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框和按钮控件实验报告

对话框和按钮控件实验报告

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实习)名称对话框和按钮控件日期 5.15 得分指导教师

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班次姓名学号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对话框,用于问卷调查,在教材【例Ex_reserch】基础上针对“上网”话题在提出一个问题:“你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该问题的备选答案是“<1小时”、“<2小时”、“<3小时”和“>3小时”,如图T9.1所示。当回答问题后,单击“确定”按钮,弹出一个消息对话框,显示用户选择的内容。

实验步骤:

1.创建工作文件夹

2.设计“上网问卷调查”对话框

(1)创建一个默认的基于对话框的应用Ex_Research。

(2)调整对话框的大小(宽度不变),将“确定”和“取消”按钮移至对话框的下方,参照图控件的布局,添加一个静态文本框,标题为“你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保留默认的标识符。

(3)添加四个单选按钮控件,在其属性对话框中,分别将其标题设置为“<1小时”、“<2小时”、“<3小时”和“>3小时”,标识符分别设置为IDC_TIME_L1、IDC_TIMEL2、IDC_TIME_L3和IDT_TIME_M3。

(4)选中第1 个单选按钮IDC_TIME_L1的Group属性选项。

(5)添加一个静态图片控件,在其属性对话框中将其类型属性为“Frame(框架)”,颜色属性选为“Etched(蚀刻)”。

3.修改代码

(1)在CEx_ResearchDlg::OnInitDialog函数中添加下列代码:

CheckRadioButton(IDC_TIME_L1、IDC_TIME_M3、IDC_TIME_L1);

(2)在CEx_ReaserchDlg::OnOk函数中添加下列代码:

//获得第四个问题的用户选择

Str=str+”\n你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n”;

nID=GetCheckedRadioButton(IDC_TIME_L1、IDC_TIME_M3);

GetDlgItemText(nID,strCtrl);//获得指定控件的标题文本

Str=str+strCtrl;

4.编译运行并测试

编译并运行后,显示“上网调查问卷”对话框,当回答问题后,单击“确定”按钮,出现相应的西欧系对话框,显示用户选择的内容。

小学1-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

会“爬”的水 实验课题:会“爬”的水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毛细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100ML)、红墨水、薄纸巾 实验原理: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 实验步骤: 1.往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再往水中滴入适量的红墨水。 2.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烧杯中。 实验现象:发现红色的水会慢慢的爬上薄纸巾。 实验结果: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会“托举”的水 实验课题:会“托举”的水 实验目的:感受水是有浮力的。 实验器材:烧杯(100ML、500ML)各一个、橡皮泥、砝码(50克、200克) 实验原理:水的浮力将烧杯托举起来。 实验步骤: 1.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几下大烧 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 4.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的变化。 5.如果再加入一个50克重的砝码,水位有何变化。 实验现象:第一次放入小砝码的时候,水位上升到450ML.第二次放入小砝码时候,水位上升到500ML. 实验结果:当重物越重的时候,水位上升越多。

水的溶解性 实验课题:水的溶解性 实验目的:了解水可以将某些物质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00ML)、高锰酸钾、镊子、玻璃棒实验原理: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 2.用镊子夹一小块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 的搅拌,直至高锰酸钾溶化位置。 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刚刚放入烧杯的时候,水开始变成水红色,经过搅拌后,高锰酸钾溶解,水变成水红色。实验结果: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华科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气11级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 电力电子部分实验报告 姓名学专业班 同组学号专业班号 同组者 实验评分表

基本实验实验编号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 PWM信号的生成和PWM控制的实现 DC/DC PWM升压降压变换电路性能的研究 三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性能的研究 DC/AC单相桥式SPWM逆变电路性能的研 究 设计性实验实验名称/内容实验分值评分 实验三十九信号的调制—SPWM信号 的产生与实现 教师评价意见总分 目录

实验二十八 PWM信号的生成和PWM控制的现 (4) 实验二十九 DC/DC—PWM升压、降压变换电路性能研究 (11) 实验三十三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性能研究 (14) 实验三十一DC/AC单相桥式SPWM逆变电路性能研究 (23) 实验三十九信号的调制—SPWM信号的产生与实现 (32) 实验心得 (40)

