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云南武定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云南武定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武定县区域水文地质填图

实习报告

姓名:牛所云

专业:水文与工程地质

学号:110021015

班级:10级水文与工程地质一班

指导老师:钟觉赵心亮

第一章.前言

一.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二、教学实习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三室内综合整理阶段

第二章地下水的形成背景及条件一.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

二.地层

三.构造

(一)、概述

(二),褶皱构造

(三)、断层构造

(四)构造发展简史

四.岩浆岩

第三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二.地下水类别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四、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四章,自然资源

一金属矿

二非金属矿

三.水资源及水资源评价

四.旅游资源

第五章.小结及建议

一、实习小结

二、意见、建议

三.实习区地质相关图片

第一章.前言

一.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教学实习是教学计划中,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如下:

1、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对已学的专业知识,能理论联系实践地灵活

运用;从而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2、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在野外怎样观察、分析各种地质现

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整个工作程

序和工作方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

4、通过各种地质图件的编制和地质报告的编写。使学生初步学会野

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和编写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工作方法。

5、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提交一下结果:

(1)实习区地质报告一份(1人1份);

(2)实习区1:25000地形地质图一份(1人1份);

(3)1:2000测区综合地层柱状图一张(1人1份);

(4)1:2000实测剖面图(测区完整地层剖面)(1人1份);

(5)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计算表、标本登记本(1人小组1套);

(6)岩矿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7)化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二、教学实习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1 室内准备

在系领导和老师的的精心安排下,我系于4月3日举行了实习动员大会,并发放了野外实习有关的资料和工具。

2野外工作

(1)踏勘阶段

我们以组为单位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野外踏勘,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实习区的地层系统及主要岩性特征,化石,分层标志,接触关系,还有就是通过地形,地物,地貌进行野外定点。

(2) 实测剖面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选择地层出露较好,构造简单的地段进行实测,目的是进一步观察研究地层的岩石组合基本层序,生物化石,岩相等特征。

(3)野外填图阶段

首先,以大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点位的确定地质界线的勾绘以及观察记录。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上的工作。三室内综合整理阶段

在野外实测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室内综合整理以及各种图件的制作,包括清图绘制及综合地层柱状图以及图切剖面的制作。

第二章地下水的形成背景及条件

一.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

(1)地理位置

实习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西100千米的楚雄州武定县近城镇,西起狮山寺—下古柏,东至文笔山—禄劝县城一线;北起洒普山,南至法郎大村—四方地一线。面积约100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2′36″—102°27′40″,北纬:25°30′00″。

(2)交通测区地处武定县近城镇,有昆明—武定—渡口的主干公路,武定—罗次支线公路等,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

(3)测区为云贵高原之山间盆地(武定坝子),东有文笔山(2220m)、西有狮子山(2421.8m)、北有洒普山(2279.5m)。山脉总体走向北东—南西向延伸。区内河流主要有:由南向北流的菜园河,由北西向南东流的西村河,二者在旧城交汇形成盘龙河向东流入掌鸠河、汇入普渡河后注入金沙江。区内最高点是狮子山2421.8m、最低点是盘龙河约1690m,相对高差达731.8m。

(4)气候

测区属高原季风温凉气候。据武定县气象站资料,最高气温在七月,达34.5℃,月平均温度20.7℃;最冷在每年的一月,最低温度-6.4℃,月平均气温7.4℃;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800m—1200m,气候干湿季节明显,每年6—10

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且3—5月多有春旱,此外就大范围讲,受地形影响具立体气候特点。

(5)经济

实习区内村镇密集,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有少量彝、苗、回族等少数民族多分布于山区。农产品,坝区以稻谷和豆类为主,山区以玉米、薯类为主。次为小麦、荞麦等农作物。武定县属特困县,县城附近经济相对而言较发达,无大型工矿企业,工农企业,工农业均欠发达。

武定县城之西的狮子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松柏苍茫、古树参天、兰花飘香,春来牡丹吐艳,东来梅花娇妍,又古刹深藏,宝阁凌空、瀑泉飞溅、蛇石险峰。相传明惠帝曾来此避难,削发为僧,实为昆明市西北较近之旅游胜地。

二.地层

测区内地层出露较全,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等地层。各地层之间的接关系及其特征,从老到新叙述如下。(一)震旦系

仅出露上统灯影组的二、三段,主要分布于测区北西角的吉家村—永吉村一带,各段岩石组合如下:

1、灯影组第二段(Z

d2)

2

中上部为浅灰—灰色夹浅肉红色中厚层状与块状粉晶白云岩不等厚互层,下

部夹灰黄色粉砂岩,上部灰白色薄层状硅质砾屑白云岩;白云岩发育水平微纹理及波状微纹理,局部具缝合线构造。厚度大于300m。

d3)

2.灯影组第三段(Z

2

中、下部为灰黄—褐黄色薄层状粉砂岩,偶见胶磷矿结核;底部为深灰色砂岩砂岩、粉砂岩,层面上见小壳化石,上部在吉家村一带有出露,为灰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含丰富的小壳化石。本段与下伏地层的接触面呈波状起伏,为一沉积间断面。厚35—71m。

(二)、寒武系

1.下统

(1)筇竹寺组(∈

q)

1

q1)

八道湾段(∈

1

下部为黑灰色薄层状粉砂岩夹页岩;中部为灰黄色粉砂岩;上部为黑色薄层碳质泥岩,含少量三叶虫及古介形虫。该段底层与下伏灯影组第三段存在沉积间断面,厚度50.64m。

q2)

玉案山段(∈

1

为灰褐—灰黄色页岩夹褐—姜黄色薄层状粉砂岩、粉沙质泥岩,中部夹灰黄色白云岩。含丰富三叶虫化石、软舌螺化石。该段与下伏底层整合接触,厚度85m。

c)

(2)沧浪铺组(∈

1

c1)

关山段(∈

1

为灰—灰褐色厚—块状细砂岩,发育大型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斜层理,下部具一层厚约20m的褐红色薄层状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中上部夹少量薄层状砂岩。生物化石稀少,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79m。

c2)

乌龙箐段(∈

1

为灰色黄灰色页岩、泥岩夹褐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该段与下伏关山段接触面有沉积间断。含三叶虫、腕足类化石。厚57m。

(3)龙王庙组(∈

l)

1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细沙屑白云岩及薄层状粉砂岩、钙质泥岩夹硅质岩;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沙屑白云岩;下部为深灰色薄层状白云岩、

灰黄色薄层状白云质粉砂岩夹页岩及粉沙质白云岩。含较丰富的三叶虫化石,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10m—127m。

2.中统

d)

(1)陡坡寺组(∈

2

上部为浅黄—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泥岩与粉沙质泥岩互层夹灰色沙质白云岩透镜体;中部为灰色厚—块状灰质白云岩夹浅黄色薄层状粉砂岩;

