文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对中职学生来说,如果要摒弃传统作文教学的“假大空”,那么注重应用文写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基础•上》共六单元六个实践活动——认识本专业、认识自我、讲述我与自然的故事、优秀图书推荐会、奉献爱心宣传、古诗词诵读。以学社个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为载体,以活动形式整合知识与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受传统思维和“学本位”价值观的影响,大部分在校学习成绩好,中考分数高的学生都会选择读普高。那么在经过各个普高的筛选之后,选择来职中(湖湘)学习的学生的基础就普遍偏低。 因此,在学习热情,学习态度、方法,对知识点的理解、接受能力上,绝大部分学生都难以望普高学生之项背。实际上,通开学摸底考试,以及开学前两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对学生学情的估计还是过于乐观。诚然有少部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摸底考试语文成绩能在90分以上,但甚至有些学生,常用汉字都不会写,更何况阅读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21.《诗经二首》自我检测及答案解析

二十一《诗经》二首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 ..(chī) 乘彼桅垣.(huán) 说怿.女美(yì) B.尔卜尔筮.(shì) 其水汤汤 ..( tāng) 靡有朝.矣(zhāo) 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 体无咎.言(jiù) D.爱而不见.(xiàn) 将.子无怒(jiāng) 犹可说.也(yuè) 自牧归荑.(kuì) 解析: A.乘彼桅垣.(huán)——乘彼桅垣.(yuán) B.其水汤汤 ..( shāng) ..( tāng)——其水汤汤 D.将.子无怒(jiāng)——将.子无怒(qiāng) 犹可说.也(yuè)——犹可说.也(tuō) 2.下列括号中对加点的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静女其姝.(美丽) 洵.美且异(确实) B.君子所依.(乘) 我戍.未定(防守) C.薇亦作.止(出生) 靡.室靡家(没有) D.忧心孔.疚(非常) 自牧归荑.(野花) 解析:自牧归荑.(野花)——自牧归荑.(初生的茅草) 3.对《静女)的解说,不确切的-项是( B )。 A.“静女”,既文静又靓丽的女孩子。妹,美丽。“静女其姝”一句夸赞女孩子的美。 B.“爱而不见”,意思是女孩子藏起来和小伙子捉迷藏,让他看不见,找不着“爱”通“碍”。 C.“彤管有炜”,“彤”是“赤红色”,“炜”是“鲜亮”。诗句以物喻人,托物言人,用赤红管的光华闪亮衬托了女孩子的美。 D.“悦怿女美”表达喜欢之情,这个“喜欢”是发自肺腑的。 解析:B.“爱而不见”,意思是女孩子藏起来和小伙子捉迷藏,让他看不见,

《采薇》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21.2《采薇》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 块上册 采薇 教学目标 1.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2.体会士卒戍边与思归、爱国与念家的苦闷、矛盾的心情。 3.进一步了解《诗经》的一些传统的表现手法、形式特点和语言特色:赋、比、兴;重章叠句、反复歌咏;叠字的使用,并体会这些手法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2.体会士卒戍边与思归、爱国与念家的苦闷、矛盾的心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东汉时期的郑玄是个大学问家,据说有一次他在责备一个婢女时,婢女的申辩让他十分生气,于是就让婢女跪到外面的泥水中。这时另一个婢女过来,问受罚的婢女:“胡为乎泥中?”(你为什么跪在泥水中呀?)受罚的婢女回答:“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我想给主人解释清楚,谁知正赶在他的气头上)。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两个婢女用来问答的语句都出自于《诗经》,可见《诗经》在当时的知识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同学们肯定比那两个识文断字并不多的婢女强多了,那么你们能不能吟诵一些《诗经》中的诗句来证明呢?(学生回答)显然,有些同学对《诗经》中的诗篇还不够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首《诗经》中的诗歌。 二、关于《诗经》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诗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可

以先让学生用两三分钟时间自学“课文导读”和注释,然后合上书由教师课堂提问。提问如下: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它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要叫“诗经”?(没有明确的作者,但相传《诗经》是由孔子收集编撰而成。它原本只称《诗》,被儒家列为“五经”之一,因此又称《诗经》。) 4.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5.这些诗歌是如何分类的?(《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6.《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它物引出所咏之物,即起兴。) 三、赏析《采薇》 (一)学生齐读,掌握字音与停顿 1.注意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法 岁亦莫止玁狁之故载饥载渴王事靡盬我行不来 彼路斯何四牡骙骙小人所腓象弭鱼服雨雪霏霏 2.归纳断句技巧:以“二二拍”为主,这也是四言古诗诵读时最常用的断句方式。 (二)学生自读,结合注释弄清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提问:诗歌一共写了几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内容的? 明确:三部分。 第1——3章:抒发对家乡思念,介绍无法归家的原因。 第4——5章:描写战争生活场景。 第6章:介绍归途情景与内心感受。 就整首诗而言,采用了倒叙手法。前五章是回忆,回忆了紧张艰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二《荷塘月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二《荷塘月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荷塘月色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荷塘月色 课时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复习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 一、导入新课荷花以其高洁的形象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书)二、时代背景:__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三、解题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夜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四、行文线索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情—景—情,这正好像一条经线,而对荷塘景色的描写犹如一条纬线。因此,本文有两条线索,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古文译文