实验二十八 PWM信号的生成和PWM控制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分析并验证基于集成PWM控制芯片TL494的PWM控制电路的基本功能,从而掌握PWM 控制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外围电路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将宽度变化而频率不变的的脉冲作为电力电子变换器电路中的开关管驱动信号,控制开关管的适时、适式的通断;而脉冲宽度的变化与变换器的输出反馈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输出变化时,通过输出反馈调节开关管脉冲驱动信号,调节驱动脉冲的宽度,进而改变开关管在每个周期中的导通时间,以此来抵消输出电压的变化,从而满足电能变换的需要。 本实验中采用实验室中已有的PWM控制芯片TL494来完成实验,当然在进行具体的PWM控制之前,我们必须要详细的了解和认识该控制芯片的工作原理和方式,如何输出?输出地双路信号存在怎样的关系?参考信号是如何形成的?反馈信号是如何加载到控制芯片上,同时又是如何以此反馈信号来完成输出反馈的?另外我们也必须了解和认识到对不同开关管进行驱动时,为保证开关管的完全可关断,保证电路的正常可靠工作,死区时间的控制方式。最后我们也要了解为防止电力电子变换器在突然启动时,若开放较宽脉冲而带来的较大冲击电流的影响(和会给整个电路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控制芯片要采用“软启动”的方式,这也是本实验中认识的一个重点。 三.实验内容 (1)考察开关频率为20kHz,单路输出时,集成电路的软启动功能。 (2)考察开关频率为20kHz,单路输出时,集成电路的反馈电压Vf对输出脉宽的影响。(3)考察开关频率为20kHz,单路输出时,集成电路的反馈电流If对输出脉宽的影响。(4)考察开关频率为20kHz,单路输出时,集成电路的保护封锁功能 (5)考察开关频率为20kHz,单路输出时,集成电路死区电压对输出脉宽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 本实验采用单路输出,将端口13接地。 1.PWM脉宽调节:软启动后,在V1端口施加电压作为反馈信号Vf,给定信号Vg=2.5v,改变V1端口电压大小,即可改变V3,从而改变输出信号的脉宽。V3越大,K越大,C=J+K越大,脉宽越小;反之脉宽越大。记录不同V1下的输出波形并与预计实验结果比较。 2.软启动波形:为防止变换器启动时较大的冲击电流,控制芯片TL494和其他控制芯片相似也采用了软启动。在启动时,为防止变换器冲击电流的出现,驱动脉宽应从零开始增大,逐渐变宽到工作所需宽度。本实验中此功能由脉冲封锁端口电位的逐渐开放来实现,电位又打逐渐变小,便可实现软启动。为对控制芯片的该控制过程有更明确和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观察芯片启动过程中“启动和保护端口4”(TP3)的电压波形变化并与实验前预测进行比较。

visual_studio控件大全+详解+实例经典教程!!

`目录` 1.1 焦点与Tab键序 (2) 1.2 Form...................................................................................................... .. (4) 1.3 Button控件.......................................................................................................... 10 1.4 ListBox控件........................................................................................................ 10 1.5 ComboBox控件 (17) 1.6 DateTimePicker控件 (17) 1.7 Label控件.......................................................................................................... .. 21 1.8 LinkLabel控件 (22) 1.9 TextBox控

件....................................................................................................... 25 1.10 PictureBox控件 (29) 1.11 Timer控件......................................................................................................... 30 1.12 ProgressBar控件 (34) 1.13 GroupBox控件 (38) 1.14 Panel控件.......................................................................................................... 39 1.15 RadioButton控件 (39) 1.16 CheckBox控件 (44) 1.17 TabControl控件 (44) 1.18 ScrollBar控件 (46)

小学1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

会“爬”的水 实验课题:会“爬"的水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毛细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100ML)、红墨水、薄纸巾 实验原理: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 实验步骤: 1。往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再往水中滴入适量的红墨水。2。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烧杯中. 实验现象:发现红色的水会慢慢的爬上薄纸巾。 实验结果: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会“托举”的水 实验课题:会“托举”的水 实验目的:感受水是有浮力的。 实验器材:烧杯(100ML、500ML)各一个、橡皮泥、砝码(50克、200克) 实验原理:水的浮力将烧杯托举起来. 实验步骤: 1.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几下大烧 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 4.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的变化. 5.如果再加入一个50克重的砝码,水位有何变化. 实验现象:第一次放入小砝码的时候,水位上升到450ML.第二次放入小砝码时候,水位上升到500ML。 实验结果:当重物越重的时候,水位上升越多。