下部为黄绿色、灰绿色泥岩、页岩夹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中下部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约60m。

(2)西王庙组(∈

x)

2

中上部为紫红色、灰黄色、灰绿色薄—中层状钙质石英粉砂岩、粉砂岩;

下部为紫红色薄层状粉砂岩、泥岩与浅灰色、褐黄色薄层状粉砂岩、钙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生物化石稀少,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9m。

3.上统

ls)

娄山关组(∈

3

上部为灰色薄层状粉沙质灰岩与褐黄色粉沙质泥岩互层;中下部为浅灰—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沙质白云岩、沙屑砾屑灰岩、钙质粉砂岩及白云质灰岩;底部为浅灰、灰黄色薄—中层状泥灰岩、微晶灰岩、石英粉砂岩及粉沙质泥岩。生物化石稀少,该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26m。

(三)、奥陶系

t)

1.汤池组(O

1

上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细—中粒砂岩与灰绿色页岩互层;中部为黄绿页岩夹咖啡色薄层、透镜状粉砂岩;下部为灰色、深灰色薄—中层状石英细—粗砂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含丰富的生物化石。该组与下伏娄山关组地层假整合接触,厚约40m。

2.红石崖组(O

h)

1

h1)

(1)红石崖组第一段(O

1

顶部为灰黄、灰绿色中层状细—中

粒石英砂岩夹灰绿色页岩、粉沙质泥岩、

生物碎屑砂岩;上部为灰—灰绿色中层状

细—中粒砂岩、灰紫色薄层粉砂岩与灰绿色砂岩互层夹紫红色薄层状泥岩、灰绿—灰紫色中层状砂岩;中部为紫红、灰绿色泥岩、薄层状粉砂岩、薄层泥岩与灰白色、灰黄色薄层粉砂岩、灰紫色砂岩互层;下部为紫灰、黄、灰绿色页岩与黄色薄—中层状粉砂岩、杂色粉砂岩互层。含三叶虫、双壳类、腕足类化石。与下伏汤池组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44m。

(2)红石崖组第二段(O

h2)

1

上部为紫红色、褐黄色薄—中层状粉砂岩夹紫红色薄层泥岩、灰紫色薄层沙质泥岩;中部为灰褐色、紫红色中层状砂岩与紫红色薄层泥岩互层,夹灰绿色薄—中层状粉砂岩及黄—紫红色中层状含生物碎屑砂岩;下部为灰绿色、灰黄色页岩夹黄、褐黄色薄—中层砂岩、浅紫灰色薄层云母粉砂岩。

底部含笔石、腕足类化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28m。

(四)、泥盆系

1.下统

ps)

(1)坡松冲组(D

1

为铁红色含豆状赤铁矿砂岩、铁质砂岩夹白色薄层石英细砂岩。在人民桥一带出现鱼化石,该组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厚约3—5m。

p)

(2)坡脚组(D

1

上部为褐黄色薄—中层状铁质粉砂岩与浅灰—灰色含紫色斑状泥岩、粉沙质泥岩不等厚互层;中部为灰色钙质泥岩夹泥灰岩透镜体,含丰富的腕足类、双壳类、珊瑚类、苔藓化石;下部为灰、灰黄色粉沙质泥岩与灰黄色薄—中层状石英细砂岩不等厚互层。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厚约40—50m。

2.中统

s)

(1)缩头山组(D

2

为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石英细砂岩,发育波状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及大型楔状交错层理,含植物化石。底部与下伏地层接触面起伏不平,为假整合接触,厚约121m。

y)

(2)鱼子甸组(D

1

y1)

第一段(D

1

上部为灰黑色页岩、炭质页岩夹浅黄色薄层粉砂岩;中部为浅灰黑、灰黑色薄—中层状砂岩;下部为浅灰、灰黑色钙质泥岩、炭质页岩夹灰黄色薄—中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含丰富的化石,有鱼类、植物、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三叶虫等化石,该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约68m。

第二段(D

y2)

1

顶部为紫红、灰紫色泥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紫灰色泥岩、粉沙质泥岩、钙质泥岩夹灰紫色、黄绿色生物碎屑泥灰岩;中部为浅灰、灰色泥晶灰岩、泥岩与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下部为灰色、灰紫色薄—中层状含白云质灰岩、沙屑泥晶灰岩与灰色薄层钙质页岩不等厚互层,夹灰紫色角砾状生物碎屑风暴岩。含丰富的化石,有鱼类、植物、双壳类化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63m。

y3)

第三段(D

1

中上部为紫红色中层状泥岩与黄绿色薄层状粉砂岩、褐黄色薄—中层状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中部含丰富的介形虫化石,上部含植物化石;下部为灰紫、紫色中层状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绿色、褐黄色薄层状粉砂岩、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含丰富的化石,鱼类、植物、双壳类、介形虫化石,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86m。

(五)、三叠系

s)

舍资组(T

3

为灰色,灰紫色块状泥岩夹褐黄、灰白、红色花斑状透镜体、浅黄色中层状石英细砂岩;底部为褐黄色砾岩透镜体、含砾含鲕状不等粒石英砂岩,含植物化石碎片,与下伏古生代各组为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厚约10—30m。

、(六)侏罗系

xl)

1.下禄丰组(J

1

上部为紫红、灰紫色块状泥岩夹多层灰黄色薄层粉砂岩;中部为紫—紫红色泥岩,夹多层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粉砂—细粒石英砂岩;下部为紫—紫红色含钙质结核泥岩与灰绿、灰黄色薄—中厚层含岩屑粉砂岩互层。化石稀少,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74m。

2.上禄丰组(J

1

sl)

(1)上禄丰组下段(J

1

sl1)

上部为紫红色块状泥岩、钙质泥岩、角砾岩夹灰绿、灰黄色钙质细—粉砂岩,顶部泥岩中穿插有密集的膏盐网脉;中部为紫—紫红色泥岩夹灰绿色石英粉砂岩及多层咖啡色石英粗粉砂岩;下部为黄、灰黄色薄—厚层状粗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夹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与下禄丰组为整合接触。厚99.61m。

(2)上禄丰组上段(J

1

sl2)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与灰黄色薄—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互层;下部为灰紫、紫红色泥岩、钙质泥岩,底部夹二层褐红色铁泥质石英砂岩。含双壳类化石,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54m。

(七)、第四系

主要以土红色,未固结疏松的砾、沙、沙质粘土为主,厚0—20m。

其主要分布于武定盆地。

三.构造

(一)、概述

实习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南段东侧,川滇台拱之武定断凹南部。构造总体呈NE—SW向,褶皱构造多为平缓开阔,断裂构造主要有狮山大断层,断层附近地层直立、倒转或形成倒转褶皱。