《静女》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采薇》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龄)大一些,不要因为我这一点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加上(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诸侯会盟中,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问:“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二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第三单 元二《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含答案)第3.2课种树郭橐驼传 同步练习 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橐(tuó)驼病偻(lóu)窥(kuī)伺 B.寿且孳(zī)勖(mào)缲(qiào) C.实以蕃(fán)饔(yōng)鸡豚(tún) D.硕(shuò)而茂飧(sūn)殆(dài) 【答案】B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B选项“勖"应为“x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佝瘘窥看移徙苛且偷生 B.丰硕仰慕忧虑舒展筋骨 C.旦暮抚摸疏密弃之不顾 D.鸡豚植树辍学千丝万缕 【答案】A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A选项“佝偻,苟且偷生"。 3.下列画线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A.故乡人号之“驼” B.字而幼孩 C.得养人术 D.旦视而暮抚 【答案】D 【详解】根据文言知识,A选项“故乡"的“故”,译作“所以";“乡”为乡里;今义是“自己从小居住的地方。B选项“字"翻译“抚育”,今义是“文字、字体等"。C选项“养人”中“养"为“治理”;“人"为“百姓”,今义“养人"为“养育”。D选项“旦"古今之义皆为“早上”。 4.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 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答案】A 【解析】四选项各项意义分别为:况且;将近;而且;尚且。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培欲平:培,即培土,也叫壅土。为保护植物在其根基部分垒土,有防止植物倒伏,促进植物根部发育等作用。 B.早缫而绪: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缫丝是制丝的一个主要工序,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 C.鸣鼓而聚之:鸣鼓,指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例如屈原《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就是此意。 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飱饔,晚餐和早餐。周朝时亦是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飱,客始至之礼;饔,即将币之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能力。C选项"鸣鼓而聚之”以及屈原《国殇》中的“鸣鼓"是“击鼓”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 胡仲尧,洪州奉新人。累世聚居,至数百口。构①学舍于华林山别墅,聚书万卷,大设厨廪②,以延四方游学之士。南唐李煜时尝授寺丞。雍熙二年,诏旌其门闾。仲尧诣阙谢恩,赐白金器二百两。淳化中,州境旱歉,仲尧发廪减市直以振饥民,又以私财造南津桥。太宗嘉之,除本州助教,许每岁以香稻时果贡于内东门。五年,遣弟仲容来贺寿宁节③。召见仲容④,特授试校书郎⑤,赐袍笏犀带,又以御书赐之。(选自《宋史·二百一十五》) 注:①构:建造。②厨廪:厨:厨房。廪:粮仓。③庆祝帝王生日的节日。④仲容:胡仲尧的弟弟。⑤试校书郎:官职名称。 6.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延四方游学之士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又以私财造南津桥造饮辄尽 C.除本州助教___攘除奸凶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 上册古诗文默写(讲义)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古诗文 默写(讲义) 古诗文默写 古诗文默写是我省对口招生语文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诗文。 默写名篇名句时,有两点是值得重视的: 默写不会为难考生,要求默写的是学过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的; 命题形式,给篇名或者给首句,要求写完全句或全篇。注重书写准确,背诵只是前提;突破难写词语,理清前后语序。 解题技巧 反复背写,分步进行,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时间(课间、晚间的余暇时间),老师学生互相督促。 答题时,审明题目要求,如果可选句默写,一定要选有绝对把握的,切莫侥幸投机。 【高教版2023版基础模块语文必备古诗词识记汇总】 沁园春·长沙 [ 现代]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伐檀--诗经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

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静女 诗经·国风·邶风〔先秦〕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短歌行 曹操〔两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综合模拟测试卷(四)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综合模拟测试卷(四) (本卷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档.案(dàng) 弹.丸(dàn)压轴.(zhòu)卷帙.浩繁(yì) B.攻讦(jiān) 鲫.鱼(jì)解.数 (xiè) 拾.级而上(shè) C.纤.维(xiān) 勾.当(gòu)炮.制(páo) 冠.状病毒(guān) D.肖.像(xiāo) 慰藉.(jiè)埋.怨 (mán)怙恶不悛.(q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编缉编纂和蔼可亲提纲挈领 B.通宵誊写遍体鳞伤唉声叹气 C.端祥锻练出奇致胜川流不息 D.决别平添标炳千古暴轸天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口罩成为“抢手货”,更成为不法分子非法的手段。 ②网传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众多市民连夜排队购买。 ③相信大家团结一心,新冠肺炎疫情一定能得到。 A.牟利功效以致遏制 B.谋利工效以致遏制 C.牟利工效以至遏止 D.谋利功效以至遏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使得很多药店的口罩被买空,原本常见的防护用品,一下子成了炙手可 ...热.的商品。 B.蜀南竹海秀,兴文石海奇,真是巧夺天工 ....,让人流连忘返。 C.春风和煦,徜徉于桃花岛上,远远望去,满树桃花就像从天上飘落的云霞,粉墙黛瓦掩映 在花海间若即若离 ....,令人陶醉。

