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

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
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

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3

1.1社会经济概况 3

1.2自然地理概况 3

第二章水文地质概况 9

2.1地下水资源分区划分 9

2.2水文地质概况 10

2.3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 13

2.4人为因素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 20

第三章水资源评价 24

3.1地表水资源数量及变化 24

3.2 地下水天然资源评价 27

3.3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及分布 93

3.4深层承压水可开采储存量评价 111

3.5全省水资源总量概述 119

3.6主要城市地下水资源分布概况 119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23

4.1 地下水开采量 123

4.2 地下水开采程度 123

4.3 地下水利用情况及缺水分析 133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的变化及潜力分析 135

5.1 地下水资源的变化 135

5.2 地下水开采潜力分析 140

5.3 地下水开采前景预测 141

第六章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148

6.1 地下水质量特征及变化规律 148

6.2 地下水污染状况及变化 150

6.3 典型地下水环境问题研究 152

6.4 地下水脆弱性概述 157

第七章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160

7.1 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60

7.2 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61

结论 164

前言

甘肃省是我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随着全省经济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及开采的便利性,已成为我省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近十年来,地下水资源在满足各种需求的同时,其数量、质量、时空分布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全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已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对于优化我省水资源配置和促进地区经

济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的子项目之一。目的是重新对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评价,进一步查明资源大帐,为今后10—30年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依据。其主要任务包括:

1.重新评价地下水天然资源、开采资源、深层承压水可开采储存量;

2.评价地下水的环境质量;

3.调查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存在问题;

4.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今后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意见。

根据《关于下达2001年〈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任务书的通知》(中地环发〔2001〕54号)和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任务的通知》(甘国土资环发〔2001〕18号),该项目由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我站于3月成立了项目组,按《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大纲与技术要求》展开资料准备和整理工作,于3月底提交了《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甘肃部分)工作计划》。随着工作的进展,6月份编写了《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设计》,6—9月对全省水利化现状、地下水开采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收集了各地(市)国民经济及水利发展“十五”规划,全省典型水文站系列流量资料,为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和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月份进入了室内资料整理、文字报告编写和图件编制,12月份开始数据库建设,基本按技术要求完成了工作。本次全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在全面收集和分析以往不同时期水文地质勘查及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较系统地总结了气候变化及水利化条件的改变对地下水循环系统及资源量的影响,总结了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地下水开发潜力,为今后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在最新勘探成果基础上评价了深层承压水可开采储存量,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有关参数进行了优选和归纳,对黄河兰州段的入渗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宏观上掌握了黄河在这一地区的入渗特征及入渗量,对河西走廊水利化条件改变和水资源分布利用格局的改变引起的地下水径流系统变化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为地下水允许

开采量的评价创造了条件。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甘肃省地勘局地质科技处对项目实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作了大量的协调工作。甘肃省水利厅、建设厅、各地、州(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了全省1956—1997年20个典型水文站的系列水文资料,为本次水资源评价的有力保障。在此对关心和支持该项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员有施孝、赵成、刘兴春、赵玉红、张像源、张东林、左鸣放、姜才文、张荷生、魏林森等。赵成完成文字报告编写及东部地区水资源评价;刘兴春主要承担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分布图的编制及报告修改完善等;赵玉红主要承担数据处理、含水层天然防护性能评价;左鸣放完成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图及相关内容的资料整理;张东林完成地下水环境图的编制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张像源等完成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本次评价所采用的基础图件、计算区块划分、数据整理均按1∶100万精度完成,并根据本省地下水分布规律,增加了冻结层水、黄土孔洞—裂隙水的评价内容,使本次评价成果

更符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

第一章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与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及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理坐标:东经92°13′—108°46′,北纬

32°21′—45°53′。全省土地面积45.4×104km2,其中:山地11.8×104km2,占25.97%;高原13.4×104km2,占29.5%;川地13.45×104km2,占29.61%;戈壁沙漠6.81×104km2,

占14.99%。

1.1社会经济概况

据《甘肃年鉴》[1],截至1999年,全省人口2542.58×104人,其分布很不均匀,东部河谷平原及河西走廊绿洲地带人口密度达200—500人/km2,黄土高原平均1000人/km2,沙漠、戈壁及中高山区不到1人/km2。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我省经济呈较快增长态势,199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931.98×108元,较上年增长8.3%,人均(GDP)0.37×104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191.21×108元、423.79×108元、316.98×108元。在全省45.4×104km2(约合6.81×108亩)土地中,耕地面积5229.25×104亩,占全省土地的7.68%,其中灌溉面积1832.72×104亩,占总耕地面积35.00%,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兰州、白银的黄灌区及陇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2.17亩/人。全省草原面积2.5×108亩,占土地面积36.7%,主要分布于甘南草原、河西祁连山及荒漠草原区;森林面积6385.37×104亩,占土地面积的9.40%,主要分布于秦岭山脉、祁连山脉;荒地面积1.82×108亩,占土地面积的26.7%,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此外尚有19.5%的土地为沙漠、戈壁、高山。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及陇南山地。

甘肃省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

286.207×108m3/a,仅占全国总量的1.06%,居全国第27位,人均仅1149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居全国第22位,亩均占有量为394m3,不到全国水平的1/3[2]。水资源匮缺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全省2000年可供水量121.89×108m3,其中:内陆河流域75.68×108m3、黄河流域43.03×108m3、长江流域3.18×108m3;需水量133.34×108m3,其中:内陆河流域79.83×108m3、黄河流域50.22×108m3、长江流域

3.29×108m3;年缺水量11.45×108m3,其中:内陆河流域

4.15×108m3、黄河流域

7.19×108m3、长江流域0.11×108m3。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长江流域

属于工程型缺水[21]。

1.2自然地理概况

1.2.1地形地貌

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处。受鄂尔多斯台地、阿拉善—北山台地、祁连山褶皱和西秦岭褶皱的控制,全省地域狭长,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本省除陇南部分谷地和疏勒河下游谷地地势较低外,大部分海拔都在1000m以上,属山地型高原,按

地势及地形全省分为6个区。

(1)祁连山—阿尔金山高山区:位于本省西南部,山地高程多为4000—5000m,祁连山主峰团结峰海拔5808m,雪线4200—4500m,由于冰川作用,山脊高峻、狭长,并终年积雪,发育现代冰川。海拔3500m以下,逐渐变为以剥蚀为主的中、低山区。