(二),褶皱构造

1.武定向斜

该向斜南起高家村,经武定党校,三家村、鲍家村等地,于百龙井以

北被第四系覆盖。轴线呈NE—SW延伸,长约5km,核部为J

1

sl1地层NW翼由

T 3S、J

1

sl1组成,由于受断层影响,地层产状不稳定,NE为125°∠40°,

中部产状较陡,为130°∠75°,SW地层倒转,产状为310°∠75°;SE翼

由T

3S、J

1

sl组成,产状缓而稳定,为300°∠26°。总体具有北西翼地层

产状陡而变化大,南东翼地层产状缓稳定,轴面向北西倾斜,产状为310°∠42°,枢纽南西近于水平,向北东扬起;南西端被断层破坏,北东端呈浑圆状,为一斜歪扬起向斜。

2.永吉村倾伏背斜

该背斜南西起于永吉村以南,经段家坟、硝洞等地,北东止于大村以北,轴线呈NE—SW延伸,长约3km。背斜南北两面端被侵入的辉绿岩体破

坏,核部为∈

2x地层;两翼为∈

3

ls、O

1

t、O

1

h等地层组成,NW翼产状为318

—325°∠35—50°,SE翼产状为

158°∠54°,NE转折端呈箱状,SW

转折端被断层及辉绿岩体所破坏而不

明了,该背斜为一歪水平背斜。

3.花果山向斜

该向斜西起清水河,东至高家

村断层,轴迹近东西向,长约1km。核

部地层为D

2s地层,N翼为O

1

t、O

1

h地层,产状131°∠37°,S翼为O

1

h、

D

1

ps等地层构成,产状为330°∠18—30°,枢纽向西扬起,轴面向南倾斜、为一斜歪倾伏向斜。

4寨子—沙外河背斜

起高家村以西,经沙外河向南延

伸到测区以外,轴迹近南北向,

实习区内长约2km。核部为C

1

l地

层,沟谷中部分被Q所掩盖;西

翼出露∈

2d、∈

2

x、∈

3

ls、O

1

t、

O

1

h等地层,被一条近SN向的断层所错移,产状282°∠50—

55°;东翼出露了∈

2x、T

3

s、J

1

xl

等地层,被一条近SN向断层破坏,产状77°∠45°;轴面近于直立,

枢纽向N倾伏,转折端呈圆弧形,为一直立倾伏褶皱。

5.木果甸背斜

该背斜西起人民桥以西,经木果甸向东延到实习区以外,轴迹近东西向,实习区内长约2km。核部出露O

1

t地层,绝大部分被Q所掩盖;南、北

翼均为O

1h、D

1

p—D

2

y等地层依次对称重复出现,N翼产状340°∠16—18°,

S翼产状190°∠15—20°;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向西倾伏,为一直立倾伏背斜。

6.石龙节背斜

该背斜南起石龙节,北至人民桥以南,轴迹NE—SW,长约2.5km。核

部出露D

2y1地层;NW翼由于受断层及辉绿岩体的破坏,零星出露D

2

y2、T

3

s

地层;SE翼出露D

2

y2地层。两翼产状大致相等,轴面近于直立,枢纽近于水平,为一直立水平背斜。

7.后冲向斜

该向斜北起大石头房,向南经后冲延伸到实习区以外,轴迹SN向,

长约3km。核部为J

2sl2地层,两翼均为T

3

s—J

1

sl地层,产状大致相等,倾

角8—20°,长宽大致相等,为一构造盆地。

(三)、断层构造

1.狮山断层

该断层在实习区内经过永吉村—人民渡一线,实习区内长约5.5km,

断层走向NE—SW,倾

向NW,断面产状300

—315°∠45—80°。

上盘(NW盘)以Z

2

d2

—∈

1

c地层为主,形成

单斜或开阔褶皱;下盘

(SW盘)出露∈

2

x—

T

3

s的地层,断层带附

近地层强烈揉皱、直立

或倒转;断层经过处在地貌上形成陡坎或负地形,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发育构造角砾岩,沿断层带出了华力西期辉绿岩脉侵入外,还有少量燕山期基性岩脉侵入。该断层形成于加里东期,表现西升东降形成武定盆地,成为华力西期基性岩浆侵入的通道或充填场所,燕山期—喜山期则表现为NW盘向SE盘高角度逆冲,对早期构造形较大的改造或破坏,使武定向斜NW翼地层直立、甚至倒转。该断层为一区域性的逆断层,对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区域构造都有一定得控制作用。

2.盐臼湾—高家村断层

该断层在实习区内北至盐臼湾与狮山断层相交,南经高家村延伸到实习区外,实习区内长约4km,断层走向近南北,断层面产状270°∠41°,

西盘(上盘)为∈

1d—O

1

h地层,东盘(下盘)为∈

2

x、T

3

s、J

1

xl等地层,

断层与地层同向倾,断层倾角大于地层倾角,上盘地层较老是上升盘,下盘地层较新是下降盘,所以该断层为一走向逆断层。

3.香水庄—现家庄断层

该断层经过香水庄—现家庄向北延到实习区以外,至香水庄南被第四

系掩盖,断层走向NE—SW,倾向NW,倾角不清,上盘(NW盘)为O

1t—T

3

s

地层,下盘(SE盘)为O

1t—D

2

y地层,香水庄以北辉绿岩脉沿断层侵入,

为一走向逆断层。

(四)构造发展简史

断层带附近地层强烈揉皱、直立或倒转;断层经过出在地貌上形成陡坎或负地形,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发育构造角砾岩,沿段层带除了华力西期辉绿岩脉侵入外,还有少量燕山期基性岩脉侵入。该期断层形成于加里东期,表现西升东将形成武定盆地,成为华力西期基性岩浆侵入的通道或充填场所,燕山期——喜山期则表现为NW盘向SE盘高角度逆冲,对早期构造产生较大的改造或破坏,使武定向斜NW翼地层直立甚至倒转。对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区域构造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四.岩浆岩

1.狮子山岩体(黑云辉绿岩)

该岩体在狮子山和尚庄一带侵入于灯影组的白云岩中,岩体顺层侵入,与围岩产状一致,接触面平缓,实习区内出露面积约1平方千米,为一岩床。岩体相带变化特征,由边缘至中心。冷凝边:厚3—10cm,为灰黑色致密块状辉绿岩,显微晶质结构,矿物呈雏晶状;边缘带:厚40cm,为灰黑色块状微粒含黑云辉绿岩,矿物粒径小于0.25mm;中心带;为深灰色块状细粒黑云辉绿岩(粒径0.25—1.25mm)—中西粒辉绿岩。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普遍具围岩蚀变,外接触带有大理岩化、蛇纹石化,局部石棉化、滑石化;内接触带:以钠黝帘石化为主、次为次闪石化、绿泥石化、伊丁石化等。