水的溶解性 实验课题:水的溶解性 实验目的:了解水可以将某些物质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00ML)、高锰酸钾、镊子、玻璃棒实验原理: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 2.用镊子夹一小块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 的搅拌,直至高锰酸钾溶化位置。 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刚刚放入烧杯的时候,水开始变成水红色,经过搅拌后,高锰酸钾溶解,水变成水红色。实验结果: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中南大学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学院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电气0802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目录 实验1-1 三相脉冲移相触发电路------------------------3 一、实验目的-------------------------------------------------------3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电路原理------------------------------------------------3 四、实验设备------------------------------------------------------4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4 实验1-2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研究---------------------5 一、实验目的------------------------------------------------------5 二、实验内容------------------------------------------------------5 三、实验设备------------------------------------------------------5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5 五、注意事项------------------------------------------------------9 六、实验原理------------------------------------------------------9 七、实验结果------------------------------------------------------10 实验1-3 三相桥式变流电路反电动势负载的研究-11 一、实验目的------------------------------------------------------11 二、实验内容------------------------------------------------------11 三、实验设备------------------------------------------------------11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11 五、实验结果------------------------------------------------------13 实验1-4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4 一、实验目的------------------------------------------------------14 二、实验内容------------------------------------------------------14 三、实验设备------------------------------------------------------14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14 五、实验原理------------------------------------------------------16 六、实验结果------------------------------------------------------16 实验心得-----------------------------------------------------18

数据结构实验一题目一线性表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1——线性表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 1.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熟悉C++语言的基本编程方法,掌握集成编译环境的调试方法 学习指针、模板类、异常处理的使用 掌握线性表的操作的实现方法 学习使用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内容: 题目1: 线性表的基本功能: 1、构造:使用头插法、尾插法两种方法 2、插入:要求建立的链表按照关键字从小到大有序 3、删除 4、查找 5、获取链表长度 6、销毁 7、其他:可自行定义 编写测试main()函数测试线性表的正确性。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2.2 关键算法分析 1.头插法 a、伪代码实现:在堆中建立新结点 将x写入到新结点的数据域 修改新结点的指针域 修改头结点的指针域,将新结点加入链表中b、代码实现: Linklist::Linklist(int a[],int n)//头插法 {front=new Node; front->next=NULL; for(int i=n-1;i>=0;i--) {Node*s=new Node; s->data=a[i]; s->next=front->next; front->next=s; } } 2、尾插法

a、伪代码实现:a.在堆中建立新结点 b.将a[i]写入到新结点的数据域 c.将新结点加入到链表中 d.修改修改尾指针 b、代码实现: Linklist::Linklist(int a[],int n,int m)//尾插法 {front=new Node; Node*r=front; for(int i=0;idata=a[i]; r->next=s; r=s; } r->next=NULL; } 时间复杂度:O(n) 3、按位查找 a、伪代码实现: 初始化工作指针p和计数器j,p指向第一个结点,j=1 循环以下操作,直到p为空或者j等于1 b1:p指向下一个结点 b2:j加1 若p为空,说明第i个元素不存在,抛出异常 否则,说明p指向的元素就是所查找的元素,返回元素地址 b、代码实现 Node* Linklist::Get(int i)//得到指向第i个数的指针 {Node*p=front->next; int j=1; while(p&&j!=i)//p非空且j不等于i,指针后移 {p=p->next; j++;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 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Word控件工具箱的使用和实例