(2)河西走廊平原区:位于西部祁连山以北,北山山地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边界。海拔1000—1500m。区内走廊山脉将平原区分为南、北两列盆地平原,南部为冲洪积成

因的倾斜平原,北部为冲湖积相平原。

(3)北山中山区:位于河西走廊平原以北,包括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等,呈断续的中山,海拔1500—2500m,相对高程500—1000m。由于气候干燥,风蚀严重。北山地区已准平原化,洪积与剥蚀平原所占面积超过了干燥剥蚀山地。

(4)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位于本省中、东部,陇南山地以北,海拔1200—2200m,相对高程500—1000m。第四纪以来堆积了巨厚的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六盘山将其分为陇东和陇西黄土高原。陇西黄土高原流水纵横深切,沟壑遍布,呈梁、峁、岘等典型黄土地貌。陇东地势大致从东、北、西三面呈“箕状”向南部缓慢倾斜,流水切割较陇西地区

弱,呈黄土塬状黄土地貌。

(5)甘南高原区:位于本省南部,属青藏高原东缘部分。区内海拔3000—4000m,地势大致西高东低,起伏不大,分布有许多坡度小于3°的平滩地。

(6)陇南中低山区:位于本省南部渭河以南的秦岭西延部分,海拔800—3500m,相对高差500—1500m。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隆升和流水的急剧下蚀,形成高山深谷,锐峰陡坡,呈典

型的流水侵蚀山地地貌。

1.2.2气候

我省深居内陆,属中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垂直和水平差异明显,具显著的大陆性气候。

据水热条件,本省分为8个气候区(图1—1)。各区特征见表1—1。

甘肃省水汽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从孟加拉湾及北部湾的西南气流将印度洋水汽输送到我省长江流域、甘南高原、渭泾流域及兰州以西的祁连山东段;东南气流将太平洋水汽输入到我省东部,另外西风气流将北冰洋水汽带入到我省河西西部,但数量极其有限[3]。由于气流强弱及输送距离不同,使我省南部和东南部降水多于西部及北部,年降水量自空间分布由东南大于800mm/a向西北递减至小于50mm/a(图1—2)。年降水量的70%左右集中于夏秋季

节(表1—2)。

甘肃省气候区划说明表表1—1

气候区特征

河西西部暖温带

干旱区仅限于疏勒河下游,包括安西和敦煌两地的中部地区。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风沙大,著名的“风库”安西即位于此。干热风、霜冻也常发生。

河西冷温带

干旱区包括金昌、嘉峪关两市,酒泉、张掖、武威三地区的走廊及北山山区(疏勒河下游谷地除外)。年平均气温5-8℃,无霜期140-160天,年降水量50-200毫米。气象灾害

有大风、干热风、霜冻等。

祁连山高寒

半干旱区包括酒泉、张掖和武威地区南部的山地和山间盆地。年平均气温4℃以下,

无霜期140天以下,年降水量100-500毫米。

陇中北部冷温带

半干旱区包括兰州、白银以及庆阳、定西、临夏三个地区(州)的北部,通称本省中部干旱区。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160-180天,年降水量200-500毫米。气象灾害主要

有干旱、冰雹、暴雨、霜冻等。

陇中南部冷温带

半湿润区包括平凉地区以及庆阳、定西、临夏三个地区(州)的南部和天水市北部。年平均气温6-10℃,无霜期160-200天,年降水量500-650毫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冰

雹、暴雨等。

甘南高寒湿润区含甘南自治州大部分。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140天以下,年降

水量550-800毫米。

陇南北部暖温带

湿润区包括陇南地区中、东部,天水市南部及甘南舟曲县东南部。年平均气温8-12℃,无霜期200-220天,年平均降水量550-800毫米。气象灾害有暴雨、冰雹等。

陇南南部河谷北

亚热带湿润区包括武都、文县大部分及康县南部一小部分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4℃以上,无霜期250天以上,年降水量450-700毫米。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冰雹等。

1999年典型站降水年内分配表表1—2

气候区站名降水量(mm)

1-3月4-6月7-9月10-12月全年河西西部暖温带干旱区敦煌 5.8 2.0 12.7 4.3 24.8

23.4% 8.1% 51.2% 17.3% 100%

河西冷温带干旱区张掖8.6 25 48.5 5.6 87.7

9.8% 28.5% 55.3% 6.4% 100%

陇中冷温带半干旱区兰州0.6 155.4 153 19.6 328.6

0.2% 47.3% 46.6% 6% 100%

陇中冷温带半湿润区天水14.8 141.9 206.7 66 429.4

3.4% 33% 48.1% 15.4% 100%

甘南高寒湿润区岷县13.7 185.9 247.5 54.6 501.7

2.7% 37.1% 49.3% 10.9% 100%

陇南北亚热带湿润区武都13 128.6 192.3 63.3 397.2

3.3% 32.4% 48.4% 15.9% 100%

由表1—2可以看出,河西地区春、冬季降水所占比例高,明显受到冬季北冰洋水汽的影响,且由西向东减弱,甘肃东南部降水则主要由夏季太平洋、印度洋水汽循环控制。

据全省典型站1951—1999年50年资料分析,河西地区70年代为丰水期,80年代为枯水期,90年代为平水期。河东地区70年代为丰水期,80年代为平水期,90年代为贫水期。另外存在32、18年的降水长周期变化及9、6年的短周期变化规律。

1.2.3水文

本省河川径流不发育,且密度极不平衡,是地表水资源贫乏的省份。全省河流分别属于内陆

河、黄河、长江流域。

内陆河流域是指乌鞘岭以西的河西诸河流,分别属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河系,均发源于祁连山。除黑河、疏勒河等大河外,多为季节性河流。各河流出山多年均径流量为69.663×108m3/a(表1—3)。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5、6月份河流的天然来水量占年径流量的15—25%,汛期7、8、9三个月的来水量占年径流量的50—55%,最大的占67%;年际