热液蚀变为较弱的硅化。

2.永吉村岩体(正长辉长辉绿玢岩)

该岩体在永吉村一带侵入于西王庙组、娄山关组、汤池组、红石崖组

的地层中。岩体呈NE—SW向延

伸,在实习区长约5km,宽200

—300m,为一岩脉。岩体相带

变化不明显,块状构造,以辉

绿结构为主,局部见似斑状结

构、二长结构。岩体与围岩外

接触带普遍具围岩蚀变,外接

触带为大理岩化、蛇纹石化、角岩化;内接触带:为粘土化、次闪石化。

3.白邑村岩体(石英辉绿岩)

该岩体在白邑一带侵入于红石崖组、坡松冲组、坡脚组、缩头山组、鱼子甸组等地层中。岩体呈NE—SW向延伸,在实习区长约9km,宽200—500m,为一岩脉。岩体相带变化不明显,块状构造为主。岩体与围岩外接触带具角岩化。

4.大以波岩体(辉长辉绿岩)

该岩体在大以波一带侵入于鱼子甸组地层中,呈一不规则椭圆形,与

围岩接触面倾角70—80°,出露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为一岩株。岩体相带变化不明显,块状构造,以细粒结构为主,粒径多小于1mm。具辉长辉绿结构,外接触带具角岩化、硅化;内接触带具泥化、绿泥石化、次闪石化。

5.马豆沟岩体(辉绿岩)

该岩体在马豆沟一带侵入于鱼子甸组地层中,呈一场纺锤形,长轴方向145—325°,约0.2—0.6km,出露面积约1平方千米,为一岩株。岩体相带变化不明显,块状构造,以细粒结构为主,辉绿结构,接触带具绿泥石化、次闪石化。

第三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测区内的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主要含水层有:

(1).第四系河流冲击层,主要右由砾石、砂、砂质粘土所组成,厚0——20米,赋存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中等。主要分布于武定盆地中部的菜园河两岸,其下伏基岩为T3s、J1xl、J2sl1、J2sl2等地层的紫红色泥岩夹灰绿、灰黄色粉-细砂岩,为隔水层。根据民井测量的潜水位,潜水的流向为由M07、M05、M04向M01、M06、M02、M03方向流动。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水库灌溉耕地水及少部分基岩裂隙水。

(2).侏罗系中统上禄丰组下段底部石英砂岩层,赋存碎屑岩类裂隙空隙水,富水性中等。在石头房、后冲一带,T3s、J1xl、J2sl1、J2sl2地层构成开阔的、长宽大致相等的向斜构造(即后冲向斜)。向斜的核部J2sl2为,两翼分别为T3s、J1xl地层。

该石英砂岩含水层位于J2sl1下部,厚约20—50米不等裂隙发育,其下伏为J1xl紫红色泥岩,上覆为J2sl1上部紫红色泥岩,上下均为隔水层,此含水层具有承压含水层性质。

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沿裸露的含水层砂岩裂隙渗入往向斜核部径流汇集,再由地势较低的砂岩裂隙中流出。例如在喜雀窝的Q1流量为4.8L/S。

该含水层出露于盆地南部石头房及盆地西部的三家村、百龙阱一带。

在三家村、白龙井一带,是武定盆地,核部为J2Sl2地层,地层两翼分别为T3S、J1Xl、J2sL1地层,受到近南北向新庄湾一高家村断层的破坏,在断

层测面产生了透水裂隙,含水层中的裂隙水可能沿断层透水裂隙排入潜水或地势较低的菜园河。

(3).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二段的岩溶水。出露于实习区东部的龙潭村-赵家庄一带。岩性组合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

粉砂岩,厚164米,为单斜构造,倾向西,倾角10°以下,近似水平。

下伏地层为D2y1,为灰黑色页岩夹粉砂岩,为隔水层。该岩溶含水层,绝大部分裸露,仅局部有D2y3紫红灰绿色泥岩,灰褐色砂岩覆盖。该层厚度大,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由岩溶渗出,内部各层的溶蚀强度不等,但均可连通,在底部形成裂隙管道流。至山坡地带受第四系阻挡,从溶隙中流出。Q2流量为1.25 L/S.,Q3 为2.58 L/S 另外,在赵家庄水库库底有数处泉点补给水库。

、(二)地下水类别

(1)、松散岩类空隙水

实习区松散岩类空隙水是指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武定盆地。由于测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自然、地理环境多变,致使第四系岩性、岩相以及厚度变化大。泉点成因类型主要以坡积、冲积等未固结疏松的砾、砂、砂质粘土为主的孔隙水呈渗流或股流出露,泉点流量1.8—2L/S。

(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实习区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与石炭系的泥岩夹细砂岩、是石英砂岩层,该含水层富水性为贫乏一中等,主要位于实习区的南部的J2Sl1及实习区东南部的D2y2,地表风化强烈,岩石破碎成块体,粒度小。泉点流量1.5—3L/S(为孔隙水渗流出露)。

(3)、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

实习区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寒武系的灰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中。该含水层富水性为贫乏-中等,含水层主要位于新庄湾-高家村断层的两侧及韩家村北部,出露面积较小,地表风化强烈,岩石较破碎,岩溶水随落水洞流出。

(4)、基岩裂隙水

实习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辉绿岩中,含水层位于区西北部、东南部及中部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含水层大面积出露,在实习区西北部风化强烈,辉绿岩呈砂状。

测区内地下水的类别有:孔隙型——潜水;风化裂隙水;岩溶水。各类别的地下水分别叙述如下:

(一)、孔隙型——潜水

此种类型的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主要供民用。此外,在喜鹊窝发现的泉点(Q1)是出露于J2sl1地层中,是

J2sl1的风化产物中所存留的水。

(二)、裂隙水

分布于沧浪铺组关山段的砂岩、缩头山组的砂岩、上禄丰组下段的砂岩等节理裂隙中,其余以狮子山观音洞矿泉水较著名。

(三)、岩溶水

分布于实习区内的灯影组、龙王庙组、娄山关组、鱼子甸组第二段等灰岩中。泉点李家坝龙潭,流量约0.4L/S、龙潭村泉水,均属于低硫化度的重碳酸钙泉水。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地下水的补给

根据地下水的循环特点,补给区主要分布于实习区的西部、东部高海拔地区及北部的辉绿岩区,水位埋深>40米。实习区属高原季风温凉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气候干湿季节明显,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垂向深入补给地下水,另外还有单元地段的测向补给,河流的入渗补给。

地下水的垂向补给:实习区碎屑岩分布区,影响垂向渗入补给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及裂隙发育程度。西部及东部的碎屑岩分布区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带较厚,利于大气降水沿裂隙下渗补给地下水。碳酸岩分布区在补给区垂直岩溶贯入为主要形式,径流区则沿溶隙垂向渗入。