Word控件工具箱的使用和实例(多选题制作) 2010-07-27 07:41:48 来源:IT部落窝浏览:4246次 word中的控件工具箱是做什么的,如何使用? Word的控件工具箱在哪里呢?单击菜单“视图——工具栏””项中点“控件工具箱”就可以调出控件工具箱。 Word控件工具箱是做什么的呢?word控件工具箱主要在VBA中窗体内使用,每个控件都是一个工具模块,具体功能通过设置属性和写入VB代码来实现。有些控件也可以在w ord文档中使用。 word控件工具箱其实就是VBA的可视化界面,需要掌握一定的VBA知识,懂一些代码,才能更好的驾驭Word的控件工具箱。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打开word后,打开控件工具箱,双击命令按钮,页面上就会多出一个Commandbutton,双击“commandbutton”,在end sub上面加这样一行MsgBox 保存退出VBA编辑器,单击一下控件工具箱上第一个钮退出设计模式,现在单击一下页面上的Commandbutton按钮,就会弹出一个提示框 下面我们就利用Word的控件工具箱来制作一道多项选择题。下面是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启动Word,新建一空白文档,输入“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 )”并根据情况设置好字体、字号和颜色。 第二步,依次单击菜单栏中的“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命令,在弹出的控件工具箱中选中“复选框”按钮,然后在文档拖拉出一个复选框。 第三步,在拖拉出的复选框(checkbox1)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

将其中“名称”修改为“duoxt11”,“Caption”后面的字符修改为题目相应选项字符(如“系统软件”),然后再设置“font”选项设置合适的字体、字号等。其他属性可采用默认值。 第四步,将上面设置好的复选框复制三个,分别将“名称”修改为“duoxt12”、“duoxt13”、“duoxt14”,“Caption”属性分别修改为“应用软件”、“杀毒软件”和“工具软件”。 第五步,选择“控件工具箱”的“命令按钮” ,在文档中添加一个按钮,和上面3中的操作一样将其“名称”修改为“duopd11”,“caption”属性修改为“判断”(也可以修改“font”属性来设置字体、字号等)。然后双击该按钮,进入“VisualBasic编辑器”状态,将下述代码输入到Priv ate Sub Private Sub duopd11_Click()和End Sub代码中间,输入完成后,关闭窗口返回。 If duoxt11.Value = True And duoxt12.Value = True And duoxt13.Value = False And duoxt14.Value = False Then MsgBox "恭喜你,选择正确。", vbOKOnly, "结果" Else If duoxt11.Value = True And duoxt12.Value = False And duoxt13.Value = False And duoxt14.Value = False Or duoxt11.Value = False And duoxt12.Value = True And duoxt13.Value = False And duoxt14.Value = False Then MsgBox "选对了一个,还有一个,再努力一下就胜利了。", vbOKOnly, "提示" Else MsgBox "选择错误!还需要继续努力啊!", vbOKOnly, "提示" End If End If

《数据结构实验》实验题目及实验报告模板

《数据结构实验》的实验题目及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客房管理(链表实验) ●实现功能: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编程实现客房管理程序的各个功能函数,从而熟练 掌握单链表的创建、输出、查找、修改、插入、删除、排序和复杂综合应用等操作的算法 实现。以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为存储结构,实现如下客房管理的设计要求。 ●实验机时:8 ●设计要求: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定义客房链表结点结构 typedef struct HNode { char roomN[7]; //客房名称 float Price; //标准价格 float PriceL; //入住价格(默认值=标准价格*80%) int Beds; //床位数Beds char State[5]; //入住状态(值域:"空闲"、"入住"、"预订",默认值为"空闲") struct HNode *next; //指针域 }Hotel, *HLink; (1)实现创建客房信息链表函数void Build(HLink &H),输入(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床位数),同时修改入住价格、入住状态为默认值,即入住价格=标准价格*80%,入住状态为”空闲”(提示:用strcpy()字符串拷贝函数)。为了提高程序调试效率,要求:用文件操作来输入客房信息(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床位数); (2)实现输出客房信息函数void Exp(HLink H),输出所有客房的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入住价格、床位数、入住状态; (3)函数int Find(HLink &H, char *roomN),查找房间名称为roomN的客房。如果找到,则返回该客房在链表中的位置序号(>=1),否则返回0。提示:用strcmp()字符串比较函数; (4)实现函数void updateH(HLink &H, int beds, char *state),将床位数为beds的客房入住状态改为state。提示:用strcpy()字符串拷贝函数; (5)函数void Add(HLink &H),将该链表中未入住的客房入住价格均加价20%; (6)求出入住价格最高的客房函数HLink FirstH(HLink &H),该函数内return语句返回入住价格最高的客房结点指针,返回前将该结点在链表中删除; (7)函数void MoveK1(HLink &H, int k),将单链表中倒数第k个结点移到第一个结点位置,注意:严禁采用先计算链表长度n再减k(即n-k)的方法;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一SCR(单向和双向)特性与触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晶闸管的基本特性。 2、熟悉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二、实验内容 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 2、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 1、典型器件及驱动挂箱(DSE01)—DE01单元 2、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2单元 3、触发电路挂箱Ⅰ(DST01)—DT03单元(也可用DG01取代) 4、电源及负载挂箱Ⅰ(DSP01)或“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挂箱Ⅱa(DSE03)”—DP01单元 5、逆变变压器配件挂箱(DSM08)—电阻负载单元 6、慢扫描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测试仪器 四、实验电路的组成及实验操作 图1-1 晶闸管及其驱动电路