变化不大,年径流变差系数0.14—0.24。

河西内陆河流径流量表表1—3

水系径流量 (×108m3/a) 备注

50% 75% 95%

疏勒河18.743 16.66 13.631 含大小哈尔腾河

黑河34.614 31.817 27.971

石羊河15.609 13.875 11.352

合计69.663 64.090 56.427

注:资料截至1997年

黄河流域处于本省中东部,分别属干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北洛河6个水系。其较大支流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径流量分布与降水空间分布一致,发源于秦岭地区的洮河、大夏河径流量大于汇水面积相似的发源于黄土区的渭河、祖厉河。由于为降水补给型河流,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平衡,一般7—10月为洪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0%以上。由于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泥沙含量较高,一些源于这些地区的河流,如祖厉河、散渡河、大小咸水河等水质较差。黄河流域地表水多年均径流量为371.153×108m3/a,出境水量为339.137×108m3/a。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4、5、6三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是:洮河、

渭河为20%,泾河15%。汛期7、8、9三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的比例是:洮河45%,泾河55%。祖厉河、渭河、泾河的暴雨期径流很集中,来势凶猛,历时短暂,泥沙含量高。越是干旱地区,暴雨径流越集中。年径流的年际分配不均匀,变差系数0.5—0.6,甚至大于

0.6。

长江流域地处本省南部,由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河川径流发育,多年平均径流量135.22×108m3/a,出境水量为132.871×108m3/a。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嘉陵江干流及西汉水的年际变化较大,白龙江的年际变化不大。第二章水文地质概况

2.1地下水资源分区划分

地下水资源分区采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概念来划分,即将统一时空演变的地下水体划入同一资源区。据此原则,本省地下水资源区按汇水范围划分为内陆河、黄河、长江3个区。亚区分区考虑到地下水资源的汇源条件共分为8个(表2—1)。

甘肃省地下水资源分区划分表表2—1

地下水资源区地下水资源亚区

内陆河流域(Ⅰ)疏勒河流域(Ⅰ1)

黑河流域(Ⅰ2)

石羊河流域(Ⅰ3)

黄河流域(Ⅱ)黄河干流兰州以上段(Ⅱ1)

黄河干流兰州以下段(Ⅱ2)

渭河(Ⅱ3)

泾河(Ⅱ4)

长江流域(Ⅲ)嘉陵江(Ⅲ1)

区、亚区分区主要考虑到地下水补径排演变系统的完整性,边界尽可能地取地下水(也是地表水)分水岭,为隔水边界。由于黄河为一条过境河,分区划分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地下水的汇入、流出边界,长江及内陆河局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陇东地区的葫芦河(属北洛河水系)及甘、宁交界水系均为外流河,因分布面积及地下水资源量较少,在计算时将其并入泾河水

系(Ⅱ4)中。

内陆河流域(Ⅰ)主要的地下水流入边界为黑河上游(Ⅰ2),流出边界有:疏勒河下游甘、新交界段(Ⅰ1),黑河下游甘、蒙交界处(Ⅰ2);黄河流域(Ⅱ)地下水汇入边界有:玛曲段、黄河干流入刘家峡河谷、湟水入境河谷、大通河入境河谷(Ⅱ1),主要的流出边界有:黑山峡(Ⅱ2)、渭河(Ⅱ3)、泾河出境河谷(Ⅱ4)、葫芦河及甘、宁交界段(Ⅱ4);长江流域(Ⅲ)中河谷堆积物不发育,水资源基本呈地表水形式出入本省,计算

时适当延伸,不计算专门的出入境水量。

2.2水文地质概况

2.2.1地下水的分布规律

依据构造、地貌条件及含水层的水理性质,本省地下水类型有山前(山间)平原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黄土丘陵黄土孔洞—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高山区冻结层水、中低山区局部及一些地区第四系下伏中新生代碎屑岩孔隙一裂隙水。

2.2.1.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平原区,是本省可供利用的最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主要存在于南北两列构造盆地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南盆地包括:武威、张掖—酒泉、玉门—踏实、阿克塞盆地,主要赋存单一潜水,向北过渡为双层结构的潜水—承压水。山前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大于100m,向北渐小于10m,并以泉水形式溢出地表。北盆地有:民勤—昌宁、金塔—花海、安西—敦煌盆地,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30m,大部分地段小于10m。地下水呈多层型承压水形式存在。祁连山区的山间盆地地下水埋藏分布规律与走廊南盆地相似。

黄河流域也存在类似的山前自流倾斜构造盆地,如榆中—定远盆地、内官—香泉盆地等,

地下水的分布与河西走廊南盆地相似。

黄河、长江流域的一些河谷平原地带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较厚,赋存水量丰富的孔隙水,

是这些地区工农业及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

2.2.1.2黄土孔洞—裂隙水

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带。陇西黄土丘陵黄土及黄土类土的孔洞—裂隙水的分布明显受区域降水量变化的控制。降水量大于400mm/a的东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籍河流域,洮河、大夏河流域黄土层普遍含水,潜水面随着地形的高低而起伏。降水量在400mm左右的地区,潜水主要赋存于沟谷带及坡麓带,梁峁顶部一般无水,华家岭和内官南山以南散渡河及大、小咸水河流域属这类情况。区域北部祖厉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气候进一步干燥,年降水量小于400mm,潜水仅呈条带状分布在沟谷中,形成黄土沟谷潜水。区域极干旱的部位即使在沟谷中,黄土层实际也不含水。陇东地区地下水主要存在于黄土塬区,含水层厚度塬中心大、边缘薄,一些规模较大的塬区水量丰富,具有供水价值。

2.2.1.3冻结层水

分布于祁连山及阿尔金山海拔3500—4000m以上地带,含水层厚度小于5m,冬季全部冻结,在一些大的谷地中存在冻结层下水,其分布规律与河谷地下水相似。

2.2.1.4基岩裂隙水、岩溶水

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区及陇南山地,陇中地区的马口卸山、华家岭、六盘山区等石质山地亦有分布。其中秦岭山地泥盆系、三迭系及古生界地层中含有碳酸盐岩,为我省岩溶水集中的地区。祁连山海拔低于3000m的地段及北山山地已荒漠化,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一些断层

带中。

2.2.1.5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祁连山走廊过渡带及河西走廊诸构造盆地底部分布中新生界地层含少量孔隙—裂隙水,