地下水的测向补给主要有两种形式:测向补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指地表水沿裂隙补给含水层;二是人工渠道,农田水以间接的方式测向补给。

2、地下水的径流

实习区受地质构造、地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总体流向为向实习区中部径流。径流特点为: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一般径流途径教远;径流方式以岩溶流,裂隙流为主,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局部地下水径流方向受构造、地貌条件控制,为沿构造和岩层走向的纵向流水动力特征为缓变、流,部分为急变流。

平原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及经验总结

平原盆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 工作方法及经验总结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加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 气候变化等影响,许多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地下水相关的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往国家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工作(1:20万及1:10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家已规划布局开展新一轮的资源、环境、生态并重的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 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主要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包 括资料收集及实施方案的编写、第二是野外调查阶段:包括开展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及物探等;第三是综合分析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资料、气象水文资料、区域地质资料、水文 地质资料、遥感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地下水环境问题资料、地下水开发 利用资料。其中水文地质钻孔、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化学测试、物探、地下 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是重点。 2016年以来,地调局针对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进行室内预填 图的工作方法,预填图是在收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工作区所在 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的边界、含水岩组结构及尚不清楚的问题,在野外 工作之前先形成一张初步的水文地质草图,后续野外工作是对该图进行验证补充,对梳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做重点调查。预填图不是 1:20万水文地质图的 简单放大。 2、实施方案编制 (1)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①编制实施方案应在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进行;

②应明确调查区的地质地貌类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③实施方案应明确水文地质填图单位和测绘地质、水文地质剖面的位置; ④实施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炼、重点突出、附图附表清晰齐全; ⑤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按照规范附录执行。 (2)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①应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②明确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 ③明确工作重点及具体的工作量; ④根据项目总体安排,多专业融合,进行综合科学的工作部署; ⑤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明确预期成果; ⑥做好经费预算; 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实施方案审查和批准,并严格遵照执行。经审查批准的实施方案,不得随意变更;因重要原因确需调整或变更的,应报请设计审查批准单位同意,并按要求办理变更手续。 二、野外工作阶段 (一)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形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念认识、调查与水资源和地下水相关的人为活动、获取水文地质参数、采集水样等的关键工作,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应在资料分析、遥感解译等工作的基础上分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调查。 1、技术要求 以1:5万图幅最新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按相对独立的小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观测路线布置,以控制水文地质条件、重要地质、地貌界线和水点为重点的路线穿越法与界线追索法相结合,各类地质、地貌界线及水点实行统一的分类编号,沿途做连续观察,详细记录,典型地段做地质剖面,采集必要样品。在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调查表格每天收队后进行整理,对于存在填写遗漏的表格进行补齐,对于每条路线要及时做路线小结,对野外资料定期进行自检、互检和抽检,确保野外调查的质量。野外调查时,认真开展水位测量和水质现场分析等工作。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0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 ( 一) 交通位置 0 ( 二) 开发概况 (2)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3)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3) ( 一) 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3) ( 二) 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4)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 一) 地形地貌 (4) ( 二) 气象及水文 (5) 二、地质条件 (5) ( 一) 矿区地层 (6) ( 二) 矿区构造 (7) ( 三) 含煤地层 (7) 三、水文地质条件 (9) ( 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 二)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4)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预测评估) (16)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6)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6)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 结束语 (19)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 一) 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C5 0 0211 5870) ,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 平均) ,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1松散孔隙水 (1) 浅层淡水或潜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深层淡水或承压水顶界面埋深——采用绿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5 000 m 3/d 1 000~5 000 m 3/d <1 000 m 3/d (1) 裸露型(水位埋深小于50 m )——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覆盖型或埋藏型灰岩顶板埋藏深度——蓝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3 (1) 基岩裂隙潜水——水位埋深小于50 m 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 >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2) 基岩裂隙潜水及承压水顶板埋深——红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1000 m3/d 100~1000 m3/d <100 m3/d (1) 冻结层上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 单井涌水量≥1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为了反映地下水的形成,平面图上必须反映出含水地层断裂及褶皱构造,表示出基岩产状及断层的走向延长方向和性质;沿储水构造界线,加绘蓝色小圆点表示储水构造形成的富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以侵入体,应注意研究其与围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征(包括自变质现象、围岩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填图)––––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一种调查手段)。 目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提交成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等。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是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在勘探阶段,测绘则是退居次要地位。 通常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若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一倍。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下列问题: (1)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 (2)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为完成上述任务,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应包括下述调查内容: (1)基岩地质调查;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 (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4)地表水体的调查; (5)地表植物(即地下水的指示植物)的调查; (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调查。 也就是说,水文地质测绘是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工作。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成果 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①水文地质图(包括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②水文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前言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始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在50年代后期,地质部水文地持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完成了1 :3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编制;60年代进行了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的编图及全国性1:1000万比例尺图件的编制;70年代末,地质部系统各省(区)水文地质队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个别边远及高山地区外)1:2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79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和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此后,各省范围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幅和个别省、市的水文地质图集,也相继编制完成。 这次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进行的。该图是全国1:40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的基础图幅。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系统分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我国全疆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地下水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对全国各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国家经济展规划、基本建设部署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并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及专业间学术交流。 关于编图资料: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是依据各省、区、市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和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等实际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参照了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并应用1:150万比例尺《青藏高原地质图》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补充;基础底图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第9版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另外,参考补充了全国性沙漠分布图和冰川冻土图中的有关资料。 图件的编制是在张宗祜所长的指导下,由焦淑琴、戴喜生两同志负责完成编稿,中国地图出版社李兆星同志负责地图编辑。图幅说明书曾由阎锡屿高级工程师审阅。在图件编制过程中秦毅苏主任参加过编制方案的讨论,董凤岐副所长参加了编制方案的拟定和编稿图件的审查。地矿部顾问委员会陈梦熊高级工程师和贾福海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辛奎德总工程师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任福弘副所长等给予了各方面的指导。另外,在编稿后期,贾建芳同志协助过编稿底图修改稿的清绘,董华同志协助统计资料、制作总色样和校对工作。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一篇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一章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概述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水文地质问题的解决→水文地质调查来解决。 §1 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与重要性 目的:为工程项目设计或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任务: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的分布、变化规律,为利用或排泄地下水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重要性:(1)水文地质资料来源于调查;(2)水文地质调查是一项费用高、工期长的工作;(3)既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懂得如何进行水文地质调查。 §2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 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的特点分为三类:(1)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2)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3)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 一、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为制定某项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或为某项专门任务提供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任务:概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埋藏分布条件,水量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略数量。 范围:较大,几百、几千或上万平方公里。 比例尺:一般小于1﹕10万。 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或为开展地下水某方面的专项研究所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 任务:详细查明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解决所提出的生产实际问题,保证工程项目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范围:一般较小,视工程项目的规模而定。 比例尺:一般大于1﹕5万。