1、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的验证: 晶闸管电路面板布置见图1-1,实验单元提供了一个脉冲变压器作为脉冲隔离及功率驱动,脉冲变压器的二次侧有相同的两组输出,使用时可以任选其一;单元中还提供了一个单向晶闸管和一个双向晶闸管供实验时测试,此外还有一个阻容吸收电路,作为实验附件。打开系统总电源,将系统工作模式设置为“高级应用”。将主电源电压选择开关置于“3”位置,即将主电源相电压设定为220V;将“DT03”单元的钮子开关“S1”拨向上,用导线连接模拟给定输出端子“K”和信号地与“DE01”单元的晶闸管T1的门极和阴极;取主电源“DSM00”单元的一路输出“U”和输出中线“L01”连接到“DP01”单元的交流输入端子“U”和“L01”,交流主电源输出端“AC15V”和“O”分别接至整流桥输入端“AC1”和“AC2”,整流桥输出接滤波电容(“DC+”、“DC-”端分别接“C1”、“C2”端);“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正端“DC+”接“DSM08”单元R1的一端,R1的另一端接“DE01”单元单向可控硅T1的阳极,T1的阴极接“DP01”单元直流主电源输出负端“DC-”。闭合控制电路及挂箱上的电源开关,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输出电压为“0V”;闭合主电路,用示波器观测T1两端电压;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电压升高,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记录使T1由截止变为开通的门极电压值,它正比于通入T1门极的电流I G;T1导通后,反向改变“RP2”使“K”点电压缓慢变回“0V”,同时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断开主电路、挂箱电源、控制电路。将加在晶闸管和电阻上的主电源换成交流电源,即“AC15V”直接接“R1”一端,T1的阴极直接接“O”;依次闭合控制电路、挂箱电源、主电路。调节“DT03”单元的电位器“RP2”使“K”点电压升高,监测T1的端电压情况;T1导通后,反向改变“RP2”使“K”点电压缓慢变回“0V”,同时监测并记录T1的端电压情况。通过实验结果,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的内容,分析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条件。实验完毕,依次断开主电路、挂箱电源、控制电路。 2、晶闸管的触发与吸收电路: 将主电源电压选择开关置于“3”位置,即将主电源相电压设定为220V;用导线连接“DT02”单元输出端子“OUT11”和“OUT12”与“DE01”单元的脉冲变压器输入端“IN1”和“IN2”;取主电源的一路输出“U”和输出中线“L01”连接到“DP01”单元的交流输入端子“U”和“L01”;“DP01”单元的同步信号输出端“A”和“B”连接到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的同步信号输入端“A”和“B”;将“DE01”的脉冲变压器输出“g1”和“k1”分别接至单向

测试用例实例—常见功能测试点

测试用例实例--常见功能测试点 笔者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个人认为此文对于“软件常用功能测试点”总结的很好,特此摘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 登陆、添加、删除、查询模块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这些模块的测试点该如何考虑 1)登陆 ①用户名和密码都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②用户名和密码都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③用户名符合要求,密码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④密码符合要求,用户名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⑤用户名或密码为空 ⑥数据库中不存在的用户名,不存在的密码 ⑦数据库中存在的用户名,错误的密码 ⑧数据库中不存在的用户名,存在的密码 ⑨输入的数据前存在空格 ⑩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以后按[enter]是否能登陆 ------------------------------------------------------------------------------------------------------ 2) 添加 ①要添加的数据项均合理,检查数据库中是否添加了相应的数据 ②留出一个必填数据为空