一般构成相对隔水层。

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尚存在中新生界盆地,主要有靖远盆地、兰州盆地、庄浪河盆地、秦王川盆地、临洮盆地、陇东盆地等,其间赋存孔隙—裂隙水。各盆地地下水各自成一

个承压水径流系统。其中陇东下白垩系自流水盆地规模最大,为一套具有多层结构,水量、水质变化复杂的承压水岩组。总的趋势是含水层埋藏越深,水头愈高、自流量越大,水质亦

越差,其中罗汉洞组水质最好。

2.2.2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根据地理分带分别论述含水岩组及富水性特征。

2.2.2.1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

祁连山地海拔3500—4000m以上发育多年冻土。地下水以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形式存在。冻结层上水在融冻季节(5—9月)为液态水,其他季节为固态水。融冻层厚度一般1—2m,单泉流量一般小于1L/s,矿化度0.2—0.5g/L,属HCO3--Ca2+型水。冻结层下水分布稳定,由于沉积环境和沉积物不同,富水性差异大,水质良好。

在多年冻土带以下,山地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形式存在。风化裂隙带厚度一般20—30m。以石炭系、奥陶系、前寒武系地层富水性较强,单泉流量一般0.5—4.3L/s,泉水矿化度多

小于0.5g/L。

海拔3000m以下与走廊平原毗邻的中低山,气候趋于干燥,地下水矿化度1—5g/L,富

水性差。

分布于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中的山间盆(谷)地有17个,各自构成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其间赋存第四系孔隙水,单井涌水量1000—5000m3/d,矿化度多小于0.5g/L。

山区地下水大部分排入沟谷和河谷中,主要以河水形式进入河西走廊,以潜流方式进入

河西走廊的量甚少。

2.2.2.2河西走廊平原

三迭系—侏罗系含水岩组为一套含煤碎屑岩,埋藏于盆地深部,赋存矿化度12.4—40.8

g/L的高矿化水。

白垩系—第三系含水岩组为一套河湖相红色碎屑岩,埋藏于盆地深部,含裂隙—孔隙水,

富水性差,矿化度1.3—38.6 g/L。

第四系下更新统含水岩组,在南盆地山前为一套冰水—洪积相砾岩(玉门组),含潜水。远离山前带的地方渐变为河湖相泥岩夹砂砾石、砂层(八格楞组)和湖相以泥岩为主的地层,含承压水,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 m3/d,矿化度1.0g/L左右。

第四系中更新统—全新统含水岩组是河西走廊的主要含水层。其岩性从山前向平原由冰水—冲洪积过渡到河湖相、湖积相。所含地下水由南盆地潜水、双层型潜水—承压水变为北盆地潜水、多层型潜水—承压水。富水性南盆地1000—10000m3/d,北盆地100—3000m3/d,南盆地大部分地段水质优良,矿化度小于1g/L,北盆地水质变差,地下水补给带矿化度

1—3g/L,大部分地段表层潜水矿化度较高。

地表水入渗是本含水岩组的主要补给来源,蒸发、蒸腾及机井开采是主要排泄方式。

2.2.2.3北山山地

地下水类型有基岩裂隙水、中新生代基岩裂隙—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不均匀,单井涌水量小于100 m3/d,矿化度大于3g/L,局部为1g/L。中新生

代基岩裂隙—孔隙水分布于山间盆地中,含水层具多层结构,总厚度10—30m,富水性不均匀,单井涌水量一般100—500 m3/d,最大1000 m3/d,矿化度1—5 g/L。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仅分布在北戈壁及沟谷、洼地中。含水层薄,富水性差,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

个别达500m3/d,矿化度1—10g/L。

2.2.2.4黄土高原

(1)陇东黄土高原

位于六盘山以东,主要含水层为下白垩统志丹群和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

下白垩统志丹群在构造上为大型向斜盆地,可划分为六个承压含水层:第一组(宜

君组)和第二组(洛河组)位于最底部,分布遍及陇东全区。含水层为中粒砂岩,厚100—600m,顶板埋深最大在600m以上,富水性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增强,自流量4000—22000m3/d,水头高出地面22.88—81.11m,矿化度大于3g/L,盆地边缘为1g/L

左右。第三组(华池组)含水层为中、细砂岩、砂质泥岩夹泥岩,厚69—500m,顶板埋深120—650m,水头高出地面8.02—60m,单井涌水量200—5780m3/d,矿化度

2.08—6.07g/L。第四组(环河组)含水层为泥质砂岩、泥岩、粉砂岩,厚132—419m,

顶板埋深小于100—300m不等,水头高度20—+37.7m,单井涌水量1000—2080m3/d,

水质西好东差,矿化度0.34—7g/L。第五组(罗汉洞组)含水层为砂岩,厚度小于300m,

水头高度60—+6.4m,单井涌水量小于500—7815 m3/d,南部水质较好,矿化度一般1—3g/L,北部水质较差,矿化度3—10g/L。第六组(泾川组)含水层为粉细砂岩、粗

砂岩,厚度10—300m,水头高度一般10—40m,单井涌水量一般100—900m3/d,矿化度

0.8—2g/L。

下白垩统地下水依靠盆地边缘和含水层在沟谷中的露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

补给,从东西两翼向向斜轴部运动,排泄于马莲河、蒲河、黑河等河谷中,人工开采亦

是排泄方式之一。

庆阳以南的黄土塬区分布有黄土潜水,含水层为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厚度由塬中心

大于60—70m至边缘小于10—20m,一般30—40m,富水性取决于含水层厚度,矿化度

<0.5 g/L。

(2)六盘山山地

含中、下古生界基岩裂隙水和白垩—第三系裂隙孔隙水。南川—神峪盆地承压水水头高出地面8.73m,第三系承压水单井涌水量10—500m3/d,,矿化度<1g/L。

(3)陇西黄土高原

本区地下水类型多、水量贫乏、水质差。在构造隆起区分布基岩裂隙水,凹陷区有中、新生界裂隙—孔隙水,某些地区分布黄土潜水,黄河、渭河、洮河、庄浪河等河谷中分布的第四系潜水是该区最主要的地下水类型,河谷盆地单井涌水量

1000—3000m3/d,局部大于5000m3/d,矿化度1—2g/L。

2.2.2.5陇南山地

(1)南秦岭山地

本亚区地下水类型有: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文县—碧口和甘南阿万仓一带,含水层为碧口群变质岩和二迭系碎屑岩。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好,平

