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7年北京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7年北京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

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第1页(共18页)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

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aB.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6分)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

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第2页(共18页)

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二、非选择题

6.(16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

制.

22++Ca方式进入胞内,受体被激活后,Ca 会以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 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

(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 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第3页(共18页)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

善.

(4)图中内容从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7.(18分)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今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因此在分裂过程中染色

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

是.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

过程如下:

请根据F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表现相应的基因型.1(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第4页(共18页)

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将得到的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8.(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中枢,引起发

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

①1、2组结果表明;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

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

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第5页(共18页)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方法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在上实验课之前的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

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待根长约5cm,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2、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解答】解:A、盐酸只能使植物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误;

B、使用高倍显微镜时,需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再换成高倍镜,B正确;

第6页(共18页)

C、在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没有断裂,染色体在后期才加倍,C错误;

D、细胞板只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分析】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

分析上图,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分析下图:由图可知,植物体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

【解答】解:A、由图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A正确;

B、由上图可知,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B正确;

C、在0~25℃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增大速率大于呼吸作用,说明温度变化对光第7页(共18页)

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C正确;

D、由图可知,超过45℃,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生长,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的认识.

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分析】由题意知: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的结果中,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影响.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影响,A正确;

B、从题目中无法看出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B错误;

C、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物种数目的多少,酸雨会影响物种丰富度,C错误;

D、实验只模拟了樟树和楝树的树苗,其他树种不知,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总结推理.

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第8页(共18页)

中ATP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

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aB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C

.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D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B【分析】血糖含量高时,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

、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解:A【解答】正确;中,A失,一部分贮存在ATP

2+C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根据图示,B、

正确;B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所以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使胰岛素释放,而C 错误;C降低不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正确。DD、根据图示,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故选:C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点评】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分)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6C5.()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2)1,拟将其与质粒(图

189第页(共页)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A

基因导入细胞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B.用含C

.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C

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D

、(限制酶)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载体.”连接酶、“分子运输车“分子缝合针”﹣﹣DNA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2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3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4

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首先要检测(1

分子杂交技术.DNA用

,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2)其次还要检测(杂交.mRNA因作探针与

蛋白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最后检测(3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质,用相应的

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4)有时还需进行性状.

、据图分析可知,在目的基因的两端、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都有A【解答】解:Ⅰ切Ⅰ的切割位点,因此可以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EcoR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正确;ADNA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之后再用连接酶连接形成基因表达载体,1810第页(共页)

B、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可以将目的基因C导入到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段,之后再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上,B正确;

C、图2中显示标记基因是潮霉素抗性基因,应该在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C错误;

D、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增加菊花花色类型为材料背景,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6.(16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

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

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

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2+会以Ca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方受体被激活后,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第11页(共18页)

2+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式进入胞内,Ca发生改变,

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Ⅱ(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

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CB.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

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

验.

(4)图中内容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

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分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2、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 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解答】解:(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过程中,传入纤维末梢会释放神经递第12页(共18页)

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使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2++的浓度低,并且2)分析图解可知看出,突触后膜外的Ca浓度高,膜内Ca(其运输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N受体,因此运输方式属于易化扩散或协助扩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散.图中显示,Ca变(球形变成多边形),C酶被激活.

(3)①由图示信息,根据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可推出有比较多的A 受体细胞内肽段转变成了A受体,该过程就是过程Ⅱ.

②实验的自变量为短肽,要验证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导入实验组的短肽含有磷酸化位点,导入对照组的短肽不含有磷酸化位点,则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③为了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还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检测的实验结果应可操作,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不易检测,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

(4)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内容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2)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

(3)①Ⅱ②CB ③不合理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

(4)细胞和分子

【点评】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18分)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今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第13页(共18页)

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10,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普通玉米的卵细胞发育而

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紫粒玉米和白粒玉米均为杂合子.推

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Aarr或aaRr.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请根据F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表现相应的基因型单倍体1

基因型为ar为白粒、二倍体基因型为AaRr表现型为紫粒.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用G和H杂交获得种子,再与突变体杂交得到单倍体,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将得到的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第14页(共18页)

【分析】1、单倍体生物是由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其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

2、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则紫色的基因型为A_R_,白色的基因型为A_rr、aaR_、aarr.