三、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 目的:查明水位、水量、水质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任何类型的水文地质调查都需要地下水动态和均衡方面的资料。为管理、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服务。 时间:有长有短。 监测项目:水位、水量、水质等。 §3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 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划分的必要性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划分主要针对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的水文地质调查任务一般都是分阶段进行的,其原因主要是,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是为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服务的,而项目的设计工作一般都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设计阶段所需水文地质资料的内容和精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水文地质调查也应划分为相应的阶段来进行。 二、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方案 我国不同部门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见下表: 从上表可见,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不同部门所划分的阶段数和各阶段的任务基本一致,仅阶段的名称有所不同。 农田灌溉供水水文地质调查,一般划分为:普查、详查、开采三个阶段。 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原则上应与矿床地质勘探的划分相一致,划分为:普查、初勘、详勘三个阶段,对某些矿床,把详勘又划分为详查与精查两个阶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俄罗斯]L.P. Novoselova 本文分析了目前针对不同水文地质过程和现象进行制图的方法,并就如何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下水水文地质图进行了讨论。 目前,制图学是一门利用曲线或符号模型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分布、组合以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利用从其它图件获得的信息编制的新图件,可以被数学模型所用,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的空间联系和动态变化,并且有助于对某些地理要素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些图件可以作为地理研究的原始资料,对于描述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制图学还是一种传达、存贮和转化不同信息的方法。制图方法的基础是描述环境要素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可利用的制图资料,图件的内容是研究不同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制图方法涉及到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方法,例如描述性分析、图形分析工具、数学和统计计算、自动控制和GIS分析等。 制图方法有实践和理论两大分支。实践制图为理论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资料,理论研究的成果则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制图是一种评价和研究自然资源,产品开发,人口变化,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手段。在这种背景下,制图学产生了分化,而专题地图成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最近30年来,专题地图发展非常迅速,制图技术得以提高和广泛地应用。因此带来了针对不同尺度的一系列的基础制图工作,特别是编制了一些复杂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地图集、地图系列和活页地图。其中一些是已构成国际合作框架结构的图件,如世界自然地理图集、世界地势图、中欧和东欧地下水文图、世界水文地质图和地下水流量图。 借助于航空和地面手段的发展,可以获得编制专题地图所需的各种资料,利用应用数学和计算自动化系统,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这些方法和系统扩大了专题地图的应用范围,增加了对专题地图的需求量。因此,许多地

地质制图与识图

素描: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是用钢笔、铅笔或木炭等,以线条来画出物像明暗的单色画。 一、素描的步骤和方法 1.野外观察 2.勾画大体轮廓、控制比例和前后位置 3.画出整体的立体形状 4.加工细画、并初步成图 5.素描图应附的文字说明:①图中的山脉、河流、居民点、湖泊等名称和标高。 ②地质界线或地质符号、代号及相应说明。③素描图一端的方位及时间。④图书和素描内容的文字说明。⑤素描作者及其所在单位。 二、参照物的作用 ①显示地质体的规模和比例。 ②说明素描图的地点和方位。 ③增强立体感,加强透视效果。 ④反映地质体周围的植物生长情况。 ⑤表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⑥衬托大自然的壮观,表现地质体的真实形象。 三、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投影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某一部分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经过综合取舍,用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l) 平面图是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 平面图不考虑地球曲率影响,把小块地区的地球表面(水准面)当做水平面,采用正投影的方法,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只说明地物的平面位置而不反映高低起伏。涵盖的实地范围很小,比例尺很大,一般大于1:5 000,在一幅图内比例尺处处相同。 (2) 地形图就是将地面上的一系列地物和地貌点的位置,通过综合取舍,把它们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再按比例尺缩小后绘制在图纸上的一种地图。 对较大制图区域,因考虑地球曲率影响,需要采用一定的地图投影,按一定的精度要求测绘其地物和地貌,用图解图形或符号表示。有统一的规格、统一的表示方法,而形成独立的图种。比例尺一般为1 :500~1 :100万,其中小于1:5 000的地形图图上各处比例尺不完全相等。 四、地图的编制原则 (1)地图投影基准面。将地球上的物体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就是海水高潮与低潮的平均高程面,它是穿过大陆和岛屿的一个闭合曲面。为了计算方便,选择一个接近大地水准面的椭圆体面,代替大地水准面。 (2)经线和纬线。经纬线构成了地理坐标网,通过它可以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在小比例尺地图上,采用这种地理坐标网。但在大比例尺图上,都采用直角坐标网,又称公里网。(3)方位。在地图上是以方位角来判断地形、地物的方向的。方位角有三种: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4)比例尺。图上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长度之比,称比例尺。比例尺有数字比例尺、图式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三种表现形式。 (5)图式、图例。地球上的物体在地图上是用符号表示的,各种符号的形式、尺寸及文字格式等,都有专门的收录,供绘图阅图者使用。 五、地图编制的方法 1.实地测图和摄影测量制图 2.野外调查制图 3.数据资料制图 4.地图资料制图 5.文字资料制图5.遥感资料制图7.计算机制图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 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 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 1、野外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地质图图例花纹

花纹图案 ①沉积岩花纹 砂岩HW001 石英砂岩HW002 硬砂岩HW003 铁质砂岩HW004 长石砂岩HW005 粉砂质泥岩HW006 泥质粉砂岩HW007 凝灰质粉砂岩HW008钙质砂岩HW009 砾岩HW010 角砾岩HW011 砂砾岩HW012 砂质砾岩HW013 钙质砾岩HW014 硅质砾岩HW015 页岩HW016 炭质页岩HW017 铝土页岩HW018 油页岩HW019 硅质页岩HW020 凝灰质页岩HW021 砂质页岩HW022 粘土岩HW023 泥页岩HW024 砂质粘土岩HW025 硅质粘土岩HW026 灰岩HW027 泥灰岩HW028 石灰岩HW029 含泥质灰岩HW030 砂质灰岩HW031 硅质灰岩HW032 结晶灰岩HW033 沥青质灰岩HW034 生物灰岩HW035 炭质灰岩HW036 含圆藻硅质灰岩HW037 硅质结核灰岩HW038 含燧石结核灰岩HW039 硅质条带灰岩HW040竹叶状灰岩HW041 瘤状灰岩HW042 鲕状灰岩HW043 碎屑状灰岩HW044角砾状灰岩HW045 砾状灰岩HW046 页状灰岩HW047 豹皮状灰岩HW048薄层灰岩HW049 白云质灰岩HW050 砂质泥灰岩HW051 硅质泥灰岩HW052白云岩HW053 泥质白云岩HW054 石灰华HW055 磷块岩HW056 铝土层HW057 锰矿层HW058 黄铁矿HW059 铁矿层HW060 煤层HW061 石膏层HW062 岩盐HW063 泥岩HW064 硅质条带泥灰岩HW065 中厚层灰岩HW066 含砾砂岩HW067 含砾石英砂岩HW068含角砾砂岩HW069 石英岩状砂岩HW070 泥质条带灰岩HW071 含砾泥质板岩HW072硅质泥质板岩HW073 含砾凝灰岩HW074 安山凝灰岩HW075 砂砾层HW076