均单泉流量1.15L/s。

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分布在武都、迭部、碌曲一带,含水层为泥盆系、石炭系、三迭系。富水性不均匀,单泉流量145—936 L/s,最大1277.3

L/s。

本区河谷松散堆积物较薄,一般6—15m,最大20—30m。富水性较强,水质良好。

(2)北秦岭山地

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岩溶裂隙水次之。基岩裂隙含水层为广泛分布的下古生界碎屑岩及部分火成岩,富水性较均匀,单泉流量0.5—1.5 L/s。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分布在临潭冶力关一带,单泉流量一般小于10 L/s。

2.3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

甘肃省地处内陆,降水量小,河川径流不发育,地下水在河西走廊大型构造盆地中

相对富集,其它地段较少。

2.3.1河西地区水资源的转化关系

河西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区,东部石羊河流域降水量300—800mm/a,至西部疏勒河流域为100—500mm/a。在海拔3500m以上降水呈雪的形式,是祁连山区冰川的物质来源。发源于祁连山的河流,其径流由降水、冰川融水及地下水组成。据杨针娘(1991年)研究[4],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出山口径流量中,冰川融水所占比例石羊河流域5.5%,黑河流域12.43%,疏勒河流域32.8%,由东向西递增,而降水所占比例减小。石羊河径流量及动态主要由降水控制,为降水型河流,而西部疏勒河呈冰川融水型河流(表2—2)。由于山间谷(盆)地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转化,河流由上游向下游的径流中,地下水比例

逐渐增加(表2—3)。

河西地区三大内陆河出山口径流量组成表2—2

水系冰川面积

(km2) 出山口径流量(108m3/a) 径流量组成

(%)

降水地下水冰川融水疏勒河 849.38 15.95 34.8 32.4 32.8 黑河 420.55 36.44 70.3 17.27 12.43 石羊河 64.82 15.73 75.9 18.6 5.5

疏勒河径流量组成对比表表2—3

河流测站特征年径流量(108m3/a) 分割

基流量(108m3/a) 地下水所占比重

(%)

疏勒河花儿地(上游)平水年(1963

年) 7.758 2.100 27.1

昌马堡(下游) 7.896 2.980 37.7

党河月牙湖(上游)偏丰年(1965

年) 2.472 0.946 38.3

党城湾(下游) 3.038 1.577 51.9

由于“走廊过渡带”的阻水作用,河西诸河流在进入平原前,地下水基本转化为地表水,

以地下径流形式进入走廊平原的量极其有限。

河流进入河西走廊南盆地后,在山前洪积扇带以河、渠水形式大量入渗补给地下水,河

流渗漏量达30—80%,入渗补给地下水量占南盆地补给量的50—70%。地下径流至盆地

北部细土平原带,由于走廊山脉及北山隆升,含水层变薄,地下水向浅部径流并呈泉水

形式大量溢出地表,汇集的泉成为三大河流下游径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径流量的

50—80%(图2—1、图2—2)。

TOP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全球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 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 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 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 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 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 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 亿立方米,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 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万亿立方米,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 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 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 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 申请人(盖章、签字):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填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规定,规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2)简化论证工作与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相结合; (3)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相适应; (4)充分考虑不同产业、行业、取水水源类型的差别; (5)防止水功能区的损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引、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填发电年内月分配,单位为“KW时”。(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论证报告1

萍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安全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五年元月

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安全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委托单位: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人民政府 编写单位: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证书等级: 证书编号: 批准:(上岗证号) 审定:(上岗证号) 项目负责:(上岗证号 ) 报告编写:(上岗证号 ) 编写日期:二O一五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项目来源及任务 (5) 1.2取水规模及范围 (7) 1.3编制依据 (7)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9) 2.1取水点地理位置 (9) 2.2气象水文 (9) 2.3地形地貌 (9) 2.4生活用水量标准划分 (10) 2.5综合供水类型 (10) 2.6合理取用水量标准确定 (11) 第三章区域水资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2) 3.1区域水资源基本情况 (12) 3.2水源泉出露状况及成因特征 (14) 3.3水源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15) 3.4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5) 第四章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 (17) 4.1地下泉水资源量分析 (17) 4.2水资源论证等级及分析范围 (19) 4.3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 (19) 4.4取用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21)

第五章地下水质评价及水资源保护 (23) 5.1地下水水质类别划分 (23) 5.2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24) 5.3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24) 5.4退水量与退水处理 (25) 第六章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27) 6.1结论 (27) 6.2建议 (28) 附件:宜春市袁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报告复印件

关于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水资的调查报告 1 关于水资的调查报告 为了使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环保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会组织了一次水质调查勘测活动。在环保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对萍水河水质进行了勘测,对萍水河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更深的了解,并向沿岸居民及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采访。 据近几年调查,我国的水资总量约为3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然而,人均占有量仅为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中国已被列入世界上13人均水的国家之一。 一、我国淡水污染概况 随着人口人增多和污染的增加,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而且江、河、湖、水库的水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做饮用水,城市中 80%以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使七大水系和主要大淡水湖泊都受到污染。东海、渤海、黄河和南海四大海域的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污染普遍超标。 二、萍水河概况 萍水河是我市境内最大的河流,它于杨岐,有多条支流汇入,

中部贯穿整个萍乡城,流域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它是萍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农业用水的主要。 三、关于萍水河水质问题调查。(访谈录) 针对萍水河水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记者:您好,我想问您一些关于萍水河的问题。您以前见到的萍水河怎样? 路人:河水清澈,可以洗衣、洗菜,还可以洗澡。萍水河历史上曾经是一条水上交通运输通道。 记者:现在的萍水河呢? 路人:河水水质明显变差了。有些地段可以看见水上有一层油脂,河上还浮有许多垃圾。河道变窄,水变浅。 记者:您认为导致今天萍水河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路人:附近的从们向河中倒垃圾,排放污水,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 记者:您好,能否问您几个问题?现在的萍水河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住在河岸居民:原水更清,河沿岸环境好,现在河上经常漂流着垃圾。夏天蚊子多,臭味熏天。治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记者:您认为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居民:一些人环保意识差,向河里倒垃圾。沿途工厂、矿、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 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可再生性(水循环)不可替代性有限性(存在更替周 期)多用途性(工业发电灌溉饮用)不均匀性(分布不均)利、害两重性(洪涝灾害)脆弱性(水易污染)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4.我国四大水问题 水多水少水脏水浑 5.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步骤 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内容:(1)水资源区划;(2)水资源量的计算;(3)水质评价;(4)水资源供需分析;(5)水资源开发规划;(6)水资源系统分析;(7)水资源管理 步骤:1. 背景与基础资料收集调查2. 水资源量的估算与评价3. 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5. 水资源综合评价6. 对策分析 6.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 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主要原则: 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同一区内。 边界条件尽可能保持水系、流域的完整性。 供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 同一区内自然地理因素、水资源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水利建设发展方向基本相同或相似。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 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级区;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