【解答】解:(1)玉米(2n=20)的正常体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所以其配子中含有10条染色体.由于配子发育而成的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10条,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单倍体玉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

(2)①从图2结果可以看出,F单倍体胚与普通玉米母本所含DNA片段相同,1所以可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普通玉米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

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

中紫:白=3:5,是3:1:3:1的变式.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紫粒玉米和白粒玉米均为杂合子.推测紫粒亲本的基因型是AaRr,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Aarr或aaRr.

③由于单倍体的胚是由普通玉米的卵细胞发育而来,而母本是普通玉米白粒aarr,所以单倍体基因型为ar为白粒.则二倍体基因型为AaRr,表现型为紫粒.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其育种流程应为:用G和H杂交获得种子,再与突变体杂交得到单倍体,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得到的植株细胞中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从而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故答案为:

(1)10减数第一次染色体组

(2)普通玉米的卵细胞

(3)紫粒玉米和白粒玉米均为杂合子Aarr或aaRr单倍体基因型为ar为白粒、二倍体基因型为AaRr表现型为紫粒

(3)用G和H杂交获得种子,再与突变体杂交得到单倍体,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

第15页(共18页)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染色体变异、基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写出三

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特异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生存与繁衍.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实验材实验处实验结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值

10不加入青蒿疟原虫的线粒

6加入青蒿

10不加入青蒿仓鼠细胞的线

974体加入青蒿素

①1、2组结果表明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分析】1、疟原虫营寄生生活,进入人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增殖时,合成DNA、第16页(共18页)

蛋白质的原料均来自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后,释放出大量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最终导致红细胞破裂;

2、疟原虫属于寄生虫,是病原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疟疾病人及带虫者属于传染源;疟疾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蚊虫等害虫属于生物媒介传播;从传播途径分析,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疟原虫属于抗原.

【解答】解:(1)疟原虫体内的大分子物质多糖、蛋白质、核酸、脂肪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

(2)识别后才能侵入.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防卫性消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繁衍.

(5)①1、2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青蒿素,因变量为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结果表明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

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由①中数据分析可知,青蒿素能抑制疟原虫的线粒体的功能,但青蒿素抑制仓鼠细胞线粒体,可知青蒿素能抑制疟原虫的繁殖.所以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故答案为:

(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

(2)识别

(3)体温调节

(4)特异性生存与繁衍

(5)①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第17页(共18页)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第18页(共18页)

2017年高考北京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物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13)【2017年北京,13,6分】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答案】C 【解析】水流速度是机械运动速度,不能反映热运动情况,A错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错误; 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并非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增大,D错误;选项C说法正确,故选C。 【点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单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单个分子在高温时速率可能较小。 (14)【2017年北京,14,6分】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 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作出完整光路图,如图所示,光进入玻璃砖时光线偏折角较大,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砖对光的折射率较大,因此光的频率应高于光,故选D。 【点评】由教材中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色散的演示实验可知,光线在进入棱镜前后偏折角越大 , 棱镜对该光的折射率越大,该光的频率越大。 (15)【2017年北京,15,6分】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振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t=1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t=2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t=3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答案】A 【解析】在和时,振子偏离平衡位置最远,速度为零,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方向指向平衡位置, A正确,C错误;在和时,振子位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回复力和加速度均为零,B、D 错误,故选A。 【点评】根据振动图像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方法:沿着时间轴看去,上坡段质点向上振动,下坡段质点向下振动。 (16)【2017年北京,16,6分】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电流表、电 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B)电流表的读数为 (C)电压表的读数为(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 【答案】B 【解析】电表的读数均为有效值,原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由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与线圈匝 数成正比,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C错误;流过电阻的电流为,可知负载消耗的公 率为,根据能量守恒可知,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A错误;由可知,电流表的读数为,B正确,由交变电压瞬时值表达式可知,,周期,D错误,故选B。【点评】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电流、功率与匝数的关系需注意因果关系,电压由原线圈决定副线圈,电流与功率则由副线圈决定原线圈。 (17)【2017年北京,17,6分】利用引力常量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 ..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答案】D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

绝密★ 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 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 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17年高考试题大气部分