D.龙兴古镇的老街狭长,街道宽约一二十米,街道两边的商铺鳞次栉比 ....,南北相对,店铺货品琳琅满目。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家都说制药厂的王厂长是我们县的第二首富,你相信吗? B.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运输方式,成都地铁建设随着有序推进,即将竣工的六号线将会有效缓解成都交通拥堵的状况。 C.为了做好先进个人的宣传报道工作,我们了解了许多张书记扶贫济困的动人事迹。 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技术人员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 二.填空题 6.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昔我往矣,。今我来思,(《诗经·小雅·采薇》)(2)童子六七人,风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君子曰:。青,。(荀子《劝学》)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项羽 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7.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二)

综合测试卷(二) (本卷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A.长篙.(gāo) 着.陆(zhuó)深恶.痛绝(wù) 吹毛求疵.(cī) B.遒.劲(qiú) 栖.息(qī) 锲.而不舍(qì) 怏怏.不乐(yàng) C.訇.然(hōng) 馥.郁(fù) 繁弦.急管(xián) 引颈受戮.(lù) D.岿.然(kuī) 扒.窗(bā) 叱咤.风云(zhà) 流水潺潺.(chán)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端详寒喧梳装打扮毛骨悚然 B.艾蒿逶迤郑重其事一如既往 C.萧索慰藉诚惶诚恐搬师回朝 D.雾霭炫耀苍海桑田贻笑大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②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这声呼唤。 ③一片被太多的鹿拖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 ④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到大海里去了。 A.悲鸣留意疲惫冲刷 B.悲鸣留心疲惫冲洗 C.悲号留意疲乏冲刷 D.悲号留心疲乏冲洗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里可真是美轮美奂 ....,而且正是我们许多人想象中中国该有的模样。 B.后来,他做了地方官,不负众望 ....,为地方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C.小梅的爷爷和小红的爷爷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一直相敬如宾 ....。

D.大师执笔挥毫,似竹非竹,似马非马,已臻目无全牛 ....的境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左右花的花粉。 B.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扬州的城市特色。 D.住宿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宾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填空题 6.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舒婷《致橡树》) (3),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诗经·风·静女》)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小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7、8小题2分,第9小题6分,共10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最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前两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前两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基础模块上册前两单元与第六单元前两课测试题(2016.3.22)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惆.怅:chóu 奢.华:shē寒伧.:chen 誊.清帐目:juàn B 流岚.:lán 玫瑰.:guī佳肴.:yáo 自惭形秽.:suì C 红硕.:shuò慰藉.:jí稠.密:chóu 锲.而不舍:qiè D 做窠.:kē崎.岖:qí论.语:lún 千乘.之国:shè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吝啬纯粹好高骛远 B 孱头蹩脚残羹冷灸 C 藉贯峻峭攀援上升 D 绽放萦绕全神惯注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老张今年75岁,鹤发童颜 ....,思维敏捷,做起事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含糊。 B 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 ....抢购。 C 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 ....,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 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 ...,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便当.(dàng)苍穹.(qióng)宁谧.(bì)眉黛.(dài) B.刮痧.(shā)撮.土(cuō)眼睑.(liǎn)逶.迤(wēi) C.沙砾.(lì)悚.然(sǒng)笨拙.(chù)修葺.(qì) D.破绽.(zhàn)訇.然(hōng)驰骋.(chěng)遒.劲(qiú)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冷炙的。 ②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 ③一片被太多的鹿拖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 A. 承诺点破疲乏 B. 允诺打破疲乏 C. 允诺点破疲惫 D. 承诺打破疲惫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间的痣一点。(比喻) B.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上飘过一片风帆。(拟人) C.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比喻) D. 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拟人) 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里生生不息地抗争。 (2)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 (3)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魂永远延绵。 A.爆发阻扼志诚 B. 暴发阻遏至诚 C 暴发阻遏志诚 D. 爆发阻扼至诚 8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 燕园其实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夸张,极言未名湖之小) B. 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比喻严酷的政治环境) C.也许即在此时,忧患与我们同在,我们背上了沉重的人生十字架。(拟人,指罪恶感) D. 一种眼前的柔美与历史的雄健的合成;一种朝朝夕夕的弦诵之声与岁岁年 年的奋斗呐喊的合成;一种勤奋的充实自身与热情的参与意识的合成;这校园的魅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