综合水文地质编图方法

国家地质总局 综合水文地质图 编图方法与图例 (试行) 地质出版社

第一部分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 (一)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作为编图基础。它们是:(1)松散岩类孔隙水;(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4)基岩裂隙水(包括断层脉状水);(5)冻结层水。 任何一个含水岩组,在不同情况下可归属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若干亚类。以上五种地下水类型,分别采用五种规定的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并按色调深浅反映其富水等级(参阅统一色标)。 (二)在划分地下水五大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水文地质图突出表现以下三个内容: 1、富水性:按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2、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各类双层结构下部含水层组的顶板埋深; 3、水质:重点按矿化度反映微咸水、咸水的分布和含量超过水质标准的有害微量物质的分布。 (三)对松散岩类孔隙水,可按潜水、承压水(或包括上部潜水)划分为两个亚类。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可考虑把黄土裂隙孔洞水划为一个亚类。其它相似情况可类推。各亚类分别按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四)对松散岩类孔隙水,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赋存条件与补给条件等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对其富水性作出评价。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并正确地圈定界线。同一含水岩组的不同地段,也要根据厚度、岩性等因素区别其富水程度。涌水量,一般根据勘探孔抽水试验资料,参考当地生产井一般采用的管径与抽水工具,确定统一的口径与降深值,进行换算,以求取得统一的标准。一般在水位较浅、含水层较厚、宜于采用离心泵抽水的情况下,可采用5米降深值。降深值的确定,除须考虑水泵能力外,还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埋深。潜水层的降深值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二分之—,承压含水层不超过顶板埋深。单井涌水量的单位,一律采用“吨/日”。在含水层厚度与水位埋深(包括承压水位)变化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单位涌水量(吨/日·米)作为划分富水等级的标准。 (五)对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单井涌水量一般可划分以下五

贵州水文地质

贵州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 贵州省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始于1958年,由贵州省地质局区调队在开展1:20万区城地质调查的同时进行,编有各调查图幅的“水文地质专报”。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限期,贵州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成都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实习生队,进行了1:20万贵阳幅、安顺幅、息烽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分别著有各图幅区域水文地质测量报告。这一时期的调查,在工作方法和内容方面都较简单和租略。 197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加强全国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之后,中央军委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国家地质总局统一部署了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贵州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732部队、贵州省地质局 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共同承担。1975年开始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按国际分幅分工开展工作。至1980年,732部队先后完成湄潭、遵义、桐梓、息烽、威宁、瓮安、镇远、沿河、江口、毕节、威宁、威信、正安等12个图幅;734部队完成黎平幅;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贵阳、独山、罗甸、都匀、榕江、剑河、水城、盘县8个图幅。省地质局缩二水文地质工程大队完成安顺、安龙、兴仁3个图幅。贵州与邻省接壤的边角地区有3图幅,分别由相邻省地质局的水文地质大队或参加该省普查工作的解放军部队完成。这是首次全面、系统地完成全省 17."6万平方公里面积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各图幅的普查报告,均经主管部门审查验收,精度符合要求。 至1983年已全部正式出版,供有关部门使用。 通过普查,基本查明了解贵州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进行了划分,时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征有了较系统的认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实习目的 1.1了解水文地质的基本内容,初步熟悉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1.2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2.实习内容 2.1阅读《东王村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附图)及有关资料(表1—2),完成岩石含水性说明表(表3)。 2.2参照读图提纲,每人写一份发言提纲,进行小组及全班讨论。 2.3提交读图发言提纲和问题讨论稿。 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 从两个水文地质剖面图中可以看出东王村地区地形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整体来看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东南方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由区域东部流向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同时,区域内大量发育岩溶地貌。 2.气候 2.1降水特征 该地区年降雨量四季分明,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三月份到八月份。一月份到六月份呈持续上升趋势;六月到十二月持续下降。其中六月最多,为218mm;十二月最少,为33.5mm。 2.2气温特征 气温从一月到八月持续上升,八月到十二月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八月最高,一月最低。气温最高达28.7度,最低达1.8度。 3.水文 该地区水系发育良好。由于东王村地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使得该地区能很好的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并汇集成河流,水系总体发育情况是由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向东南方向流走的河流。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2.75m3/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2m3/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5m3/s。流量相差2.75-1.2-1.5=0.05m3/s,说明了地下水补给了地表水,整体来说,该地区水系发育较好。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水文地质 填图实习报告 实验类型:水文地质野外实习 院系:地球与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水文 08 – 1 学号: 2008300524 学生姓名:王广范 指导教师:黄河

目录 第一章概况 (4) 一、实习任务 (4) 二、实习目的 (5) 三、实习要求 (5) 四、人员组成 (6) 五、实习路线 (6) 六、实习时间 (7) 第二章实习区自然地理 (7) 一、实习区交通位置 (7) 二、实习区自然地理 (7) 三、实习区气象气候条件 (8) 四、实习区地表水系 (9) 第三章实习区地质条件 (9) 一、概述 (9) 二、地层 (9) 三、构造 (18) 四、地质发展史 (24)

五、实习区水文地质条件 (28) 六、工作方法、工作量和质量评述 (33) 第四章结束语 (34) 一、主要收获 (34) 二、意见和建议 (35)

第一章概况 一、实习任务 水文地质填图是认识一个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开始,也是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本次实习通过实习区的野外实地调查,在地形图上填绘基本的地质内容和水文地质信息,并绘制成图件,以说明实习区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赋存状态与运动规律等。具体任务如下: 1、掌握野外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习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地质观察,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材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规律等。 2、通过对地下水天然和人工露头点,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自然地理、地质现象的调查观测,观察地层的空隙及其含水性,确定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结构、厚度、分布、破碎情况及其变化。 3、判断含水层的富水性,主要研究由含水层补给的各种地下水露头的出水量及其动态变化。 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分析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5、观察地貌、自然地理、地层构造等对地下水补给、运动、排泄的控制情况及主要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间的联系。 6、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