水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水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范文一 最近,我国的西南地区又闹干旱了,不要说种庄稼,就是人喝的水都难以保证。我总觉得不可想象,水不是地球上最多的东西吗?大江、大河、大湖、大海不是有那么多吗?怎么会缺水呢! 后来,我上网查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我才明白: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8万亿亿升。这个数量似乎能满足全球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乐观。现存水储备的99%是不宜人类利用的海水和极地冰,其余1%还大都在800米以下的地层,人们生存所依赖的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0.01%。世界上已有18个国家的人均可再生水资源拥有量不到1000立方米。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报告表明,世界上有34亿人口平均每年只能得到50升水,这标志着人类正面临着淡水短缺的危机。 我们家乡地处黄河之滨,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水都是海水,而海水是咸的,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我们日常饮用的大部分淡水都分布在地球上寒冷的南、北两极和终年积雪的高山上,这样淡水资源就所剩无几了,而且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缺水的地方实在很多。因此,流到我们家乡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更是稀少。随着家乡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河流、湖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污染的威胁。水的危机,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调查目的 (一)、让我们了解家乡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让同学们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的水资源。 (三)、培养同学们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提高同学们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时间:20xx年4月20日 (二)、调查地点:东坎镇境内的响坎河、中山河流域 (三)、调查方法:询问长辈、实地考察 (四)、调查组成员: 领队:王老师 组长:xxx 成员:xxx县实验小学xxx]班3组同学 四、调查结果 十年前: 水的颜色:无色;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河道大小:一般大小;水上漂浮物:水草等水生植物。 现在: 水的颜色:大部分呈现黑色;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河道大小:好多河道变窄,河床升高;水上漂浮物:白色垃圾,生活垃圾等。 五、主要原因分析 (一)、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有不少居民随意将生活垃圾抛入河道中。 (二)、由于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质越来越坏。 (三)、某些工厂的废水不经过污水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中,导致水质变坏,水生植物消亡。 六、建议

水资源论证报告表(226)(DOC)

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修复工程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2016年2月29日

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修复工程核定: 审查: 校编: 编写人员:

编制主要依据和标准: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2、《福建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补充规定》; 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4、《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水资源评价导则》; 7、《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水资源论证报告特性表

一、项目概述及项目区域水资源利用分析 1、项目概述 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工程位于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拦河坝的主要任务是对下游250亩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大坝主要包括溢流坝段和挡水坝段;挡水坝段位于大坝两岸,溢流坝段位于大坝中部。 本工程为Ⅴ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拦河坝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 枢纽布置主要应考虑:溢流坝段,挡水坝段和放水孔的布置。 溢流坝坝顶高程5.0m(假设),溢流段长度10m,溢流坝顶顶部曲线为X1.836=1.936Hd0.836Y,反弧段曲线为R=2.85m圆弧,导水翼墙高

1.2-1.4m,厚度0.5m。挡水坝段顶高程7.0m(假设),左岸长度10.3m,右岸长度7.9m,坝顶宽度 2.0m。 拦河坝正常蓄水位5.0m,相应库容0.17万m3;设计洪水位6.05m,设计洪峰流量23.85m3/s;校核洪水位6.29m,校核洪峰流量32.37 m3/s,总库容0.3万m3;死水位5.0m,死库容0.17万m3。拦河坝库容很小,水位低,调节性能差,属于径流引水灌溉,在坝体右岸设一个放水孔Φ300mm,中心高程4.5m,放水孔采用闸阀控制。并连接Φ200PVC-U管约200m,PVC-U管靠山体布置,埋入地下50cm。将水引入附近农田用于灌溉。 2、项目区域水资源概况 本工程位于富泉溪下游左岸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大洋镇叶洋村火管垄,集雨面积3.27km2,在永泰县下方村和富泉溪汇集。本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27km2,河长5.27km,平均河道比降41.0‰。工程所处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冷暖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坝址以上地形多为高山地带,植被良好。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499mm,平均雨日150天,多集中在5~9月份。其中8~9月份多暴雨,日最大降雨量324.7mm,小时最大降水量可达40mm,年暴雨天数达39天。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为150天,年内以5月、6月降水日数最多,分布为17.5天和17.2天。

某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

某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 各县区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立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工作的通知》(办资源(XX)57号),根据省水利厅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XX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报告》,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建立水资源承截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探索建立水资源预警机制预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国家、省资源环境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在现有评价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 二、严格水资源管控,制定和落实超载区域综合整治措施。各县区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成果,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节水减排,因地制宜地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积极利用当地地表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源,替代地下水,认真开展超采区综合治理;对水功能

区纳污控制指标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超截的水功能区和地区,要分析超载成因,制定和落实限制性措施,维护河湖健康,保障区域内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超载有关县区治理方案于2018 年5月底前上报市水利局。 三、积极研究和建立水资源预警机制工作。开展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目标与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的统一要求,加快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制定监测预警措施,力争2018年初步建立县级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发布监测预警报告,对水资源承载负荷超过或接近承载能力的地区,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构建政策引导机制和空间开发风险防控机制,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水资源论证报告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实施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四一三队委托我院编制地温中央空调取地下水的水资源论证报告。 1.2 编制依据 1.2.1 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条)