【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1.B 2.C 3.D 【解析】 1.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所以选②。 2.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3.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考点:影响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大小的因素;经度与地方时。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2点左右,当地地方时1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6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度差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90°,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

2017年高考北京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物理)

2017年高考北京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物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13)【2017年北京,13,6分】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答案】C 【解析】水流速度是机械运动速度,不能反映热运动情况,A错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错误;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平均速率 增大,并非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增 大,D错误;选项C说法正确,故选C。 【点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单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单个分子在高温时速率可能较小。(14)【2017年北京,14,6分】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 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作出完整光路图,如图所示,a光 进入玻璃砖时光线偏折角较大,根据光的折射 定律可知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因此a 光的频率应高于b光,故选D。

【点评】由教材中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色散的演示实验可知,光线在进入棱镜前后偏折角越大, 棱镜对该光的折射率越大,该光的频率越大。(15)【2017年北京,15,6分】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振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1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负的最大值 (B)t=2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 正的最大值 (C)t=3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答案】A 【解析】在1s t=时,振子偏离平衡位置最远,速度为零,t=和3s 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方向指向平衡位置, A正确,C错误;在2s t=时,振子位于平衡位 t=和4s 置,速度最大,回复力和加速度均为零,B、D 错误,故选A。 【点评】根据振动图像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方法:沿着时间轴看去,上坡段质点向上振动,下坡段质点向下振动。(16)【2017年北京,16,6分】如图所示,理想 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2202sin(V) =π的交 u t 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55 R=Ω的负载电阻, 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 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7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2017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分)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2.(2分)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3.(2分)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4.(2分)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6.(2分)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D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完整性,可以选择性吸收物质,而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有机物,若细胞膜完整,则无法进入,而破坏后则可以进入,A正确;氨基酸不含有肽键,而双缩脲

试剂用来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B错误符合题意;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通过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C正确;斐林试剂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还原性葡萄糖在水浴加热下还原成砖红色,D正确。 3. 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 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 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 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答案】C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解析】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而后再注射少量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是过敏反应,而不胰岛素作用的结果,A错误;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而不是神经递质的作用,B错误,发生过敏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三卷)

2017年全国高考统一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6分)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6分)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2017年全国卷3高考生物试题

2017年全国3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1.(2017?新课标Ⅲ卷.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2.(2017?新课标Ⅲ卷.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答案】C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动物体内的激素可随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A正确;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快速而无限增殖的细胞,但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获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所以不具有自养能力,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即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 3.(2017?新课标Ⅲ卷.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 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答案】A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4.(2017?新课标Ⅲ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内环境与稳态 【解析】0.9%的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下降,但是机体血浆量会增加,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5.(2017?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2017年高考全国1卷理科数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本试卷5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 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 |x <1},B ={x |31x <},则 A .{|0}A B x x =U D .A B =?I 2.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A .14 B .π8 C . 12 D . π4 3.设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若复数z 满足1 z ∈R ,则z ∈R ; 2p :若复数z 满足2z ∈R ,则z ∈R ; 3p :若复数12,z z 满足12z z ∈R ,则12z z =;

2017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高考真题)

2017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 一、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2.(6分)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3.(6分)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t=1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t=2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t=3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4.(6分)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220sinπt(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55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

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20W B.电流表的读数为1A C.电压表的读数为110V 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50s 5.(6分)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A.地球的半径及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6.(6分)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nm(1nm=10﹣9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首个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J?s,真空光速c=3×108m/s)() A.10﹣21J B.10﹣18J C.10﹣15J D.10﹣12J 7.(6分)图1和图2是教材中演示自感现象的两个电路图,L1和L2为电感线圈。实验时,断开开关S1瞬间,灯A1突然闪亮,随后逐渐变暗;闭合开关S2,灯A2逐渐变亮,而另一个相同的灯A3立即变亮,最终A2与A3的亮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6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6分)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2017年全国卷三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卷三高考生物试题与答案 (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1