诸城市水文地质及地下水开发方式浅析

?20?山东水利/2003年第12期诸城市水文地质及地下水开发方式浅析 。王虹刘田华口孙培吉李继业 1地表岩性概况 诸城市的地表岩性主要是:太古代的胶东群坪上组的片麻岩、片岩、变粒岩;侏罗系莱阳组的石英砂岩、页岩;自垩系青山组的安山岩、集块岩、角砾岩、凝灰岩;王氏组的砂岩、页岩、粉砂岩、砂砾岩以及燕山晚期侵入的次火山岩、中粒花岗岩、闪长粉岩和沿断裂侵入的岩脉、矿脉等。 2水文地质分区及地下水开发方式 诸城市大部分地区为弱透水性地层,地下水资源较贫乏。根据全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即松散岩孔隙水区、基岩裂隙水区和土壤孔隙水区。 2.1松散岩孔隙水区 主要分布在渠河沿岸和潍河沿岸的部分地区。含水层厚度一般2.oo~5.00m,沙层颗粒中等,单位出水量一般在10~30m3/h?rn。地下水埋深一般在5.00~9.00m。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河流侧补,主要排泄形式是人工开采和补给河水。该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具有埋藏浅、易开采的特点。适宜机井开采,发展井灌区。 2.2基岩裂隙水区 主要分布在诸城市贾悦、马庄、程戈庄等乡镇,其地质条件属白垩系王氏组的红色脆性砂岩,红色、黄绿色砂页岩互换层。因受沂沐断裂带的影响,构造裂隙、风化裂隙较发育,沿断裂两侧有少量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大多在4.00~20.00m。该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在枯水年开采量较大时有少量河流侧补。其排泄方式主要是人工开采、补给河水等。该区地下水资源量较少,适宜以深机井及大口井。 2.3土壤孔隙水区 该市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属于土壤孔隙水,埋深大多在2.00~7.00m。该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只有大气降水,消耗方式主要是蒸发和人工开采。该区地下水大部分无开采价值,但仍是解决人畜吃水的主要水源,适宜大口井开采。 3主要经验做法 诸城市自1956年打机井开采地下水成功以来,经过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发展,至今已形成因地设井,布局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网络,为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水源。 3.1因地制宜布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针对地下水的类型,由市、乡镇水利部门统一规划安排,合理确定机井形式和数量,即在松散岩孔隙水地区打浅层井,在基岩裂隙水地区打岩芯井和大口井,土壤孔隙水地区打大口井、梅花井、廊道井,并统一组织实施,做到井位布局合理,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打下了基础。 3.2推广机泵下卧,提高取水量 由于近些年天气干旱,地下水汲取过多,致使地 58眼,办理取水许可证376套,清欠水务规费300余万元。通过强化水量与水质并重管理,使全市的水资源管理实现了取水经许可,用水有计划,节水有指标,保护有措施。 3开源节流保护并举,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为切实搞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先后投入近亿元;兴建了调水补源灌区配套、河道拦蓄、城乡供水、农业节水、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大批“开源、节流、回灌、保护”等重点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和运用,年增加可利用水量7000余万m3。大力实施农业节水I程,广泛引进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实施库区灌溉防渗改造,兴建平原区管灌、滴灌、喷灌工程,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3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1%,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由过去的45%提高到目前的60%。不断加快工业节水改造步伐,按照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原则,实施一水多用、循环利用,充分净化利用污废水资源。目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由过去的不足30%提高到55%,万元产值耗水量由过去的160m3下降至130m3以下。投资近60余万元,在化工、建材等用水单位安装IC智能卡计量系统128台(套),计量准确,征费超前,实现了由“先用水、后交费”为“先交费、后用水”的转变,提高了水资源管理的科技含量,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单位:●滕州市水务局。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8.2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 8.2.1目的及任务 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普查、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等野外资料的综合反映。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全面、系统、清晰地反映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阐明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反映地下水形成特点以及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岩性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并提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为今后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8.2.2要求 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为提高编图精度,要求综合水文地质图在野外工作阶段及时确定含水岩组的分布界线及各类水点的位置和富水性界线等。 8.2.3内容及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 (1) 主图(1:2.5万或1:5万平面图,并附图例)。 (2) 剖面图。 (3) 辅助图件。 (4) 说明书。 主图反映多种水文地质因素,并有重点地突出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基本原则是,立足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考虑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突出地下水资源远景区,兼顾一般水文地质条件。潜水与承压水,松散岩层和基岩的含水岩组皆表现在一张图上。若下伏有主要含水岩组则以隐伏型加以表示,并有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控制水点,以便尽可能反映较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 主图的主要水文地质内容 (1) 含水岩组的分布。一般是数个含水岩层的集合体,且常处在不同的层位,因而要求以地质时代确定含水岩组的垂向顺序。 (2) 含水岩组的富水程度。由于比例尺和研究程度所限,除以水点资料圈定外,少数地区也可以依据类比法确定岩组相对富水性的强弱。研究程度较高,含水层富水性变化则应以井(孔)涌水量的大小圈定,其富水程度的指标数则在图例中标明。 (3) 反映含水层的顶底板的埋藏深度,潜水、浅层承压水或深层水水位埋深,各类双层含水层结构以及下伏含水层顶板埋深及富水性。

水文地质图着色原则2018

水文地质图的着色原则 水文地质图的着色原则 1、颜色是最醒目、最直观的信息。对地质、矿产来说,最重要的是地层的时代 和成因。因此,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和不同成因的第四系,采取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参阅GB 6390—86《地质图用色标准》。 2、对水文地质来说,重要的是区分4种不同的含水岩体(松散岩类含水岩体、 碎屑岩类含水岩体、可溶岩类含水岩体、块状岩类含水岩体)和它们的富水性。 3、目前,各勘查单位编制的水文地质图,多按地质图的着色标准进行着色,其 颜色不能直观地反映不同的含水岩体和它们的富水性。 4、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的着色标准,建议参考《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的着色原则,采用黄、褐、蓝、红4种颜色代表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体、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体、可溶岩类岩溶水含水岩体、块状岩类火成岩裂隙水含水岩体。上述4种颜色由浅至深分为4种色调,反映含水层弱、中、强、极强4级富水性。保留地层时代的界限和代号。含水层的富水性分级,可以参照下表: 含水层富水性分级弱中强极强 泉水流量(L/s)<11~1010~100>100 管井出水量(m3/d)<100100~10001000~10000>10000钻孔单位涌水量(L/s.m)<0.10.1~11~10>10 5、变质岩中的板岩、片岩按碎屑岩类含水岩体着色;白云岩、大理岩按可溶岩 类含水岩体着色;片麻岩、混合岩按块状岩类含水岩体着色。 6、水文地质剖面图潜水位以上透水不含水的岩层不着色,隔水层可以用黑色正 交的网格表示。 7、根据上述简明的着色原则,除了地层的时代以外,颜色可以区分4种不同含 水岩体的地下水、4级不同的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以及地下水的隔水层。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