③按照边界值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的原则设计其他输入项的测试用例 ④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有错误提示 ⑤是否支持table键 ⑥按enter是否能保存 ⑦若提示不能保存,也要察看数据库里是否多了一条数据 ------------------------------------------------------------------------------------------------------ 3) 删除 ①删除一个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然后查看数据库中是否删除 ②删除一个数据库中并不存在的数据,看是否有错误提示,并且数据库中没有数据被删除 ③输入一个格式错误的数据,看是否有错误提示,并且数据库中没有数据被删除。 ④输入的正确数据前加空格,看是否能正确删除数据 ⑤什么也不输入 ⑥是否支持table键 ⑦是否支持enter键 ------------------------------------------------------------------------------------------------------ 4)查询 精确查询: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1

河南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子实验实训室(2011.9编制) 目录 实验报告一晶闸管的控制特性及作为开关的应用 (1) 实验报告二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3) 实验报告三晶闸管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调试与分析(电阻负载) (6) 实验报告四晶闸管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研究(感性、反电势负载) (8) 实验报告五直流-直流集成电压变换电路的应用与调试 (10)

实验报告一晶闸管的控制特性及作为开关的应用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晶闸管半控型的控制特点。 2.学会晶闸管作为固体开关在路灯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二、晶闸管工作原理和实训电路 1.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控制特性是:在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阳极为高电位);在门极与阴极之间再加上一定的电压(称为触发电压),通以一定的电流(称为门极触发电流,这通常由触发电路发给一个触发脉冲来实现),则阳极与阴极间在电压的作用下便会导通。当晶闸管导通后,即使触发脉冲消失,晶闸管仍将继续导通而不会自行关断,只能靠加在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压接近于零,通过的电流小到一定的数值(称为维持电流)以下,晶闸管才会关断,因此晶闸管是一种半控型电力电子元件。 2.晶闸管控制特性测试的实训电路 图1.1晶闸管控制特性测试电路 3.晶闸管作为固体开关在路灯自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电路 图1.2路灯自动控制电路 三、实训设备(略,看实验指导书)

四、实训内容与实训步骤(略,看实验指导书) 五、实训报告要求 1.根据对图1.1所示电路测试的结果,写出晶闸管的控制特点。记录BT151晶闸管导通所需的触发电压U G、触发电流I G及导通时的管压降U AK。 2.简述路灯自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实验报告题目

实验一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1.输入x的值,根据下面的多项表达式求y的值: y=3 4 x5+12 8 3 +2x-4 (1)编程,注意要有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x取下列值时,分别运行此程序 2.任意输入一个三位整数,然后逆序输出。如输入为123,则输出为321。 (1) 编程,注意要有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 用八进制的形式输出各位数字的ASCII码。 (3) 输入取下列值时,分别运行此程序

实验二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 1.编程计算下面的分段函数。 4x-8 -1≤x<0 y= 3x2+10x-1 0≤x<1 3-3x2+2x-1 1≤x<2 (1)事先编好程序和流程图。要求用if语句结构实现,注意数据类型和输入提示语句。 (2)将程序运行六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1,,0,,1,这六个数,记录下运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3)再将程序运行二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和2二个数,记录下运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④修改程序,使之能正确处理任何数据。当输入数据大于等于2或小于-1时,通知用户“Data Error”,程序结束。

4.水果店有苹果,一级元/kg,二级元/kg,三级元 /kg,四级kg,输入苹果的等级、数量以及顾客的付款数,显示出苹果的等级、数量、应付款数以及找给顾客的钱数。 (1)事先编好程序,分别用if语句和用switch语句结构实现,要求程序能正确处理任何数据。当输入苹果的等级、数量以及顾客的付款数不合要求时,通知用户“Data Error”,程序结束。 注意苹果等级、数量以及顾客付款数数据的类型和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将程序运行六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六组数,记录运行步骤、过程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二叉树 实验目的: 1、熟悉二叉树的结点类型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2、掌握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算法。 3、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基本要求: 1.编写程序bitree.cpp实现ADTBiTree,要求使用二叉链表存储。实现基本操作:InitBiTree(&T); DestroyBiTree(&T); PreOrder(T,visit()); InOrder(T,visit()); PostOrder(T,visit()); 2.编码实现以下算法: 1)创建二叉树。(以先序扩展序列给出) 2)输出先序、中序和后序序列。 3)计算二叉树结点数、叶子结点数、高度。 测试数据:先序扩展序列:ABDF##G##E#H##C##输出:先序ABDFGEHC中序FDGBEHAC后序FGDHEBCA结点数:8叶子结点数:4高度:4。