2017年北京高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7·北京卷(物理) 13.H1、H3[2017·北京卷] 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13.C[解析] 水流速度大小决定了机械能大小,和内能无关,所以A错误.水结成冰以后,从液态变为固态,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相对减小,但热运动不会停止,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B错误.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水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是不代表每一个水分子的速率都增大,所以选项D错误. 14.N1[2017·北京卷] 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 图1 A.红光B.黄光 C.绿光D.紫光 14.D[解析] 由图可知a光偏折程度比b光偏折程度大,所以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选项中只有紫光的折射率大于蓝光的折射率,所以选项D正确. 15.G1[2017·北京卷] 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运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图1 A.t=1 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t=2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t=3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 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15.A[解析] 由振动图像特点可以判断,t=1 s时,振子处于正向最大位移处,速度

为零,由a =-kx m 可知,加速度为负向最大值,选项A 正确.t =2 s 时,振子处于平衡位置,速度为负向最大值,加速度为零,选项B 错误.t =3 s 时,振子处于负向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向最大值,选项C 错误.t =4 s 时,振子处于平衡位置,速度为正向最大值,加速度为零,选项D 错误. 16.M1、M2[2017·北京卷]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 =2202sin 100πt (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 =55 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 A .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20 2 W B .电流表的读数为1 A C .电压表的读数为110 2 V D .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50 s 16.B [解析] 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有效值是220 V ,由U 1U 2=n 1n 2 ,可得U 2=110 V ,则电压表读数应为110 V ,选项C 错误.由欧姆定律可得I 2=U 2R =2 A ,由I 1I 2=n 2n 1 ,可得I 1=1 A ,选项B 正确.由功率P 1=U 1I 1可知,P 1=220 W ,选项A 错误.由电源电压瞬时值表达式u =2202sin 100πt (V),可知ω=100π rad/s ,由T =2πω 可知,T =0.02 s ,选项D 错误. 17.D5[2017·北京卷] 利用引力常量G 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 A .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17.D [解析] 由mg =G Mm R 2,可得M =gR 2G ,由选项A 中数据可以求出地球质量.由G Mm R 2=m ? ?? ??2πT 2R ,可得M =4π2R 3GT 2,其中R 表示地球半径,又知2πR =v T ,由选项B 中数据可以求出地球质量.由G Mm r 2=m ? ?? ??2πT 2r ,可得M =4π2r 3GT 2,其中r 表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由选项C 中数据可以求出地球质量.由选项D 中数据不能求出地球质量.

四川省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

四川省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1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 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 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 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

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 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二、非选择题: 2

2017年北京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7年北京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5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市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若集合{} 21A x x =-<<,{} 13B x x x =<->或,则A B I =( )。 (A ){} 21x x -<<- (B ){}23x x -<< (C ){}11x x -<< (D ){} 13x x << 【答案】A 【难度】容易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 第一章《集合》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2)若复数()()1i a 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i (B )(),1-∞-(C )()1,+∞(D )(1,)-+∞ 【答案】B 【难度】容易 【点评】本题在高二数学(理)下学期课程讲座 第四章《复数》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

(A)2 (B)3 2 (C)5 3 (D)8 5 【答案】C 【难度】容易 【点评】本题在高考数学(理)提高班讲座第十三章《算法与统计》中有详细讲解,在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均有涉及。 (4)若,x y满足 3, 2, , x x y y x ≤ ? ? +≥ ? ?≤ ? 则2 x y +的最大值为()。 (A)1(B)3(C)5(D)9 【答案】D 【难度】容易

物理卷·2017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物理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13.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答案】C 考点:分子动理论 14.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完整光路图,如图所示,a光进入玻璃砖时光线偏折角较大,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因此a光的频率应高于b光,故选D。

考点:光的折射 15.某弹簧振子沿x 轴的简谐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t =1 s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 .t =2 s 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 .t =3 s 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 .t =4 s 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答案】A 考点:振动图象 1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2202sin π(V)u t 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 R =55 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W

B.电流表的读数为1 A C.电压表的读数为1102V 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50 s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电表的读数均为有效值,原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20 V,由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与线圈匝数成正比,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110 V,C错误;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2 A,可知负载消耗的功率为220 W,根据能量守恒可知,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20 W,A错误;由P=UI可知,电流表的读数为1 A,B正确,由交变电压瞬时值表达式可知,ω=100π rad/s,周期T=0.02 s,D错误。 考点: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四值”、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电流、功率与匝数的关系17.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答案】D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8.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10–9 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