⑥国务院《取水许可实施办法》(1993年8月1日) 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第15号令) ⑧《湖南省水法实施办法》(2002年5月1日) ⑨水利部《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1994年6月) ⑩《湖南省取水登记规则》及《湖南省取水申请书及审批程疗》(1990年9月20日) 1.2.2 规范 ①《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1~2.3-93); 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④《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 1.2.3 资料 ①《芙蓉商住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湖南省湘北地矿工程勘察所2000年8月11日) ②《常德市武陵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③《二00四年常德市水资源公报》(常德市水利局) 1.3 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取水点位于常德市洞庭大道与芙蓉路交汇

水资源评价报告

某县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提要]:本文对某县水资源总量进行了估算,同时对某县水资源统筹开发、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得到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1.45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1650m3,比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还低504m3的结论。 [关键词]:水资源、调查、评价 1.概况 某县位于湖南中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1°53′至112°46′,北纬27°55′至28°29′;处于中低纬度区,属中亚热带与亚热带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达296天,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358mm,西部因靠近暴雨中心,年雨量达1600mm以上。 全县总面积2906km2,总人口1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0万人),耕地面积76667hm2,其中水田68000 hm2,年工农业总产值为20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为154亿元),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实力前沿的县。 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平,地貌因处于山地与平原交接带,故兼有山、丘、岗、平四种类型,东西部相对最大高差为1042.1m,地表植被覆盖好。 本县水系较为发育,境内有沩水与靳江两水系,均注入湘江。沩水水系尚有乌、楚两大支流,辖流域2447km2,某县境内占2300km2,为全县面积的77%;另外还有河长10km以上的溪流46条,5km以上溪流114条,水库山塘广为分布,这就为较好地利用水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矿、采砂等人类活动造成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 地表水及水资源总量估算 2.1降水计算 受县区垂直差异和地貌、植被等因素影响,降雨在时空方面分布是不均匀的。总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在西部山区沩山,年降雨量达1600毫米以上,而东部丘陵区的道林,年降雨量只有1282mm。在时间上,年际和年内变差也较大,降雨量最大的1969年为1723mm,降雨量最小的1978年为1199毫米,两者相差1.4倍。而年内降雨一般集中于4-7月份,降雨量为全年降雨量的55-60%。为有较好的代表性,共收集了本县13个水文雨量站和邻县8个水文雨量站的资料作降水计算,计算时利用宁乡、黄材、石坝子三个雨量站有同期28年的较长

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专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公司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54161990.html, 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环 境影响评价报告 (送审稿)

专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公司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54161990.html, 目录 1.执行摘要 (1) 2.概述 (3) 2.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依据及评价标准 (3) 2.2.评价原则 (5) 2.3.环境保护目标 (6) 2.4.评价范围、内容与工作程序 (6) 3.环境现状与项目概况 (7) 3.1.海河流域环境现状评价 (7) 3.2.项目描述 (17) 3.3.项目费用 (22) 4.项目环境影响 (24) 4.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24) 4.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27) 4.3.项目实施对水资源的影响 (28) 4.4.项目实施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29) 4.5.项目实施对渤海及海洋生态环境影响 (31) 4.6.项目实施对工农业综合节水措施的影响 (33) 4.7.项目实施对区域生态文明的影响 (34) 4.8.项目实施对其他环境项目的影响 (35) 4.9.示范项目所带来的影响 (37) 5.公众参与 (40) 5.1.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40) 5.2.公众参与的目的和组织原则 (40) 5.3.公众参与及信息公开程序 (40) 5.4.公众参与的内容设置 (41) 5.5.公众参与的工作安排 (42) 5.6.公众参与的统计分析 (44) 6.结论与建议 (47) 6.1.对水资源影响的结论 (47) 6.2.对水环境影响的结论 (47) 6.3.对其他环境因素影响的结论 (47) 6.4.对提高水资源及水环境综合管理的结论 (48) 6.5.尚存在的不利影响和解决措施 (48) 6.6.对该项目的建议 (48)

2018年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8年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我区的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

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已进行过的水质检测情况表明,我区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污染的主要是生活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如军地坪城区,通过水样分析,其大肠菌群数量至少要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倍以上。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生命健康,破坏水生态环境。具体反应到索溪河,造成的是河床中的石头变黑,藻类等水生生物滋长,严重影响河道的容貌。 二、形成原因 (一)水资源总量减少缘由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思路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思路 1.风险度量的确定:风险度量v=用水量-供水量 若v>0,则存在风险,若v<0,则无风险。 计算自1979年至今2010年(2000年后的数据自己收集)的风险度量v,将风险度量大于0的求出平均值与标准差。 2.风险因子的确定: 通过计算各个影响因素与风险度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确定哪些影响因素为风险因子。其中风险因子的确定可以考虑题目提供的因子,关键是能够找到历年数据的因子,这些数据可以在北京2009统计年鉴上找,可以进入中国统计局网站和北京市统计局网站上收集。 3.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 利用上述讨论的风险因子及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以风险度量为因变量,风险因子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中最后剩下的自变量即为主要风险因子,这些自变量前的回归系数即为该变量每变化一单位对风险度量的影响程度有多大,从而确定该如何调控风险因子,使得风险降低。该模型可以指出如果这些主要风险因子不加控制,将会对风险度量产生多大的影响,实质即为一综合评价模型。 4.风险等级的划分 风险等级的划分可以根据1计算所得的风险度量的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如果1中计算所得的均值>0,则说明近几十年均存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等级的划分可以考虑为:均值+标准差—风险较大,均值+2标准差—风险很大,均值+3标准差—风险非常大。这样可以根据各年的风险度量来确定落在哪个范围,以判断其实什么级别的风险。 5.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短缺风险的预测 可以考虑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风险度量为因变量的一元回归模型,该模型有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曲线的,看具体的数据做出来的图像来判断。根据该模型可以对未来两年的风险度量进行预测,说明未来两年将处于什么等级的风险。也可以建立风险度量的时间序列模型来说明。注意:所建的预测模型是考虑主要风险因子并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情形,可见需要进行调控。

社会实践报告水资源调查

社会实践报告--水资源调查

————————————————————————————————作者: ————————————————————————————————日期:

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研背景 当我从合肥回到成都之后,我惊讶的发现成都的空气质量相比于三年前,似乎有污染比较严重,在长跑训练时,惊讶的发现,除了空气质量下降以外,水资源的环保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一名天府之国的一员,曾经学习过环境科学的相关内容,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想着做点力所能能及的事情,所以开始到开始对离家最近的东风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居民用水习惯对水质的影响,并同时做简单的水质检测来获得更加真实的水质情况。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科学知识,而且要在满足自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需要基础下,通过适当的社会实践为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完善自我,投身到自我创新发展的道路中。而这次社会实践正是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东北与德阳、东南与资阳毗邻,南面与眉山相连,西南与雅安、西北与阿坝州接壤。距东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属内陆地带。 成都市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04.7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58亿立方米,过境水184.17亿立方米,基本上能满足成都市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用水的需要。主要特点: (一)河网密度大。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河网密度高达1.22公里/平方公里;加上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库、塘、堰、渠星罗棋布。2004年有效灌溉面积达34.5万公顷;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61.5万千瓦。 (二)水质优良。成都地处岷江流域中游,河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潜流和融雪组成,在流入成都平原之前,河道主要在高山峡谷之间,受人为污染极小,因而水质格外优良,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附件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 申请人(盖章、签字):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省水利厅 年月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对于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在地点的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 (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引、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根据年发电量分配比例填写。 (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可附页说明。 5、本表还需提供下列附图及附件: (1)附图: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水系及位置图;水资源论证围及分析围图;项目所在位置水功能区划图。

水资源研究报告报告

水资源研究报告报告 水资源调查报告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如此重要,水滋养了人类,但同时又让人类面临着水环境所带来的生存安全危机。对此,我对xx区的水资源与水污染概况做了调查: xx区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保证率p=20%的丰水年可产径流量亿立方米,保证率p=95%特枯年的可产地表径流量仅有亿立方米。xx区主要含水层:(1)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2)二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3)碳酸盐奥灰裂隙岩溶水含水层;(4)火成岩风化裂隙及侵入围岩接触带裂隙水;(5)中寒武纪张夏组鲕状灰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层。 xx区主要供水水源地有3处,分别为城子~口头水源地、北下册水源地和磁村~岭子水源地。 城子~口头水源地地下水水温化学类型比较单一,系良好的饮用水水源地。xx区已经于1997年开发了“南部供水”工程,主要供xx、xx、xx等沿途乡镇的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该工程设计日供水量万m3,实际日供水量万m3。 xx乡北下册水源地含水层富水性较强,水质好,易于开

采,经勘探评价该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3万m3/d。xx区于1991年修建了“东水西调”工程,设计日供水3万m3,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为万m3/d。 磁村~岭子水源地地下水补给来源充沛,地下岩溶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导水性能及储存条件,含水层厚度大等优点。目前该水源地已建成为xx区“西水东调”工程的水源地,设计日供水万m3。 地表水水源地主要是xx水库水源地,xx水库坝址位于xx区xx乡南1km, xx干流中游,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80km2。水库设计总库容18330万m3,兴利库容11280万m3,死库容715万m3,兴利水位234 m,死水位205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城乡供水为主的大(二)型水库,是优良的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xx水库规划向xx区供生活及工业用水2万m3/d。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xx区水质型污染缺水状况日益严峻,主要分布于xx河沿岸区域及xx、xx、xx等煤系地层区域,污染原因主要是xx河上游污水、沿河企业排放的废水以及煤炭等矿产资源停采后形成的地下水串层污染。 由此可见,如果不注重保护水资源水污染状况会更加严重。 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为了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召开的全国水利

水资源调查报告

水资源调查报告 水是我们最重要的,下面小编整理了水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水调查报告 一、我区的水现状 水的状况,或者说水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状况是这样的:水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量。水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量外,即为我区水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总量约为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亿立方米,下降了%。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 m3/s。其次,可用水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

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盖章、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填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规定,规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2)简化论证工作与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相结合; (3)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相适应; (4)充分考虑不同产业、行业、取水水源类型的差别; (5)防止水功能区的损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 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 (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引、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填发电年内月分配,单位为“ KW寸”。(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可附页说明。 5、本表还需提供下列附图及附件:(1)附图: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水系及位置图;水资源论证范围及分析范围图;项目所在位置水功能区划图;水平衡图;取用地下水的项目还需增加水文地质图(2)附件:论证编制委托书(函);受影响方的意见或补偿协议。 6、报告表须由 3 名以上专家提出意见,可不举办专门的评审会议。报告表须附专家组人员名单。 7、本表一式四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一份留批准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一份送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份送项目审批部门作为审批项目依据,一份留本单位(或个人)。 8、若表格空间不够,可附页说明。

心得体会:我国水资源综合管理评估与建议(最新)

心得体会:我国水资源综合管理评估与建议(最新) 水资源综合管理强调需求管理、部门合作、参与式方法、权力下放、流域管理以及水资源相关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协调平衡。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水资源综合管理设为目标6中的一个具体目标。为促进议程目标的实施,2018年联合国水机制专门工作组发布了对目标6的综合评估报告。本文主要根据该报告,结合我国水资源综合管理状况,分析评估我国水资源综合管理状况,并针对具体薄弱环节提出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建议,为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一、评估方法 1.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有利的实施环境,指有助于支持水资源综合管理实施的条件,主要包括政策、法律、战略规划。二是机构框架,指

实施水资源综合管理相关的政治、社会、经济和行政机构的范围和作用,以及其他有助于支持水资源综合管理实施的利益相关方团体。三是管理工具,指使决策者和用户在面临不同行动选择时能够做出理性和明智选择的工具和活动。四是资金筹措,指能提供各种来源的资金可用于水资源开发和管理。 2.指标赋值 每个指标由专家根据实施状况和赋值标准进行赋值,赋值按100分制。各个指标的分数平均得到每个方面的平均分数,4个方面分数平均得到实施水资源综合管理状况的总分值。 二、我国水资源综合管理状况 本文基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4个主要方面,即有利的实施环境、机构框架、管理工具、资金筹措对我国水资源综合管理状况进行定性梳理。 1.实施环境

近年国家层面颁布了一系列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重大政策,发布《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我国已初步构建了涉水的法规体系,迄今已颁布实施了《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颁布实施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几十项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国务院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批复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太湖流域综合规划。 2.管理机构框架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我国的水行业管理机构按条块结合的原则设立。水行政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地方有四级。水利部作为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务院组成单位,其下设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珠江、太湖7个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水行政管理机构有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