实验拓展 1)实现层次遍历。 2)查找:查值为X的结点、双亲结点、孩子结点、兄弟结点 3)判断:判断一个二叉树是否为二叉排序树、完全二叉树、平衡和二叉树 4)处理:左右子树互换、复制、删除子树、插入子树 设计思路: 1.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为链式存储结构。 2.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建立不同函数,在主程序中用循环菜单的形式调用函数提高了效率。 概要分析: 二叉链表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BiNode{ ElemType data; struct BiNode *lchild,*rchild; }BiNode,*BiTree; CreatBiTree(BiTree &T);先序建立二叉树。 DestroyBiTree(BiTree &T);销毁二叉树; PreOrder(BiTree &T);先序遍历二叉树 InOrder(BiTree &T);中序遍历二叉树 PostOrder (BiTree &T);后序遍历二叉树 PrintbyLev(BiTree &T);按层次遍历二叉树,利用队列的思想,从根结点开始将其放入一

电力电子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一、实验项目名称: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接于“7”端。注:如您选购的产品为MCL—Ⅲ、Ⅴ,无三相调压器,直接合上主电源。以下均同同时观察“1”、“2”孔的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波形的关系。 观察“3”~“5”孔波形及输出电压U G1K1的波形,调整电位器RP1,使“3”的锯齿波刚出现平顶,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比较“3”孔电压U3与U5的对应关系。 3.调节脉冲移相范围 将MCL—18的“G”输出电压调至0V,即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用示波器观察U2电压(即“2”孔)及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即调RP),使α=180O,其波形如图4-4所示。 调节MCL—18的给定电位器RP1,增加Uct,观察脉冲的移动情况,要求Uct=0时,α=180O,Uct=Umax时,α=30O,以满足移相范围α=30O~180O的要求。 4.调节Uct,使α=60O,观察并记录U1~U5及输出脉冲电压U G1K1,U G2K2的波形,并标出其幅值与宽度。 用导线连接“K1”和“K3”端,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 G1K1和U G3K3的波形,调节电位器RP3,使U G1K1和U G3K3间隔1800。 七、实验报告 1、观察波形 ⑴、“1”、“2”孔波形

⑵、“3孔波形” ⑶、“4”孔波形

⑸、U G1K1波形

2、调节脉冲移相范围 ⑴U2、U5波形

⑵、U G1K1、U G2K2波形 ⑶、U G1K1、U G3K3波形

实验报告题目

实验一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 1. 输入x的值,根据下面的多项表达式求y的值: 3 5 4 3 8 2 y= X5+12 X4-7.3X3- X2+2X-4 4 3 (1) 编程,注意要有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 X取下列值时,分别运行此程序 2. 任意输入一个三位整数,然后逆序输出。如输入为123,则输出为321。 (1) 编程,注意要有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 用八进制的形式输出各位数字的ASCII码。 (3) 输入取下列值时,分别运行此程序

实验二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1 ?编程计算下面的分段函数。 4x-8 y= 3x -8x -1 w x v 0 2+10x-1 0 w x v 1 L 3 2 -3x +2x-1 1 w x v 2 (1)事先编好程序和流程图。要求用if语句结构实现,注意数据类型和输入提示语句。 (2)将程序运行六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1,-0.5,0,0.5,1,1.5这六个数,记录下运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3)再将程序运行二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3.5和2二个数,记录下运行结果并核对 Data Error ” ,程序结束。

4.水果店有苹果,一级 5.50元/kg,二级4.20元/kg,三级3.00元/kg,四级2.50/kg, 输入苹果的等级、数量以及顾客的付款数,显示出苹果的等级、数量、应付款数以及找给顾 客的钱数。 (1)事先编好程序,分别用if语句和用switch语句结构实现,要求程序能正确处理 任何数据。当输入苹果的等级、数量以及顾客的付款数不合要求时,通知用户“Data Error' 程序结束。 注意苹果等级、数量以及顾客付款数数据的类型和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将程序运行六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六组数,记录运行步骤、过程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电力电子器件及其驱动电路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姓名 教师 班级 学院

实验一 、电力晶体管(GTR)特性研究 1 ?熟悉(GTR)的开关特性与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2. 掌握GTR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参数设计要求 二.实验内容 1. 不同负载时的GTF开关特性测试。 2. 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3. 有与没有基极反压时的开关过程比较 4. 并联冲电路性能测试。 5. 串联冲电路性能测试。 6. 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测试。 三.实验线路 四.实验设备和仪器 1. 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中的GTR与PWM波形发生器部分 2. 双踪示波器 3. 万用表 4. 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五.实验方法 1 ?不同负载时GTR开关特性测试 (1)电阻负载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GTF单元的开关S1合向“ ”,将GTF单元的输入“ 1”与“6”分别与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 1”与“ 2”相连,再分别连接GTF单元的“3”与“ 5”,“9”与“ 7”,“ 15”、“ 16” 与“ 19”,“29”与“21”,以及GTF单元的“ 8”、“ 11”、“ 18” 与主回路的“ 4”, GTF单元的“22”与主回路的“1”,即按照以下表格的说明连线。 用示波器观察,基极驱动信号ib (“19”与“18”之间)及集电极电流ic (“21”与“18” 之间)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on,存贮时间ts、下降时间tf。 t on= 1.8 us ,t s= 1.8 us ,t f= 1.2 us (2)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除了将主回器部分由电阻负载改为电阻、电感性负载以外(即将“ 1”与“22”断开而将“ 2” 与“22”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t on= 2.1 us,t s=10.0 us,t f= 2.5 us 2.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1)基极电流较小时的开关过程 断开GTR单元“16”与“19”的连接,将基极回路的“ 15”与“19”相连,主回路的“ 1” 与GTR单元的“22”相连,其余接线同上,测量并记录基极驱动信号ib (“19”与“18”之间)及集电极电流ic (“21”与“18”之间)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on,存贮时间ts、下降时间tf o t on= 1.9 us,t s= 10.3 us,t f=2.0 us (2)基极电流较大时的开关过程 将GTR单元的“ 15”与“19”的连线断开,再将“14”与“19”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t on= 1.7 us,t s= 10.9 us,t f= 2.2 us 1. 绘出电阻负载与电阻、电感负载时的G TR ff关波形,并在图上标出ton、tS与tf,并分析 不同负载时开关波形的差异。 电阻负载

标签控件的应用实例

标签控件的应用实例 最后鸡啄米依然是给大家写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CTabCtrl类的几个成员函数及标签控件通知消息等的使用方法。 此实例实现的功能:在一个标签控件中加入两个标签页,标签文本分别为“鸡啄米”和“Android开发网”,点击不同的标签显示不同的标签页。下面是具体实现步骤: 1. 创建一个基于对话框的MFC工程,名称设置为“Example33”。 2. 在自动生成的对话框模板IDD_EXAMPLE33_DIALOG中,删除“TODO: Place dialog controls here.”静态文本框、“OK”按钮和“Cancel”按钮。添加一个Tab Control控件,并为其关联一个CTabCtrl类型的控件变量 m_tab。 3. 创建两个新的对话框,ID分别设为IDD_JIZHUOMI_DIALOG、IDD_ANDROID_DIALOG,两者都将Border属性设为None,Style属性设为Child。在对话框模板IDD_JIZHUOMI_DIALOG中加入一个静态文本框,Caption属性设为“鸡啄米 https://www.360docs.net/doc/952166838.html,”,并为其生成对话框类CJzmDlg;在对话框模板IDD_ANDROID_DIALOG中也加入一个静态文本框,Caption属性设为“Android开发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2166838.html,/android”,并为其生成对话框类CAndroidDlg。 4. 在“Example33Dlg.h”文件中包含“JzmDlg.h”和“AndroidDlg.h”两个头文件,然后继续在“Example33Dlg.h”文件中为CExample33Dlg类添加两个成员变量: CJzmDlgm_jzmDlg; CAndroidDlgm_androidDlg; 5. 在CExample33Dlg对话框初始化时,我们也初始化标签控件。修改CExample33Dlg::OnInitDialog()函数如下: C++代码 1.BOOL CExample33Dlg::OnInitDialog() 2.{ 3.CDialogEx::OnInitDialog(); 4. 5.// Add "About..." menu item to system menu. 6. 7.// IDM_ABOUTBOX must be in the system command r an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